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怎么样

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怎么样,第1张

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是一家专注于航空技术研究的机构,它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国家科学院的一个研究所。该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航空发动机技术、航空结构材料技术、航空环境技术、航空电子技术、航空系统工程技术、航空安全技术等。研究所致力于推动航空技术的发展,为国家的航空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研究所还致力于推动航空技术的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航空技术人才。

中航711研究所(中航集团609研究所)
水上物流网 2022-12-11 08:25 编辑:jing 102阅读
1 中航集团609研究所
待遇算的是中等偏上的。有所有的补助。加起来平均薪资大概在9000块左右。都是实行每个星期双休的。总体来说待遇还是很不错的。609所是中国航空第一集团公司航空附件研究所。主要开展军民用飞机附件的研制工作。研究所的人员有几千人左右。
2 中航工业第609研究所
沈阳的601所,西安的603所,成都的611所,602所景德镇,直升机
605所,湖北荆门,研究特种飞行器的
上海的飞机研究院并入商飞
洪都航空和贵飞都有独立设601所 沈阳飞机研究所 1961 沈阳 JJ5、J8系列、J11 中航一集团
602所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1969 景德镇 Z8/9b/10/11 中航二集团
603所 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1961 西安阎良 Y7/8/JH7 中航一集团
605所 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 1961 湖北荆门 SH5/地效飞行器/飞艇 中航二集团
606所 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1961 沈阳 WP7/13/昆仑/WS10/燃气轮机 中航一集团
607所 中国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1970 江苏无锡 各种航空雷达 中航一集团
608所 中国株洲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1968 湖南株洲 WZ5/WJ6/WJ9/WS11/WZ9 Z6/7/8/10/11减速传动系统 中航二集团
609所 中国航空附件研究所 1961 湖北襄樊 航空机载机电系统及附件航空机载液压系统 中航一集团
610所 中国航空救生装备研究所 湖北襄樊 航空救生装备
611所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1970 成都 J7/10/FC1 中航一集团
612所 洛阳
613所 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1970 河南洛阳 航空火力控制系统研究 中航一集团
614所 无锡航空发动机研究所 1975 无锡 航空发动机全权限数字控制系统 中航一集团
615所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1957 上海 机载电子系统 中航一集团
618所 中国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1960 西安 飞行控制技术、惯性导航技术和综合制导技术 中航一集团
621所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北京
623所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1965 西安 飞机强度研究与地面强度试验 中航一集团
624所 中国燃气涡轮研究所 四川江油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研究 中航一集团
625所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1957 北京 航空制造技术研究和工艺设备开发 中航一集团
626所 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1958 沈阳 航空气动力实验研究 中航一集团
627所 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
628所
629所 1992年与原623所合并为新的623所
630所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1959 西安阎良 军民用飞机、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等国家级鉴定试飞 中航一集团
631所 中国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1958 西安 机载、d载计算机和航空软件研制 中航一集团
633所 中国航空工业上海测控技术研究所 上海
634所 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 北京 中航一集团
637所 复合材料特种结构研究所 1970 济南 复合材料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中航一集团
638所
640所 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 上海
650所
301所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1970 北京 中航一集团
303所 中国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 北京 航空精密加工技术和设备研究 中航一集团
304所 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50年代初 北京 国防计量测试技术、标准、方法研究和设备制造 中航一集团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1956 北京 航空金属材料与非金属研究 中航一集团
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 2000 哈尔滨 由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627所)和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626所)合并组建而成 中航一集团
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 2003 由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603所)和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640所)合并组建而成 中航一集团计能力
3 中航608研究所
编号 所名 成立时间 地点 技术\产品 隶属集团
601所 沈阳飞机研究所 1961 沈阳 JJ5、J8系列、J11 中航一集团
602所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1969 景德镇 Z8/9b/10/11 中航二集团
603所 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1961 西安阎良 Y7/8/JH7 中航一集团
605所 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 1961 湖北荆门 SH5/地效飞行器/飞艇 中航二集团
606所 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1961 沈阳 WP7/13/昆仑/WS10/燃气轮机 中航一集团
