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估值最高AI芯片独角兽诞生!仍是中企

全球估值最高AI芯片独角兽诞生!仍是中企,第1张

文/观察者网 谷智轩

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AI)芯片独角兽诞生,摘取这一头衔的仍是一家中国公司。

2月27日,AI芯片初创企业地平线(Horizon Robotics)对观察者网透露,其获得6亿美元(约合40亿人民币)左右的B轮融资,估值达30亿美元(约合200亿人民币)。

去年6月,另一家中企寒武纪(Cambricon Technologies)完成数亿美元B轮融资,投后整体估值为25亿美元(约合167亿人民币),彼时成为全球AI芯片创业公司的“领头羊”。

如此看来,地平线已超越寒武纪,成为AI芯片领域“最值钱”的独角兽企业。

需要提及的是,本轮融资的领投方中,世界第三大半导体供应商韩国SK海力士(SK Hynix)赫然在列,而该领域的“老大”英特尔(Intel)早在2017年就领投地平线的A+轮融资。这意味着,全球前三的半导体巨头中,有两家已成为地平线的重要股东。

地平线的“征程10处理器” 图自地平线网站

成立已三年

地平线方面对观察者网表示,B轮融资由SK中国、SK海力士以及数家中国一线 汽车 集团(与旗下基金)联合领投。

参与的其他机构与战略合作伙伴包括: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旗下泛海投资、民银资本、中信里昂旗下CSOBOR基金和海松资本等。同时,本轮融资还获得了包括晨兴资本、高瓴资本、云晖资本和线性资本等现有股东加持。

这也是继2017年下半年获得由英特尔领投的超过1亿美元的A+轮融资之后,成立仅三年多的地平线再次获得重量级投资。

该公司还称,本次国内数家一线 汽车 集团给予地平线的上亿美元投资,也成为中国车企目前在AI领域最大规模的投资。

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对观察者网表示,“本次融资引入的重要战略伙伴和资源将进一步加速地平线的研发和商业化步伐。”

另外,SK中国总裁吴作义指出,“地平线在AI处理器以及自动驾驶领域的产品与方案令人印象深刻。”

此前供职于百度的余凯在2013年发起了百度自动驾驶项目。不过,2015年5月,他从百度离职,并于同年7月创立地平线。

余凯资料图 图自视觉中国

在获得最新一轮融资前,地平线也晒出了一份“成绩单”。

2017年,地平线大规模流片(试生产)并发布了中国首款边缘AI处理器——用于智能驾驶的地平线“征程”系列处理器与用于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边缘计算的地平线“旭日”系列处理器。

2018年,该公司依托其软硬结合AI处理器技术,相继发布了Matrix自动驾驶计算平台与和地平线XForce边缘AI计算平台。

目前,Matrix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已向世界顶级L4自动驾驶厂商大规模供货。2018年底,该公司推出依托Matrix计算平台的Navnet众包高精地图采集与定位方案等软硬一体解决方案,并已开始逐步落地。

在智能驾驶领域,地平线的合作伙伴包括奥迪、博世、长安、比亚迪、上汽、广汽等。

另据路透社报道,地平线和奥迪合作开发的软硬件,帮助后者获得了在中国无锡公路上测试自动驾驶的执照。

地平线智能驾驶演示视频截图

中企尚待追赶行业巨头

观察者网同时注意到,尽管地平线已经获得众多资本的青睐,但在AI芯片领域,中企尚待追赶行业巨头。

市场研究机构Compass Intelligence对全球100多家芯片公司进行了评估,最终的AI芯片公司排名有24家企业入围,前3强为英伟达(Nvidia)、英特尔和IBM。华为是排名最高的中国公司,位列第12名。

地平线也跻身这份榜单,排名第24名,上文提到的寒武纪则领先其1位。

其他入围的中国企业还包括联发科(MediaTek)、Imagination、瑞芯微(Rockchip)、芯原(Verisilcon),分列第14、15、20、21名。

