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后最严新规就要来了,趁着上牌末班车入手|小牛M+ 动力版简评

4月后最严新规就要来了,趁着上牌末班车入手|小牛M+ 动力版简评,第1张

上个月从魔都回到了老家,在前几天做了2件事情,报驾校和买电瓶车,顺便吐槽下驾校理论课居然要排期到1个月后才能上,学车晚的教训。扯回正题,其实在魔都就打算要买小牛,但因租房不好停放等多方面因素搁置了。现在老家车库里尘封了五六年的捷安特ATX777也实在不想拿出来做今后的主力通勤工具了,所以买小牛计划重提,作为一个从没骑过电瓶车的用户,原本是打算一步到位考虑N系列,但这边老家也是不能上正式牌照,而且体积过大,家里人临时使用也不便。而U系列上的小牛设计语言不够强烈,所以我目的明确的在线下店入手了M+动力版,加上活动减免啥的,比官网6699便宜些,对于上市有些日子的车子来说,价格够坚挺。原本打算买银色,但线下实物看上去颜色下压的不够,显得闷,还是选了白色。另外线下貌似有雨天购买送雨衣活动,虽然我没拿到。
其实我一次都没骑过电瓶车,以下全文是建立在一个局外人眼中的小牛M+体验。提货后都没适应下,直接一路开回了家,车体上手程度不错,而且设计比起传统电瓶车要精致。M+和M1其实外人粗看差别不大没半部分也基本一样。看中M+系列,一方面是买新不买旧考虑,此外M1系列尾部收的太短,不够气势,而M+的整车比例显然比M1舒展,也是我排除M1选择M+的原因。
作为真正意义上最早的互联网造“车“企业。小牛一体化智能仪表盘算是有别于传统电瓶车的特色设计,M+上提供两档速度,默认出厂限制在20km/h,当然这对了解的小牛的用户不是问题,速度才不是制约小牛的槽点,撒开了跑的速度在市区里不比 汽车 慢多少。由于车体内置的一张物联网卡屏幕左上角提供了准确的时间显示外,还有GPS和GSM信号显示。提车时候就使用APP绑定了本车SN。
细节设计是决定产品价值的重要因素,M+左右两侧的 *** 作按键是完全对称美学设计,强迫症舒适度+1。作为一个从没摸过电瓶车的用户,在没有店员和说明书的帮助下,推车出店后,全凭自己摸索了几秒就启动并开回了家。作为电瓶车,上面一些功能按键完全满足了我的需求,喇叭音量也足够饱满。这其中可以设置开启大灯自动模式,根据光线识别开开关大灯的设计算是给普通用户一个小惊喜。以及转向灯开关与顶部仪表盘左右两侧的灯光指示带的呼应设计,相当直观。
但有一个细节,我这个强迫症表示不适,就是这里后视镜连接杆底部与车把手的交界处的橡胶塑料套无法固定嵌入。
M+依旧采用钥匙启动加遥控器找车和警报锁。虽然钥匙和遥控器的分离设计也算是方便单独配钥匙吧,但我还是喜欢钥匙和遥控器能做在一起的设计,因为目前的分离设计已经导致钥匙放兜里磨损到了遥控器正反面,目前就不少细微划痕。以至于我在首富家刚下单了一个99包邮的遥控器橡胶套。钥匙孔下方提供了水壶架和挂钩两种配件,这家店默认给我装了水壶架,暂时就这么用着,后期可能考虑换上挂架。原因是如果放一些不带硅胶套的手机数码,怕被这硬塑料材质的水壶架给颠到摩擦。
当时考虑保留水壶架,主要是方便钥匙孔左侧提供的USB口可以方便的给手机应急充电,而充电中的手机正好可以放在下方的水壶架中。
标配的原厂胶垫相当的严丝合缝,也不用掀开胶垫看下面了,即便没有放置电瓶,也同样没给你留出收纳空间。
经典的家族式正脸一直是我百看不厌的小牛设计,某方面来说,甚至比经典的N系列正脸更漂亮,因为M+比N系列正脸少了一圈边角设计,使得内嵌在中间的标志性环状大灯更加存粹极致。
小牛从N系列开始到现在都延续的这个圆形天使眼大灯设计甚至整车外形在如今也纷纷被国内电动车老厂所借鉴搬运,但能做的如此细致的依然不多见。这个环形灯圈默认通电后是全程保持光照明的。而里面几个则是近光和远光灯设计。
M+相比M1系列,除了坐垫延长并增加了后座两段设计外,后座扶手也做了延长和上仰设计,是相比M1系列来说的点睛提升。算是处N系列外,最适合应急载人的车型。此外坐垫下方左右两侧也设计了M+独有的常亮安装辅助灯。也算是给夜间行车提升了安全性。
小牛M+尾灯特写。坐垫尾部+尾灯区域的设计其实比其N1设计更加一体化。这个角度看后座扶手的上仰如同牛角一般,大爱这设计。
通过车身侧面可以方便的分辨M+的具体车型,Sport为动力版,Lite为青春版,city为都市版,而Pro为最贵的顶配版,顶配版的配色也只有一种黑红条,说实话我是不喜欢这种线条设计。
既然都延长了坐垫设计,为了更佳的应急载人体验,车身两侧新增设计了可收缩式脚踏,使用时只用轻轻踢碰即可轻松d出。其实第一眼看到这个收起的脚踏,有一种看到特斯拉的收缩式门把手的既视感。
要问我为什么在M+的4个版本里选择了动力版?顶配版配色太丑PASS(说价格贵也行),青春版和都市版其实差异不大,动力版是和顶配一致的前后碟刹+博世电机。也算是一步到位,其实目标就是要么青春版,要么动力版。顶配版和都市版是最早PASS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M+动力版在这边专卖店能现场给上正式牌照,我们这边长期牌照是小尺寸的黄牌,小牛背后挂牌架孔距过大,只能扣在左侧一个螺丝,除非换支架或者打孔。倒是白色的防盗牌照和临时绿牌尺寸反而合适。
整车唯一具有的内部收纳空间就是打开坐垫后的座桶内仓,不过别欣喜的太早,看下面!
