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之内将有哪些影响世界的重大事件(如金融危机)发生,哪些行业将会较快地影响和改变世界(如物联网)

未来十年之内将有哪些影响世界的重大事件(如金融危机)发生,哪些行业将会较快地影响和改变世界(如物联网),第1张

来个完整的回答:
影响世界的未来10大创新技术
1打造人造人脑
打造人造人脑
人类大脑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组织,内有数十亿个神经细胞。虽然相关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脚步,但有关大脑的很多东西仍旧是未解之迷。参与“蓝脑计划”的研究人员宣布,计划在10年时间内研制出一个功能性人造人脑。借助于IBM公司的超级计算机“蓝色基因”,他们已经能够对一个人造老鼠大脑的部分区域进行模拟。这些模拟脑细胞已能够在没有人干涉情况下自我组织。
毫无疑问,在大脑逆向工程方面取得的成果将促使科学家创建一个用于生物医学测试的模型,进而进一步了解人类的意识。研究人员表示,人造大脑并不具备人工智能,至少目前尚无法做到这一点。
2利用核聚变
利用核聚变
剧烈的核聚变已经让太阳闪闪发光了数十年之久。科学家希望在地球上创造这种可怕的能量,并最终利用核聚变无与伦比的能源效率。位于美国国家点火设施(NIF)的巨型激光器可以通过将能量聚焦在一个微型氢燃料小球上这种方式实现这种突破。小球能够释放出超过激光器所需的能量。其它能够产生巨大能量的可选性方式包括:利用核聚变中高温等离子体的磁约束或者所谓的冷核聚变。目前,《生活科学》杂志读者开始对可选性能量创造方式进行投票。
3全球气候控制
全球气候控制
阻止老天爷在奥运会期间下雨不过是气候控制所能实现的一个最微不足道的目标罢了。目前,适合007影片中恶棍实施的地球工程学计划已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气象学会以及白宫科学顾问的热门话题。实现气候控制的想法包括:向大气层发射反射粒子,通过让阳光发生偏向达到为地球降温的目的;在海洋内部署大量铁,刺激狂吞碳的海藻生长。
目前,亿万富翁比尔·盖茨加入申请一项专利的行列。这项专利指的是一个用于延缓或阻止飓风的想法。具体方式是通过部署舰队搅动海洋,同时冷却为飓风提供能量的温暖海表水。气候控制技术几乎已经成为现实,并引发了人们对科学家和决策者是否愿意冒着产生副作用的风险实施气候控制计划的疑问。
4废物再利用
废物再利用
借助于一系列新技术,我们产生的所有废物都可转换成可重复使用的材料。鸡毛以及其它农业生产废物能够成为塑料的未来。可生物降解塑料在海中溶解后并不会对海洋造成危害,这种优势可能促使人们将垃圾扔进大海。残羹剩饭、污水以及其它废物已开始成为美国军队以及民间一些发电厂及发动机的燃料。
虽然100%地实现可持续性可能仍旧是一项令人萎缩的挑战,但随着研究深入以及不断加大努力,我们正朝着这一目标迈进。目前,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已启动“Trash Track”计划,评估纽约、西雅图和伦敦废物处理方式及成本,希望依此促使更多的人关注“绿色”事业。
5解决人类吃饭问题
解决人类吃饭问题
基于每个地区的政治形势和经济状况造成的复杂性,解决全球饥饿问题成为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难度之高超乎我们相信。面对这种局面,科学家已采取行动保护世界上绝大多数人赖以生存的重要农作物。与此同时,研究人员继续培育不同种类的小麦、玉米以及水稻,希望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让它们对温度变化、干旱以及病虫害具有更强的抵抗力。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农民改进农作物生长环境和农业生产方式,保护富含营养物质的农田。实验室培育的食用肉能够帮助满足全世界日益增长的需求,但前提是人们愿意选择这种新食品。即使所有这些努力均以失败告终,我们也不必陷入绝望,因为科学家已经将数千种种子保存在“末日穹顶”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灾难。
6器官再生
器官再生
人类并不具有肢体再生能力,但借助于越发先进的治疗手段,患者也可以修复或者完全替换受损的器官。2006年,一支英国研究小组利用脐带干细胞,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人造肝脏。其他研究人员则发现,心脏也拥有具备让这一器官实现再生的干细胞。澳大利亚研究发现,患者自身健康眼部干细胞可帮助他们恢复视力。利用改编基因的皮肤细胞,中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活老鼠,这一成就揭示了成熟干细胞的巨大潜力。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便可量身定做器官并按照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手段。
7无所不知
物联网,无所不知
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便能够对眼中所看到的一切了如指掌。在超市购物时,随便拿起一盒果汁,它的营养成分便一下子出现在我们面前。在书店浏览最新畅销书时,书页上会立即出现读者发表的评论。2009年,麻省理工学院揭开了一项类似技术的原型神秘面纱。这项技术利用网络摄像头、放映机和智能电话,将互联网上的丰富信息与真实世界连接在一起。
类似这样的便携式设备可以与植入的智能系统和标签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被放大的真实”。借助于这些技术,我们只需简单地站在街上凝视,便可浏览全球定位系统给出的坐标以及当地地图。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一个至高无上的支配者。
8完美假肢
完美假肢
不久之后,美国退伍军人以及其他假肢佩戴者便可像控制天然肢体一样,轻轻松松 *** 控他们的假手、假臂和假腿。绝大多数先进假肢往往采用智能微处理器,它们是假肢的微型大脑,负责预测佩戴者如何行走或者移动手臂。
目前,猴子和人类均已可以只依靠大脑信号控制机械臂,相关数字应用软件则为研发新型人造肢体大脑界面铺平了道路。这种技术可以改进最新式的假肢,让使用者最终可以灵活 *** 控“卢克天行者”机械臂。
990分钟环游世界
90分钟环游世界
菲利亚斯·福格用了80天时间环球世界。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将来的某一天,游客可以在不到一小时之内就实现环球世界的梦想。目前,美国空军和巴西正在研制一种光动力飞机。这种飞机利用激光产生的推动力飞向天空,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将乘客或者货物运至世界各地。英国和美国已开始研制能够像普通飞机一样起飞和降落的空天飞机,几年内有望上演处女航。
10读心术
读心术
真正的读心设备仍停留在科幻小说和科幻影片的范畴。令人产生好奇的测谎仪不过是依靠间接线索让说谎者无处藏身,而并非一种读心术。借助于大脑扫描,神经学家能够预测参与者在特定任务实验中的表现和行为,甚至可以在参与者犯错前半分钟就预言这一结果。另一项利用近红外线的技术能够发现基于大脑活动的个人喜好。所有这些技术均通过分析特定行为中的大脑活动类型,而不是破解大脑的神经系统密码。即便如此,这些技术还是让科学家与法学专家展开有关心智隐私权的论战。

