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独角兽”如何磨亮这只“角”?

山东“独角兽”如何磨亮这只“角”?,第1张

前 言

一直以来,山东始终环绕着一个“独角兽之问”。在历年机构发布的独角兽名录中,作为GDP全国前三的经济大省,山东企业为何总是集体缺席?

近日,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发布《2018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杰华生物、日日顺、聚好看、伟东云教育4家山东企业入选“中国独角兽地图”。5月29日,山东省工信厅发布2018年度山东省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名单,日日顺、华熙生物2家企业入选,另有17家准独角兽蓄势待发。

从籍籍无名到榜上有名,山东独角兽企业数量实现 历史 性突破,意味着山东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取得初步成果。果断放弃“粗、黑、重”,全面拥抱“创新”和“资本”,山东人的思想和理念正在发生巨变。

山东缘何重视“独角兽”

2013年,美国投资人Aileen Lee在定义“独角兽”时,提出两条标准:一是创立时间短(通常不超过10年),二是估值达到10亿美元(要有私募股权投资),并一直沿用至今。 从这简单的两个标准,可以推断出:“创新”与“资本”两大基因,是独角兽企业最显著的特征。

创新与资本,恰恰是山东的短板和弱项。在2018年初召开的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用“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来越近”,与广东、江苏、浙江做比较,并一针见血地指出: 科技 创新能力不强,致使山东错过 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

刘家义书记给出的几组数据值得琢磨:2016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338%,分别比江苏、浙江低77和63个百分点,比河南还低11个百分点;全 社会 科技 研发经费支出占比230%,分别比广东、江苏、浙江低022、032和009个百分点;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广东有24万件,全省1399件,仅为广东的58%。

山东是制造业大省,工业基础雄厚、工业体系完备。2008年金融危机后,很多省份都进行结构调整。山东2017年单位生产总值财政贡献率只有839%,分别比江苏、浙江、广东低112、282和420个百分点。2018年,山东全省税收收入4898亿元,浙江阿里集团和旗下的独角兽企业蚂蚁金服集团纳税就达到516亿元,这就是互联网创新的威力。

另一组数据:注册地在山东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仅占全国的28%,相当于浙江的1/4、江苏的2/3;管理基金规模仅占全国的14%,相当于浙江的1/5、江苏的1/3。境内上市企业和“新三板”挂牌企业数只相当于江苏的1/2、广东的1/3。

金融业涉及方方面面,一般以银行存贷款作为主要指标。山东高层单单以资本市场与发达省份比,背后指向的正是科创企业。因为只有高 科技 初创企业,才能得到私募基金的青睐;只有技术水准较高的符合国家产业方向的成熟企业,才能登上资本市场。

山东高层已经意识到:以独角兽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代表了山东未来的发展方向。

“独角兽”成各级政府香饽饽

如今,山东各级政府对独角兽企业的重视程度,怎么说都不过分。

今年初的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上,刘家义书记特意讲到,各市县要对现有企业、技术“排排队”,要对“瞪羚”“独角兽”企业、创新企业和平台等,拿出足够的精力和对策,把好钢用在刀刃上,集中资源重点培育。龚正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2019年,山东省要再培育100家“瞪羚企业”,同时积极培育“独角兽企业”。

各级主管部门也是“拼了”。2月19日,省“两会”结束后的第一天,山东省工信厅召开了瞪羚企业负责人座谈会。2月26日至3月3日,工信厅又组织瞪羚企业调研团,走访4 个地市10余家瞪羚企业。

山东省提出了中小企业培育三部曲,即“瞪羚企业→准独角兽→独角兽”产业链。 对于认定的全国独角兽企业,省财政将一次性奖励300万元,政策、金融等方面也予以支持。市级层面,济南、淄博、潍坊、泰安、威海等几乎所有地市,都出台有支持瞪羚(独角兽)企业配套政策措施,有些财政情况比较好的还能拿出30-50万元的奖励。

2018年9月,杰华生物被认定为山东首家“独角兽”企业,估值近30亿美元。董事长刘龙斌归国创业时,很多地方都伸出了“橄榄枝”。据说为了抢下这一单,青岛市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北京与刘龙斌洽谈,论证和洽谈前前后后进行了18轮。刘龙斌评价崂山区政府:有求必应,从不拖拉,从不推诿。

关键是,全国各地都在比拼,大多数独角兽企业会选择山东吗?很难说。对于估值过10亿元的企业而言,几百万的奖补可谓杯水车薪。很多人都说营商环境很重要,确实是,但这是个生态系统,重点还是得拼“看得见摸得着的”。

青岛抓住了关键:创投资本。青岛南下深圳,学到的最大经验就是:中国排名前20名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超过一半在深圳,创业风险投资把人才、技术都吸引到了深圳。近日,青岛也召开了继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之后,最重要的一次国际化会议——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提出了目标,要建设世界创业风险投资中心。

“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岛都要做到”,折射出了山东全省对独角兽企业的求贤若渴。曾经对民营经济不屑一顾的山东,正在完成一次蜕变。

山东 “独角兽”如何磨亮这只"角"?

两年的努力,山东对“独角兽企业”的渴望得到了回报。2018年起,逐步有山东企业亮相“独角兽企业”榜单。山东省工信厅首次发布官方认证的独角兽名单,说明政府对独角兽企业有足够的信心。惊喜之余,还是需要认真分析对比,培育独角兽是否是山东的正确之选?

