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芯创造,智造未来丨从概念走向落地,工业物联网助力“智造”升级

同芯创造,智造未来丨从概念走向落地,工业物联网助力“智造”升级,第1张

6月29日,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与未来论坛共同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南京市分会、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南京市国际商会承办的 “2019未来论坛·南京峰会”正式 开幕,本次峰会的主题为 “同行・共创”

在开幕式上,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胡洪,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未来论坛理事周逵作为主办方代表分别对所有参会嘉宾表达了欢迎与感谢。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沈吟龙对人工智能产业新地标“中国(南京)智谷”的打造作出重点介绍。

在随后的大会主旨演讲环节上,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双聘教授、浙江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理学部图像处理研发中心主任、大数据算法与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杭州创新中心主任 孔德兴 ,元禾华创投委会主席、未来论坛理事 陈大同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教授、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及鲲云 科技 联合创始人及首席科学家、英国计算机学会(BCS)会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会士 陆永青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未来论坛青年理事 余凯 ,为与会者带来了海内外最前沿的科研信息及成果转化经验。

在上午的论坛上,行业优秀的企业家、科学家与投资人围绕 工业物联网 中国芯片 两大热点 科技 领域主题进行了演讲和创新对话。

智能制造是振兴实体经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我国近年来相继推出一系列智能制造的战略规划,通过工业物联网实现数字化、网络化,能够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缓解生产成本。

上海全应 科技 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夏建涛 在“工业互联网技术及其在热电生产智能化中的应用”的主题演讲里带来了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关于热电产业化的观点。他认为我国工业主要有两大问题:

上海全应 科技 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夏建涛

工业互联网平台出现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它对离散制造业来讲重点在于智能化的管理,对流程制造业重点在于工艺的控制。其在工业企业运用中主要有三个场景, 第一是在生产中运用,第二是对企业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决策优化,第三是实现全产业链的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 。夏建涛以热能生产行业为例,分享了工业互联网在产业里如何使用及使用的效果。同时他还提到“海量数据+智能算法+超级算力”会产生超越人智力的智能化系统,将深刻改变人类 社会 。

会后,亿欧新制造频道与夏建涛进行了交流,他表示目前的工业互联网最终是要落实到具体的应用场景,企业采购任何一个设备或是系统,他需要计算投入产出比,需要能够切实地解决现有的问题,“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或者一种技术能否说服客户,取决于你是否能为客户提供切实可计算的价值。”

玄羽 科技 董事长李鸿峰 在主题演讲“AI赋能3C制造”分享了在3C行业的智能制造。玄羽 科技 选择3C制造作为智能制造的一个切入点,是因为看到了3C制造在今天已经面临着 三大困境

玄羽 科技 董事长李鸿峰

当一个产业面临这些困境的时候,就必须考虑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化进行转型升级,这就催生了他们对智能化制造的需求。3C制造行业的特点一是 高度 离散 ,二是 迭代非常快 ,这样的行业优势在于:通过 科技 手段能带来效率提升的价值空间很大。劣势在于:由于其太离散,改造的过程十分困难。在这一背景下,玄羽 科技 最开始选择的路径是以头部企业为主,它的特点是产线基础比较好,理念比较强,可以带动整个行业。

他表示 智能制造 并非是自动化,而是智能化 。在今天的技术上,智能制造一定是算法和算力的结合,通过数据和算法的方式,切入到智能制造,并且带来巨大的价值。

慧联无限首席科学家胡昱 在主题演讲“让产业动能更强劲——数字化产业园区20”中主要分享了工业物联网的工作场景之一“数字化产业园区”的具体应用。

慧联无限首席科学家胡昱

“数字化产业园区”的价值在于利用LPWAN技术帮助园区内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和对园区入驻企业提升服务质量,他详细介绍了智慧园区解决方案的架构、平台的概述以及在实际案例中利用数字化运营的方法,并分别概述了解决了来自园区不同角色的痛点问题,希望最终打造一个构建结合园区的开发商、运营商,地方政府还有行业协会综合的融合平台。

