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兼容安卓应用,谷歌是否进行限制?事实证明自身强大才是出路

鸿蒙兼容安卓应用,谷歌是否进行限制?事实证明自身强大才是出路,第1张

华为公司在6月份开始大规模推送鸿蒙系统,备受好评的鸿蒙系统似乎迎来了“巅峰时刻”,肉眼可见,鸿蒙在系统生态方面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尽管鸿蒙系统目前仍有许多的缺陷,但它能够兼容所有安卓应用程序。同时,华为Ark编译器平台还可以重新编译安卓应用程序。所以我们也能够非常多的看到安卓应用程序在华为鸿蒙系统上运行,并且整体运行速度和性能可能够提高60%以上。

几天来,大量的华为用户已经将他们手机上的安卓系统转向全新的鸿蒙 *** 作系统,并且转换 *** 作非常简单,可以称之为“小菜一碟”,现有的应用程序和数据(Google 应用程序除外)能够实现无损从系统中传输,不会出现任何重大问题。

为了让尽可能多的用户能够切换到新的 *** 作系统,华为利用切换带来的重要优势和创新来吸引用户。其中一些变化包括,例如,电池续航时间增加了近 10%、华为手机的性能提升、新的主屏幕、控制面板、手势控制和新的小部件等。但是,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用户知道还有另一个优势:升级鸿蒙后,可以节省大量存储空间。在存储容量为256 GB的华为智能手机上进行了测试。升级前使用了22495 GB的存储空间,升级后仅为21783 GB。这节省了将近7 GB。如果您一直为存储空间而烦恼,转换为鸿蒙系统后,这种状况应该好很多。

鸿蒙原计划在2020年发布,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直到最近才发布。华为被美国实施贸易制裁后,手机销量下滑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华为,但公司并没有一蹶不振,因为“没有手机销量华为也能活下去”。

华为决心用鸿蒙 *** 作系统更新尽可能多的设备,而不仅仅是像MatePad系列那样推出新硬件。前几天华为公布了使用其最新软件升级100的多部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屏幕的计划,其中包括一些令人惊讶的旧的华为产品。

部分产品将于6月开始更新,包括 P40、Mate 40、Mate 30 和某些 MatePad Pro 型号。然而,Mate XS用户、部分Mate 20用户以及拥有众多Nova和MatePad型号的用户将不得不等到今年第三季度。到第四季度P30系列、Mate 20 X或Mate X也会实现更新。像Mate 9或P10这样的旧设备,也许要等到2022年上半年。

尽管如此,华为的更新计划还是雄心勃勃有条不紊。华为正在为其大多数产品有效地创造统一的体验——即使是像三星这样的重量级的公司目前也还不能做到。鸿蒙系统对于较旧的 Android 10的设备,是一个受欢迎的措施,这会让您即将淘汰的产品再战几年。

但当华为正式开始推广鸿蒙系统的适配生态时,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支持时,不少网友开始担心。谷歌会不会再次禁止鸿蒙系统兼容安卓应用?

通过分析华为鸿蒙系统与安卓系统的不同之处,可以看出华为鸿蒙系统是基于微内核架构开发的,而安卓系统是基于LINUX开发的。鸿蒙系统为了能够兼容所有安卓应用,不断加大开发力度,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安卓应用生态开始不断向鸿蒙系统迁移。还有一点即使谷歌禁止华为鸿蒙系统兼容安卓应用,只要开发者愿意,使用华为目前开发的应用工具仅需两天就能直接将相关应用转化为鸿蒙系统应用,并且做到开发成本极低。这就是为什么华为鸿蒙系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拥有超过300万的开发者。毕竟,只要开发者愿意,他们随时都可以直接将自己的安卓应用转化为鸿蒙系统应用。

虽然从技术角度来看,谷歌确实有办法能够限制鸿蒙系统适应兼容安卓应用,但谷歌目前尚未正式采取任何行动,但从之前谷歌高管反复炮轰鸿蒙系统来看,谷歌不会允许鸿蒙系统直接运行安卓应用程序。但是,这样能够真的有用吗?我们看未必!其实华为早已考虑到了,因此才成竹在胸。

6月16日,前华为子公司荣誉发布了荣耀50手机,新的荣誉50和荣誉50 Pro都可以预装Google应用程序,两者都在通过了谷歌的安全审查。这是否能够看作是谷歌态度的一种转变呢?

