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2021财报,总营收3283亿元,净利润220亿元

小米集团2021财报,总营收3283亿元,净利润220亿元,第1张

互联网早报

1、小米集团发布2021年财报:总营收3283亿元、净利润220亿元,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19亿台、市占率141%均创 历史 新高
2、阿里巴巴宣布扩大股份回购规模至250亿美元,创中概股最大规模回购 历史 纪录
3、豆瓣宣布解散15个问题小组,此前网信办督导组已进驻
4、恒大 汽车 召开动员大会,许家印誓言6月22日一定要实现恒驰5量产
5、钉钉召开2022发布会:品牌全新升级,首次发布生态战略,宣布将商业化
6、拼多多2021年订单数达610亿件,年成交额(GMV)为24410亿元
7、realme双旗舰新品:潮玩电竞旗舰真我GT Neo3和首款旗舰降噪耳机真我Buds Air3正式发布
8、比亚迪官宣DM-i车型首次获得海外订单,首批500辆秦/宋PLUS DM-i将出口哥伦比亚
9、腾讯音乐2021年Q4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达7620万再创新高,计划以介绍形式赴港二次上市
10、同程旅行:2021年经调净利润1296亿元,年付费用户近2亿人创 历史 新高
11、银保监会批复同意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业,注册资本1115亿元
12、上交所对ST新亿作出终止上市决定,2022年A股首家强制退市公司出炉

智能手机还能怎样创新?苹果没有给出答案,若非内存和电池问题,果粉并不会选择焕新iPhone 13。实际上不止苹果遭遇创新乏力,几乎所有厂商都面临这个问题,手机厂商已经将屏幕、外壳、电池、摄像头等所有元器件进行过多次迭代,再想进行大幅度创新,难度颇大。

不过,在3亿多台智能手机出货量需求下,手机厂商不创新就没办法向消费者交代。

2021年秋季,智能手机厂商不约而同地选择折叠屏手机作为创新点。

9月1日,三星发布了折叠屏手机Galaxy Z Fold3。

12月15日,OPPO发布了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OPPO Find N。

12月23日,华为发布了旗下首款纵向折叠屏手机P50 Pocket。

荣耀的折叠屏新品Magic V也会在近期正式发布。

小米的首款折叠屏手机MIX FOLD发布于3月30日。vivo折叠屏新品虽然还未发布,但是它已申请过多项折叠屏相关专利。

从上述信息来看,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前五大手机厂商,除苹果外,其余手机厂商均已推出或正准备推出折叠屏新品,折叠屏手机似乎成为手机厂商的“标配”。不过,尽管手机厂商表现很狂热,市场的表现却有很大起伏。

IDC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约为1947万部,而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292亿部,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占比仅015%,如此奇低的市占比很难说折叠屏手机有多出色,这一现象到2021年Q3季度出现改善。研究机构DSCC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第三季度全球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为260万台,环比增长215%。

距离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的推出已有2年多时间,消费者对折叠屏手机亦不陌生,近期“折叠屏手机”相关话题屡屡被推上社交网络的热搜榜,折叠屏手机似乎正在走红。

折叠屏爆红还缺什么?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雷军在2019年1月11日的Redmi Note 7新机发布会上直接喊话友商。进入2021年,雷军、赵明等大佬们降低了“口水战”上的竞争,手机厂商也不再在明面上跟友商斗狠,这让手机圈的热闹小了许多。

华为、荣耀、小米、OPPO、三星等手机厂商相继推出折叠屏手机,实际上对市场起到了教育作用,让更多消费者对折叠屏手机有印象,这对未来折叠屏手机的爆红起到了铺垫。然而,面对全球12亿多部智能手机市场中,折叠屏手机离爆红尚有较大距离,到底还缺什么?

