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团队成功突破光量子芯片核心技术

中科院团队成功突破光量子芯片核心技术,第1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一只脚迈进了智能 社会 的门槛,大量智能电子产品随处可见。随着 社会 智能化的发展,芯片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手机、电脑、智能 汽车 。航天、物联网等行业发展的基础。

众所周知,我国进入半导体行业较晚,技术积累薄弱,国内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太过于注重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轻资产行业的发展,忽视了重资产行业的重要性,再者就是西方国家为了限制我国 科技 的崛起,早在几十年前就签订了《瓦森堡协定》,禁止向我国出口高尖端技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企业发展所需的芯片大部分从西方国家进口。

芯片过于依赖进口,对我国 科技 的发展而言真的不是一件好事,华为的遭遇就是很好的证明!

2020年5月,美国为了绞杀华为,突然修改世界半导体行业规则,禁止全球使用美国技术超过10%的半导体企业与华为合作,直接引发了华为的芯片危机,业务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如手机业务,已从世界第一大手机厂商的宝座跌落,今年第一季度国内市场份额从44%暴跌至16%,海外市场份额从去年的189%跌落至4%。

美国之所以欲将华为置之死地而后快,并不全是因为华为在5G通信领域打破了高通等美企的垄断,成为通信领域新的领头羊,主要是因为华为强大的研发能力!

据公开资料显示,华为凭借着58990项专利,成为了世界上拥有专利最多的 科技 公司。除此之外,不但在通信、手机领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其在芯片、自动驾驶、 *** 作系统、存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都达到了世界顶级的水准。

华为凭借一己之力,与高通、苹果、谷歌等美国多家行业老牌巨头斗得不亦乐乎,让世界各国重新认识了中国 科技 的力量与魅力,如此强大的华为,怎么可能不引起一向自以为是的美国的恐慌?为了不影响自己主导全球的计划,美国怎么可能让其继续发展下去?

2019年5月,美国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禁止美企与之合作。美国集全国之力、集盟友之力对华为长达一年的打压,不但没有将其打倒,反而让他变得更加强大。这一情况的出现,让美国很是恐慌,不得不使出杀手锏,芯片封锁!

美国的芯片封锁,让华为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生存危机,也让我们意识到, 在当今这个时代,要想摆脱被人鱼肉的命运,就必须实现技术独立,实现芯片的国产化,彻底打破封锁!

当前主流的芯片是硅基芯片,是从一堆堆沙子中提取中纯度高达99999%的硅晶圆,然后再经过设计、光刻、蚀刻、封装、测试等一系列复杂的流程,最终才能被应用在电子产品上。

在芯片制造全部工序中,光刻是我国芯片制造的短板,究其原因就是EUV光刻机被卡了脖子,而国产的光刻机仅达到了28nm级别。

或许有的人会说,几十年前,我国原子d都能造出来,现在造一个EUV光刻机有什么难的?事实上,我们短时间内还真的造不出来EUV光刻机,尽管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突破了很多EUV技术。

EUV光刻机不仅需要大量非常高尖端技术,还需要大量的元器件。 据ASML公司EUV光刻机总工程师透露,制造EUV光刻机所需的元器件超过10万件,来自世界上36个国家的1500多家企业,每一件都代表着业内的最高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在ASML公司制造的EUV光刻机中,没有一件核心元器件来自我国企业。 由此可见,要想独自制造出EUV光刻机,我们将要克服多少困难。简单点说,我们要想独自制造出EUV光刻机,就必须将我们的基础工业水平达到西方国家基础工业水平的总和。

所以,我们要想短时间内打破芯片封锁,解决芯片被卡脖子的问题,我们必须另辟蹊径。所幸的是,中科院院士已经找到了这个“捷径”!

前不久,中科院院士、中科大教授郭光灿领导的科研团队在光量子芯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功掌握量子干涉核心问题的技术,这一重大技术突破,直接奠定了光量子芯片研制的技术基础。 中国院士团队的这一重大技术突破,让世界上唯一的超级 科技 强国美国震惊不已: 没想到中国科研人员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光量子芯片技术。

要知道,我国是属于芯片行业起步较晚的国家,技术和人才储备都很薄弱,我们要想实现在光量子芯片领域的领先,付出的汗水将是发达国家科研人员的几百倍!

