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方面,阿里存在什么误解

在人工智能方面,阿里存在什么误解,第1张

最近由于马云对于人工智能的一系列看法,出现了各种互怼事件,此前由于马云评论了“阿尔法狗”不懂人类,被“棋圣”聂卫平评价“马云说围棋是笑话”,此后在贵阳数博会上,李彦宏又反对了马云对于人工智能的看法。
而这也是雄辩者马云第一次在谈论技术问题上遭遇了各方的反对,其实反映的也是阿里对于人工智能方向的一些误解以及矛盾。
数据决定论的误解
对于人工智能的看法也同样如此,马云认为数据为王的时代,由此而产生的人工智能的价值,而阿里也一直都是一家从各个方面都注重数据的公司。
例如此前菜鸟与顺丰互怼事件,源头在于菜鸟抓取了本来不属于自身的数据,导致了顺丰的不满。另外在线下,其一直极为注重支付宝的占有率,与美团、微信支付打的不可开交,而投资华联、银泰等等正是为了抢占数据资源。
数据确实非常重要,有了数据就可以实现更精准的用户画像,进而提升交易量。但问题是这与人工智能的未来无关,其只是在提升已有场景的效率,但是并没有建立全新的场景,早在亚马逊诞生之前,沃尔玛就一直在做大数据的分析与研究,但是今天的市值却已被亚马逊超过,原因在于并没有利用新技术去建立新场景。
如今的人工智能也是一样,数据只能提升已有场景、已有商业模式的效率,但无法打开全新的商业模式。
对智能OS系统的误解
阿里云是阿里最为成功的项目之一,而阿里方面也希望能够借助于阿里云积累的技术,将其升级为YunOS,并覆盖未来的物联网世界。
这一想法肯定是对的,但是在具体落地层面却并没有做到智能,阿里似乎认为只需要将其技术接入到合作方的手机、电视、机顶盒、智能家居等产品,似乎就是在做OS系统,并可以称之为智能OS。
这其实依然是收集数据的思路,真正的OS系统,不仅仅只是提供后端技术,更重要的是在前端能够让用户也能够感知到OS系统。
这也与阿里云的基因有关,其本身是一个服务于企业TO B的产品 ,而不是服务用户TO C的产品,所以其虽然表面上有技术接入到各种智能硬件中,但是却没有在用户层面建立出类似于IOS、Android、windows这类OS系统的绝对的感知,并形成强大的依赖。
所以YunOS充其量只能算作是阿里云技术的接入,而远远还没有到达OS级别的程度,无论其覆盖多少设备,随着用户喜好改变,一旦设备被更换其也可能被一并更换掉,因为其并没有强大的不可替换的智能优势。
为何阿里很难做出中国的echo
7月5日,阿里方面即将发布一款语音方面的人工智能产品。而这也会让人联想到亚马逊的echo智能音箱,其于2014年发布,目前已经成为美国市场上占有率达到70%的智能音箱,光去年已经卖出500万台,而谷歌与苹果看到这一市场后,也跟进推出了Google Home和苹果的HomePod,意在看好该市场。
先抛开谷歌与苹果进军该领域不论,我们来看一下阿里是否能够打造出中国的echo?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依然有待观望。
echo并非亚马逊的纯人工智能产品,其只是属于prime会员服务的一环,背后拥有海量的产品线作为整合支撑,诸如视频、音乐、电商、其他智能产品等等统统有效的整合在内,其打造了一个封闭的、一体化的智能体验,这也是其优于谷歌和苹果的优势。
而阿里方面,则与亚马逊相差了比较多的东西,例如物流方面亚马逊坚定的自建物流,而阿里并没有,只能最后补上菜鸟联盟来笼络各方,并最终引发顺丰事件。另外诸如亚马逊prime会员,其实整合了自身流媒体、视频媒体的服务,而在会员功能的打造上,阿里也只是通过收购方式拿下优酷土豆、虾米等产品,但很明显的是阿里并没有能力让其成为保持继续的成长,例如优酷土豆已经调出第一的位置,排至第三,同样整合也是更是无力。
另外再谈阿里有优势的电商,这同样是困境,echo用户可以在亚马逊上购买到统一的,标准化的商品,而淘宝天猫上则是一堆大杂烩,很难像亚马逊那样拥有流畅的语音购物体验,用户最终还是只能选择图文购买。
因此,echo是亚马逊搭建用户闭环体验的一个战略分支而已,但前提则是亚马逊搭建了一整套完善的线上体验,标准化的商品信息、物流、视频媒体、音乐媒体服务等等。因此,从整个用户闭环体验来看,阿里离亚马逊尚有一段距离。
此外,再从技术角度来看,阿里由于拥有海量的电商数据,因此其人工智能优势主要在于电商大数据挖掘,以及图像识别领域,而语音智能则并非阿里强项,举个非常明显的例子,例如阿里收购的高德地图,其语音方面采用接入的则是科大讯飞的技术,这说明阿里的语音技术,尚无法在成熟产品中落地,依然有待积累。
结语:
总的来看人工智能是大势所趋,阿里本身也拥有一定优势,但是由于其电商基因过重,过于看重数据,这也导致了其没能建立出更多服务用户的在线场景。
当然,此次阿里发布语音产品,也是意在拓宽这一场景,只不过,其面临着诸多困境,当然更重要的是需要调整对于人工智能的误解。

