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和BIM的建筑安全论文?

基于物联网和BIM的建筑安全论文?,第1张

桥梁检测的主要内容有:

一、常规定期检测:包括桥面系检测、上部结构检测、下部结构检测。

二、结构定期检测:包括混凝土强度检测、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钢筋位置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

三、水下构件检测:对水下桩基混凝土脱落、裂纹、露筋、空洞、机械损伤等病害进行探查,并录像。

四、承载能力鉴定:通过承载能力鉴定判定现阶段桥梁的承载能力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五、长期监控点布设及首次观测:为了长期观测桥梁墩台、主梁在车辆作用下的变位情况,从而对桥梁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在桥梁关键位置布置监测点,并对监测点进行首次观测。

六、提交各桥的最终桥梁检测报告,内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99-2003要求,除上述内容外,报告还应包含各桥桥梁限载、限高等标志设置意见。

扩展资料:

桥梁检定 (bridge rating)是指为保证运输安全,对桥梁所进行的调查研究、系统掌握其使用状态、制定运用条件、并提出养护或加固措施的工作。桥梁检定也为积累技术资料,完善桥梁计算理论,加强科学的技术管理及提高桥梁技术水平创造条件。

1、结构混凝土

强度、混凝土碳化深度、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表现及内部缺陷、钢筋锈蚀电位、氯离子含量、混凝土电阻率、钢筋锈蚀极化电流

2、桥梁梁板

静态应变(应力)、静态变形和位移、结构验算(采用专业软件《桥梁博士》)

3、桥梁结构

静动态应变(应力)、静动态变形和位移、自振特性参数(频率、振型、阻尼比)、振动加速度和速度、承载能力评价、结构验算。

桥梁检定的方法,包括检查、检算和试验。检定检查是测定桥梁结构各部和杆件截面的既有尺寸,检查各部分的病害及缺陷情况。

检定检算是根据结构的既有尺寸、实际截面的大小和材料的容许应力,反求结构的承载能力;对于桥梁孔径和冲刷的检算则是根据桥梁的既有标高、孔径大小和基础埋置深度以及水文、河床地质资料,反求桥梁的排洪能力。检定试验一般分为静载和动载两部分(见桥梁试验);它可用来直接了解桥梁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工作状态。

对旧桥的检定,一般以检查、检算为主,辅之以试验,而对新桥的检定则以试验为主。通过检查、检算和试验,所决定的桥梁承载能力称检定承载能力。如果检定承载能力大于国家规定的标准活载,或大于实际运行的活载,则桥梁满足运营的要求,可继续使用;如小于运行活载,则桥梁应进行加固,甚至改建。

结构分类

桥梁按照受力特点划分,有梁式桥、拱式桥、刚架桥、悬索桥、组合体系桥(斜拉桥)五种基本类型。

梁桥一般建在跨度很大,水域较浅处,由桥柱和桥板组成,物体重量从桥板传向桥柱。

拱桥一般建在跨度较小的水域之上,桥身成拱形,一般都有几个桥洞,起到泄洪的功能,桥中间的重量传向桥两端,而两端的则传向中间。

悬桥是如今最实用的一种桥,桥可以建在跨度大、水深的地方,由桥柱、铁索与桥面组成,早期的悬桥就已经可以经住风吹雨打,不会断掉,吊桥基本上可以在暴风来临时岿然不动。

长度分类

1、按多孔跨径总长分:特大桥(L>1000m);大桥(100m≤L≤1000m);中桥(30m<L<100m);小桥(8m≤L≤30m)

2、按单孔跨径分:特大桥(Lk>150m);大桥(40m<Lk≤150m);中桥(20m≤Lk≤40m);小桥(5m≤Lk<20m)。

其他分类

按用途分为:公路桥、公铁两用桥、人行桥、舟桥、机耕桥、过水桥。

按跨径大小和多跨总长分:为小桥、中桥、大桥、特大桥。

按行车道位置分为:上承式桥、中承式桥、下承式桥

按承重构件受力情况可分:为梁桥、板桥、拱桥、钢结构桥、吊桥、组合体系桥(斜拉桥、悬索桥)。

按使用年限可分为:永久性桥、半永久性桥、临时桥。

按材料类型分为:木桥、圬工桥、钢筋砼桥、预应力桥、钢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桥梁检定

物联网简称IoT, 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 连接、互动的物体或数据的过程,通过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 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利用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伴随时代和科技的进步,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已经覆盖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工业、农业、环境、交通、物流、安保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有效推动了这些方面的智能化发展,使得有限的资源更加合理的使用分配,从而提高了行业效率、效益。 在家居、医疗健康、教育、金融与服务业、旅游业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的应用,从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到服务的质量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改进,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智能交通领域,是当前贴近生活常见的物联网应用领域之一。物联网技术在道路交通方面的应用比较成熟。逐步形成完善的车联网技术。

智能家居领域,物联网发挥着在家庭中的基础应用,伴随宽带业务提速,让智能家居产品极大的便利着人们的生活。

工业互联网领域,物联网可以实时监测环境的不安全性情况,提前预防、实时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降低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威胁。常见的有物联网地灾监测、水位监测、边坡监测、桥梁隧道监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监测等领域。

1、全面感知

利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定位器和二维码等手段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 感知包括传感器的信息采集、协同处理、智能组网,甚至信息服务,以达到控制、指挥的目的。

2、可靠传递

是指通过各种电信网络和因特网融合,对接收到的感知信息进行实时远程传送,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共享,并进行各种有效的处理。在这一过程中,通常需要用到现有的电信运行网络,包括无线和有线网络。

由于传感器网络是一个局部的无线网,因而无线移动通信网、3G网络是作为承载物联网的一个有力的支撑。

3、智能处理

是指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随时接受到的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升对物理世界、经济社会各种活动和变化的洞察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扩展资料:


基本功能

在线监测:这是物联网最基本的功能,物联网业务一般以集中监测为主、控制为辅。

定位追溯:一般基于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GPS(或其他卫星定位,如北斗)和无线通信技术,或只依赖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定位,如基于移动基站的定位、RTLS等。

报警联动:主要提供事件报警和提示,有时还会提供基于工作流或规则引擎(Rule“sEngine)的联动功能。

指挥调度:基于时间排程和事件响应规则的指挥、调度和派遣功能。

预案管理:基于预先设定的规章或法规对事物产生的事件进行处置。

安全隐私:由于物联网所有权属性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物联网系统必须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机制。

远程维保:这是物联网技术能够提供或提升的服务,主要适用于企业产品售后联网服务。

在线升级:这是保证物联网系统本身能够正常运行的手段,也是企业产品售后自动服务的手段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联网概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7416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