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三家人分集剧情介绍

温州三家人分集剧情介绍,第1张

剧情分集介绍:

第1集

叶子凡乘坐飞机抵达巴塞罗那的时候,潘氏餐饮连锁集团董事长黄云兰正要举行自己儿子的接班仪式和潘氏集团并购天狮商超的签约仪式。嘉宾到齐了,接班人潘小勇却不见了。

第2集

叶子凡潘小勇与曾知秋追到艾佴澜家。艾佴澜母亲苏珊让曾知秋带着丹尼尔远离巴塞罗那,并把艾佴澜从曾知秋那里骗走的钱还给她。去哪里呢,叶子凡原本是代表父母来祝贺潘小勇接班的,现在他建议两位回中国回温州,那是一片在新时代创业的沃土。

第3集

叶子凡担任董事长助理,想法常常和父亲相背,但也因为是董事长的儿子,他总是毫无顾忌地说出自己真实的意见。他们正为红土镍矿项目的两亿保证金发愁之时,王局长带来了好消息。

第4集

林知夏只想帮助叶子凡,不曾想让父亲凭添了烦恼,她还不得不告诉父亲,他的大女儿回来了。林一山回忆起当年往事,感慨不已。叶乾坤带队前往东南亚,而林一山偷偷来到了曾知秋所住的酒店,见到了外孙丹尼尔。

第5集

曾知秋看着离开二十年的家,回忆起和知夏的往事,百感交集,听到父亲为鸿辉集团的产能过剩焦虑,又有一丝担忧。找到了游艇的叶子凡却又被船主暴打,马经理设法让船主将他们带到海龟岛,见到了叶乾坤和吴佳。

第6集

潘小勇把林知夏和曾知秋带到旧工厂,大谈他的畅想蓝图,想吸引曾知秋投资。叶子凡因为提前回国被叶乾坤认为是临阵脱逃,送父亲钢笔又被拒绝,父子隔阂加深。

第7集

叶子凡听说黄正康被调离集团核心部门后十分气愤,找到父亲理论,叶乾坤却觉得儿子稚嫩,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周密考虑。叶子凡很失意,看到吴佳对父亲的悉心照顾,叶子凡又几乎误会了吴佳和叶乾坤的关系。

第8集

这时候叶子凡跟吴佳来到国外谈判,本意是说服当地改变主意,但是叶子凡内心本来就主张在资源地完成整个产业链建设,他和吴佳自然铩羽而归

第9集

叶乾坤发表动人演讲,保证给工人们一条后路。叶乾坤极力寻找新的办法,但谈判过程十分艰难,连续受挫。医院看望吴佳后,叶乾坤来到冶炼厂,跟毕厂长有一番交心,办企业办大了,已经不是为了自己赚钱了,肩上要有担当,民营老板也是一样。

第10集

儿子看来不会回来了,黄云兰决定停止对天狮集团的并购议程。在西班牙,天狮商超股票暴跌,退市的危机迫在眉睫。黄云兰被商会责备,心力交瘁。

第11集

第二天早上,潘小勇看到虞可人熟睡在叶子凡床上。他以为可以确定了叶子凡和虞可人的关系。林知夏在产业园的设计办公室见到了虞可人,原来虞可人得知叶子凡辞职之后扇了他一巴掌,现在又感到十分后悔,想让林知夏帮着说合,这让林知夏哭笑不得。

第12集

林知夏帮助叶子凡让潘小勇有些吃醋,多少有点冷嘲热讽,但因为是自己的表哥,他也希望艺品汇在自己的产业园顺利开张。林一山得知扎尔克来到了温州,要进入温州的太阳能产业。

第13集

看到林知夏为一千幅画忧心忡忡,叶子凡把画作交给了花鸟市场,用自己的积蓄抵作收人交给了林知夏。虞可人又想在海外项目上赚点钱,拉着叶子凡来到留学中介中心

第14集

叶子凡追到了深山,才发现林知夏经常来这里给孩子们教美术课,不过林知夏也由此发现了叶子凡原来匿名和她QQ对谈,美丽的谎言最终得到了林知夏的理解。

第15集

姐妹花商圈的投资人见项目出现危机也想抽回资金。她们找到林一山,说林知夏既然做了担保,这个钱就应该由林一山承担。林一山很是恼火。

第16集

潘小勇的独角兽产业园全部建成,正式开园了,大家济济一堂。潘小勇豪迈地喊出我们不做富二代,我们是创二代。他想进一步靠近林知夏,也想在互联网上开一片天地,使着劲儿介入白海豚。

第17集

没几日,白海豚因上传色情秽信息而被网信办立案调查,叶子凡迎来独家收购的绝好机会。黄云梅把自己所有的私人积蓄给了林一山,林一山拒绝,尽管黄云梅解释林一山也在印尼项目上帮助过叶乾坤。

