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通信与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浅谈电力通信与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第1张

0引言

随着我国 社会 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 与企业对电力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分布式发电设备与电网结构得到了快速发展,传统的电网形态已无法满足当前 社会 的发展需要。随着 5G 通信在各大领域中的广泛推广,电网的运营模式与功能必然会得到了新一轮的发展方向,因此结合当前电力通信技术,将电力系统与泛在电力物联网结合形成未来电力能源体系是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与方向。因此当前国家电网因重视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发展内容,探讨技术模式与出现的问题,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扩大电力的服务范围与能力。

1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概念

11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概念

泛在物联网通常是指在任何时间地点、人员与物质之间信息的有机互联与交互,而泛在电力物联网则具体指的是电力用户、电力企业与供应商和设备之间的信息互联交互。可以说泛在电力物联网就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不同信息传感设备之间的资源共享,从而实现能够自我感知标识的智能处理实体,通过实体间的交互与连接使得有关数据信息能够得到感知与反馈控制,进而形成整体的电力生产体系。而泛在电力物联网通信可以使电力平台架构上通过智能通讯技术实现不同数据信息之间的共享与管理,这将提高数据和信息的利用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数据信息之间的交互与连接。通过不同设备用户在任意时空与范围内的信息的共享与交互实现对电力整体运营的稳定,并有利于能源服务平台的在电力市场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12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发展目标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目标主要有利于充分发挥当前物联网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充分的包络不同数据和类型的电力信息,增强数据的空间尺度和来源范围,统一分析与挖掘数据的深度与内容。这将有利于电力数据服务针对不同的区域打破数据之间的兼容性,实现各类业务之间的贯通,将电力数据更好的服务于各个行业中,通过 社会 各类行业的广泛参与实现商业模式的建立与发展。以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为特征的大数据智能技术将促进电力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数据知识的挖掘与学习。可以预见未来将促进整体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2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基本架构

通常来讲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基本架构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技术架构、标准架构与应用架构。就技术架构而言,主要分为感知、网络、平台与应用 4 个层面。感知层面主要完成数据信息的协同采集。通过边缘计算使得终端设备的智能化得到了广泛提高。网络层则主要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实现不同的电力环节之间的覆盖与连接。平台层则主要用于物联网数据信息的管理与不同云端的协同作用。而应用层则主要用于提高整体系统的稳定性,使得能源系统之间构建综合智能的互联网体系。

标准架构则主要为整体的数据平台提供标准支撑,在感知层面会使设备产生不同环节之间的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往往来源与格式均不相同。如果没有完善的标准体系,数据之间将很难相互沟通与连接。因此为了解决数据之间的统一与通信,建立了统一的平台标准将促进数据的使用利用情况,为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提供准备与保障。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应用架构,主要用于保障整体电网的运行,提高能源的综合服务能力,并且通过经济的市场运营得到良好的能源生态体系。

3电力通信技术在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发展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以通讯技术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新型物联网体系,其构建的核心是满足电网能源系统的智能判断和自适应调节能力,这将提高能源的替代和利用能力。对于电力物联网来说,通讯技术是其核心的技术内容之一,也是实现万物互联基本的组成单元,凡在电力物联网可以保证不同类型的通讯网络进行相互的连接与反馈,当前电力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泛在电力物联网必然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1电力通信基本原理

从 2G 通讯技术发展开始,移动通讯技术都以数字信号作为通讯的基础模式。对于 5G 通讯来说,也将以数字信号作为通讯的基础。简单来说,移动通讯的概念就是利用电磁波在空气中自由传播与通讯实现信号的传输。就其组成部件而言,主要包括有:信号发生器、 接收器、调制解调器等关键步骤单元。在空气中无限通讯必然将面对反射散射等各种传输情况,5G 通讯也不例外。5G 通讯相较于 4G 通信而言实现了巨大的飞跃。从提高传输信号的角度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扩展资源,增加了电磁波信号频率。2沿延拓定理,提升了频率的使用效率。3开发技术,物质密度更加密集。可实现频率资源多次重复使用,进而得到密度更高的异质网络连接。