607所 中国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1970 江苏无锡 各种航空雷达 中航一集团
608所 中国株洲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1968 湖南株洲 WZ5/WJ6/WJ9/WS11/WZ9 Z6/7/8/10/11减速传动系统 中航二集团
609所 中国航空附件研究所 1961 湖北襄樊 航空机载机电系统及附件航空机载液压系统 中航一集团
610所 中国航空救生装备研究所 湖北襄樊 航空救生装备
611所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1970 成都 J7/10/FC1 中航一集团
612所 洛阳
613所 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1970 河南洛阳 航空火力控制系统研究 中航一集团
614所 无锡航空发动机研究所 1975 无锡 航空发动机全权限数字控制系统 中航一集团
615所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1957 上海 机载电子系统 中航一集团
618所 中国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1960 西安 飞行控制技术、惯性导航技术和综合制导技术 中航一集团
621所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北京
623所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1965 西安 飞机强度研究与地面强度试验 中航一集团
624所 中国燃气涡轮研究所 四川江油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研究 中航一集团
625所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1957 北京 航空制造技术研究和工艺设备开发 中航一集团
626所 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1958 沈阳 航空气动力实验研究 中航一集团
627所 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
628所
629所 1992年与原623所合并为新的623所
630所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1959 西安阎良 军民用飞机、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等国家级鉴定试飞 中航一集团
631所 中国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1958 西安 机载、d载计算机和航空软件研制 中航一集团
633所 中国航空工业上海测控技术研究所 上海
634所 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 北京 中航一集团
637所 复合材料特种结构研究所 1970 济南 复合材料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中航一集团
638所
640所 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 上海
650所
301所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1970 北京 中航一集团
303所 中国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 北京 航空精密加工技术和设备研究 中航一集团
304所 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50年代初 北京 国防计量测试技术、标准、方法研究和设备制造 中航一集团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1956 北京 航空金属材料与非金属研究 中航一集团
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 2000 哈尔滨 由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627所)和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626所)合并组建而成 中航一集团
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 2003 由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603所)和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640所)合并组建而成 中航一集团
4 中航613研究所
中航光电(158厂)是公司,612是空空导d研究院,中航工业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613所)
5 中航工业集团602研究所
中国武直-19(代号:WZ-19),是由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及 602直升机研究所开发、研制、制造的武装直升机兼侦察直升机。
全长:12米
主旋翼直径:1201米
旋翼面积:11179米
高度:401米
空重:235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4250千克
速度:305公里每小时
爬升率:9米每秒
航程:800公里
6 中航607研究所
无锡雷华(607所下属公司)不给员工买社保,住院没法报账!607所一直都没有给员工买社保,目前效益还可以,一旦效益不好,后果很严重!
7 中航集团615所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下属16个研究所、13家工厂、10家公司和1家上市公司八部,509所,800所,801所,802所,803所,804所,805所,807所,808所,809所,812所等。航空工业604所 上海飞机研究所 从事民用飞机设计和研究615所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640所 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上海飞机研究所) 还有上海商发通用电气(GE)公司,霍尼韦尔等,另外就是航空公司
8 中航611研究所
新都区三河场的那个叫 中航工业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原代号是420厂。
成都也没有312厂,只有132厂, 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在青羊区黄田坝。 成都还有个611所,即 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这里是研究飞机的,在武侯祠边上。 420厂是造发动机的;132厂是造飞机的,歼七、枭龙、歼十及刚试飞成功的歼二十都是这里造出来的。
9 中航612研究所
中航年年都来,还是专场,一大堆企业。
不过洛阳我知道有个空空的什么的,工科专业呗,这是要看单位要什么专业了,但是控制,通信,飞设等航天工科专业应该没问题。
展开剩余 ↓
大连船研究所所长(大连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船722研究所招聘(中船718研究所招聘)
中船712研究所好吗(中船712研究所待遇)
下一篇:中船722研究所招聘(中船718研究所招聘)
上一篇:大连船研究所所长(大连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LNG船是中国哪家上市公司制造?
船舶海工
船舶靠泊潮汐(船只利用涨潮进出港口)
船舶海工
江南造船厂待遇?
船舶海工
海龟汤逻辑正常的题目有哪些?
船舶海工
施工现场消防器材五五配置包括什么、数量
船舶海工
1000吨位的船有多大?
船舶海工
什么是船舶开航前的“备车”?
船舶海工
重工公司排名(中国重工机械公司排名)
船舶海工
南通最大造船企业(江苏南通招商重工造船厂)
船舶海工
内河水运价格查询(内河船运费查询)
船舶海工
Copyright © 水上物流网
滇ICP备2021006107号-91