第18集

叶子凡举办盛大的开业仪式。黄富贵和黄云梅也来祝贺。丹顶鹤刘洋前来刁难,引发冲突。仪式结束,叶乾坤悄无声息的到来,他其实一直在观察儿子的所作所为。

第19集

林一山病愈回到公司,偏偏在这一档口,公司研究院院长白晓明向他提出辞职。林一山一激动血压又升高了,再次住进了医院。曾知秋、林知夏前来探望。曾知秋得知父亲病发原委,去追白晓明,但他去意已决,离开温州。

第20集

林知夏深知曾知秋有让鸿辉集团重新辉煌的宏图大志,也相信姐姐有这个能力,把自己的股份交给了曾知秋托管,这样有助于曾知秋正式出任董事长。

第21集

潘小勇和黄云兰立即赶往医院。朱建伟的儿子朱大可指责黄云兰,潘小勇气不过,与对方厮打起来。黄云兰看到天狮商超的宭境,在温州商会的协调下,决定重新推进两家的并购,公司的鲁伊斯总经理和金铃子却暗暗做了动作。潘小勇看到母亲在海外的艰难扩张,再一次建议母亲回温州发展。

第22集

林一峰试图重新选举董事长,关键人物是在鸿辉集团拥有较大股份的低压电器的陈总,只要他保持中立,曾知秋就会败退。可陈总的儿子高考出现问题,被林晨抓住了把柄,以解决儿子大事要挟陈总,曾知秋眼看就要落败。

第23集

潘小勇去警察局把曾知秋保释出来,在母亲的帮助下,设法让艾佴澜承认是自己划伤了自己。曾知秋安全归来,看潘小勇的目光就不仅仅是一般朋友的意思了。

第24集

乡村女教师李悠悠纯洁美丽,走了一夜的戈壁小道,为潘小勇弄来伤药,不得不让潘小勇多看了一眼。淘气的孩子大牛还逗得潘小勇忍俊不禁。

第25集

潘小勇在戈壁上遇到了失学的大牛,帮助了他,又看望了李悠悠。晚上大牛煤气中毒,被正好赶来寻找潘小勇的曾知秋,黄云兰,黄富贵送去了医院。

第26集

曾知秋到了上海白晓明家,没想到吴佳已捷足先登,原来伟业国际也看到了科技上的突破,光伏产业前景诱人,来挖人才了。白晓明团队有足够的基础和实力。

第27集

白晓明来到伟业国际以后,石墨烯技术研究大功告成,曾知秋的鸿辉集团认为白晓明的研究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突破的,试图以法律形式夺回此项发明。

第28集

面对伟业国际和鸿辉集团对于石墨烯技术专利的争议,叶子凡提议把石墨烯技术拿出来两家共享。儿子的意见让叶乾坤心胸打开,两家大型民营企业在新一代光伏产业上的联手,一定会在国际上有突出位置。

第29集

艾佴澜通过自己在大数据方面的才能,帮助叶子凡改良网站,开始获得周围的信任。西班牙潘氏餐饮集团因使用二战过期牛肉导致顾客食物中毒的新闻,让董事长黄云兰被警察局拘捕接受调查。

第30集

数据一旦被恢复,鲁伊斯和金铃子的阴谋就会败露。原来黄云兰从国内回来后,就反复思考了父亲黄富贵的建议和儿子的呼唤,试图把潘氏集团买掉,自己也回归温州发展。

第31集

林知夏每天收到的玫瑰,竟然是杨天真的心意,终于有机会向林知夏表达了。林知夏顿时明白自己给叶子凡的向日葵是一个天下的傻事,她把杨天真赶了出去。

第32集

池上楼,是茶馆又是黄云梅唱瓯剧的地方。叶乾坤按照黄云梅的吩咐,把林一山请来。林一山听着旋律,记忆被带到了四十年前和黄云梅快乐的日子。

第33集

林一山在大女儿的影响下,决定放弃瓯江口的土地之争,自己在瓯江口新区左翼的乐清选了一个地块建设光伏生产基地。叶乾坤很是感动。

第34集

由于艾佴澜和虞可人的计谋得呈,名品汇价格过高,业绩急剧下滑,叶子凡问责潘小勇,潘小勇认为自己被虞可人骗了很委屈。名品汇又被消费者投诉,投资者纷纷撤资,叶子凡自暴家丑企图挽回局面,心力交瘁。

第35集

失去爱情、亲情的潘小勇变得极度空虚,对公司事务不管不问,艾佴澜趁机做局,想让潘小勇染上赌博恶习。被叶子凡及时挽回。黄云兰回国后才发现这些事情,但是和黄富贵一起鼓励潘小勇继续创业,他的一切挫折都是以后人生道路的财富。

