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引上线如何跟防雷网连接?

防雷引上线如何跟防雷网连接?,第1张

建筑物防雷措施及防雷装置:
1接地网:本工程利用建筑物的钢筋作为防雷装置,施工时应满足: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或成网状的钢筋,其箍筋与钢筋、钢筋与钢筋应采用土建施工的绑扎法、螺丝、对焊或搭焊连接。单根钢筋、圆钢或外引预埋连接板、线与构件内钢筋应焊接或采用螺栓紧固的卡夹器连接。构件之间必须连接成电气通路。
2引下线: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柱子或剪力墙内两根Φ16以上主筋通长连接作为引下线,引下线沿建筑物四周和内庭院四周均匀对称布置,其间距沿周长计算不大于10m 。引下线上端与接闪器焊接,下端与建筑物基础底梁及基础底板轴线上的上下两层钢筋内的两根主筋焊接。引下线的数量不少于10根。
3接闪器:本工程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网、接闪带和接闪杆混合组成接闪器。接闪带采用Φ10热浸镀锌圆钢或25X4热浸镀锌扁钢沿屋顶周边、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部位明敷,并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 10mX10m或12mx8m的暗敷接闪网;接闪带应设在外墙外表面或屋檐边垂直面上,也可以在外墙外表面或屋檐边垂直面外,接闪器之间互相连接。突出屋顶的所有金属物体、金属构件应和屋顶防雷装置相连,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和屋顶防雷装置相连。
外部防雷装置的接地和防闪电感应、内部防雷装置、电气和电子系统等接地共用接地装置,并应与引入的金属管线做等电位连接。外部防雷装置的专设接地装置采用由建筑物桩基、基础底板主轴线上的上下两层主筋中的两根通长焊接形成的基础接地网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网状接地体组成。作为接地体的基础内钢筋在周围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应小于05m,钢筋直径不小于16mm。
4等电位: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由于外来导电物、电子和电气系统的线路在不同地点进入建筑物,故在有金属管道(线)进出建筑物处附近的室内,离地25M处设置若干总等电位连接带。总等电位连接带与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外露可导电部分、装置外可导电部分、PE干线、电气装置接地极的接地干线、建筑物内的水管、煤气管、采暖和空调管道等金属管道联通作总等电位联接。上述导电体在进入建筑物处接向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等电位联结中金属管道连接处应可靠地连通导电。联结线采用BVR1X25或40X4镀锌扁钢。总等电位联结均采用各种型号的等电位卡子、接线鼻子、抱箍,不允许在金属管道上焊接。利用建筑物基础内沿建筑物四周的环形接地体(二根通长焊接的大于Φ16的结构钢筋)将各总等电位连接带联通。建筑物的金属支撑物、
金属框架或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等自然构件、金属管道、配电的保护接地系统与防雷装置组成一个接地系统,并在适当之处预埋等电位连接板。
为防止侧向雷击和作为等电位保护措施:混凝土的钢筋应互相连接;利用柱子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自底层起每层设均压环,与所有外墙上的栏杆、门窗、构件、引下线等金属物及防雷装置连接,均压环利用建筑物每层圈梁外侧两根Φ16以上主筋通长焊接形成;外墙内、外垂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底端及顶端应与防雷接地装置等电位连接。
本工程利用混凝土内钢筋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建筑物四边的外墙引下线在距室外地面上05m处,在隐蔽处均匀选择12处设置连接板,作为接地电阻测试点,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
为防雷电波侵入,架空和直接埋地进出建筑物的可导电物均应在进出建筑物的界面处就近与接地装置相连,作等电位联结。 室外低压线路均采用全电缆敷设,在入户处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接到等电位连接带或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 固定在建筑物上的航空障碍灯、节日彩灯及其他用电设备和线路:无金属外壳或保护网罩的用电设备均应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从配电箱引出的配电线路应穿钢管,钢管的一端与配电箱和PE线相连,另一端与用电设备外壳、保护罩相连,并与屋顶防雷装置相连;在配电箱内开关的电源侧装设II 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其电压保护水平不应大于25kV。
