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与沃尔玛争夺印度电商市场,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一触即发

亚马逊与沃尔玛争夺印度电商市场,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一触即发,第1张

目前,印度市场正掀起产业链企业布局建厂等热潮。有报告预测,2019年印度各方面经济将持续大幅度的增长,印度市场的庞大人口基数,经济的持续发展,让很多企业家看到了其市场前景。2017年印度人口1339亿。在经济较高速发展、可支配收入逐年递增的情况下,8亿印度35岁以下年轻人成为“新中产阶级”的巨大消费潜力。预计到2025年,印度消费支出年均增长率达到12%,比全球平均增长率高出两倍以上,印度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消费市场。
我们都知道亚马逊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目前为止亚马逊开通了美国站,日本站,欧洲站和印度站,亚马逊能单独为印度市场设立一个站点,可见杰夫·贝佐斯对印度市场的重视,但是有意思的事印度不仅仅有亚马逊这个电商巨头平台还有本土电商平台Flipkart,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这个平台,Flipkart最早是由亚马逊的两名前员工萨钦·班萨尔(Sachin Bansal)和比尼·班萨尔(Binny Bansal)于2007年创建, 2017年6月,Flipkart入选《麻省理工 科技 评论》“2017年度全球50大最聪明公司”榜单。2018年8月8日,印度反垄断监管机构批准沃尔玛以160亿美元收购Flipkart,也就是说现在Flipkart是属于沃尔玛的。
印度、东南亚市场,被认为是未来电商增长的必争之地。早在2013年,在中国市场惨败收场的亚马逊,便“战略转进”印度市场,开设了亚马逊印度站。不过在亚马逊进入印度市场之前,印度本地已经陆续出现了过一些本土的电商平台:Flipkart、Snapdeal。其中Flipkart则是印度最大电子商务零售商,被认为是印度版的“亚马逊”。

对于亚马逊来说,已在本土占有不小市场份额的Flipkart无疑是一枚眼中钉。但倘若能拿下Flipkart,无疑是给予亚马逊占领印度市场一份天大的“神助”。可是不仅仅亚马逊看中印度市场,全球最大的零售公司沃尔玛对印度Flipkart电商平台也是虎视眈眈,不幸的是Flipkart这个时候公司已经在亏损状态,这迫使Flipkart需要尽快在合并或者被收购、在被谁收购等问题上做出抉择。亚马逊、沃尔玛两家同时跑出橄榄枝,也成为了2018年印度电商行业的一场精彩的“大戏”。
2018年1月30日,据印度《经济时报》消息称,沃尔玛与Flipkart进行一次商务谈判,考虑沃尔玛打算收购Flipkart20%的股权。到了3月,《印度时报》又报道称,沃尔玛将对Flipkart投资80亿美元至100亿美元,沃尔玛这次欲收购的股权更是增多至51%。

眼见沃尔玛欲一步拿下Flipkart,亚马逊当然不能坐视不理。2018年4月,印度电视频道CNBC-TV18报道,亚马逊正式出价收购印度电商Flipkart 60%的股权。据悉,亚马逊的出价将与沃尔玛持平,而且承诺交易失败将向Flipkart支付20亿美元分手费。

尽管亚马逊开出的条件十分诱人,但无奈在印度市场对峙已久,Flipkart“抗亚”心意已决,这场关于收购的战争不到半年就迎来尾声。5月初,沃尔玛对外证实,已斥资160亿美元收购Flipkart,持股比例为77%。双方仍将保留各自的品牌,目标是将Flipkart转变为沃尔玛控股的上市子公司。

这意味着,围绕收购Flipkart的战争暂时偃旗息鼓,沃尔玛也如愿拿到争夺印度电商市场的入场券。
眼见Flipkart落入沃尔玛的怀抱,亚马逊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为守住印度市场,亚马逊方面也继续通过增资印度子公司、投资印度创业企业等手段,增强同沃尔玛在印度市场对抗的“家底”。

就在沃尔玛宣布收购Flipkart消息的同个月,亚马逊宣布对其印度子公司Amazon Seller Services注资260亿印度卢比(约合4亿美元)。同月的28日,印度保险创业公司Acko回应媒体时亦透露,公司将获得亚马逊领投的新一轮1200万美元的融资的消息。

加上此前亚马逊还投资了印度借贷平台Capital Float,就此来看,亚马逊似乎并没有将Flipkart视为其在印度市场唯一的希望,而是以子公司为主力,采取“广撒网”的投资战略,通过金融、物流等基础生态业务的渗透,构建撑起零售业务的版图。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在印的零售业务,亚马逊的收购目标并不止于线上电商平台,还将手伸向了实体零售商。8月,亚马逊被曝有意收购印度零售商Future Retail约95%的股权。随后9月,亚马逊又计划收购印度超市连锁More的49%股权。到了10月,亚马逊还同阿里巴巴等公司就印度实体零售商斯宾塞(Spencer's)展开了竞购,有意以4亿美元获得后者少数股权。