如果对比独角兽企业的名录,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第一名北京遥遥领先,数量达到82家,相当于排名二三四位的上海(38)、广东(24)、浙江(20)的总和。

这个数据与各省市的GDP数据并不吻合。原因就在于,独角兽企业大多诞生于数字经济和互联网领域,创始人大多出自阿里、腾讯、百度,且BAT本身也孵化了大批独角兽。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教育、 科技 、经济中心,还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中心,望京周边聚集了大批互联网公司,能够提供数字经济最需要的人才、政策、资本、信息等要素,这是其他城市难以匹敌的。

相比于其他产业,分布在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细分领域的独角兽,能够脱离工业基础而成长,需要的是互联网平台思维。山东缺乏独角兽,除了对民营经济不重视外,这是个主要原因。

那么问题来了,山东是否应该放弃自身的工业基础,追逐互联网经济?这个问题要辩证来看。

互联网经济并不只存在于服务业领域,工业领域同样需要互联网思维。日日顺原本来自于海尔的家电物流,通过转型物联网场景生态物流,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这就是启示!这就是样板!山东拥有全国最多的隐形冠军,有实力也有机会在某些领域如工业领域,实现与互联网经济的对接。

另一方面看,山东已经在第一轮独角兽的争夺中落后,再想引进独角兽并没有优势,尤其是除青岛、济南以外的城市。 现在看全球经济,虽然互联网经济红利依旧存在,回归工业、回归第二产业的呼声却越来越高。未来,以人工智能、新技术、新材料为代表的硬 科技 将大行其道,也更能经得住资本的考验。

结语

不管怎么说,拥有独角兽总是一件好事。山东能够以长跑思维来对待区域竞争,埋头将山东企业的 科技 创新能力提升上去,同时积极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这总是一件幸事。

九月,开学季,注定是不平凡的一月,10号马总退休,18号地表最强华为AI芯片集群“Atlas 900”问世,这2天阿里又不服了,达摩院上古三大神器“含光 800”问世。

各大科技巨头频繁秀肌肉,先后发布智能AI芯片,都希望在人工智能物联网时代先人一步,这无疑是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我们正在迈向数字新世界。

1下面我们先来介绍一下阿里旗下号称世界最强的“平头哥半导体公司含光800"到底有多厉害?

目前含光800已经应用于阿里巴巴集团内多个场景,未来还将应用于医疗影响,无人驾驶等领域,研发这款芯片只用了半年时间,这是阿里巴巴迈向芯片领域的一次突破,未来阿里巴巴一定是一家软件硬件一体化的企业。(这话和华为公司的发展战略类似)

在业界标准的Res Net-50测试中,含光800推理性能达到78563 IPS,比目前业界最好的AI芯片性能高4倍;能效比500 IPS/W,是第二名的33倍。

2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地表最强的华为芯片升腾910:(不能和华为AI训练集群Atlas 900对比,小兵怎么能打得过部队)

华为芯片升腾910半精度 (FP16)算力达到256 Tera-FLOPS,整数精度 (INT8) 算力达到512 Tera-OPS,重要的是,达到规格算力所需功耗仅310W,明显低于设计规格的350W。

升腾910总体技术表现超出预期,作为算力最强AI处理器,当之无愧。我们已经把升腾910用于实际AI训练任务。比如,在典型的ResNet50 网络的训练中,升腾910与MindSpore配合,与现有主流训练单卡配合TensorFlow相比,显示出接近2倍的性能提升。面向未来,针对不同的场景,包括边缘计算、自动驾驶车载计算、训练等场景,华为将持续投资,推出更多的AI处理器,面向全场景持续提供更充裕、更经济、更适配的AI算力。

面对世界最强的上古神器”含光800“和地表最强的”升腾910“到底哪个强,大家应该可以判断出来吧。

其实我想告诉大家的是: 未来科技拼的是算力。

感谢阅读关注

日前,胡润研究院对外发布了首份《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在这份榜单中,我国以206家上榜独角兽公司数量位居全球第一。从这份独角兽榜单中我们可以知道,电子商务、金融 科技 和云计算是创造独角兽数量最多的行业,它们分别催生出68家、56家和44家独角兽。

其实,这些行业能够产生如此多的独角兽也在意料之中。按照胡润的说法:“这些行业正在影响世界经济,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被广泛认为是未来的关键行业。很多世界顶尖的年轻人才想在这些领域工作,这是意料之中的事。”
那么,在电子商务行业,我国一共诞生出多少家独角兽企业呢?也许答案颇为令人吃惊。在上榜的68家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独角兽企业中,一共有34家来自我国,占到了电子商务上榜独角兽总数的一半。

我们知道,阿里巴巴、京东集团、拼多多是我国电子商务“三巨头”,它们占据了国内电子商务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以B2C电商为例,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和京东集团拿下了8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寡头效应日益凸显。在阿里巴巴、京东集团、拼多多等巨头市场份额遥遥领先的国内电商市场,为何会诞生如此多的电商独角兽企业?其实,这也不难理解。
首先是电商规模的持续扩大。按照分析机构Forrester的预测,到202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超过18万亿美元。数以万亿计的市场规模,即使大部分份额被现有企业所把控,也会为许多人提供创业成功的机会。其次是网购人数的不断增加。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渗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网购的大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强创业者在电商领域创业成功的概率。还有就是电商市场的行业多元化。截止到目前,电商市场已经覆盖多个传统行业,比如 汽车 、蔬菜等等。这些行业的“加入”,让一些电商企业在阿里京东身后成功崛起,例如车好多和美菜网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提起美菜网,相信我们并不是非常熟悉。然而,这家电商独角兽企业早已创下斐然的成绩。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榜单数据,美菜网的估值已经高达500亿元!

其实,美菜网取得成功的背后,与它的创始人刘传军密不可分。其实,刘传军的创业历程也颇为坎坷。早些时候,刘传军从中科院辞职,首次创业以有机 健康 农产品为方向,很快便创业失败,负债累累。随后,刘传军在窝窝团创业三年,负责全国的营销和地面业务。直到2014年6月,刘传军才创建美菜,而创立美菜的刘传军,虽然投入了所有资产,也不过是35万。
但是,创立美菜,让刘传军抓住了蔬菜电商的宝贵契机。在2014年Q4,美菜的收入就高达1000万,而到今年Q4季度,美菜的收入将会超过140亿。换言之,在短短5年的时间,美菜网这个电商新巨头的收入增长1400倍!

