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与内容安全的认知

业务与内容安全的认知,第1张

分享一下我对企业安全的一些认知。企业安全是一个特别大的概念,做好企业安全的最终目标是保障企业正常发展,而企业安全整个体系由不同的模块组成,任何一部分没有做好,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这种影响可能是企业的营收利润,可能是是企业的声誉,甚至可能是企业的存亡。

经常接触甲方的几个部门:安全部门、运营部门、审核部门、开发部门等等。每个部门关注的点不同,网络安全的事情基本都由安全部门负责,市场营销策略效果保障的事情由运营部门负责,审核部门负责内容质量和内容违规的事情,开发部门会涉及到安全平台的统一开发建设。  各个部门的工作重要性,也与公司的业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不管哪个部门的工作出问题,企业都会受到影响。

举个直观的例子,对于一个游戏公司来说,可能会遭受到DDOS攻击影响业务的稳定运行,可能会有数据泄露问题影响企业的声誉,可能会有内容违规的问题,会让整个游戏下架整改,最常见的还是外挂问题,直接的后果就是用户流失以及收入的损失。

比如出现各种黄赌毒的信息。19年的6月份,网信办针对语音进行严查,下架了一大批的应用。  在行业内主要的解决方案,将业务相关的文本、、视频、音频对接到机器审核平台,目前主要是第三方的服务商saas检测平台,或是企业自建的检测平台,主要用来提高效率和降低审核时间,同时结合人工审核来保障效果,降低漏判和误判率。

尤其在游戏APP上,在游戏破解方面,大家有兴趣的可以搜一下淘宝店铺,输入关键词游戏破解,会有非常多的店铺和游戏可以选择。游戏破解的除了去掉游戏里面正常的收费,还会增加一些比较变态的功能,比如加倍攻击等等来吸引玩家。有的店铺按照会员制度收费,月付150元,已经超过了很多原版游戏的单用户收入。对于原版游戏来说是非常致命的。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拿移动段游戏来说,针对破解的问题可以采用加固的方式防止被逆向破解,外挂的问题可以通过游戏反外挂技术对模拟器、多开器、云真机、模拟点击等进行检查,并且结合运营手段,增强对外挂的威慑力,

18年末的时候星巴克做的一次新人注册送咖啡券活动。当时的用户验证做的比较简单,填写比较少的信息就可以拿到咖啡券,上线一天半的时间,被羊毛党刷走了差不多400W张券,按照中杯价格估值,大概要1000W人民币左右。  在羊毛党这个圈子中,分分钟几十万还是有可能的。 对于羊毛党的防护,以威胁情报库为支撑,比如手机号、IP、邮箱号这些信息的黑名单,再通过收集活动过程中的用户的相关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和行为分析。  在这个黑灰产行业里,利益驱动力非常强大,对抗很激烈。

数据泄露的事情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基本上百分之60以上数据泄露,都有内鬼的原因。最近刚发生的某招聘网站泄露16W份简历信息就是内外勾结典型事件。    50元一份简历,被非法卖给商贩后,在淘宝上1-2元一份的价格卖出。所以数据防泄漏,不仅仅是使用一些数据防泄漏的产品就可以解决,还需要完善制度,注意权限划分,加强审计活动,对内部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培训,增加法制意识。

DDoS攻击也算是最古老但是最有效的一种网络攻击方式了,得益于网络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DDoS攻击愈演愈烈。 比如现在的物联网设备,很多都可以用来进行DDos攻击。 对于用户来说很难解决攻击源,只能被动防护。 在国内,现在动辄几十GB的攻击已经非常常见了。通常都是夹杂着流量和CC混合型攻击,本地化部署防护设备很难应对,大多采用云清洗的方式来解决。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的很多安全厂商,从硬件开始转型到云服务,也是安全服务云化的一个趋势。

本次分享上,还是做一些聚焦,在这个UGC内容爆发增长,国家监管力度日渐增强的背景下,如何解决企业面临的内容安全问题。

内容治理现状。从三个角度来看,首先是监管角度几个特点:监管部门多、法规要求多、专项整治多。

监管部门包含有:网信办、原广电总局现在拆分为广播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局,文化部、公安部、工信部。

