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推进技术创新攻坚方案

市推进技术创新攻坚方案,第1张

市推进技术创新攻坚方案

按照《中共焦作市委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的实施方案》(焦发〔2017〕15号)总体部署,大力实施技术创新攻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赢转型发展攻坚战,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焦作”要求,牢牢把握“主体、平台、人才”三个重点环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创新引领型企业在产业转型中的引领带动作用,着力建设高层次创新创业平台,着力培养引进创新型人才和团队。开展重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突破主导产业发展技术瓶颈,推动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打赢转型发展攻坚战,把焦作建设成为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为我市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提供坚强支撑。

(二)工作目标。

到2018年,技术创新攻坚取得明显突破。围绕转型发展攻坚,我市自主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创新引领型企业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建立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机制,力争培育省创新龙头企业7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80家。

高层次创新创业平台加快发展。全市高层次创新创业平台达到3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建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比例达到60%以上。

创新型人才和团队不断壮大。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20人以上,创新创业领军团队8个以上。

技术创新对转型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断加强。全市研发投入强度明显提高,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2%以上。

到2020年,技术创新攻坚取得重大进展,技术创新对发展转型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基本建成创新焦作。省创新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突破500家;全市高层次创新创业平台达到5家;国家级研发平台达到7个,省级研发平台突破20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累计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60人以上,创新创业领军团队100个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发展创新引领型企业。

围绕我市重点发展的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科学的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体系,从政策上扶持、技术上引导、管理上加强,加快形成创新龙头企业引领、高新技术企业助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的全产业链创新型企业集群。

1加快培育创新龙头企业。综合分析企业规模、综合实力、行业引领能力、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持续创新能力、创新投入等诸多因素,优先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内遴选,培育一批创新发展能力强、引领作用大、研发水平高、发展潜力好的的创新龙头企业。支持经认定的创新龙头企业在重大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创新联盟构建、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人才技术集聚等方面率先实现突破。做大做强创新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大幅度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引领带动全市企业创新转型发展。2017年,力争培育2家省创新龙头企业。

2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研究制定了《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焦政〔2017〕22号),加速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进程。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全流程服务体系,对科技优惠政策、申报业务知识等进行广泛宣传和全方位培训。建立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库,对入库企业在知识产权申请、研发费用归集等方面实施一对一专业辅导。对新申报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现金补贴;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资金奖励。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更多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强化目标考核导向,将当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纳入我市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引导各县(市)区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2017年高新技术企业新增7家,总数达到73家;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

3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和行业创新龙头企业集聚创新发展,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提升,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进一步壮大科技型企业集群,为创新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提供基础。加强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和“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培育工作,围绕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遴选一批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下、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发展前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帮助其发展成为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遴选一批年营业收入超亿元、行业竞争优势明显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助力其发展成为行业骨干企业。对新认定的科技小巨人企业,给予资金奖励。2017年,“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备案3家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50家。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

(二)建设创新引领型平台。

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平台的技术转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资源共享功能,为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服务行业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培育壮大高层次创新平台。研究制定扶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建设期内的新型研发机构提供土地、注册资金、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方面的支持,及时做好跟踪管理和服务工作。围绕全市十大产业和创新龙头企业,建设5—10个产业公共研发平台,聚焦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建立健全新型科研管理体制、市场化人员激励机制、高效的创新组织模式和灵活的成果转化机制,提升创新成果研发转化能力。2020年,全市高层次创新创业平台达到5家。

2实施大中型工业企业市级以上研发机构推进工程。支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各类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加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教育、财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进一步做好指导、协调和管理工作。通过落实科技研发服务平台专项资金、科技优惠政策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自身研发投入,集聚创新资源,建设各种类型的企业研发机构,努力扩大覆盖面,提升企业科研整体水平。2018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覆盖面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国家级研发平台达到7个,省级研发平台突破200家。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教育局、财政局

(三)培育创新引领型人才。

贯彻落实《中共焦作市委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的意见》(焦发〔2016〕9号)等“1+6”政策体系,加快集聚培育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打造一批创新创业领军团队,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发挥河南理工大学人才优势,建立共享机制,推动河南理工大学与我市企业间的人才双向流动、相互兼职、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支持河南理工大学与全国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吸引全国创新人才(团队)向焦作集聚。围绕现有具备创新能力的`各类优秀人才(团队)实施素质提升计划,遴选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团队)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其在研发能力、创新团队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围绕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组织科技创新企业家学习深造、培训研修。深入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和职教攻坚工程,培育造就一批高技能领军人才(团队)、“技术专才”“能工巧匠”队伍。到2020年,累计培育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60人以上,创新创业领军团队100个以上;中、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数分别达到63万人和42万人左右,建设5所国家级、省级品牌示范职业院校和8所省级特色职业院校。

