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概念股票一览 农业信息化概念股票有哪些

农业信息化概念股票一览 农业信息化概念股票有哪些,第1张

 金正大:逆势生长,持续领航

1 2016年一季度经营靓丽。金正大(002470)(002470CH/人民币 1624,未有评级) 2016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640亿元、40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04%、2221%,基本 EPS为026元。公司预测2016年上半年归属净利润为775~839亿元,同比增长20~30%,延续高增长态势。

继续看好公司成长。农业发生变局,公司灵动,升级经营程式,启动多方创新,铸就新的成长。

辉隆股份:公司动态点评:扣非后净利大增,四大板块逐渐明晰

预计2016-2018年EPS为026、037和041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为343倍、240倍和214倍,公司作为农资连锁区域龙头,将充分享受供销社改革红利,电子商务公司打通线上线下渠道。

诺普信:最差的时候或已过去,建议投资者关注

事件一:公司公告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资金总额不超过26,880万元,按照1:1的比例设立优先级份额和劣后级份额。

事件二:公司拟以自有资金人民币500万元出资设立深圳田田农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风险提示:农药行业增长低于预期,田田圈进展低于预期。

司尔特:高增长兑现,继续推进产能扩张和信息化战略

司尔特(002538)10月26日晚发布三季报,201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444亿元,同比增3990%,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92亿元,同比增8226%,摊薄eps0325元。第三季度营业收入845亿元,同比增长2691%,净利润074亿元,同比增长11326%。公司预计全年将实现净利润增速区间为70%-100%。整体来说,公司业绩符合市场预期,高增长持续。

风险提示:互联网转型战略推行前期投入资金量大但成效显现需要时日,短期收益可能不达预期;磷酸一铵价格和出口需求低于预期,收入增速不达预期的风险。

大北农:结构优化叠加成本红利,毛利率提升

1、事件大北农(002385)公布2016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7387亿元,同比增长061%;归母净利润368亿元,同比增加7847%;扣非净利润350亿元,同比增加10535%;EPS 为00897元,同比增长63%。其中,单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114亿元,同比增长67%;归母净利润2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058%。同时,公司预告1-9月归母净利润将增长50%-80%,约为591-709亿元。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结构优化叠加成本红利,饲料毛利率提升。1)饲料业务:销量方面,报告期内整体实现小幅上涨051%达到17351万吨,其中猪料略升041%至143万吨(一季度略有回落,二季度增速10%左右),水产料增长5429%至1442万吨(5-6月份增速达70%),禽料和反刍料则分别下滑45%和11%。

3、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6-2017年的净利润为1094/ 133亿,对应EPS为027/032元(摊薄后),对应当前股价PE 为30/ 25倍,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史丹利:参股种子巨头在华平台,农业服务战略再下一城

史丹利(002588)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9月8日与自然人王旭辉签署了《关于安徽恒基种业有限公司之股权转让协议》,以15亿元收购转让方持有的安徽恒基种业35%股权。

参股种子巨头利马格兰在华平台,农业服务体系迈出行业整合关键一步。安徽恒基种业持有恒基利马格兰种业55%股权,另45%股权由利马格兰控股子公司威迈香港持有。利马格兰集团是欧洲最大的种子公司,大田种子位居世界第四,蔬菜种子位居世界第二;合资公司恒基利马格兰于2015年7月设立,2015年安徽恒基种业公司营业收入34937万元,营业利润-99107万元,2016年H1营业收入34535万元,营业利润-2108万元,经营时间较短但未来表现值得期待,其华美、利合系列玉米品种具备较强性状表现,目标区域是玉米价补分离变革下的东华北市场,与公司开展农业服务有较强协同作用,进一步完善“种子+肥料+粮食收购”的产业链纵向布局。

风险因素:(1)单质肥价格继续下行,影响复合肥销量的风险;(2)粮价下跌超预期,农民农资品投入减少的风险。

芭田股份(002170):种植服务商稳步前行中!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业从业人员持续减少,土地加速流转不可避免。

