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阿波罗光伏助力打造上海松江区首个“绿电校园”

远景阿波罗光伏助力打造上海松江区首个“绿电校园”,第1张

上海市松江区新浜学校每年种树将近6000棵,堪称绿色环保楷模。这6000棵树并非造林工程,而是新浜学校屋顶光伏电站每年产生绿电减排二氧化碳的效果。

7月12日,由远景阿波罗光伏投资、设计、建设、运营的新浜学校屋顶光伏电站首次面向媒体开放参观。这是国内首个采用无人机勘测加3D数字化实景建模设计的分布式光伏电站,也助力新浜学校成为上海市松江区首个使用绿色电力的校园。

“希望上海市松江区新浜学校成为上海乃至中国绿色校园的一个标杆,更多校园能够通过打造屋顶光伏电站,形成一个个绿色环保教学实例,在学生们的心中播种下一颗绿色环保的种子,从小就关注绿色可持续发展。”远景智能副总裁兼阿波罗光伏业务总经理孙捷表示。

打造绿电校园,共创美好未来

坐落在上海市松江区西南部的新浜学校,拥有超过110年的历史,其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光绪年间当地的一所私塾。新浜学校目前具备小学部和初中部,在校学生近千人,教职员工约100人。

“作为新浜镇重要的教学中心,新浜学校始终关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学校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科技特色教育十佳模范学校、上海市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示范学校,在学校建成产生绿色电力的屋顶光伏电站,不仅每年可以帮助学校节约电费支出约3万元,更重要的是可以对学生绿色环保意识建设产生实质性示范作用。”新浜学校总务主任沈栋华表示。

新浜学校屋顶光伏电站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覆盖新浜学校小学部教学楼、图书馆、食堂以及体育馆4个建筑屋顶。电站并网后,新浜学校成为上海市松江区首个使用“自发绿电”的校园,具有深远的环保教育意义。

据孙捷介绍,新浜学校屋顶光伏电站容量约为300kW,预计每年发电量可以达到31万度,相当于节约114吨标准煤,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300吨。“这一数据相当于种植大约6000棵树,如果按森林公园的植树密度配置,需要超过40000平方米的土地面积。”

首次应用黑科技,无人机加3D实景建模

除了助力学校成为上海市松江区首个使用“自发绿电”的校园,新浜学校屋顶光伏电站还是国内首个采用无人机勘测加3D数字化实景建模设计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在这一光环背后,是远景阿波罗光伏团队的技术结晶 -- 阿波罗DAT,这款国内首个分布式光伏电站数字化设计产品,一经推出就引爆整个行业。

和传统分布式光伏电站设计相比,阿波罗DAT在效率上实现飞跃式的提升,并提供了分布式光伏电站精细化设计的解决方案。在项目初期的勘测阶段,传统人工踏勘至少需要耗费2人一天的工作量,阿波罗DAT所提供的“无人机勘测+3D实景建模”技术解决方案,可以将这一工作量降低至15分钟。工作人员也无需爬上屋顶逐段测量,减少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而方案设计和评估环节,涉及到项目信息、屋顶分析、容量测算、发电量模拟、财务测算到方案报告生成一系列工作,传统模式需要一支囊括项目开发、技术、分工等多专业的团队,花费至少6个小时时间;而使用阿波罗DAT,则只需要1个人就可以在30分钟内一站式完成。

此外,为保障新浜学校屋顶光伏电站实现高效、稳定的运行,依托国内最大的分布式光伏资产管理平台 -- 阿波罗光伏云,阿波罗光伏团队对电站进行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控,以精细化的运营和管理确保电站持续地为学校和电网提供电力供给。同时,阿波罗光伏云将屋顶电站发电的实时数据,展示给新浜学校的师生们,让他们时刻感受到绿色电力给他们带来的价值。

站在光伏行业走向精细化设计、精细化运维的路口,远景阿波罗光伏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科技,深度整合先进技术形成有效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在推动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降本增效的同时推动行业技术革新,让更多的用户能够使用上清洁、低廉、安全的绿色能源。

“整个松江区共有近百所中小学,整个上海市共有1500余所,全国共有数十万所。如果越来越多的校园开始使用绿色电力,不仅可以帮助实现全社会的减排环保,同时绿色环保的理念也将深深植入到未来一代人的心里。”孙捷以一个长远且有情怀的“远景”结束此次采访,“往前走,我们希望用绿色科技点亮美好能源未来,这个征程任重而道远。”

