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和编码器如何接线?

plc和编码器如何接线?,第1张

编码器的A、B直接接在plc的232通讯接口上,编码器的A、B分别与plc的X0和X1相连。另外,如果将编码器的A、B接在X3与X4上时需要注意plc的X5不能接任何线,否则不计数。

编码器有绝对值型和增量型的,一般旋转编码器都是增量输出的,可直接与PLC连接。不知道你要用的PLC是什么牌子的,不过一般PLC都有高速计数输入,编码器的AB都是接在高速计数上,

以三菱PLC、编码器双相双输入为例:编码器的A、B直接接在X0与X1上,或着接X3与X4上,接X3与X4时,PLC的X5不能接任何线,否则不计数,Z接com,还有就是电源正负了按你选的编码器的电压等级接,一般还会有接地线,

扩展资料:

常见故障

1、编码器本身故障:是指编码器本身元器件出现故障,导致其不能产生和输出正确的波形。这种情况下需更换编码器或维修其内部器件。

2、编码器连接电缆故障:这种故障出现的几率 最高,维修中经常遇到,应是优先考虑的因素。通常为编码器电缆断路、短路或接触不良,这时需更换电缆或接头。还应特别注意是否是由于电缆固定不紧,造成松动引起开焊或断路,这时需卡紧电缆。

3、编码器+5V电源下降:是指+5V电源过低, 通常不能低于475V,造成过低的原因是供电电源故障或电源传送电缆阻值偏大而引起损耗,这时需检修电源或更换电缆。

4、绝对式编码器电池电压下降:这种故障通常有含义明确的报警,这时需更换电池,如果参考点位置记忆丢失,还须执行重回参考点 *** 作。

5、编码器电缆屏蔽线未接或脱落:这会引入干扰信号,使波形不稳定,影响通信的准确性,必须保证屏蔽线可靠的焊接及接地。

6、编码器安装松动:这种故障会影响位置控制 精度,造成停止和移动中位置偏差量超差,甚至刚一开机即产生伺服系统过载报警,请特别注意。

7、光栅污染 这会使信号输出幅度下降,必须用脱脂棉沾无水酒精轻轻擦除油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编码器

PLC与继电器接线:
1、Y0接KA1的线圈一端A1;
2、KA1的另一端A2接24V;
3、Y1接接KA2的线圈一端A1;
4、KA2的另一端A2接24V;
5、COM端接24V。
继电器(Relay),也称电驿,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继电器线圈在电路中用一个长方框符号表示,如果继电器有两个线圈,就画两个并列的长方框。同时在长方框内或长方框旁标上继电器的文字符号“J”。继电器的触点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把它们直接画在长方框一侧,这种表示法较为直观。

接线以及控制:

1、PLC通过信号线采集温度传感器的模拟信号,然后进行处理,由于温度传感器是模拟输出,PLC就要接模拟输入接口,两个能够配合。但由于温度传感器的型号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接法。

2、当PLC的模板输入通道设定为连接四线制传感器时,PLC只从模板通道的端子上采集模拟信号,而当PLC的模板输入通道设定为连接二线制传感器时,PLC的模拟输入模板的通道上还要向外输出一个直流24V的电源,以驱动两线制传感器工作。

扩展资料:

温度传感器是温度测量仪表的核心部分,品种繁多。按测量方式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按照传感器材料及电子元件特性分为热电阻和热电偶两类。

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检测部分与被测对象有良好的接触。在一定的测温范围内,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也可测量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但对于运动体、小目标或热容量很小的对象则会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

非接触式测温仪表。这种仪表可用来测量运动物体、小目标和热容量小或温度变化迅速(瞬变)对象的表面温度,也可用于测量温度场的温度分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温度传感器

1、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负载或设备按照要求运行,或自动运行和控制。

2、例如:表控TPC24-24TD型控制器就是一种通用型的控制器,可以控制气缸、步进电机、伺服电机、交流电机、直流电机,从而实现控制相关设备的目的。

3、接线方法,可以参考接线图

这是表控的24路控制器,可以控制气缸、液压缸、步进电机、伺服电机,交直流电机,可以同时控制4个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适合气缸和电机的混合控制。

4、使用方法:在电脑上安装一个功能设置表软件,用鼠标在表格上设置实际需要的功能,比传统的编程简单直观,没有基础的人员也能够使用。不了解的可以到网站查看和下载软件和资料,边学边用就可以掌握控制器的使用方法。不知不觉掌握工控入门技术。表控软件和视频资料下载地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8182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