责任单位:市编办、人才办、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科技局、教育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商务局、河南理工大学

(四)推进产业转型发展。

发挥各类创新平台和高层次科技人才的作用,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开展重大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助推企业创新发展、带动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

1做强四大优势产业。围绕高端引领、龙头带动,以产业链关键环节为突破口,以健全协作配套体系为重点,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化工、食品等四大优势产业,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到2020年,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500亿元,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现代化工产业、食品工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

2做大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开放创新、人才支撑,加快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成果产业化,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培育壮大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我市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依托健康元、国药容生、辅仁怀庆堂、广济药业、新开源、华兴生物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氨基头孢烷酸、核黄素、补骨脂、淀粉胶囊剂等产品,拓展大宗医药中间体、原料药生产制造,加快发展治疗重大疾病的化学新药以及专利到期药物的仿制和改进,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依托佰利联、华晶钻石、富耐克、飞孟金刚石、大地合金、河南永威、强耐建材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钛材、钛合金、高品级金刚石、数控刀具、超硬刀具、磨料磨具、防火阻燃材料以及新型墙体材料、低碳节能型住宅模块等新型材料及制品。依托骨干企业,抓好重点项目,重点发展风电成套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光伏发电、液化天然气(LNG)等产业链。依托皓泽电子、浪潮集团等骨干企业和中国通号(焦作)产业园,重点智能手机关键电子元器件、同轴电缆、物联网、移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等产品。力争到2020年,全市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超过500亿元、500亿元、300亿元、300亿元。

3做精三大传统产业。以提质增效为方向,以技术改造为抓手,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精深加工度,支持现有优势企业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加快推进铝工业、能源工业、轻工业等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20年,全市三大传统产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0亿元以上。

4推进特色产业积极发展。巩固现代农业优势地位,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加强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结合,构建高效复合育种技术体系,推进现代种业快速发展,到2018年,全市优质强筋小麦种子基地面积达到25万亩。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农业物联网区域示范工程建设,到2018年,全市建成3至5个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农业物联网整县推进达到2个。立足“四大怀药”原产地优势,依托保和堂、明仁药业等企业,积极引进国内知名中药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四大怀药”深加工特色产业链,打造“中国怀药之都”。加快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销售各环节的推广应用,完善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以支撑主导产业发展、完善城市功能为导向,围绕焦作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企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渗透力和支撑力。推动焦作市文化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深化与阿里、苏宁、腾讯等知名电商合作,不断加大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建立以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医疗—养老—养生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商务商贸有机结合相互补充,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具有焦作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商务局、农业局

三、支撑措施

(一)打造焦作国家高新区,推进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焦作国家高新区为载体,编制实施“一区五园”发展规划,争取尽快纳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拓展区。统筹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拓展创新发展新空间,强化核心引领,将焦作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辐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增长极,以“一区”引领“五园”、带动全市创新水平的整体跃升。

(二)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带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依托骨干企业和技术创新优势企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助推企业创新发展、带动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围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集中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围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提升传统产业市场竞争力。2020年以前,重点在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谋划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着力解决一批制约我市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三)实施开放式创新,有效集聚外部创新资源。健全提升科技大市场、绿色生物制造联合研发中心、装备制造技术研究中心等服务平台功能,深化与中科院、中关村、清华大学、西安交大、上海交大的战略科技合作,积极探索定期召开专题成果发布会、共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焦作分中心和科技产业园、互派科技人员交流学习培训等合作模式。集聚市外科技创新资源,助力我市技术创新攻坚和产业转型升级。

