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说什么是大数据,什么是云计算

马云说什么是大数据,什么是云计算,第1张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大数据”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以及军事、金融、通讯等行业存在已有时日,却因为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发展而引起人们关注。大数据作为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行业又一大颠覆性的技术革命。云计算主要为数据资产提供了保管、访问的场所和渠道,而数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资产。企业内部的经营交易信息、互联网世界中的商品物流信息,互联网世界中的人与人交互信息、位置信息等,其数量将远远超越现有企业IT架构和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实时性要求也将大大超越现有的计算能力。如何盘活这些数据资产,使其为国家治理、企业决策乃至个人生活服务,是大数据的核心议题,也是云计算内在的灵魂和必然的升级方向
大数据搭着信息时代的快车来到了我们的面前,数据的价值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同时也让数据分析师的身价倍增。而随着大数据分析工具等大数据应用技术的出现,未来的数据分析师又将遇到怎样的挑战和机遇呢
工具抢了人的饭碗
很多大数据分析工具的设计起点非常高,定位了数据分析过程中所需要的大部分功能。很多工具的功能涵盖了从数据前期整合、收集到挖掘、分析乃至末端的数据可视化的整个数据分析过程,功能不可谓不强大。
但如果仅凭这些就认定大数据分析工具能取代数据分析师,未免有些杞人忧天了。恰恰相反,大数据分析工具不是数据分析师的竞争者,而是协助者。工具本来就是为人服务的,数据分析师的专业素养让其能很好的发挥大数据分析工具的性能,二者相辅相成,是友非敌。
企业的支持
虽然大数据的概念已经普及,但是很多企业还是留存有一些传统的观念。很多企业虽然重金聘用了数据分析师甚至是组建了数据分析师团队,但是却并没有建立完善的数据价值体系。对数据分析工作缺乏理解与支持。
相对于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工的工作重心还应该放在“挖掘数据价值”上。企业与数据分析师直接缺少职能的沟通,将直接影响企业对数据分析师工作性质的定位;同时,企业应该建立数据库并部署大数据分析工具,为了能更好地对接用户,也为企业和数据分析师留有足够的空间。
从幕后到台前的转变
以往的业务人员经常要磨破嘴皮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而现在许多企业正在考虑让数据分析师带着数据分析结果去谈业务。打算以“让数据说话,以数据服人”去赢得客户的信任。而主要的实施过程,是靠数据可视化技术来实现的。
数据可视化技术让数据能以图表和视频的方式直观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而数据分析师作为数据的管理者和挖掘者,是最适合不过的讲解人了。这样就要求数据分析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数据分析能力,还要能提取数据精髓,并将之演讲出来以获得他人的认同。从幕后转到台前,这里面会需要许多技能,数据分析师的工作性质也将发生改变。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而只有顺应时代的潮流,响应时代的需要,数据分析师这个行业才能继续生存并发展。其实,大数据分析工具,数据可视化这些技术的出现固然使行业受到了影响与挑战,但对于数据分析师来说,未尝不是一次摆脱传统束缚的机遇!

更准确的说是,得零售者得天下,因为现在的社会零售行业的发展很迅速,市场也很大,并且依然有扩大之势,所以才会被给予如此高的定位。

“新零售”的真面目现在依然是一个谜,但是“线上线下渠道融合无疑是“新零售”的重要特征之一。线上线下整合,这个阶段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商品、价格、促销、会员、订单、库存不分线上线下,是被打通的,同时企业的IT系统能够为其提供支撑。

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甚至到后期的物联网,线上是最快速推广,扩大自己产品曝光度的最好选择,线上不做,等于没有客户来,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线下也要做,马云提出的新零售,其实线下线上结合,类似o2o,区别化一点就是要有定制化,特色化,个性化,线下要做就必须往这个方向发展。

电商成本超越实体店。现在电商的成本之高大致分为:人工11%,天猫扣点5%,推广成本10%-15%,快递12%, 售后2%,财务2%,水电房租2%,如果你的产品没有50%的毛利,基本上就是亏钱。各路大佬全面进军实体店。如果你关注电商新闻的话应该不难发现亚马逊、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公司正在疯狂收购线下零售商。

