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什么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什么,第1张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

物联网是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行使独立功能的普通物体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将现实世界数字化,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在物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应用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上网联结,在物联网上都可以查出它们的具体位置。

物联网拉近分散的信息,统整物与物的数字信息,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运输和物流领域、工业制造、健康医疗领域范围、智能环境(家庭、办公、工厂)领域、个人和社会领域等,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和应用前景。

扩展资料:

事实上,物联网与智能制造引领着新的制造业革命,各国都已在这个领域开始谋篇布局。从这次博览会的现场,也可以感受到各国的激烈竞争。

此次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参加的企业规模空前,共吸引了来自中、美、英、法、德、日、意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家企业前来参展,带来令人惊叹的前沿产品。

正如与会嘉宾所言,全球每天约有550万新设备加入物联网,预计到2021年,全球联网设备将达到280亿台,其中160亿台与物联网相关。一个崭新的物联网时代正扑面而来。

在这个前沿领域,中国并未缺席,而是抓住机会实现弯道超车。以这次博览会的举办地江苏无锡为例,无锡现在有物联网企业超过2000家,截止到2016年底,物联网产业的产值超过2000亿,并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

物联网和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实现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有机结合的最佳突破口。在这个新兴领域,中国不仅有规划、有蓝图,更有基础、有举措,一定不会与这次机遇失之交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物联网

参考资料:

人民网-打开物联网的想象空间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在各国已经成为战略共识。根据美国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将比互联网大30倍,物联网将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信息产业业务。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600多亿元,2012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30%。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物联网行业分析报告分析认为,国内物联网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目前,中国发展物联网所需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技术和产业都已成熟或基本成熟,通信运营商和系统设备提供商达到世界级水平,下游应用不断拓展。目前,物联网已较为成熟地运用于安防监控、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等。数据表明,2010年物联网在安防、交通、电力和物流领域的市场规模分别为600亿元、300亿元、280亿元和150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分别增加到1500亿元、1000亿元、1100亿元和650亿元。
物联网在我国发展还是很不错的,市场规模很大,行业增长速度也很快,行业前景十分良好。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物联网产业迎来重磅政策。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下称《行动计划》)。机构分析,5G将驱动物联网成为新一轮 科技 与产业变革的核心动力,看好物联网各大细分赛道投资机会,尤其是消费级市场成长可期。

政策发力万亿物联网市场

AIoT大时代来临

此次发布的《行动计划》明确,到2023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推动10家物联网企业成长为产值过百亿元、能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龙头企业;支持发展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物联网连接数突破20亿个;完成40项以上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修订。推进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是下一步重点。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 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 社会 治理、行业应用、民生消费三大领域重点推进12个行业的物联网部署。

信达证券点评称,《行动计划》明确四大行动目标,定性与定量齐登场,计划落地决心强。在智能革命推动下,以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穿戴、智能网联 汽车 等为代表的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新应用有望相继爆发,智能革命将开启AIoT大时代,AIoT赛道具备“高确定性+高成长性”,物联网成长空间大且可持续性强,看好物联网各大细分赛道投资机会。

“当前5G通讯网络已大规模铺设,大数据云计算等万物互联的基础设施开始具备,整个物联网产业链将迎来大爆发,一场基于万物互联的智能革命就在眼前。”国信证券如是分析。

中信证券也认为,5G将驱动物联网成为新一轮 科技 与产业变革的核心动力。连接技术迭代进步、产业政策持续驱动、下游场景需求井喷式爆发驱动物联网连接数高速增长。据IoT Analtytics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将至少达到250亿个,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将在2022年达到70亿个。据GMSA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达11万亿美元;IDC预计中国物联网支出占全球比重将达到267%(约3000亿美元),位居全球首位。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物联网概念股年内表现抢眼,合计市值近5万亿元,多只个股年内涨幅明显,国民技术、国科微、上海贝岭、全志 科技 等个股年内涨幅均超100%。

基金加大持仓配置

机构看好消费级AIoT

年内,机构频频前往物联网概念的公司调研。同花顺数据显示,物联网板块中颖电子、海康威视等十几家公司年内受到机构调研超10次,海康威视受到超千家机构调研,中科创达、兆易创新等5家公司受机构调研家数超500家。

中金公司认为,在物联网连接数上升、硬件与场景双线驱动等因素影响下,新的消费电子创新拐点即将到来,消费级物联网有望引领新一轮的消费电子创新浪潮。尤其是“场景智能”方面,智能 汽车 有望成为AIoT时代的下一个热门终端应用。