(四)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建立金融服务支撑科技创新机制。落实《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科技金融结合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焦政〔2015〕8号)。进一步发挥科技支行作用,推进科技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融资担保补贴工作。设立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市财政科技经费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奖励各类科技创新。设立科技企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全国知名风险投资基金对我市科技型企业进行投资,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五)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强化目标考核导向,将财政科技投入纳入考核体系,开展考核评价和督查通报。鼓励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落实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强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扶持力度,激发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的积极性。增强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动力,加大国有企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创新投入。加强财政科技投入与银行信贷、创业投资资金、企业研发资金及其他社会资金的结合,增强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引导全社会增加科技投入,优化区域科技创新投融资环境。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协调联动。由市科技局牵头,建立相关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定期研究解决技术创新攻坚中的重大问题。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认真谋划布局,建立工作机制,全力推进技术创新攻坚行动。

(二)完善配套措施。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发展实际确定攻坚重点,制定具体方案,细化目标任务,跟进配套措施,确保各项任务按时间节点完成。

(三)加强督促检查。各县(市)区要加强协调联动、工作指导、统计监测、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为应对国内对LNG(液化天然气)的需求,我国中石油和中海油两大国有石油巨头4月10日与卡塔尔天然气公司Qatargas签下巨额订单,成功获取了每年500万吨的LNG供应。这是我国油企与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卡塔尔第一次结盟。至于两份合同的价格,各方均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透露。但卡塔尔石油大臣阿提亚近日在罗马称,由于中国支付更高的价钱,因此卡塔尔将把原计划出口到美国和欧洲的LNG转向出口到中国。
随着2005年来国际油价的持续走高, LNG需求趋旺,美、日、韩在国际市场加快争夺气源,国际LNG市场已经转变成卖方市场。LNG价格不断走高,致使我国进口LNG受阻。在当前LNG资源供应环境下,我国应该怎样进口LNG以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国LNG项目面临气源缺口
目前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不足2%左右,远低于世界25%和亚洲88%的平均水平,增长潜力巨大。据《2007年中国能源发展报告》预计,未来15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将呈爆炸式增长,平均增速达11%-13%,2010年需求将达到1000亿立方米,国内产量将达到800亿立方米,缺口200亿立方米以上;到2020年,需求量将超过2000亿立方米,而国产产量仅有1000亿立方米,另外的50%将依赖进口。海关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进口液化天然气2913万吨,同比增长了32倍。
据统计,目前分布在我国沿海省市计划建设的LNG进口项目超过20个,2015年以前拟建设LNG进口接收项目总规模接近每年7000万吨。但这些项目面临的困境是,国际市场中现有的LNG产能几乎已尽数出售,留给中国的资源已经不多。另外,最近几年国际LNG价格波动剧烈,也大大延缓了这些项目的进度。到目前,我国规划的20多个LNG项目,仅有5个初步落实了气源,没有落实气源的LNG项目建设进度缓慢。
