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兰模型_基于诺兰模型的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研究

诺兰模型_基于诺兰模型的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研究,第1张

引言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是以1999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和“政府上网工程”启动为标志[1],进而开始受到重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水平和外部环境与以前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今非昔比,我国和美国电子政务应用水平的差距由二十几年缩短到了几年,政府信息化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但同时,也逐渐暴露出来一些困扰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其实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影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是有章可循的,这就是诺兰模型[2]。
诺兰模型
美国著名信息化系统专家诺兰(Nolan)根据大量历史资料与对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诺兰模型。分析了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客观道路及一般规律。
诺兰认为,某一范围的计算机应用发展必须经过六个阶段,描述如下:
1初始;这个阶段配备的计算机主要用于专业半专业人员,初步开发单机版管理应用程序。
2扩散;计算机开始普及,少数部门尝试的成功促使信息管理系统推广到多数部门,部门内部的事务处里效率得到提高。
3控制;投入使用的应用系统越来越多,计算机在电子政务管理过程中发挥了作用。但由于缺乏全局的考虑,这一阶段各应用系统不协调,并且投入增长迅速但是却未能取得相应的效益。政府开始组建高层参与的信息化领导小组,以共同规划信息系统的发展。电子政务的应用开始从计算机管理向数据管理转换。
4集成;人们开始使用信息系统工程的思想进行全面规划、建设与改造信息系统。建立集中式数据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
5管理;系统集成和整合以及硬件投资基本完成,信息资源整合开始逐步发挥作用,信息资源进入整合利用和提高阶段。
6成熟;信息系统实现对电子政务应用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政府系统决策水平得到提高,计算机的作用大大地发挥出来。数据处理和整合与需求相匹配,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一般来说,模型的各个阶段是不可跳跃的。如没有哪个组织可以不经扩散阶段,就直接进入集成阶段,因为只有当组织内部的计算机技术得到普及,意识到各部门之间的系统不兼容,系统集成才会受到重视而得到实施[3]。
我国电子政务现状
诺兰模型对我们认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诺兰模型分析,可以清楚的描述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史,以及当前阶段我国电子政务的主要特征。
针对电子政务的发展诺兰模型分析
初始阶段
在1999年之前,我国政府信息化刚刚起步,应用项目很少,范围有限。直到1993年被视为中国“电子政务”前身的“三金工程”的启动才正式拉开了我国信息化的序幕。因为当时还没有正式提出“电子政务”的概念,政府信息化多以“办公自动化”为表现形式;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末的电子办公设备的使用,到20世纪90年代末应该属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初始阶段。
扩散阶段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是以1999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和“政府上网工程”启动为标志,进而开始受到重视。到2003年之前基本上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包括:部门内部的软硬件普及、外部计算机网络的铺设。各级政府以“政府上网工程”为契机,成立各自的部门网站、门户网站。在这一阶段,得益于INTERNET快速发展,以及为公众服务能力和服务效能的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应用从形式到内容上都大大超越了以往,已经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工具。
控制阶段