关桥,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35年7月出生,国际著名焊接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首批),于1959年毕业于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学院,1963年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航空连接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博导。曾任中国焊接学会理事长,国际焊接学会(IIW)副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
关桥院士长期从事航空航天制造业先进焊接技术与焊接结构科学研究工作,在焊接力学研究、特种焊接技术开发应用和设备研制方面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工程经验,取得了一系列开拓性、创新性成果, 是“低应力无变形焊接”理论创始人、“薄壳结构低应力无变形焊接法”发明人,我国飞行器制造工程中多项特种焊接技术的开拓者,领导的“焊接瞬态热应变云纹测试技术”研究成果对推动焊接力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桥院士多次被评为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优秀员、先进工作者;5次荣获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8年被劳动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2年获中国航空工业最高奖—航空金奖;1996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199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技术科技奖;1999年获国际焊接学会终身成就奖——荒田吉明奖;曾当选为党的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十届人大代表和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李从卿,研究员、研究生导师,1963年8月出生,中航工业基础院熔焊技术首席专家,1985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焊接专业,1995年获工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焊接技术科研工作,在熔焊和搅拌摩擦焊的焊接方法、工艺与装备技术、工程化研究开发、以及焊接应力变形控制技术等专业方向卓有建树。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航天火箭、神舟飞船、导d、航空发动机、先进飞机、先进导d快艇以及高速列车等重点工程,获国家发明奖1项,发明专利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曾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熔焊工艺及设备”专业委员会委员。

成都无线龙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04年,是一家专业化从事嵌入式无线通讯产品开发,设计的高科技公司,产品包括物联网,传感网,嵌入式无线模块,无线学习系统,无线单片机开发系统等。我们先后Texas Instruments(TI)公司以及GainSpan公司建立了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我们的目标,是要将嵌入式无线通讯的技术,从大型的研究机构和大公司的实验室里“解放”出来,成为普通无线电爱好者,单片机爱好者,普通工程师,小型企业能够容易使用的技术。任何人都可像开发普通单片机系统一样,非常容易的开发嵌入式无线应用产品。
我们的产品线在国内嵌入式无线领域是最完善,包括:物联网/传感网教学开发平台、80211/Wi-Fi低功耗开发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高级教学/开发平台、ZigBee07-PRO/RF4CE开发系统、802154/ZigBee2006教学/开发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开发系统、无线网络定位开发系统、SimpliciTI无线单片机开发系统、长距离无线模块和无线数传模块。
我们的客户遍及全球包括:英国、美国、意大利、日本、港澳台地区等,国内教学/开发系统领域重要客户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工大,沈阳航空工业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江南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
我们的研发中心分别在中国和美国,我们工程师不仅具有多年的高频无线系统硬件设计的实际经验,而且在嵌入式无线通讯系统的物理层,数据层软件开发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由无线龙自主编著的无线单片机系列丛书<<ZigBee2007/PRO协议栈实验与实践>>、<<CC1110/CC2510无线单片机和无线自组织网络入门与实战>>、<<ZigBee2006无线网络与无线定位实战 >>、<<PIC单片机与ZigBee无线网络实战 >>、<<CC1010无线SoC高级应用 >>、<<ZigBee无线网络技术入门与实战 >>、<<C
8051F系列单片机与短距离无线数据通信 >>、<<短距离无线数据通信入门与实战 >>、<<ARM9微控制器与嵌入式无线网络实战>>9本书籍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全国各大书店都有发售。书中一些内容紧密结合开发系统,对于学习、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7181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