当塞入电池后,整车几乎没有额外的空间,右侧只能勉强塞入一副配套的充电器。说完缺点,就勉强找个优点来弥补下这空间缺失,其坐垫下电池仓设计比起脚垫电池下装相对更能保护电池和减少涉水进水损坏的概率。对了,如果你所在的地区治安不好,又不想每天带电瓶上楼充电过夜,建议另外买个电池仓锁来避免这几千块的电瓶被盗,某宝上大概80左右吧。
除了在座桶内保留随车充电口外,小牛最大卖点一直都是高度集成化的独立锂电池包。M+的Sport版配备的是31Ah电池,单买售价达到3599元(当然有别的选择,官网还有M+通用的大锂电池包,售价更是到达了4699)。这10kg的电池包上楼着实比较吃力,妹子们需要提的话,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优点方面,电池设计整体比M1系列更加工整成熟,能把电池也做得这么好看的牌子真的不多。对我来说希望小牛后续新品车辆能尽可能设计为通用电池,也便于几年后我的电池还容易更换。
到手后,小牛APP就提示中控固件有更新,于是推到空旷信号佳的场地开始更新固件。前面有2次都等了10分钟后提示审计失败,第3次点升级才成功。
升级过程中,仪表盘屏幕中下方会有固件更新进度提示,由于更新时间需要10分钟(如果失败几次就需要更长时间),建议在空闲时间和地面场地上进行。
使用两天下来,车子的通过性整体还不错,在路过地下车库的门槛坡正常推行没有问题,给油骑过会有轻微刮蹭到底部,过障时的减震反馈略硬了些。骑行过程似乎有些卡碟刹,不严重,就不调整了。而续航方面,官方理论续航120km,但线下销售也诚实的告知真实骑行远远没有这么多,反正我是做好了理论减半的心理准备。这个与体重,时速,天气,路况等也都有关系。还有一点,前面说的电池放在坐垫有其优势,但也有缺点,譬如机动性以及停车挪动没有脚垫底置电池那么灵活。
接着说说APP方面,这也是吸引不少用户的重要卖点,虽然也开始有企业模仿跟进,但能做的如此成熟的真的少有,无论是视觉交互还是功能设计。GPS和GSM联网定位,可以实时知晓车辆的情况。视频教程和说明书都能在APP里找到。一些功能说明我也都是在APP里看,至于定位的效果,在地面的确不错,但在很多地下车库,GPS信号几乎为零,这也没办法,GPS的通病,而电瓶车在很多住宅和办公地为了便于管理,都是把相应停车位设于地下车库,此刻定位信号就没那么好,相应来说,中控下的独立小锂电池耗电应该也会高些。
我看中APP最主要的就是其有异常挪动等 *** 作的APP通知和记录,行驶轨迹和骑行统计都能有准确的记录,让你全方位了解车况,这个APP可以说用户黏度惊人,短短几天下来我已养成了经常打开APP的习惯。在智能出行领域的APP里,视觉交互和功能设计总体我给它打90分,远胜于同类产品。
此外,既然有额外载人的打算,那么靠背也是需要购买,小牛官方原版价格高达199,而这类技术含量不高的配件,只要铁板用料够牢固就行,于是花了几十买了第三方的靠背自行安装,打开坐垫后,首先拧开背后几颗螺丝。
抬开底下座仓盖后,装入靠背的金属支架部分。
安装完毕后的整体效果图,这个第三方的版本靠背整体造型最接近原版,但这内衬面用料不及原版,按压手感有些生硬,不过安全方面还是够用。
这是安装完毕的背面,要是没有里面的装饰边线,再加上网上NIU贴纸购买贴起,就真和原版难以分辨了。当然近看做工是有差异,毕竟价格差异巨大。至于储物后备箱,目前也没打算上,因为加了后备箱的小牛整体车身很不协调,美感降了大半,我就是那种宁可牺牲部分储物收纳实用性功能,也要外观视觉保持在线的强迫症患者。
第二个网上购买的就是安全头盔了,找了家和车配套的白色头盔,但是就看了小图挺干净就下单了,没想到头尾还是有些图案,不过还算能接受,比一些整个头盔都是花纹涂鸦的设计要清爽很多,4月更严的新规也快来了,还是带着头盔比较安全。
写到这里,刚买的碟刹锁到了,下楼补了一张图。到时候停车时候可以用上碟刹锁,用附带的提醒绳穿过头盔佩绳,就可以放心把头盔随车放在路边,不怕被人顺走。这也是小牛没有头盔等收纳空间的被动解决方案。