由此推动农业由小农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过渡,由此带来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等“新农人”的崛起。新农人的崛起必然导致农业产业链的价值链重塑。而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又进加速了这种重塑进程!在生产端,推动农资销售从独立品类经营向一体化经营转变,从产品销售向技术服务转变,最终推动农资销售渠道扁平化。在消费端,则使得产销对接成为可能,农产品价值链将重塑。

顺应趋势,种植服务商转型进行中。

公司的发展战略从“生态农业、智慧农业”两个方向落地。

“生态芭田”上,围绕“上游磷矿资源,主营新型肥料,下游品牌种植、农产品安全检测”的产业链进行布局。预计上游贵州磷矿将在18年取得开采权。中游新型复合肥开发再见成效,贵州芭田项目随着产能陆续投产,将从亏损转向盈利,成为未来三年利润主增长点。下游品牌种植稳步推进,通过参股泰格瑞、成立精益和泰进军农产品检测,构建检测平台,为公司培育新的盈利增长源。

“智慧芭田”上,围绕“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农业移动互联、农资交易平台”进行布局推进。通过金禾天成掌握农业种植大数据,成立广州农财大数据公司,农财宝APP已于上半年上线,农业物联网应用也取得一定成效,信息化平台初见成效。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自然灾害风险;

新希望:行业景气度改善带来业绩大幅增长,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公布半年报,业绩符合预期。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78亿元,同比下降579%(营业收入同比下降的原因系上半年整体上原料价格下降使得饲料售价下降);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43万元,同比增幅2353%;其中,扣除民生银行投资收益后,农牧业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8亿元,同比增幅达165%。每股收益034元。

未来主要看点:转型中的农牧巨头,享受业绩、估值双提升!公司主要看点有三:1)进军生猪养殖,培育业绩新增长点;2)养殖板块畜禽产品价格反转;3)走向终端:在养殖全程可控的前提下,通过品牌溢价提升屠宰&加工业务盈利能力及稳定性,同时公司属性向成长股稳步转移提升整体估值水平。

北大荒:农林牧渔行业

1、清理整顿效果明显。2015年公司实现利润总额632亿元,同比下降139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59亿元,同比下降1764%。利润同比下降的原因主要是,2014年3月处置北大荒米业集团有限公司股权导致2014年度合并报表形成收益642亿元。若扣除此因素影响,则2015年利润总额同比2014年增加539亿元,同比增长57876%。2015年公司通过对下属工贸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大幅减亏,实现净利润-412亿元,同比减亏232亿元。

2、强强联合打造中国农业新品牌。合资公司佳北控股将打造全产业链大米市场高端品牌。利用联想佳沃集团的品牌优势,营销推广优势,现代企业管理优势以及互联网技术优势;北大荒及九三集团土地资源优势,自身市场优势,丰富优质的产品资源优势,尖端农业科技人才优势;智恒里海公司的海外市场优势及海外产地优势。充分发挥股权多元化的体制机制优势,能够弥补公司在市场营销、产品经营方面的不足,并有利于带动公司有机绿色农产品的种植业务,有利于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

3、混改、农垦改革及粮食食品安全形势加速公司价值回归。毫无疑问,2016年无论是混改还是农垦改革、农村改革都将大步向前。在当前农业及粮食、食品安全形势越发紧迫的背景下,随着全球范围内诸多行业及商品价格陷入极度不景气,我们判断公司的相对价值上升是大趋势。公司巨大的资源价值在新的通胀大背景下,无疑期待重新调整和回归,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有实力的投资者,共同提升公司价值。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国际上有机农业蓬勃兴起,前所未有。国内有机农业深入人心,北大荒业绩利空出尽,公司清理整顿见效,未来有望成为有机农业龙头。我们预测公司未来三年EPS分别为056元、057元和063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国家相关农业政策不利变化、战略合作不顺利、管理团队的变动等。