图自Compass Intelligence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根据产业信息网发布的数据,预计在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达到251亿台,复合增长率达到153%。而物联网终端设备的增长,也刺激了相应的市场需求。据IDC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全球WiFi和蓝牙芯片的出货量分别为91亿颗、98亿颗,以及102亿颗,2017年至2022年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63%。
随着5G、物联网的发展,通信芯片也将迎来新的局面,无论是市场需求的提升,还是政策红利等的释放,都会让这一领域受到更大的关注。对于国产通信芯片企业而言,而是难得的“转折点”。事实上,近年来,国产通信芯片企业正紧跟通信技术的发展步伐,紧抓市场空白不断打磨自身技术及产品,逐渐有了可以和国际巨头争夺市场的机会。
由国内领先的半导体电子信息媒体芯师爷举办的“2022年硬核中国芯”评选,汇聚了百余家中国半导体芯片产业的知名企业、潜力企业。本文精选了今年参评的近20款通讯类芯片产品,以期为市场提供优质产品选型攻略。
以下产品排名不分先后
智联安
智联安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专业从事蜂窝物联网通信芯片研发的IC设计企业。自创立以来,智联安始终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公司现阶段主要产品为5G NB-IoT、4G LTE及5G NR蜂窝通信芯片。
5G高精定位芯片
MK8510
MK8510为首款5G高精度低功耗定位芯片,采用28nm先进工艺,符合国内三大运营商在5G NR FR1频段的要求,单芯片集成MCU、基带处理器、模拟单元、射频及电源管理模块,真正实现5G NR下一代蜂窝物联网单芯片定位解决方案。
芯翼信息科技
芯翼信息科技成立于2017年,目前,公司已构建了属于自己的中低速率物联网芯片版图,并在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农业、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广泛落地。其自主研发的超高集成度5G NB-IoT系统单芯片SoC XY1100已率先推出并实现规模商用,渗透到水表、燃气表、定位追踪、智慧城市等消费终端领域。
5G NB-SoC
XY1200
芯翼信息科技XY1200作为新一代NB-IoT高集成度单芯片,具有超高集成度、超低功耗、支持免32K晶振设计、免校准设计、丰富的安全引擎等优势,将于2022年下半年推出,面向智能表计、智能烟感、定位追踪等应用领域。其CPU主频可调范围更大,AP接近专业级MCU功耗水平;Memory配置更多,方便客户使用,兼顾成本和灵活性。
5G AIoT SoC
XY2100S
芯翼信息科技自主研发的XY2100S,是业界首次把通讯、低功耗MCU(计算)、传感器模拟前端(感知)等多种功能集成在单芯片(SoC)。作为全球首颗公共事业(表计+烟感)行业专用NB-IoT SoC,XY2100S集成低功耗MCU,解决了MCU模式下的功耗瓶颈,主要面向智能表计、烟感等应用领域。
桃芯科技
桃芯科技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物联网终端芯片提供商,公司专注于BLE 50及以上通信协议技术,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关键核心技术,以品质为基石,在国内率先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LE 50/51/53芯片,打破了由国际知名蓝牙厂商垄断中高端市场的局面。
ING916X系列
ING916X系列芯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完整协议栈技术、混合信号SOC及低功耗技术、蓝牙+定位技术,可广泛应用于AoA/AoD定位、超低功耗传感器应用、汽车、Mesh自组网、HID、智能电网、智能表计、工业智能、智慧农业等领域。
方寸微
方寸微成立于2017年,公司致力于国产高端密码处理器、高性能网络安全芯片、高速接口控制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作为网络安全SoC处理器的核心供应商,方寸微产品已大量商用于各类信息安全终端,在集成电路架构设计、安全密码算法、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大规模量产及品质管控等综合能力上具有国内领先的优势。
国产高速USB30控制器芯片T630
T630芯片集成国产32位高性能RISC CPU,支持USB30、MUXIO、I2C等多种接口,可快速在嵌入式主板上与FPGA/CPU进行对接通讯,作为USB30外扩芯片与PC或服务器实现数据传输。可广泛应用于视频采集卡、视频会议摄像头、监控摄像头、数字摄录机、工业照相机、测量和测试设备、医疗成像设备、打印机、扫描仪、指纹采集终端等众多电子产品。
翱捷科技
翱捷科技是一家提供无线通信、超大规模芯片的平台型芯片企业。公司专注于无线通信芯片的研发和技术创新,同时拥有全制式蜂窝基带芯片及多协议非蜂窝物联网芯片设计与供货能力,且具备提供超大规模高速SoC芯片定制及半导体IP授权服务能力。目前,已成为国内少数同时在“5G+AI”领域完成技术和产品突破的企业。公司各类芯片产品可应用于以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市场及以智慧安防、智能家居、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智能物联网市场。
ASR595X
ASR595X是一款低功耗、高性能、高度集成的Wi-Fi 6+Bluetooth LE 51 combo SoC芯片。其支持目前最新的Wi-Fi 6协议,也支持WPA3、OFDMA、TWT、MU-MIMO、LDPC等关键功能,同时配合内部集成的BLE 51协议提供更便捷和快速的BLE配网方式。既可作为主控芯片使用,也可作为WLAN连接的功能芯片搭配外部主控。搭载芯来科技RISC-V处理器内核,支持鸿蒙OS、阿里OS、FreeRTOS等多 *** 作系统。可广泛适用于如智能照明、安全、遥控、电器等各类应用,家庭自动化、可穿戴式电子产品、网状网络、工业无线控制、传感器网络等产品。
ASR1803
ASR1803是翱捷科技新一代LTE Cat4芯片,采用了22nm先进成熟工艺;集成了ARM Cortex A7处理器;支持4层1阶PCB;支持RTOS和Linux *** 作系统;所占内存小,可为客户不同产品的开发提供灵活选择。为使客户产品能有更快的boot速度,该芯片支持全新的动态电压调节技术及QSPI NOR/NAND Flash,能有效降低工作电压、降低功耗。该芯片可广泛应用于民用及工业与行业应用当中。
ASR1606
ASR1606作为翱捷科技新一代LTE Cat1 bis芯片,采用了更高集成度的单芯片SoC方案、先进成熟的22nm制程工艺并且集成了主频达到624MHz的ARM Cortex-R5处理器以及Modem通信单元、Codec音频单元、PSRAM+Flash存储单元和PMIC,使得芯片封装尺寸更小、性能更强大。可广泛应用于各类标准数据模块,并且在Tracker、共享设备、电网、车联网及各种形式智能硬件等领域拥有出色表现。
北极芯
北极芯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以RISC-V指令集架构为基础,自主研发异构网络融合通信标准IARV-IPRF架构,专注于IA-AIIPD通信芯片、IA-3DIPD存储芯片、智能应用处理器SoC的设计公司。北极芯以“自由、开放、创新”为理念,通过资源整合、技术与业务模式创新,构建完整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态”产业链,以提升中国基础软硬件核心竞争力。
AIoT通信芯片/IA-RF
北极芯AIIPD芯片/IA-IPRF是一款兼容多协议、宽频宽带半双工/全双工射频无线收发器芯片,集成两个独立的可编程频率合成器。该芯片的频率、带宽及增益可编程能力使其成为多种收发器应用的理想选择。该收发器既集成RF前端与灵活的混合信号基带部分为一体,也集成可编程时钟产生模块,使ADC&DAC采样可编程。
芯象半导体
芯象半导体成立于2014年,公司专注于高集成度数模混合SoC通信芯片设计,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通信类、主控类以及计算处理类芯片产品线。主要应用领域为用电信息采集、低压智能配电物联网、数字光伏管理,智能用电管理等。
SIG800E
SIG800E是一款HPLC+HRF双模方案级SoC芯片,算力、连接一体化架构,适配未来数字能源领域对边缘算力需求的强劲增长。该芯片可双模通道独立工作,融合自组网,独立完成主控、拓扑识别、模拟量采集、HPLC+HRF双模通信功能。在配网自动化、分布式光伏发电、智能家居等领域,可帮助客户打造算力领先,成本极致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移芯通信
移芯通信成立于2017年,公司专注于蜂窝移动通信芯片及其软件的研发和销售,所有核心技术和IP全部自研,包含算法&架构、射频、基带、SoC、协议栈软件、平台&应用软件和硬件方案,致力于设计世界领先的蜂窝物联网芯片。自成立以来,移芯通信已向市场推出两款NB-IoT芯片、一款Cat1bis芯片,均已量产。目前,移芯通信已完成累计超15亿元人民币融资。
NB-IoT芯片
EC616S
EC616S为业内首颗外围仅需18颗器件的超高集成NB-IoT芯片,其采用QFN52封装,芯片尺寸仅66mm,支持NB最小模组尺寸1010mm设计。EC616S主要应用于LPWA低功耗广域网通信及物联网领域,适用于低功耗,广覆盖,低速率,大容量的广域网连接应用,面向智能表计、智能烟感、定位追踪、共享经济、工业互联等物联网领域。
Cat1bis芯片
EC618
EC618为全球首款基带、射频、电源实现一体化设计的高集成度Cat1bis芯片,内部集成电源管理芯片,外围器件数量减少30%以上,尺寸仅有61mm61mm,以更低成本支持客户多样化功能需求。同时,其极低的待机功耗可以极大延长终端产品待机时间,满足用户超长待机需求,更好地适配于Tracker、可穿戴、共享、对讲等应用场景。
千米电子
千米电子成立于2019年,针对物联网行业存在的关键问题,历时五年多成功研发出LaKi超低功耗实时广域网技术,包括MAC层的LaKiplus和PHY层的射频SoC,这也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够同时实现广覆盖、低功耗和低时延的无线通讯技术。其带宽高达1MHz,大幅提升了物联网的投资回报,适合物联网低成本大规模海量终端接入,具备成为物联网基础设施核心技术的潜力。
LK2400A
LK2400系列是根据物联网通讯和数据特点定制的射频SoC芯片,集成了32位CPU、射频、基带、时钟、功率放大、AES128加密等,在1秒响应的长距离通讯时年功耗只有30mAh左右,比其他无线技术低两到三个数量级,可广泛应用于速率1Mbps以内的大多数物联网应用。
磐启微
磐启微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智慧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芯片设计企业,目前公司拥有低功耗远距离ChirpIoT系列、多协议系列、BLE-lite系列三大产品,广泛应用于资产管理、室内定位、工业互联、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磐启微以“物联互联”为基本,着眼于国家三大基础设施建设,矢志成为国际一流的芯片设计企业。
PAN3029
PAN3029是一款采用ChirpIoTTM调制解调技术的低功耗远距离无线收发芯片,支持半双工无线通信,通过自由网关可兼容LinkWANTM协议。该芯片具有高抗干扰性、高灵敏度、低功耗和超远传输距离等特性。最高具有-142dBm的灵敏度,22dBm的最大输出功率,产生业界领先的链路预算,使其成为远距离传输和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应用的最佳选择。
博流智能科技
博流智能科技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注于研发世界领先的超低功耗、智能物联网和边缘计算等领域的系统芯片,并提供智能云平台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同时,公司自主开发了完整的超低功耗MCU与高精度模拟sensor hub技术平台,多模无线联接技术、音视频处理与人工智能算法/神经网络处理器(NPU)技术,能自主完整实现单芯片多技术集成的SOC芯片研发。
BL606P
BL606P是一款支持Wi-Fi/BT/Zigbee三模通讯协议、同时集成多路麦克风阵列语音Codec和双核处理器的SoC单芯片,是智能语音领域具有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可用于智能音箱、智能中控面板等领域。
BL616
BL616是国产首款基于WiFi6通讯协议的Wi-Fi/BT/Zigbee三合一SoC芯片,该芯片同时支持语音codec、视频DVP sensor、以及DBI/RGB屏显,适用于智能家居、低功耗门铃、AIOT中控面板等领域。
炬芯科技
炬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于2021年科创板上市。总部位于珠海,在深圳、合肥、上海、香港等地均设有分部。炬芯科技是中国领先的低功耗系统级芯片设计厂商,专注于中高端智能音频SoC的研发、设计及销售,为无线音频、智能穿戴及智能交互等智慧物联网领域提供专业集成芯片。公司主要产品为蓝牙音频SoC芯片系列、便携式音视频SoC芯片系列、智能语音交互SoC芯片系列等,广泛应用于智能手表、蓝牙音箱、蓝牙耳机、蓝牙语音遥控器、蓝牙收发一体器、智能教育、智能办公等领域。
ATS2831P
炬芯科技ATS2831P系列采用CPU+DSP双核异构架构,支持最新的蓝牙53标准,支持LE audio,集成了蓝牙射频(RF)和基带、电源管理单元(PMU)、音频编解码器及微控制单元(MCU)等模块,集蓝牙发射和蓝牙接收功能于一体,规格完整,性能领先。在提供超低延时的高品质音频信号传输的同时,通过内置的高性能DSP实现后端音效处理和AI降噪算法进一步提升整体音质表现。
力合微电子
力合微电子成立于2002年,是行业领先的物联网通信芯片企业,公司专注于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和芯片开发。在物联网底层通信、算法及芯片设计拥有完整核心技术。针对物联网应用,力合微电子推出基于电力线的统一通信接口 PLBUS PLC专用芯片方案,实现“有电线,即可通信”。公司核心技术与芯片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全屋智控、智能照明、智慧城市路灯照明、工业物联控制等领域。
PLBUS PLC
电力线通信系列芯片
PLBUS PLC全屋智能电力线通信芯片是为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终端提供完全自主研发、高集成度、高性能、高性价比基于电力线通信的SoC芯片,实现“通过电线,即可通信”。其符合国家标准3198331以及国际PLC标准IEEE19011,内置高性能MCU,集成了完整的物理层通信协议。开创了国内OFDM窄带PLC时代,也成为电力线通信国家标准的基础。
华冠半导体
华冠半导体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半导体器件研发,封装、测试和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高新企业。公司拥有国际先进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生产线,具备实现年产值3亿人民币,年出货量20亿块集成电路生产能力。目前产品有电源管理、运算放大器、逻辑器件、MOSFT以及特殊电路等,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物联网、网络通讯等领域。
HGX3075
HGX3075是一款具有热插拔、失效保护、±16KV ESD保护的33V RS485收发器,可广泛应用于RS-422/485通讯方案、数字电表、水表、工业控制、工业电脑、外设、安防监控、路由器等项目。
-End-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点击展开全文
打开腾讯新闻,阅读体验更好
抽红包,抽中就送!每人限抽8次,快来试试手气吧
广告
凹印
打开
腾讯新闻
参与讨论