■马化腾:用移动互联网防止雾霾
两会之前,柴静的《穹顶之下》用互联网的方式已经做了预热,同样今年两会中腾讯CEO马化腾的提案一经曝光,引起了大众的热烈讨论。他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业现在都在围绕互联网做融合创新,不仅有助产业升级,还能促进大众创业,极大方便人民生活。“政府部门应当加快移动互联网在民生领域的普及和应用,把‘人与公共服务’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全面连接起来,有助于解决看病难、教育资源不均衡以及防治雾霾等新老重大民生问题。”
■李彦宏:设立国家层面的“中国大脑”计划
百度CEO李彦宏在今年两会提出设立国家层面的“中国大脑”计划。以智能人机交互、大数据分析预测、自动驾驶,智能医疗诊断,智能无人机,军民机器人技术等为重要研究领域;支持有能力的企业搭建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和公共服务平台,面向不同研究领域开放平台资源,高效对接社会资源,依托统一平台协同创新。距离百度成立IDL研究院已经过去了两年,而百度的财报显示,从2013年开始,百度的研发费用大幅提升。 
■雷军:把互联网纳入国家战略
小米科技的董事长兼CEO雷军则在今年的提议中,建议把互联网纳入国家战略,更好地把握互联网的时机待遇,用互联网来更快的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且他通过三点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1、经过过去十五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行业已经具备相当大的规模,在全球前五的互联网公司中,三家美国公司,两家中国公司;全球前七,四家美国公司,三家中国公司。中国已经领先了日本韩国欧洲等发达国家,这是非常巨大的进步。
2、过去的互联网主要涉足的领域是传媒、软件、游戏和零售等行业,而近几年开始渗透更多的传统企业。小米就是通过互联网涉足手机行业,在2011年10月上市,第一年2012年1265亿,预计到今年600-700亿,明年有比较大把握过千亿。这就是互联网的威力。
3、要把握移动互联网的巨大机遇,如今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努力抢分移动互联网这块新蛋糕,没有移动互联网,就没有未来。目前最成功的莫属腾讯,做微信至今三年,目前已经超过四亿活跃用户,市值也从500亿美元涨到1500亿,是目前最大的赢家。

马云给我们的印象一直都是金句频频,什么“我最后悔的是创立了阿里巴巴”,还有“我最满足的时候就是当英语老师,一个月工资三千的时候”,这不最近又出金句了,在9月25日第3届全国青年企业家峰会上,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称,“现在是最好的创业时机”。

马云表示,疫情以后很多人特别的迷茫,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在所有不确定性中有几项非常确定,一个是整个国 家数字化方向非常确定,第二个确定是未来十年,传统行业数字化的确定性。今天大批的企业、大量的行业还很传统,还没有从数字化当中受益,越是距离技术远的行业,越是没有被技术改造的行业机会越大。此言一出,不少年轻人血脉喷张,大展身手的时机要来了吗?我们普通人要想拿到这张门票,得先问问自己,看看自己能不能把握住以下几个点:

1 把握先机,如今互联网的更迭速度之快,以至于行业风口也一直在变化,发现新的机会比跟随别人的脚步要走得更远。创业就要抢先机,那些已经摆在明面的机会肯定是很多人都看到的,现在挤进去只会加入到残酷的竞争当中,到最后也只能赚点苦力。所以,只能选择那些未被开垦的荒地才有可能迎来成功。

2做足准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脑门一拍,我要创业!然而我相信更多的人是连创业计划书都拿不出来的,没有任何的准备就去涉足某一项领域,那真是能起来才怪呢,要想找金矿,一定是先去大量的探索、寻找,先找到矿,再组织人力物力去开采。一开始就招揽一堆人瞎挖,注定是失败的,除非老天特别眷顾你。

