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出上联“烟锁池塘柳”,考生对不出下联,为何却被钦点状元?

乾隆出上联“烟锁池塘柳”,考生对不出下联,为何却被钦点状元?,第1张

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社会一直不断地发展向前进步,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自然离不开人才的选择,所以挑选人才的方式更是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中,从最初古老的禅让制度再到实习最后演变成推荐等等。

不论各种方法的使用都不免存在漏洞,而因为这些漏洞与不足则造成有志之士无法受到国家的重用,但自从后来,实行的科举制度使得这种情况慢慢有了好转和起色。

根据历史资料显示,我国古代曾经出现过800多位状元,还因此有一些奇闻轶事,乾隆年间乾隆皇帝特别喜欢文学方面的东西,尽管他的诗赋不是很出色,但他确实最用功下苦功夫的皇帝如今留下来的他的诗赋就有超过4万首,可他最喜欢的还应数对联,这对于两位人才的选拔他也喜欢用对对联来。

但是最后成功的人却没有对出来。用含有五行的烟锁池塘柳作为上联,他也知道这个上联十分的难,所以他也不认为两个人可以在现场给出答案,所以那时的状元根本没有办法对出上联只能无奈放弃,但是却因为这件事情意外成了乾隆亲自认定的状元。

因为在另一位还在苦苦地对对子时,他就知道对不出来而选择了放弃大这种不愿为明明知道不可能的事情,浪费精力与时间的态度深受乾隆的赞赏,因为乾隆觉得这种精神可嘉,所以就把他钦定为状元,真是很有意思啊。

一个人再强大也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不能选择自己的血统,在世袭血统论时代,出身即决定了一切,今天再用这些来评判一个人就太有失偏颇了。大奸相秦桧勾结金国金兀术以“莫须有”罪名构陷岳飞,杀岳飞于风波亭,成为千古罪人。秦桧的后人不乏能人贤者,秦桧同父异母的兄长秦梓就为官清廉,不与秦桧同流合污,秦梓的儿子们也个个仕至大夫,南宋的抗金名将秦钜就是秦桧的后人。

秦桧实在太臭名昭著了,自己遗臭万年,还要牵连后人。到了清乾隆时候秦桧的一位后人高中榜首,在乾隆钦点时就被秦桧牵连,差点没有过“政审”与状元失之交臂。这人就是清朝的第43位状元秦大士。乾隆十六年十一月(1751年),乾隆母亲崇庆皇太后六十大寿。为巩固皇权,加强以孝治国,乾隆十七年皇太后六旬万寿恩科考试隆重举行。

殿试进行,主考官将排名靠前的几份考卷一一呈给乾隆定夺。乾隆阅完主考官放在最前面那份答卷,觉得此文气度不凡、有经世之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人实在是治国安邦的良才,心里非常高兴,正要钦点为新科状元,突然一眼瞥到“秦大士”三个字,心有疑惑:“莫非秦桧后乎?”乾隆赶紧召来主考官询问,原来这篇绝世好文正是籍贯江宁的秦大士所作。

乾隆不敢马虎,不想将心术不正的人错点为状元,也不想朝廷错失良才,更不想成为人们的笑谈,急忙派人宣秦大士觐见。秦大士自23岁在江南贡院考中举人,如今已经38岁了,听到皇帝的传召自己觐见,内心澎湃,欣喜若狂,心想不惑之年终于要大展宏图了 。秦大士赶忙跟着太监入宫觐见,三跪九拜之后,见乾隆龙颜紧缩,秦大士忐忑不安。

听到乾隆直直问道:“秦爱卿乃宋秦桧后人乎?”秦大士顿时心里一紧,自己虽说不是秦桧的直系后代,但也是沾亲带故,而且先祖和秦桧确实曾出一脉,实话实说的话这次肯定不能高中恐怕以后也是没有机会了,不说实话就是欺君大罪,日后追究起来那是要掉脑袋的,弄不好还要连累家中老少。

秦大士左右为难,大汗淋漓,突然急中生智,不卑不亢地回答:“禀皇上,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一听,龙颜大悦,说:“妙,好一个秦爱卿!”当场钦定秦大士为恩科状元。秦大士的回答堪称完美,只有昏君才让奸臣当道,有宋高宗才有秦桧那样的奸贼得宠,而当今圣上英武贤明,用的当然也是忠臣。

秦大士既没有否定自己祖上和秦桧的渊源,十分巧妙地夸赞了乾隆,又表明了自己的坚定立场。秦大士的先祖秦梓和秦桧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是两人两截然不同,秦梓是造福一方的清官,支持岳飞抗金,儿子们也都是贤良忠臣,秦桧却大奸大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乾隆非常欣赏秦大士的人品和才学,秦大士先后担任翰林院修撰、科举考试官、咸安宫的官学、景山官学总裁等职务。秦大士诚诚恳恳为朝廷选拔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政绩卓著。乾隆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特别提升秦大士为翰林院侍讲学士,将教导皇子们功课的重任交给秦大士,可见乾隆对秦大士的信任和器重。