最近,很多朋友问我什么是新零售,作为一个互联网行业、O2O行业的资深从业者,我竟也一时回答不上来。最近,在研究了多方面的资料(相关书籍、统计报告、智库文献)后,以及结合自己对行业的理解,在此系统阐述一下我对新零售的理解,如果有理解错误的地方,欢迎业内大家指正。

零售的含义

零售:向最终消费者个人或社会集团出售生活消费品及相关服务,以供其最终消费之用的全部活动。

这里面有几个核心的点:

零售不仅出售商品,同时也包括相关的服务;

零售活动不一定在商店中进行,也可以有其他方式,如邮购、自动售货机、网络销售等;

零售的消费者不一定是个人,也可能是社会集团;

零售要作为最终消费之用才行,比如一个车轮,顾客买了装在自己车上,那是零售;车商买了装配汽车用于销售,就不是零售。

麦德龙、沃尔玛等销售实物商品的大卖场属于零售行业

美容院、SPA、足浴等销售服务的服务业也属于零售行业

京东等面向最终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平台也属于零售行业

零售的前世今生

我们要看到未来新零售的发展方向,首先我们必须弄明白零售行业的发展历史,搞清楚是什么在推动着这个行业的发展。

美国零售业发展史

夫妻店阶段(19世纪80年代以前):那个时候美国人口只有5600万,也就是现在的1/6,并且2/3的人口生活在乡下。这个阶段,所谓的“零售”基本上都是传统的街边小店的形式,很多就是小的夫妻店。

邮购阶段(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19世纪80年代,美国一个重大的技术加社会变革诞生了,就是美国的铁路有了巨大的发展。19世纪后期,美国在全国范围内铺设的铁路线,让本来处于边远地区的农民们进入了现代消费体系。以西尔斯(Sears)为代表的邮购巨头诞生了。邮购的特点和优势:(1)过往的夫妻小店无法覆盖农村用户,而兴起的邮政和铁路系统,可以触达这些客户。(2)夫妻小店对上游供应商的影响力非常小。而邮购公司由于可以相对统一地采购,所以就可以把价格降低,这也是农村用户非常在意的。(3)农民的消费习惯相对保守,经常买的就是最必需的一些生活用品,所以邮购企业不需要准备太多种类的货物,因而库存可以控制得比较好。在这几个利好的情况下,美国的邮购行业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发展非常迅速。有一组数据可以证明:1900年西尔斯的营业额仅有110万美元左右,十年后就增长到了6000万美元,又过了十年,也就是1920年左右的时候,西尔斯的年营业额已经有25亿美元左右。

