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融合发展 打造产业新生态——江苏“5G+工业互联网”加速落地

加快融合发展 打造产业新生态——江苏“5G+工业互联网”加速落地,第1张

8月中旬,全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工程推进会在南京召开。会议透露,2020年是5G商用落地的关键一年,5G正领衔“新基建”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助推器。省工信厅、省通信管理局近日印发《全省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工程的实施方案》(下文简称《方案》),提出到2022年,全省各类工业园区实现以5G网络为主,包括4G(含LTE-Cat1)和窄带物联网(NB-IoT)的无线网络全覆盖,建成覆盖全省的高质量工业互联网外网,内网升级改造覆盖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实现“树立一批行业标杆、形成一套标准规范、突破一系列典型场景应用、衍生一个融合应用产业、 探索 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模式、打造一个共生共长生态”的“六个一”成果。

企业内外网改造升级提速

如今,为工厂建设5G内网正在成为5G新兴业务。在捷普电子的一个车间里,AGV(自动导引运输车)正在工作,它好像装上“智慧眼”一般,当碰到工作人员时会停下避让,等人走过去再自动运行。

据捷普电子工程师华军介绍,捷普电子原来使用工业WiFi进行生产数据传输,所以厂区内每隔20米就要部署一台无线接入设备。由于存在网络掉线、干扰,甚至容量不足等问题,导致数字化生产设备连接一旦中断,就会影响产线正常生产。而基于5G+MEC(边缘计算)数字工厂的落地,则将网络、计算、存储等能力统一在厂区的管理云平台,助力企业实现真正智能化的同时,保证企业数据不出厂区,最大限度保障企业数据安全。

同时,全面升级企业外网,依托基础电信企业政企精品专网,利用5G、4G(Cat1)、NB-IoT、万兆无源光纤网络(10GPON)等技术,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企业外网建设,建成覆盖所有市县、省重点集群聚集区域的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

引导产业聚集打造样板先导

不仅仅是电子制造产业参与部署5G网络,我省传统的机械制造厂商也在通过5G网络寻找转型之路。在为 汽车 制造零部件的无锡贝斯特精机股份有限公司,5G早已被应用于质检过程中。据该公司制造部部长严挺介绍:“以发动机涡轮增压器部件质检为例,贝斯特利用工业视觉检测每次产生20张左右的高清,单个产品上传数据量超过百兆级,每天质检数据总量是TB级的。传统的无线网络或WiFi,已经无法支撑传输这么大数据量的需求了,需要带宽更大、时延更低的5G网络。而5G+MEC系统可以让数据处理流程在内网完成,不仅较之以前更加快速且安全。”

越来越多类似的典型应用场景将在江苏出现。根据《方案》,江苏将组织省重点集群企业、基础电信企业、广电网络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将5G应用场景由生产外围视频监控、巡检安防、物流配送等碎片化浅层应用向设计研发、加工装配、生产控制、质量检测、安全生产等深层次延伸,并开展“5G+边缘计算+工业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融合应用项目建设,建立省、市创新应用重点项目库,实施动态管理,编制行业应用指南。

同时,各设区市根据本地产业特点,引导产业聚集度高、数字化基础好、升级改造意愿强、示范带动作用大的产业集聚区和优势特色行业骨干企业,创建本地“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加快形成行业聚集效应和区域规模效应,争取创建国家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

我省在各设区市培育“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推动垂直行业示范应用,到2022年,将打造不少于20个典型工业应用场景,建成不少于100个融合应用示范项目,培育2-3个具有全国性行业重要影响力的融合应用标杆项目。

服务+保障为企业保驾护航

2020年,江苏移动拓展13个集团龙头示范项目和140多个省级示范项目,其中与46个行业客户联合开展了“5G+工业互联网”的 探索 ,进行“5G+工业互联网”改造的有12家。在今年的南京创新周上,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江苏移动与南邮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打造的全国首个“5G产业生态云图谱”正式上线,让我省5G相关企业寻合作、做展示、求帮助都有了线上“入口”。