3利用数字经济创业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保持规模化高速扩张态势,成为拉动就业增长的重要动力。值得注意的是,数字经济也引发了就业模式的深刻变革。除了传统的雇佣型就业外,自主创 业、自由职业等灵活就业新模式快速兴起,数字经济颠覆了传统经济运行模式,在家里有一台电脑就可以进入互联网世界,就可以参与数字经济,人们在参与社会巨大变革的同时,也能实现自我价值,这就是时代的力量。所以要抓住这个时代潮流。

对于创业失败,马云则鼓励道,“25岁的年轻人不要害怕出错,每次错误都将是一次收入”。 然而,也有不少人则表示,试错的代价太高,难以承担,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马云,甚至 有网友直言,“我选择打工”。

2006年8月18日,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上海市经济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2006上海论坛”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投资上海---本土企业的新机会”。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此次论坛,以下为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马云主题演讲。
马云:
谢谢刘社长的邀请,谢谢各位企业家朋友,我进来的时候听见老牛在讲宽阔的草原,听得我热血沸腾,他说陆地上最开阔的是草原,我一下想象起来,我想下次的时候跟老牛去草原养牛。
听了前面三位演讲以后突然忘了自己要讲什么了,艾丰讲的是领导,艾丰讲的是让别人替你去干,别人替你设计,别人替你写。黄总讲的是先百度了一下,又Google了一下,就没有雅虎一下,所以我就一直在等什么时候说到雅虎一下,他没有说。但是我觉得陆地上最开阔的是草原,人类社会最具想象力的是互联网。艾丰会长讲,我们不烧一点点煤,整个阿里巴巴公司觉得挺骄傲的,我们创造了很多税收,但是我们每天用的电是一点点,我们所有的成本就是人,还有房租和水电。所以我自己觉得,如果说草原是最大的陆地,互联网一定是最具想象的未来的窗户。我是杭州人,杭州人跟上海人永远是对在一起的,在上海人眼里我们都是乡下人。五六年以前我先把总部放在上海,当时在淮海路租了一个很大的办公室,装扮的漂漂亮亮的,结果一年以内特别累心,招人招不到。他们说阿里巴巴是哪儿的公司,几乎没有人理我们。最后我们决定从北京撤到上海,先选定北京,最后觉得还是回杭州去。当时我自己安慰了一下,我说在北京和上海我们是500个孩子中的一个,在杭州我们是杭州的唯一的孩子,所以至少我们在杭州能够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因为那时候还小。所以对上海我们有一种感觉,就怕我们这样的创新公司,因为上海比较喜欢跨国公司,上海喜欢500强,只要是500强就有发展,但是如果是民营企业刚刚开始创业,最好别来上海。现在想想定位是正确的,如果很小跑到上海来确实不好,在当地还可以。
所以现在总结的经验,创办一个企业,搞出一个企业,在全国各地,只要有商机,只要有人,只要有资源都能做出来,但是做大做好一定需要一个规范的城市,一定需要一个各种各样资源、环境都配置的非常好的城市,上海是可以把你搞大,其它地方是可以把你搞出来。
我关注了一下这几年上海让我刮目相看最重要的一点是改变上海的是那些不会讲上海话的上海人。真正的上海的改变是因为那些会讲洋文的,会讲我们这些说不准上海话,但是很想学上海话,我们到上海发现上海做大量房地产,各种基础建设设施,各种投资的绝大部分都不是上海人,影响当地城市发展的都不是当地本土人而是外地来的人,大部分地方都是这样。杭州大都市不应该比上海楼谁高,不应该跟美国比路谁宽,而是胸怀谁大,任何一个城市怎么包容容纳外地人来创业。所以我想上海有今天,是因为有很多不会讲上海话的上海人融进这个城市,帮助这个城市的成长。所以我觉得一个城市第一要投资的是人,第二要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第三一个城市的激情非常重要。所以这几年上海的变化,也是让我感慨万千,三年以前我再度来到上海,那时候我说上海不能超过9个人,搞一个办公室一样,因为人家说,我们在国外有一点点影响,人家老是说你们在哪里?我们说我们在杭州,杭州在哪里?我们说离上海180公里以外的地方。总觉得上海没有办事处不行,所以我们搞了9个人。但是后来几年阿里巴巴发现以后,我们帮助大量中国企业出口的时候,老外跟我们说,没有上海的企业估计你们中国出口供应商档次比较低。