频谱芯片是指用于射频接收和发射的集成电路芯片,其应用范围广泛,包括通信、无线电广播、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以下是一些频谱芯片上市公司的例子:
1高通(Qualcomm):全球领先的无线通信技术供应商,提供各种高性能频谱芯片。
2英特尔(Intel):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之一,提供高性能的无线通信芯片。
3博通(Broadcom):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提供各种射频芯片和无线通信解决方案。
4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提供射频和无线通信芯片。
5瑞萨电子(Renesas Electronics):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提供各种高性能频谱芯片。
6恩智浦(NXP Semiconductors):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提供射频和无线通信芯片。
7西门子(Siemens):全球领先的电子技术公司,提供各种射频芯片和通信解决方案。
8华为(Huawei):全球领先的通信技术供应商,提供各种高性能频谱芯片。
9中兴通讯(ZTE):全球领先的通信技术供应商,提供各种射频芯片和无线通信解决方案。
10山特维克(Skyworks Solutions):全球领先的射频半导体芯片制造商,提供高性能的无线通信芯片。
以上只是一些频谱芯片上市公司的例子,还有许多其他公司也在这个领域中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集微网消息 5月26日,“携手创新,共赢未来”——杰理 科技 芯片新品发布会以网络直播的形式举行,活动当天,哔哩哔哩、微信视频号均可观看。据了解,本次发布会的主角是 六款 适用于不同场景的超强新品,为此,我也专程上线感受了一波来自杰理 科技 的满满的诚意。