12月,亚马逊印度子公司再次宣布完成一笔高达32亿美元(约合220亿印度卢比)的新一轮融资,投资方为亚马逊集团旗下两家实体公司,分别是总部位于新加坡的Amazon Corporate Holdings和总部位于毛里求斯的Amazoncominc。加上自2017年以来所完成的三轮投资,亚马逊对印度市场承诺的50亿美元已近完成。

不过沃尔玛这边也没闲着,在正式拿下Flipkart后,已经开始按部就班对其部分业务展开重组,除了对其旗下在线时装零售商Myntra和Jabong进行了裁员,还计划在Flipkart上销售自营商品。值得一提的是,包括Flipkart创始人宾尼·班萨尔(Binny Bansal)在内的部分原Flipkart高管相继离职。到了12月,沃尔玛将其所持的Flipkart股份从77%增加到813%,一表“抗战到底”的决心。
可惜天算不如人算,到了12月底,印度政府出台电商新规定,禁止任何与电子商务平台相关的实体在该网站上从事销售,并对一家供应商在特定网站上销售的数量施加限制。新政策还禁止电子商务平台与卖家达成独家协议,或者对关联卖方采用与非关联卖方不同的现金返还优惠和其他奖励措施。新规定将于2019年2月1日生效。

这无疑掐住了亚马逊及沃尔玛竞争优势的命门。倘若新规全面实施,则意味着沃尔玛的产品将无法在Flipkart平台上销售,而亚马逊控制的商家也无法在亚马逊上卖东西给印度人,同时两大电商平台也将无法再利用折扣优惠,诱导用户在其电商平台上消费。

2005年,公司于东北辽宁建平县建立2万多公顷的有机杂粮种植基地与两家有机杂粮食品加工厂,分别位于辽宁建平与深圳,均通过国家严格的有机种植加工标准并获得辽宁方圆标志认证集团的认证,年杂粮生产能力达2万多吨。同比国内其他有机杂粮企业,瑞利来公司有机杂粮具备四大优势:1、地道产地,有机杂粮产自五谷之乡辽宁建平县的有机基地,森林覆盖率高达43%,自古便是小杂粮的主产区,素有绿色生态模范之称;2、品种优良,所有杂粮均为天然非转基因作物,选用优质杂粮品种,从源头上把控农作物品质;3、有机栽培,基地作物 建立个性化档案,全程采用有机农耕法栽培,不施加农药、化肥等污染物,保障食品绿色健康;4、手工精选,从生产基地到生产加工厂,所有杂粮产品均经由种植农户及工厂工人多次手工精捡。目前,公司职工人数200多人,工厂年产值逾1000万。
1950年 山姆·沃尔顿开设了第一家特价商店。
1962年 沃尔顿以“Wal—Mart”为名在阿肯色州拉杰斯市开办了第一家沃尔玛平价商店。
1972年 沃尔玛公司在纽约上市股票,其价值在以后的25年间(到1999年)翻了4900倍。
1979年 沃尔玛总销售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
1985年 美国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把沃尔顿列为全美首富。
1987年 在德州加伦市开设了第一家综合性百货商店(HyperMart),并建立起美国最大的私人卫星通信系统之一,将下属分店与总部联结起来。
1988年3月 在密苏里州华盛顿市成立了第一家沃尔玛平价购物广场(Super Center)。
1992年3月17日 沃尔顿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1993年 在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已拥有330家零售商店,其海外营业额已占总营业额的27.6%。
1994年 正式成立国际业务部,专门负责境外事务。
1997年 沃尔玛年销售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50亿美元。
1999年 员工总数达到114万人,成为全球最大的私有雇主。 2005年 11月4日对日本零售企业西友百货公司(Seiyu Ltd)实施10亿美元援助计划,增持西友股份到5656%。原沃尔玛全球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的埃德·克罗兹基于12月15日接任西友公司CEO。
2006年 8月28日深圳配送中心由蛇口搬迁至龙岗区坪山镇,第一期使用面积比现原配送中心的面积增加一倍。
2008年10月22日,沃尔玛全球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邀请了超过900名的官员和供应商代表,探讨全球变暖条件下的节能减排、减少包装的环保新举措。
2010年11月19日,沃尔玛中国旗下品牌山姆会员商店在中国推出网上购物服务。目前山姆网上购物还处于测试阶段,上线的版本也仅限于深圳站。
至于你说的是不是一起建立的我就不清楚了 我只是给你提供的相关资料 希望能够帮助你

亚马逊:做 游戏 的“定义者”,而不仅仅是“玩家”