各个监管部门的监管内容是各有侧重的,但是也会有重合的地方。  比如新闻出版署主要是新闻出本内容进行监管,广播电视总局对广播电视内容进行审核,比如各种网剧电视剧。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作为一个监管对象,会同时受到注册地的公安部门、网信办等多个部门的监管。监管的方式,一般是通过用户举报,以及专项检查活动来落实。尤其是用户举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比如说网信办,提供了一个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光是今年6月份,就受理了1170万件举报事件。监管机构不单自己建立举报平台,也会要求各大内容平台要建设有举报渠道,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比如是各大视频网站都是有举报反馈入口的。

// 我们大家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可以讲遇到的不良网站或内容,通过举报的方式提交给网信办。

监管的第二个特点,是法规要求比较多。有兴趣的可以查看下各个监管部门官方网站上的法规要求,目前已经非常详细;

这里想强调一下责任主体的问题,这里面主体一个是用户,一个是平台。

1、拿一个场景来举例,一个用户在内容平台发表了色情广告信息。用户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内容平台如果发布了这个内容也是违法的。客观来说应该对于两者都进行处罚,但是实际情况来看,对于用户追责成本非常之高,所以在各类的内容违规事件上,我们可以看到的大多是对平台的处理。

并且从2017年6月1日开始,正式实行了网络安全法,监管部门又多了一个法律依据。再拿一个场景举例:

一个恶意用户,通过网络攻击的方式篡改网站发布带有色情信息的内容,那运营平台不光是违反了内容发布的要求,同时根据网络安全法,运营方没有落实好信息系统保护的工作,将会依据网络安全法给与一定的处罚。

监管的第三个特点:治理活动多

以网信办的检查来说,从2018年12月份,到19年6月份,先后发起的内容治理活动就多大4次。

18年12月份进行的是针对APP的专项检测,主要是涉黄涉毒、违规游戏、不良学习等应用进行检查,下架了33W款应用

19月1月份,对教育类APP进行专项整治,查实了“作业狗”、“口袋老师”等20多款APP非法传播秽色情内容,进行下架处理

19年1月份-6月份,进行的为期半年的“全网整改行动”,

6月份进行了语音专项整治活动。

可以看出来国家对于建设绿色网络空间环境决心和力度。

即使是在这么强的监管力度之下,违规内容还是层出不穷的。

违规内容的特点:覆盖场景多、数据变种多、对抗性强。

(1)覆盖场景来说,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  新闻内容、用户评论、用户头像、昵称、看网剧d幕,没有任何一个有内容发表的场景可以躲得过违规内容的骚扰。

(2)在各种场景里,出现的违规数据种类和变种也非常之多。    从最初的文本敏感词,到现在的字体查分、特殊符号混淆、已经内嵌入违规内容等多种形式,最近一两年在语音方面有多了一个ASMR的内容类型会夹杂着很多色情内容。

(3)对抗性强体现在违规内容的发不上有一定的组织性和对抗性,以内容形式的变换和账号的变化来对抗检测或运营策略。这个部分会在后面的纵深防御体积建设的必要性进行详细说明。

那么在国家的强监管背景下,做好内容安全其实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 

对管理者来说,最终要看的一般包含两个指标:检测的效果,以及对业务的影响度。  这里面检测效果一般看正确率、召回率。业务的影响主要是看检测的用时,尽量不要影响用户体验。比如在IM聊天中检测,如果一条文本检测时间超过1s,就属于对用户体验造成严重影响。

那么要实现这些目标,从0到1自建检测系统,存在比较多的难点。

首先是成本的投入,最主要的的两种成本:人力成本和设备成本。    人力成本方面,在互联网招人成本还是很高的,光是一个成熟的算法专家,年薪一般要50W上下。而且整个体系需要的不仅是算法人员,还有相关的运营和审核人员。光是是在人力方面投入,就会需要百万的级别。  在设备方面,现在图像处理所需要用到的GPU节点是比较大的开销。比如一块英伟达的P40显卡,是在16年上市的,现在要5W左右一个,一个P40能够做的检测并发在30QPS左右。此外还需要有GPU节点来做模型训练。 也是比较高的开销

除了考虑成本,还有数据积累和审核经验的壁垒。拿训练来说,一个检测模型,需要的样本数据需要再几万甚至大几十万。没有一定的时间和渠道是做不到这种样本数据积累的。

另外审核人员的经验和审核流程及制度,也是效果的重要保障,人员的审核经验,决定了主观上的审核效果和审核效率,完善的流程和制度是对效果客观上的保障。  人员的经验要靠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流程和制度需要时间去制定和完善。都需要有一个过程。
接下来这我来介绍下建设检测团队和技术体系