2003年至今,我国电子政务应用依托完善的大规模基础网络,进入一个应用深化期,其基本特征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在这一时期,电子政务的各项“潜能”被充分地挖掘,各种资源得到整合、各种应用得到深化。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构建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新途径,如政府微博[3]这种全新的应用模式。另外,电子政务的各项“软环境”如法律、法规、制度、标准等也逐步完善,管理日益制度化、规范化。
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基本都处在控制阶段的中期,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向集成阶段迈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也符合这一阶段的诺兰模型规律。主要表现如下:
电子政务总体规划不够明确和规范
实施电子政务,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总是先要做好总体规划。而我们的电子政务发展到今天,是一个逐步积累和完善的过程,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成长经历,由于管理和技术上的原因,各级政府没有办法在先做好充足的整体规划,然后再实施电子政务。各级政府和部门对电子政务网络结构、电子政务的“内涵”等方面的理解千差万别,这必然导致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协调难度加大,建成以后也难以有效的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直接影响到电子政务效益的发挥。
管理体制协调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跨部门、跨地区、中央和地方间的协调,主要依赖国家领导小组开会协调以及相关单位主要领导间的协调。在一些先进国家,往往在最高决策层之下,设立常设的协调机制,如美国的首席信息官(CIO)委员会[4],加拿大的首席信息官办公室(CIOB)等制度,而我国于2008年成立的工业信息化部,机构设置层级过低,其职能注重产业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很难担当协调其他职能部门的重任。
电子政务建设统筹严重不足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政务作为我国信息化投资的热点,中央和地方投入巨大。2011年,思林博德市场咨询(Springboard Research)在报告“中国政府相关客户的IT购买行为研究”中预测中国政府相关客户(包括政府部门、医疗保障、教育部门等)在IT投入上超过428亿美元,这占中国大陆总体IT支出的437%[5]。
但由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统筹严重不足,未形成一个完整的规划、预算、审批、评估等机制,电子政务项目不能得到全方位的审查、监督、评价以及对技术需求的深入有效审查,导致电子政务重建设,轻服务,超前购买贵重设备、软硬件设备更新不断,追求建设独立体系不愿集中共享等现象存在,造成巨大浪费。
电子政务对内办公效率有所提高,对外公共服务仍旧薄弱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入应用,“电子政务”被提高到作为加快推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种重要途径的高度。但是,就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应用情况来看,主要还是以“提高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组织内部信息沟通”等对内办公为主,“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还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外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不足。
此外,电子政务的法治环境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也不够完善以及电子政务信息化标准水平低下等等,都是当前电子政务发展的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电子政务的今后发展趋势与展望
强化电子政务总体规划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将迈入集成阶段,其主要举措就是战略规划和资源整合。由诺兰模型可知,这是进行总体规划的最好时机。2011年3月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和完善网络行政审批、信息公开、网上信访、电子监察和审计体系。各地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文本普遍强调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普遍提出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从技术、业务、信息资源应用、绩效管理等诸多方面进一步明确总体架构设计的具体内容,从互 *** 作性角度加强资源共享,提高电子政务应用效益和效能[6]。
重组和提高电子政务决策与应用推进机构及级别