文/王子威@零售威观察

​在商场中,比对手玩得更好确实可以在竞争中占据先机,可是如果你能改变规则,让竞争对手和你在你的世界中玩,那就真的是赢家了。

2005年,亚马逊在投行的一片嘲讽中“大张旗鼓地”改变了 游戏 规则——它推出了Amazon Prime,并提出了“2日免费送达”这个明显不知天高地厚的“提议”。很多年以后,其他零售商才意识到“灾难来临”,开始应对这场来自付费会员体系的浪潮,而亚马逊也在这期间成为北美最大的电商,并跻身全球最大电商市场的行列当中。

​于此同时,两日免费送达,也成了整个零售行业的“新标准”。

在过去的几年中,一些传统零售商也迎头追击,在电商、全渠道等领域投入巨资,希望能挑战Amazon Prime的地位。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亚马逊的两大死敌,沃尔玛(Walmart)和塔吉特超市(Target)。

2016年,沃尔玛以33亿美元收购了电商平台Jetcom,并将其首席执行官Marc Lore收入麾下,在电商和物流领域进行转型,目前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进展:

尽管这些投资在短期内可能带来利润的降低,不过长期看是值得的,在今年2季度,沃尔玛美国的同比销售增长28%,电商业务的营收增长37%。

通过Cartwheel这个APP,塔吉特早已经开始将消费者的店内体验实现数字化了,后来这个APP也成为了塔吉特的官方APP,为消费者提供无缝的全渠道体验。

2017年12月,塔吉特收购了Shipt,这给塔吉特带来了一场全新的变革,让塔吉特的购物体验再上一层楼。

塔吉特在2019年的一些亮点还包括:

从今年的2季报看,塔吉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同比销售增长34%,电商渠道的销售也增加34%。

有趣的是,亚马逊没对此做出任何回应,而是继续加快自己的步伐,因为在亚马逊的眼中,各大竞争对手更像是在应对亚马逊从2005年就开始干的事儿。

近几年来,一直微利的亚马逊终于产生了漂亮的利润数据,这可以说是2005年开启“第二曲线”之后取得成功的标志,于是亚马逊似乎又打算开启新一个“第二曲线”了,因为它又开始把利润丢到各类新项目进行测试、调整和迭代,以撬动下一个飞轮增长周期——换句话说,亚马逊又打算再定义一次 游戏 规则了。

以下这些就是亚马逊开始投资的领域了:

免费一日送达与加速同日送达

亚马逊宣布对超过1000万种商品实现全美免费1日送达,并在部分大都市实现300万种商品的同日送达——这一切,亚马逊已经通过电视广告、网络广告、户外广告等方式“通电全美”了。

亚马逊已经把大部分的利润都再投资到了中程(Middle-Mile)和最后一公里基础设施建造、合作、收购上,以扩大其规模、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

附加品和“Prime独享产品”消失

亚马逊曾经搞出很多价格低廉、利润极低的“附加品(Add-On)”,这样,消费者不得不为了这些产品而买一大堆其他的,以凑出25美元的最低消费;同时,亚马逊还有不少仅供Prime会员购买的“Prime独享产品”。这些本身都是为利润服务的套路。

然而,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随着亚马逊重新定义自己的增长模型,以与沃尔玛、塔吉特们PK,此类产品几乎完全消失了。

Prime Pantry成为Prime服务的附加价值

本身,亚马逊在Prime服务之外,还有一个Prime Pantry服务,其本质是扩大低价、小包装食品和快消品的种类,并鼓励消费者大批量购买。对于所有Prime会员来说,每月可以额外支付5美元来获得Prime Pantry的免费配送。

现在,Prime Pantry被免费整合进了Prime服务当中,只要求单笔订单大于35美元就可以免费配送,并且当消费者大批量购买时就给与更大折扣(例如买15件,则额外减15美元等),通过低障碍、少摩擦的方式来提升消费者购物篮中商品数量,进而从消费者的钱包中抢占更多份额。

注意力之战

据Reelgood在2019年最新的一项研究,Prime Video在可观看和节目数量以及高质量的数量上超过了它的竞争对手Netflix和Hulu——亚马逊目前只是在高质量节目的数量上落后。

简化退货政策

根据Avionos在2019年的消费者调查,50%的受访者将“简单的退货政策”视为一个积极的体验。于是,亚马逊就改进了自己的退货政策,在亚马逊书店(Amazon Books)、四星店(Amazon 4-Star)、全食超市(Whole Foods)、科尔氏百货(Kohl's)和UPS店中提供“免费的无箱退货”(在其他的地方也可以免费退货,但是需要带着箱子)。

生鲜杂货配送

尽管亚马逊生鲜(Amazon Fresh)的扩张已经落后于Prime Now服务(目前覆盖超过88个城市),但是它的扩张依然在继续。亚马逊正在美国推进一项新的计划,旨在于开设新的连锁杂货店,目前已经在洛杉矶签署了多份租约,并计划在中期将业务扩展到其他大都市。