第36集

半年以后,黄云兰回归温州,她主投的时尚智城项目启动,林一山和叶乾坤入股参与。叶子凡林知夏的顶鹤网担纲智能化设计,三家人合作了,三家人都成了温州进入新时代的前行力量。

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根据相关资料查询显示,瑞安森马温州保税区落户于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是在温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基础上的扩容升级,规划面积144平方公里。由市府办、温州海关、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牵头,在发改、财政、商务等多部门的协助下,从全省5个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率先完成国家八部委联审并通过国务院审批。温州综合保税区工作重心已从审批转到招商、建设上来,力争一年内建成验收并封关运行。

一、楠溪江

楠溪江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北部的永嘉县境内,南距温州市区26公里 ,东与雁荡山毗邻,西接缙云仙都。楠溪江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世界地质公园。楠溪江和雁荡山这两个国家级名胜区之间有石桅岩至雁湖的旅游专用公路。

二、石桅岩

楠溪江石桅岩风景区,位于楠溪江风景名胜区东北部,在鹤盛乡下岙村的峡谷中,擎天拔地,有“浙南天柱”之誉,堪称华夏之冠。为一块高306米的浅红色巨石,岩顶如并蒂莲蕾,比肩而耸,形似船桅,故名石桅岩。

三、铜铃山

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位于浙江省文成县,位于岩门大峡谷上游的叶胜林场境内,长约5公里,面积2755公顷。境内拥有上万亩的原始次生林,为浙南保存最好的原始阔叶林。其中以铜铃山峡中经万年激流旋冲而成的壶穴奇观最为著名,峡内瀑连瀑,潭叠潭,湍流雷轰,震心慑憾,峡谷摩幻,称为“华夏一绝”。

四、百丈漈飞云湖景区

百丈漈飞云湖景区位于温州市西南部飞云江中上游的文成县,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风水祖师爷刘伯温的故里,古称“天下第六福地”。百丈漈飞云湖景区集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是一处集旅游观光、科考探秘、避暑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分别由百丈飞瀑、刘基故里、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朱阳九峰、天顶湖、峡谷景廊、龙麒源、岩门大峡谷、飞云湖、双龙等十大景点构成。

五、江心屿

位于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之中,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东西长,南北狭,是中国四大名胜孤屿之一。该屿风景秀丽,历史古迹,人文景观丰富,是瓯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历来被称为“瓯江蓬莱”。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韩愈、谢灵运、陆游、文天祥等都曾相继留迹江心屿。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历代名贤留有叹咏江心屿著名诗章近800篇。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温州风景区

