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机器人是物联网的应用吗

扫地机器人是物联网的应用吗,第1张

是。
扫地机器人是现代智能家用的一种电器,一般普通扫地机器人的使用寿命是在2~3年左右,但具体的主要是根据其品质的好坏决定的,不同品种的扫地机器人清扫能力是不同的,其使用的寿命也是不一样的。
扫地机器人,又称自动打扫机、智能吸尘、机器人吸尘器等,是智能家用电器的一种,能凭借一定的人工智能,自动在房间内完成地板清理工作。一般采用刷扫和真空方式,将地面杂物先吸纳进入自身的垃圾收纳盒,从而完成地面清理的功能。一般来说,将完成清扫、吸尘、擦地工作的机器人,也统一归为扫地机器人。

1、制造业:实现智能制造、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包括企业和社会,整个生产过程,该行业的40“智能工厂”,“智能”、“智能物流”进一步扩展到使用“智能”,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情报服务”的情报,只有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才能真正意识到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局面。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一是智能设备,包括自动识别设备、人机交互系统、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具体设备。
2
二是智能工厂,包括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管理和集成优化等具体内容。
3
最后是智能服务,包括大规模定制、远程运维、预测与维护等具体服务模式。

5G的火热程度一直居高不下,而随着各大运营商的网络建设,5G手机及5G套餐也陆续上市,相信5G的使用,离我们越来越近。

同样,在工业上5G也将给其带来巨大的变化,在众多自动化工厂中,AGV机器小车在生产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那么5G网络,能否给工厂中AGV带来新的革命呢?

AGV是什么?

官方定义:(Automated Guided Vehicle,简称AGV),通常也称为AGV小车·指装备有电磁或光学等自动导引装置,能够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具有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的运输车,工业应用中不需驾驶员的搬运车,以可充电之蓄电池为其动力来源。一般可通过电脑来控制其行进路线以及行为,或利用电磁轨道(electromagnetic path-following system)来设立其行进路线,电磁轨道黏贴于地板上,无人搬运车则依靠电磁轨道所带来的讯息进行移动与动作。

通俗定义,实际上AGV就是一个自动运行的搬运小车,按照预设的路线,定时完成搬运任务。

AGV是如何运行的

AGV的导引是指根据AGV导向传感器所得到的位置信息,按AGV的路径所提供的目标值计算出AGV的实际控制命令值,即给出AGV的设定速度和转向角,这是AGV 控制技术的关键。简而言之,AGV的导引控制就是AGV轨迹跟踪。 AGV导引有多种方法,比如说利用导向传感器的中心点作为参考点,追踪引导磁条上的虚拟点就是其中的一种。AGV的控制目标就是通过检测参考点与虚拟点的相对位置,修正驱动轮的转速以改变AGV的行进方向,尽力让参考点位于虚拟点的上方。这样AGV就能始终跟踪引导线运行。

AGV的指令处理过程

当接收到物料搬运指令后,控制器系统就根据所存储的运行地图和AGV小车当前位置及行驶方向进行计算、规划分析,选择最佳的行驶路线,自动控制AGV小车的行驶和转向,当AGV到达装载货物位置并准确停位后,移载机构动作,完成装货过程。然后AGV小车起动,驶向目标卸货点,准确停位后,移载机构动作,完成卸货过程,并向控制系统报告其位置和状态。随之AGV小车起动,驶向待命区域。待接到新的指令后再作下一次搬运。

5G网络对AGV的影响

5G网络是新一代的网络通讯技术,从概念提出到现在的正式推出,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了,发布至今,三大运营商的预约客户已经很多了,5G的性能目标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目前4G的速度快十倍以上,也就是说使用5G技术下载一部1GB大小的高清仅需要10秒就可完成,这是也5G网络将要给工业上带来的更大改革。

