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应具备哪些关键特征

智慧园区应具备哪些关键特征,第1张

园区的发展更新换代,集合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GIS 等新兴技术,通过对园区内外的数据和资源进行检测、分析、集成和响应,实现对园区管理信息化、信息传递即时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等,以提高园区产业聚集能力、企业竞争力,并且以园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先进园区发展模式和理念。

一、 园区全景视角精细化展现

园区内建筑物,管网设施,机动目标等基本建筑信息可在系统上全方位进行展示。例如园区内各种电力设施,交通枢纽,地标建筑,园区内地下管线,机动目标等位置数据实时展现。

二、园区信息数字化展现

原先的园区就像一个信息孤岛,各部门、各条管理线之间,在信息资源上无法做到交流共享和互通,独自运营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图扑软件的可视化,在充分利用、整合和挖掘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对园区达到精细化管理,那么该可视化系统就是园区智慧成果和价值的集中体现,让智慧园区变得可知可感。

三、园区管理集中化展现

图扑(Hightopo)可视化园区管理系统支持融合多部门、不同平台的数据对接显示,管理者可以全方位掌控园区综合态势,不同运营管理者也可以互联互通相关联信息。包括支持了:政务、警务、交通、电力等实时数据信息;包括支持集成地理信息、GPS数据、建筑物三维数据、统计数据、园区视频监控采集画面等多类型数据。

智慧园区,是通过信息技术和各类资源的整合,充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各类园区创新、服务和管理能力,为园区铸就一套超强的软实力。智慧园区的实现是多技术融合、多系统融合、多领域融合的综合性应用系统。一个成熟的智慧园区需要具备包括:完全可控制的全面感知能力、各个子系统的互联互通能力、园区数据信息集中共享的整合能力、与内外部系统的协同与优化能力、基于主动学习和智能响应的智慧化运行能力在内的五个主要能力,这五个能力概括智慧园区应用系统从具体到整体、从底层到顶层的主要特征。

1、智能设备

硬件层面

主要是增强智慧的体验

2、高效管理

软件层面

主要提升管理的效率

3、便捷服务

体系层面

主要是建立标准的流程

二、智慧园区的建设计划

智慧园区应该怎样建

1、业务 *** 作规范化

明确岗位职责,规范业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减少数据差异;

2、企业服务专业化

建设园区综合管理信息集成应用系统;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园区管理服务模式

3、园区管理精细化

通过信息技术奖任务落实到岗,精准到人,细化绩效指标,发挥系统预警平台作用,提供多维度。多层级提醒。

4、产业发展智能化

通过领先前瞻的信息化建设,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来园区发展,实现产业聚集和产业升级,提高园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智慧园区的概览