32 5G通信基本特征

5G 通讯至少要包括以下 5 个基本特征:高速率、高容量、高可靠性、低时延与低能耗。

1高速率。5g 通讯的速率主要包括有峰值速率,区域速率与边缘速率三个方面的指标。具体来讲,峰值速率指的是在好的条件下得到的速率。区域速率指的是通讯系统整体所保障的总速率。边缘速率是指差的 5%用户所得到的通讯速率。高速率的基本特征使得 5G 通讯技术将在物联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高容量。相较于传统的通讯技术 5G 通讯将包括有更多的设备终端。这里不止只有手机,也包括有家用电器、各种穿戴设备等。这也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物理支撑。

3高可靠性。电力通信可靠性是电力系统的首要保障。5G 通讯能够保障信息传输的整体可靠,为电力通讯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4低时延。通常来讲,通信时延就是指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对于传统技术而言,由于时间影响很大。所以往往被忽视。在未来通信技术发展的情景下必然要求时延性更好的通讯方式,进而满足各种系统之间的协同配合与控制。

5低能耗。在传感器与通讯设备之间往往需要基本的电力供应。新的 5G 技术,将节约能源损耗,降低能源的浪费。

4安科瑞为国家电网2021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提供解决方案

安科瑞电气深耕用户侧能效管理多年,逐渐完善了从电力物联网云平台到终端传感器的生态体系,在“源(电源)-网(电网)-荷(负荷)-储(储能)”各个环节加大研发投入,已经形成“云(云平台)-管(有线/无线物联)-边(边缘计算)-端(终端设备)”的生态系统,参与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为国家电网建设“三型两网”提供解决方案,使用户在任何时间、地点、人、物之间实现信息连接和交互,产生共享数据,从而为电网、发电、供应商、用户服务。

41云平台

安科瑞电气近年来已经陆续推出变电所运维云平台、能源管理云平台、智慧用电云平台、环保用电监管云平台、充电桩(电动 汽车 /自行车)运营管理云平台、预付费管理云平台等云平台解决方案等解决方案,并已经广泛应用在多地国网公司用户端业务、环保部门、安监部门、住建部门等。

411变电所运维云平台

据统计全国高供高计的工商业用户数量达到200多万户,规模巨大,但是大部分日常的运行维护工作比较传统,普遍存在人力成本高、工作效率低、故障抢修时间长、风险预防薄弱等问题。国网公司和众多电力运维公司正在抢占这块巨大的市场,这是一个千亿级别的市场。

AcrelCloud-1000电力运维云平台采用多功能电力仪表、无线通信、边缘计算网关及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智能网关采集现场数据并存储在本地,再定时向云平台推送数据。平台可同时接入数以千计的用户变电站数据。平台采集的数据包括变电所电气参数和环境数据,包括电流电压功率、开关状态、变压器温度、环境温湿度、浸水、烟雾、视频、门禁等信息,有异常发生10S内通过短信和APP发出告警信号。平台通过手机APP下发运维任务到指定人员手机上,并通过GPS跟踪运维执行过程进行闭环,提高运维效率,即时发现运行缺陷并做消缺处理。

412能源管理云平台

Acrelcloud-5000能耗管理云平台可适用于各个行业,如政府办公建筑、工厂、教育建筑、医疗建筑、商业综合体等,可通过局域网、互联网或者4G网络采集不同区域多个建筑或单位的用能数据。

平台采集建筑电、水、气、冷热量等能源消耗数据和光伏、风力、储能等新能源数据,对用能数据进行分析,按照区域、部门、用电设备类型进行细分,提供同比、环比分析比较和用能数据追溯,同时可以提供尖峰平谷各时段用能数据和报表,帮助用户梳理能源账单明细和制定能源绩效考核。

413环保用电监管云平台

近年来我们的环境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这都归功于国家层面对环保的重视和环保部门的有力监察执法。安科瑞针对环保监察的痛点研发了环保用电监管系统解决方案,助力环保部门坚决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

Acrelcloud-3000环保用电监管平台主要为环保监察部门和产污排污企业服务,为环保部门提供在线监管和执法依据,为生产企业提供设备运行监控和产污排污数据记录。