产业结构层面,通信模组被机构普遍看好。中信证券称,在物联网连接数爆发、产业政策持续加码、网络连接技术迭代和应用场景需求爆发等驱动因素下,物联网模组行业有望迎来“量价齐升”阶段。预计2025年全球蜂窝通信模组出货超9亿片,对应千亿元级别市场空间。华创证券也认为,未来5G模组、车载模组等市场需求有望持续释放,相关产业链公司营收及利润端有望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应用层方面,中信证券认为,多应用场景将刺激需求爆发,除了 汽车 网联领域,万物智联领域,双碳目标下智能电网是必经之路。电网万亿元级别投资规模将逐步向配电侧和用电侧倾斜,包括智能电表在内的各类电力智能终端出货量将高速增长。

上市公司也在积极加快物联网相关布局。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三大运营商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133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9亿户。华为、百度、小米等 科技 巨头早已布局AIoT,持续拓展可穿戴设备和智能 汽车 等消费级物联网品类,并在生态方面不断发力,尤其鸿蒙系统的发布,更加快了物联网生态构建。通信模组方面,移远通信、广和通分别采取“份额优先,规模为王”策略和“深耕高价值场景”策略,加大全球范围博弈。

初步核算,苏州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0%。经济总量居中国大陆第5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华东地区第二位(仅次于上海)、中国地级市第一位。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4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增强,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68104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财政投入为245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2008年苏州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6701 [2] 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78,236元(超过10,000美元),列中国大陆第三位(仅次于深圳和广州)、华东地区第一位(已超越上海)。 苏州自公元前514年建城以来就长期是中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后又发展为中国南方、华东乃至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目前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重要的经济中心,苏南地区的工业中心。拥有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内河航运港口、江苏第一大港、中国大陆第九大港——苏州港,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网与全国各大城市相连,交通运输十分便利。以经济总量计算,苏州现在是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的中国大陆第五大城市。昔日的人间天堂将成为更加繁荣昌盛的人间新天堂。 经济运行(2009年) 综合 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4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工业 苏州工业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7045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2359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6%和71%。苏州为仅次于上海手中国第二大工业城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私营工业产值335735亿元,增长41%;外资工业产值1327028亿元,增长71%。重工业产值1461746亿元,轻工业产值56184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2%和32%。 优势行业、新兴行业、民生行业和高技术行业成为带动工业经济走出低谷的主导力量。电子、纺织、冶金、化工和装备制造等超千亿元的支柱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77%,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798%。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69126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4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新兴产业整体运行向好,规模以上工业中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智能电网、新型平板显示和传感器六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056亿元,增长44%。 运输邮电业 苏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46亿吨,比上年增长211%;集装箱运量2718万标箱,比上年增长58%。 机动车保有量迅速攀升。全市年末拥有机动车1869万辆,其中汽车1016万辆。 国内贸易 苏州2009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630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59916亿元,增长200%;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4644亿元,增长129%。 金融业 2009年末苏州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145054亿元和903228亿元,比年初增加265053亿元和245171亿元。居江苏第一。年末保险机构总数达到51家。苏州正在打造工业园区环金鸡湖金融高地,已有相当规模。 旅游业 苏州是中国著名旅游城市,2009年旅游业围绕古城文化深度游、新城浪漫时尚游、太湖生态休闲游三大品牌,强化规划引导,整合旅游资源,大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830亿元,比上年增长13%;接待境外游客2191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3%;旅游外汇收入997亿美元,增长02%;接待国内游客5870万人次,增长11%。年末拥有星级饭店158家,其中四星级及以上饭店68家。全市4A级景区点23家,5A级景区点2家。全市景区接待游客7273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5%。苏州成为长三角城市中拥有最多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线路的城市。 体制改革 各苏州2009年全市新增15家小额贷款公司,总数达到18家,累计发放贷款额762亿元。全市新增上市公司4家,累计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7家,共募集资金227亿元。 民营经济 苏州民营经济实力相当强,名项指标在长三角地区仅次于上海。2009年末私营企业累计达1573万家,累计注册资本420553亿元,个体工商户年末累计达到3255万户,年末累计注册资本15381亿元。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7614家,占一半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6456亿元,比上年增长7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19%。私营个体经济完成投资922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11%。 对外贸易 苏州2009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0145亿美元,其中出口11409亿美元,全市出口总额占全省、全国的比重分别为573%,95%。 利用外资 2009年实际利用外资822亿美元,增长1 %。其中服务业利用外资169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达到21%。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34家落户苏州。苏州被国务院批准成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城乡建设与规划管理 苏州全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5%。农村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新增林地、绿地面积8140公顷。全市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22%。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苏州坚持走经济与环境和谐共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全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913,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到329天,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科技事业 国家级科研机构-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成立、中科院苏州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动工建设,园区生物纳米园成为首个省级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全年专利申请量55万件、授权量36万件,总量分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和第一位。2009年末,全市人才总量突破9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达到5万人。 教育事业 苏州拥有各级各类学校670所,在校学生1002万人,毕业生249万人,教职工总数74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630万人。在苏州的高等院校有19所,二级学院4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877万人,毕业生410万人。 文化事业 苏州2009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5个,文化馆12个,博物馆27个,公共图书馆12个。全市累计6个项目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4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8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平江、山塘历史街区分别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和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历史文化名街。 卫生事业 2009年末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2380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36万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2万人,其中医生168万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100%,全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3%。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儿童医院、市立医院、苏州中医医院、常熟中医医院、昆山中医医院是苏州著名的医疗单位。 体育事业 苏州世界冠军有16人。苏州有张军、陈艳青、吴静钰等多位奥运冠军。 人民生活 苏州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39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农民人均纯收入12987元,比上年增长102%。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20元,比上年增长103%。收入结构逐步优化,非工资性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开发区概况 国家级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家港保税区、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省级开发区:常熟经济开发区、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太仓港经济开发区、吴江经济开发区、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苏州相城经济开发区、张家港经济开发区、苏州浒墅关经济开发区、吴江汾湖旅游度假区、昆山旅游度假区、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出口加工区:苏州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苏州高新区出口加工区、昆山出口加工区、常熟出口加工区、吴江出口加工区、吴中出口加工区 保税物流园区:苏州工业园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 主要外企 美国(29家)沃尔玛 杜邦、美孚、普强(辉瑞)、礼莱、华纳兰伯特、伊顿、百得、百特、家庭用品、Ferro、TRW、FMC、PPG、纳贝斯克、雪弗龙、哈利斯、施乐、道氏化学、德士古、耐克、艾默生电器、霍尼韦尔、安普、宝洁、旭电、AMD、德尔福、3M、美铝、泰科国际 、摩根斯坦利、强生、通用汽车、卡特彼勒 日本(36家)三菱、三井、三洋电器、丸红、日商岩井、伊藤忠、富士胶卷、松下、丰田、住友、索尼、夏普、日立、日清、东绵、日绵、兼松、富士通、精工、久保田、旭化成、大日本油墨、三得利、佳能、大金、日本通迀、NEC、新日本、积水、新日铁、旭玻璃、东芝、电装、喜玛诺、小松、雅马哈、任天堂、爱普生、妮飘 法国(12家)阿尔卡特、液化空气、阿尔斯通、斯耐德、埃尔夫·阿奎坦、欧莱雅、罗纳普朗克、道达尔、欧尚、索迪斯、家乐福、达能、拉法基、圣戈班、欧朗科技 英国(5家)BP阿莫科、葛兰素史克、联合利华、BOC、翠丰集团、汇丰控股 韩国(6家)大宇、三星、浦项、鲜京、现代、LG电子 德国(8家)西门子、戴姆勒克莱斯勒、蒂森克虏伯、赫思特、罗伯特博世、ZF集团、大众、巴斯夫、麦德龙 意大利(1家)mattei(玛泰) 荷兰(3家)飞利浦、壳牌、阿克苏诺贝尔 瑞士(2家)诺华(山多兹)、迅达控投 芬兰(3家)诺基亚、STORA-ENSO(苏州称:紫兴纸业)、芬欧汇川 挪威(1家)海德鲁 加拿大(1家)加拿大铝业、玛格纳 瑞典(1家)爱生雅 新加坡(1家)伟创力
采纳哦