二 接地及安全
1本工程防雷接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电梯机房、消防控制室、通讯机房、计算机房等的接地共用统一接地极;将建筑的金属支撑物、金属框架或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等自然构件、金属管道、配电的保护接地系统等与防雷装置组成一个共用接地系统,并设有等电位连接板;要求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实测不满足要求时,增设人工接地极。变压器中性点与接地装置引出干线直接连接。
2从变配电室至强电竖井内的桥架上敷设一条-40X4镀锌扁钢,将变配电室接地与强电竖井内接地干线相连。所有强、弱电竖井内均垂直敷设一条-40X4扁钢,作为接地干线,其下端与接地网可靠连接。竖井内每层水平敷设一条-40X4镀锌扁钢作为楼层等电位连接带,与垂直接地干线可靠连通并将本楼层地板钢筋、PE干线、进入楼层的水管、空调管等金属管道、强弱电配电箱(柜)或配线柜(箱)金属外壳作等电位联结。联结线一般采用不小于05XPE线截面,最大值可不超过YJV1X25。
3室内墙上水平接地体距地03m,明敷。过门处埋地暗敷。
4大楼内沿所有电缆桥架或金属线槽外敷设-25X4镀锌扁钢并保证桥架及其支架全长不少于两处与接地干线连接。金属电缆桥架全长不大于30M时,不小于2处与接地干线相连,全长大于30M时,每隔20~30M增加与接地干线相连接,电缆桥架的起始端和终端应与接地网可靠连接。
5绝缘子的底座、套管的法兰、保护网(罩)及母线支架、金属电缆支架、电缆导管等装置外可导电部分均必须接地。 电动机、电加热器、I类灯具外壳、电动执行机构等外露可导电部分必须接地。
6带洗浴设施的卫生间、浴室、桑拿房采用局部等电位联结,从适当的地方引出两根结构主筋至局部等电位箱LEB,局部等电位箱暗装,底距地03m。将卫生间内所有金属管道、构件联结。联结线为BVR1X6PC16。
三各种接地引线作法规定
1本工程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网作为防雷及电气安全接地体。
2防雷引下线与接地网(体)的连接,采用焊接,焊接处应涂防腐剂。
3 防雷接地:利用地梁、基础梁、桩基、柱子引上钢筋作接地网,施工时应至少有二根主(直径大于φ12为四根,直径大于φ16为两根),无地梁和底板部分采用φ16镀锌圆钢或-404镀锌扁钢每个柱子连接做为接地装置,保证整个接地装置通过焊接形成有效的电气连接。
3防雷引下线的柱筋及梁筋的直螺纹连接处须做跨接线其焊接长度不小于搭接筋钢筋直径的6倍,且双面焊,圆钢与扁钢的连接应为圆钢的6倍D,双面施焊,扁钢连接部位为扁钢的2倍B,三面施焊,焊缝应均匀、饱满。
4避雷接地线之外引线,选用404热镀锌扁钢,伸出外墙1m,埋深12m。
5等电位接地引下,选 用2根505热镀锌扁钢,引自基础钢筋网,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信息线路或电缆在进入建筑物时均要等电位联结。
6变压器工作接地引下线,引自基础钢筋网,选用808热镀锌扁钢,直至变电所接地端子。
7为弱电工作接地预留,选用YJY-125-PVC32经转换箱与接地网可靠焊接,直至弱电机房接地端子。
8强、弱电气竖井接地预留,选用505热镀锌扁钢与基础接地网可靠焊接,沿竖井内电缆支架垂直敷设。
9柴油发电机房接地预留,选用505热镀锌扁钢与基础接地网可靠焊接,直至柴油机房接地端子。
10电梯机房接地预留,选用YJY-125-PVC32经转换接线箱与基础接地网可靠焊接。至屋顶电梯机房室内距地03m,设置接地端子箱,作为电梯机房专用接地。
11消控中心接地预留,选用YJY-125-PVC32经转换接线箱与基础接地网可靠焊接,至屋顶电梯机房室内距地03m,设置接地端子箱,作为消控中心专用接地。
12接地电阻测试点,即在该引下线距室外地坪05m,处设置断接卡(配接线盒)。
13为防雷电波侵入,电源进线电缆金属外皮、金属管须与接地装置相连。
14严格按照图纸设计施工,每层的防雷引下线都需有明显的标示,防止下一层连接时出现错位或连接失误,从首层起,每层利用结构圈梁内两根φ16及以上水平钢筋与引下线焊成均压环。
15基础接地连接采用φ12钢筋做跨接线焊接,焊接倍数不小于主筋直径的6倍,且双面焊,焊接牢固严密,焊接处无夹渣、咬肉、裂纹、虚焊、气孔及焊透现象,焊接处的药皮敲净后,应刷红丹防锈漆和银粉漆做防腐处理。
16利用建筑物钢筋作引下线时,应配合土建施工按设计要求找出全部钢筋位置,用油漆作好标记,保证每层钢筋上下贯通性连接。其上部(屋顶上)与接闪器焊接。在土建施工过程中主动了解检查土建施工是否满足有关设计要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7、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每根引下线处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5Ω。在建筑结构完成后,必须通过测试点测试接地电阻,设计要求接地电阻≤1Ω,若达不到设计要求,可在柱(或墙)在室外08~1m处,预留导体处加接外附人工接地体。