平台采集生产企业总用电量、生产用电和治污设备用电量,进行关联分析,及时给出环保设备异常运行信号或企业异常生产信号,实现全过程防控。前端设备采用不停电免接线方案采集用电数据,经LORA无线上传到环保数据网关,再通过4G上传平台服务器或县、市、省级环保平台。各地环保部门通过污染防治设施用电实时监控,实现对排污企业生产运行无死角、全流程监控,达到变人防为信息化技防,从事后处罚到介入式执法,扭转传统依靠人力、经验进行现场核查的状态,为环保监管开辟更加切实、有效的监管方式,形成长效机制。

414智慧用电云平台

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数据,2016~2018年期间因为电气原因导致的火灾占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三十四左右,其中2018年全国共接报火灾237万起,因违反电气安装使用规定引发的火灾占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四,较大和重大火灾事故中,电气火灾的比例更高。国务院、公安部消防局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纷纷出台文件推广智慧用电,从源头上预防电气火灾的发生,现用电管理平台已在九小场所、三合一场所、养老福利院、医疗场所、学校、金融网点等人员密集场所广泛开展。

安科瑞Acrelcloud-6000用电管理云平台对电气引发火灾的主要因素(线缆温度、漏电电流、负荷电流、电压)进行不间断的数据跟踪与统计分析,通过2G/NB-IOT/4G方式采集现场数据,实时发现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存在的隐患(如:线缆温度异常、过载、过压、欠压及漏电等)并通过短信、APP推送、自动语音呼叫等方式及时预警,有效防止电气火灾的发生。系统可以显示所有监测点位的漏电电流等电气参数和线缆温度,并支持巡检记录和派单 *** 作,提供隐患分析报告,实时评估企业用电状态。

415电动 汽车 /电瓶车充电桩运营管理云平台

电动 汽车 现已成为广泛使用的绿色能源交通工具,Acrelcloud-9000充电桩运营管理云平台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接入系统的充电桩站点和各个充电桩进行不间断地数据采集和监控,同时对各类故障如充电机过温保护、充电机输入输出过压、欠压、绝缘检测故障等一系列故障进行预警;用户通过微信小程序扫描二维码,进行支付后,系统发起充电请求,控制二维码对应的充电桩完成电动 汽车 的充电过程。充电桩可选配WIFI模块或GPRS模块接入互联网,配合加密技术和秘钥分发技术,基于TCP/IP的数据交互协议,与云端进行直连。

电动自行车数量越来越多,解决了老百姓短距离出行问题,但是和电动自行车相关的和火灾事故新闻也屡见不鲜,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给 社会 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成为人民生命和财产的一个隐患。基于电动自行车火灾的危害和特点,各级政府部门发文对电动自行车火灾的整治都放在规范停放和充电行为上。安科瑞Acrelcloud-9500充电桩运营管理云平台,针对电动自行车火灾治理提供充电管理、资产管理和交易管理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解决充电难、管理难和收费难的问题,可应用于商业楼宇、小区、学校、医院等场所设置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的运营管理。

416物业小区预付费管理云平台

安科瑞远程预付费系统可以针对各商业综合体、小区、写字楼、办公楼、酒店式公寓等物业,学校、工厂宿舍的后勤管理部门以及连锁超市、大型物业分布式财务 *** 作,在线支付,总部财务扎口等。目前Acrelcloud-3000预付费管理系统已经成功在上述各场景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已经稳定运行多年,适用于物业公司对小区、办公和商铺租户的水电预付费管理,或者学校对学生宿舍的用电预付费和用电管控系统。

42有线/无线物联

安科瑞根据多年来的项目经验,结合用户实际需求,开发了各类有线、区域无线、广域无线通讯产品,包括网关和终端设备。支持RS485、以太网、LORA、ZigBee、GPRS、4G、NB-IOT等多种通讯方式,随着5G建设步伐的加快,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通讯方式融入产品,服务于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

43边缘计算

安科瑞针对物联网应用开发了多款智能网关,采用嵌入式系统和边缘计算技术,现场采集和存储终端设备数据,并根据云平台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协议和云平台对接。所有数据采集、计算、异常报警触发逻辑均在网关就地设置,网络故障时数据存储在本地,网络恢复后补传数据,断点续传,提高数据可靠性。

44终端设备

针对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安科瑞陆续推出多款物联网仪表,应用在不同场合以满足不同需求,2019年全年各类终端仪表出货量超过185万台。