对于中科院院士团队在光量子芯片领域实现的重大技术突破,不少业内人士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旦光量子芯片实现大规模量产,芯片的成本要比现在的芯片要低,而且中国也将会掌握芯片领域的主导权,华为的“芯”病也将会得到彻底根治!

不少网友心中看到这心中会有个疑惑,我快把光量子芯片吹上天了,那么,它到底是个啥东西呢?又具有什么特殊的能力呢?

所谓的光量子芯片, 就是用光子代替传统芯片的电子,通过光源能量和形状控制手段,将光投射线路经过光学补差,将设计好的线路图映射到晶片上。

芯片整体性能是否先进,与晶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有关,要想芯片性能更先进,就必须在固定大小的晶片上尽可能的集成更多的晶体管。

光量子芯片与传统硅芯片相比,其采用微纳米加工工艺、以光为载体,其数据传输能力更强、更稳定,而且信息储存的时间也会更久等等。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我们即将从互联网时代迈入物联网时代,我们对数据处理的速度的要求也会更高,传统芯片很可能无法满足我们这方面的需求,所以,更为先进的光量子芯片成为了我们在物联网时代的不二选择。

对于光量子芯片的发明,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其重要性不亚于计算机的发明,谁率先掌握了这种技术,谁就可以领跑一个新的时代!

笔者坚信,随着我国科研人员的不断付出,我们必将能在短时间内攻克光量子芯片所有技术难关,实现大规模量产,打破美国的芯片封锁,成为新时代的领跑者!

作者:

缪可延
IBM 副总裁,大中华区云计算与认知软件事业部总经理

2020年的新冠疫情,来如山倒,去若抽丝,寰球经济同此凉热。

IDC 在近期一个调研报告中指出,自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从“新非常态”到“新常态” 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企业的核心关注点在每个阶段也各不相同。在 COVID-19 疫情爆发的危机时刻,企业关注的是业务能否延续;经济下行放缓之时,企业开始考虑成本优化;到了谷底的衰退期,业务的d性至关重要;在重回增长之前,是关键的平台期,也是一个分水岭。

很多人在苦苦挣扎,思考如何在不确定和快速变化的市场条件下生存和运营。疫情暴露了与企业数字就绪相关的各种漏洞,很多企业领导者都把加快数字化重塑提上首要日程,希望可以做到短期应对与长期战略规划并举,堵住漏洞,成为竞争中最智慧、反应最迅速的企业。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认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尤其是技术的选择、业务模式的选择、生态的选择。虽然许多公司已经对业务的很多方面做了数字化,但大多数企业还没有把智能化运营、d性应变和灵活优化生产力等数字化方案有机地编织在一起,实现规模化的企业数字化重塑。此时此刻,企业在做出对未来影响深远的重要选择时,应该系统地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如何把 智能化运营 贯穿于企业所有的应用和系统之中?

第二,如何 d性应变 ,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突发危机?

第三,如何 具备灵活性 ,让企业能够自由选择市场上最具性价比的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地优化成本效益和生产力?

第四,面对复杂而多变的业务环境,如何通过自动化工具和 规模化创新 实现企业的数字化重塑?所谓的规模化创新是指企业整体有序的创新,不只是局部创新。

混合云的敏捷性与贯穿企业应用与系统的智能化,是企业面向未来智慧转型,实现价值飞跃的关键。大家都在谈上云,也在尝试不同的云,但真正好的云平台战略并不简单,必须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和业务战略,与企业的数据、安全、智能、移动等战略保持一致。

上云是大势所趋,但是仍有 80% 的企业关键业务负载还没有上云,且难度比已经完成的 20% 要大得多。就像搬家一样,容易搬的那部分已经搬了,而最难搬的都是最贵的家当,包括在原有架构上面运行的关键应用和宝贵数据。今天,企业是在新家全部重新置办,还是将以前值钱的家当好好地用起来?疫情之下,企业希望寻找能够以很好的成本效益地把这件事做好的技术伙伴。不仅如此,搬新家还需要遵从新世界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所有这些,都使企业接下来的云转型难上加难。

