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有什么用?

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有什么用?,第1张

物联网说白了也就是物与物连接起来的网络

用处就很明显了,人类之前使用工具,必须要有接触。比如你想开灯吧,必须要走到开关面前 *** 作它,而有了物联网,你就只需要念出一句咒语“亮”(指令)或者挥舞你的“魔法棒”(控制系统),就会有听懂你话的智能家居去帮你完成你的想法。

什么才算物联网,其实分三步。

比如,你想让张三帮你拿个东西,如果张三就在你附近,你可能会直接叫他,如果他离你很远你也可以给他打电话发消息“张三,帮我拿杯水”。

而这里把张三换成任何一个物体,那么这就是物联网。首先要给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物体赋予身份——这个人叫张三、身份z号xxxxxxxxx,

换到物联网上,就是给每个人与物体设定标识,这就是第一步。

接下来,你要识别张三吧,不能叫张三端水,变成了叫千里之外的李四吧,所以这第二步,就是识别设备,完成对物体属性的读取。

第三步,就是建立通信网络,你要能给张三发送指令——拿杯水,而张三也要回应你的指令——端回水。

5G来了,宽带还要吗?wifi会不会被淘汰?还是有很多人在疑惑,我将从理想与现实方面来为大众答疑解惑。

大家知道5G无线信号是通过5G基站发射的微波信号,传输过程中信号会随着距离在不断衰减,所以覆盖一定的区域,基站要具有一定的密度或数量。同时,5G微波信号穿透力相对弱,这样就难以满足居家或室内终端设备对5G应用的体验,因此必须打通最后一公里。

怎么 打通这最后一公里 ,5G 科技 公司开发了一种称为CPE的微型基站,它接收5G基站发射的信号,并转换为wifi信号,实现室内无死角辐射,让人们真正体验高速、稳定的5G生活。
华为出品的搭载5G——巴龙 5G01芯片的CPE已经上市,并在5G试点城市广泛应用。可见,从技术上理想的角度看,5G完全可以取代宽带和wifi的。

从5G技术的推广应用普及、经济效率以及发展趋势来分析,宽带和wifi依然是5G应用的补充,二者共同发展。

高速度、大容量、低延时是5G的三大亮点,这也是基于4G相对而言的,而5G的网速和设备容量也仅是现在4G的100倍。

然而,随着5G的应用,智慧家居、智慧办公、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安保、物联网等等将逐步兴起,入网设备的数量和在线数量剧增,如果真的所有上网设备都直连区域内的基站,这5G高速路再宽也会拥挤堵塞!5G所连接的终端基站其容量是有限的,一旦容量超限,用户体验与速度就会下降。所以要想降低基站塔的负担,还必须依靠光纤和无线wifi。

必须指出,光纤入网是国家长期投入巨资与正在规划扩展的网络基础设施,不会弃而不用。
实际上,普通大众是习惯于3G、4G时代的套餐消费的,5G网络时代人们还是偏爱套餐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采用套餐模式,既可以满足需求,也可以有效管理费用。

就居家而言,室内的电视、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家居用品将不断增加,诸多硬件设备都通过5G网络连接,综合费用并不经济。大众家中,随着光纤与wifi性能在迅速改善,费用更低,基本上不存在大的体验痛点,理性的用户还是会继续使用光纤和wifi的。

为了满足5G市场新的需求,2018年10月Wwifi联盟也发布了新的wifi技术标准,即wifi6。新的wifi6设备已经问世。

华为、小米、TP-LINK、华硕等大也纷纷加入新的wifi产品的开发中,并有双频5Ghz-wifi和wifi 6上市,充分说明wifi不会被5G网络淘汰的。

事实上,wifi6标准吸纳了大量5G关键技术,如OFDMA、MU-MIMO、1024QAM等,优化了设备功耗和覆盖能力,完整适用于支持智慧家庭及各种物联网应用。
随着5G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对wifi6也会有新的技术要求,wifi6技术也会进一步提升。可以预期wifi6技术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wifi充电等等方面起到“智能网关”的作用。可见,wifi不仅在室内具有天然优势,而且在智能物联网方面也将占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5G淘汰宽带和wifi在技术理论上是有可行性的,但不具有现实性。在现实中5G与宽带和wifi是并存的,宽带和wifi对5G具有补充作用,5G与wifi相互推动共同演进形成了新的技术生态。