直击雷防护防雷措施:

各类防雷建筑物,特别是有火灾或爆炸危险的建筑物和易受雷击的建筑物;凡可能遭受雷击,且一旦遭受雷击后果比较严重的设施或堆料(如装卸油台、露天油罐、露天贮气罐等);高压架空电力线路、发电厂和变电站等均应采取防直击雷的措施。

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都是直击雷防护措施。

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或避雷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防雷装置上方的针、线、带、网都是接闪器。

接闪器的保护范围现有两种计算方法。对于建筑物,接闪器的保护范围按滚球法计算;对于电力装置,接闪器的保护范围按折线法计算。滚球法是设想一定直径的球体沿地面由远及近向被保护设施滚动,当该球体触及避雷针或其引下线时,球面线即保护范围的轮廓线。

不是,避雷器是防止雷电破坏电力设备的主要措施。

避雷器连接在线缆和大地之间,通常与被保护设备并联。避雷器可以有效地保护通信设备,一旦出现不正常电压,避雷器将发生动作,起到保护作用。当通信线缆或设备在正常工作电压下运行时,避雷器不会产生作用,对地面来说视为断路。

一旦出现高电压,且危及被保护设备绝缘时,避雷器立即动作,将高电压冲击电流导向大地,从而限制电压幅值,保护通信线缆和设备绝缘。当过电压消失后,避雷器迅速恢复原状,使通信线路正常工作。

因此,避雷器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并联放电间隙或非线性电阻的作用,对入侵流动波进行 削幅,降低被保护设备所受过电压值,从而起到保护通信线路和设备的作用。

避雷器不仅可用来防护雷电产生的高电压,也可用来防护 *** 作高电压。

避雷器的作用是用来保护电力系统中各种电器设备免受雷电过电压、 *** 作过电压、工频暂态过电压冲击而损坏的一个电器。避雷器的类型主要有保护间隙、阀型避雷器和氧化锌避雷器。保护间隙主要用于限制大气过电压,一般用于配电系统、线路和变电所进线段保护。

阀型避雷器与氧化锌避雷器用于变电所和发电厂的保护,在500KV及以下系统主要用于限制大气过电压,在超高压系统中还将用来限制内过电压或作内过电压的后备保护

扩展资料

避雷器的使用方法

1 应安装在靠近配电变压器侧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在正常工作时与配变并联,上端接线路,下端接地。当线路出现过电压时,此时的配变将承受过电压通过避雷器、引线和接地装置时产生的三部分压降,称作残压。在这三部分过电压中,避雷器上的残压与其自身性能有关,其残压值是一定的。

接地装置上的残压可以通过使接地引下线接至配变外壳,然后再和接地装置相连的方式加以消除。对与如何减小引线上的残压就成为保护配变的关键所在。

引线的阻抗与通过的电流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导线的电感越强,阻抗越大。从U=IR可知,要减小引线上的残压,就得缩小引线阻抗,而减小引线阻抗的可行方法是缩短MOA距配变的距离,以减小引线阻抗,降低引线压降,所以避雷器应安装在距离配电变压器近点更合适。