IBM 收购红帽之后,红帽 OpenShift 这一领先的企业级开源技术成为 IBM 所有能力和解决方案的底座。OpenShift 是六大 IBM Cloud Paks 的核心;IBM Cloud、IBM Z、LinuxOne、IBM Power Systems 和 IBM Cloud Satellite 都在 OpenShift 上运行;IBM 边缘计算解决方案也基于 OpenShift 构建。基于这一底座,IBM 可以帮助企业在任何环境中运行工作负载,在保护和优化企业过去 IT 投资的同时,负责任地帮助企业以更优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迁移到云端新世界。在搬家的过程中,如果你想尝试其他的 “设计公司”,选择其他的云厂商,没问题——IBM 的强项就是能够提供企业级的技术能力和行业经验,基于红帽 OpenShift 的技术底座,帮助客户实现平稳过渡;同时结合其他云厂商的优势,不被锁定又可以无限扩展,真正实现随处运行,整合所有。

IBM 的混合云平台基于红帽 OpenShift,向下可以连接任何 IT 环境(公有云、私有云、本地、边缘),不同的公有云厂商,从数据中心到边缘端;向上是基于 IBM Cloud Paks, Watson AI 应用的混合云软件,以及红帽和 IBM 开放的 ISV 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的解决方案,由经验丰富的 IBM 专家服务团队提供端到端的混合云转型及创新服务。作为新世界混合云环境下的通用语言,OpenShift 把 IBM、客户、各种类型的合作伙伴、不同供应商,这样一个可以无限扩展的创意创新生态系统连接在一起,成为开放架构的生态纽带。

未来三年,IBM 将投资 10亿美金,打造具有无限扩展和定制能力的更加广泛开放的混合云生态圈,推进基于 OpenShift 的混合云平台的新产品和新方案的上市与落地,惠及更多的伙伴和客户。

在中国,我们也取得了可喜进展。例如,我们与神州数码和红帽携手,共同推进 IBM 混合云平台及行业解决方案的本地化落地。我们也与国内重要的公有云厂商合作,不久前我们把阿里云加进 “IBM 认证的公有云(IBM Eligible Public Cloud)”名单,这意味着采购 IBM Cloud Paks 产品的客户现在可以选择在阿里云上部署和实施 IBM Cloud Paks 的容器化产品;与此同时,阿里云的客户也可以选择 IBM Cloud Paks 作为他们混合及原生云部署的企业 PaaS 平台,展开下一阶段的云智之旅。这是 IBM 混合云平台“随处运行”价值定位的最佳例证,也是 IBM 在中国扩展混合云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我们的目标是要满足中国各种类型、每一个企业的云转型需求,同时也为那些渴望以平台战略取胜的客户打造“1(客户)+1(IBM)+N(客户的生态伙伴)”的行业生态云的创新模式,为中国企业的疫后重塑提供新的技术、新的思路、新的价值。

过去 100年, 科技 改变了人类 社会 与经济的发展,几乎每一次重大变革的背后,都少不了 IBM 的身影。IBM 也许不是最炫的公司,但是在一个个生死攸关、适者生存的达尔文时刻,IBM 总能凭借领先的 科技 和创新的理念,引领自身的转型、推动 社会 的进步。

2003年前后,互联网泡沫破灭,IBM 前瞻性地提出“电子商务随需应变(e-business on demand)”, 倡导把信息技术用于企业现代化,开启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征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 IBM 提出“智慧地球”战略,倡导在扁平化全球化的时代构建一个Interconnected(互联)、 Instrumented(物联)和 Intelligent(智能)的世界。今天与“智慧地球”密切相关的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 科技 发展的战略重点。

2012年,IBM 提出大数据和云计算是企业的未来,加大对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投入。2015年 IBM 明确公司要转型成为提供认知解决方案及云平台的公司。今天的 IBM,云营收已经位列全球第三(数据源:Enderle Group),AI 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全球第一(数据源:IDC),云计算专利数从 2012年累计至今达 11000多项,位列全球第一。

2019年,IBM 完成史上最大的 科技 收购案,以 340亿美金收购开源 科技 领军企业红帽,进一步明确了 IBM 的混合云平台战略。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危机,当企业急需选择一个灵活、安全、智能、兼具成本效益和规模创新优势的技术架构和生态来加速数字化转型之时,IBM 与红帽所打造的开放安全的混合云平台成为了企业的优选。

