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台网报道多大的地震

地震台网报道多大的地震,第1张

中国地震台网:台湾花莲69级地震是我国今年以来最大地震
澎湃新闻
原创
2022-9-18 17:33 · 来自上海 · 澎湃新闻官方账号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9月18日14时44分在台湾花莲县(北纬2315度,东经12130度)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中国地震台网称,这次台湾花莲69级地震和昨(9月17日)晚台湾65级地震是同一区域的震群活动,两次震中相距约14公里。本次地震造成台湾岛震感强烈,福建、广东、江苏、上海等沿海地区震感明显。
此外,中国地震台网还指出,此次台湾花莲69级地震是我国今年以来最大地震。
据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2022年1月1日至今,我国共发生三级以上地震533次,其中30到39级388次,40到49级105次,50到59级30次,60级到69级10次,70级以上0次,最大地震分别是1月8日在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发生的69级地震和9月18日在台湾花莲县发生的69级地震。
另据央视新闻客户端9月18日晚报道,台湾气象部门地震测报中心负责人表示,18日14时44分,在台湾花莲县发生的69级地震为今年最大地震,17日晚在台湾台东县发生的65级地震为前震,此次69级地震才是主震,但预测不会再有比这轮70多次前震更大的余震。
该负责人表示,主震发生之前有超过70次的前震,相当少见。地震测报中心研判这次69级地震为主震,也因为地震无论是前震还是余震,范围都不大,地质上破坏性构造也不多,接下来余震会比前震释放的能量小。
搜索
台湾地震会有海啸吗
山东发生8级地震的可能
花莲县突发69级地震
台湾地震最新消息伤亡
为什么会有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地震速报

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如下:

1、农业资源监测和利用领域。在农业资源监测和利用领域,利用各种资源卫星收集国土资源情况,利用先进的传感器、信息传输和互联网等综合化信息监测、传输、分析平台实现区域农业的统筹规划和资源监测。

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建立的林业资源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对加州地区的森林资源进行实时监测,为相应部门提供实时的资源利用信息,为统筹管理林业提供支撑。欧洲主要利用资源卫星对土地利用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其中,法国利用通信卫星技术对灾害性天气进行预报,对病虫害进行测报。

2、农业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农业物联网主要利用高科技手段构建先进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利用无线传感器技术、信息融合传输技术和智能分析技术感知生态环境变化。

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对大鸭岛上海燕的栖息情况进行了9个月周期性的环境监测,采用区域化静态MICA传感器节点部署,实现了无人侵、无破坏的对敏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监测。