45安科瑞产品在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应用

近两年来,安科瑞已经陆续参与江苏省部分县市电力公司的用户端能源管理平台、云南省网综合能源服务平台、上海嘉定区147所学校电力运维平台等相关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包括云平台、智能网关、终端设备等产品,各类用户端云平台在全国各地运行案例700多套,并且根据用户需求不断完善产品功能,这些项目就是未来泛在电力物联网的一部分。

“能源互联网的春天到了,因其所能,它必将成为充满活力的新型能源业态。”尽管针对泛在电力物联网还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但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已经悄无声息的铺开来,融入能源互联网基础建设的方方面面。

5电力通信与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展望

51 通信电力网网络间的优化发展

52 多元化的商业模式

随着电力通技术在泛在电力物联网中的应用,将扩大整体电力系统的商业模式。新的商业模式必然会随着市场条件而产生,这有利于解决电力系统长期以来传统商业模式的很多问题。其中实现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能源交易将成为可能。随着电力通信技术将端对端通信技术实现为 P2P 的交易模式,降低整体交易的通讯成本,有利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与优化。

国内外配电室智能停送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如下:
国内:
目前,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和机构已经开始尝试采用配电室智能停送电技术,以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比如,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在一些自建变电站中使用了智能停送电设备,通过智能化的监测和控制,可以实现对各个电源和负载的精确控制,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另外,国内的一些科研机构和企业也在积极研发配电室智能停送电技术,如华为、中兴等科技公司,以及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
国外: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应用了配电室智能停送电技术,以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比如,美国和欧洲的一些能源公司已经在大规模应用这种技术,通过智能化控制和监测,可以实现对电网各个环节的精准控制,以应对各种电力故障和灾害。
此外,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也在逐步推广配电室智能停送电技术,以应对电力需求不断增长和电网管理难度不断增加的情况。

无论是个人应用场景还是居家场景,作为美好生活的重要一环,消费电子设备都承载着消费者的众多期待:智能、安全、便携等等。让生活不再繁琐,让体验更为舒适是消费电子设备的使命所在,也是比克作为锂电池制造商的赋能核心和发力关键。凭借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比克电池正以点亮美好生活为目标,持续赋能消费科技,助力智能终端进化升级,百度能查到相关资料的。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5G相比于4G,可以提供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时延、更多的连接数、更快的移动速率、更高的安全性以及更灵活的业务部署能力。体验的速率可以达到2Gbps,比如下载一部高清只需要几秒钟。
温馨提示:办理联通5G套餐可以享受到更高的速率。

您好,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上市公司相继向资本市场宣告,与对方签署了《5G网络共建共享框架合作协议书》,将在全国范围内合作共建一张5G接入网络。一是采用了采用21GHz+35GHz方案,利用现网已部署的LTE 21GHz设备,通过软件升级快速支持4G电信、联通双锚点,既减少对现网4G 18GHz频段的影响,又无需新增硬件设备;二是采用了独立载波共享方案,5G采用100MHz+100MHz独立载波,4G采用20Hz+20MHz独立载波,两家的载波资源在逻辑上是独立的,互不影响;三是创新制定了电信和联通现网端到端5G共建共享参数模板和开通流程,明确了双方无线、承载、核心网全专业参数交互、配置优化及现场网优流程。谢谢。

移动基站大多建于地势高处,如高山、郊区、建筑物上,基站天线往往高出建筑物已有的防雷接闪器,成为雷击高发点。所以,对移动基站的防雷不仅要考虑直击雷的防护,还要考虑对雷电感应的防护,以及对雷电波入侵的防护,对通信线路的屏蔽和建立良好的接地系统,降低接地电阻,进行等电位连接,避免地电位反击。

直击雷防护 DIRECT LIGHTNING PROTECTION - 天盾 -

为避免移动基站智能天线遭受雷击,可以在移动基站支架主体杆上焊接一支高度适宜的避雷针,使避雷针足够保护以90度角散开的智能天线,并用95mm 多股双绞线焊接避雷针和天面避雷带。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距天线支架旁3米左右的位置设置一根优化避雷针。避雷针的高度应使基站天线置于其保护范围之内,具体计算方法可根据天线高度并参考滚球法。这样,避雷针与天线分体设置,在雷电发展成放电之前,由于避雷针针尖附近电场强度强,可提前适时的产生一个连续放电路径与雷云的下行先导汇合,将雷电流吸引到自己身上并通过引下线、接地装置安全的将雷电流泻入大地,有效的保护了基站天线和主设备。对于避雷针的材料选择和技术规格可根据移动基站周围环境和当地气候而定。