秦大士为官清廉,恪尽职守,深受同僚们的敬重和喜爱。秦大士擅长诗、书、画,喜欢和名流文人往来。一天,秦大士和一群好朋友畅游西游,来到了岳王庙,大家看到秦桧夫妇长跪岳飞坟前,两旁的对联将秦桧夫妻的奸诈丑陋刻画得惟妙惟肖:“咳!我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朋友们相视大笑,大家一起笑话秦大士也姓秦,并调侃秦大士当年科考的趣事,打趣秦大士也写一副对联。秦大士不假思索,提笔挥道:“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秦大士写出了宋以后世人的心声,表明了秦桧这种千古罪人令后人蒙羞的观点,也表达了对秦桧的愤恨,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无辜”,从此再也没有人戏谑秦大士姓秦了。

大文学家袁枚来到南京江宁任职县令,与秦大士非常投缘,两人往来频繁。两人曾经同游秦淮河,赏两岸旖旎风光,惆怅前朝往事,秦大士触景生情,咏道:“金粉飘零野草新,女嫱日日枕寒津。伤心慢莫悲前事,淮水而今尚姓秦。”秦大士一语双关,不仅写出了秦淮六粉飘零的前尘往事,也将自己的身世、社会责任感赋予其中。物换星移,多少英雄儿女,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唯有秦淮空自今。

秦大士当官十多年后,在乾隆二十八年就告假回老家金陵侍奉父母。秦大士晚年搬到大夫第,在大夫第园中手植柏、梓、桐、椐四种树木,谐音“百子同居”,常常与文人雅士常在此聚会,共赏美景欣赏奇文。今天我们不再因为一个姓氏,一个血统去片面的看待、判断一个人高低好坏,要看他说了说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

我认为如果明朝没有灭亡的话,依然会出现近代所发生的欧洲列强入侵中国的事件,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我们应该先弄清楚清朝末年的欧洲列强入侵中国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部分人都认为之所以清朝末年会遭到未来入侵者的欺辱,是因为清政府昏庸无能,无法阻止对外来入侵的有效回击。其实,这虽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根本原因。和根本原因比起来,这个重要原因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我认为,之所以在华夏大地上传承了数千年的华夏文明在近代被欧洲列强无情碾压,从根本上还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从意识形态上面远远地落后与整个世界。

我们知道,自西汉时期董仲舒为汉武帝提议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正统思想以后,儒家思想就被根植在了我们的民族之中。千百年来,无论经历了多少个王朝,见证了多少的风云变幻,儒家思想不但没有灭亡,反而在一代代的传承中趋于完善,直到清朝,即使是这种少数民族政权,儒家思想依然是国家的正统思想。而我们要知道,儒家思想虽然尤其独到之处,但是也有其弊端。孔子提倡中庸思想,这种思想就告诉人民在生活当中要处于一种不偏不倚的状态,既不消极退后,也不积极冒进。

而正因为有了这种思想,中国人自古以来都不是一个创新者。由于我们是农耕民族,采用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因此对于古人来说,他们无法接受新事物出现在自己的生活当中,在清朝中后期的时候,全世界都在巨变,尤其是遥远的欧洲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进入了蒸汽时代。而那个时候的清朝由于国家的意识形态而导致的闭关锁国政策则使得国家与外部世界切断了联系,根本无法与外面的世界同步。

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最终的统治者是清王朝还是明王朝,只要民族的意识形态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那么就无法避免被西方列强入侵的局面。

乾隆皇帝在清朝乾隆五十年开科举时,已经79岁,年龄成为其主要的心理砝码,考官考完宫后,将前十份科考的文件交给他审批。乾隆看到第十名,他的名字叫胡长龄,这打动了他的心,“长寿”这个词不代表长寿吗?胡昌龄一笔一划就被选为一等奖,他的名取一等奖也就成为了老少皆宜的笑柄。

科举考试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它采用从不同部门选拔人员的方法,所以被称为科举考试。但是在胡长龄的科举上只是因为一个名字,可以说是十分荒唐

但是历史上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在崇祯皇帝上位后,他想做点什么,崇祯元年,经科举选拔出学者,大臣对皇宫进行审查后,精心挑选出36个最优秀的文件,交给崇祯审批。崇祯怀疑自己无法用自己的眼睛选才,于是烧香祈求上天赐予真才实学,于是将36名进士的名字抄下来,结果抓了三次名字都是刘若斋,所以刘若斋被评为一等奖。这样的行为可以说是有些昏庸的,要知道在以往我们的印象里科举是严格的,许多人的为了这一次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胡长龄小时聪明。他学习很努力很小就对四书五经很了解了,他9岁的时候,就要参加地方考试,他的父亲说,你太小,怎么能参加考试呢?他问问:考试应该是学习还是年龄?他的父亲无法回答就答应他了,而他也中了解元。所以虽然乾隆钦点胡长龄为状元很荒唐,但他也是有真材实料的。所以如果不是这个名字,他也有可能是状元

一、第一次:

清乾隆年间,刘凤诰考中了第三名进士,面圣时,因为小时候伤了一只眼睛,乾隆皇帝看到他的长相,心里有点不悦,想取消他的探花资格,但又怕被议论以貌取人。于是,便出了一联,试试他的真才实学:“独眼不登龙虎榜”。

刘凤诰心里明白,是因为自己长相遭皇帝刁难,便对答道:“半月依旧照乾坤”。

乾隆听了,惊喜不已,下联意境深远,刘凤诰不但有文才,而且更有抱负。就着兴致再出了个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刘凤诰马上对出: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乾隆皇帝心花怒放,欣然命笔,点他为探花。