负责任的说,5G不会干掉宽带,Wifi也不会被淘汰。 下面,说一下原因。
在很多人看来,5G的网速很快,甚至超过了家庭宽带。目前,5G网络可以提供1Gbps的接入带宽,而千兆宽带的数量很少,大多数宽带还是200M或300M的速度。坦白说,5G速度确实比宽带速度快。
由于5G比宽带速度快,而且使用无线接入方式,上网更方便,很多人才会有5G干掉宽带的想法。事实上, 5G一旦大规模商用后,速度并不比宽带速度快。而且,5G信号很容易受到干扰,在网络稳定性方面,5G网络的短板很明显。
还有一点就是,家庭宽带可以支持1Gbps甚至更高的速度。试想,网络稳定性不如宽带,速度也比宽带慢,5G拿什么干掉宽带更重要的一点是,5G是按流量收费,宽带是不限流量的。
目前,5G最便宜的套餐是128元,包含30G流量。在实际应用中,看几部,刷刷抖音, 30G流量很快就用光了。 全面对比一下就发现,在资费、信号、速度这三个方面,宽带占据绝对优势的,这注定了5G很难取代宽带。
既然5G不会干掉宽带,那Wifi也不会被淘汰的。目前,Wifi 6标准已经出炉,最高上网速度为3Gbps,比5G速度还要快。为此,5G不会干掉宽带,Wifi也不会被淘汰。
先说结论,5G不会干掉宽带,WIFI未来会和移动网络并存!

1、宽带拥有无限流量

不可否认5G的确具有相当快的优势,能为提供低延时的高速下载,但是这种优势依旧没法完全替代普通宽带。首先家庭宽带是不限流量的,你想怎么用都行,比如我现在每天至少下载2部1080P的,基本上一天就要消耗10G的流量,一月下来就是整整300G流量,这还不算其他日常应用。

试想一下,目前哪家运营商能每月提供几百G的流量?或许5G普及后有可能每月给几百G,甚至上T的流量。但看看现在运营商的尿性,你觉得他们会给你无限制的流量吗?一定是不会的,否则他们怎么赚钱?

所以有流量限制的5G网络根本无法媲美无流量限制的宽带网络!

2、智能设备通过宽带入网

其次,宽带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可以组网,家里所有的终端设备可以在同一个内网下,然后相互访问使用。或许你会说未来5G普及后能实现物联网,根本就不需要通过宽带来组网,这种说法我是认可的,未来或许真能实现。

但是,多久后能实现呢?5年?10年?还是更长时间!反正就现在阶段来看,很多家用智能设备(智能电视、空调、摄像头、插座等等)都只能通过无线网络来接入,然后才可以用过通过移动网络来访问。所以,单从终端设备的互联互通上,宽带也不会就此消失。

未来的状况应该会和现在一样,移动网络和宽带网络共存。虽然5G有高速的优势,但目前在手机端并未有更多应用,无非就是可以高速看视频下视频,其他还能做什么?因此,5G真正和我们直接相关的应用方式不会太多。

未来5G更多的是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比如无人驾驶 汽车 ,各种物联网,包括工业设备智能化等等,这些才是真正能让5G充分发挥效能,最终引领整个信息产业发生变革。

但是5G这块再怎么普及,宽带网络的需求始终还会存在,因为用户的需求从来都是多元化的,光靠一个5G无法全面取代。因此,最终5G和宽带、无线网络等会并存,就和现在一样。

Lscssh 科技 官观点:

综上所述,我的观点就是5G无法彻底取代宽带!
首先说我的结论吧: 如 4G 一般,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5G 的出现不会替代传统的光纤宽带通信方式。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
第一,成本问题
我国著名通信专家「邬贺铨」院士曾说过:
对比一下今天各家运营商给到用户的 5G 流量套餐,最低也要 190元/月,而且还是限量的。这足以说明 5G 基础设置建设的成本比光纤宽带昂贵得多。任何一项技术,成本降不下来,就不可能成为 历史 技术的替代品。
第二,稳定性
显然,信号在空气传播中的稳定性比物理光纤传播要差得多,相信大家使用 4G 的时候就能感受到。
稳定性这一点就区分开 5G 移动通信与光纤宽带的使用场景不同,那些对网络传输稳定性要求极高的场景必须依赖传统的光纤通信技术。
没有完美的技术解决方案,只有适合当前使用场景的最好解决方案,5G 也好,光纤通信也好,各自有利有弊,目前还做不到谁完全替换谁的地步。
这个问题提得深入浅出,隐藏的知识点却很丰富,我们乐于挑战一下。5G会不会干掉宽带?WiFi会不会被淘汰?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 宽带与WiFi仍然会存在于5G世界里面 。
众所周知,宽带与WiFi普遍存在于4G网络应用环节之中,只要有4G网络应用的领域,几乎都有宽带与WiFi的应用,那么我们反过来质问一句, 5G网络的宗旨是否为了消灭4G网络,显然不是,那么只要4G网络继续存在,那么宽带与WiFi就将延续下去。
首先,我们谈下2020年之后的5G手机,在工信部新规正式实施之前就已经获得入网许可证的NSA手机是可以继续正常使用的,也可以继续正常销售。也就是说今年推出的5G手机,无论是支持哪个组网,以后依然可以正常使用的。
理论上说,NSA是用现有的4G基础设施,进行5G网络的部署,等于在4G网基础上,融入部分5G技术。据此推论,NSA是4G向5G的“5G过渡方案”, 即便未来全面采用SA组网,5G网络当中仍有NSA存在的很大空间,未来的双模网络也是支持NSA组网的 。这也就再进一步地推论出4G网络的应用余热仍然存在,据此再推论,“只要有4G网络宽带与WiFi就将延续下去”的结论便能成立。
但是长远来看,5G技术淘汰宽带和wifi在技术理论上是有可行性的,但不具有现实性。再说了,光纤入网是国家长期投入巨资与正在规划扩展的网络基础设施,不会弃而不用。(配图摘自网络)

5g成熟和高覆盖率还有3-5年,现在还是4g的时代,同时5g网络现在用户少,开5g基站电费都收不回来,5g套餐那么贵基本老百姓用不起,等基站和5g模组,流量便宜,高覆盖了,5g才有可能代替光纤,但也只是代替了入户部分,基站建设还是需要光纤的,现在我们公司已经在厦门做了,无线宽带替代光纤入户了,使用的4g转WIFI。当然这只能光纤的补充而已。

4G时代的网络,带宽和速度有限,只能给手机上网,流量费很贵,基本没有包月服务提供。而5G时代,所有以有线形式连接的网络,都将也应该逐步消失。高通在京举办2018中国技术与合作峰会,联合多家中国厂商共同推出5G领航计划,宣布合作支持5G时代中国智能产业发展。小米、OPPO、vivo等厂商均称将第一批推出5G手机。5G下载速度1G每秒,最终可以达到10G!比当前得光纤速度要快,电信100M宽带一个月139块,速度是125M秒。要是5G费用整个150不限流量,电信光纤将何去何从?

目前,家用宽带基本上都是有线的,不仅需要网线,还需要中转设备,以及人工安装,费用高,还容易出现故障。而5G家用无线网络,只需要到移动运营商营业厅缴费,领取一个5G路由器,放在家中,插入一张SIM卡,输入账号和密码即可。当然,也可以不用去移动营业厅缴费,只要用户自行购买一个5G路由器,插入已经开通流量服务的SIM卡就可以上网。

淘汰WiFi的核心也不是技术,而是商业模式。如果5G时代,流量能做到不要钱,或者大白菜价格,那自然会很多人直接选择手机网络,而非WiFi。然而运营商必然要考虑利润问题,不可能将5G免费或者白菜价。

