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典型的物联网应用有哪些。

最典型的物联网应用有哪些。,第1张

最典型的物联网应用有哪些。

国内比较成功的比较大的应用:
1铁道部列车车厢管理,就是通过在每一节车厢(不管是客车、货车)均装置一个RFID芯片,在铁路两侧,相互间隔一段距离放置一个读写器。这样,就可以随时掌握全国所有的列车在铁路线路上所处的位置,便于列车的跟踪、调度和安全控制。国内提供系统集成的主要是远望谷科技,为此该公司以此为依托,成功进行了IPO,而且在股市表现不俗!
2 中国的第二代身份z,第二代身份z最显著的进步不是说在卡表面的照片换为彩色的了,而是在卡的内部更富科技含量的RFID芯片。芯片可以存储个人的基本信息,需要时在读写器上一扫,即可显示出你身份的基本信息。而且可以做到有效防伪,因为芯片的信息编写格式内容等只有特定厂家提供,伪造起来技术门槛比较高。
3中国大部分高校的学生证,由于中国的高校生数量众多,学生假期返乡出行享受火车半价优惠。为此,相关部门采用了可读写的RFID芯片。里面存贮了该用户列车使用次数信息,每使用一次就减少一次。而且不易伪造,加强了管理。
4很多的一卡通比如,市政一卡通、校园一卡通都可以归为较为简单的物联网应用。
5ETC不停车收费系统:在很多高速公路收费站,现在都留有一个不停车收费系统,无人值守。车辆即可只要减速行驶不同停车即可完成信息认证、计费。国内较早在首都机场高速做了试点,目前在全国各地已经有了很多地方做了尝试。但由于不仅需要对收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还需对可能通过的车辆上安装识别芯片。因为很难对所有的车辆都进行安装,所以通常很多地方同时保留了ETC和人工收费。因为人工收费车辆要提前减速,并停止下来,每一辆车收费按照15秒,实际前后大概要30秒,在交通高峰阶段容易造成拥堵。因此,条件具备的地方还是要推行ETC,不仅加快通行速度,还可以节约管理成本。当然有些地方也考虑就业问题和灰色收入,所以积极性不是很高。

典型物联网应用系统有哪些

有很多啊,譬如:
1、应用于制造业的“数字化工厂”。其实现功能为利用RFID、传感技术、条码/二维码技术等实现车间信息的全方位采集、监控、管理;
2、应用于农业的“有机追溯系统”。其实现功能为利用RFID、传感技术、条码/二维码技术等实现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信息采集并进行绿色追溯;
3、应用于交通业的“智能交通系统”。其实现功能为利用RFID、图像采集技术、传感技术等实现道路交通信息的监控和管理、车辆进出高速收费自动化等;
4、应用于城市管理的“智慧城市”。该概念为IBM提出,非常具有雄心壮志,也即通过该智慧城市使你我的生活更加智能,通过RFID、传感技术、条码/二维码技术等实现城市管理信息的全方位获取,并利用该信息对城市人口进行服务;
5、应用于物流业的“智慧物流”。通过对物流过程进行监控,采集所有关于物流的有用信息,并通过海量信息挖掘获取物流管理优化方案。
以上是我大概总结的一个应用情况,挂一漏万,还请批评指正。谢谢!
另,可百度搜索“联物 RFID生产辅助管理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查询。

典型的互联网应用有哪些?

简单几个名词就可以诠释你的问题

Google AdSense
Flickr
BitTorrent
Napster
维基百科全书(Wikipedia)
博客(blogging)
uping和EVDB
搜索引擎优化
每次点击成本
网络服务(web services)
参与
维基
标签(“分众分类”,folksonomy)
聚合 (RSS)

物联网中典型的感知技术有哪些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产品电子代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 , EPC)
传感器技术
无线传感网技术(Wireless Sensor Neork, WSN)

交通行业的物联网应用有哪些?