二、第二次

乾隆有一次微服私访,看见一个农家办喜事,于是送上三个铜钱,顺便出了个上联:“三个铜钱贺喜,嫌少勿收,收则爱财”。

谁知主人也是个知书才子,随即对上一句:“两间茅屋迎宾,怕穷莫进,进为贪吃”。弄得乾隆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三、第三次

有一年,乾隆发现有个状元才貌双全,想召为驸马,但是这个状元已经有老婆,于是就召见状元夫人。后见到那个状元夫人,相貌平常,还大脚。乾隆叹气到:“ 脚大胜似舳舻履惊涛”。

状元夫人知道皇帝是取笑自己,从容说道:“足小宛若画舫过浪尖”。乾隆帝心里明白,胡氏在讥诮三寸金莲行走不便,但又不得不佩服她出口成章。

国历史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简介 日期: 1840年6月28日 - 1842年8月 。 地点: 中国 。 结果: 英国胜利 。 根本原因:英国为发展资本主义,对原料及市场的迫切需求 。 领土变更: 割让香港岛予英国。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由于这次战争是英国强行向中国倾销鸦片引起的,所以历史上叫做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从乾隆后期开始,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列强已有长足发展,并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目标。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国”思想,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外来的产品的需求很小。外国商人为摄取暴利,从华南将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鸦片的输入量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道光延续自雍正以来的禁烟政策,但鸦片走私不但不见收效,反而日益猖獗。事态的发展引起的朝野人士的警觉。道光下令封疆大臣讨论禁烟的看法,朝野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最终打动道光帝的是当时湖广总督林则徐的禁烟奏折。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鸦片不禁,几十年后会弄的国贫民弱“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种局面显然是道光帝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银”是封建统治的两大死穴。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1839年3月抵达广州,随即开展禁烟,严查烟贩,整顿水师,晓谕外商呈交鸦片。同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万余箱(200多万斤)鸦片(他把鸦片放在水中泡了七七四十九天,然后把它烧毁,这样鸦片才会彻底被销毁否则还是能吸的)。中国的禁烟措施,遭遇英国政府的强烈反对。1840年6月(道光二十年夏),由四十八艘舰船(海军战舰16艘 ;东印度公司武装汽船4艘;运兵船1艘;运输船27艘)和陆军4000人(爱尔兰皇家陆军第十八团;苏格兰步兵第二十六团;步兵第四十九团)海军2~3千海军组成的英国远征军封锁了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清军武备废弛、敌情不明、指挥紊乱,因此屡战屡败。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军攻陷镇江,切断京杭大运河南北交通,继而直抵南京城下。清政府已无力再战。1842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在英军的炮口下,被迫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他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赔偿2100万西班牙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而由于清政府官员长期以天朝自居,不熟悉国际关系,在随后的《南京条约》两个补充文件谈判中遭受了进一步的利益损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的签订使英国得到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优惠国待遇和开设租界等特权。 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使中华帝国关闭自守的古老大门,从此被英国的尖兵利炮打开。从此再也不能复合,美国总统泰勒随即派全权大使乘军舰到广州,清政府已成惊弓之鸟,急忙跟他签订《望厦条约》。 法国军舰开到广州海面示威,宣称将北上攻击舟山群岛,道光帝连忙跟他签了《黄埔条约》。几个中国人听都没听过的西方国家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普鲁士(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荷兰,丹麦,瑞典等等,“一些中国曾经听说过,或从没有听说过的d丸小国,在过去就是前来进贡也不够资格的,现在排队而来。”(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下卷)他们一一和中国签订了条约,而且均享有和《南京条约》中英国人一样享有的特权。道光二十九年,葡萄牙驱逐中国在澳门的官吏,停付租金,公然强占了澳门。中华帝国顿时陷入半殖民地状态。五千年来,从未受此侮辱