不过多闲侃,总结下:小牛的确有很多可以吐槽的地方,其简洁设计风格注定了几乎为零的收纳空间,此外就是相比同类较高的产品售价,而且小牛也从不标榜性价比标签。如果你对储物要求大过品质要求,那么它并不合适你。但作为一个互联网设计行业从事者,其简练出众的设计元素、加之还算优秀的软硬件结合设计、还有较早提出的优质锂电动车的设计概念是我选它的主要原因。当然也是在我们这里能上永久黄牌里配置较高的小牛版本,4月过后可能没那么容易上这类牌了。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在用小牛之前,我不相信一个电动车可以做的如此智能和便捷;在用了小牛之后,其他的电动车在我眼里都成了过眼云烟。
我入手的是适合城市出行的M+,作为颜控的我毫不犹豫选择了白色,我承认当初看上小牛是因为颜值,但最终折服于其便利的骑行体验,正所谓"始于颜值,忠于性能"。
福特探险者 让险路变通途
广告
小牛电动车最智能的体验莫过于小牛电动 APP智能管家,这款APP界面简洁好看,简单易用,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让我对我的电动车情况了如指掌。据说,小牛电动APP链接了电动车车身上多个物联网传感器,实时感知车辆电池电量信息、电池健康状态、骑行数据、历史轨迹、车辆定位、异动情况等等,并通过链接小牛公司总部的智能云端数据处理中心,为我们这些傻白甜用户提供了十分便捷的智能服务。
就从电动车最基本的充电说起,小牛电动 APP可以详细显示电池状态,还可以预估剩余里程,再也不用担心出行电量不够的问题,需不需要充电直接根据APP信息即可推断。
小牛电动 APP还帮助我们广大车友解决了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丢车、丢电池问题。众所周知,车辆丢失问题十分严重,在我们这里,骑电动车的家庭基本都遇到过,但是自从买了小牛,我就再也不用担心了,因为小牛电动 APP在电动车设防状态下拥有智能安防监控功能,一旦电动车出现异动、震动、倾倒等情况,小牛电动 APP会第一时间察觉并且通知我,即便车辆丢失,小牛电动 APP也可以根据车辆定位功能帮我找到。
同时,最新版的小牛电动 APP还可以智能体检,通过对车辆的动力系统、锂电系统、智能系统、电子系统的监测,在APP中呈现健康报告,感知车辆的健康状态,让我对我的小牛状况了如指掌。
小牛电动 APP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同城社交,自从我使用了小牛电动车、登陆小牛电动 APP之后,我发现在我所在的城市居然有这么多使用小牛电动车的"牛油",我们在一起交流小牛的最新功能、交流保养心得和改装心得,我们通过同城会从线上交流到线下,一起组织骑行户外活动,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享受低碳环保的骑行生活。
除此之外,小牛电动 APP还有强大的售后系统,小问题通过知识库即可解决,复杂的问题除了和"牛油"交流,还可以在APP里面预约距离最近的小牛电动技术支持,自从使用了小牛,我再也不用担心车辆故障,因为无论在天涯海角,问题都可以妥善解决。
通过小牛电动 APP,我真正体会到了科技如何改变了出行、改变了生活,智能时代离我们如此之近,拥有强大智能出行系统的小牛电动,如何让我不偏爱呢?

物联网的概念,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简单的说,它就是万物互联,也就是把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用“互联网”连接起来,把原本没有联系的物体之间,形成一张数据的“网”。
所以,定义是很简单的,不用想得太复杂,其实它就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升级版而已。有了互联网的发展,才有了物联网的可能性。

物联网就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第二,物联网的用户端不仅包括人,还包括物品,物联网实现了人与物品及物品之间信息的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信息产业发展的又一推动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9283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