在鸿蒙系统20发布会上,华为甚至展示了手机与电脑的交互。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电脑使用的是Windows系统,需要安装相应的插件才能完成这个过程。如果不安装插件就可以完成交互,用户体验会不会有很大的提升?微软和谷歌这次联手给出了答案。

微软很快将推出新一代 *** 作系统(或许会延续它之间的名字,以Windows 11命名),新版 *** 作系统将全面支持谷歌的安卓系统。微软将采用新的框架。开发者可以直接将Android App软件放置在Microsoft Store中,并使用模拟器让Google Android App软件直接在Windows系统上运行。

华为鸿蒙系统追求的是万物互联的效果,但在电脑与手机的连接和应用上,微软与谷歌的合作明显优于华为。

从表面上看,微软和谷歌公司的合作似乎只是为了打通电脑和手机之间的通道。然而背后的信息并没有那么简单。微软和谷歌都是 *** 作系统公司,两者之间存在着最直接的竞争,甚至都有进入对方领域而取代的想法,我们都知道,微软曾经发布过Windows Phone系统,不过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以华为鸿蒙为例,在国内手机行业公开支持鸿蒙的企业相对较少,但智能家电行业的支持者却很多。在国内 科技 公司快速发展的压力下,国外 科技 巨头选择合作共赢,抱团取暖,这对于华为等国内 科技 公司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微软和谷歌的合作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会有更多的公司加入这一行列。或许华为鸿蒙这次要小心了!

事实上,目前华为不仅成功地用鸿蒙系统取代了安卓系统,还开发了地图和导航等服务来取代谷歌的家庭应用。华为鸿蒙系统主要负责人王成鲁也表示,将努力在2021年将鸿蒙系统的装机容量突破2亿台大关,力争使华为鸿蒙系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16%。”“生死线”,让华为鸿蒙系统能够真正生存,在此,我们祝愿并期待鸿蒙系统!

8月9日,在东莞松山湖举行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自主研发的鸿蒙 *** 作系统正式亮相。据公司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介绍,与安卓和iOS这两个基于手机开发的系统不同,鸿蒙立足物联网,面向未来,最大的特点就是极强的安全性及超低时延。

“华为做 *** 作系统的研究,已有差不多接近十年时间。鸿蒙这个项目在两年前正式启动,它的投入非常大,累计投入了将近5000人的研发力量。”余承东说。

那么,鸿蒙到底有何独特之处,在5G时代下,它又将有何用武之地?

为什么要打造鸿蒙?

物联网设备中

安卓跑不起来

在中国古典著作中,“鸿蒙”多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或神话中的远古时代。在《庄子·在宥》中,就曾有“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的说法。

物联网的“宇宙”,也正处于“鸿蒙”之中。新旧 *** 作系统轮替进入窗口期,万亿级的市场正在形成,万物互联时代正加速来临。

最近的两次 科技 浪潮先后由PC和智能手机引发,虽然终端产品百花齐放,但底层OS(Operating System,即 *** 作系统)仍由少数核心企业把持,例如PC时代的微软,移动互联时代的苹果、谷歌。

目前,安卓在全球智能手机 *** 作系统中的占比高达八成以上,但它并不完美,碎片化、效率低、生态混乱等缺点一直为人所诟病。正因如此,进入桌面市场以及AR/VR、物联网领域,安卓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并未展现出足够的统治力。

“安卓系统在少于2G内存的智能设备中根本跑不起来。”余承东说。然而,当下很多物联网(IoT)设备内存都非常小,这就存在 *** 作系统和设备不匹配的问题。

安卓系统有1亿行代码,其中仅内核就有超过2000万行代码,平常真正用到的不到8%。如此庞大和冗余的内核设计很难保障 *** 作系统的流畅,这样一来,安卓系统的设备“卡顿”问题突出不说,面向数据量庞大的物联网市场也显得承受能力不足。

正因如此,为打破现有主流OS的生态墙,“不必被某一家公司所局限,也让我们国家 科技 更加自立自强。”华为自研的物联网 *** 作系统鸿蒙应运而生。

一直以来,国产IT行业面临着“缺芯(芯片)少魂( *** 作系统)”的局面。作为 科技 行业巨头,华为已手握芯片和 *** 作系统两张“王牌”,未来其一旦在物联网领域建立起领先地位,其影响力或能持续十数年之久。

同是 *** 作系统有何不同?

“核心+模块”

更快更安全

同是 *** 作系统,鸿蒙有何不同?

余承东谈到,鸿蒙的出发点和安卓、iOS都不一样,这是一款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 *** 作系统。以安卓系统为例,该系统沿用的是Linux内核调度机制,“面向所有的资源调度,都是平等对待的。”余承东表示,这就好比高速公路上,货车、 汽车 、摩托车、自行车共用四条车道,彼此间互相“抢道”,最终的结果是谁都走不快。

而鸿蒙采用的微内核,相当于在高速公路上,车道被划分为超车道、快车道、慢车道、自行车道,车辆拥有“专属通道”,对资源进行精准调度,效率大幅提高,实现超低时延。而借助确定时延引擎,鸿蒙的超低时延优势得到了充分展现,响应时延将下降257%,时延波动率下降556%,用户体验大幅改善。

