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请问,哪里可以下载‘潮汕讲古’的MP3。谢了!

想请问,哪里可以下载‘潮汕讲古’的MP3。谢了!,第1张

上土豆找一个叫“-古-惑-仔-”的人,他传了很多讲古的音频,陈四文、林江、车马炮、郑勇等一大堆人的讲古,其中不少还是连载的。但是不是MP3格式的,只能下载后用格式工厂转格式。。。或者把你邮箱告诉我,我下了很多也转了格式的,我直接发给你。

更多潮汕事关注新浪微博@赤戌

武汉理工不是985工程大学,是211工程大学,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武理工,位于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建设高校,由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学校历史

武汉工业大学

一、武汉城市建设学院

1、湖北省武昌高级工业学校

1898年,武昌洋务局开办湖北工艺学堂;1907年,更名为湖北工业中学堂。

1914年,更名为湖北甲种工业学校;1927年,更名为省立第二中学高级工科;1927年秋,更名为湖北省立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8年12月,更名为湖北联中巴东高工分校;1940年,更名为湖北省第一高级工业学校;1946年5月,更名为湖北省立汉阳高级工业学校。

1949年7月,更名为湖北高级职业学校;1950年7月,更名为湖北省武昌高级工业学校。

2、湖南省立长沙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02年,农务工艺学堂创办;1905年,更名为艺徒学堂;1907年,更名为湖南官立中等工业学堂。

1911年,更名为公立中等工业学校;1913年,更名为省立甲种工业学校;1922年,更名为省立工业学校;1931年5月,更名为湖南省立长沙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8年,更名为省立第一临时中学高职部;1946年,更名为湖南省立长沙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3、省立楚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09年,湖南省陈润霖设立私立楚怡工艺学堂。

1911年,更名为私立楚怡中等工业学校;1913年,更名为私立楚怡甲种工业学校;1931年5月,更名为湖南私立楚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8年,改为湖南私立楚怡中等高中部工科;1946年,更名为湖南私立楚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51年,更名为省立楚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4、河南省郑州工业学校

1933年,河南省立郑县工业职业学校创办;1946年,更名为河南省立郑县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48年,更名为郑州市高级工业学校。

1951年,更名为河南省郑州工业学校。

5、长沙市政建设工程学校

1934年,私立公输高级土木科职业学校成立,校址在长沙宝南街。

1951年,更名为长沙市政建设工程学校。

6、武汉土木工程学校

1951年,武汉市人民政府改私立震旦中学为武汉土木工程学校。

(二)合并调整

1951年,湖南省立长沙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省立楚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省立新化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省立湘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染织料、私立文艺中学合并为湖南高级工业学校。

1952年8月,武昌高级工业学校、湖南高级工业学校、河南省郑州工业学校、湘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四校的土木科与武汉土木工程学校、长沙市政建设工程学校的整体于江西庐山合并成立中南建筑工程学校。校址选定武昌马房山,隶属中南军政委员会建筑工程部。

1953年9月23日,中南建筑工程局、长江水利委员会和中南高教局决定将珠江水利学校土木科合并至中南建筑工程学校。

1954年5月,中南建筑工程学校改由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直接领导,更名为中央人民 政府建筑工程部武昌建筑工程学校。

1958年12月31日,经建筑工程部批准,学校由专科升为本科,校名为武汉建筑工业学院。

1960年1月11日,武汉建筑工业学院更名为武汉城市建设工程学院。6月2日,建筑工程部将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列为部属重点院校之一。

二、北京建筑工业学院

1、东北兵工专—沈阳建筑机械学校

1948年4月,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军区军工部党委决定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简称东北军工专),同年8月,在吉林省敦化县开始建校,后校址迁至哈尔滨市沙曼屯。

1949年春节后,学校迁至沈阳市文官屯。12月,东北军工专改名为沈阳兵工学院。

1950年6月,学校改名为军工局工业专门学校;同年暑期,学校改为高职性质的东北兵工学校。

1954年,哈尔滨市工业学校与东北建筑工程学校合并,于1月重新在沈阳市沈河区南湖南塔街选址重新建校;4月,东北建筑工程学校改名为“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沈阳建筑工程学校”。