其实,IBM 在收购红帽之前就已经是一家领先的云计算公司。以公有云为例,IBM 公有云是在开源软件、安全领导力和企业级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构建的,在 19个国家建立了 60多个云数据中心,以满足性能和部署需求。IBM 公有云提供了超过 190个云原生 API(应用接口),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量子计算等。去年,IBM 宣布和美国银行合作,设计全球首个金融服务公有云,打造遍布全球的金融云生态圈,帮助解决金融服务机构在法规遵从性、安全性和d性方面的特定需求;不久前,法国巴黎银行也加入进来,另外有 30多家金融技术服务公司也加入到这个日益壮大的生态系统当中。

面对混合云高达 12万亿美元的市场机遇,IBM 正在集全公司之力,打造开放、安全、贯穿企业级 AI 能力的混合云平台,并称之为“第四平台”。IBM CEO Arvind Krishna 认为,“IBM 的第四平台将成为继主机、服务和中间件这三大平台之后,一个不可或缺、经久不衰且无处不在的平台,它将成为推动客户和世界不断创新的强力催化剂。”我非常认同这个看法,IBM 这种原生的平台能力源自其百年 科技 创新转型的经验和强大的生态运营能力。在“平台经济”方兴未艾的今天,IBM 强大的平台能力也是我们赢取客户和伙伴信任的关键所在。而事实上,规模越大,平台方法的价值优势就越显著。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所有未来,皆是可期。我们期待, 借助 IBM 混合云的敏捷性和企业级 AI 所提供的智能,借助 IBM 开放的生态圈, 能够让企业的“上云用数智”之路变得更加简单。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每一个企业都可以通过 一个统一的平台 轻松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智能、d性和灵活性,都能在复杂多变的数字环境中茁壮成长。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即通过传感器或物理识别装置等感知技术,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通过ICT通信传输技术将数据传输至物联网云处理平台进行计算和处理,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链接,进而对物理世界进行管理和控制。一句话解释:互联网的升级迭代版,互联网实现人与人的链接,物联网增加人与物理世界的链接;感知物理世界的变化,并对物理世界进一步的管理和控制

萌芽期:(1991年-2004年):199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Kevin教授提出物联网概念,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构想物物互联,并未引起广泛关注。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首先提出物联网的定义。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将传感网络技术列为未来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初步发展期:(2005年-2008年):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2008年第一届国际物联网大会在瑞士苏黎世举行。

高速发展期(2009年-至今):2009年美国政府将新能源和物联网确定为美国国家战略。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提出“感知中国”,无锡率先建立“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科院、运营商和多所大学建立物联网研究院。中国正式开始物联网行业战略部署。2010年中国政府将物联网列为关键技术,并宣布物联网是长期发展计划的一部分。2015年,欧盟成立物联网创新联盟。2016年,NB-IoT技术即将进入规模商用阶段。2018年6月,5G通信技术成熟化,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完成,进入产业全面冲刺阶段。

总结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大致经历:

第一阶段:智能消费产品的涌现

2012-2015年期间,消费类物联网产品一夜爆发,过后却慢慢消退。包括智能灯泡、智能插座、智能水壶、智能电饭煲等等智能产品出现在市场上。大致思路是将传统硬件产品,添加上Wi-Fi、蓝牙、ZiBbee等无线技术,再结合APP进行控制。这股热潮来的快、去的也快,因为害怕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存在问题,再加上价格比较高,对于消费者而言性价比不高,市场认可度比较低。

第二阶段:底层技术完善

第二阶段相对于上个阶段,技术有更深层次的突破。这个时候涌现了各种各样的针对物联网的技术,比如NB-IoT、LoRa等新型的传输技术、AI算法、智能语音技术等等,边缘计算、智能计算等计算存储技术走上台,传感器产品也更加的智能化,具有更多的功能。

第三阶段:行业级应用兴起

完成技术突破之后,物联网的应用逐渐从早期的消费类应用往企业级应用发展。更多的应用于城市建设、政府政务、各行各业产业当中。

物联网IoT产业架构分四层: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物联网IoT产业链:端——管——边——云——用

随着云端数据处理能力开始下沉,更加贴近数据源头,使得边缘计算成为物联网产业的重要关口;将来将有75%的数据需要在网络的边缘侧分析、处理和存储。因而物联网产业链由之前的“端——管——云——用”发展为现在的“端——管——边——云——用”;