“简单来说,就是把原来的大而全的内核,改成核心+模块的方式。”业内人士表示,核心不变,功能纯粹,模块用来扩展,灵活组合,“就好比同一款发动机,调教不同、搭配的内容不同,就变成不同级别的车了。”

各行其道也让鸿蒙变得比安卓更安全。据了解,安卓系统采用的宏内核,一旦ROOT权限被非法获取,整个系统就会被攻破,“相当于只要拿到了大门钥匙,你就能打开每一扇门。”而鸿蒙的微内核方案,使得系统无须获取ROOT权限,“外核服务相互隔离,可提升系统安全性。”余承东引述权威测评机构的测评结果称,理论上微内核的安全性是宏内核的两倍多。这也就意味着,华为“鸿蒙”OS的安全级别将远胜于安卓。

对独立运算需求更小的物联网设备,微内核优势更明显。“在华为看来,基于超宽带、云计算的AI世界才是未来。也就是说,华为认为未来手机、笔记本等设备的绝大部分性能需求将会通过5G、光纤连接云端服务器获得,终端设备本身的性能不需要特别强大,所以微内核就够了。”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使用体验有何不同?

同时搭载鸿蒙

设备即可互联

华为自研 *** 作系统“鸿蒙”拥有高安全性、超低时延、广连接等独有优势,那么用户最快什么时候能够用上搭载这一系统的智能终端产品呢?

8月10日,荣耀在东莞举行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全球首款采用“鸿蒙” *** 作系统的终端产品——荣耀智慧屏。借助该系统的分布式架构,智慧屏将能够打破单一物理设备硬件能力的局限,实现跨终端无缝协同体验。比如,手机已有的语音或视频通话,可以无缝切换到智慧屏。与此同时,手机也能成为电视屏幕的延伸,只要碰一碰“投屏”,手机就可以变成智慧屏的触控屏、扬声器、遥控器和键盘等。

荣耀总裁赵明表示,未来不仅手机和智慧屏之间会融为一体,所有搭载鸿蒙系统的智能设备间都能够“互为终端”“互为外设”,彼此之间实现无缝协同。“所有终端设备只需同时搭载鸿蒙系统就可以实现互联互通”,赵明指出,“这是基于分布式架构的鸿蒙系统最核心的能力,也是荣耀智慧屏区别于传统电视、智能电视的关键所在。”

那么,智慧屏之后,鸿蒙还将进入哪些智能终端领域?据介绍,到2020年,部分国产PC、手表/手环以及车机将搭载该系统的20版本;2021年,“鸿蒙”在软硬件协同优化方面的能力将大幅提升,届时30版本将被引入智能音箱、耳机市场。“2020年后,VR眼镜及更多设备也将加入鸿蒙生态。”

也就是说,未来鸿蒙系统将在物联网市场全面开花。据了解,鸿蒙 *** 作系统具备轻量化、小巧、功能强大等优势,应用于物联网领域,将能够帮助打通各终端设备间的交互渠道,逐步构建起融合共享生态,为消费者打造全场景智慧生活的新体验。

是否会用于手机?

短期内看来

还不会

此前,包括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董事长梁华等在内的华为高层曾在多个场合表示,若产业链供应商经允许可以持续为华为供货,那么华为仍会把安卓系统和生态作为“首选”,但如若安卓系统无法使用了,“华为随时可以启用鸿蒙 *** 作系统。”余承东表示,对正处于安卓生态中的应用而言,若要从该生态中迁移到华为鸿蒙 *** 作系统上,“开发工作量非常之小。用方舟编译器和华为的生态来连接,可能一两天就能完成”。

事实上,华为是安卓阵营中坐二望一的手机品牌,谷歌也不愿轻易失去华为这个客户。业内人士表示,包括华为等在内的国产手机厂商对安卓系统的底层优化作出了极大贡献,正因如此,安卓系统也需要华为在部分核心技术方面的专利授权。

尽管如此,要鼓励安卓开发者加入鸿蒙生态并非易事。此前,华为董事长梁华曾在华为2019年上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华为消费者业务仍有许多漏洞要补,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生态”。他说,这将是消费者业务在今年下半年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鸿蒙生态的打造需要一定时间,短期利益可能会受损,但是长期来看利好。”余承东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将对“耀星计划”加码,并面向全球开发者“开源”鸿蒙,今后将持续推动开源基金会、开源社区的建立,与开发者共同推动鸿蒙生态的构建。

5G之于鸿蒙意味着什么?