1955年5月6日,学校更名为“建筑工程部沈阳建筑工程学校",学制改为4年。

1956年7月17日,学校改名为“建筑工程部沈阳建筑机械学校”。

2、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1951年初,沈阳建筑材料高级职业学校在沈阳市大东区毛君屯设址建校,学校隶属东北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同年暑期后,学校转属中央重工业部建筑材料工业管理局,校址迁至沈阳市皇姑区重义街北一巷5号,并改校名为“重工业部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1956年6月1日,学校改属中央人民政府建筑材料工业部,校名同时改为“建筑材料工业部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3、沈阳计划经济学校

1955年,东北工程管理总局第二干部学校成立,校址设在沈阳市皇姑区黑龙江街一段2号。

1956年8月,建筑工程部接管东北工程管理总局第二干部学校。8月25日,高等教育部批准建筑工程部开办沈阳计划经济学校,以第二干部学校为基础建立,校址在沈阳市皇姑区岐山路。

4、北京建筑工业学院

1955年,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华北工程管理局干部学校(后更名为建筑工程部华北干部学校)成立。

1956年,建筑工程部高级干部学校成立。

1957年,建筑工程部华北干部学校、建筑工程部高级干部学校合并,校名仍为建筑工程部高级干部学校,校址在北京市东直门外十字街。

1958年8月28日,建筑工程部向中宣部和教育部报告备案,决定将建筑工程部高级干部学校改建为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并将天津文化干校、北京建筑机械学校和北京业余建筑工程学院划归该院,作为该院的附校。同年9月1日,北京建筑工业学院正式成立,校址设在北京西直门。

(二)合并调整

1958年5月,建筑工程部决定创办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同年8月,沈阳建筑机械学校、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和沈阳计划经济学校在沈阳市南湖合并组建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1969年,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本科整体并入北京建筑工业学院,10月,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将战备搬迁点选定在湖南常德601矿;11月学校完成搬迁任务。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

一、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1945年7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任命刘开坤负责筹办海事职业学校。8月,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教育部放弃在重庆建校的计划。9月,刘开坤率筹备组从重庆抵达武汉,觅得武昌下新河德商亭德利洋行旧址一所作为校址。

1946年1月1日,国立海事职业学校举行开学典礼。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国立海事职业学校由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交通接管部接管。同年,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决定创办交通学院,归中原临时人民政府交通部领导;8月,中原临时人民政府交通部决定国立海事职业学校与交通学院合并。

1950年2月,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撤销,学院改属中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领导。

1951年1月,学院归属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领导;7月,学院更名为武汉交通学院,校址由汉口迁至武昌下新河。

1952年,学校更名为武汉河运学院。从1952年开始,学院原有规模和专业设置均有缩减,造船专业及学生35人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公路工程及学生40人、自动车专业及学生32人调入南昌大学,桥梁专修科33人调入广州中山大学工学院。

1957年1月,学校更名为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二、武汉河运专科学校

1945年8月前后,原国民党广东省政府开始酝酿建立一所高级航海职业学校,校址设在广东省汕头市,校名定为“广东省潮汕高级商船职业学校”,10月开始招生,隶属于广东省教育厅。

1949年10月24日,汕头解放,汕头军管会接管了学校,校名改为广东省立潮汕高级商船技术学校。

1952年,原中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将广东省立潮汕高级商船技术学校交由长江航务管理局接办,校名改为长江航务学校。

1953年、1954年,广东汕尾水产学校轮机车、哈尔滨河运学校报务训练班先后调入学校。

1954年,教育部同意,学校隶属交通部直接领导,学校改名为交通部武汉河运学校。

1955年1月,学校师生由广东汕头迁入武汉市武昌区三层楼新校址。

1958年6月27日,交通部将学校下放到湖北省管理,更名为湖北省河运学校。

1960年9月至1961年春,学校奉命迁校沙洋。1961年初,奉湖北省委指示,迁校工作停止,已经迁到沙洋的师生一律迁回武汉。

1965年6月22日,交通部决定将学校交由长江航运公司领导,随即决定水运管理专业交武汉港职业学校接办;7月22日,交通部同意长江航运技术学校与武汉河运学校合并,校址设在原武汉河运学校,校名仍为武汉河运学校。

1978年,学校改办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武汉河运专科学校,实行交通部和湖北省双重领导,以交通部为主的领导体制。

1992年7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武汉河运专科学校合并,沿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校名;同时,学院广州航海分部独立建制,改名为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1993年11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更名为武汉交通科技大学。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