龙湾何以称为“龙湾”
龙湾位于瓯江下游,东海之滨,自古是温州地区的鱼米之乡。龙湾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温州市龙湾区瑶溪镇上河滨村(现永胜村)“龙冈山遗址”出土的新石器遗物,说明瓯越人祖先已在这里生活、生产,并开创悠久的历史文化。
龙湾之名,缘于明代龙湾先贤王叔杲的《永昌堡地图说》。
其文如下:“温之龙自栝西驶,至海而尽,为永嘉场。其支分于北为郡城,分于南为瑞安,永嘉场虽僻在海隅,实中出之干也。北为瓯江,南为飞云江,两江夹龙东汇于海,而岛屿环列,来龙叠嶂,从而南降,势恶为石冈,散气铺阳而聚于二三都之间,又适当海之弓,故温之显士巨室多产兹土。先是,居者狃于南向。愚谓右山左海,上压下空,虽稍近内水,非正局也。余既倡筑堡之议,乃宅中向东,坐山面海,天马在南,黄石在北,大海带环,内河四绕,虽蕞尔之区,而一郡山水总揽殆尽。”
王叔杲的《永昌堡地图说》把永嘉场地理形势作了很好的概括。古代勘舆家认为:“温之龙(山势为龙),自括(括州,今丽水)西驶(来),至海而尽,为永嘉场。……来龙叠嶂(形容山似来龙,此指括苍山连峰叠嶂,山势险峻),从西南降势,悉为石冈。散气铺阳,而聚之二、三都(原永嘉县一二三四都设在永嘉场)之间,又适当海之弓(弯曲处,勘舆家强调地气,特别是阳气。这里是说,兴旺的地气至永嘉场铺散开来,而聚集于二都、三都之间,同时正当海的弯曲处,即在四都,不易散失。这是带有唯心主义的说法)。故温之显仕巨室多产兹土。”据此可知,龙湾之名,是由坐落于“温之龙”尽处的“海之弓”地段而来,其含义便是“蟠龙般的海湾”。后来,在永嘉场这片土地上便有了一个叫“龙湾”的乡村,因其地处于瓯江下游南岸的北部岬角,突入瓯江170米,“适当海之弓”故称为龙湾,是旧时永嘉场海运咽喉之一。
1962年公社化时期,永新、水心两管理区合并为龙湾人民公社,与状元人民公社于1982年4月同时划入温州市近郊区管辖。1984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划市近郊区的蒲州乡、状元乡、龙湾乡和瓯海县永中镇的黄石、黄山两村,建立龙湾区。而这个区名即来自辖区内的龙湾乡,这是“龙湾”第一次作为区名出现,象征龙湾的发展像巨龙一样腾飞。
海禁内迁,永嘉场“荒芜”廿余载
2001年8月21日,温州市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浙江省调整温州市市辖区行政区划的批复》,将瓯海区的永中镇、天河镇、沙城镇、灵昆镇,瑞安市塘下镇的上涂、西一、中星、东门、埭头、石坦、屿门、邱宅、东溪、东成10个村和前冈、后冈2个居委会划入龙湾区。龙湾区人民政府驻地由状元镇迁至永中镇。
区划调整后的龙湾区境,原永强片占了较大的面积。永强之名是由永嘉场延续而来,永嘉场又因永嘉盐场而名闻全国。永嘉场产盐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唐高宗上元元年(674),朝廷在永嘉县设立盐场(产盐地点设在永强境内),是当时全国十大盐场之一,人们把永强盐场一带地方称为永嘉场,因“场”和“强”在温州方言中属同音,故后来人们也习惯把永嘉场称为永强。那么,永嘉场包括哪些地方,其区域又有什么变迁呢?永嘉场在明清时属永嘉县华盖乡的一都至四都。梅头(今海城街道)在明代前期归瑞安县管辖,《乾隆温州府志》和《光绪永嘉县志》记载,清代的梅头曾属于永嘉县华盖乡一都,民国6年(1917)属永强区,至民国二十年(1931)属瑞安县第一区。灵昆岛曾属于当时玉环厅南乡的二十都(清雍正六年(1728)设玉环厅),民国元年(1912)玉环厅改为县,灵昆岛于民国1936年划归永嘉县永强区(当时称第二区)管辖。
古时候,盐业属于政府掌控的经济行业。长期以来,永嘉场盐业的繁荣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永嘉场因此成为明代温州文化中心之一。但是,在永嘉场几百年的辉煌历史中,曾出现长达二十多年田地荒芜、人去楼空的时期。那么,当时究竟发生什么,使永嘉场遭遇“荒芜时期”?
清顺治十八年(1661),清廷为孤立郑成功活动,下“迁海界令”,从山东省到广东省,沿海所有居民内迁50里。温州沿海居民被迫内迁,“乐清移治大荆,内徙三十里,弃玉环等岛屿,永嘉弃茅竹岭以东永嘉场地,瑞安离海五里为界,平阳内迁十里……”永嘉场居民内迁,致使“盐场弃之无存,盐民不能生产食盐,价昂数倍”。直至22年后的康熙二十二年(1683)八月,郑成功去世,他的儿子郑克爽率部属降清。十月,清廷开了海禁,诏沿海迁民回归故里。随着居民的陆续迁回,永嘉场又开始繁盛起来。