随着无线蓝牙耳机目前在市场高度普及,终端品牌也在变着花样寻求创新升级。作为业界市占率领先的企业,杰理 科技 在创新升级的路上同样走在最前端。

虽然本次 发布新品中有四款 均用于无线蓝牙耳机产品,但每款产品却能够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各显神通。

产品一:运动耳机芯片(AC7003F4)

目前无线蓝牙耳机在运动场景中存在噪声大、续航时间短、信号传输距离短等短板,本次发布的AC7003F4芯片,就是针对上述提到的几大问题进行大幅改善。

笔者了解到,AC7003F4芯片具备高达102dB的信噪比,能够极大限度降低底噪,用户即便是在户外运动也不会受到噪音的困扰;同时该款产品还具备卓越的RF性能,能够实现超远距离的连接,让用户不再因为运动时耳机与终端距离过远,受到信号传输问题困扰。

除此之外,这款新品功耗低至55mA,得益于这项性能,耳机能够轻松实现全天续航。值得关注的是,AC7003F4芯片采用的超小型封装技术也在更大程度上为使用它的工程师们提供便捷,QFN3x3mm的尺寸让工程师们在做layout时更加易如反掌,大大提升了效率。

产品二: 游戏 耳机芯片(AC7006F8)

爱好 游戏 的用户,最担心的状况之一就是在戴上耳机进入 游戏 后,由于耳机延迟、干扰等问题,无法听清队友之间传递的信息,从而导致整场 游戏 的感受都十分糟糕。而这一问题,AC7006F8芯片中就能够完美解决。

据了解,当而集中搭载AC7006F8芯片时,可以达到主动降噪与通话降噪俱佳的效果;明显提升用户在 游戏 时的沉浸式体验感,也让 游戏 过程中与队友的通话内容变得无比清晰。

除此之外,更让用户觉得扫兴的情况就是耳机与终端之间的连接存在延时,队友的 *** 作已经输出,才听到你的信息。AC7006F8芯片在产品设计时就十分人性化的想到了这一点,超低延时的功能让耳机明显改善这一现象。不仅如此,该款芯片也可实现超低底噪和超低功耗,仅需充电一小时,就能让你跟队友尽情开黑一整天。

产品三:降噪耳机芯片(AC7006A8)

回归到无线蓝牙耳机的产品本质,其实最重要三项功能不外乎就是降噪、续航以及连接的稳定性。降噪决定了在佩戴耳机后,用户能否拥有一个绝对安静且纯粹的环境中感受到声音的本质;而续航能力的好坏,决定了终端产品的便捷性高低;连接的稳定性,实质上是将无线蓝牙耳机与有线耳机的对比下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可以说,上述三个方面的表现在决定一款无线蓝牙耳机产品优秀与否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杰理 科技 为了助力终端客户不断优化产品,提升用户体验,因此,推出了适用于全场景的AC7006A8降噪芯片。

本次发布会上,杰理 科技 介绍到,AC7006A8芯片同时拥有ANC主动降噪及双Mic ENC通话降噪两项功能,不论是影音 娱乐 还是日常通话都不会受到噪音干扰;这款芯片还有突出的信号表现,还能够实现超远距离连接;同时,得益于产品在超低功耗方面的表现,搭载了这款芯片的耳机产品能够拥有充电一小时,听歌一整天的超强续航能力。

产品四:双Mic ENC芯片(AC7006D8)

型号为AC7006D8的双Mic ENC芯片。据介绍,AC7006D8搭载了双Mic神经网络降噪算法,使得芯片具备降噪深度高的特性,能够极大程度的原度声音,并让声音保持高度平稳。

除了上述的四款产品外,杰理 科技 还在接下来的发布会中向观众展示了IOT芯片以及通用MCU芯片。

产品五:双模蓝牙IoT芯片(AC632N)

接下来的AC632N基于40nm ULP工艺,是一款32位双模蓝牙物联网芯片。在提供96MHz运算主频的同时,这款芯片内置64K SRAM和512K Flash,最多可支持25个IO,且支持双USB。工作电压为18~55V,温度范围为-40~+105 。此外还内置充电管理单元,连接待机功耗约为60uA。

产品六:通用MCU芯片(AD15N)

最后登场的型号为AD15N的32位通用MCU芯片,采用了40nm LP工艺,提供120MHz的运算主频,内置20K SRAM和256K Flash,最多可支持30个IO;工作电压为18~55V,温度范围为-40~+85 ,产品拥有丰富外设的同时,待机功耗还能做到小于2uA。