此前,关于鸿蒙系统的定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表示:“鸿蒙本身并不是为了手机用,而是为了做物联网用的,比如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因为它能够精确控制时延在5毫秒以下,甚至达到毫秒级到亚毫秒级。”

今年6月,我国发放5G商用牌照,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对于5G,中国联通集团大数据首席科学家范济安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相较于消费级应用,5G将在工业互联网等企业级应用上大派用场。

这意味着,正如任正非所言,鸿蒙首先瞄准的是5G时代的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等企业级应用,而低时延是其一个优势。

而就在年中,谷歌新 *** 作系统Fuchsia已经悄然上线,开发者可以搜索到任何关于Fuchsia OS的技术文档,和安卓系统定位不同,Fuchsia是一个可以运行手机、电脑以及智能家居设备等在内的全能型 *** 作系统,兼容安卓系统。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5G时代是万物互联的时代。这个时代的 *** 作系统将是第四代 *** 作系统——事件型 *** 作系统。建立在5G高速低延时基础上,第四代 *** 作系统有条件实现万物互联,打通电脑、笔记本、平板、手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 汽车 等,将所有可以集成的硬件联结起来,一方面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计算资源,另一方面持续产生人工智能的基本资源——大数据。从这个角度看,相较于大家热议的把鸿蒙系统用于手机上,该系统的目标实质是成为5G时代的底层系统,对标的正是谷歌Fuchsia *** 作系统。

策划统筹:张志超 李江萍 程鹏

由于GooglePlay服务安装失败。
1、首先将华为原有的GooglePlay服务进行卸载。
2、然后在华为应用商店中重新下载谷歌服务下载器。
3、最后下载完成后,打开按照提示授权即可使用GooglePlay。

鸿蒙可以用google play。鸿蒙系统不仅可以下载安装google play,还不需要root权限,可以在手机应用市场或官网下载。华为鸿蒙系统是华为在2019年8月9日于东莞举行华为开发者大会,正式发布的 *** 作系统鸿蒙OS。它是一款全新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 *** 作系统,创造一个超级虚拟终端互联的世界,将人、设备、场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将消费者在全场景生活中接触的多种智能终端实现极速发现、极速连接、硬件互助、资源共享,用合适的设备提供场景体验。

华为鸿蒙系统近期被传得火热,很多人将其视为安卓的国产替代品,甚至希望彻底淘汰安卓,但是很显然,这并非华为的规划。华为董事和高级副总裁陈黎芳今天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华为的鸿蒙 *** 作系统不是为智能手机设计的,华为的智能手机会继续使用Google的安卓 *** 作系统。陈黎芳还强调,最近正式提交的鸿蒙 *** 作系统商标,其实主要是工业用途。

华为董事长梁华此前也明确表示,鸿蒙是为物联网开发的 *** 作系统,主要用于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低时延场景,即便美国不允许华为使用安卓,鸿蒙是否发展为手机系统也还未确定。他还指出,华为手机还是把开放的安卓系统和生态作为首选。更早些时候,任正非在接受外媒采访时也说过,鸿蒙系统的产生并不是为了手机,而是做物联网,它能精确地将延迟控制在5毫秒以下,甚至达到毫秒级到亚毫秒级。

早前传的沸沸扬扬的鸿蒙系统一直饱受网友的期待,甚至有网友表示如果真的要上马就算刚开始不好用也要更新以表支持。诚然,网友们的热忱让我们看到了是很值得赞扬的,但现实情况也是风云变幻的。鸿蒙系统自公开以来就有人对其分析利弊,短期来看,占据华为终端一大半江山的海外市场会受到极大的打击。

因为海外的移动终端离不开谷歌全家桶,如果未来的华为手机在海外用不了谷歌服务无疑会使很多用户望而却步。而现阶段除了苹果的iOS,也只有安卓系统的生态最为完备。

随着安卓对华为的解禁,似乎二者的合作也就继续下去了,华为Mate20 Pro也重新回到了安卓Q的测试名单中,接下来要发布的华为Mate30系列也会搭载基于安卓Q的EMUI10系统。

6月2日,华为发布了鸿蒙系统20。新的 *** 作系统将在各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和其他智能设备上取代谷歌的Android系统。随后鸿蒙系统已经与数十款现有的华为设备兼容。并且升级到新 *** 作系统的产品数量在短短一周内突破了1000万。

截至目前,全球约有2亿部该品牌的智能手机在使用。此外,这些机型中的大多数都有资格升级到新推出的鸿蒙 *** 作系统。因此,随着更多型号有资格获得新更新,我们可以预期这个数字会进一步上升。

然后,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国内大多数手机制作商,除了魅族之外,都没有宣布使用华为的鸿蒙系统。更有一名OPPO员工公开批评鸿蒙 *** 作系统,并在网上引发热议。

1、公司战略原因

从商业角度来看,手机制造商的做法也无可厚非。像小米这样的制造商生存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他们定制的Android皮肤。OPPO的ColorOS,Vivo的Funtouch OS,小米的MIUI和魅族的Flyme等,每个制造商都有自己的软件,也各自有自己的物联网战略,他们正努力地向前开拓。

