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研究

海尔集团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研究,第1张

时代的变迁令人目不暇接, 1998年门户网站开始兴起,中国正式开始进入互联网时代,正逐步向物联网和量子时代进化,数字化、平台化、生态化等各种商业模式层出不穷,颠覆着各行各业,制造业也不能幸免。随着工业互联网、数字工厂、智能制造等不断被应用到生产和制造领域,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被应用到管理和交易环节,以及共享平台、智能财务的建设,制造业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管理触及前所未有的革新机遇。

海尔集团是一家全球型的家电制造业品牌,目前已从传统家电产品制造企业转型为开放的创业平台,实现了数字化、平台化与生态化的转型。 面对物联网时代的机遇和挑战,该集团按照“物联网时代智慧家庭生态平台”的定位,推进从电器向平台化的转型,即从制造产品到孵化创客转变,通过人单合一模式持续驱动全球转型落地,建立以小微为基本单元的全球保障体系,打造以社群经济为中心,以用户价值交互为基础、以诚信为核心竞争力的后电商时代共创共赢生态圈,成为物联网时代的引领者。

回望海尔集团30多年来的 历史 ,可谓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典范。

海尔集团成立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国内企业还没有能力自己研发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基本都是从国外引进,包括该集团。那时还处在物资匮乏时代,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为了扩大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海尔集团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的企业理念。这一阶段,海尔集团专心致志做冰箱,在管理、技术、人才、资金、企业文化方面有了可以移植的模式。在一次营销事件中,海尔集团将检查出来的76台有问题的冰箱当场砸毁。这一砸,局外人看到的是“浪费、败家”,实际却砸醒了该集团员工“零缺陷”的质量意识,砸出了中国冰箱史上第一枚质量金牌。 如今,作为中国家电的领军企业,中国家电领域80%的国际标准专家、80%的国际标准提案来自海尔。

到了90年代,海尔集团的冰箱产品已经家喻户晓,国家政策方面鼓励企业兼并重组, 海尔集团也适时开启了多元化的转型,先后兼并了国内十八家企业, 使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与规模扩张方面,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时,家电市场竞争激烈,质量已经成为用户的基本需求。在竞争品牌纷纷打质量战时,该集团在国内已经开始生产冷柜、空调、洗衣机、彩电、电脑和手机等其他品类的产品,进行了广泛的品类延伸,又一次转型成功,成为了中国家电第一品牌。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市场打开,该集团又抓住时机,开启了全球化的转型。 这一阶段,该集团积极 探索 海外市场,先在美国建厂试水,取得美国市场的认可之后再进军日本。相关数据显示,截止目前,该集团已在全球建立了10个研发中心、21个工业园、24个海外制造基地和61个营销中心,并构建起研发、生产和销售“三位一体”的本土化运营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海尔集团能够融入当地市场及文化及时准确地获取用户需求及潜在需求,并依托全球领先的技术、产品研发优势及整合全球优势资源的能力来满足用户需求。这使海尔集团成为全球各地消费者都认可的全球化品牌。

2012年,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着 社会 生活的方方面面,海尔集团适时再一次转型,从传统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 社会 孵化创客的平台,转型成为互联网企业,进行网络化战略转型。 这次转型颠覆了原来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把海尔及其员工变成了网络互联中的节点,互联互通各种资源,打造共创共赢新平台,实现相关各方的共赢增值。海尔为此从战略、组织、员工、用户、薪酬和管理六个方面进行了颠覆性 探索 ,打造出一个动态循环体系,加速推进互联网转型。在战略上,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共创共赢生态圈,实现生态圈中各攸关方的共赢增值;在组织上,变传统的自我封闭到开放的互联网节点,颠覆科层制为网状组织。在这一过程中,员工从雇佣者、执行者转变为创业者、动态合伙人,目的是要构建社群最佳体验生态圈,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薪酬机制上,将“企业付薪”变为“用户付薪”,驱动员工转型为真正的创业者,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在管理创新上,通过对非线性管理的 探索 ,最终实现引领目标的自演进。