我国已落实气源的LNG项目
项目 气源公司 气源地 协议数量
中海油广东LNG项目 澳大利亚ALNG集团 澳大利亚 每年300万吨
中海油福建LNG项目 印尼东固气田 印度尼西亚 每年260万吨
中海油上海LNG项目 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 马来西亚 每年300万吨
中石油江苏LNG项目 壳牌、伍德赛德油气公司 澳大利亚 每年400万吨
中石油大连LNG项目 卡塔尔天然气公司、壳牌集团 卡塔尔 每年300万吨
以中石油为利,按照规划,江苏LNG项目于2011年投产,大连和曹妃甸LNG项目于2012年投产。江苏LNG项目一期规模350万吨/年,二期规模350万吨/年;大连LNG项目一期规模300万吨/年,二期300万吨/年;曹妃甸LNG项目一期规模为600万吨/年,二期达到400万吨/年。这意味着到2012年,中石油的LNG需求量将达到1250万吨。2007年9月,中石油先后和壳牌、伍德赛德油气公司签署协议,将从两家公司在澳大利亚的气矿共获得每年400万吨的LNG,加上此次签约卡塔尔的每年300万吨,到2012年还有550万吨的缺口。
国际LNG争夺激烈但供需关系或趋向缓和
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持续走高,LNG需求趋旺,国际LNG市场已经转变为卖方市场,价格大幅上涨,成为我国扩大LNG进口的主要障碍。2003年中海油广东大鹏湾LNG项目建设时,LNG正处于买方市场,各国LNG开发商积极抢夺深圳项目的资源供应合同。借此,中海油以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的超低价格与澳大利亚ALNG集团签署了25年的“照付不议”采购大单。但2005年以来,油价上涨使得天然气的替代作用更加明显,日、韩、美等国的买家开始大规模抢购资源,导致了LNG资源紧俏。我国福建LNG项目气源印尼当固天然气田2009年将开始供气,但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高,印尼方面先后两次提出了调高价格的要求,使进口LNG成本从2004年协议的454美元/百万英制热量单位涨至593美元。尽管如此,相比当前的十几美元的市场价格也是很低的。
各国对气源的争夺也非常激烈。中海油曾经希望能够通过澳大利亚的高更项目为其在浙江和上海的LNG接收站提供气源,并在2003年10月与项目持股50%的雪佛龙公司签署意向书,约定将在25年内从高更项目进口8000万至1亿吨LNG。但进入2005年后,雪佛龙坚持要提高价格,而中海油拒不认可。2006年底,雪佛龙石油公司宣布,已经与日本两家公司达成25年的出口合同,每年向日本供应270万吨的LNG。中海油只好眼睁睁看着这一项目被纳入日本公司囊中,不得不再次转向印尼寻找气源。
不过,对于各国争夺LNG的情况也不必过于惊慌。LNG当前供给的紧张很大程度上是受美国、印度、中国以及欧洲国家等大规模新建LNG接收站造成需求激增的影响,从长期来看,市场机制将调整供需趋向平衡。美国油气杂志2008年1月发表的特别报告指出,2008年LNG生产能力增长迅速,从2007-2009年,全球液化天然气新增生产能力多在中东。2008年卡塔尔有几个项目将全部竣工,其LNG年生产能力至少可增加3900万吨。此外,俄罗斯萨哈林、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澳大利亚等一些运作了多年的项目也将在2008年投产。预计2010年后供需紧张情况可能有所缓解,LNG价格将走稳或下跌。道达尔公司也预测,2015年世界LNG总产能将超过45亿吨,而总需求不足4亿吨。
实施一体化合作战略获取国外气源
面对LNG市场的变化,应从国家能源战略出发,明确LNG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宏观上协调LNG产业的发展。当前卖方市场的情况下,我国大量采购LNG资源,必然要付出较高的代价。为降低当前高气价带来的风险,需要注重LNG进口策略,尽量采取与资源国一体化合作的方式,参与国外LNG资源开发,寻找互利共赢的途径。
由于LNG进口签署的多是20年以上的长期和约,为了提前解决气源问题,我国油企必须积极参加国外的LNG开发上游建设,争取优先长期购买LNG产能。要从“以市场换资源”的战略向“以市场换技术”和“以市场换股权”的战略转变,力求实现与资源方的利益捆绑,确保资源供应。国际LNG产业巨头壳牌、英国石油等跨国公司,利用其技术和资金优势,占据着国际天然气上游市场的最大份额,并与资源国分享巨大的利润。而中国公司到目前为止在勘测开发和生产环节技术薄弱。要充分利用中国市场潜力巨大的筹码,争取与大公司结成策略联盟,以市场换技术和股权,保障国家能源战略的实施。政府有关部门也应该给油气公司以强有力的支持和配合。
除了重点参与LNG上游建设外,还要从整个LNG产业链着手,探讨与资源方在LNG产业链环节合作的可能性。LNG产业链包括从气田开发、液化到输气管道、出口码头、船队等多个环节,还包括与天然气利用有关的电厂等项目,是一体化的系统工程。由于对技术、资金的要求高,各个环节都出现了参与者多元化的趋势。我国企业要争取在LNG出口国的系统工程中多方位多层次地介入,充分利用LNG产业链各环节多元化的趋势,从资金、设备、劳务各个方面提高参与的深度。今年4月初,我国制造的第一艘LNG船正式交付使用,也为我国企业深层次参与国际LNG项目创造了条件。

