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奏响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交响曲”

三明:奏响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交响曲”,第1张

种业是三明的优势产业。前不久,先正达集团中国在泰宁县举办“三明优质粮食基地建设”启动仪式,为我市打造“中国稻种基地”蓄势赋能。

作为种业“国家队”,先正达集团中国将汇聚集团内农业科技、数字技术及农业投入品等领域资源,通过三明优质粮食基地,输出先进的种植与管理模式及经验,并会同供应链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三明粮食产业向着“标准化、规模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品牌农业、加强主体培育、延伸产业链条,推进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奏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田园交响曲”。

根据《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实施方案》,我市加快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专业村,构建起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眼下,建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全国第三个、全省第一个以水稻制种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得1亿元项目资金支持;建宁县溪口镇、宁化县城郊镇、泰宁县朱口镇及沙县区夏茂镇先后获批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分别获中央财政支持1000万元;泰宁县、沙县区列入武夷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县,获项目资金3800万元……

品牌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以推进全省首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为契机,我市引导经营主体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集中资源打造三明生态茶、三明蜜桔、建宁五子等区域公共品牌,并开展农特产品十大龙头品牌创建、建宁五子区域公共品牌发布会等活动,不断擦亮农产品金字招牌。

目前,全市“三品一标”累计认证626个产品(不含水产品),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125个,大田高山茶、河龙贡米、永安黄椒、赖坊花生分别列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程。

通过“一企一策”“一业一策”,我市助力祥云生物、光华百斯特等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32家,包括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92家。眼下,福建省祥云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银耳年产量占全国10%左右,成为单体规模全国最大的银耳瓶栽工厂化企业;福建科宏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具规模的三氯蔗糖生产厂商之一,产销量占全球市场的25%左右……

为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我市突出抓好高优粮食、生态养殖、精致园艺等5条百亿特色产业链,积极对接中粮集团、中林集团、先正达等行业龙头,成功引进温氏集团将乐高效肉鸭养殖小区、大田银顶生态循环农业科技园、先正达集团中国水稻种子供应链创新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农业产业发展蓬勃有力。

去年,我市主要农作物、水稻耕种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7495%、8073%;累计完成福建托斯卡纳庄园等2家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14个市级以上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建设,建成47家市级以上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企业。

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我市推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休闲观光等融合发展,加快建宁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尤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建设,并积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农户为基础,通过股份合作、订单生产等形式,形成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临沂传化智慧产业园是指由山东传化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一座智能化、信息化的现代化工业园区,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该园区占地面积约1300亩,总投资达到30亿元人民币,是集高端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作为临沂市重点项目和山东省重要的园区之一,传化智慧产业园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将引领临沂市及周边地区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园区内将引进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打造一个尖端的科技创新生态圈。此外,传化智慧产业园还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智慧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示范作用和辐射影响。
总之,临沂传化智慧产业园的建设将为临沂市和整个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促进区域产业升级和转型,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江苏布局一核心区两支撑区
政策指导是:“一个产业核心区、两个产业支撑区、全省应用示范先行区”
浙江打造一个核心两翼配合产业群
把浙江打造成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基地,建成以杭州为核心,嘉兴、温州乐清为“两翼”的物联网产业集群;成立物联网“产学研用”联盟,设立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广东广州深圳
广东将把广东省无线射频识别产业(番禺)园区、中国移动南方基地、广东省卫星导航产业示范基地等,作为广州市物联网产业的重要载体。
其中,广州市规划将创建广东省物联网产业基地,形成较大规模物联网产业集群;到2015年内培育出50家年收入超亿元的物联网企业,集聚无线射频识别、传感器、卫星导航等设备制造企业500余家,物联网相关应用企业1000余家。

一、什么是特色农业小镇

  农业特色小镇是指依赖农业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具有明确的农业产业定位、农业文化内涵、农业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它是通过现代农业+城镇,构建产城一体,农旅双链,区域融合发展的农旅综合体。它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有特色产业才能建特色小镇,如果为了特色而人造特色便是偏离了政策的初衷。而利用自身的优质农业资源打造农业类特色小镇将是一条实事求是的道路。 
二、为什么要发展特色农业小镇

  特色小镇是推动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手段,提高城镇环境建设,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才是根本。改革开放至今,农业依然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对于承接城市和拉动农村发展的特色小镇来说,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农业服务、休闲农业必将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农业开始从传统的农业大镇转向休闲农业特色小镇发展,逐渐形成了集农业、休闲、生态、旅游、消费等一体的产业集群。

三、特色小镇建设的目标 

  力争在2020年试点结束以前,原则上以县(市、区)或垦区为单位,在全国建设、运营100个农业特色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在小镇内,培育一批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一批优势特色明显的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将小镇培育成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四、特色小镇建设的原则 

(一)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的核心在农业,要统筹空间布局,集聚资源要素,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科技园区与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等建设的有机融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功能形态良性运转的产业生态圈,激发市场新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二)规划引领合理布局。小镇规划不以面积为主要参考,遵循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的要求,推动小镇发展与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打通承接城乡要素流动的渠道,打造融合城市与农村发展的新型社区和综合性功能服务平台。以镇区常住人口5万以上的特大镇、3万以上的专业特色镇为重点,兼顾多类型多形态的特色小镇,因地制宜规划建设。

(三)积极助推精准扶贫。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养殖业提质增效、农产品加工升级、市场流通顺畅高效、资源环境高效利用等重点任务,发挥各地区各部门优势,协同推进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建设运营,带动贫困偏远地区农民脱贫致富。