5G的AGV特点

5G为AGV机器人间的通信保证高速的网络支持,使AGV机器人具有自组织与合作水平。AGV机器人能够 根据互相配合,实现以往单独的AGV机器人不能单独进行的任务。

5G高安全可靠、超低延迟的特点能使AGV机器人即时感知员工的行为,灵敏地进行反应 和配合,另外总是与员工维持安全距离,确保人机合作的安全性。

在高温、高压等一些不宜员工进入的特殊环境,员工能够 在监控平台根据5G网络对AGV机器人实现即时远程控制,同歩、安全性地实现设定工作计划。

大连接、低延迟的5G网络能够 将工厂内大量的机器设备及重要部件进行互联,而且提高生产制造数据收集的时效性,为生产制造业务流程、耗能管理提供网络支撑。根据5G网络AGV系统生成的生产制造记录日志能够看见整体物流的整体管理状况,即时了解到物流搬运的时间、停留的地点、运转的轨迹等。

5G网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会大力发展在智能工厂领域的应用,实现将生产设备实时管理,无缝对接,必然会带来新得工业革命。

感谢您的阅读,纯手码,望支持,有不妥之处,敬请多多包涵。期待您的评论,留下宝贵意见。

AGV机器人有叫AGV小车,它主要代替人类进行运输,分拣等工作,它的使用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AGV机器人市场高速增长 本土品牌份额占比大




AGV机器人是一种具有移动搬运功能的机器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强、灵活性好、调度能力优、场地需求小、易维护等特点,可以减少人力成本,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并能够适应特殊工作环境,在制造业、物流业、巡检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进步、智能化工作场景不断增多,AGV机器人应用普及率随之不断提高。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0-2024年AGV机器人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 显示,我国AGV机器人下游应用领域中, 汽车 工业需求占比达到24%,家电制造业需求占比为20%,物流行业需求占比为17%,烟草制造业需求占比为15%,3C电子行业需求占比为13%,食品饮料加工行业需求占比为7%,其他领域需求占比为4%。 汽车 工业、家电制造业是我国AGV机器人的主要下游应用市场,但物流行业需求增长速度更快。


为提高物流效率、减少人力成本,我国物流行业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阿里、京东、苏宁等纷纷建立智慧物流体系,顺风、申通等传统快递企业也加快智慧物流建设步伐,拉动我国AGV机器人市场需求高速增长。2015-2019年,我国AGV机器人市场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6%,其中,2017年增速达到100%以上。2019年,我国AGV机器人市场销量约为272万台,同比增长42%。


在物流行业的拉动下,我国AGV机器人市场高速增长,吸引众多资本进入布局,使得我国AGV机器人品牌数量不断增多。我国AGV机器人市场中,中高端品牌主要有新松、昆船、机科等,中低端品牌主要有远能、嘉腾、嘉顺等。经过快速发展,我国本土AGV机器人品牌迅速占领国内市场,市场份额占比达到89%,国外品牌市场份额占比较小。


我国AGV机器人行业中,有超过40%的企业于2015年之后成立,行业整体技术、经验积累薄弱。随着品牌数量日益增多,我国AGV机器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扩大市场占有率,部分企业采取恶性低价竞争策略,为了保证收入,又不断降低产品质量,且售后服务难以保障,使得产品口碑不断下降,对我国AGV机器人行业长期 健康 发展造成影响。


新思界 行业分析 人士表示,我国AGV机器人市场增长迅速,看好发展前景,国外AGV机器人品牌纷纷进入布局,正在与本土AGV机器人品牌抢夺国内市场份额。现阶段,我国本土AGV机器人品牌市场份额占比大,但行业发展较为混乱,使得客户信任度下降,若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挽回品牌形象,未来在与国外AGV机器人品牌的竞争中将处于劣势地位,市场份额占比将会下滑。

5G时代的到来,对于智能网联 汽车 、智能工厂、智能医疗、智能电网、智慧教育、城市安防、无人机、智能农业、智慧新媒体等领域都将因5G得到快速的发展并成为目前热点。那么,5G在AGV机器人无人叉车领域,将会有怎样的变化和突破呢?