苏宁云商:全渠道零售业务稳步增长,物流、金融等服务收入高速成长

2016年上半年,苏宁云商的业绩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715亿元,同比增长901%,实现利润总额、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16亿元、-121亿元,同比下降14574%、13479%。公司整体商品销售规模(含税)为85578亿元,同比增长1410%。另,公司预计三季度销售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0,000万元-20,000万元。

毛利率下滑,三费率有所改善:2016年上半年,线上业务增长迅速,占营业总收入比重由同期的1980%提升至3188%,致使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096pct至1362%。随着公司运营效率的稳步提升,运营费用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其中,销售费用率约为1226%,同比减少08pct;管理费用率约为31%,同比减少033pct,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合计较去年同期减少113pct。

线下稳扎稳打,苏宁云店转型效果初显,渠道下沉加速。

公司持续优化店面结构,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对门店进行互联网化升级改造,新开云店22家,改造云店17家,云店数量达到80家;拓展二三级市场空白商圈,新开常规店29家;通过严控店面经营质量,加大店面调整力度,关闭常规店86家,同时,通过招商、退租、转租等方式,优化店内布局,有效提升店面坪效;新兴业态方面,公司加快红孩子专业店布局,新开红孩子店8家,达到27家,三年目标新开150家店。农村服务站方面,苏宁易购服务站直营店达到了1478家,苏宁易购授权服务网点2329家。我们认为,农村电商的发展离不开线下,苏宁易购服务站的快速推进,将成为苏宁云商抢占农村电商市场最有力的据点

经营方面,2016年上半年,公司连锁门店坪效同比提升了611%,2015年开设的苏宁易购服务站在2016年上半年内的单店年化销售额较2015年同比提升了17%,占比62%的易购服务站在2016年6月已实现单月盈利。

战略清晰,回归零售本质,开放服务,亏损收窄。2017年业绩将迎来向上拐点。零售业务上,苏宁云商将通过线下苏宁云店/易购服务站等提高收入基数,利用差异化的产品/高品质的服务提升毛利率水平,线上加强运营,强化与竞争对手相似品类的价格优势,利用阿苏合作之后的供应链资源/资金优势,以求追赶竞争对手,扩大线上经营的流水另外,苏宁物流资源优质,与阿里对接之后,全面开放,将贡献显著收入,同时,集团在金融全面布局,交易额将加速成长。

风险提示:1,与阿里合作不顺畅,不能够在线上线下全面对接;2,线上运营巨额亏损,现金流吃紧;3,金融业务管理风险。

永辉超市:引入内部竞争机制提升经营效率,利用生鲜优势实现弯道超车

公司2016H1实现营业收入24517亿,同比增长176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70亿,同比增长2719%。1)2016H1各业态同店增速均提升,综合增速为299%;2)上半年毛利率同比增长034pp 至2022%,增长趋势稳定;3)费用管控有所成效,销售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015pp 至1651%,拉动净利率提升为271%(+018pp);4)生鲜品类优势明显,收入同比增长2009%(+468pp),毛利率提升至1325%(+044pp);5)华西、福建大区贡献主要收入,两区合计占比超60%;6)上半年新开店24家,展店速度稳定。

下半年经营展望:进一步优化供应链,加速O2O 整合及新业态发展

下半年重点推进方向:1)进一步优化供应链,加强直采直供,确保价格优势;2)提高中高端商品、小众商品及自有品牌占比;3)拓展线上渠道,完成10000支商品选品,推进与京东合作并上线APP;4)推动大数据对品类优化的支持,建立全国范围的供应商数据服务平台。