美国、法国和日本等一些国家主要综合运用建立覆盖全国的农业信息化平台,实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自动监测,保证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地壳运动,产生巨响。
供参考: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指由於地壳释放能量,形成地震波。
地震可由地震仪所测量,地震的震级是用作表示由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通常以「芮氏地震规模」来表示;烈度则透过「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表」来表示,某地点的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引致该地点地壳运动的猛烈程度,是由震动对个人、家具、房屋、地质结构等所产生的影响来断定。
在地球的表面,地震会使地面发生震动,有时则会发生地面移动。震动可能引发山泥倾泻甚或火山活动。如地震在海底发生,海床的移动甚至会引发海啸。
一般而言,地震一词可指自然现象或人为破坏所造成的地震波。人为自然地形的破坏、大量气体(尤其是沼气)迁移或提取、水库蓄水、采矿、油井注水、地下核试等;自然的火山活动、大型山崩、地下空洞塌陷、大块陨石坠落等均可引发地震。
震动的发源处称为震源。大多数震源都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岩石圈内。根据震源的深度,地震可分为三类:浅源地震(深度在0-70公里)、中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和深源地震(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由震源竖一垂直线至地面上的位置称为震央。震央是地表距离震源最近的地方,因此地震波最早到达这处,震动也最为强烈,破坏程度也最大。
目录 [隐藏]
1 地震的成因
11 构造地震
12 火山地震
13 陷落地震
14 诱发地震
2 地震的规模
21 震级
22 烈度
3 地震分布
31 时间分布
32 地理分布——地震带
4 地震灾害
5 地震测报
6 地震前兆
7 地震防护
8 常见名词
9 参见
10 参考文献
11 外部连结
[编辑] 地震的成因
[编辑] 构造地震
由於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岩层断裂错动而发生的地壳震动,称为构造地震。由於地球不停地运动变化,从而内部产生巨大地应力作用在地壳上。在地应力长期缓慢的作用下,造成地壳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当地应力超过岩石本身能承受的强度时便会使岩层断裂错动,其巨大的能量突然释放,形成构造地震,地震学家通常用d性回跳理论来描述这个现象。世界上绝大多数地震都属於构造地震。
[编辑] 火山地震
由於火山活动时岩浆喷发冲击或热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火山地震一般较小,数量约占地震总数的7%左右。地震和火山往往存在关联。火山爆发可能会激发地震,而发生在火山附近的地震也可能引起火山爆发。
[编辑] 陷落地震
由於地下水溶解可溶性岩石,或由於地下采矿形成的巨大空洞,造成地层崩塌陷落而引发的地震,称为陷落地裂。这类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震级也都比较小。
[编辑] 诱发地震
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而引起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些外界因素可以是地下核爆炸、陨石坠落、油井灌水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水库地震。水库蓄水后改变了地面的应力状态,且库水渗透到已有的断层中,起到润滑和腐蚀作用,促使断层产生新的滑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水库蓄水后都会发生水库地震,只有当库区存在活动断裂、岩性刚硬等条件,才有诱发的可能性。
[编辑] 地震的规模
目前衡量地震规模的标准主要有震级和烈度两种。
[编辑] 震级
参见:芮氏地震规模
地震强度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多少来划分。目前国际上一般采用美国地震学家查尔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宾诺·古腾堡(Beno Gutenberg)于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级划分法,即现在通常所说的芮氏地震规模。芮氏规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为底的对数,并选择距震央100公里的距离为标准。芮氏规模每增强一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2倍,相隔二级的震级其能量相差1000 (~ 32 x 32)倍。
小於芮氏规模25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称为小震或微震;芮氏规模25-50的地震,震央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称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十几万次;大於芮氏规模50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为破坏性地震。芮氏规模45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到。有记录以来,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是发生在1960年5月22日19时11分南美洲的智利,根据美国地质调查所,芮氏规模达95。
[编辑] 烈度
参见:麦加利地震烈度
指地震对地面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程度,由地震时地面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地形地貌改变、人的感觉等宏观现象来判定。地震烈度源自和应用於十度的罗西福瑞震级 (Rossi-Forel) ,由义大利火山学家麦加利(Giuseppe Mercalli)在1883年及1902年修订。后来多次被多位地理学家、地震学家和物理学家修订,成为今天的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Modified Mercalli Scale)。「麦加利地震烈度」从感觉不到至全部损毁分为1(无感)至12度(全面破坏),5度或以上才会造成破坏[来源请求]。
每次地震的震级数值只有一个,但烈度则视乎该地点与震央的距离,震源的深度,震源与该地点之间和该地点本身的土壤结构,以及造成地震的断层运动种类等因素而决定。
[编辑] 地震分布
统计资料表明,地震在大尺度和长时间范围内的发生是比较均匀的,但在局部和短期范围内有差异,表现在时间和地理分布上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些都与地壳运动产生的能量的聚累和释放过程有关。
[编辑] 时间分布
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表现为在一定时间段内地震活动频繁,强度大,称为地震活跃期;而另一时间段内地震活动相对来讲频率少,强度小,称为地震平静期。
[编辑] 地理分布——地震带
地震的地理分布受一定的地质条件控制,具有一定的规律。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不稳定的部位,特别是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形成地震活动活跃的地震带。全球地震主要分布在两大区带上。
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经台湾再到菲律宾转向东南直至纽西兰,是地球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区,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地震。本带是在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二是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大致从印度尼西亚西部,缅甸经中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越过帕公尺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达地中海及其沿岸。本带是在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编辑] 地震灾害

