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有什么特征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有什么特征,第1张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的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一、场景多元化

1、线上线下不断融合后

今年线下零售行业开始回暖。尤其是传统商业综合体跟物联网、AI、移动互联网结合的部分。重新创造了融合购物、社交、娱乐、餐饮为一体的零售新场景。这些场景不仅蕴含了物体的功能,也传递着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2、以社交为中心的电商增长特别明显,头部电商不再一家独大,私域流量成未来趋势

到了移动社交时代,渠道和媒体合二为一了。很多消费者的购买是来自于推荐,来自于社群的推荐,来自于社交的推荐,消费者又多了一个角色,那就是一个信息的传播者。在2015年左右,淘宝或者京东,一个获客成本也只有77块多钱,到了2018年可能要达到300到400元,新客户的获得成本越来越高,所以云集、达人店、环球捕手这类社交电商的出现是必然的。

3、电商巨头继续重金布局更多零售实体业态,包括:沃尔玛并购Jetcom、阿里线下新零售、京东无界零售、苏宁智慧零售等。

二、定制个性化

未来,以80后、90后、00后为主导的消费大军,也是中国互联网消费的主力人群。这类人群重品牌、重服务、重享受以及重精神需求,并且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这一趋势在食品饮料界尤为明显,商家使出浑身解数来讨好各个圈层的消费群体。比如今年很火爆的喜茶咖啡、樱花可乐、椰子灰冰激凌、咸蛋黄雪糕、农夫山泉酸奶以及大麻食品等。

三、零售无界化

在未来,无智能,不生活。智能化让消费以及零售场景逐渐开始多元化、碎片化,不再局限于电商网站、实体店等特定的零售场合。从跨界到无界,零售的商业形态以及业务逻辑和能力都发生了变化。

四、产品数字化

数字化冲击在国际4A公司尤为明显。前两年,上海广告界发生了史诗级的搬家工程,包括奥美、群邑等在内的26家公司陆续进驻静安的大邦协作广场,做出这一决策的正是全球最大的老牌广告传播集团——WPP集团。

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冲击下,雄霸天下的4A公司开始变革。变革的终极目标是将曾经的老牌代理服务商打造成平台型企业,并通过技术和数据服务形成一套有效的服务方法。也就是说,过去的产品、服务都是死的,没办法说话,没办法反馈,现在的变革就是让内部 *** 作、客户体验都被数字化,都被智能化。

此外,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一些数据挖掘分析平台型公司也开始体现价值。比如中国银联旗下的大数据智慧商业及金融科技服务提供商——银联智惠。未来越来越多的传统商品将会被不断增加很多嵌入式系统以及一些处理功能,形成智能产品,并且这些智能产品之间会形成互动。

五、万物互联化

万物互联在5G的推动下,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正在成为现实。这将为个人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改变。有专家预计,到2025年,全球5G用户数将达到14亿,占全球连接总数的15%。其中,中国将成为全球5G用户数最多的国家。

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做了一个调研,全球84%的商业领袖预期物联网产业将在未来五年颠覆既有企业的运营模式,但目前只有7%制定了全面到位的产业物联网的发展战略,73%的商业领袖坦言目前没有任何战略。

六、商业回归本质

从汗水经济转型到智慧经济,14亿人的消费市场代表着中国未来的产业转型升级空间的大数据,中国私募股权迄今已达近万亿元投资规模,并在全球资本市场占得一席之地。不过,无论投资还是商业的发展最终要回归本质。

根据访谈以及观察,投资人喜欢的项目类型在大方向上没有太大变化:从赛道来看,颠覆性技术、医疗健康、金融科技、消费零售、节能环保等五大领域依旧是投资人持续关注的热点,因为这些行业涵盖了GDP中占比较高的主要行业。就单个行业而言,经过前两年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投资人对“独角兽”的热度有所递减,反而投向了造血能力较好的“隐形冠军”。