(1) 交通法规执行管理:交通管理部门应用ITMS技术执行交通法规,及时准
确地收集到违反交通法规事件的信息,在不影响正常交通运行的前提下自
动或人工执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2) 交通规划支持:向交通规划者提供有关路网交通流和交通需求的数据(当
前的和历史的),并提供实现路网交通规划计算、评估以及仿真的有效手
段,从而得到路网交通流分配的优化策略。
(3) 公交规划与管理:利用城市地理和人口分布信息,合理设计和优化公交运
营线路,并协助制定调度规划和经营计划,为实际运营的线路进行效能分
析,根据交通状况完成公交优先服务。
(4) 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应用ITMS技术来进行道路、通信及机电系统等交
通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能够收集并统计交通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数据,
在此基础上产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维护计划。
(5) 交通控制:通过使用ITMS技术来管理和控制交通流,以达到使道路网络
交通流运行稳定的要求。
(6) 需求管理:该服务为影响出行需求而制订和实现各种管理和控制策略,这
些策略影响不同交通方式的总体需求,主要通过价格策略、地区访问控制
和控制区域出入来实现。
(7) 紧急事件管理:该服务是利用现代通信、检测及图像识别技术,对城市道
路交通中的偶发事件(如交通事故、车辆抛锚、货物掉落、自然灾害等)
等进行检测和预报,获取事件发生的位置、事件的性质和类型以及当前的
交通状况等实时信息,通过公安部门、消防部门及医疗救护部门等机构间
的协调与合作,对事件进行有效的处理以减少事件对公路交通的影响时间,
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8) 交通信息发布与诱导:在关键基础理论研究的前提下,结合先进的通信、
电子、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为出行者提供道路交通系统、公共交
通系统及其他与出行有关的重要信息,其中包括出行前信息、行驶中驾驶
员信息、在途公共交通信息,个性化信息和路径诱导及导航信息等,达到
减少出行者出行时间和延误、降低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减少尾气排放、
提高交通系统整体运行效率的目的。