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经验,将国家的电子政务综合协调机构设在最高行政长官的管理决策机构中,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可以强化工业信息化部职能,或者扩大国办电子政务办公室的工作范围,甚至重建国信办[7],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将有效地促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应用和发展。
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电子政务重得到广泛运用,政府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得到了充分提高。而智能终端和3G的普及将带动移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必将掀起新一轮电子政务发展浪潮。
信息安全将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内容
在电子政务应用中会涉及大量保密信息和敏感信息,保障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的基本条件。而信息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大的企业手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促进应用创新的同时,也将带来未知的信息安全隐患。针对政府云、移动电子政务、政府物联网等新应用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将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结语
虽然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水平和外部环境与十几年前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但是,仍然处于从控制阶段向集成阶段演进的过程,根据诺兰模型的发展规律,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使命,需要国家、地方两个层面的紧密配合,同时也需要社会大环境、公民意识、企业参与等诸多因素的大力支持[8]。电子政务将逐步发展、完善乃至进入理想的成熟阶段。
参考文献:
[1]王燕燕,基于诺兰模型的制造企业信息化分析-以K公司为例[J]管理观察,2011(2);84-85
[2] 汪玉凯,吴倚天,中国电子政务的十年回顾与发展展望(上)[J] 行政管理改革,2009(3);49-54,60
[3]沈哲磊, IT职业发展与诺兰模型[EB/OL]2005-05-01, / details/370041
[4] 温尊平,廖文杰,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研究-基于诺兰模型和施诺特模型 [J] 情报杂志2007(1); 16-19
[5]中国政府相关客户IT投入超428亿美元[EB/OL]2011-03-13 doc/0/640/640695shtml
[6] 2011年电子政务发展回顾与2012年展望[EB/OL]2011-12-13 comcn/research-insights/article/20948html
[7] 2009年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回顾与展望[EB/OL]2010-01-19 structure/xwzx/hydtxx_2441_1htm
[8] 汪玉凯,吴倚天,中国电子政务的十年回顾与发展展望(下)[J] 行政管理改革,2009(4);53-59
娱乐与安全:车用 *** 作系统的未来主战场
过去一两年,国内的汽车厂商也开始自己研发和生产、出口高端汽车。因此给 *** 作系统厂商QNX带来机会,据该公司亚太区销售总监Kimm Krueger称,目前已有很多本土汽车厂商采用了基于QNX的车载电子系统。下一步,QNX希望将业务从高端向中低端延伸。
QNX的 *** 作系统能提供安全可靠的基础保障。针对汽车业,QNX即将推出CAR 2应用平台,并预集成了多项QNX及其合作伙伴在汽车业积累的先进技术和成熟方案,该平台主要被汽车生产商和一级供应商用于信息娱乐系统的快速开发。随着本土汽车厂商的研发和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在汽车安全上投入更大的精力。
以前,汽车车载电子系统用到32位处理器(CPU)的只有信息娱乐系统,其他的系统例如发动机控制、行车控制等都使用比较简单的硬件和软件。但是随着新能源车/电动车的出现,很多客户已经需要在车控系统里采用32位处理器,这就带动了市场对 *** 作系统更大的需求:例如,电动车的动力来自于蓄电池,电池的管理、控制、更新、补充等等都将是新的问题,如何根据实际的路况提示驾驶者,当前电量还能维持多久,最近的可充电或可更换电池的服务站在哪里,选择哪条路径会在电力耗完之前确保能够到达服务站等。这些功能的实现和服务的提供都需要比较复杂的计算和多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
Kimm称,目前全球已经有250种以上的车型应用了QNX系统,用于超过2000万辆汽车的车载电子系统中。比较保守的估计,QNX在汽车车载电子系统的前装市场占有率是60%或以上。因为QNX系统的灵活、高效以及上佳的用户体验,世界上各大知名汽车厂商都采用了基于QNX的车载系统,如奥迪的MMI+,路虎的电子仪表,通用的安吉星等。(王莹)

