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对未来的医疗卫生工作有什么影响?

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对未来的医疗卫生工作有什么影响?,第1张

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建立电子病历:

在医疗方面,到目前为止,大数据最强大的应用就是电子医疗记录的收集。每一个病人都有自己的电子记录,包括个人病史、家族病史、过敏症以及所有医疗检测结果等。

收集病人数据:

另一个创新是 可穿戴设备 的应用,这些设备能够实时汇报病人的健康状况。和医院内部分析医疗数据的软件类似,这些新的分析设备具备同样的功能,但能在医疗机构之外的场所使用,降低了医疗成本,病人在家就能获知自己的健康状况,同时还获得智能设备所提供的治疗建议。

节约医院成本:

医疗资源的按需调配能够极大地降低医疗成本,看似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大数据帮助一些“试点”单位实现了这一构想。在法国巴黎,有四家医院通过多个来源的数据预测每家医院每天和每小时的患者数量。

物联网技术增强了媒体与受众间的互动。物联网改变了传统媒介单向传播的特点,真正实现了双向互动的功能,使受众真正有了越来越多的主动权。在物联网时代,受众不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设备”,选择“任何服务”,如点播电视节目和浏览杂志期刊等,而且还可以通过视频在线同节目主持人及其他观众相互交流,给观众一种现场观看的感觉。甚至在节目制作过程中,观众也可以参与进去,对节目的构思与创作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这么说,在物联网时代,已经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受众和信息源管理者了,因为每个受众亦可作为传播源发布信息,而信息源管理者也可作为受众接收其他信息源的信息反馈等。
传播源与受众之间以及受众与受众之间可以通过由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组成的“三网融合”系统进行信息传递。如电视、手机、电脑等。后台信息处理系统指对物联网内各个用户或终端的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系统,其作用是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储存和管理用户需求及传播的各种资源、信息等。由此可以看出,物联网下的信息交互并不局限于传播者与受众者之间,受众与受众之间也可以通过“三网融合”系统在线聊天、发布信息并引发讨论等。
物联网形成新的传媒中心化。传媒中心化还得从“去中心化”说起。“去中心化”的概念源于传播层面。传统媒介主要是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等,它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主导和决定作用,它们的“中心”地位决定了受众只能无条件接受媒体的单向信息传播和广告“轰炸”,受众很少能进行信息反馈。但是“随着资讯科技与网络科技的发展,传统由集团所掌握的媒体发言权将回归到个人手中,因为资讯网络科技使得传播资讯的成本降到最低,因此只要是有内涵的发言内容,将可善用资讯科技轻易传播。换句话说,个人发言权不再集中在主流媒体手中,例如传统报纸、广播或是电视,而能够回归到个人手上,这样的现象就是去中心化”。“去中心化”现象源于互联网的应用,现代传媒手段日益丰富和多元,新媒体势力不断增长,信息传递的渠道不再稀缺,从而导致媒体不得不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传播策略。而在物联网时代,这些新的或传统的传媒手段在“三网合一”的框架下又重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以物联网传播为中心的“后中心化”传播。这种“后中心化”传播比“去中心化”传播更加以人为本,它遵循受众就是上帝的“原则”,一切从受众的需求出发,不对受众实施无效或者无理的信息“轰炸”,同时根据用户个人信息和后台信息处理系统所存储的用户信息,自动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主动为用户提供用户想要的服务。比如受众想看新闻,物联网后台信息处理系统就会根据受众存储的读者资料及以往阅读信息,自动将受众喜欢的报纸和新闻排在最前面以避免受众翻阅无关信息。