公司下半年拟新开Bravo 门店26家,会员店12家,结合各类推广营销活动、线上线下互动等拓展会员并启动北京区域扩张,新业态发展效果值得期待。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公司在去年开始引入内部竞争机制,通过第二集群创新带动第一集群积极性,内部合伙人制继续推行。在超市行业普遍受到电商冲击的背景下,生鲜由于物流成本较高,损耗较大,电商化的难度较大。而永辉的生鲜销售占比50%,在当前行业背景下,公司有望通过其品类优势及内部经营活力实现弯道超车,市场份额逐步加大,凯度消费指数显示2016Q2永辉的超市份额已上升至第五名。

风险提示:电商冲击商超业态,区域扩张受阻,新业态发展低于预期

系统采用传感器测量影响植物生长的光照强度、温湿度、土壤墒情、二氧化碳浓等环境参数,通过物联网将所测量参数传送到管理中心,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实时监测;管理中心对测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规则给出控制决策,通过物联网将控制指令下发,由现场控制器实现对各类设施的智能控制,保障农作物的生长环境,降低成本,促进增产增收。管理中心软件可根据农作物种类设置生长环境参数范围和控制决策规则,并对所有测量数据进行存储,可依据条件对历史数据进行管理和查询。系统的构成:智能农田种植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主要由下位机采集系统、上位机软件应用平台及辅助扩展部分组成。下位机信息采集系统中包含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田间气候观测站、视频图像采集终端等,上位机软件部分又包含电脑显示控制、手机显示控制、LCD显示屏等,辅助扩展部分根据客户需要,可加入农田病虫害防治、农业专家在线指导、农产品质量追溯、线上交易云平台等一系列农业物联网所包含的系统设备。农业大田的各参数传感器,对农田整体环境进行多点实时动态采集,显示装置实时显示农田的温湿度、光照度等数值,能够更加一目了然地展示整个大田的数据全貌。

传感器是系统整个检测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将农田环境因子等非电学物理量转变为控制系统可识别的电信号,为系统管理控制提供判断和处理的依据。传感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有: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分辨率、漂移、精度等。常用传感器主要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CO2(二氧化碳)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温度传感器以及营养液的盐分(EC)和酸度(PH)传感器等。