宋代文章最典型的有哪些

\
\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进士出身官至参知政事。词作不多,其边塞词《渔家傲》(碧云天,黄叶地)情感悲凉,突破了男女与风月的界限。今传《范文正公诗余》,仅有五首。
晏殊(公元991——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少年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朝官至宰相。他的词主要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及其流连光景、伤感时序的愁情。词的可取之处是工于造语。例如他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经过苦心的刻画而又不显得斧凿痕。在写景方面具有这种特色的作品较多。
张先(公元990——1074年)字子野,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都官郎中(刑部所属曹司的主官)。有《张子野词》传世。他喜欢雕琢字句,喜欢写一种朦胧的美,以善于用“影”字著名。人称“张三影”例如“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无数杨花过无影”(《木兰花》)、“隔墙送过秋千影”(《青门引》)等名句。
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山西永丰)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词誉很高。今传《六一词》。他的词风接近晏殊,同样是主要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及其流连光景、伤感时序的愁情。
柳永(生卒年不详)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宋仁宗朝进士。做过屯田员外郎(工部屯田司的助理官),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遭遇坎坷不平,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鼓舞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即长调的词)。
他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他的词有《乐章集》传世。柳词可以分为雅、俚两类。从风格和语言两方面都看得出它的区别。
\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宋神宗朝宰相。文学成就主要在诗文方面,词作不多,但其特点不受当时绮靡风气的影响,这是高于晏殊、欧阳修诸人的地方。如《桂枝香》(登临目送,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传有《临川欣赏歌曲》。
苏轼(公元1036——1101年)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梅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宋神宗朝进士,做过多出地方官,多次被贬。以文章诗词知名。他打破了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他以诗为词,扩展词的内容到怀古、咏史、说理、谈感时伤世,以及对山水田园的描绘、身世友情的抒写,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作者既然用词来反映生活各个方面,就必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音律的束缚,而不是以谐乐为主。
苏词的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有所提高,一扫词的柔靡纤弱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后世称他为豪放派的创始人。但是,他的词有其消极、超世的一面。词有《东坡乐府》三百多首传世。
黄庭坚(公元1045——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进士出身做过秘书省校书郎等小官。曾两次贬谪。他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诗成为江西派的开山大师。词和秦观齐名。
秦观(公元1049——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进士出身,宋哲宗朝做过太学博士(国立大学教官),兼国史编修。多次受到贬谪。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但是,他的词风与柳永接近。善于刻画,文字精密,是秦词的特征之一。他的词有《淮海居士长短句》传世。
晁补之(公元1053——1110年)字无咎,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朝进士。做过著作佐郎(掌管史料和撰述之职)和地方小官,受过贬谪。曾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词的风格也受苏轼的影响。他的词风正,不作绮艳语。有《琴曲外编》传世。
\
南 宋:
\
李清照(公元1084——?)号易安居士,出生于济南(今山东济南)。南渡不久,丈夫病逝。她在创作上,以诗言志,以词抒情。有不少词在渲染愁情上极尽其能事。在语言艺术方面她不依傍古人,自出机杼。如《声声慢》一开头用了七对叠字,为前所未有。她填词不喜欢堆砌故实,偶尔用典,也没有掉书袋的毛病。她善于运用民间语言,用浅俗、清新的语句描绘出鲜明、动人的形象。有《漱玉词》传世。
张元干(公元1091——约1170年)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南渡后,秦桧当国,他不愿和奸佞同朝,弃官而去。后因作词送胡铨(即《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词)被除名。他的作品多以悲愤为主的“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水调歌头》一类的主题。)。为后来张孝祥、陆游、辛弃疾等爱国词人开辟出创作道路。他是南宋杰出的词人。有《芦川词》传世。
岳飞(公元1103——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他是南宋初期抗金的名将,战功卓著。他的词虽不多,质量却很高。
\
朱敦儒(公元1081——1159年)字希真,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宋高宗朝应征召,做过秘书省正字(校正文字的官吏)等职。曾被贬谪。他的作品很大一部分反映闲适的生活,严重脱离现实。在艺术表达方面,语言清新晓畅,一扫绮靡的习气。有《樵歌》词集传世。
张孝祥(公元1132——1170年)字安国,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宋高宗考取进士第一名。历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在翰林学士院里值班,替皇帝草拟诏令)。后来担任地方官。他的词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内容。他和张元干是南宋初期词坛的双璧,是辛弃疾的先行者。他词的风格豪放。应该指出,他的世界观也和苏轼一样,具有消极、超世的一面。有《于湖集》传世。
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进士出身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他是南宋负盛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词,所涉及的面没有诗歌那么广阔,主要写自己的闲适生活,缺少社会意义。文字精美,音节谐婉,可是温软无力,和婉约派一脉相通。有《石湖词》传世。
陆游(公元1125——1210年)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主张,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和打击。陆游的词,和他的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有力地反映了作者“气吞残虏”(《谢池春》)的雄心大志和“胡未灭鬓先秋”(《诉衷情》)的感慨不平。词里表现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作者的“渔歌菱唱”,多是晚年所作,里面掺杂着一些失意的消极思想。他是南宋最杰出的诗人。词作不如诗篇那么巨大。今所传《放翁词》约一百三十首。
辛弃疾(公元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南渡后,历任湖北、湖南、江西安抚使(掌管一路军政民政的长官),后来闲居。晚年又启用,做安抚使和知府。他的词继承苏轼的豪放风格并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成为词坛的主流首领。辛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由于政治失意,久居乡村,熟悉乡村生活和接近农民基础上,他出色地描绘了一些清新、活泼的农村风景词。词著有《稼轩长短句》,总计六百多首。

姜夔(约1155——1212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少年时流寓两湖的汉阳、长沙一带。后来家居浙江吴兴,漫游苏、杭、扬、淮之间,到处依人作客。在政治上困顿、失意,始终是个布衣。他具有多种才能,以诗人、词人而兼书法家、音乐家。他喜爱风雅,怡情山水,经常沉浸于波光水色中,刻意寻诗填词。
作者精通音律,注重词法,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特征是:音调谐婉,词句精美,结构完密。他的词也具有辛派豪放的一面。还应指出作者过多地重视词调的声韵和文字的雕琢,使内容意境受到更多的消弱。他这种偏重格律的词风对于南宋后期词坛起了巨大影响。吴文英一群脱离现实的文人,专讲辞藻堆砌,形成一股逆流。这不良风气的形成是来自周邦彦,更直接地来自姜夔的倡导。
史达祖(生卒年不详)字邦卿,号梅溪,汴(今河南开封)人。他的词的特征在于咏物,以描写见长。但是,缺乏意境和气骨。