选择一个合适的设计公司是关键,因为设计可以对品牌形象和客户体验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中汇设计总结的选择设计公司合作时应该考虑的一些因素:
1 经验和资质:了解设计公司的经验和资质,包括其团队成员的背景和技能,以及其曾经完成的项目类型和数量。
2 设计风格和品味:确定设计公司的设计风格是否与您的品牌风格和价值观相符,并确保其能够提供所需的设计方向、风格或趋势,可以关注一下中汇设计。
3 服务范围和价格:了解设计公司能够提供的服务范围、流程和费用结构,并确保这些内容与您的预算和期望相符。
4 沟通和沟通方式:确定设计公司的沟通方式,以及它们如何与客户共同工作,例如反馈机制、进度更新和协作工具等。
5 参考和口碑:寻找以前的客户评价和案例研究,这能帮助您了解设计公司的能力和客户服务质量。
6 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如果您有特定的行业或领域,那么最好选择具有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的设计公司,因为他们更加了解相关行业的特点和需求。
7 创新和创造力:了解设计公司的创新能力,以及它们如何将创意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或服务。
总之,选择一个合适的设计公司合作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您与设计公司之间的合作能够顺利、高效地进行,并最终实现预期的目标。

庄淑芬,资深广告人1985年正式加入奥美广告公司至今1990年曾至伦敦奥美广告公司工作;庄淑芬,资深广告人 1985年正式加入奥美广告公司至今1990年曾至伦敦奥美广告公司工作; 1991年3月升任台湾奥美广告公司总经理; 2000年1月升任台湾奥美整合行销传播集团董事长; 2003年3月调任北京奥美集团董事长; 2004年升任奥美大中国区副总。
庄淑芬,资深广告人 1985年正式加入奥美广告公司至今1990年曾至伦敦奥美广告公司工作;
1991年3月升任台湾奥美广告公司总经理;
2000年1月升任台湾奥美整合行销传播集团董事长;
2003年3月调任北京奥美集团董事长;
2004年升任奥美大中国区副董事长;
2005年升任奥美大中国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在台湾广告界激烈的市场和行业竞争中,庄淑芬曾凭着自己的胆略、意志和洞察力打造出了台湾的奥美品牌。转战北京,她希望借助环境、艺术、人文活动、文字等不同形式对外广泛散播奥美文化。
应该说,庄淑芬工作的很大一部分,是在不遗余力地搭建奥美文化及精神领域的架构,为奥美的基业长青用心扎根;而这些事情同时也在对外广泛散播着奥美的文化和精神。在这种经年的努力过程中,庄淑芬的形象与奥美的品牌自然而然地融合。
合体的灰色雕花套裙、素雅的妆色与之呼应,传统的齐肩短发、其间隐约可见精心搭配的耳饰这样的外形让记者立即想到台湾女人特有的精致和细心来人正是庄淑芬。她带着温暖的笑容,按照约定的时间准时推门而入,没有过多寒暄便直奔主题。
自从2003年3月,庄淑芬将事业的舞台从台湾迁移至北京、职位也从台湾奥美整合行销传播集团董事长变成北京奥美集团董事长。3年多来,在大陆的财经、管理、时尚、健康类的各种媒体上,她的言语和照片都被施以极高的使用率,对其个人的专访和报道内容几乎囊括了可以想到的方方面面。
作为一家整合行销行业的企业,难道这是其有意在包装自己的高管吗?
对外形象:公司代言人需要
自1985年正式加入奥美广告公司至今已是庄淑芬与奥美共同成长的第21个年头。“没有成就感,很难在一个地方一直待下去。”这种成就感是显而易见的:1990年庄淑芬曾至伦敦奥美广告公司工作,随即在1991年3月升任台湾奥美广告公司总经理,2000年1月升任台湾奥美整合行销传播集团董事长。在2000年,庄淑芬还因其专业能力经由推荐与评鉴而登录“WhosWhoInternational(世界专业名人录)”。为此,她收获了诸如“台湾广告界风云人物、台湾最成功的女性高阶主管”等众多的荣誉和称号。在她看来,这些荣誉对公司的品牌“应该是一种贡献”。