从茅竹岭西望,有一片美丽的水乡
蒲州和状元在清代都是膺符乡,蒲州是五都至九都中的部分,状元则是五都部分和六都。民国时期,蒲州、岠江、状元、祥庄四乡属永嘉县三区,后属梧埏区管辖。
1956年3月,岠江乡并入蒲州乡,元庄乡并入状元乡。1956年10月,经国务院批示,将永嘉县梧埏区的状元、蒲州两乡划归温州近郊区管辖。1958年12月改称蒲州、状元管理区。1961年公社化时,两管理区合并为状元人民公社,1961年又划归梧埏区。龙湾、瑶溪在清代是华盖乡的五都和膺符乡六都中的部分。1945年调整为金岙、新河、环溪三乡,均归永嘉县二区即永强区管辖,1948年三乡合并为水心乡。
自古以来,状元、蒲州是永强一带百姓到温州城区的必经之路。特别是位于状元与龙湾之间的茅竹岭,成为这条通道的咽喉之地。由于山岭的阻隔,人们翻越茅竹岭,然后或坐船,或步行,去往温州城区,乃至更远的地方。状元、蒲州一带水网密布、阡陌纵横,具有江南水乡的风貌。每到春暖花开之际,油菜花开满田野,一望无际。到了初夏,状元一带的大罗山山坡上,杨梅挂满枝头;秋高气爽时,温瑞塘河两岸的瓯柑林,结出金黄的“柑儿”(瓯柑),塘河里,人们忙着采摘菱角……
“海城”:曾经的抗倭前线
海城原名梅头。在明代虽然抗倭的军事联系同永嘉场的华盖乡互相配合,但建置归属,从《弘治温州府志》和《万历温州府志》上记载,都是属瑞安县崇泰乡的五都。清代的梅头,从《乾隆温州府志》和《光绪永嘉县志》上记载,都是属于永嘉县华盖乡的一都部分。直至民国6年(1917)及以后仍属永强区,至民国二十年(1931),才正式属瑞安县的第一区,分为前岗乡、后岗乡、埭头乡三个乡。民国廿四年(1935)三乡同海安所乡合并称海岗乡;民国三十二年(1943)从海岗乡中分出单独成立埭岗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又同海安乡合并为海岗乡至建国前夕。
1949年8月,从海岗乡中析置梅头乡9个村;1950年8月从梅头乡中析出埭头、东岙两村。另从海安乡析出陈岙、西岙、后垟三村,埭头村分为前岸、后岸两村共6村组成埭头乡。1956年2月梅头乡、埭头乡同场桥等合并为场桥大乡,同年夏复析置梅头乡;1958年称梅头管理区;1961年称梅头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乡村制称梅头乡;1986年称梅头镇,2000年8月并入塘下大镇,改梅头镇为梅头办事处。2001年8月龙湾区扩区,改名为海城街道。区划调整后,梅头的地名改为“海城”,人们不禁要问,这两地名背后有些什么故事呢?据民间流传的说法,梅头地名的来历和当地的“梅岗山”有关。过去,梅岗山上开满梅花,梅头先民觉得这是个风水宝地,就选择梅岗山边的尽头,居住下来。因为温州方言习惯把港口边、河边称为“大港头、埠头”,所以人们就把梅岗山的尽头称为“梅头”。
而海城的来历和明代在此设立巡检司有关。据史料记载,明朝时期,为抗击倭寇侵扰,朝廷在梅头建立巡检司,并建造城堡。所以在龙湾区划调整时,考虑当地特殊的历史渊源,以及人们寄寓的美好愿望,把梅头改为海城。
永嘉场九个“甲”,为何独缺“六甲”
保甲的起源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在他的变法改革中首先提出来的。王安石的变法虽未在全国普遍施行,但龙湾区域内永强片却留存带“甲”编号的地名,成为龙湾地名的一大特色。
据史料记载,北宋时在永强滨海地区从南至北设置九个“甲”,其地名至今仍沿用的有二甲、三甲、四甲、五甲、七甲、八甲等。一甲在现天河司南一带,九甲在现下垟街,唯独六甲消失了。那么这个“六甲”是如何消失的呢?
清光绪八年版《永嘉县志》第一卷中有《永嘉场图》,在五甲与七甲间注有“此地旧是六甲”字样,说明其村在清中后期已经不在。据永强一带年长者的说法是:在某一时代,六甲有个不孝之孙,虐待其祖母,被人告发后,县令即将该人判为忤逆,并勒令全村迁弃,以为不孝者戒。这个传说虽无时间和当事人姓名,但因宋元时期人们十分崇尚孝道,对不孝者往往处以刑罚,故上述传说似或可信(以上据《瓯海地名志》)。沙城孙氏族谱中收录了明代孙一秋(1544~1616年)的《乡井沿革》一文称:“沿海居民若麟次二十里,旧以甲名者九,盖古时编兵防守列于海濡,故。至今尚称之。惟一甲、六甲色目,则不复闻矣。”由此文可以推断,六甲在明代前已不存在。