估值高达500亿!在阿里京东身后,这个电商新巨头收入增长1400倍。虽然美菜网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刘传军并未停止自己前进的脚步。按照他自己的说法:美菜网将会关注于生鲜供应链的构建,持续在技术和大数据上投入,为行业提供包括商品、物流、系统、金融在内的服务。

在不久的将来,刘传军能否带领美菜网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独角兽基金具有阿里log的就是阿里。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企业logo是logo中的一种,是一家公司的签名或符号,具有阿里log的就是阿里。独角兽基因就是药明康德、工业富联、小米、阿里巴巴、百度、京东这样的新兴产业龙头公司。

为什么王坚博士是心理学博士,却可以做阿里云总裁、以及阿里巴巴CTO?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想给大家说一个道理:有一种人叫做“先知”,他们能看到五年、十年,甚至更久的未来,刚好博士就是这样的人。

很多同学会说,王坚博士一行生产代码都没有写过,一个没有写过代码的人怎么可以做阿里巴巴的CTO和阿里云的总裁呢?

不过在大家的怀疑和质疑下,博士还是把阿里云做起来了。并且阿里云没有走开源方案的稳妥之路,而是选择了自研飞天阿里云 *** 作系统,并最大化实现“自主可控飞天云”。

30岁教授、31岁博导、32岁系主任。

可能大多数同学都会说,就算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在体制内这么火箭一般的升迁速度,是不是得到了“特殊照顾”。特殊照顾不假,但是博士是靠实力征服学术界、工业界的。

博士当年是人机界面领域的世界级专家,主要是提升机器智能、提升机器效率,这里面就包括了最核心的计算机前沿技术,负责过国家863课题。在杭大读研究生的时候,也经常旁听浙大计算机系的课程。

对于大公司来说,可能早期CTO还需要写代码,但是等企业到了一定的体量,CTO又不需要直接写代码。

写代码有软件工程师、做架构有架构师、算法优化有算法工程师,CTO的职责是给大家画一个“饼”,至于这么饼怎么做、需要用什么材料,这些交给具体去执行的人就好。

经常听博士演讲的都知道,感觉博士说的话“听不懂”, 不是因为人家的思维混乱,而是他讲的东西很可能就是未来的样子。

就拿阿里云来说,十年前博士给一群人讲云计算,讲智慧城市,谁能听懂呢?

马老师都直言:感觉要分家了一样,我也稀里糊涂的听不懂,但感觉好像是未来的样子。 不过在阿里云最困难的时候,在阿里云、以及博士个人面对外面质疑最大的时候,还是 马老师毅然决然的站出来支持博士,并且在内网公开表示自己的态度:

在阿里云发展初期,马老师给最好的资源、给最好的工程师,不然阿里云也不会有今天。

阿里云的发展道路太艰辛了,当年已经誉满天下的博士放下身段从0开始做阿里云,被所有的人甚至是阿里云无数的人质疑,很多人因为坚持不下去都离开了。在2012年阿里云年会上,博士掩面哭泣,只有真正做技术的人才知道这里面有多难。

很多事情,冥冥中自有天意。严格来说,王坚和马云都不是计算机科班出身,王坚是搞心理学的,马云是搞英语的;但就是马云,一个不懂计算机技术的英语老师利用计算机技术创建了阿里巴巴集团,也正是王坚,一个心理学博士生导师推动阿里创建了全球前三的云计算服务---阿里云。

马云曾经这样说过:“ 正是因为我不懂计算机技术,阿里反而对于技术非常敬畏,所以阿里能够做成全球最强的计算机网络公司,谦虚点说,也是之一。 ”这就是马云的逻辑,或许他认为由一个计算机领域之外大的又懂计算机的人来领导阿里的技术变革能够做成一番事业,而这个人,就是王坚。那么,王坚又是凭什么能够获得马云的青睐来担任如此重要的岗位呢?这当然和王坚个人的能力是分不开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王坚于1962年出生于杭州,和马云是老乡;虽是老乡,但马云和王坚的命运却迥然不同。从王坚的个人履历来看,他的人生用顺风顺水来形容并不过分。

1984年,王坚获得杭州大学心理学系学士学位,虽然是心理学,主攻的研究方向却是数字人机交互方向,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计算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这为王坚后期进入计算机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6年之后的1990年,王坚已经获得了杭州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从现在这个时间节点来看,能够在6年内完成硕士和博士学生生涯,足以证明王坚并非池中物。1992年,王坚已经晋升为教授,一年后就成为了博士生导师。1998年,王坚已经出任杭州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同年入选“151”人才工程。 即便现在很多致力于走学术道路的人来看,这样的经历已经算作天才级别了。

虽然王坚一直在心理学领域摸爬滚打,但他更倾向于在计算机领域大展身手,却苦于没有机会。1999年,王坚终于迎来这次机会,他受到了微软的邀请加入了微软亚洲研究院担任副院长,和李开复以及现在担任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的林斌成为了同事。同年,马云在杭州率领自己的师生好友18人成立了阿里巴巴集团。

王坚在微软负责用户界面、机器学习、大规模数据处理等研究以及北京adCenter实验室,从这个时候开始,王坚的才华才真正和他的志向相吻合,他终于能够在微软这家 科技 巨头身上将自己完全沉浸在超大规模的数据海洋之中。值得一提的是,王坚在微软的研究成果SQM大数据技术成功帮助了Office 2007以及几十个微软产品的开发;不仅如此,王坚领导发明的墨水 科技 也应用在了ablet PC、OneNote 2003、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 2005,Windows Vista等众多产品中。

