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将1500㎡的工厂改为PCR测序实验室,怎么设计比较好?

想将1500㎡的工厂改为PCR测序实验室,怎么设计比较好?,第1张

1、主体结构:
目前实验室的主体多为彩钢板、铝合金型材。室内所有阴角、阳角均采用铝合金R50内圆角铝,从而解决容易污染、积尘、不易清扫等问题。并且彩钢板结构牢固,线条简明,美观大方,密封性好。
2、标准的四区分隔和气压调节:
将PCR过程分成试剂准备、标本制备和PCR扩增区及产物分析检测区四个独立的实验区。整个区域有一个整体缓冲走廊。每个独立实验区设置有缓冲区,同时各区通过气压调节,使整个PCR实验过程中试剂和标本免受气溶胶的污染并降低扩增产物对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3、消毒:
在四个实验区和四个缓冲区顶部以及传送窗内部安装有紫外灯,供消毒用。
在试剂准备区和标本制备区还设置移动紫外线灯,对实验桌进行局部消毒。
4、机械连锁不锈钢传递窗:
试剂和标本通过机械连锁不锈钢(不建议使用电子连锁方式)传递窗传递,保证试剂和标本在传递过程中不受污染(人物分流)。
5、地面
地面建议使用PVC卷材地面或自流坪地面,整体性好。便于进行清扫,耐腐蚀。没有条件的也可采用水磨石地面,或大块的瓷砖(至少800mm×800mm)接缝需要小于2mm。
6、照明
灯具要选用净化灯具,能达到便于清洗、不积尘的特点。
另外:
PCR实验室可分为两个大的功能工作区域:核酸扩增前区和核酸扩增后区。核算扩增前区包括试剂准备间和样本制备间,这个两房间各自独立,不能出现空气互通,这两个房间相对外界气压呈正压状态。核酸扩增后区包括扩增区和产物分析区,使用实时荧光PCR仪、HIV病毒载量测定仪的PCR实验室,这个两区域可以合并为一个房间。这个区域如果是分开两个房间,这两个房间也必须是各自独立,不能出现空气互通。核算扩增后区对外界气压呈负压状态。
‚PCR实验室根据使用仪器的功能合理设置各个工作区域,如采用聚合酶联反应:则设置试剂储存和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区、扩增产物分析区四个单独的工作区域,这是最常用的分区方式。样品需要粉碎处理的,还需增设样品粉碎区;若使用实时荧光PCR法:基因扩增区、基因产物分析区可以合并在一个房间内;采用标本处理、核酸提取及扩增检测为一体的全自动化PCR分析仪,则标本制备区、扩增区、扩增产物分析区可合并为一个区域,因此PCR实验室原则上设置五个区或四个区或三个区或二个单独的工作区。
ƒ核酸扩增前区和核酸扩增后区可设在一个房间内,但必须在满足下列要求的前提下:
核酸扩增前区实验室内设置两个不同位置的实验区,试剂配置在超净工作台中 *** 作,样品处理在生物安全柜内 *** 作。
在核酸扩增后区使用全封闭的扩增和检测系统,如实时荧光PCR仪等。
每个实验人员使用各自的试剂、耗材、移液器和盛放污染物的盛器。
在实验前后对 *** 作区域和共享器具进行清洁及消毒。
各区域的试剂、器具、仪器和设备为该区专用,不得交叉使用。
三、空气流与压差要求
PCR实验室的空气流向必须严格按照试剂储存和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区→扩增产物分析区空气压力逐渐递减方式进行,防止扩增产物顺空气气流进入扩增前的区域。风速流向不得混乱。
为了保证房间内的压差和避免污染,应在空调面板处写清楚送风机和排风机的开启顺序和关闭顺序,先后顺序不得混乱。
空气洁净级别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的静压差应大于5帕,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大于10帕,应配备监测静压差的设备,并定期监控。
一般情况下,试剂配制室及样品处理室宜呈微正压,以防外界含核酸气溶胶的空气进入,造成污染;可以通过控制进风风量大于排风风量达到正压效果。
核酸扩增室及产物分析室应呈微负压,以防含核酸的气溶胶扩散出去污染试剂与样品,可以通过控制排风风量大于进风风量达到负压效果。
在理想情况下,PCR实验室缓冲间内,可设置正压,使室内空气不流向室外,室外空气不流向室内。 PCR实验室进风由原有中央空调控制的要求将中央空调风口安装到指定定点。
四、实验室面积及设备间距
一般来说各房间的面积没有严格要求,只需能放置所需仪器设备,并且便于人员 *** 作即可,但是有生物安全柜的房间面积不能小于10平米,并且每增加一台生物安全柜,房间就要增加10平米。
各实验室缓冲间的面积一般为1300(1300或1500)mm为宜,并且缓冲间的面积不能大于实验室房间面积的1/8。
在做平面设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就是“安全”,实验室是最易发生爆炸、火灾、毒气泄露等的场所。我们在做平面设计的时候,应尽量地要保持实验室的通风流畅、逃生通道畅通。根据国际人体工程学的标准。我们做如下的划分以供参照:
实验台与实验台通道划分标准(通道间隔用L表示)
L>500mm时,一边可站人 *** 作;
L>800mm时,一边可坐人 *** 作;
L>1200mm时,一边可坐人,一边可站人,中间不可过人;
L>1500mm时,两边可坐人,中间可过人;
L>1800mm时,两边可坐人,中间可过人可过仪器