5G+物联网+移动机器人

柔性化生产模式在最少人力干预下能够快速变更产品生产流程,并催生了一系列新技术的需求。比如物联网技术,5G网络的应用等。作为连接人、机器和设备的关键支撑技术,物联网正在进入高速发展期。5G技术更是进一步帮助制造企业摆脱以往无线网络技术较为混乱的应用状态,对于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实施以及智能制造的深化转型有着积极的意义。


5G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5G的性能目标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目前4G的速度快十倍以上,也就是说使用5G技术下载一部1GB大小的高清仅需要10秒就可完成。

当AGV机器人遇上5G技术会怎样

AGV系统对于高性能、具有灵活组网能力的无线网络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5G网络正好能为AGV系统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通信保障。和传统无线网络相比,5G网络在低时延、工厂应用的高密度海量连接、可靠性、以及网络移动性管理等方面优势凸显,将使AGV系统更加高效。

AGV机器人遇上5G技术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改变:

一、AGV机器人协同能力加强

5G为AGV机器人之间的通信提供高速网络支持,使AGV机器人具备自组织与协同能力,速度更快,动作更流畅,效率更高。

二、AGV机器人安全地与工人协作

5G高可靠、超低时延的特性能使AGV机器人实时感知工人的动作,灵巧地进行反馈和配合,同时始终与工人保持安全距离,保证人机协作的安全。

三、AGV机器人远程实时控制

在高温、高压等某些不适合工人进入的特定生产环境,工人可以在监控中心通过5G网络对AGV机器人进行实时远程 *** 作,同步、安全地完成预定工作目标。

四、AGV数据实时采集和分析

大连接、低时延的5G网络可以将工厂内海量的生产设备及关键部件进行互联,并且提升生产数据采集的及时性,为生产流程优化、能耗管理提供网络支撑。通过5G网络凌鸟智能AGV系统生成的生产记录日志可以看到整个物流的整体运行状况,实时看到货物搬运的时间、停留的站点、运行的轨迹等。

智能工厂作为5G技术的重要场景,正在被大力开发, 5G网络将生产设备无缝连接,满足工业环境下设备互联和远程交互应用需求。 5G网络使AGV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活动区域将不受限,按需到达各个地点,在各种场景中进行不间断工作以及工作内容的平滑切换。

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本周在京闭幕。本届大会汇聚了108家企业的513件创新机器人产品,防爆轮式巡检机器人、熊猫机器人等20余款新产品在大会上广泛“圈粉”,仿生人形机器人成为吸睛亮点。

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张建伟(左)和受邀的世界著名机器人专家。受访者供图

中国已连续数年成为世界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市场

新京报: 世界机器人大会自2015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7届,从历届展示的机器人来看,中国的机器人研究和应用有哪些变化?

而对于机器人的 科技 创新,意味着我们要利用最新的科学发现和前沿技术,进行有机融合从而解决有价值的真实世界的问题。去年疫情暴发时,我和于晓华教授一起递交了有关“ 科技 助力、分区防疫”等四方面提案,建议加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在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应用,包括在采样分析、诊断、治疗、服务配送体系等工作中的应用。

在服务配送体系上,我们建议可使用无人驾驶末端配送,即利用远程遥控实现准确的无接触的药物以及医疗物品的配送。近期也欣慰地看到在抗击疫情期间,以机器人引领的 科技 助力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更推动了智能机器人在刚需场景方面更有价值的应用落地。例如,博为医疗机器人公司使用机器人技术,把静脉药物调配机器人开发成系列产品,把护士从有传染风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

新京报: 2015年到2021年,这一阶段,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张建伟: 在数字化和网络化之上,全球 科技 发达地区正在经历着智能化的浪潮,机器学习正成为时下人工智能突破的最重要工具,人工智能在虚拟世界里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人工智能落地机器人方面,一些应对动态环境、处理变形软物体、多模态人机协作等难题正在被重点攻关;一些人工智能的新方法,正在应用到多层机器学习、多模态感知、 *** 作、规划等机器人高层功能; 涌现了多种新型、软结构,微纳米、足式等机器人层出不穷。面向非结构化环境的多功能机器人与结构化环境下高效单一功能自动化,正在智能物联网环境下,实现协同融合。