(1)更低的价格 。市场对新技术的态度与售价密切相关,比如,5G手机。中国移动曾预计,首批5G手机售价将突破8000元,到2019年大量5G推出的时候,手机售价仍旧偏高,价格一度达到近5000元,与iPhone相差不多。2019年全年,国内5G手机出货量只有13769万部。

到2021年,5G手机的售价直线下降。信通院的数据显示,5G手机平均售价从1月的3733元,下降到9月的2851元。2021年1 11月,5G手机出货量239亿部,同比增长653%,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53%。

显然, 消费者并不愿意为新技术的过高溢价买单,要想大规模普及,就必须要有足够亲民的售价 。而目前的折叠屏手机依然偏高,OPPO Find N的起售价为7699元,华为P50 Pocket的起售价为8988元,小米MIX FOLD起售价9999元,三星Galaxy Z Flip3起售价为7599元。

(2)苹果的加入 。最近几年智能手机行业的新现象是, 苹果不再是手机行业新技术的引领者,比如曲面屏、后置四摄+前置双摄、高刷新屏、5G等,苹果似乎正在变得保守 。但不可否认的是,苹果在智能手机行业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如果苹果也用上了这项新技术,那就意味着这项技术不是“伪创新”,比如,此前手机厂商搞出的d出式摄像头设计,就逐渐被手机厂商所抛弃。

折叠屏手机的拼图中,目前还缺少苹果的加入,若苹果也进入折叠屏手机市场,那么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购买折叠屏。MacRumors 曾报道称,苹果最早或于2023年推出量产折叠屏iPhone机型,不过2024年的概率更高。网上也在流传苹果首款折叠手机iPhone Flip的渲染图。

在折叠屏手机身上,我们看到了人脸识别手机、5G手机的影子,仅靠大量厂商蜂拥而至只是第一步,足够亲民的价格和苹果入场,才会让这类手机走向高潮。

非做不可

近8000元的手机究竟有多少人买?手机厂商并非心里没底。实际上就连苹果在手机售价上也不敢过于激进,苹果在2017年推出的iPhone X起售价高达8388元,好在有Face ID支持,这款机型大卖,但是到下一代机型,苹果的高售价策略即失效。今年新推出的iPhone 13系列起售价仅为5199元,系苹果近几年来新低。

定价是一门艺术,近8000元的手机销量注定不会太高,可手机厂商为什么明知道这种情况,却依然要推出折叠屏手机?郭静的互联网圈认为,主要有两个因素:

第一,冲击高端市场 。华为、小米、vivo、OPPO显然不会希望把高端市场完全丢给苹果,中国近3亿多台智能手机需求下,也会有不少用户就想买华米OV的顶级旗舰机,拿什么来体现顶级旗舰机?折叠屏手机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折叠屏手机能证明手机厂商在高端市场的实力,就冲这一点,手机厂商做折叠屏手机也是非做不可。

如果说5000元是一个门槛,那么8000元更是一道门槛,手机厂商可以借此冲击高端市场,只有做高端,手机厂商才有机会吃到品牌溢价的红利。

就连小米也在撕掉“性价比”标签,往高端走。日前,雷军即在社交网络上表示,“小米高端手机正式开始对标苹果,向苹果学习”,尽管这句话说的是小米即将推出的小米12,但从侧面也反映出小米想走高端的决心。小米集团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小米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ASP)为每部10905元。与苹果相比有很远的距离。

第二,利用折叠屏手机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无论是小米,还是vivo、OPPO,它们都不愿意外界将其视为一家“组装厂”,即将屏幕、处理器、电池、外壳等组装在一起,这样会显得手机厂商没有技术含量,其实,智能手机涉及的技术并不少,并非外界认为的那么简单。

近几年来,手机厂商不断标榜自身的技术实力,比如,专利数量、具体工序数量等,都希望能让外界看到其技术的一面,折叠屏非常考验手机厂商的技术实力。

折叠屏手机的推出,间接提升了手机厂商的品牌影响力,这样,即使在前五大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手机厂商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通过折叠屏手机,验证下一代手机的发展趋势 。苹果iPhone X的刘海屏刚推出之际,一度被外界认为是“丑出天际”,但当Face ID流行后,其他手机厂商纷纷效仿iPhone X的刘海屏设计,虽然后来逐渐变为挖孔屏、水滴屏等设计形式,但刘海屏确实证明了当时的流行趋势。

没有人能预知未来,苹果如此,其他手机厂商同样如此,面对现实,手机厂商只能通过市场一步一步来验证未来的趋势,折叠屏手机就是验证方式的一种 ,至于折叠屏手机到底会不会火,前提是必须立足于这个赛道,如果产品都没有推出来,万一折叠屏手机将来火了,那起步就比友商要晚。