最典型的系统软件有哪些

windows xp , windows server 2003 , windows 2000 ,windows me ,windows 9x ,linux ,unix

D调笛子最典型的曲目有哪些?

《扬鞭催马运粮忙》

西藏有哪些景点是最典型的?

我 觉 得 青 藏 高 原 和 珠 穆 朗 玛 峰 一 定 要 去 , 不 然 你 会 后 悔 哦 , 雍 巴 拉 藏 文 化 上 面 有 详 细 信 息 。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即通过传感器或物理识别装置等感知技术,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通过ICT通信传输技术将数据传输至物联网云处理平台进行计算和处理,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链接,进而对物理世界进行管理和控制。一句话解释:互联网的升级迭代版,互联网实现人与人的链接,物联网增加人与物理世界的链接;感知物理世界的变化,并对物理世界进一步的管理和控制

萌芽期:(1991年-2004年):199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Kevin教授提出物联网概念,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构想物物互联,并未引起广泛关注。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首先提出物联网的定义。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将传感网络技术列为未来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初步发展期:(2005年-2008年):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2008年第一届国际物联网大会在瑞士苏黎世举行。

高速发展期(2009年-至今):2009年美国政府将新能源和物联网确定为美国国家战略。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提出“感知中国”,无锡率先建立“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科院、运营商和多所大学建立物联网研究院。中国正式开始物联网行业战略部署。2010年中国政府将物联网列为关键技术,并宣布物联网是长期发展计划的一部分。2015年,欧盟成立物联网创新联盟。2016年,NB-IoT技术即将进入规模商用阶段。2018年6月,5G通信技术成熟化,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完成,进入产业全面冲刺阶段。

总结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大致经历:

第一阶段:智能消费产品的涌现

2012-2015年期间,消费类物联网产品一夜爆发,过后却慢慢消退。包括智能灯泡、智能插座、智能水壶、智能电饭煲等等智能产品出现在市场上。大致思路是将传统硬件产品,添加上Wi-Fi、蓝牙、ZiBbee等无线技术,再结合APP进行控制。这股热潮来的快、去的也快,因为害怕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存在问题,再加上价格比较高,对于消费者而言性价比不高,市场认可度比较低。

第二阶段:底层技术完善

第二阶段相对于上个阶段,技术有更深层次的突破。这个时候涌现了各种各样的针对物联网的技术,比如NB-IoT、LoRa等新型的传输技术、AI算法、智能语音技术等等,边缘计算、智能计算等计算存储技术走上台,传感器产品也更加的智能化,具有更多的功能。

第三阶段:行业级应用兴起

完成技术突破之后,物联网的应用逐渐从早期的消费类应用往企业级应用发展。更多的应用于城市建设、政府政务、各行各业产业当中。

物联网IoT产业架构分四层: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物联网IoT产业链:端——管——边——云——用

随着云端数据处理能力开始下沉,更加贴近数据源头,使得边缘计算成为物联网产业的重要关口;将来将有75%的数据需要在网络的边缘侧分析、处理和存储。因而物联网产业链由之前的“端——管——云——用”发展为现在的“端——管——边——云——用”;

“端”:物联网终端,主要是完成数据采集以及向网络端发送的作用;包含芯片、感知技术(传感器+识别技术)、 *** 作系统;

“管”:管道层,保证通信的作用,无线连接、卫星和量子通信等方式;

“边”:边缘计算,将集中式架构分解成边缘位置的点;

“云”:云平台,主要进行数据的计算和存储;包含云计算平台和AI技术;按厂商类型分:运营商、ICT、互联网和工业制造厂商以及第三方物联网平台;按商业模式分PaaS和本地部署;按照平台功能可以划分:设备管理平台、连接管理平台、应用开发平台和业务分析平台;