万物互联的场景下,机器类通信、大规模 通信、关键性任务的通信对网络的速率、 稳定性、时延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自 动驾驶、AR、VR、AI、触觉互联网等新应用对 5G的需求十分迫切。面向未来,人们对移动互联网大流量应用的需求及万物互联的需求十分巨大,现有的无线网络性能无法满足这些需求,供给与需求间的缺口将推动着现有的无线网络继续升级,最终推动5G时代的到来。

运营商人士表示,随着5G技术的普及,资费会进一步下降,服务将会进一步提升,而且也将会出现更多的应用场景,可能会超乎我们的想象。未来在5G整体环境下,不仅手机需要流量,其他设备也需要,流量计算相比会变得比较复杂 ,最终计费也会变得复杂,可能会采用综合计费法。5G商用的下载速度是一个理论值极限值,是指测试是从移动端到基站、机房、服务器中的理论测试值,而不是商用之后每个终端的有效带宽,那么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大大衰减的。从光纤网络角度来讲,在没有更好的传输技术出现之前,光纤网络是一定不会消失的。这是因为光在光纤中传播,能量损失很小,所以运营商的网络都是用光纤进行铺设的。

5G不可能取代宽带。

首先移动网络的费用不可能比宽带便宜,如果把宽带换成5G,看电视、家里的智能电器、电脑等对流量的消耗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个经济实力消耗得起的。不光是家庭,企业用户如果用5G来办公,老板也不会干。

其次,对于企业用户或服务器来说,都需要固定IP,而移动网络是动态IP,所以对服务器来说,移动网络就不合适了。

再者,基站承载能力有限,可以把基站当成大型的路由器,每个基站能支持上网的用户数量是有上限的,带宽也极其有限。因为有限的资源,所以移动网络没有真正“无限流量”,要么封顶,要么达量限速。对于普通电脑来说,一个月这点流量根本不够用,对于服务器来说就更不够用了,看看光是百度网盘服务器每个月得多少流量。

5g能减少大家对宽带的依赖,但无法取代宽带,就像手机不能取代电脑一样。
5G网络已经具备了取代宽带的技术条件,包括5G网络的高速下载能力、超低的传输延时、超高的设备接入能力。但是,5G网络价格成本较高,暂时并不具备大面积推广的条件。WiFi作为有线网络的末端补充方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依然会与宽带网络共同存在。
一起来看看,为何会预言将来5G网络终将取代宽带的言论吧!
一项技术能否取缔上代,除了技术条件的因素外,还需要综合考虑成本因素以及用户的接受程度。5G网络或许短时间无法取代宽带,主要是由于后两者的因素,技术条件已经成熟。

成都已经建成了全国首个5G网络小区,可以作为5G网络取代宽带网络的样本。但是,5G网络的成本较高,能否将成本控制低于或者接近宽带网络建设的成本,将会是未来决定5G网络能否取代宽带网络的决定性因素。

5G网络发展的同时,WiFi技术并未停滞不前,WiFi6标准已经开始推广。

WiFi6使用了FDMA、MU-MIMO等技术,最高允许同时和八台设备进行通讯,最高速度能够实现96G每秒。怎么样,是否WiFi6的性能也不弱于5G网络呢!WiFi6技术现在已经可以使用,需要同时使用支持WiFi6的路由器以及移动终端设备。

无线WiFi始终作为有线网络的末端辅助通讯,只要宽带网络存在的一天,WiFi技术就不会消失。
5G网络能否干掉宽带,WiFi网络是否会被淘汰的问题,您怎么看?
我不是通讯类的专家,只是个对此感兴趣的普通人。但以我在网上接收到的关于5G的信息来看。5G的搭建是件成本很高的事。
2 建设基站成本高
上述引用来源与网络。可见5G的高成本会导致用户使用5G的成本居高不下。
总结:一定会比宽带高的使用成本,包括5G使用费,设备更换的费用。以及5G的完全普及所需要的时间。我觉得,现在谈5G替代宽带还为 时尚 早。