龙湾区区境变迁主要由三部分地区组成,即先期由温州市近郊区划析而来的蒲州、状元和龙湾、瑶溪、龙水片,后来划入的瓯海区永强片,以及瑞安市梅头片。龙湾区辖境在明清时分属温州府永嘉县华盖乡的一都至四都,膺符乡的五都至九都,瑞安县崇泰乡的五都,玉环厅南乡的二十都。民国时,龙湾区境分别隶属永嘉县的永强区、梧埏区和瑞安县的塘下区。
目前,龙湾区陆地面积279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在北纬27°48′~28°1′、东经120°43′~120°55′,东临东海,北濒瓯江,与洞头县、乐清市、永嘉县隔海、隔江相望,西与鹿城、瓯海相邻,西南同瑞安市的场桥、海安等乡镇接壤。
解放初期,“分分合合”的区乡调整
解放前夕的1949年3月,中国在永嘉县城区外围大片农村建立县政权,以瓯江为界,置江北片为双溪县,江南片为永嘉县。双溪县下辖:罗浮、永临、沙头、溪口、枫林、碧莲等六个区(即现在永嘉县的行政区域);永嘉县下辖:永强、梧埏、泽西、泽临四个区。解放初期,泽临区更名为藤桥区;泽西区更名为三溪区,并成立藤桥、三溪、永强、梧埏区人民政府。
1949年7月,合并原天河十二保的西门村成立新的梅头乡,下辖埭头、上涂、社门、石坦、邱宅、东门、中村、西门、东溪九村,乡政府驻在西门村,至1950年11月未变。
为了搞好城市的经济恢复与建设工作,1950年5月20日,温州专署勘定界线,将江北双溪县和江南永嘉县合并为永嘉县,归属温州专员公署管辖,同时建立温州市近郊区。1950年11月,永嘉县又将藤桥区划分为藤桥、西岸两个区。划并后的江南片各区、乡建制情况如下:
1、永强区、乡建制:天河、天乐、联甲、永康、永乐、七甲、滨江、共和、环山、沙前、宁村、灵南、灵北、永昌、联山等十五个乡和一个县属永中镇,区驻地在永中镇;区划调整后,梅头的地名改为“海城”,人们不禁要问,这两地名背后有些什么故事呢?据民间流传的说法,梅头地名的来历和当地的“梅岗山”有关。过去,梅岗山上开满梅花,梅头先民觉得这是个风水宝地,就选择梅岗山边的尽头,居住下来。因为温州方言习惯把港口边、河边称为“大港头、埠头”,所以人们就把梅岗山的尽头称为“梅头”。
而海城的来历和明代在此设立巡检司有关。据史料记载,明朝时期,为抗击倭寇侵扰,朝廷在梅头建立巡检司,并建造城堡。所以在龙湾区划调整时,考虑当地特殊的历史渊源,以及人们寄寓的美好愿望,把梅头改为海城。
永嘉场九个“甲”,为何独缺“六甲”
保甲的起源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在他的变法改革中首先提出来的。王安石的变法虽未在全国普遍施行,但龙湾区域内永强片却留存带“甲”编号的地名,成为龙湾地名的一大特色。
据史料记载,北宋时在永强滨海地区从南至北设置九个“甲”,其地名至今仍沿用的有二甲、三甲、四甲、五甲、七甲、八甲等。一甲在现天河司南一带,九甲在现下垟街,唯独六甲消失了。那么这个“六甲”是如何消失的呢?
清光绪八年版《永嘉县志》第一卷中有《永嘉场图》,在五甲与七甲间注有“此地旧是六甲”字样,说明其村在清中后期已经不在。据永强一带年长者的说法是:在某一时代,六甲有个不孝之孙,虐待其祖母,被人告发后,县令即将该人判为忤逆,并勒令全村迁弃,以为不孝者戒。这个传说虽无时间和当事人姓名,但因宋元时期人们十分崇尚孝道,对不孝者往往处以刑罚,故上述传说似或可信(以上据《瓯海地名志》)。沙城孙氏族谱中收录了明代孙一秋(1544~1616年)的《乡井沿革》一文称:“沿海居民若麟次二十里,旧以甲名者九,盖古时编兵防守列于海濡,故。至今尚称之。惟一甲、六甲色目,则不复闻矣。”由此文可以推断,六甲在明代前已不存在。