2019年,互联网进入深水区,产业互联网开始兴起,海尔集团再一次进行转型,目标由互联网公司转型成为“平台+生态”型公司,实施生态品牌战略。 海尔将财务、人力、法务、信息管理等传统职能部门进行了彻底颠覆,将各部门壁垒取消,整合成一个共享平台。目前,海尔大共享平台涵盖了财务共享、人力共享、商务法务、资金税务、信息化、集团大学等9个子平台,在加速创客小微孵化的同时,也保障了职能部门整体“活而不乱”。在产业创新方面,海尔聚焦于白电转型平台、投资孵化平台、金融控股平台、地产产业平台和文化产业平台五大平台。白电转型平台通过社群平台、互联工厂、智慧生活平台等,以超前迭代为支点,成为物联网时代智慧家庭的引领者。 海尔为创客提供包括制造体系、物流体系、创投孵化体系、人力资本体系等一系列创业资源,让创客在开放的平台上利用该集团的生态圈资源实现创新成长。 在企业管理方面,海尔集团 探索 实施“人单合一”模式,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人单合一”模式中,“人”指员工,“单”指用户需求,“人单合一”就是每个员工都直接面对用户需求,创造用户价值。在这种模式下,海尔集团实现了“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引领企业开启全新的时代。海尔集团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说:“海尔集团正在建立一个无边界的生态系统来共创共赢。”

平台化只是海尔集团 探索 未来模式的一个阶段,平台这个概念其实已经发生了迭代。 传统时代,在市场获利的往往只是品牌方;互联网时代,“价格战”让电商平台、入驻平台与用户三方存在博弈状态;到了物联网时代,海尔集团通过交互获取的“需求网络图谱”为生态各方服务,因此海尔集团平台上聚集了来自全球的生态资源,围绕用户共同建设生态品牌。

另外“易付宝”和“资金通”等资金平台都在不断优化升级。其中,基于互联网模式的“资金通”平台,利用新模式、新技术链接资源与用户,实现了资源整合、无感体验的需求定制和无缝安全、全面实时的智慧链接。“资金通”平台通过风险评估模型、敏感性分析、用户画像、KPI资金指标等,形成资金大数据,制定资金解决方案,降低金融风险,实现高效的融资、全球结算、结售汇现金池管理,从而为小微赋能增值。此外, 海尔集团大共享平台还搭建了融资社群、外汇社群、现金池社群、创客社群、客户社群、政府社群等生态,不断整合全球资源,进行资源池化管理。 通过社群经营,创新开放的体系,将生态圈上的各个价值点进行编织,形成价值网,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如海尔集团采用“人单合一”的模式,建生态、建平台,构建整个模块化、全生命周期服务,实现了共创、共治、共享。

如今, 海尔集团已经不仅是一家家电制造企业,还是一个开放的物联网生态平台。2019年6月,海尔入榜“2019年BrandZ 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成为BrandZ 历史 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进入百强的物联网生态品牌,品牌价值为16272亿美元,再一次成功的实现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并且带动整个中国家电产业不断转型升级。

海尔集团经历了四个发展战略阶段,如下:
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
多元化发展战略阶段(1991-1998);
国家化发展战略阶段(1998-2005);
全球化品牌运营战略阶段(2005—至今)。
现在海尔进行的是全球化品牌运营战略,即:在全球范围内把海尔打造为世界名牌,并实现从制造到服务的转型,像沃尔玛公司那样,只从事营销等服务行业,不再拥有有自己的工厂(而是OEM等方式)。

1985年,海尔创业刚起步时,电冰箱生产技术从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出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当时双方签订的合同规定,为体现双方合作,海尔可在德国商标上加注厂址在青岛,于是海尔引进“琴岛——利勃海尔”作为公司的商标。(琴岛,青岛的别称)。

扩展资料:

海尔早在10年前便创新提出了“人单合一”模式的战略转型,建立了扁平化网络组织,实现了从生产产品到生产创客的转变。成功帮助小微创客成为配置资源的主体,

并作为平台为小微配置资源提供服务,使用户、产品、渠道供应商通过网络化的组织资源得以实现互通互融,真正实现同用户零距离,为用户创造新的价值。这正是企业应对工业40变革,引领物联网时代的转型之道所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尔

物联网时代,企业面临三个转型

“万物互联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人的体验更好。”10月19日,在跨国峰会海尔分论坛上,张瑞敏发表了主题为《物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人单合一》的演讲。他称,经典的管理模式在信息时代已经不再适用,企业需要进行创造性破坏和重组。

在此之前,对于海尔内部颠覆性的组织重组,张瑞敏曾用一个比喻来形容:“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充满活力的组织管理模式能赋予企业破局转型、零距离触达用户的原动力。坚持“人的价值第一”发展主线的海尔,开启了物联网时代管理范式的变革。

如何在物联网时代转型?在峰会上,张瑞敏表示,从企业的角度,海尔本身就是跨国公司,在海尔集团众多的子公司中,海尔智家是世界500强之一。而应对物联网时代带来的挑战,企业应实现三个转型。