2 配变低压侧也应安装

如果配变低压侧没有安装MOA, 当高压侧避雷器向大地泄放雷电流时,在接地装置上就产生压降,该压降通过配变外壳同时作用在低压侧绕组的中性点处。

因此低压侧绕组中流过的雷电流将使高压侧绕组按变比感应出很高的电势(可达1000 kV),该电势将与高压侧绕组的雷电压叠加,造成高压侧绕组中性点电位升高,击穿中性点附近的绝缘。

如果低压侧安装了MOA,当高压侧MOA放电使接地装置的电位升高到一定值时,低压侧MOA开始放电,使低压侧绕组出线端与其中性点及外壳的电位差减小,这样就能消除或减小“反变换”电势的影响。

3 MOA接地线应接至配变外壳

MOA的接地线应直接与配电变压器外壳连接,然后外壳再与大地连接。那种将避雷器的接地线直接与大地连接,然后再从接地桩子上另引一根接地线至变压器外壳的作法是错误的。另外,避雷器的接地线要尽可能缩短,以降低残压。

4 严格按照规程要求定期检修试验

定期对MOA进行绝缘电阻测量和泄露电流测试,一旦发现MOA绝缘电阻明显降低或被击穿,应立即更换以保证配变安全健康运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避雷器

百度百科-避雷针

当人体被雷击中后,往往会觉得遭雷击的人身上还有电,不敢抢救而延误了救援时间,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如果出现了因雷击昏倒而“假死”的状态时,可以采取如下的救护方法:
1是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雷击后进行人工呼吸的时间越早,对伤者的身体恢复越好,因为人脑缺氧时间超过十几分钟就会有致命危险。如果能在4分钟内以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让心脏恢复跳动,可能还来得及救活。
2对伤者进行心脏按摩,并迅速通知医院进行抢救处理。如果遇到一群人被闪电击中,那些会发出呻吟的人不要紧,应先抢救那些已无法发出声息的人。
3如果伤者遭受雷击后引起衣服着火,此时应马上让伤者躺下,以使火焰不致烧伤面部,并往伤者身上泼水,或者用厚外衣、毯子等把伤者裹住隔绝空气,以扑灭火焰。
遭雷击不一定致命。许多人都曾逃过大难,只感到触电和遭受轻微烧伤而已。也有人遭雷击可能导致骨折(因触电引起肌肉痉挛所致),严重烧伤和其它外伤。
雷电伤人是经常发生的,如不躲避或避雷措施不当就会遭受很大威胁。据报道,在瑞士,每百万人口当中,每年约有10人遭受雷击;而美国,每年死于雷击事故的人数比死于飓风的人还多;在日本,1968年竟发生一起闪电击毙11名儿童的事故。因此,我们有必要懂得防雷的具体措施及遭雷击后的抢救方法。
雷电伤人主要是强大的雷电电流的作用。它对人体的主要危险。往往不是灼伤。如果雷电击中头部,并且通过躯体传到地面,会使人的神经和心脏麻痹,就很可能致命。人受雷电电流冲击后,心脏不是停止跳动,就是跳动速率极不规则,发生颤动。这两种情况都使血液循环中止,造成脑神经损伤,人在几分钟内就可以死亡。遭雷击后抢救及时还是有可能复活的。有时即使感受不到受害者的呼吸和脉搏,也不一定意味着“死亡”。如能及时抢救(如人工呼吸),往往还能使“死者”恢复心跳和呼吸。此外,雷击可能使伤者的衣服着火,也可能会熔化伤者的金属饰物和表带。
如果伤者衣服着火,马上让他躺下,使火焰不致烧及面部。不然,伤者可能死于缺氧或烧伤。也可往伤者身上泼水,或者用厚外衣、毯子把伤者裹住以扑灭火焰。伤者切勿因惊慌而奔跑,这样会使火越烧越旺,可在地上翻滚以扑灭火焰,或趴在有水的洼地、池中熄灭火焰。用冷水冷却伤处,然后盖上敷料,例如用折好的手帕清洁一面盖在伤口上,再用干净布块包扎。
如果触电者昏迷,把他安置成卧式,使他保持温暖、舒适。立即施行触电急救、人工呼吸是十分必要的。
个人防雷击十大“秘诀”
(一)应该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员应躲入建筑物内。