2、广告等收入原因

3、在海外的销售会大受影响

此外,所有中国制造商的手机销量在国际上占有很大份额。因为,在中国以外每个人都使用 Google服务。如果您切换到鸿蒙 *** 作系统,国外用户会放弃购买,这将严重影响国际市场的份额。因此,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中国友商对鸿蒙 *** 作系统的应用与否非常理性。而华为显然理解他们的做法。因此鸿蒙OS上的第三方产品多为IoT设备。而且目前华为也没有设法游说一家手机制造商使用其 *** 作系统。

4、鸿蒙深受中小企业的欢迎

当然,魅族手机支持鸿蒙的决定也不奇怪。鸿蒙 *** 作系统是物联网时代的真正平台,适用于各种智能设备。但在智能手机方面,它比Android还有一定距离,魅族也不会急于在核心业务上进行测试。此外,魅族IoT设备的用户基数远小于小米,因此向鸿蒙OS的过渡可能会引起观众的额外兴趣,这对提高自己的销量也是大有裨益。所以,鸿蒙系统对无法应对当前环境中的竞争的中小企业来说是非常感兴趣的。随着国内大厂越来越强大,中小企业的位置越来尴尬;其中许多公司已经完全消失在广大观众的视线之外,拥抱鸿蒙也许是他们扭转局势的机会。除了魅族,还有格力和酷派等企业。这些公司已经被边缘化,目前的商业模式呈现出低迷的状态。希望借鸿蒙系统将引起人们的注意,随之带来粉丝和销量。我们也已经看到当魅族宣布打算使用鸿蒙系统后,网络上的许多人都表示支持。

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鸿蒙 *** 作系统是公关、广告和公共利益的保障。具有微内核架构等的分布式 *** 作系统听起来很酷,并且更有一种爱国情节融入其中。此外,鸿蒙系统的跨设备集成能力将使这些公司能够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并极大地改变品牌认知。此外,对于小型制造商而言,向新平台的过渡成本将非常低。

1、谷歌的Fuchsia OS

而从长远来看,华为不得不思考如何在国际市场上与谷歌打交道,不仅在手机领域。谷歌长期以来也一直在开发具有微内核架构的 *** 作系统,与鸿蒙一样可以在各种设备上运行,这就是Fuchsia *** 作系统。

最近,谷歌将更多的精力放置在Fuchsia OS上。它甚至开始与开发人员和潜在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如,三星公司。该公司贡献了一些Android 手机中使用的闪存 (F2FS) 文件系统,例如三星 Galaxy Note 10。Fuchsia OS 预计不会建立在F2FS上。相反,当将设备连接到新系统时,它将支持这种类型。但这只是一个假设。在这种情况下,三星被直接列为作者,因此合作毫无疑问。谷歌在全球开发者所熟悉的庞大的 Android/Chrome OS 生态系统中也有着巨大的优势,因此将它们移植到Fuchsia系统上会相对容易,这是华为的鸿蒙系统所不具备的优势!

2、苹果的homeOS

无独有偶,最近曝光的homeOS,似乎也想将智能家居“系统化”。而苹果即将推出的HomeOS,主打智能家居系统,可能围绕的就是居家生活方面入手,而这个领域竞争是最激烈的,有些是系统级别的生态,有些是软件和硬件级别的生态,有些想语音和软件的智能生态体系。但苹果想要分一杯羹,还是容易很多,毕竟苹果的果粉还是蛮多的!只是苹果手机贵,周边产品也高,形成互联还是要多找点合作伙伴才是重要的!

回顾过去,Android的成功和Symbian的衰落表明了主要制造商选择平台的重要性。Android 早期的开放、免费和中立战略允许制造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Symbian让制造商成为唯一的运动员。华为想要鸿蒙成功,就必须走安卓的道路。立场必须是开放和中立的。华为必须通过将自己和第三方供应商置于访问鸿蒙 *** 作系统的公平竞争环境中,这样不仅魅族,很多其他厂商也会双手欢迎。可喜的是中资三大银行率先宣布支持并有意整合鸿蒙系统之后,京东、百度等越来越多的国产企业也都加入到支持鸿蒙的阵营,突破16%的生死线已经不成问题。

现在物联网世界没有明确的领头羊,小厂商依然可以选择筑巢的阵营。他们业务的未来取决于这个选择。而如果华为能够说服一大批,即使是小制造商加入自己,它将有一个征服市场的好机会。但为此,她需要忘记短期利润。对于任何公司来说, *** 作系统现在都是赚钱的机会,华为需要形成互利中立的合作原则,才能让鸿蒙成为众多市场参与者的机会。