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的防护 INDUCED LIGHTNING AND LIGHTNING WAVE - 天盾 -

感应雷是雷电在雷云之间和雷云对地放电时,在附近的户外电力线、传输信号线、设备间连接线产生电磁感应并侵入设备,使串连在线路中间或终端设备遭到损坏。雷电波侵入则指通过直击或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沿传输线路侵入的雷电波。根据波传输理论,雷电波在传输过程中波阻抗发生变化会产生反射、折射,可导致波阻抗突变处的电压升高,产生浪涌,加大对设备的危害。移动基站受到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的危害主要是通过与基站主设备连接的电源线、信号线、天馈线的电磁耦合或静电感应的形式进入设备的感应过电压波和雷电电磁脉冲。因此,必须在基站设备的电源线、信号线、天馈线的各种接口上加装相应的避雷器。

基站电源防雷

目前移动基站的交流电源主要由市电网提供,由于市电网的不稳定和停电的原因,以及移动基站的工作环境恶劣,条件苛刻,设备市电网的浪涌和遭受雷电过电压损坏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必须对基站内电源系统进行分级防护,首先在基站市电入口安装80-120kA电源防雷箱,然后在交流配电柜安装40-60kA电源防雷模块,从而残压降到最低,保护通信设备电源系统安全。

基站天馈线防雷

为了避免感应雷电流和雷电波从基站天馈线侵入基站主设备,损坏设备电子板,所以应在天馈线进入设备的接口串接天馈避雷器。避雷器的工作频率和接口方式要与接站天馈线工作要求相适应,并且应采用高通滤波器设计,能有效的降低插入损耗,不影响基站对信号的收、发。一般的移动基站有六根天馈线,从不同的角度接发信号,因此,每线需要串接一个避雷器。

基站信号线防雷

移动基站的信号线在进入基站主设备前都是在天面经过很长距离的铺设,由此增加了感应雷侵入概率。为避免感应雷从信号线入侵,可在部分基站安装信号避雷器,避雷器应具有能免遭雷击产生的感应过电压和瞬间浪涌电压危害的双级保护装置,能最大程度降低残压和寄生电容以及快速响应能力。同时信号线在天面部分应套设一定长度的金属管屏蔽。

移动基站接地系统 GROUNDING SYSTEM OF MOBILE BASE STATION - 天盾 -

联合接地

接地是避雷技术最重要的环节,不管是防直击雷、防侧击雷还是防感应雷最终都是将雷电流安全地引入大地。因此,没有合理、适当、良好的接地装置是不能避雷的。移动基站接系统应采用联合接地,即将天线防雷接地,基站设备保护地,基站设备工作接地,各种避雷器接地等接地系统联合为一个接地系统,但避雷针接地应与其它接地分开引入联合接地装置,两者接地点相距应达5米。采用联合接地网的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0Ω。

移动基站防雷接地处理:

(1)避雷针防雷接地可采用-40×4镀锌扁钢,在避雷针基座从两个方向引至天面避雷带;并与避雷带作可靠电气焊接,防雷接地的引下线亦应与避雷带焊接连通。

(2)在天线座的金属构件上安装一个联合接地汇流铜排。将信号线和电源线的金属屏蔽层,基站设备金属外壳,天馈、电源、信号避雷器的接地,天线架金属构件接地均用截面积为10mm2的绝缘多股铜芯线连接到联合接地汇流铜排上。

(3)从联合接地汇流铜排用35mm2绝缘铜芯线(或用-40×4镀锌扁钢)引至联合接地网的接地点上焊接。此35mm2铜芯线(或-40×4镀锌扁钢)称之为基站设备接地引入线。

(4)在一些租用民房站,如没有接地,需新建一个合格的联合接地网,地网接地电阻要求小于4Ω。

移使用接地降阻模块

如果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可使用接地降阻模块;在高土壤电阻率的地区,使用降阻模块,能有效降低接地电阻,同时,也可有效地降低工程费用。