无线蓝牙耳机市场规模近几年都保持高速增长,由此也吸引了许多企业想要分一杯羹,在耳机芯片设计端,竞争也愈发激烈。作为行业领军企业,过硬的产品创新能力成为杰理 科技 的一大优势。

回顾本次发布会上出现的六款产品,我总结为是芯片性能、产品体系、用户体验的全方位升级和优化。

首先从芯片性能角度看,文中的各项参数可以说是杰理 科技 在长期技术积累和坚持产品创新的最好证明;其次从产品体系可以发现,杰理 科技 正在建立起一个更加完善的产品架构,使自身产品能够覆盖到更广阔的市场领域,也为公司成长增添了新动力。

最后再看几款新品的应用场景,我发现杰理 科技 设计每一款芯片时都切实考虑了能否真正意义上升级用户体验的问题,也恰恰反映其做产品的本质和初心,想必这一点也是每家终端品牌不断追求的目标。

而在和客户目标达成一致的前提下不断升级和优化自身产品,或许就是杰理 科技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里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校对/范蓉)

国产数字芯片厂商详细信息


下面我们将从核心技术、主要产品、目标市场和应用方案等方面对这30家公司逐一展示。

中科龙芯


核心技术:MIPS授权架构的CPU及生态圈、跨指令兼容的二进制翻译技术。

主要产品:面向行业应用的“龙芯1号”小CPU;面向工控和终端类应用的“龙芯2号”中CPU;以及面向桌面与服务器类应用的“龙芯3号”大CPU。

应用领域:网络安全、办公与信息化、工控及物联网等领域,并在政府、能源、金融、交通、教育等行业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


天津飞腾


核心技术:自研ARMv8架构处理器、片上并行系统(PSoC)体系结构。

主要产品:高性能服务器CPU(腾云S系列);高效能桌面CPU(腾锐D系列);高端嵌入式CPU(腾珑E系列)三大系列。

应用领域:国内政务办公、装备制造、云计算、大数据以及金融、能源和轨道交通等行业信息系统领域。


海光信息


核心技术:AMD授权X86指令集架构、“禅定”x86 CPU

主要产品:7000系列、5000系列和3000系列处理器。

应用领域:政府机构和商业服务器应用。


兆芯


核心技术: CPU、GPU、芯片组核心技术。

主要产品:“开先”、“开胜”两大CPU系列。

应用领域: 党政办公、金融、教育、医疗、交通、网络安全、能源等行业。


申威


核心技术:申威64自主可控架构

主要产品:SW1600/SW1610 CPU。

应用领域: 党政、军事、超算、服务器和桌面电脑。


华为海思


核心技术:ARM v8架构授权、达芬奇架构NPU

主要产品:鲲鹏920、麒麟系列应用处理器、升腾AI芯片。

应用领域:服务器、手机、智能终端。


紫光展锐


核心技术:5G通信、AI平台

主要产品:虎贲T7520/T7510/T710系列手机应用处理器、W517/307系列智能可穿戴处理器、春藤系列物联网芯片。

应用方案:5G、AIoT、智能语音、智能穿戴、平板电脑、工业互联网

目标市场:手机、可穿戴设备、工业物联网、 汽车 电子、功率电子。


瑞芯微


核心技术:ARM内核高性能应用处理器、智能语音

主要产品:RK35系列、RK33系列、RK32系列、RK31系列RK30系列、RK18系列、RK MCU系列、RK Power系列、RV11系列。

应用方案:平板电脑、流媒体应用、商业及工业应用、家居应用、智联网应用、视觉应用、车载应用。

目标市场:智能硬件、手机周边、平板电脑、电视机顶盒、工控等多个领域。


北京君正


核心技术:XBurst 系列 CPU Core (基于MIPS 指令集)、Helix/ Radix系列 VPU、Tiziano图像处理器、君正AIE 算力引擎、ISSI存储技术

主要产品:X2000、X1000/E、X1520、X1500、X1021系列微处理器;T40、T31、T21、T30、T20系列智能视频处理器;ISSI/Lumissil存储器。

应用方案:智能音频、图像识别、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智能办公、智能视频。

目标市场:生物识别、教育电子、多媒体播放器、电子书、平板电脑、AIoT等领域,以及计算和通信存储市场。


全志 科技


核心技术:智能应用处理器SoC、超高清视频编解码、高性能CPU/GPU/AI多核整合;

主要产品:A系列平板电脑应用处理器、F系列多媒体处理器、H系列机顶盒OTT处理器、R系列智能语音芯片、T系列车规级驾舱信息 娱乐 处理器、V系列视频编解码处理器、MR系列处理器。

应用方案:智能硬件、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家庭 娱乐 、车联网方案;

目标市场:智能硬件、平板电脑、智能家电、车联网、机器人、虚拟现实、网络机顶盒,以及电源、无线通信模组、智能物联网等多个产品领域。


景嘉微


核心技术:支持国产CPU和国产 *** 作系统的GPU

主要产品:JM5400、JM7200/7201 图形处理器

应用市场:笔记本电脑、一体机、移动工作站、刀片式主板等桌面办公和工业控制领域。


天数智芯


核心技术:全自研通用计算GPGPU

主要产品:7纳米GPGPU高端自研云端训练芯片

目标市场: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智能推荐等AI领域;HPC通用计算。


芯动 科技


核心技术:GDDR6高带宽显存技术、4K/8K显示的HDMI21技术、国产自主标准的INNOLINK Chiplet和HBM2E高性能计算平台技术

主要产品:智能渲染GPU图形处理器;高速32Gbps SerDes Memory ;高性能计算/高带宽储存/加密计算/AI云计算/低功耗IoT等芯片。

应用市场:高性能计算/多媒体& 汽车 电子/IoT物联网等领域;信创桌面渲染、5G数据中心、云 游戏 、云办公、云教育等主流新基建领域。


高云半导体


核心技术:GoAI机器学习平台、蓝牙FPGA系统级芯片

主要产品:晨熙家族GW2A系列 FPGA、小蜜蜂家族GW1N系列SoC

应用市场:通讯、工业控制、LED显示、 汽车 电子、消费电子、AI、数据中心。


上海安路


核心技术:全流程TD软件系统

主要产品:高端PHOENIX(凤凰)、中端EAGLE(猎鹰)、低端ELF(精灵)系列FPGA。

应用方案:LED显示屏、工业自动化、通信控制、MIPI和TCON显示等。


紫光国微


核心技术:Pango Design Suite FPGA开发软件技术、嵌入式FLASH、高安全加密、内嵌ECC。

主要产品:Titan系列FPGA、Logos系列FPGA、Compact系列CPLD;智能卡和智能终端安全芯片;半导体功率器件;超稳晶体频率器件;5G超级SIM卡。