莫愁本是云州的民间侠女,为杜小月之义姐,在为灾民伸冤的过程中与纪晓岚及乾隆皇帝等相识,曾误以为乾隆帝、纪晓岚、和珅是大官而将其挟持,后来则为保护探寻身世之谜的乾隆而身负重伤,而其未婚夫黄克明也遭官兵杀害。
风波过后,莫愁与杜小月寄住在纪晓岚的阅微草堂中。莫愁为帮纪晓岚保护《红楼梦》以身犯险,遭福康安鞭打致伤;和珅远征罗刹时,杜小月、莫愁被乾隆钦命为正、副监军,帮助和珅大败罗刹;莫愁还曾受乾隆尚方宝剑去闽南查案,揪出贪官,为国除害;也曾为被乾隆一怒之下降为大门官的纪晓岚求情,使纪晓岚得以官复原职。
在帮乾隆办事的过程中,莫愁因善于推拿得到皇太后的喜爱,被太后视如己出。太后要指婚莫愁给和珅之子丰绅殷德,莫愁婉拒称已有心上人,原来她早已与乾隆两情相悦。莫愁随即在与乾隆相处时发现有孕,乾隆却碍于不能娶汉女的规矩不知所措。莫愁不肯说出腹中胎儿生父,因此被震怒的皇太后逐出宫中回到草堂,并连累纪晓岚因此受罚,期间莫愁认陶三姑为干娘。乾隆在纪晓岚设计激将下终承认自己为莫愁孩子生父,并愿给莫愁名分,但皇太后及众多王公大臣均不同意乾隆娶出身草莽的汉家女子莫愁为妃。在众臣彻夜跪谏下,乾隆一度退缩,但并不甘心,寻隙惩罚劝阻的大臣,在纪晓岚劝说下才意识到他们都是忠臣,予以嘉奖。仍然喜爱莫愁的皇太后也因和珅建议,认为只要莫愁没有孩子就不会混淆皇族血统,遂说服各位王公大臣,破例下懿旨以莫愁救驾有功,准许她入宫,封为贵人,但令她堕去胎儿。乾隆对此不能接受,没有接莫愁进宫,为保莫愁胎儿,对太后声言宁愿退位。莫愁为了不让乾隆退位,甘愿牺牲腹中骨肉,纪晓岚劝她从长计议,更将太后所赐堕胎药丢弃。而和珅也为了阻止乾隆退位,愿意和纪晓岚联手。为免伤害莫愁胎儿,纪晓岚折断烟杆,宣告戒烟。中秋佳节,乾隆微服来探望莫愁,然而皇太后也闻风而至,莫愁又恰好临盆难产,自称接生经验丰富的陶三姑却其实不会接生,众人束手无策。关键时刻,皇太后亲自入内为莫愁接生,莫愁生了个男孩。皇太后欣喜宣布了新生儿的皇子身份和莫愁的贵人身份。莫愁终被乾隆接入宫中成为皇妃,且原谅了自请死罪的陶三姑。和珅携子丰绅殷德来请安时,乾隆表示愿招丰绅殷德为驸马,但要丰绅殷德在七位宫女中找到真正的公主,即使认错了也要娶为正妻。丰绅殷德毫无头绪,和珅求援于纪晓岚,纪晓岚在莫愁手势暗示下告知和珅七人都不是公主,和珅因此感谢莫愁,丰绅殷德也因而得娶公主。莫愁所生子得到皇太后的喜爱,皇太后一直亲自抱这个孩子,不让别人抱,不但莫愁抢不过她,连乾隆每次想抱孩子也要向太后申请。乾隆因感激纪晓岚为保护孩子折断烟杆,赐纪晓岚金烟杆,所到之处如皇帝亲临,任其敲打贪官污吏,为天下不平之事主持公道。