天平台、仪器台不宜离墙太近,离墙400mm为宜。为了在工作发生危险时易于疏散,实验台间的过道应全部通向走廊。另:实验室建筑层高宜为37米-40米为宜,净高宜为27米-28米,有洁净度、压力梯度、恒温恒湿等特殊要求的实验室净高宜为25米-27米(不包括吊顶);实验室走廊净宽宜为25米-30米普通实验室双门宽以11米-15米(不对称对开门)为宜,单门宽以08米-09米为宜。
五、洁净装修要求
洁净室(区)的内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落,并能耐受清洗和消毒,墙壁与地面的交界处宜成弧形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减少灰尘积聚和便于清洁。
洁净室(区)内各种管道、灯具、风口以及其他公用设施,在设计和安装时应考虑使用中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
洁净室(区)的窗户、天棚及进入室内的管道、风口、灯具与墙壁或天棚的连接部位均应密封。
六、工作服要求
在净化车间内工作的人员应穿着符合要求的工作服。工作服的选材、式样及穿戴方式应与生产 *** 作和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相适应,并不得混用。洁净工作服的质地应光滑、不产生静电、不脱落纤维和颗粒性物质。无菌工作服必须包盖全部毛发、胡须及脚部,并能阻留人体脱落物。不同空气洁净度级别使用的工作服应当分别清洗、整理,必要时消毒或灭菌。工作服洗涤、灭菌时不应带入附加的颗粒物质。工作服应制定清洗周期。
进入各个区域必须严格按照单一方向进行,不同的工作区域使用不同的工作服(例如不同的颜色)。工作人员离开时,不得将工作服带出。
实验室应建立、执行人员进出洁净区的清洁程序和管理制度,人员清洁程序合理。
七、人流路径与物流路径
进入实验室区域工作人员应该按照以下路径:
公共清洁区——更衣间(更换洁净服)——缓冲间——污染实验区
工作人员退出实验室的路径为:
污染试验区——缓冲间——淋浴间(有条件的可设置)——更衣间——公共清洁区
所有的物品进入实验区必须经过双扉互锁传递窗,利用传递窗消毒后才可进入,实验室内所有物品的也必须经过传递窗才可以传递到实验室以外的清洁公共区。
八、门的开启方向
实验室建筑层高宜为37米-40米为宜,PCR实验室净高宜为25米-27米(不包括吊顶);实验室走廊净宽宜为25米-30米普通实验室双门宽以11米-15米(不对称对开门)为宜,单门宽以08米-09米为宜。
一般实验室门主要向里开,但如有危险的房间,房门应朝外开,房门材质最好选择压力玻璃。
有压差梯度的房间,门的开启方向应朝向正压方向一侧开启;
考虑到消防安全,对于那些主要逃生门的开启方向应朝向清洁区方向开启。
九、基本仪器设备考虑
(1)试剂贮存和准备区
该实验区主要进行的 *** 作为贮存试剂的制备、试剂的分装和主反应混合液的制备。试剂和用于样品制作的材料应直接运送至该区,不得经过其他区域。试剂原材料必须贮存在本区内,并在本区内制备成所需的贮存试剂。对与气流压力的控制,本区应对外界保持微正压。
试剂准备区仪器设备主要应有加样器、冰箱、天平、低速离心机、混匀器、可移动紫外灯等。可使用超净工作台作为试剂配制 *** 作台面。
(2)标本制备区
该区域主要进行的 *** 作为样本的保存、核酸(RNA、DNA)提取、贮存及其加入至扩增反应管和测定DNA的合成。本区的压力梯度要求为:相对于邻近区域为正压,以避免从邻近区进入本区的气溶胶污染。另外,由于在加样 *** 作中可能会发生气溶胶所致的污染,所以应避免在本区内不必要的走动。
标本制备区仪器设备主要应有生物安全柜(最好为B2,可避免提取核酸在柜内反复循环,造成标本间交叉“污染”,出现假阳性结果。此外还应配备加样器、台式高速离心机(冷冻及常温)、台式低速离心机、恒温设备(水浴和/或干浴仪)、冰箱、混匀器和可移动紫外灯等。
(3)扩增和扩增产物分析区
该区域主要进行的 *** 作为DNA扩增和扩增片段的测定。此外,已制备的DNA模板(来自样本制备区)的加入和主反应混合液(来自试剂贮存和制备区)制备成反应混合液等也可在本区内进行。本区的压力梯度要求为:相对于邻近区域为负压,以避免气溶胶从本区漏出。为避免气溶胶所致的污染,应尽量减少在本区内的不必要的走动。个别 *** 作如加样等应在超净台内进行。
扩增区主要仪器就是核酸扩增热循环仪(PCR仪,实时荧光或普通的)。热循环仪的电源应专用,并配备一个稳压电源或UPS,以防止由于电压的波动对扩增测定的影响。此外,根据工作需要,还可配备加样器、超净台等。
产物分析区:本区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可能有加样器、电泳仪(槽)、电转印仪、杂交炉或杂交箱、水浴箱、DNA测序仪、酶标仪和洗板机等。

我国的疗卫生体系正从临床信息化走向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
月,美国FDA采取大量实际行动促进RFID的实施与推广。通过立法,加强RFID技术在药物在运输、销售、防伪、追踪体系的应用。2004年,日本信息通信产业的主管机关总务省(MIC)提出2006---2010年间IT发展任务“u-Japan战略”。该战略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高度有效应用,促进医疗系统的改革,解决高龄少子化社会的医疗福利等问题。2006年,韩国确立了u—Korea战略,其中提到要建立无所不在的智能型社会,让民众在医疗领域可以随时随地享有智慧服务。2008年底,IBM进一步提出了“智慧的医疗”概念,设想把物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医疗领域中,实现医疗的信息互联、共享协作、临床创新、诊断科学以及公共卫生预防等,并认为物联网技术在整合的医疗平台、电子健康档案系统都将有广泛的应用。2009年i0月,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发布了物联
