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定义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物联网的定义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第1张

物联网的缺点是:

1、安全性:物联网系统互联互通,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尽管采取了任何安全措施,系统几乎不提供任何控制,并且可以引发各种网络攻击。

2、隐私:即使没有积极参与用户,物联网系统也能提供最详细的大量个人数据

3、复杂性:设计,开发,维护和支持大型技术到物联网系统是相当复杂的。

扩展资料

物联网的优点:

1、高效的资源利用:如果了解每个设备的功能和工作方式,会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并监控自然资源。

2、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力:当物联网设备相互交互并相互通信并完成大量任务时,它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力。

3、节省时间:因为它减少了人力,所以它绝对节省了时间。 时间是通过物联网平台可以节省的主要因素。

4、增强数据收集:联网并收集相关数据。

5、提高安全性:系统能够将所有这些内容相互连接,那么就可以使系统更安全,更高效。

大数据赋能下的“互联网+医疗
近年来,“互联网+”热度持续上升。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共有7处提及“互联网+”。“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写进了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而在今年两会上,多位科技大佬就健康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应用提出建议。

人工智能辅助基层医疗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有效提升了健康医疗产业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随着5G、区块链等新技术的突破与应用,数字技术还将为健康医疗事业带来更深远的影响。但无论是互联网+医疗还是AI+医疗,当下最亟需的应用场景其实在基层。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建议,在医疗欠发达地区和基层机构可以率先推广人工智能辅诊等技术,如腾讯结合医疗影像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觅影”平台,目前已成为医疗机构的癌症辅助筛查工具;通过AR、VR、直播等方式,基层医生能与专家远程会诊和交流,这些都将有效改善医疗资源不足的现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精准下沉。
全国政协委员、搜狗公司CEO王小川建议,利用数字技术将优质资源广泛贯通至患者末端,打通医疗惠民“最后一公里”,提供“核心医院+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字家庭医生”三级供给模式,提升医疗效率和准确率,助推分级诊疗,力争实现每个中国家庭都有家庭医生,促进医疗全民普惠。
健康大数据应用挑战多
虽然大数据应用如火如荼,但目前实现数字技术在健康医疗事业中应用还存在诸多挑战。例如政府部门之间,医疗机构之间,医疗机构和服务企业之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数据壁垒。同时,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健康医疗产业融合方面还存在较多政策、标准、法规和技术壁垒。
对此,马化腾建议以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为载体和手段,建立跨部门、跨领域健康医疗机构间的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健康医疗大数据的规范采集、集成共享和合规应用,提升管理和服务的精准度,助力国家建设全方位、全周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议立法明确管理机构、医疗机构、市场主体、患者个人等各方主体对医疗数据的权属关系。建立由政府牵头、多方参与的健康医疗领域开放创新平台,加强成熟技术和顶级专家经验共享,破解数字技术与医疗行业融合的共性难题,降低数字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技术门槛。
“人工智能+医疗”离不开高质量的健康医疗数据,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目前,现有的优质健康医疗数据更多集中在院内诊疗过程,且以专科疾病为主,常见病、慢性病、患者行为等健康数据并不完善,制约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医改任务中充分发挥作用。他建议,将智能语音技术列入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战略发展布局。在此基础上,建立国家健康医疗语音数据应用规范,实现覆盖采集、应用和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体系。

物联网就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第二,物联网的用户端不仅包括人,还包括物品,物联网实现了人与物品及物品之间信息的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信息产业发展的又一推动者。

观察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规模最直观的数据就是“物联网终端连接数”,从连接数看,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物联网链接数量为639亿个,截止至到2017年我国物联网链接数量达到了1535亿个,相比2016年增长了698%。初步预计2018年我国物联网链接数量突破20亿个,在2019年我国物联网链接数量将达3125亿个,同比增长3852%。并预测在2020年我国物联网链接数量将达到40亿个,相比2017年增长约160%,而且这还是产业视角的保守估计,从物联网的连接构成看,目前应用最多三个方向为智能硬件、智能家电和智能计量,细分行业中智能家居和智能安防的发展最快,这一切应该与巨头的推动有关。

5G落地将推动社会迈入万物互联物联网时代

从中国高层的多次部署,到资本市场的资金热捧,近期最受舆论关注的概念之一莫过于“新基建”。其中,5G被多次提及,成为“新基建”的主要抓手。作为颠覆性技术,5G的落地将推动社会迈入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

物联网融合各行各业推动智能化转型

物联网作为全新的连接方式,近年来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在中国,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与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融合发展,预计2022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724万亿元。他表示,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如火如荼,物联网作为连接人、机器和设备的关键支撑技术,应加快推动布局,抓智能化转型机遇。

物联网行业就业前景怎样

根据报告,当前中国物联网产业主要采取重点地区率先试点,其他地区逐步跟进的方法来推动发展。因此,物联网安装调试人员的就业以一二线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及无锡、杭州等试点地区为主。随着产业发展,尤其是5G技术在多个城市展开试点,二三线城市也在积极布局物联网产业试点规划,就业形势会越来越好。

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越来越多企业的频频布局,中国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持续增长。调查预测,未来5年物联网安装调试员人才需求量近500万人。

——以上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7974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