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千万级并发的物联网接入架构

如何做一个千万级并发的物联网接入架构,第1张

1、提供HTML静态访问
web界面上最快的访问速度是什么?当然是最原始的HTML文件访问,对于其他语言 比如 jsp ,asp,php等等,他们首先要通过服务器解析成html之后在返回给访问者,如果我们能提供全部是htm来的页面,那么就能大大的降低服务器和数据库资源的利用和提高网站的并发,所以我们尽可能使我们的网站上的页面采用静态页面来实现,这个最简单的方法其实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当然实现这种方式大家比较了解的就是信息发布系统CMS,信息发布系统可以实现最简单的信息录入自动生成静态页面,还能具备频道管理、权限管理、自动抓取等功能,对于一个大型网站来说,拥有一套高效、可管理的CMS是必不可少的。
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们会单独的使用jsp + servlet实现一个简单的信息发布系统
2、使用独立的服务器
为什么要把单独设置一个服务器?对于Web服务器来说,消耗的服务器资源是最多的,如果能把所有的资源放到一个单独的服务器中进行处理的话,可以降低提供页面访问请求的服务器系统压力,从而能进一步的提高web程序的并发所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能把放置到一个单独的服务器中
3、配置多台数据库服务器,多个数据库集群
集群(Cluster)技术是使用特定的连接方式,将价格相对较低的硬件设备结合起来,同时也能提供高性能相当的任务处理能力。
越是大型高并发的应用,数据库的压力就会越大,如果数据库 *** 作很频繁,数据库的瓶颈很快就能显现出来,这时一台数据库将很快无法满足应用,于是我们需要使用数据库集群。
数据库集群就是使用多个数据库服务器分担请求的压力,达到快速响应的目的
4、使用缓存
所谓的缓存就是把数据咱是放置到内存中,前台在请求的时候直接从内存中读取数据,而不需要去查询数据库或者读取文件等,这样就能做到最快的响应。网站架构和网站开发中的缓存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有很多开源的缓冲实现方案,APC,File,SQLite,Memcache等等各种类库实现着不同的缓存方式,只有通过了解他们的实现方式,根据具体应用具体选择,才会使缓存系统发挥出最大的性能。
对于java开发来说,大名顶顶的 分布式缓存系统Memcache 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他提供一个基于Socket的访问方式,使得该缓存系统支持远程读写访问。尽管这个缓存的内容可能是存在内存中,也可能是存在文件内。

IoT Studio 是支持 LiteOS 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的工具,提供了代码编辑、编译、烧录 及调试等一站式开发体验,支持 C、C++、汇编等多种开发语言,让您快速,高效地进 行物联网开发。
IoT Studio 目前支持 Cortex-M0,Cortex-M4,Cortex-M7,Cortex-A7,ARM926EJ-S,RISC-V 等芯片架构。

IoT Studio 目前已经适配了多种开发板,主流支持小熊派IoT开发条件,另外还包括 GD、ST、HiSilicon、FudanMicroelectronics 等主流厂商的开发板。

IoT Studio 支持新增 MCU 列表,以满足用户其他开发板的业务需求。
IoT Studio下载地址如下:

下载会得到一份压缩包,其中包含一份安装指南,详细的安装教程可以参考该文档。
使用一键安装方式,无须再手动安装其他工具,安装步骤如下:

双击运行IoT-Studio_035exe文件开始安装。

选择我同意此协议:
选择安装路径,可以改动,不要有中文和空格,这里我保持默认:
确认设置,开始安装:
安装完成,选择是否安装ST-Link和Jlink驱动和工具,推荐全选:
IoT Studio安装成功之后会自动运行,在首次运行时检测到没有开发工具包,选择“是”,软件会调用浏览器开始下载,下载好之后双击运行developToolsexe。

软件会自动将需要用到的开发工具解压到C:UsersAdministratoropenSourceTools目录:
之后软件会自动开始安装ST-Link和J-link,根据提示安装即可。

打开工具目录,里面有两个路径需要我们在IoT Studio中配置:
安装完develop Tools之后,再次启动IoT Studio,无提示说明开发工具安装成功,IoT Studio的主界面如下:
在IoT Studio启动页面,选择用户指导文档,即可打开 IoT Studio 完整的使用指南,在以后使用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在此文档中找到答案:
小熊派开源社区,专注于前沿技术分享,关注“小熊派开源社区”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资料教程。

物联网开发应用最重要的是各种接口的兼容性。

首先物联网终端设备数量比手机大得多,而且本身没有显示界面,通常只是能够通过特定网络协议回传数据的传感器(直接连入互联网或者通过网关设备),也就是说在物联网大数据汇聚的前端,数据的汇入是自动化进行的,应用开发的重点是后端的汇聚层。

物联网应用后端汇聚层需要有一个智能化软件系统(通常运行于数据中心),来管理物联网设备(包括固件升级等)、网络、处理海量数据,并提供给用户。

在设备层、汇聚层之外,物联网应用还需要一个分析层,负责处理物联网设备产生的大数据。

最后,是最终用户层,负责将有用的数据分析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到用户的终端设备中,这个层面的开发,可以是移动web网站也可以是一个手机APP。

由于设备层和汇聚层第三方专业产品和服务的完善,实际上今天的物联网应用开发,主要指的是分析层和用户层这两个层面,换而言之,未来物联网开发生态主要建立在成熟的云计算物联网平台上。成熟的物联网平台通常都提供汇聚层需要的大数据存储、实时信息总线以及于前端应用通讯的API。

实际上今天已经有大量面向物联网应用开发的平台,例如Xively、Mnubo、BugLabs和ThingWorx等,这些平台通常能够兼容大量物联网产品厂商的设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8934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