关于远景阿波罗光伏

远景阿波罗光伏,是全球智慧能源技术领军企业远景科技旗下光伏业务品牌,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化绿色能源开发和管理平台,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驱动电站全生命期降本增效,让更多客户使用清洁、低廉、安全的绿色能源。远景阿波罗光伏平台拥有强大的技术能力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年形成和交易分布式资产规模约1GW,目前管理着全球超过10GW的光伏资产。

新型电力系统的“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电源结构由可控连续出力的煤电装机占主导,向强不确定性、弱可控性出力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占主导转变。

负荷特性由传统的刚性,纯消费性向柔性、生产与消费兼具型改变。

电网形态方面,传统电力系统是单向逐级输电为主,新型的包括交直流混联大电网、微电网、局部直流电网和可调节负荷的能源互联网。

运行特性的转变,传统电网是由“源随荷动”的实时平衡模式,大电网一体化控制模式。

新型电力系统是向“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非完全实时平衡模式,大电网与微电网协同控制模式转变。新型电力系统基本五大特征是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

在新型电力系统下,电网运行逐渐呈现智能化、数字化的特点。发展“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行急需“云大物移智链边”其中的云计算、大数据、电力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技术手段,让电网系统配备拥有海量数据处理分析、高度智能化决策等能力的云端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各类能源资源整合、打通能源多环节间的壁垒,让“源网荷储”各要素真正做到友好协同。

数字技术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带来诸多新可能:广泛互联互通、全局协同计算、全域在线透明、智能友好互动。因此,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必然要求数字技术与能源技术深度融合、广泛应用,实现电网数字化转型。电网数字化转型与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需要相互作用、相融并进,没有电网数字化转型就没有新型电力系统。

智慧“双碳”微电网场景进行数字孪生,有效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管控。整体场景采用了轻量化建模的方式,重点围绕智慧园区电网联通中的源、网、荷、储四方面的设备和建筑进行建模还原。

采用轻量化重新建模的方式,支持 360 度观察虚拟园区内源网荷储每个环节的动态数据,通过自带交互,即可实现鼠标的旋转、平移、拉近拉远 *** 作,同时也实现了触屏设备的单指旋转、双指缩放、三指平移 *** 作不必再为跨平台的不同交互模式而烦恼。

还搭建过智慧电力可视化解决方案,以数字化为载体,依托数据共享优势,将专业横向融合,打破系统间的信息壁垒,把不同类型的分布式资源“聚沙成塔“,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互动体系。实现从能源生产侧到应用侧的数据监测、数据融合、数据显示、设备维护联动管控,让“源网荷储”各要素真正做到友好协同。

围绕电厂负荷监测、调节策略、执行考核与效果分析三个层级,部署一套具备自主调控、快速响应、科学研判的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智慧电力综合管控平台。

可视化大屏将碎片化、小规模、多类型的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or, DG)、储能系统、柔性负荷等众多可调节资源进行聚合协调。从负荷预测、运行效果、调度优化、电网互动、策略配置、市场交易等维度出发,贯穿了发、输、变、配、用各个环节。深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实现对分布式资源的实时采集与科学配置。同时为并网运行后,对大电网的调频、调峰、调压等做辅助支撑,缓解电网运行压力。

应用丰富的图表组件,选以分类、组合、排序等风格,简化数据浅显易懂,让分类施策取代粗放管理,让系统量化分析取代决策者主观判断,让决策者一眼望穿负荷特性,并在必要的时刻及时调整配网运行方式。在强化电厂的运行调控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降低防范风险。

可视化大屏有效聚合可控负荷的模式,突破传统电力系统之间的界限,充分激发和释放用户侧灵活调节能力,通过市场化因素引导用户用电行为调整负荷曲线,促进能源供应效益最大化。过去离散刻板的静态数据在Hightopo可视化技术的加持下,充分激发了数字的活力,赋予动态的加载效果,更加利于揭示数据之间复杂关系。

同样也支持采用 3D 轻量化建模形式,将多种复杂的电力管理信息聚集在虚拟仿真环境下,结合专业分析预测模型,对运维设备、运行状态、控制系统进行实时动态采集与多角度并行分析,辅助决策者管理工作的颗粒度更精细、响应更敏捷、行为更智能。