所幸,鸿蒙系统已经走进欧洲,率先得到法国一些企业的支持,并且法国MadSeven公司和华为联手开发了Mood Messenger,这是一款专门用于短信管理的应用程序,它使华为手表用户能够完全定制短信服务。另一家法国初创公司Baracoda,该公司致力于广泛的互联 健康 主题。Baracoda展示了它的Artemis连接镜,它与鸿蒙OS 生态系统交互,可以接收来自华为智能手机的通知,以及与 健康 相关的信息。Blue Frog Robotics公司也依托鸿蒙系统开发制作了小型伴侣机器人Buddy等等。

尽管在移动 *** 作系统市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后来者几乎没有机会。但物联网也有自己的规律,将尽可能多的设备组合成一个具有共同用户体验的生态系统才是最后的赢家。如果你有 汽车 、电视、平板电脑等,成功是有保证的。为了达到足够的规模,华为需要用一些东西来吸引开发商,可以是那些非常小的制造商。你需要和他们分享利润,一开始甚至可能完全免费提供鸿蒙 *** 作系统。不是全部,总会有些项目能够成功,然后逐渐形成滚雪球式的发展。在残酷的商业竞争面前,谁能与更多智能硬件厂商达成合作,谁就能抢下万物互联时代的门票。这是绝对值得华为考虑的地方。

晚上八点,鸿蒙系统发布会将正式开始,而自2019年八月正式发布鸿蒙系统至今,这一次算是一次正式且彻底的亮相,本次发布的鸿蒙系统将可应用于智能手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华为不仅面临着美国的极限打压,其消费者业务和5G业务遭受巨大打击,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发展困境和舆论压力。就拿鸿蒙系统来说,撇开越来越恶劣的国外应用环境不提,即便在国内,鸿蒙同样饱受质疑。

在很多社区上有一个问题常常提及:如果鸿蒙系统正式推出,你是否愿意用鸿蒙系统?

在我看到的回答中,绝大多数人都愿意尝试“鸿蒙系统”。

但是我觉得很多人未必能够真正理解: 我们为什么 应该 支持鸿蒙系统,我们为什么 一定要 支持鸿蒙系统。

所以今天主要谈谈,支持鸿蒙系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用三个问题来表达)。

任何事情的发生和发展,其实都无法脱离自身的时代背景。从当下 *** 作系统的角度来说,它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中美 科技 竞赛。

这种竞赛已经超出了经济和 科技 自身的层面,而延伸到了政治层面,而且这个恶劣的先例是美国先开的头。 换句话说,美国将 科技 发展跟自己的政治意图深度绑定,用 科技 优势来换取政治优势。

所以我个人对我们国内一些“所谓的理性声音”,比如说“在商言商,鸿蒙搞爱国绑定行为很无耻”,比如说“小米OV们有充分选择 *** 作系统的自主权,并且人们不应该对此有所指责甚至批评”等等深恶痛绝,我认为说这些话的人要么蠢——没有意识到商业竞争已经不是纯粹的商业竞争;要么坏——美国为了保护自己的技术优势而全球制裁华为的时候,说华为“还是技术不行”,而当中国有一个技术优势还没有开始保护的时候,就开口要求我们自己“在商言商”。

我能原谅一些为了发泄生活中的负面情绪而在网络上“愤世嫉俗”的键盘侠们,但有这种“精神移民”倾向的言论,我一般很难容忍。

总之呢, 完全脱离开国家博弈去讨论现如今两国 科技 企业的商业行为 ,这种想法相当幼稚。

然而国内有一些 科技 企业确实存在这种想法,这也造成了舆论层面的撕裂感: 中国 科技 企业尤其是手机厂商,民众对于几个顶级品牌的支持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局面。

但是我们反观美国,美国顶级 科技 企业基本上不存在这种撕裂现象。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 美国企业的商业利益跟国家利益是高度契合的 ,硅谷的 科技 发展会最终转化为美国的综合国力; 但是中国(部分)企业的商业利益却并不总是跟国家利益高度契合,很多中国企业虽然缴税,但那是对中国市场在尽义务,它们的存在或许对中国的经济有利,但它们对中国的 科技 发展毫无贡献,反而为美国的 科技 发展输出了资金和应用市场。

而华为之所以受到民众的高度支持,因为它本质上是一个跟国家利益高度契合的中国企业,它在5G领域的技术 探索 ,在半导体领域的研发工作,这些技术能力最终都可以跟国家的 科技 发展相契合,并最终转化为中国的综合国力。

一言以蔽之,鸿蒙系统是中国面对中美 科技 竞争下一轮比赛中的重要“筹码”,它的成功与否影响着中国在“5G时代”智能设备控制和大数据留存方面的“话语权”。

安卓的重要性在哪里?我们为什么要搞鸿蒙?