“用”:物联网IoT应用层,落地到不同行业应用场景中;三大业务主线:消费性物联网、政策驱动物联网和生产性物联网;(政策驱动物联网和生产性物联网并称产业物联网)

从产业集聚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北京—天津、上海—无锡、深圳—广州、重庆—成都为核心的 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 地区四大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

其中, 环渤海地区 凭借丰富的产学研资源和总部优势,成为我国物联网产业重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基地; 长三角地区 以上海、无锡双核发展为带动,整体发展比较均衡,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推广方面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珠三角地区 是国内物联网市场化最成熟、体系最完备的地区,目前已形成了一批自主的、竞争力强的物联网应用技术成果和信息增值服务模式,产业规模领先其他地区; 中西部地区 软件、信息服务、传感器等领域发展迅猛,成为第四大产业基地,且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均存在优势,对物联网产业链底端感知层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有利于产业规模效应凸显,形成产业链;有助于改善协作条件,节约生产成本;而且能更好的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目前,四大产业集聚区相互独立、各有特色,汇聚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产业链逐渐完善,研发机构和公共服务等配套体系基本完备。

物联网时代:物联网的十大应用领域(上)地址: 物联网时代:物联网的十大应用领域(上)

目录:

(上)

一、物联网应用概述

二、物联网应用领域划分

1智能物流

2智能交通

3智能家居

4环境监测

5金融与服务业

(下)

6智慧医疗

7智慧农业

8智慧工业

9智能电网

10国防军事

6智慧医疗

健康 对个人来说非常重要,但人生病是不可避免的,如何使人们少生病、生小病、生病后能及时诊断和治疗成为目前卫生领域的重大课题。

物联网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广泛应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可穿戴设备早已出现在市场上,他的出现可以使得人们及时了解自身如呼吸、心跳、血糖等一系列生理参数,这些参数可与正常生理参数相比对,为人们提供 健康 辅助信息与建议;同时这些参数可以上传到医疗信息中心,一来为个人建立一个实时的 健康 参数库,二来可以通过这些参数自动诊断 健康 状况,从而使人们达到少生病、生小病、生病后能及时诊断和医疗的目的。

目前,看病难困扰着整个卫生系统,其原因是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公。采用物联网技术可以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通过物联网采集的病理数据可远程传输给权威医疗机构,专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诊断病情,提出医疗方案,在远端的病人可根据医疗方案,由当地医疗人员处置。这样就保障了优良医疗资源的高效应用。

目前有很多精确度很高的手术如一些神经外科手术都需要 *** 作专门的仪器来进行手术, *** 作便是传感层接收的信息,仪器内嵌入的系统根据接收的信息通过特定的程序执行特定的 *** 作。理论上来说,信息可以由仪器本身自带的传感器产生,也可由远程端发送来信息,这样一些难度极大的手术便可由专家通过远程 *** 作来完成。然而现实中由于手术需要的实时性与网络传输信息的延迟性,这一设想还无法实现。5G技术的出现让这一设想成为可能。

物联网的应用还可以减少排队就医的时间,病人可通过物联网终端以及病情的缓急来预约就诊时间,就诊后可用移动支付的手段减少付费的麻烦,附着在药品上的RFID标签可以极大地减少药品的误服率,保障了用药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所在的团队的项目便是一个智能医疗的项目,是一个关于康复医学的项目,主要用来帮助骨折患者的恢复以及防止二次骨折的可能。)

7智慧农业

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可以使得农业生产更加智慧。在农田里部署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田地里的水、肥等与农作物生长有关的参数,及时控制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环境使得农作物的品质更高。

物联网中的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技术可以用来指导农户科学地生产、种植,从全局考虑种植与需求,以保证丰产丰收。

在养殖方面,RFID标签可植入动物体内,动物的全生长过程均存于监控之中,这样可以保障动物肉品的全方位可追溯,保障了食品的安全。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会写一篇一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大棚无人种植智能监控系统方案)