1、1个数据管理中心

目标:建立数据标准、规范调用机制 、输出分析模型

2、地理位置图+数据分析大屏

发挥利用技术优势,让园区管理更加,智能、有序、高效

3、综合管理平台+物联网平台+服务管理平台

目标:覆盖业务全场景、规范业务全流程、触达客户全渠道

4、公共服务门户+微信公众号+企业服务APP + 园区管理APP

树立企业服务品牌 、增强智慧服务体验  、提升业务处理效率

1 智慧园区的理解智慧城市与智慧园区: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表现形态,其体系结构与发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在一个小区域范围内的缩影,即反应了智慧城市的主要体系模式与发展特征,又具有一定的不同于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的独特性。
“智慧城市”在广义上指城市信息化。即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劳动社会保险等信息化社区,逐步实现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
智慧园区是通过信息技术和各类资源的整合,充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各类园区创新、服务和管理能力,为园区铸就一套超强的软实力。智慧园区的重点在于“智慧”:一方面,它在现实的园区环境之外,综合应用各类IT网络技术,通过网上虚拟园区等实现方式,加强园区内部的互动沟通和管理能力,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提高园区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它更强调增强园区管委会政府、园区企业等各个方面的资源整合能力,把园区内各方的专长资源加以整合推广,为科技园区打造一个整体的强势品牌。
从技术理解:智慧园区结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感知并整合城市的运行状态,构建了未来城市的信息基础,有力地支撑了城市的发展。
从应用理解:智慧园区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智慧园区带来的改变不仅限于理念范畴,它将使园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换方式、公共服务、机构决策、规划管理、社会民生七个方面产生巨大和深远的变革。
2 智慧园区的特征
智慧园区,因为有了“智慧”,不再停留在园区数字化层面,一个符合要求的智慧园区需要具备“以人为本、全面感知、内生发展、智能协同”的四大特征。
1)以人为本:以人的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以个体推动社会进步,以人的发展为本,实现面向未来的数字包容,让园区中的人类生活更美好;2)全面感知:通过感知技术,将人、物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的感知与互联,形成智慧的泛在信息源;3)内生发展:园区形成具有持续创新发展的内生驱动力量,围绕这种内生发展动力,城市各构成要素之间实现自我适应调节、自我优化和完善;4)智能协同:实现泛在信息之间的无缝连接,协同联动,是园区实现智慧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智慧园区不仅仅是我们原来所宣传的无线城市、数字城市的概念,而是集“智”与“慧”与一体的城市新形态。因此一个成功的智慧园区必须具备智慧园区的四大特征,从根本上实现智慧园区“融合、服务、创新、协同”的目标。
3 “智慧园区”顶层设计
在传统的园区体系中,园区由各司其职的独立部门建立并管理。但是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人口增长、预算限制、基础设施利用不充分,特别是传统管理方式无法从全面整合、互联互通的全局视角去管理园区,这些问题正给园区管理者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 要建设智慧园区,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模式,把园区视为由多个互联互通的子系统构成的单一体系,而非各自为政自成体系。一个完善的智慧园区正如同最高等生物——人一样,能够感知周围及内部的变化,通过神经传递这些变化信息,由大脑处理后,做出全局的决策,并下发指令由身体器官去执行。
“智慧园区”的顶层设计的制定将决定规划的高度和边界。在顶层设计阶段,框架设计,包括园区基础设施层、园区智能感知平台、园区应用支撑平台、园区信息化应用系统、信息化保障制度、信息化标准体系五个部分。框架设计是基础设施、平台及应用系统高层设计的出发点。
31 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是园区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基础层,包括地块驻地网;移动通信网;无线局域网,包括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地块内局域网;通信机房,包括商务区公共通信枢纽机房、地块内集约化通信机房和楼层设备间;地块信息化管理中心,包括通信机房、数据机房、安防控制机房和配套服务设施等设施。
32 智能感知层。智能感知层是园区数据采集和自动化控制层,包括园区的环境监控系统、智能交通系统、能源监控系统;地块内的环境监控系统、智能交通系统、能源监控系统、智能会展系统、智能抄表系统、安防控制系统、智能卡管理系统、楼宇自控系统、信息发布系统、会议系统、有线及卫星电视系统、紧急广播系统、智能微电网等。智能感知层通过广泛分布的传感网、射频识别(RFID)和嵌入式系统,使物理实体具备了感知能力;这部分类似于人体的神经末稍和神经元,主要用于采集城市各类信息并将信息展示给城市里的各个成员。核心元素包括传感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移动终端、信息亭、多媒体电话、个人电脑、电子广告牌等。
33 网络通信层。网络通信层是园区数据传输和交换层,包括支撑商务区应用系统的管理信息网络和各种智能感知系统信息传输网络。其通过物联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构成的宽带泛在网络,全面实现无所不在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智能互联实现任何人、任何物和随时随地的连接,而且是安全、可靠、无缝的连接。在一个“智慧园区”环境中,移动性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重要,视频也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沟通媒介,工作空间(设备、应用与位置)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化,这些趋势和重要转变都需要网络把所有的一切连接在一起,以便能跨越多种业务模式来访问所需内容和信息、加深客户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和灵活性、提升生活品质。
34 支撑平台层。支撑平台层是商务区园区数据集中存储和应用支撑层,即园区的大脑。这是一个综合、统一、互联的城市管理和服务平台,将信息采集及展示模块获取的信息进行传递和处理,同步协调所有园区管理和服务运营机构,实现各机构之间的业务互通、运营整合、统一指挥。包括门户集成、数据集成、应用集成和业务流程集成、外部接口等。智能园区的支撑平台包括智慧园区运行管理平台和智慧园区虚拟服务平台。其中,智慧园区运行管理平台通过物联网、视频监控、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运行的监测,以及安防应急,提高政府精确管理能力,使城市运行得更加安全高效;智慧园区虚拟服务平台通过提供智能商务、智能商业、智能会务、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社区、智能家居等一系列应用服务,使服务更加便捷,可以有效提高企业与居民的满意度,将城市发展的成功惠及于民。

一、什么是智慧园区

智慧园区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的社区。是社区管理的一种新理念、新创新模式。

融合最新NB-IoT物联网技术、ICT技术和云计算,在城市公共设施管理、城市民生环保监测、城市公共安全、智慧社区和智能家庭等领域实现物联网化、信息化管理,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城市公共资产管理和决策的智能化,将多种NB-IoT业务和其他物联网技术应用业务综合接入,提供NB-IoT等物联网智慧小镇/街区门户平台,为城市智慧管理助力。

通过云平台可以对监测指标或设备数据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和统计分析,部分业务场景结合GIS系统,使得城市或社区公共设备状态数据或环境状态数据做到及时采集、传输、存储、监控、告警,掌握公共设施变化趋势,避免异常事件的发生,起到很好展示效果。

二、智慧园区建设整体架构

智慧社区建设主要集中在如下领域:

(1)智慧民生

(2)智慧政务

(3)智慧出行

(4)智慧家庭

(5)智慧商圈

(6)智慧医疗

(7)智慧教育

(8)智慧养老

图21  智慧社区建设涉及领域

传统智慧社区建设主要从事了下面具体应用的落地:

图22  传统智慧社区建设

在传统智慧社区应用方面,增加更多的物联网因素,特别是针对公共设施和民生安防,例如可在社区中建设智能路灯、智能井盖监测、智能垃圾箱监测管理、小区内停车运营、智能楼宇节能、智能配电箱监测、智能消防监测、社区门禁系统、社区安防视频监控等等。

图23  智慧社区系统架构图

三、智慧园区的规划建设

较多国家实行由点及面地开展建设,即由州政府或省政府规划框架,落实到各个社区来具体 *** 作。如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政府规划了“连接维多利亚”这个项目,设立了六个发展主题:“建立学习社区、发展未来产业、繁荣电子商务、连接各个社区、改善设施及通路、促成新型政府。”再如美国弗吉尼亚州政府规划了“弗吉尼亚州智慧社区建设指导纲要”,为各个社区提供了总体思路,它将“政府、社区、商业、教育”这四块内容定为建立社区门户网站的基本框架。各个社区在执行的过程中,围绕基本框架展开,力图在共性中体现个性,展示各自不同的优势。这种优势体现在社区文化和价值观上,但归根结底的实施原则是“促进就业和改善生活质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7208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