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物联网卡,你还会说4G流量贵吗

有了物联网卡,你还会说4G流量贵吗,第1张

物联网卡在手机上同样是可以使用的哦!最重要的是,这种卡的流量资费比营业厅便宜的不是一点半点,每G流量可以低于9元!而三大运营商营业厅的流量价格最低也要50元/G,可见差距之大!
BUT 这么好的卡为什么我们在营业厅从来没有见过甚至听闻过呢?了解这个问题之前,小编先带大家再进一步了解一下 “物联网卡”。
物联网卡 是由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提供的,用来满足智能硬件的联网、管理,以及集团公司的移动信息化应用需求的4G/3G/2G流量卡。
其外观样式和普通的SIM/UIM卡完全相同,但采用的号段是物联网专用号段(一般是13位的号段。也有11位的号,但13位号段的卡最为稳定)。物联网络使用独立的网元设备,和民用号卡的网络相互分离,因此网络的稳定性也有所提高,可以有效避免民用网络高峰时期的拥堵现象。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新潮高大上的赶脚?但“物联网”的概念其实早就存在了。2010年小编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学校里就已经有物联网专业了呢。在2016年11月举世瞩目的于我国浙江乌镇举办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物联网作为一个重要核心受到了各路大咖的一致看好,中外巨头也纷纷展示物联网的最新技术和应用成果。随着“物联网”概念的不断升温,物联网卡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需求高性价比大流量的用户所认知。
不过,看了小编的介绍大家应该也能了解到,这种流量卡其实并不是为个人手机用户而准备的。这种卡是面向集团企业和相关专业领域使用的,是一种属于“集团客户”范畴的套餐卡。个人用户在营业厅一般是无法办理集团客户套餐的,而且这种卡目前都是通过各渠道的物联网卡供应商出售的,所以你在营业厅当然是见不到咯。
说到这里再普及一个知识点,运营商的通讯卡可以分为3个标准:
① 全国统一的资费标准
② 地方区域的资费标准

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发布通知决定2020年底前停止新增2G物联网用户,4G定位器是必然趋势。Cat1作为4G的低端版本,可让业界以低成本设计低端4G终端。与NB-IoT和2G模块相比,Cat1在网络覆盖范围,速度和延迟方面具有优势。与传统的Cat4模块相比,它具有成本低,功耗低的优点。同时,Cat1适用于当前的家用4G网络,非常适合需要成本性能,延迟,覆盖范围和通信速度的应用场景。

以下为康凯斯4G定位器:

如需了解联通套餐资费标准,可登陆网上营业厅,点击首页左上方的专题频道“资费大全”,即可了解我司推出的套餐资费及具体内容。因各地市政策不同,推出业务也不同,如需了解更多资费套餐,建议可联系当地联通客服或到当地联通营业厅咨询。

4G模块是指硬件加载到指定频段,软件支持标准的LTE协议,软硬件高度集成模组化的一种产品的统称。硬件将射频、基带集成在一块PCB小板上,完成无线接收、发射、基带信号处理功能。软件支持语音拨号、短信收发、拨号联网等功能。

物联网工程师需要学习一下几个方面:

1、物联网产业与技术导论:全面了解物联网之RFID、M2M、传感网、两化融合等技术与应用。

2、C语言程序设计:物联网涉及底层编程,C语言为必修课,同时需要了解OSGi,OPC,Silverlight等技术标准。

3、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物联网的底层单片机及其相关应用技术,包括控制、多媒体等。

4、Java程序设计:物联网应用层,服务器端集成技术,开放Java培训技术也是必修课,同时需要了解Eclipse,SWT,Flash,HTML5等技术使用。

5、物联网工程概论:全面了解物联网基本知识、技术体系以及相关理论,对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如EPC和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M2M技术等。同时应对与物联网密切相关的云计算、智能技术、安全技术也进行论述。

6、无线传感网络概论:学习各种无线RF通讯技术与标准,Zigbee,蓝牙,WiFi,GPRS,CDMA,3G,4G,5G等等。

7、TCP/IP网络与协议:TCP/IP以及OSI网络分层协议标准是所有有线和无线网络协议的基础,Socket编程技术也是基础技能。

8、嵌入式系统技术:嵌入式系统是物联网感知层和通讯层重要技术。

9、传感器技术概论:物联网专业学生需要对传感器技术与发展,尤其是在应用中如何选用有所了解,但不一定需要了解传感器的设计与生产,对相关的材料科学,生物技术等有深入了解。

10、RFID技术概论:RFID作为物联网主要技术之一,需要了解。

11、工业信息化及现场总线技术:工业信息化也是物联网主要应用领域,需要了解。

物联网软件、标准、与中间件技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应用,软件是灵魂,中间件是产业化的基石,需要学习和了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7702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