对于高频率现身于各种报纸杂志之上,庄淑芬解释说,由于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奥美会去主动联系一些财经和管理类媒体,由公关部门去负责。公司希望通过CEO的言论向社会传达奥美的精神。“但生活时尚健康类的杂志来找我,我还是会做选择,如果我觉得太不相关的,就会推掉。”曾经有台湾媒体请她去做某个综艺节目的评审,来大陆后也曾被邀请做选美活动的评委,庄淑芬推掉了邀请,“这跟我的专业太不相关了吧?!”
庄淑芬明白,不论是什么主题的采访都属于公司行为,“因为都会讲出我的头衔、我在哪里工作。但公司并没有有意让我成为形象代言人,可能刚好因为我是负责人的缘故吧,正好在这个位子上,义不容辞就是发言人和形象的代表了。”对于自己是奥美形象代言人的说法,庄淑芬表示,“在中国大陆、或者台湾,我倒认同啦。”
奥美并没有制度规定一定要将老板打造成明星,但无可怀疑的是,庄淑芬拥有太多值得媒体关注的经历和内涵,如对北京奥美的开拓与创新、以及她自身对文字的钟情,甚至她的装束举止都吸引着一干时尚媒体。这让奥美公关部门总忍不住将庄淑芬推向最前台,让人们了解这位美丽的CEO,并了解奥美。
对内形象:传播企业文化
在台湾广告界激烈的市场和行业竞争中,庄淑芬曾凭着自己的胆略、意志和洞察力打造出了台湾的奥美品牌。转战北京,她希望借助环境、艺术、人文活动、文字等不同形式对外广泛散播奥美文化。
奥美搬家之举为初来乍到的庄淑芬提供了充分展现奥美文化的机会。在此之前,北京奥美想要搬家的愿望已经有好几年了,实质酝酿也有两三年,庄淑芬的到来让搬家真正变成了现实。她说希望奥美“新家”不要像传统的办公室,就和奥美不要像传统的广告代理商一样。
对新的办公区的设计可谓精心策划。例如会议区,最重要的会议室命名为“中南海”;此外还有名为“天坛”和“地坛”的训练中心,“坛”字谐音“谈”;为了表征奥美作为国际性代理商的身份,有些会议室便特意以“上院”、“下院”、“内阁”等具有国际感的名字命名;“大卫营”则是以奥美创始人大卫奥格威的名字命名。
在整个办公区的设计之初,庄淑芬还预留了将公用区设计为“一个不太传统的画廊”的概念。去年9月9日,奥美正式推出“零空间”画廊的第一期,名为“创意99”。此后一直坚持办下来,每一季一期,每期一个主题,专门用于展出质量上经过筛选的中国30岁以下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因为我们这个行业跟创意、人文、艺术都很有关,所以我们希望我们的办公室能够有这种基因。同时也可以让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跟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作品。”带着单纯的动机,奥美没有对画廊做任何公开宣传,但画廊本身则让奥美人增加了视觉的体验,从而获得灵感的启发。
去年夏天,奥美在798工厂举办名为“马马哈哈”的活动,意思是什么事都要以“马马哈哈”的精神,即在求好心切的努力过程中,仍保有快乐的情趣去做、做到最好,而不是马马乎乎就过去了。庄淑芬回忆那次活动就像当时盛夏的天气一样酷热:“‘马马哈哈’跟工作有很大的相关,因为它是一种专业精神,我比较喜欢‘寓乐于教’的东西,我的重点是‘教’,所以我把‘寓教于乐’反过来说,就是要教导和教育员工;同时这种形式又可以有一些娱乐的东西在里面,不会让员工觉得我在训话,而是用一种有趣的方式来达成目的。”
形象传播途径:文字
在所有的传播途径中,文字无疑又是庄淑芬最喜爱的一种方式。“我一直向往两个工作,一个是做广告,一个是当记者。我把当记者放在广告之前。”从少年时代起,庄淑芬就乐于写许多稿子投给一个叫《国语时报》的小学生报纸。投了多少篇稿记不清了,结果还是中了一篇,年轻的父母对庄淑芬很是鼓励。
没当成记者的她在加入广告行列后从来就没停止过写作。1991年,庄淑芬带领一群年轻有为的台湾奥美人推出内部刊物中文版的《观点》(Viewpoint),该期刊不仅在公司内部扮演着知识传播的角色,而且在业界深具影响力。五年后集结成书《奥美观点》,庄淑芬功不可没。她亦把《观点》带到了北京。去年6月,《观点》出版了大中华版第一期。庄淑芬希望奥美的《观点》能像《哈佛商业评论》一样掷地有声:“我们希望它的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观点,它的定位是一个知识产品,而不是一个内部的刊物。”