旧金山大地震 1906: Ruins in vicinity of Post and Grant Avenue Looking northeast地震是地球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其中大多数震级较小或发生在海底等偏远地区,不为人们所感觉到。但是发生人类活动区强烈地震往往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通常来讲,芮氏3以下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很小,对建筑物不会造成明显的损害。人们对於芮氏4以上的地震具有明显的震感。在防震性能比较差切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芮氏5以上的地震就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可直接造成建筑物的破坏甚至倒塌;破坏地面,产生地面裂缝,塌陷等;发生在山区还可能引起山体滑坡,雪崩等;而发生在海底的强地震则可能引起海啸。余震会使破坏更加严重。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有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以及管道破裂等引起的火灾,水灾和毒气泄漏等。此外当伤亡人员尸体不能及时清理,或污秽物污染了饮用水时,有可能导致传染病的爆发。在有些地震央,这些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能超过地震带来的直接破坏。
[编辑] 地震测报
早在中国东汉时期,张衡就发明了地动仪,并於138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但只是对地震发生后的一种记录仪器,并不能对地震做任何预测。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尝试著对地震做出预报,以便在地震发生之前做好准备,减小地震灾害的损失。一般认为科学的地震预报应对一次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但由於地球内部活动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对此缺乏有效监测手段和预报模型,时至今日,地震预报技术尚不完善,成功的例子很少,地震预报仍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一大难题。
世界上首次成功预报的地震是1975年2月4日发生在中国辽宁海城的芮氏73地震。中国的地震部门在震前数小时正式发布了临震预报,当地政府及时采取了防护措施,疏散了大量居民。据信这次成功的预报避免了数万人的伤亡[1][2]。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建立了比较广泛的地震监测台网,科学家们还通过超深钻井等手段获取更多的地球内部信息。但是人类地震预报的水平还仅限於通过历史地震活动的研究,对地震活动做出粗略的中长期预报。在短期和临震预报方面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地震前兆观测和监测。
[编辑] 地震前兆
地震前兆是地震特别是较大的地震发生之前的各类异常现象。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前者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觉察,如动植物、地下水等的异常以及地光、地声等。后者不能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觉察,需用专业仪器才能测出,如地形变、地磁场、重力场、地温梯度、地应力的异常等。对地震前兆的观察和监测是地震临短期预报的重要手段。
[编辑] 地震防护
任何建筑物(防震建筑)在设计与建造时,有效的防震设计,可有效的防止生命财产的损失。
地震发生时,关键是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的防护对於保证生命安全,减少人员伤亡是至关重要的。通常可能造成危险的是比较强烈的近震。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振动较为明显,应迅速逃生。逃生应遵循就近躲避的原则,注意保护头部。
在室内应先关闭煤气,可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旁或墙角、厨房、卫生间等承重墙较多,跨度较小的地方,注意避开外墙体等薄弱部位,并且可以使用枕头、被子等物,或直接用双手保护头部。躲避在坚固的家具旁能在建筑物倒塌时提供一些空间,而对於规模较小地震,在家具下则能防护掉落物。主震过后,应迅速撤至户外,高层人员应尽量避免乘坐电梯。在室外可跑向比较开阔的空旷地区躲避,避免聚集在高层建筑及高压输电线下方。如在山区还要注意山崩和滚石,可寻找地势较高处躲避。地震央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员,若环境和体力许可,应设法逃生。如无力脱险自救,应尽量减少体力消耗,等待救援人员。
[编辑] 常见名词
地震波:分为体波和表面波两种。体波包含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横波传播速度20-5公里/秒,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纵波传播速度35-10公里/秒,能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表面波(L波)只在地表传递,能造成严重伤害,速度最慢。地震时,纵波先到达地表,所以人先感觉到地面上下振动。但由於纵波衰减比横波快,所以离震央较远的地方,只感到水平晃动。具体参见:地震波
震源:地震发生的位置。
震央: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震央是地表距离震源最近的地方,也是震动最强烈,受地震破坏程度最大的地方。震央及其附近的地方称为震央区,也称极震区。
震源深度:震央到震源的深度。
震央距:观测点到震央的距离。
震源距:观测点到震源的距离。
烈度:量度地震对某一特定地点所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的量度单位。