我们基于多年的中德合作平台,在深入研究融合自然认知系统研究的记忆、学习、知识表达和推理、物体识别、决策、交互等进展,应用在机器人的高层知识获取和学习、自然人机交互、多源信息的实时获取与集成、日常复杂环境的快速理解、基于多传感的精细灵巧 *** 作等领域。一个标杆项目是近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德国科学基金会的组织和大力支持下,中德跨区域协同研究中心重大国际合作计划“跨模态学习的自适应、预测和交互”,作为有史以来中德合作的最大的人工智能基础研究项目,联合了中德双方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最强团队,将为未来的强人工智能提供引擎技术。

服务、工业、特种、医疗机器人已成为 社会 刚需

新京报: 在今年的大会上,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等引人注目,机器人会成为 社会 “刚需”吗?

张建伟: 后疫情时代,为人类服务的需求场景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和具体:用具有多模态传感智能的制造、建造及农业自动化来提质增效;医疗 健康 护理自动化,智能驾驶、家居、教育等等,都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落地场景,也将给未来的创新创业提供更加丰富的项目题材。

事实上,服务、工业、特种、医疗机器人已经成为 社会 的刚需。作为专业研究人员,我们研究人工智能,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我们最看重的,也是机器人终归要有的实用性,例如辅助驾驶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救灾救险机器人等等,让他们去做人不想做或者不能做的事情,例如那些危险的、工作环境恶劣的、无聊的流水线工作。这点对当今的中国尤其重要。中国依赖廉价劳动力成本为主要竞争优势的制造业,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耗尽,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如果智能机器人可以代替大部分的人工,就可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世界机器人大会对公众开放,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满足真正的刚需以及缩短中短期能实现的产品差异距离。大众近距离接触机器人并了解技术研发的现状,也有助于纠正他们受科幻作品影响的部分不切实际的想象,又能启发我们机器人研发人员开发出实用的新产品。四年前我们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览双足动态行走机器人时,有老人对我们这款机器人非常感兴趣,扶着帮助行走,这就触发了我们要把这项技术转移到一个新型的足式助行机器人产品上的想法,把技术驱动的研究对接每一个刚需。

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张建伟(右二)和思灵机器人的几位技术专家带到会场的机器人灵巧 *** 作手臂系统合照。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 在本届大会上,仿生机器人拥有足以以假乱真的人类外形,成为吸睛亮点。为什么要把机器人的外形做得如此逼真?会不会引发大众的恐慌情绪?

张建伟: 在美学、心理学和机器人的交叉领域,存在着一个“恐怖谷”理论,描述一种在仿真机器人外形逐渐逼近的后半部似像非像的期间,出现一种令人近似毛发竖立的现象(亲和力上凹现一个谷)。这是大众初见仿真机器人的一个典型感觉。只有跨过这个技术瓶颈、真正具备亲和力,仿真机器人才能实现表情和情绪传达能力,有望融入人类 社会 和家庭。

之前谈到的刚需列表里,除非是密切的人机合作场景,我们追求的只是功能上的仿人甚至部分超过人来完成任务,无需在外形上高度模拟人类。不过,从鼓励开放创新和应用多样性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在伦理的监管下允许小部分 探索 一些仿生机器人新型的衍生场景,例如聊天陪护、心理康复、橱窗展示、蜡像延伸、咨询导引等方面的应用。

真正实现“强人工智能”,还需很长时间

新京报: 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尝试使用机器人代替人力,随着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的持续发展,未来人与机器的边界将如何划分?

张建伟: 毋庸置疑,人与机器人不知不觉地正在进行越来越紧密地融合。人类和机电、通讯乃至人工感知等技术的融合,已经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手机、可穿戴设备、便携助行工具等新产品随时随处可见。可以说,我们正在进入“人类20”的时代。Cyborg人机混合体也是机器人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为此,我们还组织了IEEE CBS (Cyborg and Bionic Systems) 的最新一次会议。

近期闭幕的残奥会,在规则上限制使用人与机器的融合技术,以保证来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的运动员实现相对公平的竞争。不过在和机器人相关的前沿技术领域,已经允许甚至鼓励人机融合边界无缝扩展的专项赛事。比如在苏黎世定期举办的CYBATHLON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机器人、生物工程技术的帮助下,残疾人快速、可靠地完成某项预定任务。

新京报: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未来机器人的发展有什么趋势?

