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店几何G6M6:15万级电车的两种「最优解」

探店几何G6M6:15万级电车的两种「最优解」,第1张

12570台,同比增长116%,这是几何汽车在10月份交出的答卷。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到今年前10个月,会发现几何汽车的销量已经悄悄突破了10万台(116822台),同比增长了215%。能获得这么多消费者的认可,与几何主打经济实用的产品理念分不开,尤其是几何A与几何C,正好切中了15万元级大部分家用级消费者购买电车或者油换电的重点区间。

本月初,作为几何A与几何C的更新之作,几何G6/几何M6正式宣布上市,两款车型各推出4款配置,售价区间相同,限时到手价1448-1818万元。其中,几何M6定位为一款跨界风格的纯电紧凑型SUV,续航里程为450km和580km;几何G6定位为一款纯电紧凑型轿车,续航里程为480km和620km。

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既带来了巨大的销量空间,也给电动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购车年轻化趋势的显现,15万级电动车的潜在买家们在考虑车型时,除了要求车辆具有长续航和够好开之外,车型的科技配置水准与性价比也被纳入考虑维度,几何G6/几何M6是否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多重期待?为此,我们来到终端一探究竟。

设计定位

几何G6更主流,几何M6更时尚

由于两款车型的造型、定位不同,所以在设计上展现的思路还是不一样的。

可以发现,几何G6采用了全新的设计风格,封闭式格栅与两侧大灯相连,内部辅以发光Logo,搭配造型狭长的前大灯组,使新车看起来更具层次感,而且整个设计形成了一体化前脸,在延展横向视觉宽度的同时让前脸看起来非常协调。另外,前包围采用菱形网格布局,为前脸增加了更多的细节设计,精致感也随之而来。

来到车身侧面,几何G6的车身线条流畅,从车头一直延伸到车尾,形成短尾的设计。配备双色车身、黑色外后视镜、隐藏式门把手等,看起来更加年轻。此外,几何G6的尾部还采用了贯穿式的尾灯组,微微上翘的小鸭翼设计优化了车身的空气动力学特征,使新车看起来更加时尚、动感。

几何M6定位为一款跨界风格的纯电紧凑型SUV,同样采用了全新的设计语言,设计细节更加丰富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精致感,封闭式格栅与两侧的大灯组相连,形成一体式风格。在延展横向视觉宽度的同时,让前脸看起来非常协调。

来到车身侧面,双色车身的设计,搭配黑色外后视镜、隐藏式门把手,能够尽可能降低风阻系数的同时,还能满足年轻消费者对于一款纯电SUV的期待。几何M6的尾部配备了贯穿式尾灯组,经过熏黑式处理,下包围采用了黑色护板,增添了SUV专属的越野属性。

虽然两款车型都运用了几何最新的家族式设计语言,但两款车型的定位侧重却有很大不同,几何G6作为一款主流尺寸的电动轿车,面向的自然是家庭用户和轿车拥趸;而几何M6在造型、车身色彩方面更有特点,更适合年轻消费者和追求个性的买家。

车机升级

Harmony(鸿蒙)OS系统加持

虽然外形不尽相同,但两款车型在内饰上却采用了相同的设计理念,整体造型简洁,同时采用拼色设计营造出时尚的气息。贯穿式空调出风口的设计让新车车内看起来更加宽敞,饱满的三辐式方向盘也会拥有不错的握感。

它们的内饰配备了102英寸液晶仪表盘、146英寸大尺寸中控屏,再加上抬头显示系统,科技感十足。更重要的是,几何G6/几何M6的车机系统都采用了Harmony(鸿蒙)OS系统,该系统的加入,直接让车型的产品力提档升级。

开门上车,我的第一感受太酷了——带着钥匙走近车辆时,门把手会自动d出,贯穿前脸的灯带和LOGO依次点亮,颇有仪式感。拉开车门,102英寸全液晶仪表和146英寸中控大屏点亮,座椅自动向后移动……车辆内部也采用了怀挡设计,没有任何物理按键,包括Start/STOP按钮,简洁到了极点。踩刹车就启动,拉动怀挡拨杆就可以前进,不需要多余的动作,非常符合“第一性原理”。

此外,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是车机超快。拉开车门就通电了,坐好就已开机了。不夸张地说,它的开机速度打败了全国99%的车机系统。或许几何汽车对这套车机系统的 *** 作流畅度很有信心,它将所有的功能键都融合在这块大屏中。