1、国内研究现状:目前中科院信息口相关研究所几乎都在开展无线传感网的研究工作。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声学所、中科院微电子所、中科院半导体所、中科院自动化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中科院电子锁、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科院软件所、中科院计算所等中科院单位均在从事物联网的研究。国内许多高校也掀起了无线传感网的研究热潮,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纷纷开展了有关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的研究工作。国内物联网先头单位——中科院工作基础,中国科学院在传感器与微系统、传感网与宽带接入等领域已有长期的工作基础,并在知识创新工程中进行了更大的前瞻性战略布局:1999年,将“无线传感网及其应用”列入知识创新工程重点方向。2001年,成立“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1年,成立“中国科学院微系统中心”(非法人事业机构),作为顶层协调机构负责组织全院相应研究所开展微系统和传感网相关的创新工作。全院开展相关工作的研究所有:上海微系统所、声学所、电子所、微电子所、半导体所、计算所、长光所、沈阳自动化所、自动化所、物理所、上海技物所、中国科技大学等十几个单位。 中国科学院、江苏省、无锡市共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总体目标:形成从研发、系统集成到典型应用示范的创新价值链,成为国家级“感知中国”创新基地。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培育中心、集成创新中心和行业应用示范中心,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大发展的核心技术引擎。针对“感知中国”战略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瓶颈和技术难点,开展重大技术研究;汇集各方力量和现有成果进行集成创新,推进成果转化和产品孵化;开展应用示范,推动产业发展。 2、美国物联网发展现状:美国很多大学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已开展了大量工作,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嵌入式网络感知中心实验室、无线集成网络传感器实验室、网络嵌入系统实验室等。另,麻省理工学院从事着极低功耗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的研究;奥本大学也从事了大量关于自组织传感器网络方面的研究,并完成了一些实验系统的研制;宾汉顿大学计算机系统研究实验室在移动自组织网络协议、传感器网络系统的应用层设计等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州立克利夫兰大学(俄亥俄州)的移动计算实验室在基于IP的移动网络和自组织网络方面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进行了研究。 除了高校和科研院所之外,国外的各大知名企业也都先后参与开展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克尔斯博公司是国际上率先进行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先驱之一,为全球超过2000所高校以及上千家大型公司提供无线传感器解决方案;Crossbow公司与软件巨头微软、传感器设备巨头霍尼韦尔、硬件设备制造商英特尔、网络设备制造巨头、著名高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都建立了合作关系。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已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2009年,IBM与美国智库机构向奥巴马政府提出通过信息通信技术(ICT)投资可在短期内创造就业机会,美国政府只要新增300亿美元的ICT投资(包括智能电网、智能医疗、宽带网络三个领域),鼓励物联网技术发展政策主要体现在推动能源、宽带与医疗三大领域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2009年美国振兴经济法案中与ICT相关计划整理见下表所示。②美国ICT相关发展计划1、 欧盟物联网发展现状:2009年,欧盟委员会向欧盟议会、理事会、欧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及地区委员会递交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以确保欧洲在建构物联网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行动计划共包括14项内容:管理、隐私及数据保护、“芯片沉默”的权利、潜在危险、关键资源、标准化、研究、公私合作、创新、管理机制、国际对话、环境问题、统计数据和进展监督等。该行动方案,描绘了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前景,并提出要加强欧盟政府对物联网的管理,其行动方案提出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1)加强物联网管理。(2)完善隐私和个人数据保护。(3)提高物联网的可信度、接受度、安全性。2009年10月,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发布了物联网战略,提出要让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除了通过ICT研发计划投资4亿欧元,启动90多个研发项目提高网络智能化水平外,欧盟委员会还将于2011年~2013年间每年新增2亿欧元进一步加强研发力度,同时拿出3亿欧元专款,支持物联网相关公私合作短期项目建设。2、 日本物联网发展现状: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政府相继制定了e-Japan、u-Japan、i-Japan等多项国家信息技术发展战略,从大规模开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入手,稳步推进,不断拓展和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此带动本国社会、经济发展。