降阻模块主要由导电性能良好、化学性能稳定的非金属材料和导电电解介质组成,其内置镀锌金属棒,将其与被保护的地线连接时,则金属接地体与大地的有效接触面积将大大增加,而且由于降阻模块与金属地线连接后,金属接地体与大地的接触电阻将大大降低,从而充分发挥接地模块的降阻作用,使雷电流得以迅速泄流入大地。

移动基站防雷安装施工 INSTALLATION AND CONSTRUCTION - 天盾 -

由于移动基站建设环境多样,名个基站所处的环境不同,而且移动基站的数量很多,对基站防雷安装施工应根据安装高效、科学、安全、因地制宜的原则落实好,保证满足客户的需求。

移动基站防雷安装施工流程

在防雷安装施工前,应检查移动基站工作是否正常,若正常,则按以下步骤进行安装施工。否则,必须排除基站设备故障后,方可进行安装施工。

(1)测试基站所处建筑物接地电阻,并做好测试记录(接地电阻应小于4Ω)。

(2)安装避雷针。

(3)根据基站天线确定优化避雷针的具体位置。

(4)将避雷针底座与屋面楼板用膨胀螺丝栓紧固定,同时安装避雷针支架及避雷针针体。

(5)用-40×4扁钢焊接避雷针底座防雷引下线至建筑物避雷带或焊接至联合接地网。

(6)安装接地汇流铜排于天线底座适当位置,也可不用汇流排而将接地线直接连接在支架接地孔上。

(7)断开基站电源(拔下基站电源电源开关),同时断开基站内与机壳相连的电源保护地线。

(8)将电源线、信号线套金属管屏蔽,且屏蔽管至少两点接地,可焊接到避雷带上。

(9)断开220V电源线,安装好UPS电源后,再将电源信号组合避雷器,串接入电源、信号线紧靠设备的一端。

(10)将每个天馈避雷器串接入天馈线紧靠设备的一端。

(11)将天馈、电源、信号避雷器接地线和设备保护地线接至接地汇流铜排上。

(12)用防水胶带密封天馈线避雷器接吕,密封电源信号组合避雷器进出电缆线与外界接口处。

(13)用电缆扎带或塑料套管整理保护接地线。

(14)用防锈材料涂覆各焊点。

(15)接通基站电源、等待基站恢复工作,作主叫、被叫测试,若工作正常,则清理安装现场并收拾安装工具,完成避雷器装置安装。

(16)基站设备若工作异常,检查避雷器接地次序和线路对应关系并与电信公司相关技术人员联系。

移动基站防雷安装施工说明

(1)优化避雷针的位置应相距基站天线3米左右,基站天线应处于避雷针保护范围之内。

(2)所有焊点要作防锈处理。

(3)电源、信号、天馈线避雷器接地线及设备工作接地线,必须连接可靠。多股地线汇接一起时,用冷线铜耳压接在一起并用锡焊,再通过铜耳用螺栓固定于接地汇流铜排上。

(4)严禁用屋面供水管、室外空调机组、太阳能热水器、金属冷却塔等金属作为基站接地。对于没有地网或地网不合格的移动基站,应新建地网或整改基站地网至合格。

(5)对天馈线避雷器的接口,每个接口应做好防水处理,方法与基站设备防水处理方法相同,电源、信号避雷器的输入,输出端子也应作好防水处理。

(6)电源线路与信号线路要分开走线。

(7)电源避雷器与信号避雷器应共同组装于一个防水防晒的密封铁盒内。

移动基站防雷方案总结 SCHEME SUMMARY - 天盾 -

防雷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有效的防护不能只采用单一的防护措施。如果仅考虑对直击雷的防护,而对其他感应雷部分不作防护或防护措施不足,则雷电感应过电压及雷电电磁脉冲将从各种线路侵入基站设备,另外,如接地系统未处理好,则整个防雷系统没有起到安全作用。因此,我们对移动基站防雷设计原则应进行综合防雷设计,坚持“接闪、屏蔽、等电位连接、均压、分流、接地、合理布线”等措施进行综合防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8653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