所以这三年以内我们从9个人发展到现在200个人,现在我们很有信心,在未来两年以内希望有2000人在上海参与阿里巴巴的建设。所以我们觉得任何一个城市首先投资人,我是杭州人,对上海总有一点不太好的感觉,但是冷静下来还是想一想,不得不对上海佩服,全国来说上海人的综合素质水平比较高,到了上海如果不会用上海人企业永远做不大。第二是环境,我觉得上海是中国大陆上国际国化、规范化最好的一个城市,所以一个企业要在做小的时候为了求生存可能会想各种各样的办法,但是要想做大,跟国际接轨,毫无疑问必须要先到上海。就像大海里游泳,先得在游泳池游一下才能进入大海。上海这个城市越来越具备国际竞争力,这是我自己的看法。还有城市的激情、变化、改变,我记得大概在92年左右,上海刚刚开始说要进行开发浦东,那天晚上刚好在看电视,中央说要把浦东开发好,电视上一扫过浦东全是破房子,我想这个估计是完了,要搞成这个样子太难。但是十多年下来,上海浦东的发展,我们出去参加各种论坛,心里感觉都不一样,上海代表一个新的重要,上海代表一个全世界新的一个蓬勃发展的地方。我觉得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会让这个结局改变,印度是在强盛发展,我记得四五年以前别人都在讲WTO,大家都在讲WTO进来了是“狼”来了,我在国外的感觉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很多跨国企业家因为中国加入WTO,所以中国这头“狼”来了,所以特别可怕。再过几年以后去搜索,我想出来的最多的是中国这个城市。如果按照西方的标准去讨论的话,中国跟印度在一起永远是吃亏的。两年以前我参加过一次中印基金论坛,中国就我一个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一个,他们每个人侃侃而谈,讲制度,讲体系,我也听晕过去了,我讲了几句他们也听晕过去了。游戏规则按照他们订的时候,怎么做都会晕过去。
两个月以前,我在旧金山,在一次全世界的互联网大会上有一个分析师问我,怎么看待十年以后互联网发展?我自己觉得,互联问没有历史,电子商务也没有历史,我们这一代的人最有运气的时候是我们这一代人可以创造历史,去改变历史,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将会影响50年、80年以后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有人问我说,人类社会上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是最好的?我这儿跟大家做一个探讨,什么商业模式是最好的商业模式?我说国家的模式是最好的模式。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不管做的多大,美国GE很大,波音很大,但是跟美国政府比差太远了,每年GDP的收入怎么都比不过,但是国家是不可能创建的。今天到沙漠上搞一个国家,别人马上给你灭了。但是今天在互联网人类社会在形成这样一种新的体系,国家最早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在河边买卖东西,最后生意市场越来越好以后,有人开始吵架,最后说找一个人来做公证人,然后出现了法官,然后出现了法律,最后公证人说了以后还不行,有警察,再进一步又怕别人抢我们,建立了军队,这就是国家体系建立了,法院、法官、军队。今天在互联网上确实在形成这样的东西,互联网上是可以建立起一个制度,你最强大就可以建立制度,你最强大就有警察,就有军队,我觉得三四十年以后,全世界很多无数的企业,各个人类都会在虚拟社会上。而今天我们在网络游戏上面已经看到人类在五十年、三十年以后一定会生活在虚拟空间里。30年以前比尔·盖茨说,30年以后人类社会每个办公桌上都有一台电脑,那时候讲的时候人家说他是疯子。我认为,30年以后人类社会各个组织机构都会在社会上生存。我判断十年以后,全世界十大互联网公司中一定有三家是中国的,而世界三强之中有一家一定来自中国,十年以后世界500强的企业中一定有一家来自于中国的民营企业,而这些民营企业靠制造业比较难必须靠技术搞创新。所以我自己越来越相信这一点。我希望中国民营企业能够有这样的机会,真正凭自己的实力能够打进世界500强。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最好的场地毫无疑问是上海。谢谢大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9403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