随着我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断深入和发展,智慧政务在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应急职能方面作用愈发重要,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地位日益凸显,尤其是国家提出网络强国战略以来,加快智慧政务发展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此,我国要深化智慧政务改革,不断适应新形势,谋划新思路,提出新理念,构建新模式,发掘新途径,满足新需求,打造新常态。
一、工程导向到问题导向
智慧政务发展容易陷入误区:以工程建设为导向,认为简化审批、加快建设一大批信息化系统,就能较好地提高政府履职能力。这种以工程为导向的建设模式,不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突出重点,增强智慧政务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下,智慧政务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建立以需求为主导的建设机制。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求为目标,切实提高政府履职能力为出发点,合理规划智慧政务建设项目,有效提高社会管理和公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的时效性、规范性和权威性。
二、分散建设到集约化建设
长期以来,智慧政务建设中缺乏顶层设计,分散、低水平、重复投资现象普遍存在。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国省级和副省级城市、地市级、区县级设有独立机房的部门平均比例分别为70%、32%、22%;省级、地市级、区县级政府网站分散建设的比例分别平均为78%、32%、30%。智慧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分散状况严重,粗放式的建设模式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给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带来各种困难。因此,亟需切实加强智慧政务规划、建设、运营的统筹协调,加快实现从粗放式、低效能的分散建设,向集约化、高绩效的协同发展转变,从部门独立建设、自成体系,向跨部门跨区域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转变。
三、政府独导到社会共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参与“治理”的主体包括了各类权力部门、公共部门,以及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他们在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过程中是平等关系。“社会治理”弥补了“社会管理”内涵的局限,使社会治理体制得以创新和拓展。智慧政务是社会治理模式的信息化反映,智慧政务建设模式要始终适用于、服务于社会治理模式的变动和演化。
1、规范社会共建机制,打造以政府主导为一体,企业和社会广泛参与为两翼的社会共治模式。
2、规范监督和保障机制,规范参与方的权、责、利。
3、鼓励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快形成统一有效的购买服务平台和机制,厘清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明确政府购买的服务种类、性质和内容,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加快促进政府独导到社会共治模式的转变。
四、由数据割据到数据开放共享
据统计,政府拥有社会信息资源总量的80%之多,但有关部门调研的38个部委涉及的80个专网里,实现横向交互的比例尚不及01%。这对数据尴尬刻画了目前政府数据共享面临的数据壁垒日益加重之窘境:政务业务数据成指数量级增长,但由于各业务系统技术标准、开发环境、系统架构等存在巨大差异,客观上对政府部门数据共享造成了技术屏障。大数据时代,要彻底消除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羁绊,
1、开放数据。要尽快规划政府数据开放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推进开放数据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
2、落实数据共享机制,明确数据共享的权、责、利,根据“一数一源”原则保证数据的真实性、鲜活性、权威性。
3、加快制定应用规范和技术标准,借助信息技术和手段打通各异构业务系统。
五、数据支撑到辅助领导决策
从发展历程看,中国智慧政务经历了办公自动化、系列“金字”工程、政府上网到“三网一库”的发展阶段。伴随着智慧政务的发展,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电子口岸、社会信用、食品和药品监管、应急指挥、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安全监管等重点信息系统项目不断展开研究、设计、立项和建设工作。这些信息系统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和协调,但如何有效整合利用有关业务系统和各部门的相关信息资源,完善综合分析、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等业务应用系统,为领导决策指挥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在大数据时代已日显迫切。当下,这些信息系统需要通过整合智慧政务网络,以提高应用水平、发挥系统效能为重点,深化智慧政务应用,推动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资源整合,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智慧政务辅助领导决策体系,提高政府宏观管理与科学决策能力,加速推进我国政府信息化辅助决策的进程。
六、履行政府职能转向提供公共服务
长期以来,智慧政务建设主要是从政府内部需求角度推进的,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方便监管,对民众需求的考虑显然不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智慧政务建设,打造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基础教育、保障性住房和公共安全的智慧政务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不断创新优化完善公共服务,不断将公共服务电子化,使智慧政务由流程规范化自动化,提高服务效率,转变为有效为社会公众提供最终交付品,为公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满足公众的个性化需求,有效提高服务效能和水平。
七、传统模式到新兴形态
作为新兴技术,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和大数据潜在的价值逐渐得到挖掘,关注度不断得以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大力推进国家智慧政务建设,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利用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智慧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工信部在2013年已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评估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目前针对云计算的“十三五”规划也已经启动。未来发展中,智慧政务应继续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借助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等新技术进一步扩展政务信息来源,构建异构信息资源整合方式,提高政务信息化资源利用效能,深化业务应用,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
八、核心技术设备国产化
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逐渐完善,但是整体来看,国产设备占有率低,核心设备差距明显,潜在的战略风险、数据泄漏风险和情报监控风险,严重威胁着信息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棱镜门”事件之后,信息安全被提升到了重要高度,“去IOE”成为多个领域的共识。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智慧政务设备国产化的帷幕正式全面拉开,国产芯片、 *** 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信息技术攻关有望加速,应用牵引、平台重构、分阶段实施的国产化新思路将全面铺开,金鹏信息网格化软件。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即通过传感器或物理识别装置等感知技术,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通过ICT通信传输技术将数据传输至物联网云处理平台进行计算和处理,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链接,进而对物理世界进行管理和控制。一句话解释:互联网的升级迭代版,互联网实现人与人的链接,物联网增加人与物理世界的链接;感知物理世界的变化,并对物理世界进一步的管理和控制