第一个转型是导向的转型。在张瑞敏看来,企业应该从追求规模的扩大转向创建物联网时代的生态。物联网生态的本质就是人联网,就是创造人们在物联网时代的生活质量和最佳体验。

信息显示,围绕儿童生命健康,海尔提出了全球首个物联网智慧疫苗全场景生态方案,通过智慧疫苗接种保障儿童的疫苗接种安全;另外,以洗衣机为媒介,海尔牵头并联服装家纺企业、洗涤剂、物联网技术提供商等相关资源加入,建成衣联生态。

其次是品牌的转型。张瑞敏认为,企业应该从工业时代的产品品牌转向物联网时代的生态品牌。所谓生态品牌就是企业与用户共同创造场景生态,比如智慧厨房、智慧卧室、智慧客厅等等。除此之外,则是商业模式的转型。企业应该从工业时代的商业模式转化为物联网时代的商业生态系统模式。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企业所有的成功只不过是踏准了时代的节拍而已。今天我们的挑战在于踏准物联网时代的节拍。否则,不管你是多大的企业都会被时代抛弃。”

通过颠覆传统科层制,海尔在商业模式、组织结构和薪酬激励等方面实现了创造性重组。在商业模式层面上海尔提出了“人单合一”。通过员工和用户连接,实现员工价值与创造的用户价值合一,这被全球管理学界公认为是“继福特模式、丰田模式之后的第三代世界级管理模式”。

“小微”“个体”服务于集团整体战略

2005年,“人单合一”模式在海尔诞生。其核心是“人的价值第一”,倡导每个员工都成为创业者,让每位员工直接为用户负责。

2018年5月,张瑞敏提出了生态品牌的概念,这是全球范围内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物联网时代创牌方式。而生态品牌更深层次的“源代码”,则是海尔的“人单合一”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能带来什么?据介绍,在组织结构层面,海尔以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实现人力资源社会化、资本社会化等,打造自我涌现的企业家生态;在薪酬激励层面,公司实行用户付薪,最大程度激发组织效能,提高效率。以产品开发换代的周期为例,与同行相比海尔要缩短50%以上。

而在2013年,海尔曾提出“小微”的概念,小微就是在海尔创业平台上生长出来的创业公司,将“大企业”做“小”。

周云杰在谈话时表示,海尔着眼于个体、小微化,首先是建立了一个大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让每个小微员工创业,发挥平台的价值。

“它先建立一个战略框架,海尔的战略是非常聚焦的,并不是每个人盲目地创业。围绕一个主体,比如说海尔的智慧家庭、工业互联网、大健康等领域,我们平台上所有的小微都是在这三个战略方向上进行创业和创新,并不是说没有方向地在创新,很多人顾虑海尔的‘小微’会不会化整为零、分散企业的投资?不会的,海尔整体的战略是非常清晰的。”

数据显示,海尔目前有4000多个小微,涉足各个领域。从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金融科技初创公司海融易,到为一万多个社区提供优质农产品直供的日日顺乐农,到深受游戏玩家追捧、致力于向用户提供高品质性能笔记本的雷神科技……海尔在不断消弭行业的界限。

周云杰认为,海尔搭建的共享平台可以让每一个小微减少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我们发挥每一个小微和每一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他们可以直接跟用户连接。”

“小微”与“人单合一”存在何种联系?周云杰称,市场变化较快的形势下,不可能都通过一个大组织系统来做决策,而在前线的小微人员可以在市场快速做出反应。但其决策前提是有战略方向和统一的平台,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单合一”的概念。

数字化转型与应用场景相结合,

无场景则无方向

埃森哲高级常务董事埃里克·谢弗尔和大卫·索维在他们出版的新书《产品再造:数字时代的制造业转型》中,将海尔视为数字化转型的中国典范,解释了海尔以颠覆式创新的管理模式与组织文化,实现自身的数字化重组转型,实现“产品”再造。

面临“数字化转型”这一全球性议题,海尔如何应对?周云杰称,海尔早在2005年就开始做企业的流程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周云杰对界面山东表示,海尔的数字化确实是一个机会,但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数字化转型一定要和组织结构的再造相结合。“如果组织不变,只是技术化和数字化,那么这个数字化转型很难成功。”

周云杰认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一定要与应用场景相结合,失去场景的转型会令企业失去方向。“海尔现在在智家领域做了很多场景,如‘5+7+N’。企业内部的数字化转型和企业的流程再造、企业的管理效率结合起来,在工业平台上,我们的数字化转型会和每个行业的应用场景以及安全体系、标识体系等各方面进行深入融合。数字化是一个手段,能够为用户创造最佳体验才是数字化的目的。”