物联网应用涉及国民经济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时代,物联网无处不在。由于物联网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因此,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如下。1、城市管理(1)智能交通(公路、桥梁、公交、停车场等)物联网技术可以自动检测并报告公路、桥梁的“健康状况”,还可以避免过载的车辆经过桥梁,也能够根据光线强度对路灯进行自动开关控制。在交通控制方面,可以通过检测设备,在道路拥堵或特殊情况时,系统自动调配红绿灯,并可以向车主预告拥堵路段、推荐行驶最佳路线。在公交方面,物联网技术构建的智能公交系统通过综合运用网络通信、GIS地理信息、GPs定位及电子控制等手段,集智能运营调度、电子站牌发布、IC卡收费、ERP(快速公交系统)管理等于一体。通过该系统可以详细掌握每辆公交车每天的运行状况。另外,在公交候车站台上通过定位系统可以准确显示下一趟公交车需要等候的时间;还可以通过公交查询系统,查询最佳的公交换乘方案。停车难的问题在现代城市中已经引发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找到车位。智能化的停车场通过采用超声波传感器、摄像感应、地感性传感器、太阳能供电等技术,第一时间感应到车辆停入,然后立即反馈到公共停车智能管理平台,显示当前的停车位数量。同时将周边地段的停车场信息整合在一起,作为市民的停车向导,这样能够大大缩短找车位的时间。(2)智能建筑(绿色照明、安全检测等)通过感应技术,建筑物内照明灯能自动调节光亮度,实现节能环保,建筑物的运作状况也能通过物联网及时发送给管理者。同时,建筑物与GPs系统实时相连接,在电子地图上准确、及时反映出建筑物空间地理位置、安全状况、人流量等信息。(3)文物保护和数字博物馆数字博物馆采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对文物保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降尘和有害气体等进行长期监测和控制,建立长期的藏品环境参数数据库,研究文物藏品与环境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创造最佳的文物保存环境,实现对文物蜕变损坏的有效控制。(4)古迹、古树实时监测通过物联网采集古迹、古树的年龄、气候、损毁等状态信息。及时作出数据分析和保护措施。在古迹保护上实时监测能有选择地将有代表性的景点图像传递到互联网上,让景区对全世界做现场直播,达到扩大知名度和广泛吸引游客的目的。另外,还可以实时建立景区内部的电子导游系统。(5)数字图书馆和数字档案馆使用RFID设备的图书馆/档案馆,从文献的采访、分编、加工到流通、典藏和读者证卡,RFD标签和阅读器已经完全取代了原有的条码、磁条等传统设备。将RFID技术与图书馆数字化系统相结合,实现架位标识、文献定位导航、智能分拣等。应用物联网技术的自助图书馆,借书和还书都是自助的。借书时只要把身份z或借书卡插进渎卡器里,再把要借的书在扫描器上放一下就可以了。还书过程更简单,只要把书投进还书口,传送设备就自动把书送到书库。同样通过扫描装置,工作人员也能迅速知遭书的类别和位置以进行分拣。2、数字家庭如果简单地将家庭里的消费电子产品连接起来,那么只是—个多功能遥控器控制所有终端,仅仅实现了电视与电脑、手机的连接,这不是发展数字家庭产业的初衷。只有在连接家庭设备的同时,通过物联网与外部的服务连接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服务与设备互动。有了物联网,就可以在公室指挥家庭电器的 *** 作运行,在下班回家的途中,家里的饭菜已经煮熟,洗澡的热水已经烧好,个性化电视节目将会准点播放;家庭设施能够自动报修;冰箱里的食物能够自动补货。3、定位导航物联网与卫星定位技术、GSM/GPRS/CDMA移动通讯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能够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内使用GPs技术,使用和维护成本大大降低,并能实现端到端的多向互动。4、现代物流管理通过在物流商品中植入传感芯片(节点),供应链上的购买、生产制造、包装/装卸、堆栈、运输、配送/分销、出售、服务每—个环节都能无误地被感知和掌握。这些感知信息与后台的GIS/GPS数据库无缝结合,成为强大的物流信息嘲络。5、食品安全控制食品安全是国计民生的重中之重。通过标签识别和物联网技术,可以随时随地对食品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食品质量进行联动跟踪,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有效预防,极大地提高食品安全的管理水平。6、零售RFID取代零售业的传统条码系统(Barcode),使物品识别的穿透性(主要指穿透金属和液体)、远距离以及商品的防盗和跟踪有了极大改进。7、数字医疗以RFID为代表的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帮助医院实现对病人不问断地监控、会诊和共享医疗记录,以及对医疗器械的追踪等。而物联网将这种服务扩展至全世界范围。RFID技术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及药品物流系统的融合,是医疗信息化的必然趋势。8、防入侵系统通过成千上万个覆盖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的传感节点,防止入侵者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上海机场和上海世界博览会已成功采用了该技术。据预测,到2035年前后。中国的物联网终端将达到数千亿个。随着物联网的应用普及,形成我国的物联网标准规范和核心技术,成为业界发展的重要举措。解决好信息安全技术,是物联网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根据我的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市场潜力非常巨大,现在各大公司巨头也已经开始布局物联网市场了,所以掌握物联网核心技术是非常有益的!!