萌芽期:(1991年-2004年):199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Kevin教授提出物联网概念,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构想物物互联,并未引起广泛关注。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首先提出物联网的定义。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将传感网络技术列为未来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初步发展期:(2005年-2008年):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2008年第一届国际物联网大会在瑞士苏黎世举行。

高速发展期(2009年-至今):2009年美国政府将新能源和物联网确定为美国国家战略。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提出“感知中国”,无锡率先建立“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科院、运营商和多所大学建立物联网研究院。中国正式开始物联网行业战略部署。2010年中国政府将物联网列为关键技术,并宣布物联网是长期发展计划的一部分。2015年,欧盟成立物联网创新联盟。2016年,NB-IoT技术即将进入规模商用阶段。2018年6月,5G通信技术成熟化,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完成,进入产业全面冲刺阶段。

总结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大致经历:

第一阶段:智能消费产品的涌现

2012-2015年期间,消费类物联网产品一夜爆发,过后却慢慢消退。包括智能灯泡、智能插座、智能水壶、智能电饭煲等等智能产品出现在市场上。大致思路是将传统硬件产品,添加上Wi-Fi、蓝牙、ZiBbee等无线技术,再结合APP进行控制。这股热潮来的快、去的也快,因为害怕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存在问题,再加上价格比较高,对于消费者而言性价比不高,市场认可度比较低。

第二阶段:底层技术完善

第二阶段相对于上个阶段,技术有更深层次的突破。这个时候涌现了各种各样的针对物联网的技术,比如NB-IoT、LoRa等新型的传输技术、AI算法、智能语音技术等等,边缘计算、智能计算等计算存储技术走上台,传感器产品也更加的智能化,具有更多的功能。

第三阶段:行业级应用兴起

完成技术突破之后,物联网的应用逐渐从早期的消费类应用往企业级应用发展。更多的应用于城市建设、政府政务、各行各业产业当中。

物联网IoT产业架构分四层: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物联网IoT产业链:端——管——边——云——用

随着云端数据处理能力开始下沉,更加贴近数据源头,使得边缘计算成为物联网产业的重要关口;将来将有75%的数据需要在网络的边缘侧分析、处理和存储。因而物联网产业链由之前的“端——管——云——用”发展为现在的“端——管——边——云——用”;

“端”:物联网终端,主要是完成数据采集以及向网络端发送的作用;包含芯片、感知技术(传感器+识别技术)、 *** 作系统;

“管”:管道层,保证通信的作用,无线连接、卫星和量子通信等方式;

“边”:边缘计算,将集中式架构分解成边缘位置的点;

“云”:云平台,主要进行数据的计算和存储;包含云计算平台和AI技术;按厂商类型分:运营商、ICT、互联网和工业制造厂商以及第三方物联网平台;按商业模式分PaaS和本地部署;按照平台功能可以划分:设备管理平台、连接管理平台、应用开发平台和业务分析平台;

“用”:物联网IoT应用层,落地到不同行业应用场景中;三大业务主线:消费性物联网、政策驱动物联网和生产性物联网;(政策驱动物联网和生产性物联网并称产业物联网)

从产业集聚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北京—天津、上海—无锡、深圳—广州、重庆—成都为核心的 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 地区四大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

其中, 环渤海地区 凭借丰富的产学研资源和总部优势,成为我国物联网产业重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基地; 长三角地区 以上海、无锡双核发展为带动,整体发展比较均衡,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推广方面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珠三角地区 是国内物联网市场化最成熟、体系最完备的地区,目前已形成了一批自主的、竞争力强的物联网应用技术成果和信息增值服务模式,产业规模领先其他地区; 中西部地区 软件、信息服务、传感器等领域发展迅猛,成为第四大产业基地,且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均存在优势,对物联网产业链底端感知层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有利于产业规模效应凸显,形成产业链;有助于改善协作条件,节约生产成本;而且能更好的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目前,四大产业集聚区相互独立、各有特色,汇聚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产业链逐渐完善,研发机构和公共服务等配套体系基本完备。

省级“互联网 ”专项引导资金。

1、加强专项扶持。统筹相关专项资金设立省级“互联网 ”专项引导资金,重点支持互联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平台建设、重点项目孵化、初创企业补助、商业模式创新等相关应用示范。同时,探索创新资金扶持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

2、加大信贷支持。政府出资的融资性担保公司要加大对“互联网 ”企业的支持力度;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开展的“互联网 ”企业担保业务,省再担保公司可适当提高再担保代偿比例。支持省内地方法人银行根据“互联网 ”企业需求,创新金融产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鼓励金融机构设立专项贷款,开辟绿色审批通道,采取银团贷款、“财园信贷通”等方式,支持“互联网 ”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重大项目贷款,省级“互联网 ”专项引导资金给予风险补偿和贴息支持。

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大力引入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鼓励各种社会资本以天使投资形式支持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增信等服务,鼓励通过债券融资方式支持“互联网 ”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互联网 ”企业发行公司债券。

鼓励“互联网 ”企业上市挂牌,省财政安排资金对在“新三板”成功挂牌的省内企业每户一次性补助50万元,对在上海、深圳及境外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省内企业每户一次性补助500万元,上市企业所在地政府也要给予适当补助。