地震自救事例
1 学习知识 智者有备
贾师傅,唐山市某邮电局职工,震前住平房。
1974年在部队时,贾师傅就是一个业余地震测报爱好者。唐山地震前,他发现了很多异常现象:7月25-26日,他埋设的简易土仪器,读数出现了大幅度的突跳,数字超过了以前六七倍之多;由他自己装配的电磁报警器,27日下午报警不停。此外,还有不少动物异常:27日,贾师傅挖坑饲养的兔子突然跑了,鸡也不进窝,哪里高就往哪里跑;鱼缸里养了四条鲤鱼,有两条往外蹦过四次。
7月25-26日,马路灯下各种虫子特别多,其中蝼蛄多得更为突出。短时间内集中出现了这么多异常现象,贾师傅这个地震工作爱好者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地震。他除了把这个想法告诉大家外,还在自己家里尽量作了一些预防性的准备工作:比如在床头上放椅子,房梁上顶柱子等。从发现异常后的那几天,贾师傅一直在11-12点以后睡觉。由于预防得当,在地震发生时贾师傅第一个跑出来,全家五人加上两名客人无一受伤。但是院里其他50多人,有20多人伤亡。通过这件事,使贾师傅深深体会到,地震业余观测工作,对己和对他人都是获益匪浅的。
2.变异惊人 采取措施
李某,唐山某学院教师。地震前,李老师和九名干部教师在市郊乡里参加社教运动。27号这天,发现了不少令人惊异的情况。
这天上午有人发现从深井泵抽出的水非常混浊,黑红黑红的,像染上了铁锈的颜色,并且还有臭鸡蛋一样的气味,非常难闻;他们住房后面有个直径约30米的大水坑,坑中突然出现了翻花冒泡现象,吸引了不少人围观;晚上,大家在开会时,忽然看到民兵连长用小棍提了一串蝙幅进来。他一进门,就向大伙说:“你们看怪不怪,往常蝙幅都是往外飞,今天怎么都往屋里撞,墙根下边很多,我一会就逮了这么多!”更怪的是夜里1点多,广播喇叭响了,是队里饲养的牲口跑了,让大家去追。李老师也和大家一同出村追牲口,回来以后,他还特意查看了一下,缰绳是电机上用的三角皮带,不是没拴牢,而是被牲口咬断缰绳逃跑的。
这一连串的异常现象,使李老师脑子里头充满了疑问,和同屋的人议论时,认为有可能是地震异常,所以当晚就有意识地虚掩了门窗,没有上锁。李老师躺下后,仍然感到心悸耳鸣,不能入眠,索性又起来打开灯看报,闹腾了半夜,实在累了,到3点40分左右,刚要关灯休息,突然看到外边一片明亮,大风呼呼作响,可是却又看不到枝叶摇动,接着就地动房摇起来,他一面急呼正在熟睡的同屋人,一面急速从窗户跳出。这时,屋内的人赶紧起床跌跌撞撞,爬到窗口,也先后跳了出来,最后房子倒塌了,但没有伤及人畜。
3多人埋压 施救有序
一位农民所住的三间平房是1944年盖的,墙是用石头和灰渣垒的,顶为煤焦和石灰。震前他和老伴住东屋,三个儿子和一个侄子住西屋,震时,房屋倒塌,但由于他跑得快,未被砸埋。大震过后,他立即找家里人,二儿子被檀子压着脖子,连出气都相当困难;侄子坐在炕上,房顶的东西压在他上面;另外两个儿子一个在西屋西头柜根下坐着被埋;另一个儿子爬压着;老伴压在东屋炕上,身上堆着房山墙碎砖及房顶的碎焦子。见全家五日人均被埋压,虽未砸死,但都有生命危险,由于埋压人较多,一时不知从何下手。