其实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话语权”。中国企业在安卓系统上没有话语权,华为之前是安卓阵营里话语权最大的中国企业,但依然被谷歌分分钟清理出去,所以别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这么厉害,但谷歌几乎想整谁就整谁——因为安卓的整个体系和框架是在谷歌的主导下建立的。

再直白一点,谷歌拥有安卓系统的“最终解释权”。

而且更重要的是,谷歌的“最终解释权”并没有完全用在商业竞争里,而是被美国政客们拿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所以 *** 作系统也就有了新的用途——国家博弈的手段。

中国想要实现和平崛起,就要用尽各种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而鸿蒙系统就是手段之一——我们可以不是一个长板,但我们不能让它成为短板。

于是我们要再造一个拥有话语权的系统,在这个体系中,中国企业将拥有“最终解释权”,如果鸿蒙系统能够推广开,那就意味着美国不能再随心所欲地干预正常的商业竞争。

从产品角度来讲,鸿蒙系统在产品逻辑上已经超越了现在的安卓,因为它是多终端的物联网系统,从本质来讲跟谷歌新推出的Fuchsia OS属于同一层级。 但从目前放出的信息来看,鸿蒙很显然是物联网系统的先行者。

此外,还有数据安全问题。 这个不需要多说,数据在信息时代就是核心资产,尤其是在物联网时代,网络将加速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数据安全也将直接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举个简单的例子,鸿蒙系统可以应用于智能 汽车 ,成为 汽车 的 *** 作系统之一,如果这个系统也完全掌握在美国公司手里,而美国政府也跟现在一样,用行政权力干涉 科技 公司的决策,命令谷歌将系统的控制权交给美国政府,那我们的智能 汽车 就很有可能被美国远程 *** 控,并帮助他们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鸿蒙这类物联网系统如果没有完全的控制权,对物联网联机的所有设备以及与这些这些设备相关的人事物来说,都将是一个巨大隐患。

其实如果美国不制裁华为,华为也不会脱离安卓,可以说华为是在美国的强行逼迫下离开了安卓系统。 为什么安卓这么“香”?因为它构建了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数码产品软件“生态”。

安卓作为智能手机 *** 作系统开始构建生态的时期,中美关系仍然处于“蜜月期”,同时中国 科技 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水平还相当低下,这就造成国内厂商高度参与安卓生态的建设。 十多年来,中国厂商受益于这种全球合作方式(实质是中美合作),做上游不用担心受到挑战,还能实现经济利益,搞下游的也不用大力投入研发,用轻资产模式做电子产品,也能大把赚钱。 这种合作方式的前提就是“美国拥有最终解释权,且其他国家不具备挑战资格”。

但是十几年后,中国国力发展让美国犯了“受迫害妄想症”,中国的经济增长让美国人认为将挑战他们的霸权。 于是它们决定使用手里的“最终解释权”来制止中国 科技 的发展。

所以从本质来讲,是美国率先破坏了这种“中美合作模式”,以行政命令强迫谷歌对华为进行制裁。

这里边就体现出一个区别对待: 为什么只针对华为?

很多人说是因为华为的技术超过了美国。这一点上我其实没那么乐观,仅仅单论通信技术,华为也只敢说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那个巨人大概率是个美国人。

我认为是华为表现出的技术发展潜力颠覆了美国之前的预期——它以为中国 科技 企业已经在他们构建的“中美合作模式”中陷入沉睡,不再挣扎,更不会玩什么“反客为主”。但是华为用自己在5G方面的技术突破给了美国人一个惊喜。而当美国人将注意力投注在华为身上时,又发现了更多的惊喜。

惊喜多了,量变引发质变,就变成了惊吓。当华为成为消费电子领域的独立王国后, 华为的技术实力对美国的通信领域的领导地位造成了最大的威胁。

而小米OV们在美国技术面前却没有任何资格与底气去谈超越甚至是追赶,它们仍旧忠诚于美国一手打造的“中美合作模式”之中。 说白了,它们就是美国 科技 企业的下游企业,有一首打油诗说得好:“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喝我洗脚水”。

所以总的来说, 小米OV和他们在美国的上游企业谷歌、高通甚至韩国的三星等属于利益共同体。 在商业利益上,小米OV们必然要维护谷歌、高通们的利益;在国家利益上虽然小米OV跟华为天然属于同一阵营,但很显然, 小米OV们更注重商业利益——这其实是企业的本分,所以他们非但连口头支持华为的声音几乎都不敢喊,更会在华为被迫收缩手机市场时蚕食空出来的市场。

但没办法, 在商业环境中依法纳税就已经是很高的商业道德,而为了国家长期战略支持竞争对手这种行为,商业逻辑上讲不通。这也是小米OV们立足中国市场的底气之一。

所以从专业角度来讲,小米OV们离不开安卓也能理解,因为事关他们的生存,但是某些人以此认为人们不应该否定它们——这却未必。因为公道自在人心,小米OV们的市场行为很容易理解:尽管知道支持鸿蒙对国家物联网建设有好处,但在自己的利益与国家的战略利益之间,它们更倾向于前者。