 1、 未来是万物互联&万物智能黄金十年,市场空间可观。物联网市场规模超万亿,未来仍存广阔市场空间。 目前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已超过 2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持续维持在 20%以上,同时 IDC 预计 2025 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 11 万亿美元。物联网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主要来源于: (1) AIoT 科技 大方向,未来规模高速增长。预计 2022 年 AIoT 市场达到 7509 亿元, 2018 年-2022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305%。 (2)5G 为基, 物联网连接数持续快速增长。 物联网连接数预计在 2019-2025 年将以 21%CAGR 增长,同时产业物联网领域连接量将成为主要增长贡献。 (3) 物体数据开始产生交互属性, 物联流量释放数据商业价值。 物联网时代实现万物互联,提供物体的流量,创造新的数据价值。 2、 十年沉淀,多核驱动物联网产业加速发展 核心驱动一:技术/产品/产业链日趋成熟。 网络由局域到广域、由窄带到宽带、由低速到高速。 另外, 物联网产业链各层不断发展完善: 1芯片/模组性能指标逐渐优化,应用场景不断扩展; 2网络覆盖不断完善, 4G/5G 与 NB-IoT 基站数量快速增长;3平台建设赋能物联网; 4应用场景不断拓宽。 核心驱动二:降本增效助力物联网普及。 1 摩尔定律推动芯片硬件价格快速下降;2规模效应推动模组等产品价格下降; 3 流量资费快速下降; 4物联网助力企业经营/生产效率提升。 核心驱动三:场景丰富+数据闭环+巨头加速入局,释放物联网显著商业价值。 1物联网应用场景经历由单一到丰富,由简单自动化到智能化演进; 2数据也从单一采集到产生数据交互,提高产品/应用粘性,数据链条从底层芯片、 MCU、通信模组、网络覆盖到中上层 *** 作系统、应用平台全打通,生态构建和商业闭环加速释放物联网商业价值;3以华为/小米/高通/谷歌/腾讯等为代表的 科技 巨头纷纷入局 IOT,引领产业加速发展; 核心驱动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IOT 应用边界不断拓展。 传统产业发展至今也将面临数字化转型,应用物联网,拓宽物联网产业边界。 3、 科技 巨头积极布局 AIoT,引领行业加速发展 以互联网企业、设备商、 芯片以及硬件终端为代表的 科技 巨头积极布局 IOT。 (1)阿里巴巴以阿里经济体为核心,向天猫精灵与阿里云 IoT 提供业务支持,打造AIoT 生态。(2)京东构建小京鱼智能平台,提供 AIoT 解决方案;(3)华为开启 AIoT新篇章,覆盖包括电力、交通、 汽车 等多个领域;(4)苹果围绕 iOS 布局,储备丰厚 AI 能力;(5) 高通作为万物互联践行者, AIoT 布局多场景应用;(6) 小米核心技术为 AIoT 发展提供支撑,打造包括家庭、个人与智能生活三大应用场景;(7)美的打造智慧家居 AIoT 应用场景。 4、产业链(端、管、云) 及相关标的: 端: 1)传感器:步入智能化阶段,车联网是主要发展阵地——海康威视、大华股份、 韦尔股份、必创 科技 、汉威 科技 等; 2) MCU:芯片级的计算机,智能控制的核心——拓邦股份、和而泰、兆易创新、中颖电子、瑞芯微、全志 科技 等; 3)通信芯片: 基带射频两大阵营,蜂窝、 WiFi、 LoRa 各放异彩——乐鑫 科技 、翱捷 科技 、中兴通讯、华为/高通/MTK/展锐等; 4)通信模组:联网基础枢纽,承上启下重要一环——广和通、移远通信、美格智能、 有方 科技 、 日海智能等; 5) 终端: M2M空间广阔——鸿泉物联、威胜信息、移为通信等。 管: 无线传输为主,短距和长距各擅胜场——中兴通讯、三大运营商等 云: 物联平台,应用层进行管理和分析的天地——涂鸦智能、 思科等

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与发展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组织方式与社会形态的深刻变革,催生了信息经济,也推动着知识社会的形成和创新模式的嬗变。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知识社会的形成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催生了创新20。而知识社会的创新20又反过来重塑移动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社会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态,继续推动创新形态演变,对科技信息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互联网+”=新一代ICT+创新20
>之前和同事研究过亚马逊云科技的Amazon IoT Core,这是一种托管的云平台,让互联设备可以轻松安全地与云应用程序和其他设备交互。Amazon IoT可以支持数十亿台设备和数万亿条消息,并能处理这些消息并将其安全可靠地路由至亚马逊云科技终端节点和其他设备。借助Amazon IoT,用户的应用程序可以随时跟踪用户的所有设备并与其通信,即使这些设备未处于连接状态也不例外。

物联网核心技术包括:
a) 感知:传感器技术(传感器精度等,可参考Auto-ID实验室的技术成果);
b) 传输:无线传输技术(低功耗、自适应、传输协议);
c) 应用:数据处理(分布式、云计算、数据挖掘)、上层业务解决方案、信息安全
其演进主要得益于rfid 、互联网、应用程序的技术推动。望采纳。

蜂窝物联自主研发的智慧农业物联网云平台可实现在线环境监测+大数据分析+可视化监控+自动化控制,实时掌控农作物的“心跳”、“脉搏”、“体温”、“温饱状态”、“病虫害”等特征,实现农业设施智能化远程控。相比传统农业管理,可节水50%-80%,节约肥料30%-60%,节省农药50%,提高效率5倍以上,目前福建蜂窝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已在全国各地的温室大棚、生态农林园场、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基地广泛应用。
(1)一套投入,全面升级
一套设备的成本投入,便能完成对温室大棚的全面智能化、生产标准化的升级改造。节约成本,有效节约成本。
(2)产品升级,全为致富
保障产品的优质、高产,形成极富特色、极具卖点的品牌农产品。产品加分,消费者放心,新农人致富。
(3)产业升级,激活资源
以大数据调动农场全部可用资源,激活农场休闲、旅游等功能。助力农业产业的全面升级,新农人多方面创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0753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