启动车辆后,从中控屏展示的界面来看,空调 *** 作、导航、音乐等功能控制均通过大屏完成 *** 作。146英寸的中控大屏拥有1080P高清画质,还能实现分屏,导航、娱乐两不误。

鸿蒙系统的一大优势是支持手机与车机之间的无缝流转,比如手机上接收到朋友发的坐标,点开坐标选择高德地图打开导航,上车后导航信息会无感透过手机快速进入到车机屏幕。

最好的科技,是让你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我猜几何G6/几何M6的所有设计细节都是基于这个出发点,这也值得让那些喜欢花里胡哨炫技的友商们反思。

在人车交互方面,几何G6/几何M6<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每日车讯,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撰文/蓝 科技

继共享单车创业热潮退潮后,共享经济的概念依然热度不减。无论是“三电一兽”共享充电宝项目的如火如荼,还是共享 汽车 的初现苗头,又或者是共享电单车的烽烟再起。都仿佛预示着,共享经济里面,依然有令一些企业垂涎三尺的肥肉。

以共享电单车为例,虽然其消费场景与共享单车几乎一致,都是为了打通短途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但是,因为城市管理政策、电单车的造价成本、维护成本以及行驶安全性等无法与共享单车相提并论,因此在其推进的过程中,并未像共享单车那样来势凶猛,而是一波三折。

从3-5年前的百家争鸣,到如今的滴滴、美团、哈啰三大巨头对决,共享电单车这个创业领域,可谓好戏连台,看点十足。那么,共享电单车这个“慢行业”为什么有这么持久的生命力,而且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呢?本文将通过多个维度的分析,来追寻其背后的根本原因。

资本血拼之下,共享电单车行业增长强劲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共享电单车的投放规模达到100万辆,同比增长52 %。预计2025年共享电单车投放数量将超过800万辆。由此不难分析,共享电单车行业,将是一个即将出现爆发的大市场。

而且,从2020年共享电单车的动向来分析,以上预测并非毫无依据,也正在逐步得以印证。

4月初,青桔单车融资超10亿美元,业内人士分析,将主要用于共享两轮车的扩大投放。实际上,滴滴的共享单车与共享电单车组合投资的构想,在其推出青桔单车时即已初见端倪。而且,滴滴旗下的青桔单车与街兔电单车,也几乎是同一时间推出的。2019年6月,滴滴即将上述两个归属的单独的事业部进行了整合,成立了两轮事业部。

无独有偶,期间美团单车也被曝在电单车方面动作频频。据36kr报道,美团于2月份向富士达、新日等电单车企业下单百万辆以上的共享电单车订单。其近期发布的财报也显示,二季度已向市场投放电单车30万辆,这也说明,此前传闻的美团重金加码共享电单车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

而另一方面,有公开数据显示,巨头哈啰出行早在2017年即已进入两轮车共享业务,目前仅电单车业务即已覆盖超过300个城市。占据的市场份额约达到70%。据了解,其助力车业务已经成为哈罗的现金奶牛。

由此可见,三大巨头都瞄准了这个一度被人唱衰、甚至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共享电单车行业。而且,也都采用了比共享单车更为坚决的投资策略,大有与竞争对手血拼,拿下这个十分难啃的大市场的决心。只是,三家巨头都来头不小,而且谁也不甘示弱,恐怕这个战场又要烽烟再起。

共享电单车为何成兵家必争之地?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共享电单车的市场之所以被“旧事重提”,无外乎是一些行业前辈在屡屡碰壁、做了嫁衣裳之后,一些头部企业的不甘心心理使然。

毕竟,与共享单车项目相比,共享电单车具有使用率与客单价的优势。仅仅从共享电单车企业的现金流来源来分析,都是一桩划算的生意。众所周知,很多共享单车企业的半路折戟,就是死于缺乏现金流,在缴纳押金的形式被广受诟病并不断取缔后,企业如何回血成了最大的难题。

而投放单车或者电单车的过程,本身也是企业烧钱、比拼资本的过程。因此,相对于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具有快速回血,以及更大盈利空间等多方面的优势。这也不难理解,很多企业都会看准这块市场大蛋糕,甚至连并不缺钱的互联网巨头也趋之若鹜了。

以美团入局该领域的目的为例,就可以对共享电单车成为巨头纷争之地的原因窥见一斑。美团CEO王兴,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宣扬美团的成功,源于他及美团践行的长期主义。