蒙应瑞
蒙应瑞字兆麟 (1689—1776),生于清康熙巳已二十八年丙子月乙已日(十一月十四日辰时、公元1689年12月11日),卒于乾隆丙申四十一年辛卯月乙丑日(公元1776年二月十二日辰时)。享年87岁。四川川北镇保宁府阆中人(今四川阆中古城迎恩街和北街入口北门井巷人)。清代康、雍、乾时期名将。汉族、祖籍陕西咸阳城泾阳县(今三原县)交龙堡秦代名卿蒙毅的远世后裔。生平概述
蒙应瑞将军
蒙应瑞将军(2张)
蒙应瑞字兆麟 (1689—1776),生于清康熙巳已二十八年丙子月乙已日(十一月十四日辰时、公元1689年12月11日),卒于乾隆丙申四十一年辛卯月乙丑日(公元1776年二月十二日辰时)。享年87岁。四川川北镇保宁府阆中人(今四川阆中古城迎恩街和北街入口北门井巷人)。清代康、雍、乾时期名将。汉族、祖籍陕西咸阳城泾阳县(今三原县)交龙堡秦代名卿蒙毅的远世后裔。因蒙应瑞父母共梦麒麟从西方天空而来在阆中城内北门井区上空来回飞翔。为图吉祥,取名蒙应瑞字兆麟。
蒙应瑞他开创了世界兵备史上中国军人仅此西征一战造就蒙氏祖孙三代三元将军同时同地(在今天的阆中古城区内)封将的伟大创举。年少从军
蒙应瑞7岁时(公元1696年)由他先父蒙元亨和先母罗氏第一次带他回到他先父蒙元亨祖居出生地陕西咸阳城泾阳县(今三原县)交龙堡。
蒙应瑞17岁时(公元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秋天,蒙应瑞母亲罗氏(祖籍湖南,保宁府阆中人)因病早逝年仅三十八岁。同年蒙应瑞和他先祖蒙善宇、先父蒙元亨第二次回到陕西交龙堡。在他青少年时他先父蒙元亨先祖蒙善宇就经常以蒙氏远祖中华统一名将世家秦代陕西一代祖公蒙骜;二代祖公蒙武;三代祖公蒙恬蒙毅的军人文士思想教育他健康成长。
蒙应瑞18岁时(公元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冬天,他作为长子担负着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投笔从戎积极参加了大清川北镇保宁府阆中行伍军营,当他初到军营时,各级长官和同事问起他为什么要入行伍时,他说:“我的先祖是华夏名将世家,他们是秦朝蒙骜;蒙武;蒙恬、蒙毅,历代文臣武将学习的楷模,作为远世后裔的我理应选择军营,在国家需要的时候,首先选择战斗”。参加军人以后在川北镇阆中军营(经常取得将士们的夸奖),行伍生涯十余年。从此戎马一生。
立功拜将
蒙应瑞31岁时(公元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时逢西征,在西征大将军的统编下从川北镇阆中军营和松潘镇军营的将士们一起奔赴前线西藏,在抗击准葛尔兵入侵西藏的侵略战争中。在高级将领英明决策指挥下,为了减少敌我双方伤亡,降服叛军为清军所用,献计献策。取得大将军重用,亲自探查敌营地形,和将士们深入敌营腹中,智取叛军高级将帅首级,后叛军将士为感谢大清康熙皇帝的宽容仁慈和各旗大将军的不杀之恩而降。使长达数年间的西征战势因此取得了辉煌性的大胜利,西藏平定。蒙应瑞因此战功显赫。
蒙应瑞32岁时(公元1721年)康熙六十年,经满汉各征西大将军和川陕总督联合向朝廷和康熙皇帝奏请:“蒙应瑞西征战功和他先祖蒙善宇先父蒙元亨祖籍系陕西省咸阳城泾阳县(今三原县)交龙堡蒙氏,其远祖系秦朝名卿蒙毅。蒙毅是名将蒙恬之弟,蒙恬蒙毅先父蒙武,先祖蒙骜都是秦朝著名战将,蒙氏三世为华夏统一大业功标史册,也是历代文臣武将之楷模。蒙应瑞先祖蒙善宇于康熙十八年护送年满二十岁的蒙应瑞先父蒙元亨从交龙堡移民四川阆中籍。以经营豆腐业为生,在相当艰苦的情况下,为大清培养了一位难得的军中人才。是大清国之福,百姓将士之福,也是蒙氏之福。康熙皇帝根据联合奏章和川北镇保宁府阆中城当时荒地多人口稀少的原因。荐升蒙应瑞为武将(将军),赏赐二品顶戴 *** 三眼孔雀花翎,镇守湖南镇筸镇。但由于他弓马可观,智慧多谋,镇守经验不足等因必须安排好家事后,前往华夏各地历练后方可胜任。同时朝廷和康熙皇帝钦赐蒙应瑞先祖蒙善宇、先祖父蒙元亨因蒙应瑞贵赠骁骑将军,赏赐头品顶戴 *** 双眼孔雀花翎。享受总督待遇(相当于今天的“中将军衔”)。蒙应瑞先祖蒙善宇当时也有86岁左右,蒙应瑞先父蒙元亨当时已有63岁。朝廷和康熙皇帝钦赐蒙氏家族封地四处大小自由选定荒地开发建设,以建“宅第、宗祠、蔬菜种植以及休闲踏青”之用。康熙皇帝钦赐蒙应瑞御笔镏金“元戎第”宅匾一道和缎匹银两。意为蒙家军之后从陕西交龙堡移民四川川北镇保宁府(阆中)第一位主将宅第之意。骁骑将军蒙善宇、骁骑将军蒙元亨父子继续培养蒙氏子孙勤奋学习、为国建功立业。开垦御赐荒地建设发展…蒙氏家族祖孙三代同时同地封将在阆中城北城区北门井和阆中官民一起接受圣旨和“元戎第”镏金宅匾。因此北门井又有振武井之名。公元1721年秋开始修建元戎第蒙府,由骁骑将军蒙元亨亲自督建,在川北镇将士的大力协作下于雍正二年竣工完成“元戎第”蒙府。“元戎第”蒙府原址: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川北阆中,市区西北部,现迎恩街二号楼院与四号楼院相连处,有一门面上方为空隙处,(公元1949年后为解放路64号,1980年后为迎恩街18号,1990年后为迎恩街20号)即“元戎第”蒙府大门后庭所在地。后为迎接皇恩思恩。受百姓抬爱,故名迎恩街。也因此蒙应瑞战功显赫祖孙三代同时同地封将后,康熙皇帝钦赐蒙应瑞家庭封地四处历史原因才有了今天的官菜园街和双龙镇蒙家湾之名。