扩展资料

顺应世界“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中国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坚持改革创新和市场需求导向,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发展潜力和活力;着力做优存量,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着力做大增量,培育新兴业态,打造新的增长点;着力创新政府服务模式,夯实网络发展基础,营造安全网络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开放共享。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将互联网作为生产生活要素共享的重要平台,最大限度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开放、共享为特征的经济社会运行新模式。

坚持融合创新。鼓励传统产业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与“互联网+”相结合。推动互联网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渗透,以融合促创新,最大程度汇聚各类市场要素的创新力量,推动融合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和新支柱。

坚持变革转型。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平台作用,引导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推动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创新网络化公共服务模式,大幅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坚持引领跨越。巩固提升中国互联网发展优势,加强重点领域前瞻性布局,以互联网融合创新为突破口,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现跨越式发展。

坚持安全有序。完善互联网融合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增强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和防护,保障网络安全。建立科学有效的市场监管方式,促进市场有序发展,保护公平竞争,防止形成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实施方案

智慧政务的目标如下;
一、深入研究当前新的形势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需求,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新时期智慧政务的发展目标,制定智慧政务“十三五”专项规划,强化智慧政务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促进作用。系统分析智慧政务应发挥的作用,在平台建设、业务应用、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服务体系、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根据各部门和各地方政府的实际情况制定分步实施的路线图,对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系统规划、统筹布局、分步实施。同时,对落后地区略有侧重,消除数字鸿沟。
二、由中央专门机构统筹,建立地方和部门沟通机制,消除部门之间、央地政府之间智慧政务建设项目实施的障碍。推动政务审批对接,突破“信息孤岛”,鼓励多部门“并联审批”。加强国家智慧政务标准化体系的研究论证工作,抓紧制定权威性、开放性的国家标准。建设国家信息资源开放平台和信息共享指导目录,分类别分层次推进信息整合、公开和共享,进一步加快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库共建共享工作,对重点领域开展应用试点并逐步推广。充分整合各部门各领域信息系统资源,建立有关行业、企业、智库机构的决策咨询信息库,集成重要职能部门和智库机构的专业系统和分析模型提升决策辅助能力。建立跨部门统一共享的信用信息平台,完善公民和法人的信用信息,加快统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三、整合多种资源,探索引导并引入企业、非营利组织和其他利益相关的社会力量参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鼓励信息资源的竞争性开发,降低政府服务成本。创新多元化的服务供给模式,推动智慧政务与政府购买服务对接,引入市场化机制,采取外包、委托、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提供多样化的有价值的政务服务。拓展服务的覆盖面,加快服务向基层延伸,使公共服务惠及全民。创新服务提供方式,利用网络资源积极探索新型政务服务模式,提升网上公共服务水平,推广在线政务服务。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拓展各类信息服务站点、手机、超级wifi以及广播电视等公共服务渠道。
四、研究制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政务领域的应用规范,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对传统政务流程优化再造,提升现有智慧政务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建设智慧政府。探索建设智慧政务云计算平台,积极开展国家治理大数据平台建设的研究准备;尽快出台大数据在智慧政务中应用的实施细则;不断探索移动办公、移动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新服务方式,探索建立移动政务与统一智慧政务网络(智慧政务内网、外网)的安全交换标准和方案。同时,降低市场准入,抱持开放、包容的心态,为IT和互联网企业参与各级政府的智慧政务建设、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更新现有智慧政务业务系统功能,创造良好环境。
五、加快智慧政务专项立法,加强部门规章和地方政策性文件配套,形成规范的智慧政务法律法规体系。细化政府信息公开标准,尽快确立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制度。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推进立法司法过程网络公开,强化听证制度并加快修订进程。建立完善公众监督和诉求的网络表达平台,拓宽网络民意渠道。
六、建立智慧政务信息安全评估机制,通过专业化评估确定智慧政务渠道公开的信息范围。大力发展我国核心技术和设备,尽快实现政府核心智慧政务系统软硬件的国产化替代。在政府各部门建立完善智慧政务安全组织管理体系,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的专业培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加快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标准体系,尽快制定网络产品、服务、运行和管理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加强对用户个人信息、隐私和商业秘密的保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9985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