他考虑了一下,认为在人单力薄的情况下,要想使全家众多人得救,只有靠方法得当。应该首先解除每个人生命的威胁,即先救命后救人。想好后他先将压在二儿子脖子上的檀搬开,使他呼吸畅通,不致于憋死;再去解决第二个人的呼吸问题。依次将三个儿子和一个侄子及老伴从险境中解脱出来后,再回过头去逐个救出。救出一个,便增加一份救援力量,扒救速度越来越快,终于使他们都得以幸存。否则,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在无工具的情况下,如不分轻重缓急,会拖延很长时间,另外几个人的性命也难保住。
4三角空间 求生有望
唐山某车辆厂配电工;震前在厂房内的配电室工作。
工作之处是个十几米高的大厂房,配电室是厂房内的小房间,面积6平方米,房顶是洋灰预制件盖板。当时工作的他们,首先听到外面象刮大风似的呼呼响,不知道是咋回事。突然感到地摇晃,看见电灯也猛烈地摇摆,开始人勉强能站住,紧接着摇晃颠簸得相当强烈,门窗作响,玻璃破碎,人很难站稳。几个人立即蹲到了靠北墙的配电盘旮旯里,这时地晃得连蹲也蹲不稳,只好坐到地上。灯也灭了,眼前一片漆黑,周围乒乓乱响,随后厂房全部倒塌。这一切都非常快,总共不过十几秒钟,他们除听到房屋倒塌声外,还听到隆隆地声。配电室的南墙是向南倒的,洋灰盖板落下,北头被两米高的坚固的配电盘架住,形成一个三角空间,几个人都幸免砸埋。还有一个马同志,躲到一个斜放着的空钢包里没有被砸;郭同志躲到钢包旁边,也幸免被砸。
5保存体力 击石传声
唐山市一女职工,家住西山路楼房。27日晚,因感到天气闷热的女职工,睡得很晚,被剧烈的振动惊醒后,只见外面一片雪亮,墙己裂开,在亮光的照映下,参差不齐的砖缝一开一合,房屋摇摇欲坠,十分可怕。在意识到这是地震后,顺势向床下滚。这时楼倒屋塌,楼板掉下,她被压在里面,成半跪半趴的姿势,趴在床边,不能活动,黑暗中郁闷难忍。用手乱摸,发现屋顶紧挨着头,四周全是砖,衣服还在床上,但床己被砸穿。时间一分分地过去,她的呼吸越来越急促,为了争取为自己创造生存的条件,便用手一块一块地从断壁上抽砖,当空气和光线从抽下的一块砖缝处进入时,给她带来了生的希望。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她听见姐姐和邻居来救的声音,因地上的家具全堆在她的外面,拼命叫喊,也无效,结果反被弄得精疲力尽,连喊的力气也没有了。外面的人也不能确定该女职工的位置,无从下手。姐姐急得在外面喊话,教她拿东西敲打,人们听到敲击声,顺声挖了约两米深,终于把她救了出来。
从救助的过程看,埋压较深的人,呼喊不起作用,用敲击的方法,声音可以传到外面,这也是压埋人员示意位置的一种方法。
6.暴露头部 便于呼吸
某女士,居住房屋为平房;面是该女士的自述:
震后我被埋在炕沿下,自己无能为力。由于受炕沿的保护,我未伤着,只是埋得太实了,不能呼吸,照此不需多长时间定会闷死。幸亏我爱人和我埋在一起,他压得轻些,手可以动。当他见我处境很危险时,急忙将我口鼻周围的尘土向边上推推,留出一个可供呼吸的小空间,使我得以喘气。我缓过气后,耐心地等待。很快有人找到了我们。确定了我的头埋压的位置后,先挖开头部周围的堆压物,我露出头后,消除了闷死的危险,延长了生存时间。然后大家继续向下挖,挖出一个洞后将我抬出来而得以幸存。