“端”:物联网终端,主要是完成数据采集以及向网络端发送的作用;包含芯片、感知技术(传感器+识别技术)、 *** 作系统;

“管”:管道层,保证通信的作用,无线连接、卫星和量子通信等方式;

“边”:边缘计算,将集中式架构分解成边缘位置的点;

“云”:云平台,主要进行数据的计算和存储;包含云计算平台和AI技术;按厂商类型分:运营商、ICT、互联网和工业制造厂商以及第三方物联网平台;按商业模式分PaaS和本地部署;按照平台功能可以划分:设备管理平台、连接管理平台、应用开发平台和业务分析平台;

“用”:物联网IoT应用层,落地到不同行业应用场景中;三大业务主线:消费性物联网、政策驱动物联网和生产性物联网;(政策驱动物联网和生产性物联网并称产业物联网)

从产业集聚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北京—天津、上海—无锡、深圳—广州、重庆—成都为核心的 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 地区四大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

其中, 环渤海地区 凭借丰富的产学研资源和总部优势,成为我国物联网产业重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基地; 长三角地区 以上海、无锡双核发展为带动,整体发展比较均衡,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推广方面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珠三角地区 是国内物联网市场化最成熟、体系最完备的地区,目前已形成了一批自主的、竞争力强的物联网应用技术成果和信息增值服务模式,产业规模领先其他地区; 中西部地区 软件、信息服务、传感器等领域发展迅猛,成为第四大产业基地,且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均存在优势,对物联网产业链底端感知层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有利于产业规模效应凸显,形成产业链;有助于改善协作条件,节约生产成本;而且能更好的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目前,四大产业集聚区相互独立、各有特色,汇聚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产业链逐渐完善,研发机构和公共服务等配套体系基本完备。