新型电力系统发电侧重主体发生变化了,以后以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发电为主,这样就会从原来集中式电源模式变成“集中和分布式”共同发展的模式。同时由于光伏和风电具有波动性、间歇性和随机性的特点,所以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的运作中就变得尤为重要。所以新型电力系统就是要建立“源网荷储”的运作模式,也就是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各环节协调互动,实现安全稳定的运行。

可视化把不同类型的分布式资源“聚沙成塔“,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互动体系。实现从能源生产侧到应用侧的数据监测、数据融合、数据显示、设备维护联动管控,让“源网荷储”各要素真正做到友好协同。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等

本文核心数据:物联网产业规模、竞争格局、发展前景预测等

产业概况

1、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2、产业链剖析:共有四大层面

所谓产业链,是以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集合所在产业为单位形成的价值链,是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围绕核心产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在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构成的一个功能链结构模式。

从产业链条来看,物联网的产业链条由上而下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级。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加大了对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不断扩大实体清单,影响了中国一些科技主导型企业的发展,这从侧面警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的脆弱性。物联网通过传感器把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联系起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其中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源头,已经成为各种应用能力所需的数据来源所在。目前中国国内也涌现出了一些传感器芯片重点生产企业,如:高德红外、西人马、士兰微、敏芯微电子、博通、全志科技、大唐微电子、复旦微电子等。

行业发展历程:处于市场验证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发展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大力推进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十四五”期间,明确新基建,还要让5G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并且5次提到关于物联网的规划发展,除了划定数字经济的7大重点产业外,其余4次提到的场合均体现出对物联网发展重点的表述。

十四五规划中划定了7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这7大产业也将承担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超过10%目标的重任。

产业发展现状

1、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快速增长

全球物联网仍保持高速增长。物联网领域仍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GSMA发布的《The mobile economy
2020(2020年移动经济)》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达到120亿,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规模将达到246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全球占比高达30%,2019年我国的物联网连接数363亿。而根据2021年9月世界物联网大会上的数据,2020年末,我国物联网的数量已经达到453亿个,预计2025年能够超过80亿个。

2、应用层与平台层价值最高

从产业链价值分布看,应用层和平台层贡献最大的附加值,分别占到35%左右,传输连接层虽然重要,但产值规模较小;底层的感知层元器件由于种类众多,产业价值也较大,占到20%左右。

3、物联网应用者使用情况调研

微软发布的第三版《IoT Singal(物联网信号)》报告显示,2021年物联网的应用持续保持增长。91%的受访组织是物联网应用者。

物联网项目可分为四个阶段:学习、试验/概念验证、购买和使用。2021年,29%的物联网项目处于学习阶段;处于试验/概念验证阶段的项目比例仍保持不变,2020年和2021年均为25%;处于购买阶段的项目比例增加了1%,从2020年的21%增加到2021年的22%;处于使用阶段的项目在2020年和2021年保持稳定,均为25%。

4、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突破25万亿

目前,物联网已较为成熟地运用于安防监控、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等。近几年来,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广扶持下,物联网产业逐步壮大。再加之近几年厂商对物联网这一概念的普及,民众对物联网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整体呈快速上升的趋势。2019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在176万亿元左右,2020年根据赛迪公布的数据,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达到214万亿元左右。初步统计,2021年市场规模为263万亿元。预计未来三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仍将保持18%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物联网市场投资前景巨大,发展迅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2022年2月7日,远景动力电池制造基地二期项目在江苏无锡开工。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许峰,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等一行出席了开工仪式。

据悉,远景动力电池制造基地二期项目将生产最新一代高品质动力电池产品,规划产能超15GWh,于2023年建成投产。

张雷在现场致辞中表示:“远景动力电池制造基地二期项目意义非凡。这里生产的产品会销往全球,满足包括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头部汽车主机厂商的动力电池需求。同时将成为远景最先进的标杆工厂,向全球复制。二期项目既承载着远景进一步全球化发展的希望,也是基础。”

(无锡远景动力电池制造基地二期项目效果图)

作为最国际化的电池科技领军企业之一,远景动力已在中国、日本、美国、法国、英国布局了7大生产基地和多个研发与工程中心, 预计到2025年全球产能超过200GWh。2021年6月,远景成为雷诺全面电动化战略伙伴,同时在杜埃建设法国第一座数字化、绿色的动力电池超级工厂。同年7月,远景和日产深化战略合作,在英国创建世界首个集汽车生产、电池制造、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零碳新工业区。