(二)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三)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四)避免使用电话和无线电话。手机电磁波是雷电很好的导体,能在很大的一个范围内收集引导雷电。在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发射电磁波,如遇高空向下电流极易造成雷击;在雷雨天气,手机开通电源都极易引来感应雷,而在雷击区打手机,手机无疑就充当了避雷针的角色。而且据研究,如果手机信号过强,有时连避雷针也不起作用。因此专家提醒市民和游客,切忌在雷电时特别是在地势较为空旷、周围没有高大建筑物的地方使用手机。
(五)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不宜进行户外球类、攀爬、骑驾等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有防雷设施的地方躲避。
(六)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或其他凸出物体,切勿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七)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八)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电线杆、桅杆等尖耸物体。
(九)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等工具物品扛在肩上。
(十)不宜驾驶、骑行车辆赶路。
发生雷雨天气时,如果在室外,应该立即进入室内,具有完整金属车厢的车辆也可以成为避雷场所。雷电期间,最好不要骑自行车、拖拉机或摩托车;不要携带金属物体在露天行走;不要靠近避雷设备的任何部分;不要拨打移动电话。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千万不能靠近空旷地带或山顶上的树木,也不要呆在电线杆和高压电线下,否则很易受到雷击。此时人们应尽量降低重心,并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即下蹲,但不能躺在地上,如果披上雨衣,防雷效果就会更好。
遇到雷击如何躲避
(一)为了把感应雷“扼杀在萌芽状态”,一般家庭至少安装三个避雷器;
(二)不要靠近高大电线杆、高塔、大树、烟囱等物体,至少保持两米远的距离;
(三)打雷时尽量不要开水龙头,更不要洗澡,游泳时应迅速上岸;
(四)远离门窗,尽量不用或少用电话、手机或收音机;
(五)在室外突遇强雷雨,不要许多人挤在一起。雷雨时禁用家用电器,最好将插头拔掉。
雷击的自救
实际上,雷电就是巨大的电火花。当闪电从地面急冲到云层或从云层急冲到地面时,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它也可以在云层中或云层之间传递。构成风暴云层的气流,可在云层内分离出强电能。
正电流聚集在云层的下部,负电流聚集在云层的上部或地面上,就象电磁一样,正、负电相互吸引。经不断传递,正、负电流相碰,形成巨大电火花,于是形成闪电。
由于光速比声速大约快100万倍,所以,在闪电与伴随的雷声之间,会有一定的时间差。你与风暴的距离,可通过数闪电与雷声出现的时间差的秒数,再除以5米计算,其得数就是你与风暴距离的英里数,即:你与风暴的距离(英里)=闪电与雷声出现的时间差(秒)/5(米)。
雷声是闪电成百万伏的电流碰击所造成的空气热膨胀爆炸而形成的。雷声本身无伤害作用。在雷雨中遭雷击的可能性很小,不过,雷电交加现象不能完全准确预测,所以应小心防范,减少危险。