首先是团队的建设,这里我拿公司的的团队来举例;

整个大的团队细分成几个小的团队,算法团队,系统开发团队,运营团队、人工审核团队;

核心技术由算法团队来实现,团队内又细分为不同的小组,比如做文本机器学期的小组,机器学习的小组;

系统开发团队负责业务平台的搭建;

运营团队负责直接和业务部门对接,明确检测标准需求,并实时的调整一些检测策略来进行效果调优;

审核团队人员最多,目前也是以轮班轮岗的工作模型完成全天候的审核工作。

制定检测标准,要考虑两个原则,一个是全面性原则,一个是可落地性原则。

从全面性来讲,需要考虑是两个需要主体,一个是国家,一个是运营平台。  对于国家来说,色情、暴恐、违禁品这些都属于违禁内容,会有相关的法律及法规条文明禁止出现的。这些标准基本上是所有内容平台要做到的检测。

对于运营平台来说,比如针对谩骂、灌水、竞品广告信息这些内容是不希望出现。

这里强调一个实时性,从要求提出到标准的落实,需要尽快完成,以减少检测的真空期。 

从可落地性来看,需要做到数据可收集,和模型可训练这两点。数据可收集是对于人来说,标准可以是描述性的,但是数据收集和打标签必须是细化的。例如,在色情分类下,对于“性行为”的检测要求,要求的文字本身是描述了性行为的范畴和概念,落实到数据打标签就需要更为细节,比如对漏臀进行,需要说明,根据拍摄的角度,是否有漏点,以及是否是儿童照片等因素,分到不同类别的说明。最终会被标记为色情、低俗、性感或是正常的照片。

制定标准之后,依据场景检测需要应用不同的标准。  性感在新闻内容中发布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儿童教育IM中出现就不太正常了。

最重要的三个平台:

检测平台(服务的核心),预置了已经训练好的各类模型。

人工审核平台(效果及能力补充,提高效率),里面的功能包括数据的抽检、审核快捷 *** 作等功能。

模型训练平台(效果保障),主要有GPU集群组成,

业务系统与检测系统对接,对于文本和类的检测结果可以实时反馈。  需要人工审核部分的数据,由检测平台和审核平台对接,最终由审核平台将结果返回给业务系统。

机器训练平台,主要是基于各个渠道的badcase,进行模型训练调优,最终输入训练结果供检测平台使用。

这样这几个平台形成一个闭环,达到业务可快速接入,效果可持续调优的目标。

以上的三个部分,团队、标准、平台,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检测系统。可以应对常规的内容检测需求。

但实际情况是,内容治理不光是对内容进行处理,还需要有一个纵深的检测防御体系。

客观事实表明:大多数的违规内容是非正常用户发布的,内容治理是企业和黑灰产的直接较量,只做内容检测手段过于单一,或落入疲于应对的局面。

为什么说内容治理是企业和黑灰产的直接较量,我们先来看一个黑灰产的业务流程:

从角色上看,有发单人,有业务分包,有内容平台。发单人有几种,比如各种黄赌毒的网站,为了吸引流量需要发布网站相关信息,也会有人处于恶意竞争的目的在同行业平台发布违规内容。发单人会找到业务分包的角色来实现违规内容发布,这个业务分包就会涉及到非常多的角色,有专门写自动化工具的人员,有倒卖账号的人员,有执行内容发布的平台比如各种群控平台。最终有发单人在各大平台进行灌水式的发布

现在的黑灰产是非常成熟的,各个环节分工不同,就如PPT所示,有专门的手机卡商,账号商人,打码平台,各种云控平台等等。

大家知道现在的手机卡都是实名制的。所以手机卡商是如何实现大批量申请卡的,有一种 *** 作方式,注册公司,就可以用公司的名义来申请到大批量的物联网卡。这些物联网卡没有语音功能,但是可以接发短信。就可以用来注册和登陆账号。  所以当你回拨一个注册号码的手机号,语音提示:你所拨打的号码未开通语音功能的时候,大概率就是一张物联网卡了。