1、美国:高级信息化精准农业。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践精准农业的国家,也代表着这一领域先进的发展水平。美国约有200多万个农场,其中有60%-70%采用了精准农业技术。从农业本身看,精准农业主要应用于美国中西部大豆、小麦、玉米和部分经济作物。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与应用精准农业技术的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就进行了土壤结构密度传感技术、土壤传导性技术、电磁感应技术等农业工程领域的研究,这些技术现在已经陆续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对土壤元素测定、农作物产量监测、施肥变量反应等耕作技术起到实质性推动。

美国精准农业发展模式其核心是技术层面,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农业技术与工程技术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体现了精准农业所要求的时间与空间差异,在此基础上,通过农田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地理信息确定作物的最佳生产模型,决定依据不同作物的差异,采用卫星定位,智能机械,智能施肥、灌溉、喷洒农药等,最大限度地优化各项农业投入,同时也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及土地资源。

美国的精准农业追求的不是集约化时代下的高产,而是强调单位面积的投入与产出的最佳比例,强调效益,因此,更加注重农业投入、农业产出、生态环境以及精准技术等不同要素的互动,互动的结果决定了效益。其效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减少投入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二是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业耕种中化学物质滥用造成的环境污染。近两年,美国农业企业纷纷瞄准“大数据”在农业管理的应用。

2、以色列:发达的温室技术与节水灌溉。

越来越多的航拍无人机服务于节目录制、婚礼记录之中;身边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购买了消费级航拍无人机。虽然现在的消费级无人机 *** 作已经非常简单,但航拍出令人满意的作品还有很多学问。下面环球网无人机频道奉上在评测过程中总结的一些超级简单且实用的航拍技巧,让初学者在朋友圈中化身“老司机”。

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以色列的农产品还是大量依靠进口,其后,以色列依据本国的自然资源条件,调整了农作物种植结构,减少了对土地资源要求高的粮食作物种植,积极发展温室技术,改种产值高的花卉、蔬菜及水果,大大改善了其农业生产状况。以色列的温室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完全实现了智能化与自动化,一个温室大约4000㎡,从播种开始到收获,全过程电脑控制,基本上不需要人力,而且将滴灌技术引入温室系统,进一步提高了花卉、蔬菜等农作物的产量。

以色列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土地贫瘠,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以色列解决农业发展的最大问题,因此,节水技术研究一直是以色列农业科学中最显要的课题。从20世纪中期开始,以色列政府大规模进行水利建设,将北部水源引入到沙漠纵深,将地下水抽取连成全国网络,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滴灌与喷灌是以色列的节水灌溉技术的主要形式,发展到今天,已经是第七代技术,广泛运用于温室、沙漠地带、绿化带等区域,由于其全国的地下水已经形成了联网,建立节水灌溉设施相对比较容易。

以色列十分重视农作物育种技术的开发与改变,依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开发高效无公害及抗病虫害农作物种子,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的新品种能够降低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保证能在自然状态下生长,其良种开发技术位居世界前列。以色列在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同时,还开发出水肥一体化技术,灌溉与施肥同时进行,这种精准技术是建立在对土壤品质及作物生长过程的监测之上,实现了节水、灌溉与平衡施肥的统一化。

3、中国:需求空间爆发的前夕。

中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精准农业的应用研究,先后在北京、上海、新疆、黑龙江等13 个地方实现了大面积应用。

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例,从1999年提出精准灌溉、施肥、播种、收获及环境动态监控开始,到2003年已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精准农业技术体系,在棉花生产的大面积应用中获得了极大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平均单产122千克,增产17%;实施半精量播种的棉田,播种量由原来的6千克降为4千克;氮肥的利用率可以提高7%一8%,磷肥的利用率可以提高3%一5%;单个职工管理棉花的面积从20一25亩提高到100一150亩,劳动生产率是原来的5一7倍。

近年来,中国农业部还推出116 项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旨在将物联网作为实施“互联网+ 现代农业” 行动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加快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其在节水、节药、节肥、节劳动力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产销向智能化、精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

中国规模化土地流转正在稳步推进,据农业部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土地流转面积达403亿亩,比2013年增长183%,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04%,预计2015年流转面积将达5亿亩。据北美农业发展历史及经验显示,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的过程中,精准农业的需求是会持续增长,中国市场在经历10多年的培育后,已经处于需求空间爆发的前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7712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