五大厂商垄断LNG加气站运营

近年来,各能源公司相继制定LNG加气站规划,包括中国石油、中海油、新疆广汇、昆仑能源等。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投入运行的LNG加气站已接近3900座,其中,中石油、中海油、新疆广汇集团及新奥集团为主要运营方。LNG加气站集中分布在LNG消费大省及内蒙古、陕西、山西等LNG产出大省,其中以山东地区发展较为迅速。

随着LNG加气站市场的快速发展,据悉,中石油建成并且投运LNG加气站已经接近1000座。而且中石油远期目标是将在全国布局5000座以上LNG加气站,可谓“圈地扩张”胃口最大。

2025年中国LNG加气站市场保有量将超过7700座

近年来由于油价上涨,雾霾加剧,因此给其替代能源天然气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有力因素,带动了天然气汽车的发展,从而提振天然气加气站乃至天然气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LNG加气站毕竟尚属于“青年产业”,长远来看,其必将成为开拓LNG下游终端需求的主要渠道。而目前来看,其实车与站不匹配的现象也在逐步缓解。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石油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2020年气化各类车辆约1000万辆,配套建设加气站超过12万座,结合LNG加气站和CNG加气站的历年占比情况,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年我国LNG加气站保有量将在4800座左右;预测到2025年我国LNG加气站市场保有量将超过7700座。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LNG加气站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液化lng能带动液化天然气生产公司和天然气开采公司发展。
1、液化天然气生产公司:液化天然气生产公司是LNG产业链的起点,其主要业务是将天然气冷却至液态,以便于储存和运输。液化天然气生产公司的发展会直接带动整个LNG产业链的发展。
2、天然气开采公司:天然气开采公司是LNG生产的重要供应商之一,其主要业务是从天然气田中开采原始气体。随着LNG需求的增长,天然气开采公司的市场需求也会随之增加。

长期以来,我国在能源上以煤炭为主,石油和天然气占比非常小,远低于
世界平均水平。随着国家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引进LNG(液化天然气)对优化我国能源
结构,有效解决能源供应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也符合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需求这一基本“国情”。
我国LNG产业前景值得期待,难点却是技术上的突破,完成环保达标之下的产业化开采可能尚待时日,这其中就包括液化天然气在内的一些运输、储存及生产这方面的技术。除此之外,政策壁垒也会成为LNG发展的一个阻力。与国有能源企业相比,民企机制相对更灵活,更适应未来现货规模日趋增长的国际LNG市场,国家应尽快明确民企进口LNG权限,考虑更灵活的机制。当国内对国际LNG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国际LNG市场的重要买家,我国却因国内价格管制而逐渐沦为一个被动的接受国际价格和市场规则的弱者。现阶段的中国还只能说是液化天然气行业的“发展中国家”。目前,不管是从进口的数量还是在国内的应用,液化天然气都不及其他发达国家应用广泛,不管是在民用还是工业应用,包括在发电和交通能源领域,我国都还是刚刚起步,未来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什么是LNG
“什么是LNG,LNG就是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的简称。” “先将气田生产的天然气净化处理,再经超低温(-162℃)常压液化就形成液化天然气。 LNG气液之间的临界温度是-825℃,液固之间的临界温度是-186℃” LNG制造中最常用的标准是美国石油学会(API)的620。 中国LNG利用 LNG(Liquefied Natural Gas),即液化天然气的英文缩写。天然气是在气田中自然开采出来的可燃气体,主要成分由甲烷组成。LNG是通过在常压下气态的天然气冷却至-162℃,使之凝结成液体。天然气液化后可以大大节约储运空间和成本,而且具有热值大、性能高等特点。 LNG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由于进口LNG有助于能源消费国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而出口LNG有助于天然气生产国有效开发天然气资源、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因而LNG贸易正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新热点。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青睐,很多国家都将LNG列为首选燃料,天然气在能源供应中的比例迅速增加。液化天然气正以每年约12%的高速增长,成为全球增长最迅猛的能源行业之一。近年来全球LNG的生产和贸易日趋活跃,LNG已成为稀缺清洁资源,正在成为世界油气工业新的热点。为保证能源供应多元化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一些能源消费大国越来越重视LNG的引进,日本、韩国、美国、欧洲都在大规模兴建LNG接收站。国际大石油公司也纷纷将其新的利润增长点转向LNG业务,LNG将成为石油之后下一个全球争夺的热门能源商品。 中国天然气利用极为不平衡,天然气在中国能源中的比重很小。从中国的天然气发展形势来看,天然气资源有限,天然气产量远远小于需求,供需缺口越来越大。尽管还没有形成规模,但是LNG的特点决定LNG发展非常迅速。可以预见,在未来10-20年的时间内,LNG将成为中国天然气市场的主力军。2007年中国进口291万吨LNG,2007年进口量是2006年进口量的3倍多。2008年1-11月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总量为3,141,475吨,比2007年同期增长1814%。 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为保障经济的能源动力却极度紧缺。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只占到很小的比例,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国家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引进LNG将对优化中国的能源结构,有效解决能源供应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问题,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对LNG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中国正在规划和实施的沿海LNG项目有: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辽宁、宁夏、河北唐山等,这些项目将最终构成一个沿海LNG接收站与输送管网。 按照中国的LNG使用计划,2010年国内生产能力将达到900亿立方米,而2020年为2400亿立方米。而在进口天然气方面,发改委预计到2020年,中国要进口350亿立方米,相当于2500万吨/年,是广东省接收站的总量的7倍。
编辑本段LNG燃气电厂
液化天然气LNG作为一种清洁、高效、方便、安全的能源,以其热值高、污染少、储运方便等特点成为了现代社会人们可选择的优质能源之一。天然气是一种气体,经过深度冷冻后变成液体,这种气体是最干净的,因为在液化过程中杂质变成固体被排除了,最后剩下可燃气体。近年来,随着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逐步发展成熟,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以其高效率、高性能的特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开发建设电源项目的首选。由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用天然气发电,与用煤发电相比可大幅度地消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和煤渣等污染物的排放量,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这正是LNG电厂的一大优势。
编辑本段国内已建、在建和在规划中的LNG项目
已建:江苏洋口港LNG项目(如东县)广东大鹏LNG项目(深圳大鹏镇)、福建LNG项目、上海LNG项目、新疆LNG项目、重庆LNG项目 在建和在规划:珠海LNG项目、浙江宁波LNG项目、深圳LNG项目、海南LNG项目、粤东LNG项目、粤西LNG项目、江苏南通LNG项目、大连LNG项目、唐山LNG项目、山东LNG项目、甘肃敦煌LNG项目 内蒙古达拉特旗LNG项目 内蒙古磴口LNG项目 内蒙古鄂托克前旗LNG项目 内蒙古乌审旗LNG项目、陕西安塞LNG项目、河北霸州LNG项目、四川广元LNG项目、四川广安LNG项目 福建福州LNG项目
编辑本段LNG领跑者
随着液化天然气行业的发展,LNG项目的数量也就不断的攀爬上来,虽如此,但这也算是一门新技术,很多人对LNG行业以及技术还是了解甚少,所以LNG领跑者承载着艰难的使命,公共打造最权威、最专业的液化天然气行业论坛
编辑本段北京燃气LNG项目组
LNG项目组是由北京燃气集团的子公司——北京燃气用户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组建的。负责北京燃气集团次渠LNG中转站、LNG加气站项目的实施、运营以及LNG的推广工作。负责LNG项目中长期规划、拓展车用LNG市场、开拓郊区县LNG市场、开展LNG安全应急气源储备工程调研与规划。