龙湾区区境变迁主要由三部分地区组成,即先期由温州市近郊区划析而来的蒲州、状元和龙湾、瑶溪、龙水片,后来划入的瓯海区永强片,以及瑞安市梅头片。龙湾区辖境在明清时分属温州府永嘉县华盖乡的一都至四都,膺符乡的五都至九都,瑞安县崇泰乡的五都,玉环厅南乡的二十都。民国时,龙湾区境分别隶属永嘉县的永强区、梧埏区和瑞安县的塘下区。
目前,龙湾区陆地面积279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在北纬27°48′~28°1′、东经120°43′~120°55′,东临东海,北濒瓯江,与洞头县、乐清市、永嘉县隔海、隔江相望,西与鹿城、瓯海相邻,西南同瑞安市的场桥、海安等乡镇接壤。
解放初期,“分分合合”的区乡调整
解放前夕的1949年3月,中国在永嘉县城区外围大片农村建立县政权,以瓯江为界,置江北片为双溪县,江南片为永嘉县。双溪县下辖:罗浮、永临、沙头、溪口、枫林、碧莲等六个区(即现在永嘉县的行政区域);永嘉县下辖:永强、梧埏、泽西、泽临四个区。解放初期,泽临区更名为藤桥区;泽西区更名为三溪区,并成立藤桥、三溪、永强、梧埏区人民政府。
1949年7月,合并原天河十二保的西门村成立新的梅头乡,下辖埭头、上涂、社门、石坦、邱宅、东门、中村、西门、东溪九村,乡政府驻在西门村,至1950年11月未变。
为了搞好城市的经济恢复与建设工作,1950年5月20日,温州专署勘定界线,将江北双溪县和江南永嘉县合并为永嘉县,归属温州专员公署管辖,同时建立温州市近郊区。1950年11月,永嘉县又将藤桥区划分为藤桥、西岸两个区。划并后的江南片各区、乡建制情况如下:
1、永强区、乡建制:天河、天乐、联甲、永康、永乐、七甲、滨江、共和、环山、沙前、宁村、灵南、灵北、永昌、联山等十五个乡和一个县属永中镇,区驻地在永中镇;2、梧埏区、乡建制:南田、蒲州、罗北、茶山、白象、慈湖、状元、元庄、三垟等九个乡和一个县属梧埏镇,区驻地在梧埏镇;
3、三溪区、乡建制:塘下、郭溪、潘桥、雄溪、马桥、安下、南山、干屿、老竹、大岙等十个乡和一个县属瞿溪镇。区驻地在瞿溪镇;
4、藤桥区、乡建制:双岭、屿头、仰义、南雅、藤桥、支岙、竹桥、外垟、湖埠、岙底等十个乡、区驻地在藤桥乡;
5、西岸区、乡建制:陈岙、周岙、小源、古耸、包岙、黄坑、西岸、林垟、潘庄、泽雅等十个乡,区驻地在西岸乡。
1950年11月至1956年4月间,按照上级指示,将部分小乡合并(瑞安县梅头乡保持原状)。永强区十五个乡合并为六个乡;梧埏区九个乡合并为五个乡;三溪区十个乡合并为五个乡;藤桥区十个乡合并为六个乡;西岸区十个乡合并为五个乡。
从“人民公社化”到“扩镇并乡”
为了促进农村合作化的巩固和发展,中共永嘉县委和县人委研究决定,于1956年10月23日,将部分乡进行调整。1956年10月间,经国务院批示,将永嘉县的蒲州、状元二乡划归温州市管辖,当时温州市近郊区原有7个乡,合并为3个乡,划入2个乡,共有5个乡。
1958年8月,永嘉县管辖的江南片永强、梧埏、藤桥、三溪等四区均改为人民公社委员会。1961年10月又改为区公所,人民公社体制下放,管理区合并后的乡称为人民公社,村级称大队。这一年蒲州、状元两乡合并为状元人民公社,又划回由梧埏区管辖;永强区公所下辖天河、海滨、白水、永中、龙湾、灵昆六个人民公社;瑞安县的梅头人民公社归塘下区公所管辖。
1982年4月,将梧埏区的状元公社,将永强区的龙湾公社划归温州市近郊区管辖,温州市近郊区下辖仰义、双屿、新桥、黎明、南郊、状元、龙湾七个公社。1982年,原瑞安县梅头公社驻地,由西一村搬迁到上涂村新址所在地。
1984年3月,温州市公社改乡工作全面完成。除了永中、白水、灵昆,近郊区管辖的龙湾,瑞安县塘下区管辖的梅头等四个公社改乡后范围不变外(其中永中在1980年即由公社改为镇),天河公社改建了三甲、庄泉、四甲、七甲四个乡;海滨公社改建了永兴、沙蟾、宁城三个乡、近郊区管辖的状元公社复分为状元和蒲州两乡。1984年12月,龙湾区初建立,由温州市近郊区划入状元、蒲州、龙湾三个乡,由瓯海县永中镇划入黄山、黄石两个村,状元、蒲州两乡都改为建制镇;龙湾乡和黄山、黄石两村建立龙湾镇、瑶溪乡、龙水乡一镇两乡。瑶溪乡和龙水乡1987年9月亦先后改为建制镇。当时属瑞安县塘下区管辖的梅头乡在1986年亦改为建制镇。归瓯海县管辖的永兴乡在1986年6月改为建制镇;沙蟾乡、白水乡、灵昆乡在1987年9月改为建制镇,沙蟾改名海滨镇,白水乡改名为永昌镇;三甲乡和七甲乡在1989年8月改为建制镇,三甲乡改名天河镇,七甲乡改名沙城镇。
1992年,开始施行撤区扩镇并乡。这一年非县级区全部撤销,如梧埏区、永强区、近郊区等非县级区机构撤销,分别由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原县后称区)等县级直管乡镇级。当时属瓯海区管辖的庄泉乡归并入天河镇,四甲乡归并入沙城镇;宁城乡归并入海滨镇。2001年1月,永兴镇、海滨镇、永昌镇三镇并入永中镇成为永中(大)镇。当时属瑞安市管辖的梅头镇在2000年8月归并入塘下(大)镇,改梅头镇为梅头办事处。
新世纪,龙湾的“崭新亮相”
2001年8月21日,温州市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浙江省调整温州市市辖区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01]84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温州市市辖区行政区划的通知》(浙政发[2001]51号)文件,发出《关于调整温州市市辖区行政区划的通知》,将瑞安市塘下镇的上涂、西一、中星、东门、埭头、石坦、屿门、邱宅、东溪、东成10个村和前冈、后冈2个居委会,瓯海区的永中镇、天河镇、沙城镇、灵昆镇划入龙湾区。原龙湾区蒲州镇蒲州、上蒲2个村划鹿城区管辖。龙湾区人民政府驻地由状元镇迁至永中镇。区划调整后的龙湾区,陆地面积由原来的61平方公里增加到27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由原来的944万增加到2977万。区划调整后的龙湾区即进行建置内部调整,将永中镇拆分为永中、海滨、永兴三个街道办事处。将龙湾镇及龙水镇朱宅村归并入瑶溪镇,将蒲州镇(扩区时划出蒲州上蒲两村归鹿城区管辖)改为蒲州街道办事处,将梅头办事处改称为海城街道办事处。这样全区共有永中、蒲州、海滨、永兴、海城5个街道和状元、瑶溪、沙城、天河、灵昆5个镇。
区划调整后的龙湾区区位优势较为明显。新龙湾区位于温州城市东部,是温州的东大门,东临大海,通过温州半岛工程与洞头联成一片;北依瓯江,经温州大桥与乐清、永嘉相邻;西靠鹿城,与新的市政府所在地隔路相望。龙湾区交通便捷,区内有温州永强机场、温州港万吨级码头、金温铁路货运终点站等,甬台温高速公路和规划中的沿海高速公路纵贯其中,日益凸显浙南闽北的海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地位。龙湾依山傍海,河网纵横,物产富饶,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全国著名的“中国文蛤之乡”、“中国杨梅之乡”。龙湾人文资源丰富,拥有省级风景名胜区——瑶溪,唐朝的国安寺、宋朝的千佛塔、清朝的古炮台等一批文物古迹,国家级文保单位——永昌堡也坐落在龙湾。