连锁店和超市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连锁店出现于20世界初。1920年到1935年,美国新铺设的公路里程翻了三倍。公路运输的运能大、速度快,成本也低,可以让连锁店拥有自己的车队,往返于各个仓库。这就摆脱中间商对货源的控制,连锁店直接和制造商对接,提高了供应链效率,降低了成本。在连锁店之后出现的新零售业态,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超市。这背后的关键技术发明主要有三个——汽车、冰箱和电视。汽车让人们摆脱了距离的束缚,可以去更远的地方购物,所以当时很多超市都开到了郊区,因为郊区的租金更便宜。冰箱出现于德国,却被美国人发扬光大,冰箱的出现可以让食物储藏更久,人们可以一次性购买更多商品,购物频次降低。电视这种超级媒介的出现,让打造一个全国性品牌成为可能,而全国品牌正好适合大型超市销售。

大型购物中心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二战后的二十多年里,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经济的繁荣和社会风潮的变化(种族隔离的解除、人口郊区化、大众整体收入的提高引起的消费心理的变化),加上技术的推动(汽车数量的进一步增加、xyk的发明),让以沃尔玛为代表的提供评价、折扣商品的大型购物中心应运而生。20世界70年代后,美国经济进入“滞胀”期,人们的收入减少,消费能力降低,大型购物中心迎来了历史机遇期。

电子商务和移动购物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被发明。技术的创新再一次推动了零售行业的发展。以亚马逊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开始重新塑造零售业。1995年,时年30岁的贝佐斯在曼哈顿的一栋大楼里创立了亚马逊网站。得益于互联网行业整个产业的飞速发展和与贝佐斯天才的经营策略,亚马逊成为美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2010年后,随着智能手机的发明,人们又进入了移动购物时代。

我国零售业发展史

供销社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物资的匮乏,中央采取计划生产统一配给的“计划经济”政策,所以那时候的零售行业尚不发达,遍布于祖国大地的供销社是当时零售行业的最真实写照。

百货商店主导零售市场(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初至1989年底,市场形态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物资逐渐充盈,在这个历史阶段下,传统百货商店占零售市场绝对主导地位。

超级市场和各种新型零售机构蓬勃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至20世纪90年代末):1990—1992年底,超级市场开始涌现,动摇了百货商店的市场基础。1993年—1995年底,各种新型零售组织崭露头角,出现百花齐放局面。百佳超市、上海华联超市、武汉中百超市成为这个时代的代表。

跨国零售机构进入中国,电子商务诞生并蓬勃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1996—1999年,跨国零售商(如沃尔玛、家乐福)进入,加速了零售业现代化进程。沃尔玛于1996年进入中国,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和山姆会员商店。截至2016年12月31日,沃尔玛已经在全国189个城市开设了439家商场、8家干仓配送中心和11家鲜食配送中心。1999年,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网站。2003年,淘宝网诞生。

移动购物阶段(2010年至今):2010年以后,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世界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购物开始蓬勃发展。

从中美两国零售行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消费者的需求是不变的,“多快好省”是消费者永恒不变的需求,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环境下它的排列会发生变化而已。

第二,新技术是永远在迭代的。谁能够把新技术、新工具的潜力发掘出来,谁就能拿到时代的红利。所谓的商业模式,不是什么巧妙构思的结果,而是对新工具的敏锐洞察。

第三,社会风潮是永远在变化的,政治环境、生育政策、经济发展都会产生新的消费群体和消费文化,从而改变社会风潮,塑造新的消费环境,改变零售行业业态。

“5新”循环驱动

我们把零售行业的历史发展轨迹用一张图来更形象地做一下说明:

新环境 -> 新消费者 -> 新问题 -> 新需求 -> 新工具 -> 新环境

中美两国零售行业的发展正是紧密按照这个环的变化而螺旋上升的。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种族隔离政策的解除、黑人与白人平权运动的发展产生的“白人人口郊区化”,这就是当时产生的“新环境”。社会产生了大量居住于郊区的、生活富足、从事律师、医生等职业的中产阶层“新消费者”,购物不便、希望一次性购买更多商品就是“新问题”,而提供便捷购物、一站式购物的大型购物中心就是他们的“新需求”,“新需求”带来的行业发展又同时促进了xyk等“新工具”的出现,新工具的涌现又产生了“新环境”,如互联网的出现造就了“新的商业环境”。

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线上流量红利的式微并逐渐枯竭、线下产品及服务极大富足的“新环境”下,产生了对体验要求高、个性化要求高的90后甚至95后消费群体,他们成为当代的“新消费者”。在这群消费者面前,零售行业产生的“新问题”是:

如何摒弃千人一面?

如何提升用户体验?

如何缩短物理距离,让商品更快被顾客获得?

如何优化管理,做到智能化、自动化,降低运营成本?

如何优化供应链?做到动态、智能地管理商品和服务,降低库存和运输成本?

如何管理好客户?更精准地透视出客户购买喜好、更有针对性的制订营销策略、更有效地扩客与留存?

如何让你的零售转型升级

纯电商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这一说,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  ——马云

马云在2016年10月份的云栖大会上抛出了新零售的论点。之后又火速为他的TaoCafe淘宝会员店和盒马鲜生支付宝会员店站台。

在马云爸爸的带领下,各大巨头纷纷投资新零售企业,如苏宁投资的“苏宁小店”,家乐福的“easy家乐福”,各种类型的“新零售”纷纷出现,如无人超市“猩便利”,智能房屋超市“缤果盒子”,还有缩短便利店与顾客距离的“果小美”、“7只考拉”等,都在如火如荼地发展。

作为传统零售行业从业者的你,是否感到恐慌呢?

难道自己将要被淘汰?难道这次浪潮只是巨头的机会?如何在被别人干掉之前干掉别人呢?

做好新零售,基本条件是:线上线下互联,做好全渠道。

我们从新回到“5新”驱动环上来看这些个问题,回到上一节我们抛出的问题,我们会发现,所有的问题只不过是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所产生的老问题而已。但在当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工具”的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做好新零售,基本条件是:线上线下互联,做好全渠道。

只有做到线上线下互联、做好全渠道销售,才能利用到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工具”。

市场上有很多可帮助零售企业做到线上线下互联的全渠道销售工具,如小橙云店(>

另外,要跟上新零售浪潮的步伐,我想,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从营销入手:以90后甚至95后为代表的新消费者对眼球经济更敏感,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和网络天然共生,他们更追求个性化,更容易被优质内容、情怀场景吸引。营销上,需要我们做到千人千面、内容化、社交化、从“被动搜索”到“主动吸引”。小橙云店(>

从体验入手:在挑剔的消费者面前,我们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必须更加满足客户的审美需要、情感需求,要高颜值、自带归属感。

从距离入手:从物理距离入手,提高商品的易得度。调查显示,顾客对便利店(在此我们以便利店举例)的可接受的最佳距离是300米以内。超市、便利店行业可以通过降低物理距离来优化体验。传统便利店、超市企业可学习“果小美”、“7只考拉”等新零售企业,将智能货架放在周边写字楼的企业里,通过缩短物理距离,提高销售额和用户体验。

从管理入手:通过技术手段做好会员管理、销售预测、补货预警、自动变价等,降低经营成本。

从供应链入手:从供应链入手,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优化供应链,提高商品交付效率、提升用户体验、降低物流成本。

当然,能把这几点都做好,定能让您的零售在此零售业大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但也或许,您只需要做好其中一两点,就能让您的企业望尘莫及。