所以,王坚的能力已经是被微软充分证实过的,他不需要再向任何人证明自己。

2008年,正当王坚在微软做得风生水起时,王坚的好友同时也是时任阿里巴巴的技术总监刘振由于技术上的问题找到了王坚,这是第一次王坚和马云相遇。王坚一看当时阿里的情形脑中立马就知道了他可能会为阿里带来的变革,巧合的是,马云一眼就认定了是王坚。

一个月后,王坚就加入了阿里集团并担任首席技术架构师。 王坚的强项是大数据处理,而当时阿里面临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如何处理如此超大规模的数据量,就算是从岗位匹配度山,王坚也是国内阿里的不二人选。

当王坚看到如此大规模的数据时,就和马云商量阿里要做自己的云计算平台,这是王坚首次在阿里提出“阿里云”的概念。马云知道后相当支持,还许诺一年给王坚的阿里云项目投资10亿,哪怕是十年也要完成"阿里云计算"的项目;搭建云计算平台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过程中王坚被认为是“骗子”,但他没有放弃;终于,2013年随着阿里收购了中国万网,王坚借助中国万网的技术平台成功为阿里搭建好了一套完整的云计算平台——阿里云。

此后,阿里云一路高歌猛进,开始向全国甚至全世界提供自己的云服务。 包括12306在内的大型国企、大大小小的政府单位以及民营企业都成为了阿里云的客户,而阿里云也一举成为全球前三的云计算平台。


大家不要想当然了。王坚是技术出身的,可不是大家想的文科生背景来做CTO。

他是心理学与计算机的交叉学科人机工程领域当年国内最好的专家之一。李开复组建微软研究院北京office(后来这里成了中国AI和CTO的黄埔军校)时,询问国内这方面的权威,人家第一个推荐的就是王坚。而且他在微软研究院表现是非常突出的,在研究方向的选择和成果上都有独到之处,让很多其他搞更硬方向的科学家也不得不佩服。

在我看来,王坚可能是过去十年中国最成功的CTO。单看阿里现在几千亿美元市值里阿里云估值占多少就知道了。阿里云单独拆出来,应该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技术公司之一。在公司里做技术花钱支撑业务,而是把技术本身做成业务,给公司挣出这么大的价值,CTO能做到这一步,极其难得。

CTO自己写不写代码不那么重要,关键是能在技术战略上看的远,找准正确方向,想清楚,而且能够跟公司的CEO形成共识,获得支持,在这个大方向真正落到实处,做出来。在这一点上,王坚非常成功。

谢谢您的问题。王坚是心理学博士,确是阿里巴巴的CTO(首席技术官),说明就要有人才,也要有伯乐。

王坚,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曾是杭州大学、浙江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生导师兼系主任。2008年选择从微软亚洲研究院加入阿里担任首席架构师,2009年创建阿里云并当了首任总裁,在从零开始的情况下,就“狂妄”地舍弃了相对保险的开源路线,坚持做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系统-“飞天”。

王坚的技术观与心理学无关。王教授是浙江大学心理学教授,浙江大学工业心理学国家实验室主任。王坚于1999年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执行副总裁。因此,王坚具有工业互联网的背景,而不是纯粹的心理学。就像我们今天的观点一样,许多人多年前质疑王坚是一名心理学。去阿里进行科学研究是一件很大的事吗?事实上,在进入阿里巴巴之前,王坚是微软研究院的工程师。我们当时可以参考比尔盖茨的口头禅,“不要问我,找王坚去”,这表明了信任,王坚的技术专长也很明显。

为什么阿里巴巴云的王坚博士获得博士学位。在心理学方面,他可以成为阿里的首席技术官吗?

王坚是一个强硬的人才。马云把阿里云递给了王坚。然而,王坚和阿里巴巴云当时被视为一个笑话。该技术难以实现,前景不明朗。特别是,李彦宏和马化腾也公开表示,他们不熟悉云技术。王坚在阿里受苦,他心里也有工作。阿里巴巴云开发初期发生了很多事故,工程师睡不着觉。在最艰难的时期,80%的工程师离开了阿里云。王坚说阿里巴巴云是由工程师填写的。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事实。多年以来,阿里云一直是全球领先的云计算技术,估值近700亿美元。预计它将成为阿里巴巴旗下另一家价值100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王坚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

1、王坚早年在杭州大学求学,杭州大学被浙大合并很久了,大部分人并不了解,实际上这所大学放到现在,应该是比厦门大学要强大的存在,其毕业生中的两院院士、富豪、政治高官、海外知名教授等,放到现在至少比一大半的985高校要出色。其中,王坚所读的工业心理学,当时在全国排名第一,创始人为我国工业心理学创始人陈立教授,而王坚在这个全国排名第一的工业心理学专业中,30岁做到教授、31岁做到博导、32岁任系主任,本身是极为出色的。此外,工业心理学是一门交叉科学,除了管理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人事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等等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外,人机之间的交互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研究点之一。王坚博士在当年计算机在国内还处于初级阶段时,就意识到了计算机在工业心理学中的重要性,于是会经常去浙大旁听计算机的课程,以王坚博士的学习能力,计算机学到当时比较顶级的水平是可信的。这为他丰富的交叉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微软之后,王坚主要从事用户界面、机器学习、大规模数据处理等研究,这与他之前做的工业心理学一脉相承,可以说,王坚是国内大数据、机器学习和人机交互方面的先驱,这为他在阿里的工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2、王坚是CTO而不是码农,CTO的重要作用,第一是技术战略,第二是技术管理。王坚在微软时已经是大数据专家,看到亚马逊云之后,做阿里云对王坚而言是自然的事情,虽然阻力很大,但王坚是“见过世面”的,他相信云和数据代表了未来。实际上,阿里这些年的一些前瞻性产品和规划,或多或少都和王坚有关: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零售、领先的 汽车 *** 作系统AliOS以及后续的物联网 *** 作系统AliOS Things、领先的办公社交产品钉钉、达摩院、中台等等,这些年在王坚的带领下,阿里的研发费用不断攀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王坚担任技术高管,是非常称职的。