1958年6月25日,为了适应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需要和满足武汉地方工业建设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中共武汉市委决定创办武汉工学院。经过反复调查,确定将武昌马房山武汉师范学院分部(原湖北师范专科学校)作为校址。

1959年4月,化工系并入到湖北化工学院。

1960年6月,武汉工学院的领导关系归到武汉市机电局领导。同年,武汉市机电局研究所迁往马房山,划归武汉工学院;武汉无线电学校也划归武汉工学院领导。

1961年9月,湖北省和武汉市决定将湖北化工学院、武汉工学院、湖北工学院(本科部分)合并,名为武汉工学院,归属武汉市领导。

1971年12月,湖北省农业机械工业专科学校与武汉工学院合并,成立湖北农业机械学院。

1973年5月,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从湖北农业机械学院分出。

1979年,国务院重新成立农业机械工业部,学校划归农业机械工业部领导。同年4月,农业机械工业部通知:回复武汉工学院校名。

1985年10月,武汉工学院更名为武汉工业技术大学。同年12月,校名恢复为武汉工学院。

1995年,学校更名为武汉汽车工业大学。

1996年5月,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与武汉市政府共建武汉汽车工业大学。

合并发展

2000年5月27日,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武汉理工大学,隶属教育部。

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3月,学校共有教职工5419人,其中专任教师325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欧洲科学院院士3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1人,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面向全球聘任的战略科学家30人,国家“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万人计划”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0人,湖北省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6人,湖北省“楚天学者”136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1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37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湖北省教学团队9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设有24个学院(部),开设本科专业96个,形成以工学为主,理、工、经、管、艺术、文、法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国家特色专业15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8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2个,18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入选首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重点学科24个。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材料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水声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矿物加工工程

湖北省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新闻传播学、物理学、化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设计学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船舶与海洋工程、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轮机工程、土木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航海技术、物流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工商管理、动画、产品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安全工程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机械工程、软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电子商务

国家特色专业:车辆工程、通信工程、物流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轮机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画、工业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物联网工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车辆工程、通信工程、物流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轮机工程、土木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包装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复合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海事管理、航海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软件工程、制药工程、自动化

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车辆工程、通信工程、物流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物联网工程、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学术科研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拥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40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4个;建有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机构230余个,获批建立了学科创新引智基地5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截至2018年4月,有校级科研基地87个。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湖北省创新群体19个。

2010年至2019年4月,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奖励15项。

截至2018年4月,“十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4525项;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940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3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624项;SCI/SCIE收录论文7190篇,EI收录论文8149篇。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4月,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荷兰等国家的19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人才培养和科技合作关系,聘请了300余名中国以外的学者担任学校战略科学家、客座和名誉教授。2009年以来,先后与美国、英国、意大利、荷兰、日本的著名高校建立了16个国际合作研究平台,包括武汉理工大学—密歇根大学新能源材料技术联合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南安普顿大学高性能船舶技术联合中心、武汉理工大学-赛默飞世尔科技联合实验室等。

2016年,学校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合作建立的首个海外校区正式运行。

2018年,学校与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合作成立武汉理工大学艾克斯马赛学院。

985工程是指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双一流的全称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类专业一直以来都是高考报考的热门专业,这个专业只要具备不错的数学思维,那么学计算机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最低做个程序员,也是非常高薪的职位。往上更是有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信息安全攻防等等一大堆“高大上”的发展方向,无论进科研机构还是企业研发,都是年薪几十万的起步价。
更重要的是,这个年代学计算机的成本非常低,自己有一台电脑就可以开干。遇到心情不好的时期,即便辞去了工作,自己开发一点小程序、搞点小代码,也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需要重点介绍的是,计算机和数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在这个领域想要大干一场的同学,在大一大二期间潜心深耕一番数学,把相关的数学学科吃透,会取得非常有利的优势。
2、电子信息工程
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设备;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做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或从事科研工作;可以从事电子信息设备的应用与维修工作;也可以从事相关的商业职位,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等。
3、大数据专业
这一专业与互联网和计算机都有关联,这一专业开设的时间并不长,只有短短的几年,目前拥有这个专业的大学也比较少,如北大、中南大学、人大、北邮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这个专业的交叉性也极强,非常注重实用性。从就业来看,这一专业目前的人才缺口非常大,急需高端人才。大数据专业就业的方向很广,如分析师、架构师、工程师等。再从工资待遇上看,也要比其它专业更优厚一些。
4、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专业现在处于人才不足,且在一段时间内仍将留有部分缺口,所以就业前景十分乐观,在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市场对于人工智能产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加之现在中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新阶段,工业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都会是未来的科技热点和就业热点,因此不少科技公司都陆续开始在人工智能领域实施战略布局,由于人工智能人才相对比较短缺,所以人才的争夺也比较激烈。