信息显示,“5+7+N”是海尔基于“智家云”的战略布局,为用户提供的一种全场景智慧成套解决方案。其中,“5”是指智慧客厅、智慧厨房、智慧卧室、智慧浴室、智慧阳台在内的5大生活空间,“7”是指全屋空气、全屋用水、全屋安防等7大全屋解决方案,“N”则是用户个性化定制。

目前,在生态思维驱动下,海尔借助数字技术打造了全球首家引入用户全流程参与体验的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可实现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流配送、迭代升级等环节全流程和用户的零距离,提供大规模定制解决方案。

而除了推动海尔自身转型外,COSMOPlat正从家电行业向汽车、建陶、服装等行业延伸,形成了构建了衣联、食联、农业、建陶等15个行业生态,并在全球20多个国家跨文化推广,助推全球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在海尔论坛现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安贵对海尔作出高度评价:“海尔是中华民族企业的骄傲,也是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更是物联网时代的生态引领者。”海尔在全球生态品牌实践中体现出强大的包容性与长久生命力,这对于未来跨国企业间合作模式的探索意义深远。

作用:智慧供应链将成为未来企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第一,智慧是物联网时代最根本的特征,海尔将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和大数据(Big Data)合称为ABCD新技术,并在产品和供应链中融入这些技术,把电器变成网器,创建与用户交互的各种场景,更好地为用户创造最佳体验。

第二,工业互联网是链接工业全系统、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支撑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

海尔创建全球首个引入用户全流程参与体验的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企业资源与用户的零距离交互,从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转型。

第三是构建用户、企业和资源多边共创共赢的一个生态系统,形成整个由用户驱动的生态品牌,为用户创造终身生态价值。通过这些创新实践,海尔正在把握新时代机遇,开拓未来发展新方向,为中国方案走向世界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扩展资料:

海尔集团创业于1984年,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目前已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海尔致力于成为互联网企业,颠覆传统企业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变成网络互联中的节点,互联互通各种资源,打造共创共赢新平台,实现攸关各方的共赢增值。

1、整合之前遇到的问题:发展之初,海尔的供应链仅仅是一个横向的链条,链条上的各个节点均是分散在各个产品事业部自行管理的。这种分散化的组织大大限制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与创新发展,并逐渐呈现出来自企业内外部的博弈。 比如,企业内部产、供、销缺乏协同、企业外部供需双方信息沟通不顺、

2、开启供应链整合之路: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早已演变成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谁的供应链响应速度最优化,谁就能获得市场竞争的优势。所以,海尔在1998年开始业务流程再造,步入了供应链整合阶段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新时代新作为 供应链管理新理念助力海尔供应链新实践

海尔集团是中国一家知名的家电生产企业,以卖场成套经营、物流仓储等服务与家电产品生产销售业务而闻名于世。其被誉为“中国企业的典范”,创始人宗庆后也因其领导力和商业模式被誉为“中国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的变化,海尔集团也在不断调整和升级其运作模式,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过多年努力,海尔集团已经达到了“六重整合、五重构建”的运作模式。下面是对这一模式的简要绘制:
重组后的海尔运作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1六重整合:即以卖场为主体,包含了制造、仓储、配送、服务、设计、研发等六大板块的整合,彼此相互关联,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产与服务的生态圈。
2五重构建:通过五个重构建来推动六重整合,包括品牌重构建、组织重构建、流程重构建、业务重构建和创新重构建。
3场景经济:针对消费需求进行产品的定位与研发,依托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创新各种场景化的产品类型,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购买选择。
4用户体验: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通过卖场以及线上线下渠道,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优质服务。
5创新创意:发掘员工的创造潜能,通过互动式创新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实现规模化、专业化、人性化的管理。
6全球化战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外资并购和跨境合作为主要手段,深度参与全球化的产业竞争和技术创新,实现中外合作和共同发展。
通过以上的六重整合和五重构建的海尔运营模式,让该集团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挑战,在不断的发展中取得了成功,并树立了标杆,对其他企业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物联网时代的顶级企业中以海尔为典范,在众多企业中,海尔是为数不多能够在每个时段中抢占先机的企业。
继产品品牌、平台品牌之后,在物联网时代海尔集团提出并开启了构建生态品牌的战略。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在全球范围内企业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物联网时代“创牌”方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7939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