4、不得不说马云用人方面实在是很强的,王坚这样的技术战略和管理高手,张勇这样通盘的运营高手,曾鸣这样的战略高手等等,而淘宝的蒋凡是85年的,阿里的人才梯队,在互联网企业中应该是做的最好的。

很多人以为心理学是文科,实际上是理科。

王坚是杭州大学心理学博士,并做过心理学系的主任。在1998年前,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大学并称国内四大心理学系,其中杭州大学的工业心理学是国内第1的。

1998年,杭州大学被浙江大学合并。浙江大学也挺重视心理学系,还把它扩展成了心理学院。但遗憾的是,浙大心理学系在多个学科排名中却比原来落后了。

为什么我知道这些?因为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这个话题非常大,为什么要界定只有动计算机的才能做CTO,由于人的很多固化思维导致了很多创新性的想法被抹杀,现在国内互联网行业真正做出点技术含量的产品,阿里云绝对算是非常出色的一个,如果换成一个懂计算机的人去搞,未必真能做得出来,因为在计算机领域学的时间太长了反而容易形成固化的思维,不一定有太多想法迸发出来,其实回过头来看王坚的职业经历。

地地道道的心理学博士,在国内还算是顶尖的,因为在学校里面做系主任不会玩人际关系就辞职去了微软的亚洲研究院,在里面做出点名堂,因为机缘巧合遇到了马云,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告诉了马云,结果马云被深深的打动,就当每年拿出10个亿来做云计算,结果在前几年进展不是很顺利的情况下,王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内外交困,在阿里集团内部已经分成两个派系,一种坚持认为王坚就是不懂技术瞎胡搞;另外一种就是坚决支持王坚坚持去做,其中马云的决心最大,其实马云格局更大,就当是战略投资了,没有巨大的投入就没有巨大的收获,反过来讲大家认为的心理学到底是个什么学科。

王坚学的是工业心理学,这里面很多的逻辑和思维模式基本上接近计算机,虽然本专业学的心理学,但王坚通过去蹭课学习计算机竟然在很短时间内就掌握住了计算的大量知识,不得不承认对于王坚本人来讲在某些方面是天赋存在的,有些人即使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都会变得十分吃力,而王坚不仅仅在心理学领域有着极大的建树,但在计算机领域后续通过自己的努力也玩的风生水起。

现在的大家提到心理学可能就会想到如何疏导人的思想等等,心理学的范畴非常的广泛,而工业心理学里面很多的逻辑已经设计上都接近于计算机思维,王坚能在微软干的风生水起绝对不是浪得虚名,任何一项新技术的诞生过程必然是痛苦的,之所以在阿里巴巴表现的比较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当初国内互联网出入如火如荼的上升阶段,每年花10个亿去做任何事情回报率都会非常高,所以大家在看到投入几年还是没有结果表示严重的怀疑,以致于在阿里巴巴的论坛有技术人员提出王坚会不会写代码这种异议,可见当时王坚的压力有多大。

而在实际的阿里云开发过程中,工程师更新了也是好几代,先不要讲里面的辛苦程度,主要外在的压力太大,很多人挺不住双向的压力就选择了离职,在最关键的技术环节王坚没有丝毫的退缩,所以技术人员都怕跟王坚汇报,因为只要沾上边就能提出各种各样的标准和要求,对于目标近乎苛刻的追求,也就是讲并没有因为外界的压力而降低项目开发的要求,反而是变本加厉。当时流传着一些话博士不知道用什么魔力,拢住了一批技术骨干跟着他卖命,现在的阿里云技术不仅仅解决了当初的高并发问题,而且云计算技术在全球已经能拿到第三的排名,仅次于亚马逊,微软,而且在解决12306的并发卡顿问题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现在的阿里云已经是国产自主研发的一种标志和象征,成为大家争相传诵的好故事,而在真正出来之前有多少人讲这是一种骗局。

正是因为在这种特殊的身份下做出创新性的东西,如果搞个计算机博士未必真能跳出所谓的思维意识圈,从这点上看马云的战略大局意识还是非常强大,看的是人不仅仅是未来,关键是在于能做出什么东西来,王坚注定在阿里的 科技 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希望能帮到你。

因为,牛逼的人,只要认真起来,做什么都是不差的。

牛人喜欢读书,他可以考上清华北大。牛人喜欢做学术,可以做到教授甚至科学家。牛人喜欢搞技术,可以技术拔尖。

别说谁谁谁没读过书,但是却赚钱无数。那是因为人家本来就牛,只是不喜欢读书而已,

而且这种现象逐渐成为 历史 。现在的牛人很多都是会以学习成绩为荣来证明自己。

不是有句玩笑话话吗?不会做饭的歌手不是一个好司机!虽然看上去是一句玩笑话,但也恰恰说明了,有些人天生就是有跨领域的能力,他们就是那些外来的和尚,能念出与众不同的经! 而王坚这个心理学博士就是阿里云的外来和尚,他在阿里巴巴就成为了一个现象的存在,以至于在他带领阿里云团队的过程中屡遭质疑,在一致不被看好的情况下,逆袭成功,惊艳世界!