工业物联网的核心是信息智能与工业智能的融合。通过采用信息技术,例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实现以数据驱动的工业应用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进而提高产业效率,创造价值。协合新能源集团执行董事兼CTO、未来论坛青创联盟成员尚笠尚笠作为对话环节的主持人与各位企业领袖、科学家针对发展工业物联网,难度究竟在哪里?即将到来的5G网络时代将怎样推进工业和制造业的数字化变革?从工业自动化向工业智能化升级,产业和企业如何把握新机遇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科技 创新对话——工业物联网:“智造”升级

慧联无限首席科学家胡昱 认为工业物联网在中国会不断往前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定数会被打破,包括我们的工业。他认为工业物联网的IT和OT的融合还需从组织架构和战略两方面来进行。另外,从工业物联网技术创新角度看,他认为传感器创新非常重要。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丹 认为,现在工业物联网从概念到落地,已经在是在缓慢增长的阶段,后面会越来越好。这是因为技术上是成熟的,产业的需求也在。另外,他认为IT和OT的结合,本身就会催生出新的技术创新的机会。

玄羽 科技 董事长李鸿峰 认为工业物联网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工业物联网IT和OT的融合,就是两化的融合。这种融合依托的是“彼此理解”的融合,信息化的人一定要了解工业上的东西,工业人一定了解信息化的东西,在实际的项目上进行打磨、成长,这样才能在将来真正意义上增加两化人才。他认为工业物联网创新,数据是基础,没有数据就没有依托了,数据从量变到质变,就会衍生出应用的创新。

毕马威中国管理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刘建刚 认为工业物联网的应用现在不仅仅是一个概念的问题。怎么把概念落为实处?一是要从需求导向;二是战略驱动;三是企业本身的能力建设;四是必须要场景切入;五是生态系统协同的能力。从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来讲,要有标准:一是工业互联网接口开放的标准;二是融合后的IT架构的标准。

上海全应 科技 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夏建涛 认为工业物联网只有正向、增强性的循环,这个产业才能真正落地。工业物联网要IT、OT深度在一起,认为云+端的创新,对工业物联网技术创新非常重要。

启明创投合伙人叶冠泰 认为,促进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非常必要的一点是IT和OT的紧密结合,但更为重要的关键点是缩短打通整个行业的利益链条。

推荐阅读:

制造突围,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转型在路上

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纷纷助力,离散制造业要走的智能化之路

工业互联网的前世今生:初探工业互联网

AI应用的落地,要回归商业本质。

作者 张栋

2020年9月5日,由雷锋网& AI掘金志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人工智能安防峰会」在杭州正式召开。

本届峰会以「洗牌结束,格局重塑」为主题,会上代表未来新十年的15家企业,为现场1000余位听众和线上几十万观众,分享迎接安防新十年的经营理念与技术应用方法论。

峰会之上,海康威视EBG解决方案部总裁李亚亚带来了题为「赋能数字转型,服务千行百业」的精彩演讲。

李亚亚介绍,海康威视目前的业务主要分为三块:综合安防业务、大数据服务和智慧业务。

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而人工智能交付问题依然面临一些挑战,归纳起来有三类:

李亚亚认为,AI应用的落地,要回归商业本质。即通过产品和系统,解决用户场景化、差异化的需求,让更多用户享受到技术革新的红利,帮助用户实现业务价值回报。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逐步进阶的过程,场景化是路径,需要通过系统的产品体系去支撑。面向企业领域,海康威视从拉近管理距离、提升业务效率、规范作业行为、防范安全隐患四个维度出发,为行业数字化赋能。

海康威视秉持开放融合的合作理念,携手合作伙伴,共同实践数字化转型之路;秉善笃行,让创新技术和产品赋能千行百业,为 社会 的安全和发展开拓新视界。

李亚亚: 大家好,我是海康威视EBG解决方案部负责人李亚亚,很高兴今天能来参加这个论坛。

相信在座的大多数朋友,对海康威视都比较熟悉,下面我简单汇报下海康威视的基本情况。

海康成立于2001年,目前我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覆盖到了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员工超过4万人,去年营收是576亿,目前已有10个研发基地。

目前我们的业务主要有三大版块:一是综合安防业务;二是大数据服务;三是智慧业务。

海康威视的产品和业务形态比较多样化,今天我所分享的内容围绕其中一部分展开。

首先,我们通过几份报告和数据来看一下当下技术的发展趋势。

这些报告上的数字(上图PPT)很多朋友可能都看到过。数字显示,2020年有82%的CEO认为未来公司的业务会被人工智能所影响,67%的企业表示未来首要增长动能将来自于数字技术和商业。