据其在前期公布财报时的电话会议,王兴认为共享电单车巨头高频消费场景的特征,可以弥补美团用户对于平台业务需求频次不足的问题,对于美团的长足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而对于滴滴、哈啰来说,本身就是出行行业的佼佼者,当然不会在这个前景广阔的共享电单车市场上后退半步。因此,也就造就了三大巨头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在笔者看来,这种局势,甚至可能导致三大巨头的共享电单车业务长期共存,市场份额的竞争也持续胶着。

加上此前有数据显示,中国单车日均骑行需求超2亿次,而电单车的日均骑行需求则达7亿次,频率远远高出共享单车。而在计费方面,当前市场滴滴、美团、哈啰三家共享单车计费基本统一在30分钟15元,电单车则基本为20分钟2元。

因此,可以预见,在该行业结束大批量投放电单车的野蛮生长阶段后,也极有可能形成良性循环。当企业前期的大规模投放策略落地后,因为其进入正常运转,而开始盈利赚钱。

只是,这个市场尽管足够庞大,却并非投资者与入局的企业说了算。近年,共享电单车之所以没有像共享单车那样如火如荼,而是磕磕碰碰、走走停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国家交通、环境相关政策的影响,而在推进整个行业前进的过程中,甚至有些步履维艰。

新战场的新挑战:共享电单车的扩张之困

与共享单车的哀鸿一片相比,共享电单车除了头部企业之争外,也有一些相对小型的企业在下沉市场活得很滋润,甚至一些传统的电动车制造企业也加入到这个竞争行列。笔者注意到,早在2017年,雅迪、爱玛、新日、台铃、立马、欧派、新大洲、宗申、松吉、小牛等多家电动车整车企业已经进军共享电单车领域。

因此,如果你经常到三四线城市走一走,你会发现这些城市的街头,经常能看到这样的风景:人们骑着蓝色、、青色、橙色、绿色的电单车一闪而过,风驰电掣。 时尚 轻盈的车身设计、比单车更快的速度与 *** 控感,是共享电单车更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只不过,在内线城市,除了哈啰、滴滴、美团的电动车外,目前最常见的共享电单车品牌是松果、小遛、拜米、喵走出行、牧森等。这也说明,几番洗牌后,已经有一些共享单车品牌成了牺牲品。

与共享单车对比,人们对于共享电单车的印象,在夏天更为深刻。

甚至有网友谈到共享电单车的好处,这样调侃:炎热的夏天骑单车容易出汗,而电单车则因为速度快,十分凉爽宜人。由此,共享电单车,似乎正在成为解决二三线城市用户3-10公里短途出行问题的必备交通工具。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即使是像滴滴、美团、哈啰这样的巨头,也面临着共享电单车规模化发展的瓶颈,进入了快速扩张的困境。

而这个困境,主要来自于共享电动车的安全性以及日常运营,也由来已久。实际上,早在2017年,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等城市相继发布规定表示,“不发展”或“暂不发展”共享电单车。而2020年上半年,随着入局者投放车辆的动作加大,“约谈”、“整改”、“叫停”等再次成为共享电单车领域的热门词。

这也表明,即使是还在风口的共享电单车,终究还是难以逃脱被国家政策、规范监管的命运。而且,其过去一直存在的安全、运维问题依旧是行业难题。

例如,在车辆运维方面,仍有用户吐槽共享电单车找车难、电瓶没电、车辆定位不准等问题。而近期,网络上传播着不少各地城市管理部门清退共享电单车的视频。共享电单车的无序停放,不仅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更影响了城市的交通与安全。

除此以外,因为共享电单车的行车速度快,也极易引发交通事故,电池充电、短路造成火灾事故也逐渐增多。这也是共享单车创业项目推进最大的阻力之一。

据工信部公示内容,2013年至2017年,全国共发生电动自行车肇事致人伤亡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电动自行车肇事致人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562万起,造成死亡8431人、受伤635万人、直接财产损失111亿元。为此,工信部也于2019年发布了关于电动车(含新能源 汽车 )等的报批文件,对于相关事故隐瞒不报,进行暂停上公告等严肃处理。

由此可见国家整治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辆的决心。但是,在互联网 科技 快速发展的今天,几乎没有什么是技术解决不了的。为此,各大参与共享电动车竞争的企业依然有着迎难而上的勇气。