远景动力电池制造基地位于无锡“远景绿色科技产业园”内,一期项目已于2021年实现量产。电池制造基地连同远景智能风机制造中心等新能源产业布局,形成了“能源+交通”两大千亿级绿色科技产业链,协同引领零碳新工业革命。

除无锡外,远景还正在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内建设20GWh的储能及动力电池产能以及产业链生态项目,每年将为超过3万台电动重卡提供动力电池,并提供超10GWh的储能电池产品。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集成了可再生能源、动力电池与储能、电动重卡、电池材料等上下游业链,依托覆盖风电、光伏、储能、氢能、碳管理、电力交易等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产业园区的零碳闭环。

关于远景动力

远景动力(Envision AESC)隶属于远景科技集团(Envision Group)。远景科技集团是全球领先绿色科技公司,旗下拥有智能风电和智慧储能系统技术公司远景能源、智能电池企业远景动力、开发全球领先智能物联 *** 作系统的远景智能、管理远景-红杉百亿碳中和基金的远景资本,以及远景电动方程式车队,并在美国、欧洲和亚洲等地设立多个全球创新研发中心。2021年,远景荣登《财富》杂志“改变世界的公司”全球榜单第二位。2019年,远景荣登权威机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50家最聪明公司”榜单前十。

远景动力是全球领先的智能电池科技公司,致力于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及销售,在日本、美国、英国、中国及法国设有7大生产基地,拥有来自海内外2500名优秀员工。在过去15年,远景动力已经为44个国家的60多万辆电动汽车提供电池产品,迄今为止从未发生任何一起重大事故。2021年6月,远景动力再次被英国知名锂离子电池供应链研究机构Benchmark评为“全球一级电池制造商”。

远景动力始终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高品质为核心,大力投入新一代产品开发,携手战略伙伴,持续提升产品、工艺、质量、制造、商业模式等领域的领先优势,以最高效率为客户提供高性能、高安全、高性价比的卓越产品。远景动力还将充分利用远景科技集团在可再生能源、储能、智能物联、数字化、碳管理等领先技术,助力全球零碳转型。

 

内蒙古远景动力电池厂前景远大。
远景动力鄂尔多斯零碳电池工厂规划产能20GWh。此次投产的一期项目产能为10GWh,主要生产方壳磷酸铁锂电池。
方壳磷酸铁锂电池是储能及重卡换电领域目前的主流选择,远景鄂尔多斯零碳电池工厂重点瞄准的就是这两大领域。
按照规划,工厂全部投产后,可为超过 3 万台电动重卡提供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以及高品质储能电池。

该工厂位于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这是远景基于“新型电力系统”、“零碳数字体系”和“绿色新工业集群”打造的零碳产业园创新体系,“零碳”这个标签成为远景鄂尔多斯零碳电池工厂与国内其它动力电池项目最大的不同。
远景科技集团CEO、远景动力董事局执行主席张雷介绍,新型电力系统和数字化体系共同支撑了远景零碳电池智能制造的实现——产业园内的风机、光伏、储能与智能物联网协同形成的清洁、稳定、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为生产提供100%零碳能源供给;同时,基于EnOS智能物联 *** 作系统打造的零碳数字认证系统,赋予园区内产品可追踪溯源、符合各类国际标准、经过权威机构认证的“零碳绿码”,无惧碳关税壁垒,通行全球。
事实上,“零碳”已经成为远景动力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鲜明标签:不仅可以为车企电动化转型提供高品质、本地化的优质动力电池产能,还能在零碳转型上为其充分赋能。
截至目前,远景动力已获得包括奔驰、日产、雷诺、本田等多家国际车企的订单,并已经在英国、法国、美国等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零碳电池工厂。
在国内,远景动力已设有三大生产基地,分别是无锡电池制造基地、鄂尔多斯电池制造基地和十堰电池制造基地。到2025年,远景动力位于国内和国外的零碳动力电池产能将超过300GWh。
高工锂电了解到,远景动力鄂尔多斯零碳电池工厂,是目前北方地区单体产能最大的动力电池工厂,单线产能达到35GWh。

作为内蒙古锂电池产业链核心企业之一,远景动力正带动内蒙古乃至西北地区的上下游产业链实现集群式发展,依托于远景的零碳产业园及其零碳技术方案,可以为企业提供端到端零碳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全方位的优化能源管理与碳管理,赋能产业链上下游实现零碳目标。
目前包括一汽解放、圣钒科技等多家上下游企业宣布入驻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9930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