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北斗技术目前算国际一流水平么?

国内的北斗技术目前算国际一流水平么?,第1张

北斗导航卫星和华为是2个能体现中国科学和科技最高水平的佼佼者。说北斗导航卫星应用华为技术或者华为应用北斗导航技术都是不严谨的,应该说北斗和华为都是自主研发、设计,都是自我创新,都体现了自主可控。
北斗导航每颗卫星大约有100台单机,所用单机100%实现国产。比如电源系统的太阳电池阵、电源控制器和蓄电池组,比如测控系统的遥测、遥控终端和固放(代替德国进口),比如载荷的氢原子钟、铷原子钟(代替瑞士进口),比如自主运行的Ka星间链路等等。单机的核心部件100%国产,比如国产龙芯CPU(龙芯1E和1F芯片),微波网络。这里特别要提一下龙芯芯片,国产龙芯专用CPU从2006年开始研制,性能指标全面达到国外进口专用芯片水平,部分指标已经实现超越。并且价格为国外同等性能价格的1/4,完全自主可控。
华为是中国通信行业的老大,华为的麒麟芯片也享誉全世界,华为有自己的 *** 作系统-鸿蒙,都提现了自主可控。正因为如此,美国等西方国家才竭力打击华为。华为作为中美科技站的领军企业,在美国的制裁、压制下屹立不倒,赢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也展现了强大的实力。这一切源于自主创新,科技引领未来!
随着最后一颗北斗G星发射成功,中国的北斗导航走向了全世界。欧洲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格纳斯都只是区域定位导航系统,目前只有美国的GPS系统具备全球定位能力。不客气地说,伽利略、格洛纳斯系统目前仍处在我们“前两步走”的业务范畴内,因此我们只比较GPS。
如果只从开放精度来讲,目前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和GPS精度相当。但是中国的北斗系统采用更高性能的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铷原子钟天稳定度为E-14量级,氢原子钟天稳定度为E-15量级。同时,北斗三号提供RNSS无源服务+RDSS有源服务,支持星间链路自主运行,保留了短报文(位置报告)功能,这些都是目前的GPS所不具备的。
中国的北斗步伐没有停止,我们目前正在论证下一代导航PNT系统。2035年,我国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进一步提升时空信息服务能力,为人类走得更深更远做出中国贡献。届时,才是真的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

深圳市北斗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2011-05-24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深圳市龙华新区民治街道展滔科技大厦C座101-103。

深圳市北斗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0300553850339F,企业法人李柯含,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深圳市北斗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高精度北斗定位系统、RTK测量系统、变形监控系统、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建筑地质类企业办公管理系统、智能家居系统、视频监控、物联网系统的开发与销售;电子产品、通讯产品、设备(不含特种设备)租赁、计算机周边设备、汽车周边产品的开发和销售、货物及技术进出口。^高精度北斗定位系统、RTK测量系统、变形监控系统、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建筑地质类企业办公管理系统、智能家居系统、视频监控、物联网系统的生产;电子产品、通讯产品、通讯设备、计算机周边设备、汽车周边产品的生产。民用导航系统研发,生产。在广东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033386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100-1000万和1000-5000万规模的企业中,共3445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深圳市北斗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对外投资4家公司,具有2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深圳市北斗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北斗世连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合法。

北斗世连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曾用名:北斗龙翔科技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06MA004L1M2E

经营状态:开业

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成立日期:2016年03月30日

企业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外环西路26号院66号楼-1至6层1801-101

经营范围:

软件开发;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生物制品研发;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扩展资料

一、首先打开百度搜索:国家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二、在国家公示系统首页输入“北斗世连”,点击搜索;

三、等待搜索结果出来,在页面下方显示“北斗世连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点击企业名称;

四、该企业显示为正常开业状态,所以属于合法企业。

参考资料来源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近日,市科技局发布2022年认定的 厦门市 重点实验室名单,共有30家入选。

获新认定的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可享受这些扶持政策:省市级学科类重点实验室,无偿资助100万元;企业类重点实验室,无偿资助200万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一次性无偿资助1000万元。

企业类重点实验室占五成

2022年新认定的30家市级重点实验室中,企业类有15家,占了五成。至此,我市企业类重点实验室由原来的24家增至39家。我市给予15家企业类重点实验室共计245513万元扶持,以及15家学科类重点实验室1500万元扶持,合计395513万元。

据悉,此前认定的厦门市重点实验室主要依托高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建设,科技型企业相对较少。针对我市重点实验室中企业类占比偏低的现状,市科技局于2021年底启动了企业类重点实验室预申报工作。此次获批的企业类重点实验室在基础条件、研发投入、取得成效、开放共享等方面具备较高水准。

例如,依托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厦门市工程添加剂重点实验室,围绕工程添加剂领域发展中亟须解决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问题等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研制出100余种新型混凝土改性材料。

“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掺入、占水泥质量5%以下的、能显著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桥梁、港口、公路、机场等建设领域。”企业负责人介绍,该产品广泛应用在混凝土搅拌站、预制高强管桩、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核电、火电、大桥、港口、码头等建筑领域的混凝土工程。

目前,科之杰的研发成果已应用在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大厦、恒丰贵阳中心、舟山跨海大桥、厦门轨道交通、福厦铁路一标乌龙江特大桥等重点工程。

“认定我市重点实验室,有利于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为推动行业科技进步提供支撑。”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了我市原始创新能力,为我市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新理论、新产品、新技术,实现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将有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重点实验室建设步伐加快