(四)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将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作为信息进村入户的重要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理念和技术,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小镇建设中的应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有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
五、农业特色小镇规划案例

(一)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华夏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及特色小镇规划设计
规划区鸟瞰图

规划规模: 187平方公里

规划定位: 结合项目的区位条件和场地现状,统筹区域资源,以人为本、城乡联动,实现都市农业、优美小镇、文化传承、生态绿心四大功能“四位一体”的规划,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引入与农业相关的生活、工作、娱乐、游憩、购物、教育、观光、育儿、养老等城市功能,形成科技引导未来、主题小镇环绕、独特景观衬托的“华夏现代农业城”。

“华夏现代农业城”将充分体现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现代化农业产业: 创新生产管理模式与技术,做精苗木产业,对外提供精品展示、电子交易、科技服务、家庭园艺等多种功能。以都市农业为载体,以儿童经济为引擎,打造趣味化、参与化、主题化的都市农园,提升消费深度,实现田园式的吃、住、行、娱、购、游等功能,带动产业经济发展。形成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吸纳企业、农民资金、外资等多元化发展格局。

新型的农村生活:梳理传统村落的格局与脉络,结合农民实际需求、发挥产业特色,传承秦汉民俗文化,进行民居改造,配套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形成恬静、高雅、和谐的生活格调,让田园与村庄交融。

特色的文化空间: 借力华夏民族农耕文明的发源地,通过皇帝皇后陵遗址保护公园以及秦汉文化、民俗节庆、农耕习俗再现等,塑造历史文化、田园生态、乡土风情大融合的多元文化品牌,形成丝绸之路的文化经济传承节点。

自然的生活空间: 规划以“亲子经济”为引擎,打造集都市农业、优美小镇、秦汉文化、生态绿心“四位一体”的新型城乡空间和“农旅双链”的生态示范综合体,重构全新生产生活的新型城镇化范式,形成“魅力田园,印象秦都”的规划愿景。
现代农业城规划图
 儿童嘉年华

(二)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田园社区(小镇)及都市农业规划设计
设计规模: 108平方公里

总体思路: 围绕”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建设要求,抓住国家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陕西省推进西咸新区现代田园城市发展契机;落实“大开大合”发展理念,构建“一心三片、多点联动”的都市农业组团发展格局。立足沣西新城现状基础,准确把握都市农业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围绕现代高效农业、特色休闲农业及城市景观农业,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培育发展农产加工龙头企业,引进农业新型人才、技术以及外部资本,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都市农业为基石,工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纽带,推进城镇与农村发展高度融合、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最终把项目区建设成为生产高效、生态优美、生活和谐、产城一体的生态田园新区。

规划目标: 规划将项目区打造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创新实践区”、“国际都市农业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西周历史文化保护和创新发展区”;同时将项目区建成风景如画的田园社区,构建井然有序的优美小镇,把控疏密有度的交通体系,提供温馨浪漫的品质家园,创造轻松愉悦的休闲旅游,满足居住旅游的综合配套,优化高附加值的产业集群,实现城乡一体的和谐发展。

形象定位:规划将沣西新城田园社区(小镇)的形象定位为“倾城之链,盈彩田园,绚丽画卷”。其中倾城之链的原意是沣西新城田园社区(小镇)的绿宝石项链,引申义是绿色生态新城之中的倾城之恋, 区域市民最衷情的现代田园社区;盈彩田园是都市农业间多彩的田园生活写照;绚丽画卷表示一幅“青山绿水抱社区、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画卷,正在沣西新城田园社区(小镇)这方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的关中大地上徐徐展开。 

(三)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陈潭秋“红色小镇”详细规划设计

 

鸟瞰效果图

设计规模: 3500亩

目标定位: 红色文化传承与休闲旅游美丽乡村综合体。以陈潭秋红色文化为核心,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支撑,打造集红色旅游、爱国教育、民俗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综合体,构建全新的生产、生活新型城镇化范式。

空间理念: 规划区内浅丘台地明显,适宜以中央水塘为核心,结合各浅丘台地组织空间景观廊道,形成一、二视线通廊。以陈谭秋故居为核心,以中央文化生态岛为本底,构建中央环塘农业休闲与红色文化复合功能轴带;以红色文化带辐射带动周边产业组团发展。“谷地围合、洲岛相连”的现状特征明显。沿水岸构建红色文化休闲产业带,以带促点,以点带面的各个组团一体化融合发展。

规划布局: 以陈潭秋故居及中央水岛为核心,以复合产业组团为发展单元,沿水域打造一条中央红色文化产业带——“红色飘带”,通过水岸红色文化产业带串联各个组团发展单元和洲岛,构建产村融合,一体化新型发展的特色空间脉络。

对村落建筑进行整体改造设计,植入新功能业态,提升与融入红色旅游配套功能,强化红色文化、爱国教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村庄特色。

规划充分尊重田、塘、梗、丘、园等生态要素,同时植入丰富的休闲农业相关项目,发展红色特质的乡村休闲综合体,打造山水与休闲宜居一体的生态网络。

 

乡村振兴规划设计、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农村三产融合示范区规划设计就找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

温馨提示:请到 中国城乡规划网(网站:>是的,邹平经开区工业邻里西片区已经在建设中。该片区共有20个工业项目,总投资34亿元,占地约7000亩,主要包括轻工业、服务业、新材料等企业,目前已经完成20项投资项目的招商引资,并开始建设13个项目。该片区将成为未来邹平经开区工业发展的重要支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8713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