应用方案:移动通信、金融支付、数字政务、公共事业、物联网与智慧生活、智能 汽车 、电子设备、电力与电源管理、人工智能。

目标市场:金融、电信、政务、 汽车 、工业互联、物联网等领域。


京微齐力


核心技术:AiPGA芯片(AI in FPGA)、异构计算HPA芯片(Heterogeneous Programmable Accelerator)、嵌入式可编程eFPGA IP核、FX伏羲EDA软件

主要产品:HME-R、HME-M、HME-P、HME-H系列FPGA

应用方案:工业控制、医疗电子、消费类电子、广播&通信、 汽车 电子、计算机与存储、嵌入式应用、人工智能。

目标市场:云端服务器、消费类智能终端以及国家通信/工业/医疗等核心基础设施。


智多晶


核心技术:FPGA开发软件“HqFpga”、 自主研发的FPGA架构

主要产品:Seagull 1000系列 CPLD、Sealion 2000 系列FPGA、Seal 5000 系列 FPGA

目标市场:LED驱动、视频监控、图像处理、工业控制、4G/5G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等。


成都华微电子


核心技术: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FPGA硬件设计平台、可编程逻辑器件综合、映射及编程算法软件技术。

主要产品:数字模拟混合信号芯片、可编程逻辑器件、ADC/DAC、模拟电路及接口电路系列产品

应用市场:工业控制、通信和安防等。


遨格芯


核心技术:可编程SoC、异构(MCU)边缘计算

主要产品:CPLD、FPGA、MCU-SoC、AI ASIC、MCU。

目标市场:消费电子、工业和AIoT。


晶晨半导体


核心技术:超高清多媒体编解码和显示处理、人工智能、内容安全保护、系统IP等核心软硬件技术

主要产品:多媒体SoC芯片

应用方案:IP/OTT/DVB机顶盒方案、智能电视、智能影像、智能家居、智能商显。

目标市场:智能机顶盒、智能电视和AI音视频系统终端等,以及IPC等消费类安防市场、车载 娱乐 、辅助驾驶等 汽车 电子市场。


国科微


核心技术:全自主固态硬盘控制芯片、无线数据通信核心技术、AVS2超高清智能4K解码芯片

主要产品:直播卫星高清芯片、智能4K解码芯片、H264/H265高清安防芯片、高端固态存储主控芯片、北斗导航定位芯片。

应用方案:智能机顶盒、智能监控、存储控制、物联网

目标市场:卫星广播、无线通信、存储和信息安全、物联网应用领域。


中星微电子


核心技术:组织制定安全防范视频安全数字音视频编解码(SVAC)国家标准、结构化的视频码流、“数据驱动并行计算”架构

主要产品:“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 集成神经网络处理器(NPU)的SVAC视频编解码SoC、SVAC视频安全摄像头芯片、H264 解压缩芯片、PC摄像头芯片

目标市场:信息安全、图像编码视频安全领域。


澜起 科技


核心技术:高性能DDR内存缓冲控制器、动态安全监控技术(DSC)、异构计算与互联技术

主要产品:DDR2-DDR5系列内存接口芯片、PCIe Retimer芯片、服务器CPU

目标市场:云计算、服务器、存储设备及硬件加速等应用领域。


兆易创新


核心技术:国产SPI NAND Flash工艺技术、基于Armv8-M架构的Cortex-M33内核高性能微处理器

主要产品:NOR Flash、NAND Flash、GD32系列MCU

应用方案:GD25/GD55 B/T/X系列大容量高性能SPI NOR Flash、车载数字组合仪表解决方案、GSL7001光学指纹识别方案

目标市场:工业、 汽车 、计算、消费类电子、物联网、移动应用以及网络和电信行业。


东芯半导体


核心技术:NAND/NOR/DRAM/MCP设计工艺技术

主要产品:中小容量NAND Flash、NOR Flash、DRAM芯片

目标市场:工业控制、通讯网络、消费电子、移动设备、物联网。


芯天下


核心技术:成熟闪存及新型存储技术

主要产品:SPI NOR Flash, NOR MCP, SPI NAND Flash, SD NAND Flash, NAND MCP等。

目标市场:物联网,显示与触控,通信,消费电子,工业等领域。


聚辰半导体


核心技术:串行EEPROM、逻辑加密卡、零漂移轨到轨输入输出运放

主要产品:EEPROM、智能卡芯片

目标市场:智能手机、液晶面板、蓝牙模块、通讯、计算机及周边、医疗仪器、白色家电、 汽车 电子、工业控制等众多领域。


恒烁半导体


核心技术:基于NOR Flash的存算一体架构;50nm制程的NOR Flash存储

主要产品:SPI NOR flash存储器;基于NOR flash的存算一体CIM AI加速芯片; 基于ARM Cortex的32位MCU

目标市场:可穿戴设备、智能音响、安防监控、物联网IoT、泛在电力物联网、 汽车 电子、消费电子及工业等领域。


得一微电子


核心技术:固态存储控制芯片

主要产品:PCIe SSD主控芯片、SATA SSD主控芯片、eMMC 51主控芯片、SPI NAND主控芯片、USB主控芯片

目标市场:通用计算和存储市场,覆盖消费级、企业级、工业级、 汽车 级应用。

目前根据媒体报道,国产服务器芯片已经完成32核心的3D5000芯片的研发,标志着中国自主芯片架构即将迎来收获期,服务器芯片更多的还是依赖大量的核心数量来完成算力任务,所以32核心国产服务器芯片完成研发,对于信创国产化事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同时就像华为一样,备用芯片其实早就准备好,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申威芯片,通过采用自研的申威芯片,我们的超级计算机将会彻底突破国外技术壁垒,真正走向自主可控的时代。
另一方面,政策方面的支持也是一大优势,近期,国内某银行举行6亿元的服务器招标,全数由国内的服务器芯片企业供应芯片,分别是深圳某科技企业的鲲鹏服务器芯片取得六成份额,海光服务器芯片取得26%的份额,飞腾服务器芯片取得12%的份额。随着更多国产芯片在服务器市场取得主导地位,国产芯片将在芯片市场的四大领域--服务器芯片、PC处理器、移动芯片、物联网芯片市场取得两个市场的主导地位,为未来最终形成国产芯片的生态提供支持。