其中,日本的u-Japan、i-Japan战略与当前提出的物联网概念有许多共同之处。2004年,日本信息通信产业的主管机关总务省提出2006至2010年间IT发展任务——u-Japan战略。该战略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实现所有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即4U,Ubiquitous、Universal、User-oriented、Unique),希望在2010年将日本建设成一个“实现随时、随地、任何物体、任何人均可连接的泛在网络社会”。2008年,日本总务省提出将u-Japan政策的重心从之前的单纯关注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拓展到带动产业及地区发展,即通过各行业、地区与ICT的化融合,进而实现经济增长的目的。具体说就是通过ICT的有效应用,实现产业变革,推动新应用的发展;通过ICT以电子方式联系人与地区社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效应用ICT达到生活方式变革,实现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环境。2009年7月,日本IT战略本部颁布了日本新一代的信息化战略——“i-Japan”战略,为了让数字信息技术融入每一个角落。首先,将政策目标聚焦在三大公共事业:电子化政府治理、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教育与人才培育。提出到2015年,透过数位技术达到“新的行政改革”,使行政流程简化、效率化、标准化、透明化,同时推动电病历、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应用的发展。日本政府对企业的重视也毫不逊色。另外,日本企业为了能够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对研发同样倾注极大的心血。在日本爱知世博会的日本展厅,呈现的是一个凝聚了机器人、纳米技术、下一代家庭网络和高速列车等众多高科技和新产品的未来景象,支撑这些的是大笔的研发投入。3、 韩国物联网发展现状:韩国也经历了类似日本的发展过程。韩国是目前全球宽带普及率最高的国家,同时它的移动通信、信息家电、数字内容等也居世界前列。面对全球信息产业新一轮“u”化战略的政策动向,韩国制定了u-Korea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韩国信通部推出IT839战略以具体呼应u-Korea。韩国信通部发布的《数字时代的人本主义:IT839战略》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网络社会将是由智能网络、最先进的计算技术,以及其它领先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武装而成的技术社会形态。在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中,所有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刻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u-Korea意味着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的发展不仅要满足于产业和经济的增长,而且在国民生活中将为生活文化带来革命性的进步。由此可见,日、韩两国各自制定并实施的“u”计划都是建立在两国已夯实的信息产硬件基础上的,是完成“e”计划后启动的新一轮国家信息化战略。从“e”到“u”是信息化战略的转移,能够帮助人类实现许多“e”时代无法企及的梦想。继日本提出u-Japan战略后,韩国在2006年确立了u-Korea战略。u-Korea旨在建立无所不在的社会,也就是在民众的生活环境里,布建智能型网络、最新的技术应用等先进的信息基础建设,让民众可以随时随地享有科技智慧服务。其最终目的,除运用IT科技为民众创造食衣住行育乐各方面无所不在的便利生活服务,亦希望扶植IT产业发展新兴应用技术,强化产业优势与国家竞争力。为实现上述目标,u-Korea包括了四项关键基础环境建设以及五大应用领域的研究开发。四项关键基础环境建设是平衡全球领导地位、生态工业建设、现代化社会建设、透明化技术建设,五大应用领域是亲民政府、智慧科技园区、再生经济、安全社会环境、u生活定制化服务。u-Korea主要分为发展期与成熟期两个执行阶段。发展期(2006至2010年)的重点任务是基础环境的建设、技术的应用以及u社会制度的建立;成熟期(2011至2015年)的重点任务为推广u化服务。自1997年起,韩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产业政策。目前,韩国的RFID发展已经从先应用开始全面推广;而USN也进入实验性应用阶段。2009年,韩通信委员会通过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物联网市场确定为新增长动力。该规划树立了到2012年“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物联网基础实施,打造未来广播通信融合领域超一流ICT强国”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确定了构建物联网基础设施、发展物联网服务、研发物联网技术、营造物联网扩散环境等4大领域、12项详细课题。在世界物联网领域,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2009年9月,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了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标准工作组聚集了科学院、等中国传感网主要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单位,将积极开展传感网标准制订工作,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旨在通过标准化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技术基础。目前,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积极进展