闪电总是蜿蜓曲折沿着电阻最小的路径行进。它在空中的路径完全取决于空中的电场和电荷分布,而通常只在离地面十几米至百米高度时,才受到地面状况的影响。一般说来,地面导电性能好,有突出的高大物体等,都易遭受雷击。例如导电性能好的金属矿物地质条件就比一般地质条件更易遭雷击,湿土的雷击机会就比干土、沙地和岩石地面要多,水面比旱地易遭雷击,高楼、烟囱这些突出建筑物就比平地易遭雷击,山地就比谷地易遭雷击。
毫无疑问,直接被雷电击中会受伤害,但有时,即使未被雷电直接击中,由于离雷击点很近而造成事故。这是因为强大的雷电电流向地里泄放时,由于地电阻的存在,使近雷击点处的电压值要比远离雷击点处的电压值大得多。因此,人若两脚分开站立,一脚离雷击点近,另一脚离雷击点远,就产生一定的电位差,这就是常说的“跨步电压”。一部分雷电电流由于“跨步电压”而流过人体,同样会造成伤害。地表面的导电性能越差,“跨步电压”越大。
雷雨中的安全措施
总的原则:一是人体的位置尽量降低,以减少直接雷击的危险;二是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部分如双脚要尽量靠近,与地面接触越小愈好,以减少“跨步电压”。
1.在雷电交加时,感到皮肤刺痛或头发竖起,是雷电将至的先兆,应立即躲避。
2.如果身处树木、楼房等高大物体,就应该马上离开。如果来不及离开高大的物体,应该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下,坐在上面,采用下蹲的避雷姿势,注意双脚并拢。双手合拢切勿放在地面上。千万不可躺下,这时虽然高度降低了,却增大了“跨步电压”的危险。水能导电,所以潮湿的物体并不绝缘。
3.不要在山洞口、大石下或悬岩下躲避雷雨,因为这些地方会成为火花隙,电流从中通过时产生电弧可以伤人。但深邃的山洞很安全,应尽量往里面走。
4.远离铁栏及其他金属物体。并非直接的电击才足以致命。闪电击中导电体后,电能是在瞬间释放出来的,向两旁射出的电弧远达好几米。此外,炽热的电光使四周空气急剧膨胀,产生冲击波。这些冲击波发出的声音,就是雷声。若在近处听到,强大的声波可能震伤肺部,严重时可把人震死。
5.雷雨时如果身在空旷的地方,应该马上蹲在地上,这样可减少遭雷击的危险。不要用手撑地,这样会扩大身体与地面接触的范围,增加遭雷击的危险。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头,因为头部最易遭雷击。
6.空旷地带和山顶上的孤树和孤立草棚等应该回避,因为它们易遭雷击。这时如在其中避雨是非常危险的,尤其是站在向两旁伸展很远的低枝下面。但是,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如果野外有片密林,一时又找不到其它避雷场所,那么也可以利用密林来避雷,因为密林各处遭受雷击的机会差不多。这时只要不站在树林边缘,最好选择林中空地,双脚合拢,与四周各树保持差不多的距离就行了。
7.原则上说,雷电期间应尽量回避未安装避雷设备的高大物体,如高塔、大吊车、开阔地的干草堆和帐蓬等,也不要到山顶或山梁等制高点去。不要靠近避雷设备的任何部分。铁路、延伸很长的金属栏杆和其他庞大的金属物体等也应回避。
8.如果你在江、河、湖泊或游泳池中游泳时,遇上雷雨则要赶快上岸离开。因为水面易遭雷击,况且在水中若受到雷击伤害,还增加溺水的危险。另外,尽可能不要呆在没有避雷设备的船只上,特别是高桅杆的木帆船。
9.如正在驾车,应留在车内。车壳是金属的,因屏蔽作用,就算闪电击中汽车,也不会伤人,因此,车厢是躲避雷击的理想地方。但是雷电期间最好不要骑马、骑自行车、骑摩托车和开敝蓬拖拉机。
10.如在家中,应把电视的户外天线插头和电源插头拔掉。不要靠近窗口,尽可能远离电灯、电线、电话线等引入线,在没有装避雷装置的建筑内则要避开钢柱、自来水管和暖气管道,以防雷电电流经它们窜入人体。此外,室内如人员较多,相互间应相隔几米为好。如在户外,穿橡胶底的鞋或长靴有保护作用,但也不是完全保险。
11.依古老的说法,雷电交加时应关上窗门,离开壁炉,其实这样做并无多大作用。关上窗门只宜应付球状闪电,但这种闪电极罕见,至今仍缺乏有关的可靠资料。普通闪电则不会从开了的窗户射进屋内。