在盐城滨海港工业园区,3个液化天然气储罐圆顶通过气动支架升至60米高的储罐顶部,每个圆顶的面积约为一个标准足球场,重量近1200吨。这是世界上首次同时增加3个27万立方米的LNG储罐。大型LNG储罐的设计施工技术和项目管理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中海油“绿色能源港”是全球最大的一次性LNG接收终端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储罐4个22万立方米,储罐6个27万立方米,总容量250万立方米。

LNG储罐作为LNG产业链的核心设备,成本高、安全性要求高、设计施工过程复杂,是能源领域的前沿技术之一。顶升是储罐施工中技术难度最大、安全要求最高的工序。与之前的22万立方米储罐相比,穹顶重量增加了20%,面积增加了近1000平方米。同时提出了三种储罐,对现场安全控制、施工组织和资源调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液化天然气储罐就像电饭煲一样,其最厚处为12米的混凝土储罐外壳。内胆由9镍钢焊接而成,9镍钢是一种耐低温的材料。

目前的位置是内锅的圆顶内侧,相当于电饭煲的盖子。用于穹顶底部的铝板上依次焊接了14个这样的加强环。铝板通过1710个不同高度、长达15米的不锈钢吊杆与拱顶相连。再往上,拱顶由144根纵梁和8根环梁支撑。一旦圆顶升到储罐顶部,我脚下的区域将被12米的玻璃棉覆盖,这将使液化天然气始终保持低温。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挂断”,工程师们使用了一种名为“空气提升”的技术,即4台110千瓦的鼓风机将空气吹入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圆顶在气压的作用下慢慢上升到罐体顶部的一个位置,然后焊接到罐体壁的顶部,完成上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0521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