多年历练
自从蒙应瑞荐升为武将(将军)安排家事后前往华夏各地历练。在历练期间从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至乾隆8年(1743年)止。历练22年期间。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因军功和他先父骁骑将军蒙元亨(公元1724年)。因建元戎第蒙府劳累过度,病故于雍正二年四月十六日,享年66岁。蒙应瑞因公务繁忙未能及时回家尽孝,骁骑将军蒙元亨墓葬由蒙应瑞夫人李氏和川北镇将士负责安葬于普贤寺侧。当蒙应瑞的上级将军知道此事后,得知蒙应瑞在其父去逝后都不能回家尽孝,而是把这种忠孝尽在了辖区的百姓、军营,他的言行使更多的将士为之感动。清正严明,顾全大局这种思想得到了嘉奖,各旗将军把蒙应瑞之事奏报于雍正皇帝,并于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赏赐缎匹银两给蒙应瑞安置家中之事。
蒙应瑞51岁时(公元1740年)乾隆五年乾隆皇帝钦赐蒙应瑞姻婚和赏缎匹银两,自从公元1721年起,蒙应瑞离开阆中,做为一名前往华夏各地历练将军的他,并没有带上家眷,只是有时回家探望。他深知皇恩对蒙氏恩情之大,身为一名地方军官,他要把心血放在所有辖区的安定和谐、繁荣与建设之上。他把家庭的重任和希望留给了骁骑将军父亲蒙元亨、夫人李氏、长子蒙暹。天复一天,年复一年,然而在他后来所辖区域湖广镇筸这里有一位地方长官的千金赵氏,小蒙应瑞27岁,却深深地爱上了他,非他不嫁,因为赵氏父亲常常给她们讲述军营中蒙应瑞将军励志人生的传奇事迹,赵氏看重的是蒙应瑞将军那种为国为民、一身正气的献身精神,以及对各地各族人民的平等热爱关怀之心。身为一位将军,蒙应瑞他的言行直接影响着营区的生活和地方的安定,他不能因为此事作出任何选择,情因赵氏**是少数民族长官千金,这里面有很多原因,于是他把这事呈报了上级军官,当上级得知此事后,不但没有怪罪于他,反而经过各将军的共商,把这事连同军务一起奏报乾隆皇上。乾隆皇帝知道内情后,于公元1740年因“恩赏克食”赏蒙应瑞缎匹银两,并把赵氏**赐姻于蒙应瑞(当时蒙应瑞已有51岁,赵氏**年芳24岁)。
蒙应瑞历练22年间得到了直隶总督李卫、大学士总理兵部事务鄂尔泰、直隶古北口提督永常、云南总督署理两广总督庆复、广东碣石副将充总兵官事刘大勋、广东巡抚策楞疏、湖广总督臣鄂弥达、兵部尚书兼理理藩院事务班第、湖广总督务兼理粮饷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世袭骑都尉塞楞额等著名将军和大人们的亲自培养以及全体将士和百姓的关爱。迅速成长为一名名正言顺杰岀的驻札湖北宜昌镇总兵官和乾隆十年起蒙应瑞官至镇守清朝“八大兵备道”之一的辰沅永靖兵备道湖广镇筸总兵官(镇筸总兵官驻节地,今湖南省凤凰古城沱江镇),湖广镇筸总兵官蒙应瑞统辖内外玖协营所设营汛。他把一生献给了华夏各地的人民和军旅生涯,在古城凤凰当时所辖区域任期内,加强边卡守备,对民抚绥得宜,边疆平静,维护了湖广辰沅永绥永顺保靖等处兵备历史上的平稳过渡。所辖民间各地区大修水利和学校,各寨苗民和民居共乐升平各安耕凿,边圉宁谧民苗安堵,民间和官府大兴修谱和续志热潮。
蒙应瑞从公元1721年(康熙60年)至公元1743年(乾隆8年)止,历时22年,前往华夏各地营区历练,从目前得到的《明清档案》史料来看 ,从雍正13年至乾隆13年止,这期间蒙应瑞历任过密云城都司之顺义营游击、直隶马兰镇标前营游击、直隶马兰镇标中军游击、广州城守营副将。乾隆8年为湖北宜昌镇总兵官、乾隆10年为湖广镇竿总兵官统辖内外玖协营所设营汛。(镇竿:清代八大军区之一的辰沅永靖兵备道,总兵官驻节地,镇竿城今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从目前史料得知:镇是明清军队编制,相当现在的军级,全国共十二镇,湖广省四镇,军事长官为总兵(正二品)。镇竿镇总兵驻镇竿(今凤凰县城沱江镇),辖八营(中左右前后、晃州、绥安、长安)、三协(沅州、靖州、绥宁),协的长官相当副师级。而湖广镇筸总兵官蒙应瑞当时统辖内外玖(九)协营所设营汛。
又从湖南历史大事记史料来看,从公元1745年(乾隆10年)至公元1752年(乾隆16年)历时7年,湖广辰沅永靖历史上平稳过渡。
又从阆中清代史志和墓冢来看,阆中清代历史上出现过几十名总兵官以上职位,但回阆中正寝者居多,然而仅载于公元1982年阆中县志(帝制部份),240页一242页冢墓,从汉代张飞墓起至清末,共载史册22座大墓,整个清代只有8座,出山东胶州人:管清一大墓外,有7名阆中人,其中官至:监司、参将、总兵、巡抚。也只有蒙应瑞一人平安走出,平安回归,正寝于阆中,年87岁,冢墓载:“蒙应瑞墓在城北普贤寺侧”。
又根据蒙氏家庭史料,蒙应瑞逝世后因蒙氏宗祠三人大合墓未修好,临时安葬于普贤寺侧其父骁骑将军蒙元亨墓旁,后起殡蒙氏宗祠。
应瑞家训