雷电波侵入:又称为高电位引入,主要有三种途径侵入,其一是直击雷直接击中金属导线,第二种是雷击时的高电压脉冲在各种导线中产生的雷电感应高电压,第三种是由于直击雷在房子或房子附近入地时,在地网上产生的雷电高电压,这三种雷电高电压常沿金属管道、低压输电线路或有线通讯线路等窜入室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这种雷击发生的概率很高,占雷击总数的70%左右,大多数的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损坏都是雷电波侵入所致。也是是雷害中损坏设备最多的一种雷击,所以对雷电波侵入的防备必须予以足够重视,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其对高电压的耐受能力采用一级或多级设防。

(1)总体原则 各类防雷建筑物均应采取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在防雷装置与其他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应采取等电位联结。

建筑物防雷设计主要包括六个要素:接闪功能、分流影响、屏蔽作用、均衡电位、接地效果和合理布线等。

现代建筑内电子设备较多,应通过采取等电位联结、屏蔽、合理选择过电压保护器、合理布线和良好的接地等方法来减少建筑物内的雷电流和产生的电磁效应、防止反击及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等二次雷害和雷电电磁脉冲所造成的危害。

(2)防直击雷的措施 在建筑物易遭受雷击的部位(图7-11)装设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为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便于雷电流的流散以及减少流经引下线的雷电流,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相互连接。对于突出屋面的排放无爆炸危险气体的风管、烟囱等物体,当其为金属体时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若其为非金属物体且在屋面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之外,则应装设接闪器,并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图7-11 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
(a)平屋面;(b)坡度不大于1/10的坡屋面;
(c)大于1/10小于1/2的坡屋面;(d)坡度不小于1/2的坡屋面

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内钢筋作引下线时,引下线可按跨度设置,建筑物外廓各个角上的柱筋应被利用。

(3)防雷电感应的措施 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等主要金属物(不包括混凝土构件内的钢筋),应就近接至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或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上,可不另设接地装置。

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当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间距不应大于30m;交叉净距小于100mm时,其交叉处应跨接。

建筑物内防雷电感应的接地干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不应少于两处。

(4)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当低压线路全长采用电缆埋地引入或电缆敷设在架空金属线槽内引入时,在入户端应将电缆金属外皮和金属线槽接地。当低压线路采用架空线转换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时,连接处应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绝缘子铁脚、金具、电缆金属外皮、钢管等均应连接在一起接地。架空和直埋地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就近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或独自接地。各种情况下,接地电阻均应符合相应的要求。

(5)等电位和防侧击的措施 从首层起,每三层框架圈梁的底部钢筋与人工引下线或作为防雷引下线的柱内钢筋连接一次。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也应每三层与圈梁钢筋连接一次。对于高度超过45m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和高度超过60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应考虑防侧击,当然不需另加接闪器,而是利用建筑物本身的钢构架、钢筋和其他金属物,应将上述高度以上的钢构架和混凝土的钢筋互相连接,并应利用钢柱或柱内钢筋作防雷引下线。上述高度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和表面装饰物等较大的金属物应与防雷装置连接。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也应与防雷装置连接。

一、避雷带的作用
主要作用:把雷电流导入接地装置,保护构筑物免受雷击。
雷电最容易击于建筑物的边缘及凸出部分,在建筑物边缘及凸出部分上加装避雷带,可以有效防雷。
避雷带又叫接闪带,其作用不是避雷,而是引雷。将雷电引入大地,保护建筑物等不受到雷击。
因此,在建筑物防雷的措施上,除避雷针、避雷线外,避雷带、避雷网可以作为接闪器来使用。
1、避雷带
避雷带是指沿屋脊、山墙、通风管道以及平屋顶的边沿等最可能受雷击的地方敷设的导线。避雷带可以保护建筑的表层不被击坏。
2、避雷带的规格
避雷带宜采用镀锌圆钢或扁钢,应优先选用圆钢,其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宽度不应小于12mm,厚度不应小于4mm。
二、避雷带的安装要求
避雷带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且可以把它与建筑物的钢筋连接。
对重要建筑物,除采取上方法外,还应当根据建筑物防雷等级在屋面上铺设 5m ×5m 或 6m ×4m、10m ×10m 或12m ×8m、20m ×20m 或 24m ×16m 等不同规格的避雷网,以防止烧击及降低屋内过电压。
具体要求:
避雷带是接闪器的一种类型,一般是水平或倾斜敷设的(根据屋面的倾斜度而定),至少有两个地方(首尾两端)和引下线相连接,一般是明设,但也可以暗敷在屋顶的混凝土或瓦片的下面。
如果接闪带是悬空架设的,则称之为接闪线;如果接闪带以网状敷设,则称其为接闪网。
避雷带是接闪器的一种类型,其对建筑物的保护范围的计算,都要根据滚球法的原理进行。架总高为150mm,其中50mm应埋设在女儿墙或屋脊内,顶部露出高度为100mm。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9970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