从这两个信息维度来看,数字化变革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

PPT下面的三个数据分别来自政府类的报告:

通过这三个数字,可以看出在全球范围内,数字化转型都是被人们所认可的。对比发达国家的数据来看,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中国还有很大的空间。

这张图可能很多人也看到过类似的图,从信息化向数字化进阶的过程,并不是数字化取代信息化,反而信息化也是数字化的一部分。在这一转型的过程中,有很多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包括移动互联网、IoT、人工智能等等。

从海康威视的角度来看,我们与两个技术的关联度比较高:AI和IoT。

所以过去几年,海康威视也一直在思考,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种,如何将自己的AIoT技术赋能给我们的用户,成为这个 历史 过程中的合作者、参与者,推动者。

数字孪生这个词相信大家也很熟悉,描述的是从现实的物理世界,到虚拟空间的数字世界,构建一个相互映射、关联、影响的关系。

有数据表明,从现实世界到数字世界这样一个转换过程中,其中有60%-80%的数据是视频类的。因此,可以把视频感知作为信息最为丰富的传感器,通过感知信息的结构化形成数据,再通过数据做视觉认知,实现洞察与分析,帮助各行各业的用户获取价值。

接下来也来谈谈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所面临的挑战。我们简单梳理了一下,AI落地主要有三种比较现实的挑战:

解决落地难问题,仍然要回归商业本质。我们总结为四句话:匠心品质,解决问题,技术革新,价值为本。

换句话说,我们要先从产品的品质抓起,通过产品和系统,让更多用户都享受到技术革新的红利,解决用户场景化、差异化的问题和需求,最终帮助用户实现业务价值的回报。

前面提到,数字化转型立足于视频感知,但不止于视频感知。

海康威视这几年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此,我们从视频感知,向上拓展到智能物联,融合多维感知能力的同时,还构建了智能物联的平台能力。

随着物联网、信息网、互联网的不断融合应用,2019年公司推出了基于AI Cloud架构的物信融合平台。

2020年,基于新的理解,我们将数据和智能融合在一起,提出了数智融合的理念。

每个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都有自己的理解,我们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逐步进阶的过程,场景化是路径。因此,通过系统的产品体系去支撑场景化应用至关重要。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提供了多元化的支撑体系,包括面向城市的城市运营管理平台、面向企业的数字企业管理平台等等。

同时,通过海康威视的体系化硬件能力,帮助我们的用户、合作伙伴一起实现数字化转型。

今天我反复提到一个词——合作伙伴。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把AI能力、多维感知能力运用到真实的数字化场景里去。

我们也深知,仅有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大家一起合作来推动行业的变革,海康威视会一直秉持开放融合的态度,把我们的产品、服务、标准深度开放。着力构造一个开放融合的架构,一起推动整个数字化新业态的实现。

这些年,我们也做了一些AI落地实践。下面我就从面向企业、面向公共服务以及面向合作伙伴三方面来谈谈。

面向企业领域的数字化业务的开展和落地,我们提出了拉近管理距离、提升业务效率、规范作业行为、防范安全隐患四个维度去帮助用户实现业务价值落地。

拉近管理距离,就是从“现场管、分散管”到“中心管、集中管”,我们站在不同层级的管理者视角去看待如何帮助他们实现具体的业务应用。

作为管理者,他们希望能够掌控全局,洞察细节。比如我们可以通过AI实景等技术,帮助管理者做到全局洞察。

作为执行者,他们关心是否可以更多地降本增效。我们通过远程化、可视化、自动化的手段,帮助他们在具体执行工作时减轻工作压力。

作为监管者,他们需要在线监管和动态监管。我们可以在管理维度上帮助他们做一些提升。

基于此,我们从后面这三个维度去帮助用户做一些事情。

譬如,我们通过机器视觉提升成果质量、缩短投入时间、优化工作流程。

之前我去合肥的一家企业,他们有个岗位的员工流动周期是六个月,每六个这个岗位的人员就要变化(因为太过辛苦),我们就在想如何通过技术降低劳动强度,帮助用户实现价值。

讲完效率以后,我们再讲讲流程规范。到底怎么才能把用户的流程规范做好,后来我们多次讨论得出两个点:一是把流程管好,二是把行为管好。

行为管理相对比较容易,比如说我们把工地的安全规范行为等各种单点的动作管好就可以了,但是后来发现在有些情况下,行为是对的,流程却是错的。

譬如在化工领域,流程是“一二三四”、结果做得却是“一三二四”,如此很容易出现事故,这个过程,通过作业管控系统就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很多麻烦的问题。