但成功总有原因,也并不是每一个跨界的人都能像王坚一样会取得成功,因此王坚的成功有他的独特之处。

王坚没加入阿里之前可是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常务副院长,这足以说明马云当年为何会将一个心理学博士纳入麾下!其实王坚在微软就从事了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处理的相关工作,所研发的大规模数据处理平台广泛应用于微软的广告系统中,以及支持微软的标志性产品Office和众多产品的研发。08年就被中国计算机学会授予杰出贡献奖,98年就入选了浙江省“151”人才工程,所以王坚可是个IT领域老鸟!

计算机行业中有很多生物、物理、化学专业的转行人员,他们拥有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凭借其认真的钻研精神,在进入计算机领域同样做得很出色,甚至比大部分科班人员做得要好,尤其是在底层算法和数据结构方面理解的更深刻。这是因为计算机其实就是一门工具类学科,更多的是为了解决现实业务问题。所以只要肯思考肯钻研就能进入这个领域。

另外计算机需要很好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王坚研究心理学,将心理学的很多理论很好的结合到计算机中,发挥了很好的创造力。

做一个将领容易,但要做一个统帅就没那么简单了。而王坚具备了这种素质:

1、对目标的极致追求

2、强大的执行力

3、死磕到底的精神

记得在阿里云的庆功会上王坚博士哭了,他会议了一路走来的艰辛,阿里云团队换了一波人又一波人,虽然受到了整个集团的质疑,但王坚博士还是坚持了下来。如果没有对阿里云的强大的信念,是不可能坚持到最后的。

马云是个奇才,他的成功离不开他强大的理解能力,看透了很多人和事,看透了很多商业背后的逻辑。一路走来,他身边不乏精兵良将。阿里的每次变革总有人在合适的时间站出来又退到幕后,从11罗汉到蔡崇信,从孙彤宇到陆兆禧,从彭蕾到张勇,从王坚到胡晓明马云慧眼识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正是马云在背后坚定的支持才有了阿里云的今天,才有了王坚博士的感人事迹,所以我们要谢谢马云,是他成就了王坚,同时王坚也成就了马云的阿里云。

任何事情都有道理,心理学貌似和IT的CTO沾不上边,但学术分科不分界,现在是融合的 社会 ,融合就会产生新的力量,创造出新的元素,王坚博士成为CTO不会成为个例,今后会有更多的跨界人士,取得更多的成功!

陈代均是河南省郑州市人,而阿里扎达则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什地区。两者之间并无直接关联。陈代均是中国著名的企业家,曾任阿里巴巴集团总裁,他的成功经历和创业故事鼓舞了无数人的创业梦想。而阿里扎达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作为一个重要的丝绸之路节点,阿里扎达曾经是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两者之间的联系仅在于,陈代均曾经率领阿里巴巴集团与新疆当地政府合作,推进电商和物流等领域的发展,为当地的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无人驾驶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CES 后,自动驾驶行业的高潮依然一浪接着一浪,头部玩家们都在朝着商业部署的目标迈进。

数据显示2030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1730亿美元。除了传统的车企发力之外,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入场,都想在这个庞大市场中分一杯羹。

Waymo无疑人工智能领域的领跑者,他们推出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已经在美国实现了商业化的落地。
一说到Waymo很多的小伙伴,可能还没有听说过!2019年12月发布的《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当中,Waymo的估值达到17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2万亿),超过了蚂蚁金服、滴滴、大疆无人机等成为全球估值排名最高的独角兽企业。

资料显示Waymo是一家研发自动驾驶的 汽车 科技 公司,是谷歌母旗下Alphabet的子公司。创业之初Waymo只是谷歌内部的一个自动驾驶 汽车 计划。直到2019年3月份才开始独立运营。

有数据显示2030年这家公司的营收可能达到1140亿美元,说起谷歌无人驾驶塞巴斯蒂安·特龙(Sebastian Thrun)是绕不开的一个人物。

在谷歌工作之前,塞巴斯蒂安·特龙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曾带领学生制造了一辆无人驾驶 汽车 ,一度引起了市场的轰动。
2009年,谷歌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和布林邀请特龙教授组建一个实验室,并且让他担任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实验室诞生了很多伟大的项目,比如说谷歌地图,智能眼镜以及无人驾驶 汽车 等等。

无人驾驶技术的核心要解决问题有4个,分别是定位技术、跟踪技术、路径规划技术和控制技术,而特龙一个人就解决了四分之三的问题,定位与地图构建的算法大牛。

经过6年的测试,谷歌无人驾驶 汽车 累计里程达到了241万公里,不过目前仍然无法做到全天候全路况的无人驾驶,还没有等到项目的正式商业化,特龙就辞去了谷歌职务。

特隆辞职之后,逐渐成熟的谷歌无人驾驶 汽车 正式独立出来,Waymo也就由此诞生。

依靠多年的技术积累和自身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自主研发,硬件技术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商用自驾车载客服务。

2019年上半年公司与网约车巨头lyft扩大合作,自动驾驶 汽车 逐渐加入到现有的乘车服务当中。
眼看无人驾驶 汽车 行业,技术不断成熟,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表示,2020年特斯拉将布局超过百万辆无人驾驶出租车。

拥有巨大技术优势项目,而且背靠谷歌这个大树的Waymo,这些年已经成为行业的领跑者,其他公司想要挑战,没有想象中这么容易。

连德国大众集团高管也曾经透露,对于自动驾驶 汽车 领域来说,以Waymo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

截至目前为止,为末已经收集超过了2000万公里的公共道路测试数据,模拟测试超过了161亿公里。

目前,UPS与Waymo的合作并不涉及到直接的客户包裹投送,但另一家商业巨头沃尔玛则已经在去年底宣布,该公司将利用无人驾驶技术交付顾客订单,从而在2020年的自动化投送大战中加大赌注。

随着5G商业化的加速,物联网和低延迟技术对于无人驾驶 汽车 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信在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 汽车 独角兽企业产生。

随着谷歌两位创始人越来越淡出公司的日常管理。皮查伊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Alphabet的实际代言人,Waymo将走向何方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公子义

阿里商业扩张的对象又多了一个千方。

昨日消息,阿里36亿元入股智慧城市领域上市公司千方 科技 ,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阿里的商业大盘上,“智慧城市”绝对是其中的重要筹码,这个充斥着野心和荷尔蒙的“产品”,正因为边界模糊而变得前景广大。

那么,面对诺大的智慧城市,商业利剑最佳的刺入点会在哪里?