实际上也是如此,鉴于共享电动车未来将走向挂牌出行、实名认证骑行等更新的、更高 科技 的出行方式。而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管制方面的应用与不断成熟,这些现实问题也终究会得以解决。而各大企业所争夺的,将是一个超级大的流量入口,更是一个相对某些领域更为高频、更有可能带来商业化盈利空间的新行业。

由此可以预见,如果以上提及的安全性问题、运营问题都能通过新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智能 科技 得以解决,共享电单车的大范围普及,可能只是时间问题,未来可期。

(图1、3、4来源觅知)

共享电动车又称共享电单车、共享助力车、共享电踏车等。共享电动车是共享单车的延伸,电助力骑行更加省时省力,用户只要用手机扫一扫车身的二维码,就可以享受到方便的共享出行了。
雷风共享电单车是集合“互联网大数据+新能源+安全出行”的智慧物联网项目。雷风电单车符合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具备 *** 控性能好,安全性高,数据联网,低碳环保等特点;自主研发的车辆管理云平台,具备智能寻车、远程升级、一键租车、定点还车、便捷还车、平台结算等功能,并根据实际需求迭代优化更新,始终追求完美的用户体验。

适合的,只要感兴趣就可以的。

物联网工程(本科)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编程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能力:本专业的学生主要掌握射频识别技术、射频通信及控制工程、信息处理、系统工程、传感器、智能芯片和嵌入式系统、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备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的基本能力。

就业面向:主要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等多个领域。

什么是物联网?
有些人认为,顾名思义,”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显然这是一个错误,这个顾着中文名思出来的义具有非常大的误导性。物联网的英文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仅对things进行翻译的话,指实体或者对象,技术人员比较容易理解实体或者对象的含义,它是将外在世界进行的数字化映射。当然,大家已经习惯叫做物联网。
 物联网专业究竟学什么?
然而,我们知道物联网技术不是对现有技术的颠覆性革命,而是通过对现有技术的综合运用。那么物联网专业究竟学什么?据了解,物联网工程专业开设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两大类,学生主要学习研究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彼此作用、相互转换的方法和技术,有着很强的工程实践特点。
物联网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测控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管理学、软件开发等多方面知识。作为一个处于摸索阶段的新兴专业,各校都专门制定了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需要学习包括计算机系列课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模拟电子技术、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物联网安全技术等几十门课程,同时还要打牢坚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另外,优秀的外语能力也是必备条件,因为目前物联网的研发、应用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国家,学生需要阅读外文资料和应对国际交流。
由于物联网涵盖的领域很多,而本科阶段学生可以学到的东西又较为有限,总的来说,各个学校的物联网工程专业是结合了学校自身长处与物联网某个领域的”定向专攻”。很多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生总是在说:”我们专业好像和计算机专业学的差不多”、”感觉就是把网络工程换了个名字”。其实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物联网工程专业和传统的IT专业还是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的。
据了解,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习编程语言、网络等IT基础知识之外(应用层和传输层),还需重点学习传感器、RFID、模式识别基础这些物联网感知层方面的知识。物联网本身是一个很大的圈子,而信息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和支柱,所以在大一大二的基础课程期间,物联网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区别较小。而在后期专业方向上,物联网专业的学生接触的项目、课题会比计算机专业的更加宽泛、充实。
物联网专业就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从2011年才开始首次招生,目前为止还没有毕业生,所以,无法从往年的就业率来判断未来的就业情况,但我们可从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和人才市场的需求等方面了解该专业未来的就业形势。
据北京科技大学物联网与电子信息系主任王志良教授介绍,该校第一批物联网专业的学生还没毕业,但已经得到了物联网行业企业的认可。有些知名企业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邀请学生们进行实习。众所周知,去大企业实习,是很多应届毕业生进入名企的敲门砖。中科院院士、华东师大软件学院院长何积丰表示,未来的物联网技术要得到发展,需要在信息收集、改进、芯片推广、程序算法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而做到这些的关键是如何培养人才。
因为物联网是个交叉学科,涉及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以及RFID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等多项知识,但想在本科阶段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的难度很大,而且部分物联网研究院从事核心技术工作的职位都要求硕士学历,因此本科毕业生可从与物联网有关的知识着手,找准专业方向、夯实基础,同时增强实践与应用能力。
英语很重要!!!你必须能看懂外国人写的有关物联网的著作!英语不好会有影响!但是可以进大学恶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8853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