别人家的淘宝小店:一天卖出萝卜干15万

俗话说“秋季萝卜赛人参”,眼下正是“小人参”上市的好季节。而小小的萝卜干也正在上演一场财富大戏。看看别人家的淘宝小点是怎么做的吧1

患有侏儒症的陈益武,尝试着在网上卖揭阳畅销的萝卜干贴补生活,但没想到一举在去年双十一上斩获了15万元。虽然身高只有57厘米,但他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正在改写着人生价值的新高度。

为给父亲挣钱治病 他开网店卖萝卜干迅速斩获15万

每天清晨,一碗白粥开启了潮汕人新一天的生活。如果说喝白粥搭配萝卜干是揭阳人的一种生活习惯的话,那么这其貌不扬的萝卜干也正改变着一个人的生活。

陈益武,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金河镇人,今年37岁,因为患有侏儒症,身高不到60厘米,体重只有30公斤。他的妈妈也患有侏儒症,身高不到50厘米,生活不能自理。

陈益武的父亲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而就在去年,他被医院诊断出股骨头坏死。面对家庭的窘迫和父亲的重病,生活的重担,沉甸甸地落在了陈益武肩上。

经过思索,陈益武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开了一间小店,那时他看到家乡出售的萝卜干很畅销,就想尝试着自己在网上卖。

出于对陈益武的支持和信任,揭阳本地的供货商允许他先卖货,再结算货款。

而在那个时候,农村淘宝刚刚开始。很多村民因为不了解电子商务,总会产生一种怀疑、拒绝的情绪。陈益武每天就开着他的小车挨家挨户地一边帮老乡收发快递,一边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最让陈益武感到幸运的是,2015年,他参与了揭阳市为鼓励、支持农村青年创业致富,专门举办的电子商务免费培训课。在这个班上,陈益武遇到了几位农村淘宝的“高手”。陈益武的网店页面经过“高手”的专业的设计后,他的萝卜干突出了“家乡的味道”这样一个卖点。萝卜干的销量终于由原来的每天出售几箱,变成了十几箱,甚至几十箱。

当萝卜干的销售逐渐增加后,陈益武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村里的孤寡老人。陈益武所在的杜塘村有五位老人成为他定点的帮扶对象。

陈益武既做淘宝又做公益的事迹得到了更多乡亲的认可,他的网店的口碑和知名度也越来越大。很快他开设于金和镇杜塘村的村淘点的销售收入,就跻身揭西县110多个村淘点前列,陈益武也成为村淘优秀合伙人。

陈益武:平均一个月也有三四千块钱赚。

2015年的双11,陈益武通过卖萝卜干斩获了15万元,这是揭西县村淘最大的订单。2016年4月份,首届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年会在杭州举行,揭西县共有2名优秀村淘合伙人代表,陈益武成功地站在了领奖台上。

要把家乡的萝卜干卖得更好是陈益武一直没变的梦想,虽然身高只有57厘米,但他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正在改写着人生价值的新高度。

打造信息化示范镇 居民争学德语力做跨境电商

陈益武所在的广东揭阳市揭西镇,目前正在全力打造“互联网+农业”的信息化示范镇。而在揭阳全市,预计到2017年底前,全市重点监管食品品种可追溯率达90%。到2020年底前,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8月29号,揭阳市金和镇农村淘宝体验馆又一次迎来了二十多位新学员。这个培训班成立于2015年11月,当年为了培养更多的`电商企业家和电商骨干人才,揭阳市政府出台了《十万电商人才培训工程实施方案》。

镇里的农产品纷纷在这里开始网上试水。大家都希望能像陈益武卖萝卜干那样,把家乡的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出去,卖出名堂来。