一个行业鲜少让所有的从业者都能达成共识,AI行业是个例外,几乎所有的从业者都认为: 智能安防、智慧交通会是最先爆发的 AI 产业。

如果说智慧交通、智能安防是各路玩家必须经过的一站,那么在高手如云的产业圈,阿里为什么把绣球抛给了千方?

故事还要从两年前说起。

2017年11月,千方 科技 以47亿的“聘礼”,成功让宇视 科技 “远嫁”北京。

作为国内领先的安防企业,2018年宇视市场排名暂列全球第六;产品卖到全球145个国家;智能交通项目达330多个;并推出了人工智能产品 “六山两关”和人工智能方案”AI Ready”。

作为智能交通系统集成领域的玩家,千方的入局,看傻了很多吃瓜群众,但是惊艳了整个轨道交通市场。

于千方,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它长期专注于交通集成领域,将宇视招入麾下,可以快速将业务范畴延伸到安防制造领域,并且可以跳出智能交通这个井底,将业务触角延伸到智慧城市这个国家新的大投资战略上。

同时,也可以借助宇视在公检法、医疗、教育、能源、企业、零售等领域的资源,将自身在交通领域的集成产品拓展进去。

不出意外,2018年,千方 科技 取得了长足进步。

首先体现在证券市场,在整个2018年A股上证指数跌了近1000点,众多“明星股”纷纷下跌的大背景下,千方 科技 在A股市场表现得非常坚韧,市值一直保持在原先的水平,不掉价。

其次,从产品层面来看,千方 科技 在车路协同领域,基于LTE-V标准的产品研发规模展开,已进入规模量产及系列化阶段,车载单元、路侧单元已通过工信部组织的互联互通测试及无委的型号核准,这些都会成为千方 科技 在智能交通赛道竞争的绝对壁垒。

在战略布局上,千方推出了“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一体”是围绕智慧城市保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优势,“两翼”是智慧交通和智能安防两大业务版块,也可以理解为千方与宇视。

此番布局,“恰巧”吻合了阿里的未来战略布局。从这来看,阿里入股,属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阿里在安防行业“闻名”主要得益于城市大脑的快速复制落地。

在阿里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眼里,“城市大脑”具有人类登月般的重要意义。它像是杭州献给整个世界的一个礼物,就像当年罗马给了世界一个下水道,伦敦给了世界一辆地铁,纽约给了世界一张电网。

眼下,阿里已经为包括雄安、澳门、吉隆坡在内的数十座海内外城市送去了厚礼。

与此同时,伴随着项目落地也有一些声音此起彼伏,很多业内人士认为,阿里做安防,醉翁之意不在酒,城市大脑背后实则是城市“数据”的殊命争夺。

举例来说,2017年,衢州市政府拨款437亿元,要联合阿里为这座古老的城市打造“城市大脑”。

437亿元其实“并不多”。

按照项目方的说法,衢州“城市大脑”将分为多期进行建设,这笔资金主要用于城市大数据平台及软件层建设所用。

通常,一个三四线城市,摄像头总数预估在2000到10000路左右,建设大数据中心需要考虑到余量配备,也就意味着上万路的硬件搭建较为容易。比如湖南省会长沙市,摄像头全部建满应该能到10万路左右。

以一万路计算,视频分析服务器均价为30万元/台,支持同时100多路数据分析,由此需要的服务器可能3000万元朝上(路数只代表原始数据量,而实际的价格往往是和分析的计算成本强相关,个体差异很大),其他各类数据分析假设与之对等,考虑到整个机房配置等,所需费用在2亿元左右。

如果最后刨去人工等其他成本,阿里在每个城市的“城市大脑”项目上能够获得一定的营收,但利润相比其主航道业务是小巫见大巫。(此前,阿里还以455 亿元的价格中标海口“城市大脑”建设,具体金额都相差不大。)

即便如此,可以发现除了阿里,包括腾讯、京东、百度等互联网巨头都加足马力,争抢着进入这条赛道。投入产出比并不诱人的背后,这些互联网企业为何要在建设智慧城市上花费如此大的精力?

某业内高管告诉雷锋网,可以预见得到的未来趋势是,硬件会为软件服务,而不是相反。 全力进军安防的互联网公司们意图已经非常明显:要做物联网时代的大数据运营商。

相关数据统计,到2025年,全球数据圈将增至175ZB(1ZB约为1万亿GB),而中国预计将以486ZB的数据量成为全球最大数据圈。

与此同时,“数据变现”问题一直以来都极大困扰着传统的数据持有企业,相比之下,互联网公司对于客群需求和消费行为的研究远超于传统公司,后者在流量“变现”的布局上显得更加得心应手。