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除了通过ICT研发计划投资4亿欧元,启动90多个研发项目提高网络智能化水平外,于2011年~2013年间每年新增2亿欧元进一步加强研发力度,同时拿出3亿欧元专款,支持物联网相关公私合作短期项目建设,其中也包括医疗项目。
我国政府也十分关注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2008年,国家出台了《卫生系统十一五IC卡应用发展规划》,提出加强医疗行业与银行等相关部门、行业的联合,推进医疗领域的“一卡通”产品应用,扩大Ic卡的医疗服务范围,建立RFID医疗卫生监督与追溯体系,推进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推进IC卡与
RF
I
阶段,物联网技术的出现,满足了人民群众关注自身健康的需要,推动了医疗卫生信息化产业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能够帮助医院实现对人的智能化医疗和对物的智能化管理工作,支持医院内部医疗信息、设备信息、药品信息、人员信息、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共享等,实现物资管理可视化、医疗信息数字化、医疗过程数字化、医疗流程科学化、服务沟通人性化,能够满足医疗健康信息、医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从而解决医疗平台支撑薄弱、医疗服务水平整体较低、医疗安全生产隐患等问题。
D电子标签的应用试点与推广工作。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为了保证医改的成功,3年内各级政府将投入8500亿元,加大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力度,尤其是RFID技术的应用推广。2009年5月23日,卫生部首次召开了卫生领域RFID应用大会,围绕医疗器械设备管理,药品、血液、卫生材料等领域的RF
I
国内外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政策环境
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十分关注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建设。2004年2
网战略,提出要让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
D应用展开了广泛的交流
讨论。在《卫生信息化发展纲要》中,IC卡和RF
I
D技术被列入卫生部信息化建设
总体方案之中。卫生部提出要加强IC卡和RFID技术在医疗保健、公共卫生、药品、血液、卫生材料、医疗器械的生产、配送、防伪、追溯等方面的应用,要进一步推进个人大容量智能卡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加快制定Ic卡医疗信息标准、格式标准、容量标准,积极推进IC卡的区域化应用,开展异地就医刷卡结算,实现医疗信息区域共享等。

1、结合国内外实验室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专业化的设计理念;
2、各类实验室(恒温恒湿和生物安全)相关环境评估分析;
3、各类实验室功能需求分析、仪器设备配套、装修材料要求;
4、各类实验室施工工艺方法、人体工程学原理知识、可持续发展方案。
VOLAB初步设计
1、勘察现场、了解现场环境特点;
2、领悟客户的想法与要求,消化并加以分析;
3、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资料:包括相应的仪器设备、实验室 *** 作流程等;
4、确定设计风格,规划整体平面布局,与客户交流;
5、确定平面方案后进行整体的设计,彩色效果图绘制、备注说明、文字方案、工程预算等。
VOLAB施工方案
1、确定整体设计方案;
2、对现场细部考察,了解客户对材料品牌或其他方面的特殊要求;
3、深化图纸:包括设计说明、文字方案、工程预算、平面图、立面图、部面图、色彩效果图、关键部位大样图、给排水、电气、暖通等体与细节等达到按图施工的标准;
4、确定方案后,输出全套施工图纸。
VOLAB项目实施
1、施工方案确认交底,组建项目部,进行施工前人、财、物的各项准备工作;
2、严格根据施工工艺、施工进度计划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及进度,隐蔽工程要监理方验收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3、加强客户沟通,对项目变及时调整;
4、及时上报竣工资料,做好工程交接工作。
以上答案由问问我整理发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9487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