广东省揭阳市农村淘宝体验馆培训校长林群书:总共还有十多家二十家店铺卖这些萝卜干的,销量一年100多万。

林群书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自从他们的30村淘体验馆成立后,揭西县的金和农特产品协会也在这里注册成立。经过近一年的培训,揭西县新增网店704家,3000多人从事“互联网+”相关行业的工作。

虽然像萝卜干这样的农产品已经卖到了全国各地,但他们还有一个更大的愿望就是要做跨境电商,将农产品卖到国外去。

这天晚上8点,村淘馆里灯火通明,50多岁的林群书也坐在年轻人身边,学习起德语来。

而就在三个月前,当她第一次从德国飞到广东受邀讲课时,根本就不知道还有揭阳这个城市。

4年前,吕如芳的导师来到了中国做翻译和向导。4年后,当揭阳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的时候,吕如芳被导师推荐到了揭阳,开创了德语夜校阅读班。

来参加德语夜校的很多都是揭阳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创业学院的学生。正在读大二的周熠在班上的嗓门最大,发音也最标准。吕如芳经常让他来做示范。

周熠是土生土长的揭阳人,他报考了电子商务创业学院刻苦学习德语,就是希望有一天能把家乡的农产品卖到国外去。

在林群书这样的村淘馆的带动下,揭西县率先成为广东省村淘点数量破百的县域。金和镇则成为全省村淘站点首个实现村村全覆盖的乡镇。而在整个揭阳,市、县、镇、村四级名优特农产品电商服务体系正在完善构建。

年交易额达16亿 政府出资50亿打造信息光网揭阳

现如今,借助农村电商平台,揭阳市金和镇积极推动南瓜、竹笋、辣椒等农产品上网销售,并将其作为一种可复制的模式推广到全镇各个村乃至周边地区。

在这个过程中,金和镇的秘诀就是引入龙头农业企业,对接当地农产品资源,把农产品线上销售平台和线下交易中心对接好,让“互联网+一镇一品”从目标变成成果。这些看起来顺理成章的事,在一开始的时候,困难并不少。

进入9月份,马上到了要种萝卜的季节。承包大户张少宝找到了萝卜生产企业负责人林奕群,商量着在原有60亩地的基础上,想再扩大20亩的耕地的事,因为平均下来,一亩地至少能挣几千块。

但如果在五年前,这儿的土地并不像现在这么抢手。那时种菜出身的林奕群看到潮汕当地有吃萝卜干的习惯,就承包了1000多亩地,想专注地种植萝卜。那个时候有经商头脑的潮汕人都会选择去做生意,土地有70%几乎都没有人种。林奕群扎根农业的想法在当时很不合时宜。

虽然大面积土地撂荒,但林奕群选择做农业时,正赶上了揭阳鼓励“一镇一品”的东风。金和镇位于揭西县东南部,全镇拥有耕地32万亩,矮山低丘15万亩,每年9月底种植萝卜,12月份就能收获,于是萝卜就被定位成金和镇的主打产品。

林奕群当年种植萝卜就为了生产加工增加附加值采用了韩国的品种,每个萝卜成熟后都能长到10斤重,但最终做成的萝卜干发黑,品相不好。经过反复尝试,林奕群终于掌握了原料的秘诀,也就是在每个萝卜长成三四斤重的时候就开始收获、加工。

中午12点,不管有多忙,林奕群都要到萝卜的晾晒车间看一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生产环节,直接关系到萝卜干晾晒的色泽和口感。

为了让萝卜小菜变成餐桌上家常便饭,林奕群经常下厨研究如何烹饪萝卜干。他尝试着用萝卜干炒鸡蛋、萝卜干炒饭,并研制出蒜蓉、橄榄、虾仁、香菇等9个不同口味的萝卜。通过这样的精细加工,地里每斤不到5毛钱的萝卜在这儿身价倍增。

广东省揭阳市萝卜干生产企业负责人林奕群:如果我们是零售价差不多十五块钱。

2015年,林奕群的萝卜干通过电商营销卖出了1000万的销售额。而整个揭阳像揭西县这样的“一镇一品”示范镇,涌现出了30个重点农村合作社和49家农业龙头企业。一大批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纷纷上网触电,在淘宝、京东、等网站开展农产品销售,年交易额达16亿元。

广东省揭阳市农业局局长郑元龙:2015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1333元,年均增加了128%,城乡(居民)收入的比例从2010年的243:1,缩小到2015年的188:1,大大缩小了城乡收入的差距。