亚马逊的目光已经投向了生鲜杂货领域,未来将基于既有的基础设施来加速扩张。

亚马逊正在通过所有这些领域的再投资来巩固自己的生态体系,并推动下一个飞轮的旋转,未来亚马逊可能还会在更多领域改变 游戏 规则——比如亚马逊已经在医保、药品领域投资了。

没有人能免于颠覆性的变革,但是如果这个变革来自内部,就会好很多:在过去的15年时光里,亚马逊一直在玩一场长线的 游戏 ,并且设计了这场 游戏 的规则。

正如今年的3季度财报,亚马逊的利润出现下跌,本质上是因为1日免费送达业务鲸吞了利润,但是谁又能知道,5年以后,免费1日送达会不会成为行业的新标准呢?

我想,这也是有原因的:
第一:绿壳鸡蛋产量比较少,成本高,不利于规模饲养;
第二:北方地区不是开化的地区,不能接受绿壳鸡蛋,认为这是涂抹的颜色,或者添加物质;
第三:农民对绿壳鸡蛋更是知之甚少,而且,大型蛋企更是只顾普通鸡蛋生产,而且,对于战略产品和提升产品档次的工作,现在还停留在鸡蛋的生产方式上,其实,对于普通鸡蛋,无论是生态散养、还是笼养,都是一样的营养,不过是口感不一样。
第四:沃尔玛采购绿壳鸡蛋,不仅看产品品质,还要看供应量和连续供应能力,以及各种认证,而且农超对接,现在是没有可以对接的。
我希望,将来我可以让大家在沃尔玛看到他们----绿壳鸡蛋。
等着我呀!!!!
而绿壳鸡蛋,是从根本上改变了鸡蛋的营养结构,它的胆固醇偏低,绝不是添加或者人为,而是品种问题,所以,请大家放心食用。
(谨记:不是市场上没有的东西就是假的,或者是不存在。一个新生事物,从它的产生,到你的知道和合理利用,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请一定要慎重对待。)

你知道吗?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零售业,在5G的驱动下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1、5G驱动零售业变革

零售业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有着悠久的 历史 。4G时代,线上零售业异军突起,对线下零售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不少线下零售业巨头在浪潮中倒下。

如今,新的革命已经开始,5G将重塑零售业,无论是线上零售还是线下零售,都将迎来新一轮的变革。

近两年来,全球零售业稳步增长,总销售额达到2421万亿美元。零售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信息技术变革的驱动。

近日,世界三大零售盛会之一的亚太零售商大会发布消息,将在时隔14年之后重返中国,中国零售业再一次走到世界的舞台中央。

4G时代,中国互联网零售的兴起,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推动中国零售业的创新发展。 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很多企业通过AI、大数据等先进 科技 手段,对传统的商品的销售模式进行升级, 形成了与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随着5G的推进,将为全球正逐步进入万物互联时代,迎来一次彻底的全面技术革新,它将颠覆各行各业的传统行为,带来全新的技术生态和商业模式。

正如4G时代中国的转变一样,零售业也将在5G时代迎来20销售新模式,而线下零售将会迎来发展的春天。

2、新零售20来了!

5G时代,AI、VR技术的进一步普及,甚至MR等新兴技术的实现,更多的移动终端,为消费者消费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消费形式,单一的销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要。

未来的新零售,将呈现线上线下融合地新趋势。 如大火的新兴超市盒马鲜生,就是以“线上下单,线下配送到家”模式,赢得消费者的喜爱。

当然,简单的形式创新还远远不够,新零售的内涵是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综合分析,刻画精准的用户画像,以满足消费者现下甚至未来的消费需求。

如今的线上消费已经能基本满足新零售的需求,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作简单的分析, 在5G时代,线下销售也将满足这一点。

利用线下采集到的收据形成一个小型物联网,通过对物联网集群中产生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行门店的决策和运营。

目前已经有一些线下商店做了积极地尝试,通过在门店中安装摄像头、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来感知消费者的行为。

除此之外, 行业巨头沃尔玛、亚马逊也加快了在零售界的前期布局 ,在无人零售上做了积极地尝试,研发出了无人零售、自助零售等新模式,已经成为新零售热点。

国内企业也不堪示弱。国内厂商云拿 科技 研发的“拿了就走,无需结账”的方案与英特尔合作,开发了应用5G技术的AI智慧商店。苏宁 科技 的智慧零售大脑,加速了传统零售门店的数字化升级,打通了消费者与品牌商之间的通道,构建了个性化定制零售模式。

5G的赛道即将铺好,零售业的玩家们,要准备好新一轮的装备升级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0866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