1、国内研究现状:目前中科院信息口相关研究所几乎都在开展无线传感网的研究工作。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声学所、中科院微电子所、中科院半导体所、中科院自动化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中科院电子锁、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科院软件所、中科院计算所等中科院单位均在从事物联网的研究。国内许多高校也掀起了无线传感网的研究热潮,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纷纷开展了有关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的研究工作。国内物联网先头单位——中科院工作基础,中国科学院在传感器与微系统、传感网与宽带接入等领域已有长期的工作基础,并在知识创新工程中进行了更大的前瞻性战略布局:1999年,将“无线传感网及其应用”列入知识创新工程重点方向。2001年,成立“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1年,成立“中国科学院微系统中心”(非法人事业机构),作为顶层协调机构负责组织全院相应研究所开展微系统和传感网相关的创新工作。全院开展相关工作的研究所有:上海微系统所、声学所、电子所、微电子所、半导体所、计算所、长光所、沈阳自动化所、自动化所、物理所、上海技物所、中国科技大学等十几个单位。 中国科学院、江苏省、无锡市共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总体目标:形成从研发、系统集成到典型应用示范的创新价值链,成为国家级“感知中国”创新基地。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培育中心、集成创新中心和行业应用示范中心,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大发展的核心技术引擎。针对“感知中国”战略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瓶颈和技术难点,开展重大技术研究;汇集各方力量和现有成果进行集成创新,推进成果转化和产品孵化;开展应用示范,推动产业发展。 2、美国物联网发展现状:美国很多大学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已开展了大量工作,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嵌入式网络感知中心实验室、无线集成网络传感器实验室、网络嵌入系统实验室等。另,麻省理工学院从事着极低功耗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的研究;奥本大学也从事了大量关于自组织传感器网络方面的研究,并完成了一些实验系统的研制;宾汉顿大学计算机系统研究实验室在移动自组织网络协议、传感器网络系统的应用层设计等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州立克利夫兰大学(俄亥俄州)的移动计算实验室在基于IP的移动网络和自组织网络方面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进行了研究。 除了高校和科研院所之外,国外的各大知名企业也都先后参与开展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克尔斯博公司是国际上率先进行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先驱之一,为全球超过2000所高校以及上千家大型公司提供无线传感器解决方案;Crossbow公司与软件巨头微软、传感器设备巨头霍尼韦尔、硬件设备制造商英特尔、网络设备制造巨头、著名高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都建立了合作关系。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已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2009年,IBM与美国智库机构向奥巴马政府提出通过信息通信技术(ICT)投资可在短期内创造就业机会,美国政府只要新增300亿美元的ICT投资(包括智能电网、智能医疗、宽带网络三个领域),鼓励物联网技术发展政策主要体现在推动能源、宽带与医疗三大领域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2009年美国振兴经济法案中与ICT相关计划整理见下表所示。②美国ICT相关发展计划1、 欧盟物联网发展现状:2009年,欧盟委员会向欧盟议会、理事会、欧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及地区委员会递交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以确保欧洲在建构物联网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行动计划共包括14项内容:管理、隐私及数据保护、“芯片沉默”的权利、潜在危险、关键资源、标准化、研究、公私合作、创新、管理机制、国际对话、环境问题、统计数据和进展监督等。该行动方案,描绘了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前景,并提出要加强欧盟政府对物联网的管理,其行动方案提出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1)加强物联网管理。(2)完善隐私和个人数据保护。(3)提高物联网的可信度、接受度、安全性。2009年10月,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发布了物联网战略,提出要让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除了通过ICT研发计划投资4亿欧元,启动90多个研发项目提高网络智能化水平外,欧盟委员会还将于2011年~2013年间每年新增2亿欧元进一步加强研发力度,同时拿出3亿欧元专款,支持物联网相关公私合作短期项目建设。2、 日本物联网发展现状: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政府相继制定了e-Japan、u-Japan、i-Japan等多项国家信息技术发展战略,从大规模开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入手,稳步推进,不断拓展和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此带动本国社会、经济发展。