联发科以38%的市场占有率蝉联冠军

联发科以38%的市场占有率蝉联冠军,联发科凭借高性价比的中高端5G芯片表现比手机芯片一哥高通更加亮眼。联发科以38%的市场占有率连续4个季度位列全世界第一名,而且份额是不断增长的状态。

联发科以38%的市场占有率蝉联冠军1

众所周知,现在买手机除了看拍照外观设计等等,另外一大关注点就是手机处理器。

苹果不用说,用的都是自家研发的A系列处理器,安卓的旗舰机则大多使用高通的骁龙处理器,其中三星则有时候会选择搭载自家的Exynos处理器。

联发科击败高通,再次蝉联冠军,华为份额令人感慨

不过并非是这几家市场份额排在第一,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公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手机处理器市场报告》的数据,联发科以38%的市场占有率连续4个季度位列全世界第一名,而且份额是不断增长的状态。

当然,其中最令人感慨的还是华为的海思处理器,从2020年Q2的16%,掉到了只剩3%的市场份额,排在了第六位。

说回联发科,之所以能够顺利2020年Q3就登顶全球处理器市场冠军,离不开联发科的天玑系列芯片的表现。

从中端的天玑800/900,到高端的天玑1100以及天玑1200处理器,不少安卓厂商都选择把自己的次旗舰或者中低端机型搭载联发科的天玑系列处理器。

当然,在安卓旗舰机型上,搭载联发科处理器的还是并不多,这也是联发科此前留下的问题,不过联发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还把其转化成自己的机遇。

就拿天玑1200处理器来说,Redmi直接把搭载天玑1200处理器的K40游戏增强版的起售价标为了1999元。要知道这可是联发科目前顶级的处理器,却用在了小米中端机型。

不过也正是因此,联发科的性价比也带来了大量订单,因为安卓手机厂商,主要还是靠中低端机型出货,而正是不少手机厂商开始越来越多采用联发科的芯片处理器,也助推了联发科登上全球处理器份额第一的宝座。

因此也有网友表示:联发科要成了?

4nm也在路上,联发科或首发4nm芯片

根据外媒爆料,天玑2000系列芯片已经开始内部测试,有望在年度或者明年初上市。

笔者通过多方了解,联发科的这款天玑2000系列芯片,是最新的ARM V9指令集架构,而且配备了Cortex-X2 内核。与高通在明年推出的新旗舰芯片骁龙895相比,没多大差别。

而且相关信息还提到,天玑2000芯片是采用的台积电的4nm芯片工艺生产,当下最先进的量产芯片还是5nm工艺,联发科如果首发4nm芯片的话,基本上可以打高通骁龙一个措手不及。

要知道,这一代的骁龙888被网友吐槽是“火龙”发热,联发科要是能在发热上控制住,说不定真的能够在高端芯片市场获得一部分市场份额。

根据知名的数码博主@数码闲聊站的消息,联发科不只是有4nm的旗舰芯片处理器,还会推出一款基于台积电5nm工艺的次旗舰芯片,这个 *** 作有点类似于高通推出的骁龙870和骁龙888。

而这个次旗舰芯片主要是用在中端手机上,来对标三星的4nm工艺中端芯片。

从这也可以看出,联发科是确实要发力高端芯片了!在华为海思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情况下,联发科也遇到了和小米类似的机遇。

实际上,现在包括华为、小米、OPPO、vivo、荣耀等手机都有采用联发科芯片的机型,合作还是相当紧密的。如果联发科在高端芯片领域也能站稳脚跟,证明自己。那么也不排除未来会在厂商的新款旗舰机型看到天玑2000芯片。

联发科以38%的市场占有率蝉联冠军2

曾经稳固的4G手机芯片市场格局,在5G时代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联发科凭借高性价比的中高端5G芯片表现比手机芯片一哥高通更加亮眼。紫光展锐也在内部大刀阔斧改革以及新的战略之下,今年第二季度在手机芯片市场占有率排名第四,公开市场第三。

“方向正确是赢多赢少的事,方向错误是输多输少的事。”这是紫光展锐CEO楚庆反复强调的观点。

这就引出了两个问题,展锐做对了什么能够冲进手机处理器市场的前五?紫光未来的潜力有多大?

冲上手机处理器市场第四位

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上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紫光展锐2021年第二季度在全球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AP)市场占有率为84%,仅看公开市场(不包括苹果)排名第三。这是值得紫光展锐庆贺的成绩,因为这是在其2020年市场占有率被单独统计后,一年内实现了翻倍。更早的2018和2019年,紫光展锐在这一市场的占有率被归入“其它”,不单独展示。

紫光展锐能迅速提升市场占有率,最核心的原因还战略的调整。“战略方向决定事业成败。”楚庆说:“过去展锐的`经营颓势,一大主要因素就是掉进了‘低端陷阱’。”

“低端陷阱”是展锐在第一届内部战略与管理峰会上,新管理团队总结出的一个概念。楚庆在今天的展锐UP ·2021线上生态峰会上首次解释了“低端陷阱”的含义。

“过去展锐只做低端产品,只适应那些低端客户,这会得到两种反馈:一种是现金,另一种是需求。低端产品得到的现金一定是少的,而需求如果不是面向未来,只是让你开发越低端的产品,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你既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开发,客户也没有对你提出更高的诉求,最终你既不想去创新,也没有能力去创新,就像掉到一个陷阱里一样。”

摆脱低端陷阱,以楚庆为首的新管理团队2018年开启了公司大调整。雷锋网此前介绍过,展锐在2018年及之前的6年,业务连续下滑,几乎没有任何新产品,对于展锐那样体量的芯片公司,一年起码要有100个订单才合理。