这里面的利益驱动力非常之强,举个例子,一个新号价值几元,但是通过不定期发表正常内容等手段,所以的养好,最终可以价值几十元甚至百元。

在各大内容平台进行发布,现在的对抗尤其的激烈,比如微博举例,大家可以观察到,以往的色情账号会直接在各个热点时间下发表色情言论,比如色情网站,或者加。  这种比较容易被检测和封号,现在已经转变为账号头像会换成比较性感单不属于色情的,发表的内容多是正常的评论,但是个人主人都是色情引流的信息。以此来增强对抗性。

在这种强对抗的背景下,仅做内容检测手段过于单一,纵深防护是关键

内容治理,不仅仅在于发表内容的检测,还需要从源头进行整治。  需要建立一个纵身的的防御体系,从账号注册、到账号登陆,再到用户行为,最终再到发表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检测,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也就是从内容检测延伸到用户行为检测,具有用户画像的能力,才能更好的对抗黑灰产的攻击。

在注册阶段,会有批量注册、虚假注册的问题,可以考虑用验证码、号码认证、实人认证来解决在登陆阶段,会有批量登陆,暴力破解的问题,可以用验证码和反作弊的技术手段。然后对发布行为和发布内容进行检测,比如对同一个账号在短时间内发表大量相似内容的行为进行处理。

这里提到的技术手段,拿验证码和反作弊简单说明一下

先手下验证码,主要用来做人机识别,目的是提高攻击者的攻击成本。早期的验证码比如字符型的验证码是非常容易被破解,破解主要使用的还是OCR的识别技术,很轻松就把中的字符识别出来目前大多采用的验证码,还是智能型验证码,是对用户的一些行为信息和设备信息进行分析来判断的。现在比较主流比如拼图滑动式的验证码,文字点选的验证码,增强了对抗能力。

反作弊这里会用到的技术,比如IP画像,会检测用户的IP地理位置,是不是代理IP等等,对设备环境的检测,会检测设备是不是模拟器,是否有root或者越狱,对用户行为的分析,根据各个维多之间的信息,通过规则设定正常的行为基线。一般多由于注册、登陆、和关键业务 *** 作的事件入口,比如发帖 *** 作。
以上为典型安全问题,已经重点在内容安全建设的一些分享。     ——卡卡橙汁,一名内容及业务安全从业者

联通消费电子级成品卡是(中国联通消费电子产品卡)又称物联网卡。中国联通消费电子产品卡是网上也是一种成功的销售渠道。现在,随着市场的发展不断完善电子消费的趋势是你是永远能够保证的也是一种趋势,电子消费是比较便捷的,也是成本比较低的,对企业和消费者都是非常有利的。

物联卡作为物联网技术的核心,被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自动售卖机、移动支付、智慧垃圾分类等需要无线联网的智能终端设备。物联卡的运营需要通过统一的网络,一般运营商在将物联卡发售给企业法人后,为每个企业开通一个“流量池”。

企业所拥有的物联卡在使用过程中消耗的是“流量池”中的流量。运营商可以通过后台管理、控制,甚至定位物联卡。一旦“流量池”中的流量耗尽,而企业又没有及时续费,那么运营商就会通过后台管理使物联卡无法联网。


相关信息

针对物联卡的发行、销售和购买,虽已对企业用户进行实名验证,但不少网络诈骗分子依然在市面上购得了大量“无需实名认证”的物联卡,使其成为网络犯罪的新工具。在当前多起投资理财诈骗、网络贷款、兼职刷单、洗钱转账等涉网络犯罪中,犯罪团伙大量使用了物联卡。

多地公安民警提出,物联卡市场快速发展,但管控明显滞后,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也给网络安全带来较大风险隐患。大量流通于市面的物联卡不仅让非企业用户比较容易使用,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还让一些游走于灰色地带的“羊毛党”发现了新机遇。


物联卡,是运营商为物联网服务企业提供的用于智能终端设备联网的,仅面对企业用户进行批量销售,广泛用于共享单车、移动支付、智能城市、自动售卖机等领域,不面向个人用户。所谓的无限流量卡,实际上并不是无限的,而是最高40G。