但真正实现和人脑一样的强人工智能,还需要很长时间。举个例子,在《机智过人》节目中,机器人脸识别在大多数情况下比人识别的效果要好,但是在需要知识、想象力的特殊情况下,与人脑还存在着不小差距。我很欣喜地看到 科技 部近期将启动 科技 创新“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大力助推未来强人工智能的研究。

未来机器人智能研究热点可以被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由结构化环境、确定条件向非结构化环境动态条件下的感知、决策、执行发展;二是强调人与机器人、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互动和协作;三是在环境感知认知基础上,发展机器人和制造系统对人的行为、意图理解等社交能力。比如,我们希望不仅跟机器人,而且也跟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比如手机实现多模态的交流形式,使得人机交互像人跟人之间交互一样。我们也希望机器人具有经验学习能力,使人机交互的长度变得越来越短、机器人对世界的理解模型的误差越来越小,从而达到我们用最短的命令让机器人完成我们最希望的任务。

新京报: 从世界机器人大会创办开始,你一直参与其中。在历年大会举办的过程中,你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和不同的感受?

张建伟: 每年世界各地形形色色机器人会议有数百个,定期举办的国际机器人专题学术会议也有上百个。但是世界机器人大会因为高度跨界,并连接“政产学研金用”,从而具备了鲜明的特色。

在中国,政府对此类专业领域的会议和展览给予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也给我和受邀而来的国际同行留下了深刻印象。副总理、部长、北京市长一级的政府负责人亲自到会演讲,并和我们一起观展、探讨发展路径,让我们感到格外的振奋。

每年,该会组织方都邀请在机器人学术和产业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专家和企业家、创业者到场和政府决策者互动。三年前正值央视为我制作“世界听我说”节目,需要到会录制节目片段,我就邀请了身边几位国际来宾讲述对会议以及对我的评价,包括IEEE的主席Fukuda、斯坦福大学教授Khatib、KUKA研发主管Bischof,这些世界级的著名教授在采访中也谈到了这些共同的感受。中国近些年 科技 的快速发展,受益于各级政府和部委的前瞻性、高度重视以及实施魄力。

每次参会,参展的众多创新创业的年轻人散发的活力、对未来的梦想以及为之奋斗的热情,也让我和我的国际同行们感到兴奋,备受感染。每次在会议间隙、巡展期间,好多熟悉的、不熟悉的面孔和我打招呼、讨教交流、展示技术,让我有置身于我的巨大实验室的亲切之感。

编辑 冯雅君 校对 卢茜

智能机器人的未来趋势可能以能力增强和融入社会的各个方面为特征,这个领域的一些主要趋势包括:

1、自主系统

机器人正变得越来越自主,能够自己做决定,而不太需要人类的干预。这导致了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和其他能够在复杂和动态环境中运行的自主系统的发展。

2、增加与人类的合作

机器人也正变得更有能力与人类合作,而不仅仅是自主地执行任务。这将使更先进、更灵活的制造系统得到发展,并创造出能够协助医疗、教育和其他领域任务的机器人。

3、与物联网(IoT)的整合

物联网(IoT)的趋势将继续增长,机器人与其他设备和系统的连接和整合将更加紧密。这将使更复杂和智能的系统得以发展,能够实时收集、处理数据并采取行动。

4、加强人与机器人的互动

加强人与机器人的互动开发更先进的人机互动技术,如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触觉反馈,也将是未来智能机器人的一个关键趋势。这将使机器人更容易接近和使用,并使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互动更加自然和直观。

5、对道德和安全的关注度提高

随着智能机器人更加融入社会,人们将越来越关注道德和安全方面的考虑,包括隐私、安全和自动化对就业的影响等问题。

必须是物联网啊,就是所有家电、家具都可以联网,可以实时、远程的感知其状态并控制,这个实现起来还算比较实际和实用。
至于机器人,除非发展到baymax那种程度,不然现在那种弱智的陪伴机器人什么的实在是没意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8697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