工业物联网是一种:数字时代先进生产模式,通过将感知技术、通信技术、传输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控制技术,运用到生产、配料、仓储等所有阶段,实现生产及控制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提高制造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最终实现将传统工业提升到智能化的新阶段。同时,通过云服务平台,面向工业客户,融合云计算、大数据能力,助力传统工业企业转型。

物联网、工业40等概念既有交集也有差异。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企业内部互联互通的需求渐增,通过接入网络进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和运营效率的需求更为强烈,工业物联网应运而生。

工业物联网是物联网领域重头戏,规模占比接近百分之二十

物联网在工业的应用,是物联网最重要的领域之一。目前,工业物联网在物联网领域占比最高,达到近20%的份额。展望未来,工业物联网也是物联网应用推广最主要的动力。预计,到 2020 年,工业物联网在整体物联网产业中的占比将达到 25%。

受政策、应用双推动,工业物联网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中国制造 2025”、“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战略规划,“中国智造”已经成为未来制造企业的发展方向,而工业物联网正是实现“中国智造”的基础。

根据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产值贡献率来测算,2014年,国内物联网在工业领域需求规模为1260亿元;2016年,国内物联网在工业领域需求规模为1804亿元。2017年,国内物联网在工业领域需求规模约为2354亿元。预计在政策推动以及应用需求带动下,到 2020 年,工业物联网规模将突破 4500 亿元。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7581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