其中,日本的u-Japan、i-Japan战略与当前提出的物联网概念有许多共同之处。2004年,日本信息通信产业的主管机关总务省提出2006至2010年间IT发展任务——u-Japan战略。该战略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实现所有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即4U,Ubiquitous、Universal、User-oriented、Unique),希望在2010年将日本建设成一个“实现随时、随地、任何物体、任何人均可连接的泛在网络社会”。2008年,日本总务省提出将u-Japan政策的重心从之前的单纯关注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拓展到带动产业及地区发展,即通过各行业、地区与ICT的化融合,进而实现经济增长的目的。具体说就是通过ICT的有效应用,实现产业变革,推动新应用的发展;通过ICT以电子方式联系人与地区社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效应用ICT达到生活方式变革,实现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环境。2009年7月,日本IT战略本部颁布了日本新一代的信息化战略——“i-Japan”战略,为了让数字信息技术融入每一个角落。首先,将政策目标聚焦在三大公共事业:电子化政府治理、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教育与人才培育。提出到2015年,透过数位技术达到“新的行政改革”,使行政流程简化、效率化、标准化、透明化,同时推动电病历、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应用的发展。日本政府对企业的重视也毫不逊色。另外,日本企业为了能够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对研发同样倾注极大的心血。在日本爱知世博会的日本展厅,呈现的是一个凝聚了机器人、纳米技术、下一代家庭网络和高速列车等众多高科技和新产品的未来景象,支撑这些的是大笔的研发投入。3、 韩国物联网发展现状:韩国也经历了类似日本的发展过程。韩国是目前全球宽带普及率最高的国家,同时它的移动通信、信息家电、数字内容等也居世界前列。面对全球信息产业新一轮“u”化战略的政策动向,韩国制定了u-Korea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韩国信通部推出IT839战略以具体呼应u-Korea。韩国信通部发布的《数字时代的人本主义:IT839战略》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网络社会将是由智能网络、最先进的计算技术,以及其它领先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武装而成的技术社会形态。在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中,所有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刻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u-Korea意味着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的发展不仅要满足于产业和经济的增长,而且在国民生活中将为生活文化带来革命性的进步。由此可见,日、韩两国各自制定并实施的“u”计划都是建立在两国已夯实的信息产硬件基础上的,是完成“e”计划后启动的新一轮国家信息化战略。从“e”到“u”是信息化战略的转移,能够帮助人类实现许多“e”时代无法企及的梦想。继日本提出u-Japan战略后,韩国在2006年确立了u-Korea战略。u-Korea旨在建立无所不在的社会,也就是在民众的生活环境里,布建智能型网络、最新的技术应用等先进的信息基础建设,让民众可以随时随地享有科技智慧服务。其最终目的,除运用IT科技为民众创造食衣住行育乐各方面无所不在的便利生活服务,亦希望扶植IT产业发展新兴应用技术,强化产业优势与国家竞争力。为实现上述目标,u-Korea包括了四项关键基础环境建设以及五大应用领域的研究开发。四项关键基础环境建设是平衡全球领导地位、生态工业建设、现代化社会建设、透明化技术建设,五大应用领域是亲民政府、智慧科技园区、再生经济、安全社会环境、u生活定制化服务。u-Korea主要分为发展期与成熟期两个执行阶段。发展期(2006至2010年)的重点任务是基础环境的建设、技术的应用以及u社会制度的建立;成熟期(2011至2015年)的重点任务为推广u化服务。自1997年起,韩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产业政策。目前,韩国的RFID发展已经从先应用开始全面推广;而USN也进入实验性应用阶段。2009年,韩通信委员会通过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物联网市场确定为新增长动力。该规划树立了到2012年“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物联网基础实施,打造未来广播通信融合领域超一流ICT强国”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确定了构建物联网基础设施、发展物联网服务、研发物联网技术、营造物联网扩散环境等4大领域、12项详细课题。在世界物联网领域,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2009年9月,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了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标准工作组聚集了科学院、等中国传感网主要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单位,将积极开展传感网标准制订工作,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旨在通过标准化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技术基础。目前,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积极进展