从蒙应瑞家训来看:“从政者,对上要保持忠诚、坦率,对下要保持团结、友爱,倡导务实勤俭廉政之风。要知道集思广益,功成身退,让贤于能者”。“蒙氏后人应永记‘忠君、爱国、爱民、爱乡’之心。牢记从武之人应多读史书,多学兵法,博览群书,学会变通,战时方能克敌制胜,如能以寡治众,战时降服叛军,后为我方所用,实乃功德无量”。 “镇竿镇: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人杰地灵,民族多为苗族,土家族同胞。人民勤劳,团结合作,地处武陵山脉南部云贵高原东侧,湘西边陲,为清时政治军事文化中心重镇。
我们从以上史料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将者民之生死,国之存亡所系也。蒙应瑞作为一名将领在他和他的上级将军的报告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不仅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将领,还是一位治理边疆,建设边疆的一把好手。虽然说一个人改变不了历史。但是我们决不能回避一个人在历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钦赐“ 元戎第 ”
“ 元戎第 ” 位于四川南充阆中古城今迎恩街二号楼院与四号楼院相连处,有一门面上方为空隙处。(建国后为解放路 64 号;公元 20 世纪 80 年代为迎恩街 18 号; 80 年代后期至 90 年代末为迎恩街 20 号)。原 “ 元戎第 ” 蒙府大门后过庭所在地。 “ 元戎第 ” 蒙府在数百年间的历史长河中,它是川北道上阆中一颗最耀眼璀璨的明珠。于1999 年8 月,城市发展建设征用拆迁 。
始建于公元 1721 年秋奉旨建,在阆中籍陕西人红顶商人骁骑将军蒙元亨的亲自督建下和川北总镇保宁府阆中城将士的大力协作下于 1724 竣工完成。 蒙氏府邸大门正中高悬: 康熙皇帝 钦赐蒙应瑞 “ 元戎第 ” 御笔镏金宅匾。
“ 元戎第 ” 宅第选址:阆中城北城门外过桥不远郊区 (今:古城阆中迎恩街南 ),坐东向西,占地面积呈品字形,约 4000 平方米。意为:蒙氏姓氏发源于山东东蒙山(原:齐国),壮大于西方陕西咸阳(原:秦国),使后人永记蒙氏先祖之恩,与时俱进,忠孝华夏统一大业之历史。以抱皇恩浩大。也因蒙氏祖孙三代同时同地在阆中城北城门内封将的重大历史事件跪迎圣恩原因而命名迎恩街历史沿革。
2蒙氏足迹
编辑
蒙氏宗祠
蒙氏宗祠选址: 今驻阆部队内原清代阆中城北演武厅旁。建祠早期供奉华夏人类始祖伏羲的母亲阆中人华胥和山东蒙氏族祖伏羲和女娲兄妹以及中华统一名将蒙氏世家先祖蒙骜;蒙武;蒙恬蒙毅和历代先祖位。公元1776年二月“清代八大兵备道之一” 的辰沅永靖兵备道镇守湖广镇竿总兵官蒙应瑞墓修于此。瑞公逝世后因墓未修好,临时葬于普贤寺侧骁骑将军蒙元亨墓旁,墓修好后蒙应瑞墓迁于蒙氏宗祠。随后成为蒙氏将门世家墓群区,共葬有坟墓64座,公元1937年春。因民国政府修建军用机场征用时平毁。
蒙家种植
蒙家蔬菜种植选址:今阆中古城最繁华的商贸、文化、休闲中心,地处东方广场、人民广场俊豪购物中心、( 今国际商贸苏宁阆中人民广场店和沃尔玛阆中人民广场店购物中心 ) 官菜园街一带 。清时在川北总镇镇署衙门 ( 原明帅府 ) 政府菜园部份和菜园旁的荒地上。意为:要使川北镇全体将士,百姓时刻不忘开恳荒地种植蔬菜,教育子孙,勤奋好学,为国建功。一来可以自给自足,二来可以经营为生,造福地方百姓。总占地面积数十亩,后建壹仟余平方米的宅第( 宅第在原阆中卫校处) 和经营餐饮业。在清代的历史长河中,是专供蒙氏家族人员生活之用,为蒙家私家菜园,深受百姓抬爱,为蒙家官菜园。其种植蔬菜有时也作为地方军营和政府临时官菜急需添补之用。老百姓清荒不济和节日期间临时分送。由瑞公三子蒙暐后人长期经营掌管,由于时代变迁原因,房屋由后人逐步典当变卖,其原房屋大面积已毁,后因田园荒芜而建街,名为“官菜园街”。现仅存官菜园街1号石门院落,属早期蒙氏家族种植人员居住地。数百年间 也因蒙氏祖孙三代同时同地在阆中城北城门内封将的重大历史事件跪迎圣恩原因而命名官菜园街历史沿革。
蒙家踏青
蒙家休闲踏青地选址:今阆中市至南部县212国道线,孙家垭收费站前150米向西前行1公里处,此地现属阆中市双龙镇辖区,它风光奇丽,地势奇特,鸟语花香,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有水库一座,呈吉祥物麒麟形 ( 民国时期为:蒙家湾水库,公元1949 年后不断修扩:名为解放水库,也叫:三八水库 ) 水库旁边东南岸原是有名的道教景点 " 禹王观 " 。原蒙家山庄宅第座落在椅子形的山湾里,山顶原是有名的道教景点 " 金顶观 " 。宅第门前有九层梯形良田护卫。前方有水库,水库东北下方是著名的汉王庙。此意为: " 龙以水而名,将以圣恩而发展 " 。为纪念山东蒙氏族祖伏羲和女娲孕育在阆中,其母华胥早期生活在阆中原水库北下方2公里处南池附近。以及蒙毅蒙恬远太始祖弟兄被杀害后,后人在众多忠良们的大力保护下,移居陕西省泾阳县 ( 今三原县 ) 交龙堡以开垦荒地种植粮食生存于华夏。并教育后人学习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为生,并建宅第于此。 数百年间称 “ 蒙家避署山庄 ”也因蒙氏祖孙三代同时同地在阆中城北城门内封将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蒙氏山庄原因而命名蒙家湾。