未来,江苏将建成不少于3个“5G+工业互联网”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平台+产品+服务”的融合创新载体。《方案》提出,江苏将在工程机械、前沿新材料、核心信息技术等制造业领域,引导重点企业与基础电信企业、广电网络企业合作,建设“5G+工业互联网”网络化改造及推广服务平台、“5G+工业互联网”测试床,为垂直行业、中小企业提供内网改造升级、应用服务创新、咨询设计、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提供融合技术、标准、设备、解决方案研发研制的试验验证和评估评测等技术支撑。支持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针对垂直行业、中小企业特点,提供系列解决方案套餐和定制化服务,有效降低中小企业5G应用门槛。

在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我省将建设江苏省5G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开展网络安全技术测试验证。建立健全工业典型应用场景中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与标准规范,提升数据和服务安全保护水平。加强网络安全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推进省级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建设和试点示范,加快培育10家5G和标识解析安全产业链关键环节领军企业,促进安全产业上下游中小企业发展,形成5G和标识解析安全关键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一体化保障能力。

大数据和物联网是什么听院士给你讲课
大数据、物联网这些热词到底怎么理解?这些技术如何应用到实践?7月23日至28日,由人社部主办、江苏省人社厅承办、江苏省工程师学会协办的“2018年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在农业、环保及工业领域的应用”国家级高级研修班在南京举行。尹浩和徐宗本两大中科院院士现场讲课,为大家答疑解惑。

“什么是大数据?大家看这样一张图。”讲课现场,徐宗本让大家看了一幅图,画面中一开始是很多复杂混乱的碎片,当经过成倍数据的叠加,最后形成一张大象的图像。“当数据达到量变和质变的临界点时,大家可以解读数据背后的故事,这就是大数据。”徐宗本表示,现在大数据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定义,有人讲大数据时代,有人说大数据技术,还有人谈大数据文化。“这都体现了大数据拥有大价值。”
徐宗本举例,大数据提供了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比如,通过获取分析数据,可以对社会政策进行进行分析,对社会走向进行预测,这就给文科、管科提供了公共的方法论。”更别说,大数据形成了高新科技的新领域,成为社会进步的新引擎。徐宗本表示,这都是大数据数据积累、关联聚合、数据分析出来的价值。
嗅到大数据的商机,目前全国各地也都在建立数据中心。对此,徐宗本表示,数据中心虽然多了,但是产业链条并不完整。“很多中心只是收集和存储信息,但是缺乏分析、挖掘和应用能力。”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好比“只买米不做饭”。“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才能变现和创作价值,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好好利用的。”
如果说大数据是数据收集和分析,物联网则是将物品和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简单说,就是人、机、物的联接。尹浩院士表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物联网加速进入“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万物控制”是业界面临的下一个挑战。
目前物联网已经与交通、节能环保、农业、智慧健康医护、家居、工业等各个领域进行了嫁接。“比如说,智慧交通。物联网可以通过各种基础传感设施,进行出行、消费、人口分布、交际等情况分析,然后基于公共交通网络的城市车载感知网络系统,进行智能化交通管制。设定管理路段、自动调整交通信号灯、车辆诱导通行等。”
不过,尹浩表示,物联网发展面临的瓶颈和深层次问题也很多。物联网安全管控、国际竞争压力、应用需求本地化都是下一步要迎接的挑战。

物联网的解释

中国 物联网校企联盟将物联网的 定义 为当下 几乎 所有技术与 计算 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物体与物体 之间 :环境以及 状态 信息实时的实时 共享 以及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 执行 。广义上说,当下 涉及 到信息技术的应用,都可以纳入物联网的范畴。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 重要 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 由此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 基础 仍然 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 识别 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 融合 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 拓展 ,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 创新 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 灵魂 。

词语分解

物的解释 物 ù 人以外的 具体 的 东西 :事物。生物。物体。货物。礼物。文物。物价。 物质 。地大物博。物极必反。 内容,实质: 言之有物 。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 相对 的环境:物议( 群众 的批评)。待人接物。物望所归(众望 联网的解释 若干 单个的设备 相互 连接成网络;若干较小的网络相互连接成更大的网络:~发电|计算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0309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