8智慧工业

物联网与工业的融合应用产生了智慧工业,工业从大规模的生产逐渐演变成了个性化生产。企业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通过虚拟现实知道用户消费和订购,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物联网实时传送到企业的生产线上,通过工业的自动控制技术,在一个生产线上可生产不同的个性化的产品,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物联网与3D打印技术的结合,使得工业生产“可见即可得”。通过各种感知技术将用户想象的个性化产品图形化,图形化的虚拟产品可通过3D打印变成实际产品,这样就加快了产品研发、生产的速度,更快速地响应用户需求,提高企业的效益。

9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来源于电力自动化,其目标是在保障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同时,以更加经济的方式合理调配电能,使得电力企业和用户获得满意的效益。

电能是由其它如水力、火力、核能等能源转化而成的,它是一个无法存储的能量,因此多发电会产生浪费,少发电则供电不足。采用物联网技术后,电力企业可以通过在每个用户的用电设备上部署传感器,实时获得其用电信息,将该用电信息传送给电力企业,企业就可以及时调整发电量,以保障用电需求。另外,企业也可根据这些信息以及感知到的其他与 社会 生活、生产有关的信息,估算出用电需求量,依据需求量可有计划地安排发电所需的煤、油等发电物料,以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此外,用户可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合理安排用电时间,在用电高峰期时,由于此时电价高,可减少用电,当在用电低谷时,由于电价较低,可加大用电量。采用物联网技术,电力企业和用户可以全面感知用电情况,准确获得用电的高峰和低谷信息,指导企业和用户,使双方均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10国防军事

物联网在国防军事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全面的感知可获得战场上的全面情况,为合理部署战斗力量提供了保障。现代战争是一个精确打击的战争,感知了全面战场信息就获得了精确打击的对象,火力能有效地打击敌人,保护自己。全面感知还可以有效地调配战斗资源,合理分配各种轻、重及远程火力、战斗人员和后勤保障。

在国防军事上,通过各种地面、空中、海洋、空间感知设备获取全方位的信息,这些信息与武器互连,从而形成了强大的武装网络和战斗力,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百粉# #百粉过千粉丝# #物联网# #计算机# #计算机知识科普#

下面是一些最新的物联网技术:

5G网络:5G网络是一种高速、低延迟的无线通信技术,将大大提高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

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可以用于构建安全的物联网网络,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被篡改或泄露。

人工智能(AI):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对物联网设备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提高智能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和效率。

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边缘计算技术可以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任务从云端转移到物联网设备的本地,从而提高物联网设备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智能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环境和设备的状态,从而为物联网系统提供更加准确和实时的数据。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将物联网设备的数据可视化,为用户提供更加直观的体验和 *** 作界面。

自主控制系统:自主控制系统可以使物联网设备在不需要人类干预的情况下自主执行任务,提高智能设备的自主性和效率。

物联网包括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 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 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

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扩展资料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从通信对象和过程来看,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是物联网的核心。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整体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 。

整体感知—可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智能传感器等感知设备感知获取物体的各类信息。

可靠传输—通过对互联网、无线网络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送,以便信息交流、分享。

智能处理—使用各种智能技术,对感知和传送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实现监测与控制的智能化。根据物联网的以上特征,结合信息科学的观点,围绕信息的流动过程,可以归纳出物联网处理信息的功能:

(1)获取信息的功能。主要是信息的感知、识别,信息的感知是指对事物属性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知觉和敏感;信息的识别指能把所感受到的事物状态用一定方式表示出来。

(2)传送信息的功能。主要是信息发送、传输、接收等环节,最后把获取的事物状态信息及其变化的方式从时间(或空间)上的一点传送到另一点的任务,这就是常说的通信过程。

(3)处理信息的功能。是指信息的加工过程,利用已有的信息或感知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实际是制定决策的过程。

(4)施效信息的功能。指信息最终发挥效用的过程,有很多的表现形式,比较重要的是通过调节对象事物的状态及其变换方式,始终使对象处于预先设计的状态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联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9238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