智能锁要推荐给大家的首先是德国的西门子安全锁,他轻触即开,远程智控,关门上提即上锁,6种智能的开锁方式,手机APP开锁,密码开锁,磁卡开锁,指纹开锁等。

第二个是朴墅只能门锁,指静脉识别,可视开门,自动密码家用防盗。

第三个是长虹指纹密码锁,1体成型的工艺,2重安全加密,304精铸不锈钢,4大安全守护,5种开锁模式,6系航空铝,7色绚丽光彩,8轨道C级锁芯。

第四个是鹿客指纹锁,它具有隐藏式指纹设计和强大的防破能力。

第五个是德施曼阿里云智能指纹锁。他是工信部第五研究所权威检测,具有首批智能锁的信息安全证书。

第六个是洲明翰源指纹锁,他不仅颜值高反应还更快,是全自动的远程指纹锁。

第七个是ens指纹锁,他是自动滑盖的领军者,他的双轴承把手省力不松垮。

第八个是小米指纹锁。搭配蓝牙网关,玩转智能联动。

第九个是德国典匠指纹锁他是一款会学习有记忆的智能锁,它荣获12项专利。

第十个是美国KINGKU视频指纹锁。视频监控,给安全再加一道锁。

三维物联网概念

三维物联网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全三维数字化物联网管理平台,结合互联网技术、射频识别传感器、视频监控系统、视频分析系统,以及数据仓库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突破以人工管理为主的常规园区管理模式,解决常规管理模式中各系统各自独立,支离破碎的问题,同时解决传统模式中信息量少、流通不畅、缺乏综合分析、难以共享、应对突发事件反应迟缓、安全隐患较大等问题,实现物联网时代全面感知各种信息,让常规园区管理更加智能便捷。

三维物联网关键技术

RFID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的“嘴巴”

RFID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通信技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传感器技术——物联网的“耳朵”

作为接收器,它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例如温湿度、电压、电流,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

AI及云计算技术——物联网的“大脑”

云计算是把一些相关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发展融合在一起的产物。它提供动态的可伸缩的虚拟化的资源的计算模式,具有十分强大的计算能力,高达每秒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可以模拟核爆炸、预测气候变化和市场发展趋势。同时它也具有超强的存储能力,具有计算和存储能力。

而相比云计算,AI技术就是真正意义上模仿人类大脑学习与思考,研究领域有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工业过程建模与机器学习等。

无线网络技术——物联网传输中的“高速公路”

当物体与物体“交流”的时候,就需要高速、可进行大批量数据传输的无线网络,无线网络的速度决定了设备连接的速度和稳定性。若无线网络的速率太低,就会出现设备反应滞后或者连接失败等问题。

目前,我们使用的大部分网络属于4G,4G给通信市场带来的变革是十分巨大的,但是在我们即将面世的5G面前都不算什么,据悉,5G的峰值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秒数10Gb,举例而言就是一部超高清画质**可在1秒之内下载完成,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加上国内5G近两年的政策推动,也将把移动市场推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而物联网相关领域的发展也因其得到很大的突破。

三维物联网应用领域有哪些?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以最大化优化城市功能为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利用智能科技与数据分析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了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更为重要的是,智慧城市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让城市生活更加智能,通过高效利用资源,节约成本、能源,提升生活质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智慧园区

园区应用物联网的理件技术可以实现各照明设备电气参数的集中采集,能耗计量和统计、故障声光报警、设备防盗,快速地图定位故障点等。园区中的各种需要获得的有用信息包持温度、湿度,照度等,都可用传感得技术获得,传感器技术获得这些信息后把它们转换成与之对应的输出信号,这样就可以使人们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最终可以使园区实现智能化。

工业物联网

物联网不仅是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借助物联网技术,企业可以对多种类型的数据进行高效采集和整合分析,为客户提供远程故障诊断、预测性运维等增值服务,并通过数据价值深度发掘实现数据变现新的收入增长,变产品制造商为综合服务提供商。制造领域应用于物联网技术,主要体现在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的工厂改造上,包括工厂机械设备监控和工厂的环境监控。未来应提高工业设备的数字化水平,挖掘原有设备数据的价值,提高设备间的协同能力。

建筑施工管理

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施工事故也频繁发生,不仅夺去了无数建设者的生命,也为国家和企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安全问题始终贯穿于工程建设始终,但是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错综复杂,管理的不规范和技术的不成熟都有可能导致施工的安全问题。物联网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安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8084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