由于物联卡与普通手机SIM卡十分相似,市场上出现了真假难辨的“流量卡”。“无需实名认证”的特殊性,更让物联卡成为网络诈骗新工具。

扩展资料

物联卡的业务介绍:物联卡提供低成本、高可靠的无线联网服务,可提供适应恶劣环境的工业级SIM卡、贴片式SIM卡,提供专用号码、预付/后付等灵活服务。

物联卡业务是中国移动面向物联网用户提供的采用物联网专用的号段作为MSISDN的移动通信接入业务,通过专用网元设备支持短信和数据服务等基础通信服务,并提供通信状态管理和通信鉴权等智能通道服务,同时默认开通物联网专用的短信接入服务号和物联网专用APN。

物联网专用卡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面向物联网用户提供的采用物联网专用的段作为 MSISDN的移动通信接入业务,通过专用网元设备支持短信等基础通信服务,并提供通信状态管理和通信鉴权等智能通道服务,默认开通物联网专用的短信接入服务号和物联网专用APN。

简单说就是一张三大运营商提供的4G/3G/2G流量卡,流量费比你平时用的电话卡便宜。可以用流量、发短信,就是不能打电话。物联网卡只针对企业工业级应用,不针对个人市场,把物联卡用在个人手机上会被封号的。

物联卡与个人手机SIM/UIM卡最主要的区别我觉得可以归纳于业务应用范围的不同,物联卡是用来支持如智慧农场、工业管理、物流、交通管理、安防、远程医疗、智能家居、电网等专业领域的硬件系统联网使用的,普通手机卡仅仅只是个人业务。

;     物联卡是中国移动、联通、电信面向物联网用户提供的采用物联网专用的段作为MSISDN的移动通信接入业务,通过专用网元设备支持短信等基础通信服务,并提供通信状态管理和通信鉴权等智能通道服务,默认开通物联网专用的短信接入服务号和物联网专用APN。简单说就是一张三大运营商提供的4G/3G/2G流量卡,流量费比你平时用的电话卡便宜,可以用流量、发短信,就是不能打电话。

      物联卡的分类:
      a物联网流量卡:只有流量套餐,没有其他的功能,应用行业和领域非常广泛。
      b物联网语音卡:有语音通话功能和流量套餐,适用于智能穿戴等需求语音功能行业。
      物联卡的办理方式:
      a通过代理商办理,需求提供企业相关资料和授权证明。
      b企业或集团客户可以直接通过营业厅或客户经理办理,需提供企业相关资料和凭证,适用于采购量很大的企业或集团。
      物联卡的特点:
      a价格稳定,规格统一
      b全国统一网络:全国区域都可一使用,无漫游,轻松开展全国业务
      c安全可靠:物联网卡专网专用,独立网元,安全性高
      d远程 *** 作:可通过远程方式对卡进行充值,暂停和激活,诊断

物联卡是实现智能硬件联网的流量卡,通过提供的2G/3G/4G网络实现智能硬件与云端数据信息的相互交互,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交互。

与手机卡区别:没有区别,只是不能打电话,且不能安装在普通手机上。物联网卡只针对企业工业级应用,不针对个人市场。

不能用在手机上!

物联网卡由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提供,跟WIFI相比,物联网卡信号覆盖更广、灵活性和数据安全性更高,因此是企业传统产品转型中的重要配置。随着物联网设备接入不断增大,物联网卡的需求也是爆发式的增长。

扩展资料:


优势

1、一点接入,全网服务:提供政企公司或各省公司一点进行业务受理,分省出卡的业务开通,各配合省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卡的制作、配号和销售,直接为客户提供业务服务和网络服务,满足客户“一点拿卡”、“一站式服务”需求。

2、丰富的码号资源:拥有13位以10648开头的物联网专用号段和11位以14765开头的物联网专用号段,总容量达一亿以上,充分满足用户大数量码号需求。

3、灵活的计费方式:针对物联网业务的特殊性,提供了流量池计费方式和按生命周期计费方式,其中,按流量池计费即客户通过购买流量池,实现多张卡共用一个流量池的功能;按生命周期计费方式即终端硬件费加上终端整个生命周期包月费的总和。

4、高质量的网络:通过建设物联网短信中心、物联网GGSN、物联网HLR等物联网专用网元,实现物联网用户与大众用户的网络分离,为行业客户提供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网络。

5、通信管理:采集网络信息,并通过物联网专网的运营管理平台为客户提供通信在网状态查询(开关机信息、PDP激活状态、IP地址查询、短信失败原因查询等)、流量信息查询、流量余额提醒等功能。

参考资料:

物联网卡——百度百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8708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