龙湾区划调整后,资源整合和优势重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龙湾区作为温州市“工业强区”和城市副城区的重要地位已日益显现。全区现有温州民科基地、温州工业园区、温州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等省级综合性工业园区和区中心工业区、滨海园区龙湾工业基地、蓝田标准厂房基地、海城水暖洁具生产基地、沙城食品机械生产基地、天河民用电器生产基地等八大特色工业基地。特别是龙湾拥有丰富的可围垦造地滩涂资源,给龙湾区带来诱人的发展前景。
随着城市向东拓展、瓯江口区域整体开发步伐日益加快,龙湾将成为温州大都市建设的主战场、城市的副中心和未来城市的中心。不久的将来,在温州大都市的东部,将崛起一座现代化的滨海新城,成为东海之滨的一颗靓丽的明珠。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3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浙江南部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1998年和2000年,省级的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相继设立,使温州开发区形成了“一区三园”联动发展的格局和“三园合一”的管理体制,总规划面积将近40平方公里。
建区以来,温州开发区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开发建设和对外开放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投资设厂,尤其是民营经济发展异常活跃。到2004年底,累计引进项目1007个,引资16878亿元,其中外资项目249个,总投资1142亿美元,合同外资40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5亿美元,初步形成了以服装、皮鞋、眼镜、制笔等为主导的温州传统产业和以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并存的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产业格局,2004年全区实现GDP6635亿元,工业总产值16575亿元,财政总收入1082亿元。综合投资环境指标进入全国国家级开发区20强。 温州高新技术园区是1998年12月18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由浙江省科委批准设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坐落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南面扩展区内,规划面积433平方公里。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由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目前,位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05平方公里启动区块已基本开发完毕,首期开发的07平方公里起步区正面启动建设。
高新园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紧邻温州市行政中心区,距火车客运站2公里,距飞机场18公里,距龙湾万吨级码头7公里,甬台温高速公路紧贴高新园区东面而过,高新园区南面毗邻金丽温高速工路,疏港公路、汤家桥路、欧海大道等城市主干贯穿其中,区内辟有大面积公园与道路水系配合形成绿化系统,分别延伸到东南面大罗山景区和西南面湿地风景旅游区,构成天然的绿化和生态系统,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理想之地。
高新园区创业服务中心坐落于高新园区起步区黄金地段,拥有2万平方米孵化大楼、通用标准厂房以及职工宿舍生产、创业服务设施,为科技企业提供孵化场地、扶持政策、共享服务设施和金融网点、创业基金、市场开拓、人员培训、咨询诊断、信息网络、技术贸易等孵化服务,可减少科技中小型企业创业风险。创业服务中心是高新园区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技术创新的示范点和高新园区支撑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温州,促进产业升级,扩大对内对外开放,2000年4月2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温州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开发建设。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位于东海之滨、瓯江口南岸,离温州市行政管理中心21公里,温州铁路货运站13公里,龙湾万吨级码头11公里,温州机场3公里。滨海园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北邻温州机场,南接瑞安丁山,西邻滨海大道,东至沿海规划围垦大堤。起步区6平方公里。
滨海园区主要以引进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工业项目为主,逐步形成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兼顾并重,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功能配套齐全的现代化新城区。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拟分三期,用15年左右时间开发。第一期,完成6平方公里的开发任务,形成一个以工业为基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业区。目前,园区启动开发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并已初步具备进场条件,力求3年内初见成效,5年后形成规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9609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