若此文能对您和您的企业有所帮助,本人深感欣慰。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好,跨境电商B2C也是非常的火爆了。现在比较常见的跨境电商b2c平台有以下几种:
1亚马逊
亚马逊1995年成立,目前已成为全球商品品种最多的网上零售商,并且亚马逊及其它销售商为客户提供数百万种独特的全新、翻新及二手商品,如图书、影视、鞋类、食品、玩具等等。主要市场在美国和加拿大,但在很多国家都有独立站。客户覆盖面广。
2eBay
eBay1995年9月成立于美国加州圣荷西,它是一个在线拍卖和购物网站,管理商品的在线购物。每天都有数以百万的家具、收藏品、电脑、车辆在eBay上被刊登和贩售。 eBay通过移动应用程序提供个性化的购物体验以及消费者与全球产品之间的无缝链接。主要针对C端,主要市场在美国、欧洲这些发达国家。
3速卖通
速卖通主要基于俄罗斯市场。而且开店的条件比较简单并且易 *** 作,特别适合新人。并且速卖通还是阿里巴巴帮助中小企业联系终端批发的零售商,小批量和多批快速销售,扩大利润空间,全面打造集订单,支付,物流为一体的外贸在线交易平台。海外市场集中在俄罗斯,巴西,美国,西班牙和土耳其。所以卖家朋友在开店前需要做好充分的了解。
4Wish
Wish商户平台是移动端交易平台,平台主要的市场是欧美地区客户,并且在wish平台上主要是以女性为主。Wish平台力求给消费者带来便捷的购物体验,利用自己的独特的预算规则将商户的商品精准推送到客户面前,而不被动的依赖消费者搜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产品附有了主动积极性,而不再被动的等待。Wish用户数已经突破4700万,对于中小零售商来说,Wish未来潜力是巨大的。
5Joom
Joom是一个全新的快速增长的移动端购物平台,主要以俄罗斯为主,于2016年6月份上线。Joom平台将根据订单金额不用收取5%到15%的佣金。订单需在两三天内处理发货。放款时间为15到60天,新卖家的放款时间为60天。
6Cdiscount
Cdiscount 建立于二十世纪与二十一世纪交替的1998年,目前注册的买家有1600万家,据不完全统计,每月cdiscount平台的独立访客达到11175万,远远超过许多大中型电商平台。其产品类目不算多,但是大都是生活必需品,市场需求刚性强。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用品、食品、电子产品、家电、婴幼儿用品、箱包、玩具、家居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
7Lazada
Lazada成立于2012年,是东南亚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主要目标市场是东南亚6国即: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平台用户超过3亿个SKU,主要经营3C电子、家居用品、玩具、时尚服饰、运动器材等产品。
8Shopee
Shopee平台是一家来自新加坡的移动电商平台,简称(虾皮购物)平台推出于2015年,业务服务市场范围: 主要是东南亚和中国台湾。没有佣金,也没有上市费,这意味着没有经济负担。但是,卖家可以选择原生广告并根据自己的意愿购买付费广告。
所以想做跨境电商的朋友不妨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如果不知道怎么选择可以免费入驻跨店APP,是一款免费将商品卖遍全球的协同平台。跨店拥有数千家跨境电商平台店铺、10000多家海外KOL网红资源和社交媒体推广,帮助产品快速投放市场进行销售,是目前很多传统企业、商家独一无二的选择。

阿里巴巴研究中心给新零售设定了三个特征:

一是以心为本,消费者体验为中心,重构人货场;

二是零售二重性,完全数据化;

三是零售物种大爆发,催生更多服务形态。

最后大概可以归纳为:以用户为核心,线上线下全渠道打通。

举个例子来说的话,比方说:阿里收购线下的百货超市,例如银泰、大润发等等,全面打通线上线下,向全渠道进发,通过VR购物、无人收银等等新科技提升用户体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9530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