量子是现代物理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一个物理量所存在的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和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有根本的区别。量子科技本身,是数字科技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推动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力量。
经济观察报 王晓明/文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6日下午就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举行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这是继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对前沿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点学习。量子科技本身,是数字科技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推动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力量。
什么是量子量子是现代物理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一个物理量所存在的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和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有根本的区别。
一时间量子科技成为热词,网上还出现了大量针对“量子科学”、“量子通信”关键词的搜索和解读,这三个词不要混淆。“量子科学”指的是量子在科学上的效应,是一种量子信息的学科系统;“量子通信“则是量子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即给通信进行加密以保证安全性,尽管通信是量子科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但不能将量子通信等同于量子科技本身。
与科学界的一些改良性技术相比,量子科技具有颠覆性作用,它颠覆的是目前占据主流地位的电子计算,即传统、主流的计算机还是以电子作为基本的载体,以冯·诺依曼结构为主的计算机,同时主流计算机的电子元器件——芯片,也是基于电子,按照摩尔定律的经济规律来发展,让计算机芯片的工艺制成从14纳米、7纳米发展到5纳米。
但问题在于,当下摩尔定律正逼近物理极限,所以科技领域亟需出现一些颠覆性技术,将量子作为基本计算单位,革新以电子作为基本单位的计算架构。
本次中央政治局学习提到的“把握好大趋势”中的“趋势”,即是全世界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正在发生变化,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计算架构和基础能力突破的分界点上,需要提前重新构建一个新体系,体系的构建涉及到基础理论、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及器件装备,并形成量子科技的广泛应用,最终改变整个数字科技。国家一旦掌握这种技术,将从计算能力上取得一个较大的突破,并对社会发展形成一个革命性的影响。在这一点上,国内国外的起点基本是一样的,全球共同进入“无人区”。也正因如此,量子科技也是各国的战略必争之地。
由此可见,在当下形势下,发展量子科技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
量子科技的在全球仍然以企业为主力军,以产学研的形式进行开发。国际上比较典型的企业是,IBM、谷歌,谷歌在2019年打造了第一台量子计算机,仅用200秒完成一个计算,而采用传统计算机需要约10000年时间。
中国在量子科技的研究上,和欧美国家是齐头并进的,至少不属于落后地位。应该看到,该技术在全球获得了一定突破,但并不处于成熟的发展阶段,所以中国还有很大机遇去牵头主导这一场竞争。在中国,量子科技仍然是以企业主导的格局,来自中国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中国的首条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都是企业为主、产学研合作的成果,其中部分项目的主导方国盾量子企业,是由中科院孵化形成的。腾讯公司专门成立量子计算实验室,除了聚焦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如量子算法对机器学习的帮助;还在积极探索对于一些小系统,小分子的更多经典计算或模拟的方法,并在制药、材料、化学等行业领域进行应用。
归根结底,量子科技的本质意义有两点,一是提高信息通信的安全性;二是提升算力。目前来看,量子计算可以广泛应用到很多行业领域
量子科技是数字科技系统中的重要力量。纵观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学习重点,无论是量子科技,还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均是数字科技的核心内容,均是推动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力量。
数字科技是利用物理世界的数据,建构与物理世界形成映射关系的数字世界,并借助算力和算法来生产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以指导和优化物理世界中经济和社会运行的科学技术。
数字科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包含的内涵大大拓宽,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层出不穷,量子计算、脑机接口等技术领域已突破传统信息技术领域范畴,并将有可能改变整个信息计算体系。
从全球主要国家和龙头企业的数字科技创新实践来看,数字科技也已逐步成为各国新的创新和竞争角逐热点。一方面,各大数字科技巨头聚焦数字技术和数字科技化,如谷歌的AI、量子计算、知识自动化引擎技术;微软和亚马逊的云计算和AI;达索、PTC、西门子、ESI等公司的数字孪生突破;苹果基于处理器创新的封闭数字科技生态。
另一方面,数字科技巨头的创新又离不开数据科学和科技数字化,比如谷歌Waymo无人驾驶,需要不断将数字科技与汽车的相关学科、技术、产业进行不断融合,实现从数据到领域知识的价值实现。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数字科技将劳动者由人变成了“人+机器”,劳动者可以呈现指数增长;将生产资料变成了“工农业用品+数据”,数据从有形到无形,且没有数量限制;将劳动资料变成了“工农业设备+计算力驱动的数字科技设备”,呈现指数增长,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人类社会快速进入数字时代。可以说,数字科技从近期看指向数字经济,从远期看指向知识文明。
从促进创新的角度来看,数字科技驱动网络协同创新模式。工业时代,创新过程就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产业发展“链式创新”的单向线性过程。数字科技需要面向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互动融合,一方面需要解决实际应用、面向用户需求、开发全新市场的场景式研发与创新,从用户需求出发对科学研究形成逆向牵引,另一方面各类基础学科、基础技术领域的各项基础和应用创新寻求突破。每个创新主体都是庞大网络体系中的节点之一,都会参与到新科学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应用全过程,创新产业化周期大大缩短。
所以,在生产要素和创新模式改变的作用下,数字科技最终将重塑全球经济竞争格局。在数字经济发展初期,数字化引发的是服务业进入到更复杂的工业、能源和交通等传统领域,但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现在更多的是通过数据处理、仿真建模、机器学习等改变从数据-信息-知识的整个流程,并推动进入知识自动化阶段,使得数据进入到价值创造的体系中。这种力量决定了数字科技将会重塑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也必然是大国和企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形容科技的词语比较常见的如下:
深奥的
严谨的
神奇的
先进的
前沿的
高端的
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瞬息万变、一日千里、日臻完美
、精益求精、技术精湛、鬼斧神工、精妙绝伦
希望可以帮到你,!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就业前景很不错。

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不错,学生可从事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科学及电子信息产业等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与技术管理等工作。

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考研方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可在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就业方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可以在工业制造、通讯工程、智能控制设备等相关领域和行业从事数字电子系统、嵌入式系统、物联网产品等方面的设计、开发、系统集成、生产、营销、服务,以及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运行和维护工作。

软件工程涉及面很广,就业市场广阔,社会需求量也是比较大的,可以从事电子类的所有工作,而且薪资待遇也是越来越高的。

量子计算就业前景广阔,如量子算法研究员、量子程序员、量子软硬件工程师、量子测控应用专家等岗位的人才缺口实属匮乏,量子计算多岗位的人才需求促使很多学者、从业人员的竞争日益激烈

可以说日后各大量子科技公司对于量子技术人员的需求是只增不减,目前看来该领域的就业前景一片大好。量子计算被部分人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擎,在生物医药模拟、化学模拟、航空航天、金融服务、武器研发等众多领域的应用有待科学家的探索。

近日,中科院传来一个好消息,对热度非常高的芯片行业来说绝对是一个震动,我国成功研制出新型芯片——光量子芯片 。不少人认为光量子芯片研发成功,意味着芯片卡脖子就会被解决,真的是这样吗?