最后提到安全管理,海康在防范安全隐患方面做了很多事情。我们从机物,环境等多个维度来解决用户关心的问题,满足用户生产、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的需求。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些实践案例,看看如何帮助用户实现价值落地。

在化学化工领域,之前我们在盐城一个化学工业园区,帮助他们把各个孤立系统进行融合和打通,利用AR实时视觉技术,帮助他们高效、便捷、智能地进行一些危险源的分析和管控,构建了AR安环一张图管理系统。

在质量管控领域,(上图PPT)我这里贴了一张图,其中有交通检测、包裹检测等。

我们把智能技术、视频技术,包括多传感器应用到整个的生产流程当中去,可以做检测、测量、识别,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降低劳动强度,帮助企业用户实现价值转化。

我当时去了一家国内TOP级的做 汽车 电池的公司,他们和我说,他们的车间非常先进,基本做到了高度自动化的生产,但质量检测却一直需要大量的人工进行,效率不高,希望通过视觉帮助他们做一些降本增效。

在智慧物流领域, 海康正在和国内一家头部物流企业深度合作,帮助其实现了数字化转型,提升了他们的运营效率、也提升了安全水平。

经过后续统计,转型后的数字化月台使用效率提升了将近20%,充分实现月台、车辆的全面数字化。

(图示)这是我们在山东帮助一个煤矿企业做的事情。我们将AI、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到他们的井下,实现行车、行人、区域入侵、 *** 作工离岗、皮带跑偏、矿车压道岔识别应用。

对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无小事,而实际违规行为却很多。我们系统上线之后,做了三个月应用跟踪,发现违规行为162条,全部通过系统的自动化去实现。

说完企业领域的应用,其实我们在公共服务领域也做了不少应用和服务,我们提了四个维度去保障民生,提升品质:让环境更安全、让服务更精准,让出行更便捷,让生态更宜居。

(图示)这是我们在安吉做的一些事情。老百姓渴望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渴望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渴望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渴望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的自然美景, 热切期盼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图示)这是我们在北京大兴机场,应用海康威视上万路的边缘物联感知和智能分析产品、以及配套近30P的云存储,充分运用4K高清、AI智能分析、AR增强现实、热成像等技术融入机场的各业务系统,用 科技 力量助力大兴机场,为旅客带来安全、便捷、高效的全新体验。

(图示)这是我们在港珠澳大桥,海康威视助力建设港珠澳大桥系统工程中珠海公路口岸的“一站式”车辆通关监管核放系统,通过车牌图像识别、智能信息采集和车底反藏匿等创新应用,帮助实现便捷、高效的一站式通关,让出行更便捷。

(图示)这是我们把技术应用到水利领域,通过全天候AI分析,助力水利治理智能化,创新河道保护方式。包括水面漂浮物监测预警,疑似非法采砂船只监测预警等。

除了公共服务以外,海康还联合很多合作伙伴开展了保护野生东北虎,参与了绿色江河斑头雁保护等项目。

未来,公司将持续践行 社会 公益,以 科技 力量助力生态保护和 社会 的和谐发展,坚守技术造福人类的初心。

讲完企业、讲完公共服务,我们也一直努力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做了一些事情。我们的目标是将人工智能的应用门槛降下来,让合作伙伴简单、易用、免费、快捷地掌握数字化能力,让人工智能不再神秘,让人工智能落地不再困难。

讲了那么多,最终还是讲一下我们的理念:秉善笃行,担当使命。我们希望和很多合作伙伴一起去创造 历史 ,用我们的技术和产品赋能各行各业,为 社会 的安全和发展开拓新视界。

相信在当下的数字化转型之变局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以上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0471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