阆中“元戎第”蒙府。又名“文魁”、“元戎第”蒙府;人称“蒙家桅杆”;俗称:“蒙家大院”;因年代久远又有“蒙家烂桅杆”之称。
蒙家大院
阆中蒙家大院“元戎第”蒙氏府邸,标准的青代建筑,房屋大小共46间,早期为独立大院。逐步为进大门右邻田家大院,左俟陈家大院,蒙府前大门为迎恩街,后门正面现今为柚柿井巷(详见1926年,民国十五年《阆中县志》地图复制,因当时蒙府围墙还未拆掉,可知一、二)。
从迎恩街南北进入“元戎第”蒙府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有碑文一座,上刻:“大清皇帝诏令:文官过此下轿,武官过此下马,慢行经过 ” 。大门上高悬康熙钦赐“元戎第”,乾隆钦赐“文魁”两道御笔镏金匾额。两扇大门上刻绘有彩色的门神为手执兵器,身着戎装,显得威武雄壮。大门在南边,北边为四间铺面相连。(详见蒙家桅杆大院示意图说明),(蒙府大院原有碑文数座,文革中部份毁坏,其余完整的被运往在今柚柿井做井的建设之用,文字不详)。
正大街门沿下两边,竖立有木桅杆两根,高九米,下为上园下方约一公尺大小的石座一对。桅杆上端串有木斗,斗内插有蒙氏二代祖公,蒙应瑞任职时的令旗。紧接着大门口两边,挂有纱灯一对,上书:“钦赐湖广镇筸二品顶戴 *** 三眼孔雀花翎总兵蒙应瑞”府第。正门两侧有石鼓石方座一对。大门左右两边是木制裙板。整个大门过厅面积约38平方米(净深98米,宽38米,高56 米),两扇大门相隔为前后过厅。正对大门过厅的天井硧壁上绘有雄狮图案(大门与前院拆迁于1999年8月,城市发展建设征用)。
走进大门布局为三大天井,两层庭院,成串珠式对称形,穿斗结构的清代建筑,双坡青瓦屋面,屋脊高翘。木质裙板的后过厅紧接第一道天井(前院)南北两边的硧壁上绘有山水风光图案;东面雄狮图案;地面全是石板铺成。西北幺石门直通铺面四间后门与料房两间,么门内小院栽有名柚树一株。砌有花台,栽有菊花等。
第一道天井与第二道天井连接处为二大门(二大门文革时期由人武部和街道所拆)。二大门总宽68米 ,总高56米(呈牌坊型,大正门32米,两边各为18米的小门,两边小门为石柱)。大正门为两根约40cm直径木柱直立,下端为牌坊式石锁抱柱,上盘六角雕花木榨斗拱结构,筒瓦屋面,雕花空心砖瓦,呈牌方形。 美奂绝伦,气势恢宏。二门两侧为三层石座隔墙。二门上高悬“蒙府” 宅匾。
走进二门为第二层庭院天井(中院),两边各为书房三间。紧俟大庭两侧中间,有古汉砖彻成的各种样式的花台、假山,栽有石榴、君子兰、菊花、海棠、米兰、黄桷树等各种名贵花草树木和大金鱼缸,正面为畅开式大庭,面积约为106平方米(宽108米,净深98米,高76 米),大庭两侧各有木楼,地阵板正房一通间,前后有园形宫门两扇,面对大庭,大庭内有六扇大门相隔成为前后大庭,前庭正中放有八仙桌,两边各有太师椅及茶几八把。前庭上方高悬道光钦赐“簪缨济美”御笔宅匾,四个镏金大字,大庭为重要大事年节及接待贵宾时所用,两边为正房、卧房、客房之用。(中院与前大厅拆迁于1998年7月阆中市民族小学建教职员工宿舍时征用,整个大厅建筑房梁两边,屋脊高翘,各三个大型木制“元宝”雕刻支撑,拆迁后六个木制元宝由阆中市收藏家王正选先生收藏。)
通过大厅后,为第三层庭院天井(后院),第三层庭院,整个布局与前大庭(中院)略同。惟正庭前有六扇雕花万字格大门为封闭式堂屋,正中供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位皇帝下达的诏书及天地君亲师和先祖牌位的神龛,后堂供有约 50 公分高的由瑞公从湖南带回的白玉观音雕像,后为历代蒙氏先祖太君从事佛事活动的地方。院内两边书房,为子孙读书的地方,大庭两边有客房、卧房为居家之用。紧俟后大庭天井两侧中间,也同样彻成有各种样式的花台、假山、大形鱼缸,后院东面有蒙府后门,后门两边为石彻围墙,硧壁上绘有东西南北各种山水人物图案,南面庭院堂屋后侧有耳房五大间成一尺子拐形的小天井为生活及侍者用房。另有牲畜马房狗房共三大间,东北面有大形花园假山,人造溪流数十平方丈,整个后院栽有名柚、樱树、海棠、米兰、君子兰、广柑树、石榴树、黄桷树、梅花、荷花、兰草、菊花、紫微、珠兰、山茶等各种名贵花草树木。整个后花园时时都掩映在鸟语花香,青山绿水,花草树木丛中。(整个后院毁于清末民初,后逐步成为居民和城郊六村菜地)。
大院建筑与众不同,屋架用料粗大,结构考究,气势不凡,显示出主人的功劳和休养,繁荣与辉煌。加之三道不同时期帝王钦赐御笔宅匾“元戎第”康熙钦赐;“文魁”乾隆钦赐;“簪缨济美” 道光钦赐。三道镏金匾额在此宅中。它显示出蒙氏家 族与时俱进的精神,为国建功的历史,更显示出几代帝王对蒙氏的圣恩之情。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8537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