重点实验室是我市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核心平台,是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配备先进科研装备、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围绕产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或前瞻性、探索性研究课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产业化,我市依托具有较强科研实力、人才队伍的行业骨干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医院,加快重点实验室建设,形成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示范、省市级重点实验室为中坚的新局面。

其中,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总体规模不断壮大,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在14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中,学科类重点实验室有102家,包括高校54家、科研院所13家、医院35家。

具体来看,高校科研院所类重点实验室涵盖信息、材料、生物医药、生物学、环境科学和海洋科技等学科;医院类重点实验室涵盖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内外科、代谢性疾病、新生儿疾病、生殖遗传、口腔、眼科、耳鼻咽喉科等关系百姓生命和健康福祉的重要疾病研究;企业类重点实验室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和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和未来产业领域。

其中,生物医药类重点实验室是一个亮点,在临床研究、破解生物医药研发关键薄弱环节、相关创新产品的应用和推广力度取得明显突破和重大进展。例如,依托厦门艾德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厦门市个性化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基于外周血分子分型的肺癌个体化诊疗体系建立及临床推广运用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艾德生物打造了一条完整的“肿瘤个体化分子诊断试剂产品”产业链,是国内外同行业中产品种类最丰富、齐全的企业。

重大突破

近年来,我市重点实验室面向行业和产业需求,开展一系列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和成绩。

●厦门市新能源发电设备与电能变换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该实验室的“海岛/岸基高过载大功率电源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应用”项目,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厦门市分子纳米技术与分析科学重点实验室:依托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在大规模碳基晶体管阵列制备的精度和取向上取得突破,为高性能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厦门市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重点实验室:依托华侨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创新提出了一种通用跨媒体哈希检索框架。

●厦门市速冻调制食品重点实验室:依托福建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建设,领跑研发全球第一条鱼糜制品微波组合加工生产线,其相关技术成果获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技术发明一等奖。

●厦门市音视频统一通信重点实验室:依托厦门亿联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建设,自主研制的VCS产品,实现了高清视频协作系统产品的国产化和进口替代。

数字

截至目前,厦门市已获批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66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41家。

点击

技术创新典例 

研制首支国产HPV疫苗 

依托万泰生物建设的厦门市基因工程疫苗重点实验室。

2019年,由厦门大学夏宁邵教授团队联合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首支国产HPV疫苗(俗称宫颈癌疫苗)馨可宁上市,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和英国之后,世界上第3个实现宫颈癌疫苗独立供应的国家。更为难得的是,接种国产HPV疫苗3针总费用仅为进口疫苗价格的一半多。从2020年5月上市至2021年底1年多的时间,销售额超39亿元。

依托万泰生物建设的厦门市基因工程疫苗重点实验室,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和HPV(人乳头瘤病毒)赛跑。实验室与夏宁邵团队在疫苗领域长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搭建出了国内首个“大肠杆菌表达类病毒颗粒疫苗”技术平台,该项技术目前已经获中国专利和国际发明专利共18项,研发产品已获国内外113项专利授权。

此前,世界主流基因工程疫苗采用酵母细胞、昆虫细胞或哺乳动物细胞等真核细胞作为制备疫苗的表达系统。而夏宁邵团队通过大量反复实验,则将目光瞄向了大肠杆菌。

与仿制药不同,他们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技术线路——为全世界疫苗研究和生产贡献出一种质优价廉的选择。

取得突破的关键,是将大肠杆菌作为人用疫苗生产的工程细胞,在全球首创出原核表达类病毒颗粒疫苗技术体系。据了解,大肠杆菌作为表达系统具备独特优势,制备简单、成本低廉,虽然研发阶段门槛很高,但是一旦实现技术突破,易于大规模复制生产,能大大提高疫苗的可及性。

如今,馨可宁不仅实现了国内量产,还获得世界卫生组织PQ认证和摩洛哥、尼泊尔的上市许可,成为首支走出国门的HPV疫苗。基于这套自主创新的技术线路,中国有望在未来研制更多更为复杂的疫苗。眼下,第二代九价宫颈癌疫苗正开展Ⅲ期临床试验。

不断拓展北斗+卫星互联网应用 

厦门市北斗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展厅。

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研究及应用是国家主要的战略发展方向之一。依托厦门卫星定位应用股份有限公司建设运行的厦门市北斗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北斗云系列产品为基础,围绕北斗智慧交通、警务及海洋大脑的陆海大交通应用,不断拓展北斗+卫星互联网应用。

在北斗领域,厦门卫星定位应用股份有限公司已投资建设多个北斗高精度CORS基站,构建高精度卫星定位网络环境,向我市以及周边地区提供全自动、全天候、实时、连续的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

厦门市北斗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北斗(高精度)位置信息服务云平台,能够为公交、出租、两客一危、渣土车、货运车、环卫车、押运车等特殊业务车辆及各类船舶提供信息化服务。目前已为4000多家政企客户、20余万营运车船提供服务。

该实验室重点研究方向包括政府监管、企业应用、公众服务三个方面。其中包括为交通、海洋、警务等管理部门提供信息化的决策支持,提升政府的综合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促进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与此同时,为企业的安全生产、节能增效提供数据支持;还为公众提供出行信息查询、失物查找等服务。

实验室积极推进“基于北斗/物联网的智慧交通云平台”“基于北斗/物联网的智慧海洋云平台”“北斗交通综合运行协调与应急指挥中心”等产品的研发及转化,有效促进了北斗产业化应用的建设和发展,获得多项省市级科技进步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0882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