作为总编辑,庄淑芬也鞭策和带动她的下属为《观点》撰稿,对此她表示:“在奥美,人、知识、创造力,这三个东西是很重要的。我们这个行业就要不断累积、大家去分享、彼此学习;我又觉得奥美也有很多人才、经验,如果让大家写下来,传承也是很好的。就算是出书给大家看,我觉得对这个行业、对相关行业也都是有帮助的。”
“我觉得出书这件事是一件最自然不过的、分享和快乐的事情。”对于外界是否会认为这是一种公司化的宣传,她从不担忧:“我不太在乎人家讲什么,因为写东西的动机在我。我想说,如果出书或写东西,可以影响1个人也是蛮好的、影响10个人更好,不管是为公司、还是为知识的传承都不为过。当然,也希望对公司有正面的积极作用。”
应该说,庄淑芬工作的很大一部分,是在不遗余力地搭建奥美文化及精神领域的架构,为奥美的基业长青用心扎根;而这些事情同时也在对外广泛散播着奥美的文化和精神。在这种经年的努力过程中,庄淑芬的形象与奥美的品牌自然而然地融合。
推崇内外兼修女性形象
2002年,台湾奥美要搬到一栋独栋大楼,整栋楼十二层每一层都有厕所,有男厕及女厕,男厕的房间比女厕多,而且多很多,男厕所的光线明亮而且很舒爽,女厕的光线很阴暗而且还有一块铁窗。庄淑芬发现了这个问题,并立刻与承建商沟通:“奥美集团的男女比例是三比七,女厕房间要多,此外女生花在厕所的时间是比较长的,所以光线好的要改成女厕,光线差的改成男厕,如果你们不改我们就不搬。”最后,承建商改为七比三的比例,女厕也搬到了阳面的房间。
据此,你不能认为庄淑芬是女权主义,但庄淑芬却是个有着强烈的性别角色感的人,在采访过程中,她一再强调性别从来就不是成功的障碍,反而是机会与挑战的优势。她曾总结过全球7位超级企业女性成功的共同点和特色,例如都富有女性特质;亮丽优雅的迷人打扮;虽然是女性部属,也必须以杰出绩效来证明自己等等。
她提醒女性职业经理们,外在形象与内在修为同样重要,“如果有人跟你讲外表不重要,这一定是用心悱恻。”不过对于媒体对其“美丽、优雅”的一贯评价,庄淑芬却又一连用3个“真的”来强调“我一点都不觉得我美丽”。“而优雅呢,不是光只外表而已,优雅也代表内心、行为、举止,我力求优雅吧。”她又笑着说,“当然我也有不优雅的时候,就是我生气的时候,比较Tough、比较有情绪。”
另一方面,庄淑芬又强调:内在要大于外在。“所有的品牌背后都有产品,但并非所有的产品都可以成为品牌。”庄淑芬仍然以做广告的心态来描述她对于女性外在与内在的观点,“我们通常是在帮客户做品牌、包装,如果产品不好的话,再怎么包装自己都很困难,因为大家早晚都会发现你的庐山真面目。人是个有机体,很难刻意去包装,你可以呈现最好的地方和优点,但缺点却很难抹盖。”所以,人没有完美的,庄淑芬明白公司希望的是她把自己最好的地方和最大的优点呈现给外界。
在领导和管理上,庄淑芬也尽情体现着女性的“仁慈”。“仁慈”是奥美选人的标准,也是庄淑芬对待下属的原则。对此,她有自己的一个理论:“因为人跟事是不冲突的;领导是***、管理是管理事;不能用管理的方式去对待人。人就是人,不是一个物品,人是有感情的,对人仁慈、关心,对事情严格要求,二者可以同时存在,这是一种艺术。真正关心员工、同时也能对其高标准地要求,这才是专业的管理者。而不是为了要显得很专业、高要求,就失去人性。”
事实上,庄淑芬也并没有让公司失望。这从她到北京的一年后就升任奥美大中国区副董事长即可见一斑。从去年起,她又出任奥美北中国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负责发展北中国区的业务及网路,进一步整合北京的六七间公司,并向沈阳、青岛等地拓展北区业务。对于这么快的升迁,庄淑芬丝毫不感觉意外。她说这得益于自己“比较不会被职位所牵制”。“我一向认为是这样,不要觉得一定要是怎么样的职位才可以做哪些事,做的事要比你的职位要求的多。”
正是抱着这份信念,现在做了CEO的庄淑芬也依然坚持与队员们战斗在一起,做尽可能多的事情。尽管从业20多年,她仍对知识有很强烈的学习欲,“我觉得自己一直在成长,好像每天都有新东西,每天都觉得来不及、赶不上。那种驱动让我要一直往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8527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