震后我体会到:地震时床和炕沿下是相对比较安全的地方,埋压后应酌情而定,不要乱挣扎,首先应设法解决呼吸问题,这是自救的首要一步,否则即使没砸伤,也容易因窒息而死亡。
7.积极自救 扩大空间
某男,马家沟矿工作。下面是他当时自救的情况:
地震后我全身被废墟掩埋,开始因为不知自己的埋压情况,不敢盲目乱动,怕越动压得越实。我考
虑,众多的人都被埋在等待扒救,短时间可能不会有人来救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应主动自救,起
码要保护自己,不要只是等待。我开始小心地活动肩膀,抽出手臂,上肢可以活动了,我觉得没什么危险,
胆子也大点了,试着将周围的石块向四周空隙推移,扩大了我的生存空间,呼吸也畅通多了,为延长生命
创造了条件。待听到来人时,我就呼喊。由于开始没消耗太大的体力,喊声也较大,叫来了两个人,他们
立即搬开废墟,我在下面积极配合,把石块向外传递,我的下肢逐渐可以活动了,终于从缝隙中爬出了废
墟。我认为被埋压后,首先要积极自救,并协助扒救人员共同努力,这样不但可以延长生命,缩短扒救时
间,还可多救其他埋压人员。
8.小开间内 渡过难关
唐山某学院陈教师;原住学院楼房。
那年夏天陈教师家住的楼房经常停水,必须每天后半夜起来接水。当夜3点半左右,陈教师起床去厨房,接水时发生了地震。地震一上来就很猛,人根本站不住。开始他还想到大屋叫人,还未跨出的门坎,楼房就开始往下塌。砖往头上砸,当时他用手捂着头往下蹲,以后只听噼里啪啦倒房的声音。人也随着房子一块往下降,降到不到二层楼高时,房顶一下子甩到一边,墙也都倒了,但脚底下的预制板只是随着下沉,最后落在废墟上蹲着,身子的四周堆满了碎砖。脸、后背、手均被砸伤,但未伤着骨头。震后天还未亮,到处是哭声、喊声,四周黑糊糊的什么也看不见,陈教师扒开周围的碎砖、灰砂,爬到了空地上。但他的家人都被砸埋。
这栋楼为砖墙预制板顶,无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差,又置十一度区,倒得很快,但也未全部倒光。靠南侧的大房间,四层楼全部倒塌,逐层向南滑落;靠北侧是厨房,厕所、小开间,一楼完好,二楼基本完好,三楼东西两侧塌下,四楼仍有个别残存。陈教师当时正在小开间内,因房子整体性相对较好,面积小,预制板顶只能向一边甩,不能直接坠落,才幸免砸埋。
地震是如何产生的
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房摇地动的现象。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千米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千米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