2016年6月,因在互联网上卖萝卜干而一炮打响的揭西县金和镇入选了广东首批18个互联网+小镇建设项目,同时也成为全省2个“互联网+农业”小镇之一。

为更好统筹揭西县的农业资源,这天一早副县长曾志嵘来到了紧挨着萝卜种植基地的新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着如何以这里的优质糖柿子等农产品为主,打造成另一个互联网+农旅结合的项目。

这些农产品已经开始在网上销售。因为紧挨着金和镇的萝卜种植基地和加工厂,曾志嵘计划着如何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农旅结合的大景区。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副县长曾志嵘:它的这个未来的发展体量,一定是远远大于现在的萝卜干的这种规模的。

而在整个揭阳市,还有一个更让人眼前一亮的发展规划。以具有500年历史的山湖村为核心,打造智慧休闲农庄;以新农生态山区为主题,推动互联网+农旅结合、物联网牧羊项目;而在金和镇萝卜种植加工的基础上继续打造农业耕作观光体验区、农产品加工体验区。从而以第三产业带动第一、第二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 ‘互联网+农业’小镇的建设。

广东省揭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袁文键:未来五年我们将投入50亿元左右的资金,来加大我们的信息基础建设,努力打造这个光网城市,满布揭阳 。

半小时观察:好政策助力农民发家致富

互联网电商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突破区域、场地、身体等方面的限制,能大大降低创新创业的门槛和成本,这为我国缩小城乡与地区差距、在全面消除贫困问题,提供了新的借鉴。小小的萝卜看上去不起眼,但是它却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的宝贝。一斤萝卜几毛钱,但是腌制成萝卜干之后,身价却能打着滚儿地翻番。

目前,国家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电商下乡进村的政策,先后发布《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等文件,强调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小小的萝卜能借着好的政策,走出揭阳,走向全国。别的产品就同样有机会,别的地方也同样有机会,关键还在于人的眼光和作为。

;

如今的实体店生意越来越难做,几乎到了没法干的地步,多数实体零售街店销售下滑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怎样拉动实体店客流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只要搞活动,客流量就能够得到提高。但是不搞活动了客流就会减少,如何让客流呈现规律性增长,而不是指随着活动的始末而涨落。
我们实体街店要搞活动需要配合比如会员店的会员活动;社区店的亲民活动;普通百货店的公益活动等等。这样,对客流的拉动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立体体系,使得你的目标客户群对你形成一种期待和向往,从而在长久拉动客流上启动应有的作用。
要知道用户来实体店的目的是增加体验,极致的产品及服务是促进销售的方式,这是网店没有的。通过营销的方式又有哪些呢?
搞活粉丝经济。体验说到底是助品牌圈粉的,无论是玩高雅咖啡,还是低俗大蒜,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如何把粉丝留住,让粉丝为我店所用才是根本,地球城街店就解决了这个根本问题。实体街店开通地球城网上街店后,通过到店顾客扫描二维码注册,就能永久锁定成为街店永久粉丝,粉丝可以帮街店去分享推广商品,粉丝购物街店还能有佣金。
促销宣传法。促销是提高客单价的有效方法之一,促销之所以被全球零售行业广泛使用,很大程度是因为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加客流量,迅速提高销售。实体街店设置一款爆款,地球城成千上万的粉丝代言人可以帮你分享到微信朋友圈,销量还愁么?
品牌联盟。对于品牌而言,各品牌抱团,共谋生路。通过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一站式购齐等利益最大化的活动,很多品牌都尝到了甜头,其中的客户资源共享更是充满了吸引力。对于消费者而言,为了得到更低的折扣获得更多的赠品,更愿意直接走进联盟品牌专卖店,成交率高得让人诧异。地球城强大的品牌做街店商家有力后盾。
以上就是实体店拉动客流的几个方式,通过精准的潜在消费群体的需求分析,提高服务质量及做好合理营销方案,如何提升销量,关键是看你如何去把控市场变化的命脉。还有一个简单方法可以注册地球城街店,地球城趣社区是以线下生活社区为基础的网上家园,把你的产品放到网上就能推荐到附近小区用户,小区居民看到你的促销打折信息还不往你那跑?数以千计的代言人还会帮你推广,前提是又不用你投入推广费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9025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