以往,包括阿里在内的互联网厂商更多掌握的是用户线上数据,而线下数据基本是一片空白。

这也就意味着,数据大战中,谁掌握了更多的视频监控路数,谁就能构建更加精准的用户画像,从而更好知悉、满足用户诉求,获得大数据时代更大的话语权。

创新不是一个崭新产品的诞生,而是现有的产品被赋予了新的用途,可以预见的是,线上数据与线下数据的打通,将为所有公司打开一扇从未涉足的世界的窗户。

譬如,未来在新零售市场,通过视频监控的铺设,可以对线下海量商铺形成覆盖“店前”、“店中”、“收银”各个环节的整套解决方案。

店前设备负责客流分析。当消费者走到门店前时,摄像头开始抓拍,分析其是新客、老客还是VIP。

此外,在收银台场景下,摄像头还可以清晰地记录购买者的客户属性,比如年龄、性别等;对商品的购买人群进行分析,有助于门店后期针对目标客户进行更精准的商品推广等。

店前、逛店、收银对应着零售行业消费者的生命周期。

门前经过的是“游客”,进店后成了“客户”,再进入收银环节就是“用户”。利用这一整套的服务,相关互联网企业可以帮助线下门店更好地了解门店的客流情况和店内销售转化。通过获取和分析用户数据实现从选址到营销的全面赋能,把“游客”最终变成“用户”。

数据变现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也是一个很有趣的课题,因为它没有界限、没有方向,是一个完全的黑盒子,等待着每一个人去 探索 。

佳都集团董事长刘伟甚至认为,对于企业来说,数据是21世纪的石油;对于个人而言,数据是其生活的再现;对于政府来说,数据是基础性的战略资源。

有着明确目标的阿里,在智能安防市场,虽然有些迟到,但是玩起小步快跑来,这个互联网巨头丝毫不含糊,在庞大商业生态的加持下,阿里手握几张好牌。

从产品层面来看,阿里云此前发布了云边端物联网视频服务Link Vision 10。

阿里这招非常狠,顺利的话,他们可以做到视频物联网,真正实现城市大脑 。”对于这款产品,华泰科捷CEO傅剑辉如是说。

Link Vision 10包含了物联网视频开放平台和物联网视频AI解决方案,它可以帮助传统摄像头厂商与安防工程商更好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也就是说它能从技术上解决中小企业盈利模式单一、画质不佳、体验欠佳、亦或是安全性得不到解决的现实问题。

阿里云这一招数实际上与东方网力当年在模拟向数字转换时做的联网控制器有异曲同工之处。

其目的是将各种模拟的摄像机、DVR、DVS、模拟矩阵、IPC、NVR、网络矩阵用一个网关设备连接在一起,那么它的核心就是今天所谈的多媒体、数据网关。

阿里提出的这个边缘化产品一来可以被部署到每一个城市中的每一个节点;其次,基于边缘云的视频结构化运算,它能够将很多消费级安防摄像机接入到阿里云平台上,通过边缘云计算服务器完成数据结构化。

如此,阿里便通过视频物联网拿到了城市视频的数据,而这一点是阿里以前做不到的。

今天来看,华为也在搭建一张云、海康也在织编一张云,后期谁能够拿到更多的视频、更多的数据,后期的竞争力也就越强。

从战略布局上看,本次入股千方也可以认为是一张绝佳好牌。

如果说产业经营是做‘加法’,那么投资并购就是做‘乘法’。未来的市场份额争夺会更偏向于报团取暖式进取,个人英雄式的单打独斗已经成为过去。

一个企业的并购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简单追求规模效益的推动,而是为未来的协同发展打好基础。

阿里入股千方,无论就智慧城市大产业而言,还是针对智慧交通、智能安防等细分领域,都是一桩赢面更大的买卖。

安防也好、交通也罢,都是非常“重”的行业,此前很多大型企业在其中蛰伏良久,但最后都铩羽而归,主要原因就是产品丰富度不够;另外不具有供应链优势,一些与传统视频图像相关的器件,如镜头等的供应能力存在不足,在机电控制方面也没有足够的积累。

阿里的优势在于云端,针对边缘端来说,如果单个城市地去攻坚、去做重,费力不讨好,选择入股千方,联手宇视无疑是最佳的入局方式。

早在战国时期,诸侯并起、相互兼并,出现战国七雄,历经合纵连横,最终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

两千多年后,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贸易、技术、服务、管理、资源、资本、智力等一切推动经济增长的要素都在不可逆转地荡涤着各国的经济边界。

在这个过程中,投资并购就是资源整合、就是扫荡边界、就是重新洗牌;同理,此路数在安防行业也同样适用。

比如海康威视曾收购英国公司SHL,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大华股份也曾以2900万美元收购FLIR旗下Lorex品牌,扩张北美销售网络,如此等等。

行业需要搅局者。

183年前,一艘载有500名装备q械、木棍和战斧的毛利人的英国海船在群岛登陆。随之,制造了针对岛上莫里奥里人的大屠杀,并将幸存者作为奴隶驱使。

要知道,时间倒数千年,莫里奥人也是强大的波利尼西亚雄鹰,这一次相比来势汹汹的毛利人,严重退化。

历史 与商业从来都是惊人的相似,有着同等的规律使然。

从外企雄霸到海大宇并起再到各路英雄入局,安防前端AI与云端AI业务间的战场,从安防公司与AI公司两大势力之争,进入安防公司、 科技 巨头、AI公司三局鼎立的局面。

三类公司,战术不同、战略迥异。

从横向讲,海康、大华为“防御派”;商汤、旷视为“革新派”; 阿里、华为为“进攻派”。

海康、大华等传统安防巨头的打法重“边缘”,从上到下,保持软硬一体化优势;

商汤、旷视、地平线等AI独角兽的战略打法则从外向内,通过算法进击云端,通过芯片主攻IPC,从而布局中心控制系统,基于顶层设计做服务;

阿里、华为等产业巨兽进军安防的思路比较清晰,凭借较深的行业渠道积累搭建自己的平台,吸引更多合作伙伴,打造更大的泛安防生态圈。

今天来看,阿里的智慧城市版图又多了千方、宇视两个优质伙伴。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7824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