人们不断对科学技术进行深入 探索 和研究,随着信息化建设进入智能化时代。大街小巷任何地方都有电子产品的身影, 芯片作为这些电子产品的核心大脑,其地位非常高,相对应的制造和设计非常复杂,所需要的材料,工艺技术非常高端。 首当其冲,影响最大的要数半导体行业。

我国进入半导体行业起步非常晚,建国初期因为经济底子薄弱,重点发展经济,当我们经济提高上来, 对半导体行业缺乏深入认识,认为造不如买,自己研发成本太高,导致整个半导体行业逐渐落后,错过发展期。 西方国家围堵我国 科技 的崛起和发展,他们通过签署《瓦森堡协定》,直接禁止核心高端技术出口,多方面原因导致国内企业发展所需的芯片不得不从国外进口。

国内芯片 自给率不足6%,意味着超过94%的芯片需要从国外购买,我们现在需要努力提供自给率,一旦芯片进入被禁止,很多行业遭受影响, 华为和中兴事件遭受的危机就是最好的证明。 美国为了围堵绞杀华为,不顾自己脸面,去年5月,破例修改半导体行业规则,阻止华为崛起,禁止使用美国技术。 这一重拳下去直接导致华为芯片制造受阻,无法量产制造。

一直给华为量产芯片的台积电受美国政策影响,拒绝给华为生产芯片 。华为芯片无法正常供货,导致华为手机业务从世界第一宝座直接跌出。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由于缺芯导致无法量产,市场份额直接下滑,据相关统计:国内市场从之前的44%降至15%,国外市场从去年19%暴跌仅剩4%。

美国不仅从芯片打压华为,在5G通讯领域也是重重围堵。我们知道华为对5G贡献非常大,对5G标准的贡献超过全球任何一家公司。 华为不单在通信、手机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在芯片设计、 *** 作系统、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云计算、服务器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成就。

自2019年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名单,不顾盟友反对禁止美企与盟友同华为合作,这种打压反而让华为变得强大,推出自己的手机 *** 作系统,使用自己研发的海思麒麟芯片。 美国打压没有获得太大利益,使用芯片杀威棒进行卡脖子。 芯片一旦受到影响,波及众多行业,高端手机首当其冲,导致国外和国内市场手机被苹果、三星获得最大收益。

光量子芯片真的能解决芯片问题吗?光量子芯片与传统的芯片电子区别很大,光量子通过利用光源能力和形态进行控制,随着物联网时代带来要求的数据处理速度更快,随着传统工艺瓶颈影响根本无法满足需求,或许 光量子芯片能成为物联网最佳选择。

科研人员在光量子研发过程付出非常大努力, 光量子芯片目前只是该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只要等到真正大规模量产应用,才能获得芯片领域话语权 ,受芯片打压的行业,才能真正站起来。 只有我们不断加强自身芯片研发投入,相信国内芯片曙光定会来临。

国内芯片大厂都投入大量资源研发芯片难题,国内芯片14nm和28nm都在大规模量产,作为高端芯片,很多人认为只要引进EUV光刻机就能解决, 如果你知道ASML公司的EUV光刻机元器件超过10万件,来自36个国家1500多个企业,唯独没有一个配件来自我国企业,并且每个元器件都是业界高端水平。

对国人来说,我们要认识自己跟国外技术差距有多大,不是突破一些关键技术就能制造出来,也不是大家所想的弯道超车就能实现,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不断迭代完善,通过大量的试验经验获取到 。国内要想制造出EUV光刻机,需要足够强大的基础工业建设水平,需要漫长的技术沉淀积累才能建设起来。

芯片卡脖子只是其中一项,很多领域都要卡脖子,我们要认识国内技术跟国外差距很大,这是常识,不是问题,要认清楚 ,不要被外界的浮躁和浮夸所影响,浮躁和浮夸就是瘟疫一样影响我们的 我们要适应冷板凳,不要期望走捷径,走弯道超车,要学会总结别人的经验教训,弯道超车本身就是贬义词,你既然弯道超车获得成功,难到别人不知道弯道超车吗? 所以芯片领域发展需要自己研发出来。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讨论,了解更多内容,请大家关注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0032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