这里想先纠正一个说法:人们乐于支持鸿蒙系统,主要因为它代表中国在这个领域的技术水平,以及它的必要性。但是我们支持鸿蒙系统,并不能跟“支持华为的鸿蒙系统”划等号。

鸿蒙怎样才能获得全民推广呢?它必然离不开华为之外其他手机厂商们的支持。那么这些友商们推广鸿蒙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只有两个字——利益。

前边说过,目前小米OV们的利益跟高通、谷歌绑定在了一起,但这个利益链条中仅存在商业利益。而小米OV们如果支持鸿蒙系统,那至少有益于国家利益。如果小米OV们也能够跟鸿蒙的利益深度绑定在一起, 那么在利益的天平上,小米OV们有可能改变立场。

现在主要存在两个比较大的问题: 第一,谷歌、高通可能已经结成同盟,小米OV们在芯片没有备选项的前提下只能跟谷歌、高通“同舟共济”;第二,小米OV们没有鸿蒙的话语权。

对于第一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妥协,小米OV们在手机市场的声量也不小,毕竟市场占有率在那里放着,他们可以用市场倒逼谷歌高通做一些妥协。

比较难办的是第二个问题。

从华为的角度来讲 ,由于投入较早,在鸿蒙的诞生阶段及生态发展阶段,鸿蒙系统几乎完全都是在华为的独立支撑下完成的,换句话说,小米OV们毫无贡献,换成谁也不会把鸿蒙的所有根底都交出去,甚至话语权。

而从小米OV们的角度来讲 ,华为既搞手机芯片,又卖手机,甚至曾经成为全球第一的手机厂商,这会儿又要搞一个听起来就很唬人的手机系统,基本上这个行业里最有价值的东西华为都要搞,而且从以往经验来看它还能把它们都搞成, 如果完全由华为掌握的鸿蒙真的大获成功,然后华为又恢复制造手机,那么小米OV们还有什么活路?

所以即便有鸿蒙的话语权它们也不想掺乎这事儿,更不要说华为压根没考虑过给。

而从国家的角度来讲 ,鸿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它有利于中国在5G时代摆脱美国智能 *** 作系统的“威胁”,且有助于物联网建设。

这个问题的解决我认为当事人受限于立场,恐怕都无力破局,最终可能还需要国家出面,或者说一个足够让双方信服的第三方来平衡这里边的利益。 但不管怎么样,鸿蒙想获得其他手机厂商的全力支持,它的所有权必然会脱离华为。

我认为最好的方法还是鸿蒙团队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类似于谷歌这样的专门运作软件的实体企业,它的股权构成应该包含国内的主流手机厂商、智能设备厂商、智能 汽车 厂商和软件开发商等。

但这一切还需要建立在“鸿蒙确实是一个很经得起想象的产品”这样的前提之上。

鸿蒙的推广必然要从消费者和手机厂商两方面来进行,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对一个企业来说,其商业利益和国家利益虽然绝大多数都不会相背离,但很多情况下也不会保持一致。 当一家企业发展到影响人数在千万人次以上时,这类企业所要考虑的就不能仅仅是自身的商业利益,也应当考虑国家战略发展需求,考虑国家的利益——因为它们的壮大实际上获得了国家发展的红利。

为什么华为好像做什么都是对的,做什么都事半功倍,而反观小米OV却做什么都容易招来骂声?最根本原因也在这里,华为的企业发展跟国家利益高度契合,而崛起中的中国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必然更加拥护国家利益,华为这是得了“民心”。

我们可以反观一下美国硅谷的企业,实际上美国硅谷的 科技 公司跟美国国家利益是高度契合的,甚至美国硅谷成为美国霸权的核心组成部分。

我们中国企业也应该拥有这类自觉,将自己的商业利益跟国家利益形成契合,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国家强才能保障企业不被欺负,企业不被欺负才能坚定不移搞创新发展,坚定不移搞创新发展才能持续保证国家强 ” 这样的良性循环。

最后,还是希望小米OV们多在研发上做一些真正具有战略眼光的创新,跟华为一样,共同为国家的 科技 发展壮大贡献出自己的能量。

我相信,当小米被美国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制裁的时候,要比之前被美国法院宣布取消制裁时更像一个真正的中国 科技 公司。也要伟大的多。

鸿蒙系统刚上市的时候为了方便用户同时支持谷歌的服务,随着发展鸿蒙已经不再支持谷歌服务了。导致国外许多基于谷歌服务的应用不能在鸿蒙系统上使用,比如,美国联合航空的app就不能在鸿蒙系统上使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0389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