随着智能手机上下游供应链的成熟,手机厂商的创新早就不是自己说了算,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当前的市场是怎样的,以及供应链厂商和元器件厂商技术的升级。智能手机行业或已步入“慢”创新时代。

11月23日,在乌镇举办的2020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小米 科技 联合伊利集团发布“全民科学饮奶计划”,以“智能可穿戴设备+牛奶”的创新模式推动科学饮奶。




双方共同合作的牛奶白 科技 应用将根据小米智能可穿戴设备检测不同生活场景下人们的实时身体指标数据,并根据监测数据、人体 健康 综合指数,通过营养 健康 科学算法、智能 科技 物联技术等来精准地匹配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进一步提供更好的营养补给。 为用户实时匹配所需乳品,从而倡导大众科学饮奶,增强国民身体素质。

小米集团代表在发布会现场表示,小米此次与伊利共同打造的“全民科学饮奶计划”,是一次通过智能化、数据化技术,深入用户生活的 科技 实践。 小米集团希望将伊利对于科学营养观的积累,与小米的智能物联生态相融合,为消费者创造新的需求与服务。

同时,伊利牛奶还将开设“伊利牛奶白 科技 未来超市”体验店,用户可在体验店内进行光感互动并生成状态卡。在智能货架上识别状态卡,就会得到身体状况说明,用户也可以拿取相应的伊利牛奶。


智能餐桌能对乳品进行识别并展示出营养分析、溯源信息以及质量分析等内容,而透明触摸柜则可以展示伊利牛奶及同小米共同开发的手表apk软件应用。

本次与伊利牛奶战略携手,无疑是小米 科技 IoT(物联网)业务 科技 赋能应用场景的又一大胆 探索 。


从最新发布的三季财报来看,小米不仅仅是手机领域的黑马,还是IoT领域当之无愧的王者。截止2020年9月30日,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计算机)数量达到289亿台,同比增长358%。


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小米AIoT平台的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的用户数达到560万,同比增长590%。 此外,小米的IoT设备在海外营收也增长了562%。

在可穿戴设备细分领域,小米也有着不俗的表现。根据IDTechEx预测,2019年全球可穿戴技术产品市场规模超过500亿美元,全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到3365亿台, 其中小米以12%的比例占据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第二位。


2016年以来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逐年增加,增速基本稳定在30%以上。2019年出货量达9924万台,接近1亿台,同比增长371%。 而小米在国内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中占据首位,占比为25%。

近年来,由于智能传感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保健意识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逐年递增,增速在20%左右波动。 未来,随着可穿戴设备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和应用技术、场景的不断涌现,小米 科技 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将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9%,不过在此降幅下,小米和 OPPO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其中小米在第四季度出货量以同比37%的增长率夺得全球手机市场的销量冠军,其在第四季度销量上涨近44%。OPPO以66%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是三星、华为。前五都有不同程度上移的情况发生,其中 OPPO在9月份成为唯一一家进入全球前五名(含印度)的中国企业。

一、小米第四季度出货量达3650万台,同比增长37%

近日,市场研究机构 IDC公布了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统计,小米集团以3650万台的出货量位列全球出货量冠军。其中小米MIX4销量达2600万台,同比增长44%;小米Note5销量达140万台,同比增长37%;小米MIX5 Pro销量达80万台。根据 IDC公布的数据显示,小米在今年第三季度(2019年第三季度)净增出货量1040万台,同比增长37%;同期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96亿部,同比增长7%。小米同时在财报中表示自己在第四季度推出了多款新产品以满足新市场对高性价比产品的需求等。

二、OPPO排名第三,出货量同比上涨44%,市场份额达66%

OPPO在第四季度也是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在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均取得了不错的表现,以93%的出货量高居中国智能手机品牌第二。今年前三季度 OPPO的出货量超过了1000万台(市场份额为276%), OPPO也成为今年第三季度出货量最高的智能手机品牌。OPPO在第三季度的市场份额达到了66%(销量占比为316%),相比去年同期的63%有了不小的增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8742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