物联网就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第二,物联网的用户端不仅包括人,还包括物品,物联网实现了人与物品及物品之间信息的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信息产业发展的又一推动者。

我认为可以这么理解,物联网若缺少了信息的传递或者信息的交流,那他就不是物联网了,目前的设备之间的信息还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的。未来的物联网就好说了,起码目前是这样的,或者你在物联商业网可以理解相关的信息,物联网说白了就是给机器赋予生命拥有人的思维来思考他的运行状态或者行为状态。

物联网应用技术发展前景肯定是很大的,因为从国家战略层面上讲,由上而下的在推动这个的发展。物联网概念可以说在国家高层及各地政府那里都获得了巨大的支持。温总当年就是视察了太湖之后发表了物联网太湖讲话,对业界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兴起应该是在近10年里。1999年 MIT(麻省理工) Auto-ID Center提出物联网概念,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2003年起沃尔玛开始推行物联网技术到他的零售渠道里,这样带动了这个行业的发展。正是由于IBM在中国极力鼓吹“智慧的地球”项目,使得该概念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带动了我国物联网行业的大发展。
注意:物联网概念是非常好的一个集成式概念,但是千万不要认为它就是万能的,更不要认为它可以戴在任何行业头上。踏踏实实把物联网做实在了是我们所有物联网相关行业从业者共同的责任,与君共勉吧!

ibm是一个总部设在美国的公司名称。
ibm是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简写,该公司是在商业机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计算机公司,80年代初销售额为400亿美元,净利是日本最高收入公司(丰田汽车公司)的六倍,有职工37万人,营业遍及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IBM宣称,自己已经完成了100多年公司历史上第四次转型,开始加速快跑;下一步,IBM要带领各行各业一起转型。

当互联网的突进浪潮按下休止符,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在企业应用爆发,IBM正在和传统行业携手抓住这个窗口,完成面向未来的数字化重塑。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十一,在《巴伦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四十九,在《财富》杂志公布的2009年度全球最大500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四十五。

谈到IBM的企业级能力,全球十大汽车厂商、十大油气公司中的8家、前二十大多元化公用事业公司中的11家、十大能源企业中的6家、十五个最繁忙机场当中的9个,都与IBM在包括物联网等人工智能领域有着深入的合作。全球前十大银行、全球前十大零售商中的9家都在使用IBM的云平台即服务。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 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 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 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物联网( IoT ,Internet of things )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2] 。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IT行业又叫:泛互联,意指物物相连,万物万联。由此,“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从通信对象和过程来看,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是物联网的核心。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整体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5] 。
整体感知—可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智能传感器等感知设备感知获取物体的各类信息。
可靠传输—通过对互联网、无线网络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送,以便信息交流、分享。
智能处理—使用各种智能技术,对感知和传送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实现监测与控制的智能化。根据物联网的以上特征,结合信息科学的观点,围绕信息的流动过程,可以归纳出物联网处理信息的功能:
(1)获取信息的功能。主要是信息的感知、识别,信息的感知是指对事物属性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知觉和敏感;信息的识别指能把所感受到的事物状态用一定方式表示出来。(2)传送信息的功能。主要是信息发送、传输、接收等环节,最后把获取的事物状态信息及其变化的方式从时间(或空间)上的一点传送到另一点的任务,这就是常说的通信过程。(3)处理信息的功能。是指信息的加工过程,利用已有的信息或感知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实际是制定决策的过程。(4)施效信息的功能。指信息最终发挥效用的过程,有很多的表现形式,比较重要的是通过调节对象事物的状态及其变换方式,始终使对象处于预先设计的状态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0177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