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知识电压、电阻有什么记忆口诀嘛?

物理知识电压、电阻有什么记忆口诀嘛?,第1张

1电压表
电压表,测电压,电路符号圈中V。
测谁电压跟谁并(联),
“+”进“-”出勿接反。
通常先画连电路,最后添加电压表。
量程选用3V,01伏一小格。
量程选用15V,一小格为05(V)。
2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
串联电压之关系,总压等于分压和,
U=U1+U2
并联电压之特点,支压都等电源压,
U1=U2=U
3电阻
导体阻电叫电阻,电阻符号是R。
电阻单位是欧姆,欧姆符号Ω。
决定电阻三因素,
长度、材料、横截面(积)。
不与电压成正比,电流与它无关系。
受到影响是温度,通常计算不考虑。
4滑动变阻器使用滑动变阻器,改谁电流跟谁串。
一上一下连接线,关键是看连下线。
左连右移电阻变大,右连右移电阻变小。更多相关知识点也可关注下北京新东方的中考物理课程。

电纳的物理表达符号为B,电纳在电力电子学中被定义为电抗的倒数,是导纳的虚数部分,按性质可分为容纳和感纳。

G为物体电导,对于纯电阻线路,电导与电阻的关系方程为G=1/R, 其中,导体的电阻越小,电导就越大,数值上等于电阻的倒数: G = 1/R。 在交流电路中电导定义为导纳的实部(注意:不是电阻的倒数):Y = G + jB。电导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电阻通常用“R”表示,一个物理量,在物理学中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

扩展资料

在电力系统中把一相输电线路的等效电感Leq与角频率ω之积定义为架空输电线路的电抗,它反映了输电线路的磁场效应,用X来表示。

把一相输电线路的等效电容Ceq与角频率ω之积定义为输电线路的电纳,它反映了输电线路的电场效应,用B来表示。

线路的电纳B=ωC,可知应先求电容,由电容的定义C=q/U,U=φ1-φ2可知,关键是求电位φ。电位梯度的负值为电场强度,而电场强度可以用高斯定理求得。

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单位是欧姆(ohm),简称欧,符号是Ω(希腊字母,读作Omega),1Ω=1V/A。比较大的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兆=百万,即100万)。

KΩ(千欧), MΩ(兆欧),他们的换算关系是:两个电阻并联式也可表示为

1TΩ=1000GΩ;1GΩ=1000MΩ;1MΩ=1000KΩ;1KΩ=1000Ω(也就是一千进率)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电导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电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电阻

在电路中,各符号代表的意义

Q:热量

T:交流电的周期

W:功

E:电动势

U:电压

I:电流

P:功率

R:电阻

F:频率

L:电感

电路中的重要定律

1、欧姆定律:在同一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阻值成反比,基本公式是I=U/R(电流=电压/电阻)

2、诺顿定理:任何由电压源与电阻构成的两端网络, 总可以等效为一个理想电流源与一个电阻的并联网络。

3、能量守恒定律:电路总功率=电路功率+各电路元件功率。例如:电源(IV)=电路(IV)+ 各元件(IV)

扩展资料:

一、串联电路

串联是连接电路元件的基本方式之一。将电路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用电器等)逐个顺次首尾相连接,将各用电器串联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优点:在一个电路中, 若想通过一个开关控制所有电器, 即可使用串联的电路;

缺点:只要有某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就成为断路,即所相串联的电子元件不能正常工作。

二、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是使在构成并联的电路元件间电流有一条以上的相互独立通路,为电路组成二种基本的方式之一。

特点: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一条支路上的用电器损坏,其他支路不受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电路

你是刚学电路或者电气的吧!这个符号表示两个电阻是并联的关系,电阻与电阻之间有两种连接关系,分别是并联和串联,图中的符号表示的是并联,并联得到的电阻为1/(1/RL+1/Rc)。希望你好好学习,并采纳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ohm),简称欧,符号是Ω(希腊字母,读作Omega)。
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1Ω=1V/A。比较大的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兆=百万,即100万)。
如何计算电阻:
定义式:R=U/I
U
电阻两端的电压,I为通过电阻的电流。
决定式:R=ρL/S
ρ——制成电阻的材料电阻率,国际单位制为欧姆·米(Ω·m)。
L——绕制成电阻的导线长度,国际单位制为米(m)。
S——绕制成电阻的导线横截面积,国际单位制为平方米(㎡)

R
——电阻值,国际单位制为欧姆(Ω)。
串联:
R=R1+R2+...+Rn
并联:1/R=1/R1+1/R2+...+1/Rn
两个电阻并联式也可表示为
R=R1·R2/(R1+R2)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0272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