楚庆上任起,展锐几乎更换了所有的管理者,自上而下大换血。2018年底,展锐的员工硕士学位人数占比大概是40%,2021年4月已经达到了85%,团队的平均年龄也从差不多37岁降到了328岁。

人才对于芯片企业而言是更加重要的核心资产,有了新的团队和人才队伍,还需要让企业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5G当先’已成为了展锐的一种战略选择。”楚庆表示,“我们所处的行业,要求展锐必须扛起两面大旗,一是5G技术,要保证5G技术必须领先,R16就是展现责任心的一次具体行动,支持中国5G生态链领先全球。另一个是半导体技术,必须进入先进技术领域,并扎根其中。”

5G当先的战略下,楚庆用了展锐当时一半的研发力量(2000人做头)投入5G。2020年5月15日,展锐首款5G智能手机芯片正式商用量产,与国际领先厂商的差距为六个月左右,跻身全球5G第一梯队。“2021年2月4日,展锐第二套5G芯片回片,开创全球最早的6nm,甩掉了半导体技术长期落后的帽子!”楚庆在两个月前转发《展锐上半年经营业绩报告》时配上了这样的转发语。

今年7月,展锐宣布联合联通成功完成全球首个基于3GPP R16协议版本的业务验证,这是5G R16标准迈向商用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展锐5G技术创新的又一成果。

5G其实与先进半导体技术相辅相成。展锐2020年发布的唐古拉T770是全球第一颗基于台积电6nm工艺制造的5G SoC。展锐的手机芯片从12nm跨越10nm和7nm,再到6nm EUV工艺,首次实现了工艺领先。

今天的峰会上,紫光展锐执行副总裁周晨曝光了其6nm 5G芯片的跑分成绩,超过40万分的成绩表明表明其已经能够达到业界主流中高端5G智能手机的性能水平。

但帮助展锐快速提升市场份额的,4G更为关键。

“展锐在4G智能机成功逆袭,是因为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楚庆表示,“在5G来临之际,大公司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精力全投到5G上,完全忽略了4G。我们在这个时候杀一个‘回马q’,利用最高效的组织方式开发了T610/618,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推向了市场,结果这一战不光为我们赢得了生机,还赢得了声誉。”

雷锋网了解到,目前展锐在4G领域既有顶线的T610/618,也有面向中间层和主打性价比的多元全线产品,4G业务布局形成一个立体战略架构。

“小公司相对于大公司而言,唯一的优势就是战略优势,如果不能抓住,必然失败。”楚庆这样说。

这让展锐以冲刺的速度提升了其在手机市场的占有率。2021展锐成功进入荣耀、realme等手机品牌,并持续获得包括海信、TCL、中兴、联想、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品牌厂商在内的全球128个国家超五百家客户的订单。

2021上半年,展锐营收同比增长240%,其中5G手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58%。

紫光展锐未来的可能性

虽然有市场机构预测,展锐处理器今年下半年在中国智能手机品牌的份额有望达到10%,但手机市场的增长空间有限,潜力还是在于手机之外的消费以及行业市场。统计和预测数据表明,全球范围内物与物连接的数量正在快速增加,已经超过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数量。

5G出现之前,移动通信主要围绕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支撑起丰富的消费级业务。5G定义物间通信为主要场景,推动物联网产业爆发。为了以先进可靠的技术承载数字世界的生态,展锐有三大技术底座,分别是马卡鲁通信技术平台,AIactiver技术平台和先进半导体技术平台。

展锐高级副总裁夏晓菲介绍,马卡鲁是展锐的5G通信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一栈式解决方案。AI技术平台AIactiver,通过异构硬件、全栈软件和业务深度融合,优化了原生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向客户提供完整的二次开发平台和定制服务,帮助生态合作伙伴高效便捷的开发丰富的AI应用。先进半导体技术平台将包含SoC、射频、电源芯片等多个领域,以及先进封装技术。

实际上,展锐在5G行业市场也已经开始快速发展。Counterpoint的第二季度全球蜂窝物联网市场跟踪报告显示,展锐是全球前五大蜂窝物联网芯片厂商中唯一一家同比增速超过100%的玩家。

同时,展锐在多个典型行业领域都取得了优异表现:在公网对讲机领域,展锐产品的国内市场份额接近80%;金融POS领域国内市占率50%;云喇叭国内市占率70%;OTT领域Wi-Fi份额60%,市占率全国第一;在快递车的换电充电领域,展锐在全国市场份额接近六成。

展锐高级副总裁、工业电子事业部总经理黄宇宁指出,展锐2021年上半年在工业电子领域实现了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3%的成绩。

不过,市场需求依旧整个芯片行业面临的挑战。楚庆认为,目前的缺货并不是因为真实需求的大幅增长而造成的供应不足,囤货更多属于一种投机行为。

“芯片供应商都在加大马力供货,从一些关键供应链的产能增加情况来看,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已经做了大规模的投入,预计明年二季度这笔投入会变成现实的产能,所以明年二季度到三季度之间可能是一个拐点,有可能从芯片缺货时代迈向供应充足时代。”楚庆预测。

因此,如何面对芯片供应紧缺充足的时代,以及发现并抢占真正爆发的应用市场,才是展锐未来增长的关键。

楚庆透露,展锐已经有应对芯片供应紧张缓解的准备。

同时,为了能够更好服务客户,展锐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解决方案管理部。“我们把几乎原来研发力量30%的人力都投了进去,就是为了给生态伙伴提供更好的支持、更好的服务,不光是要变得更高效,而且还要更精准,这是我们的决心。”楚庆解释。

楚庆领导的新展锐自2018年以来已经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在5G以及发展国产高端芯片的大背景下,展锐抓住了机遇,战略调整的价值也被证明。但这种势头能否保持,一方面仍要看其领导团队的执行力以及能否在战略指引下持续保持高效。另一方面,只是迈进5G和高端芯片市场的展锐,想要站稳难度不小,毕竟这个行业如今仅剩的竞争者,每一个都比展锐强大。

还有一个问题,紫光集团的破产重组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展锐的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9233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