测报的解释

[observe and predict]

预测和预报 测报汛情 准确测报敌机临近距离 地震测报工作要加强 详细解释 把测量后确定的数据、情况报告给有关单位。如:多年来, 华山 气象 站的测报质量一直 稳定 在百分之九十九点七以上。

词语分解

测的解释 测 (测) è 利用 仪器来度量:测绘。测量。测控。测算。观测。 检定,检验:测试。测验。 料想:推测。 清:“漆欲测,丝欲沈”。 部首 :氵; 报的解释 报 (报) à 传达,告知:报告。报喜。报捷。报考。报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报废。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简报(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报。情报。晚报。画

台湾花莲外海发生68级地震 福建等地有明显震感
台湾遭遇今年最大地震 影展直播艺人惊恐
台湾外海昨晚发今年最大地震 释能相当8颗原子d
花莲外海发生地震 学者:正常能量释放
台湾一年三至五起6级以上地震 今年已四起
记者亲历:台湾花莲强烈地震 建筑物剧烈摇晃
黑龙江鸡西发生41级地震 专家称属孤立型地震
甘肃永昌与山丹发生40级地震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9年12月19日21时2分,在台湾花莲海域(北纬238度,东经1217度)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0公里。全台湾都有强烈震感,武汉也有明显震感。目前暂无人员伤亡报告。
地震测报中心估计,这起地震可能是台湾今年以来最大的地震,属于板块挤压造成的正常能量释放,释出的能量相当于8颗原子d,未来2星期到1个月,仍会有规模5级以上余震。
据台湾网友反映,全台湾从北到南皆能感受到强烈的震度,网友大量涌入台“中央气象局”网站查询,也因此造成网站一度瘫痪。据大陆福建省泉州和厦门等地网友反映,当地震感也很强烈。台湾高铁为保安全已经停驶。
目前除花莲县有轻微灾情外,全台各地均无重大人员伤亡。
千里之外地震武汉为何有感?
地震专家解释:与地基松软有关
记者卢水平
这次地震震中距离武汉1000多公里,为什么武汉的高楼感到轻晃,而平房感觉不明显?
昨晚,武汉市地震局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曾柯向记者介绍,武汉对台湾地震有感是长周期地震波衰减传递到武汉后形成的一种共振效应。“从地质特点上讲,武汉市城区大部分处于河湖相沉积之上,地基相对松软。楼房本身的自振周期与地震波的周期相近形成共振,加上地基比较松软,就会放大了这种振动反应。形象地说,就是相当于房屋搭建于豆腐块上,盘子一晃动,豆腐块上的房屋晃动得更厉害。因此武汉对台湾近海地震感觉比较明显,尤其是高层居民。”
据曾柯介绍,武汉处在河湖相沉积地基的地区大致有汉口中心城区、武昌傅家坡一带、江南江北靠近长江边的地区(如徐家棚)等,地基比较松软;反而,关山、小洪山以及武大等地区的地基相对较硬,这些地区一般感觉不到台湾的7级地震。
台湾地震引起武汉有感,不止这一次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武汉对台湾较大地震有感共计有4-5次,而且几乎都是7级左右的地震: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发生7.3级地震,1999年9月21日台湾省南投发生73级地震,2006年12月26日台湾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2级地震,都曾波及武汉,其中以1999年那次感觉最为明显,三镇感觉均较强烈。
厦门猛摇半分钟
(记者雷艳)昨晚10时左右,本报记者连线厦门、泉州等地,一些市民反映,震感大概持续了半分钟。
厦门思明区自然家园小区的修女士,当时正在家里上网,杯子、窗户包括桌上电脑都在摇晃。
虽然震感持续约半分钟,但并未引起当地市民的恐慌。一位姓刘的市民打趣道:“厦门离台湾比较近,台湾一地震,我们这里就有震感,已经习惯了,没什么可慌的。”
武汉也在轻轻晃
(记者陈希 刘毅)千里之外的武汉居民,昨晚也明显感到晃动,多名居民致电本报称震感强烈,头晕目眩。
家住江汉四路科技王公寓15楼的张女士称,当晚9时许,她带着几个小孩在家看电视,突然一阵头晕目眩,墙壁上的中国结在晃动,最明显的是鱼缸里的水都被震荡出来了。
与此同时,家住武昌惠誉花园的涂先生独自在家看电视,突然发现客厅的吊篮左右摆动,持续时间大约在十几秒钟。
远在福州福建农林大学读大四的小蔡,不清楚哪里发生地震,特致电问询在武汉的同学小肖。小肖特致电本报问询,本报告知她台湾地震了,她说难怪小蔡寝室的柜子都晃倒了,5分钟后电话都无法接通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0866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