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宣布与袁隆平合作培养海水稻,你还见过哪些跨界合作?

华为宣布与袁隆平合作培养海水稻,你还见过哪些跨界合作?,第1张

华为与袁隆平合作培育海水稻,通过物联网监测土壤数据、定向施肥,让盐碱地上长出水稻,从15亿亩盐碱地里改造出1亿亩的良田。

跨界合作是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扩展,不同的知识交汇在一起会有令人赞叹的发明创造。比如现在欧洲航天局与植物学家合作,开发探索火星的植物机器人。

我们见过的火星探测器,比如勇气号,机遇号,好奇号,都是像一辆小车一样的单个机器人。探测机器人在火星表面慢慢移动,收集周围和地表下面土壤的数据信息。

欧洲航天局与植物学家合作,研发的植物机器人跟现有的火星探测器完全不一样

植物机器人是一个庞大的机器人部队,由成千上万个10厘米高的小机器人组成。机器人部队包裹成一团,像植物的果实。然后发射到火星的大气层,在空中炸开。小机器人像植物的种子,播种到火星的土壤里。

植物机器人没有轮子,不能移动。到达地面后像种子一样扎根在土壤里,开始生长。机器人的根系往土壤里越扎越深,探索地下的环境。机器人的枝干和叶子长在土壤外面,吸收太阳光,转换成能量供机器人使用。

植物机器人跟普通植物一样,彼此之间能够通讯,交流各自所在的土壤情况,并且把收集到的数据传送回地球。

相比于单个的机器人,植物机器人覆盖的面积更大,所有的终端同时工作,效率成倍地超过单个机器人。植物机器人的安全系数更高,一个机器人出故障,不影响其他机器人的工作。植物机器人成本更低制造成本和发射运营成本都比单个机器人要低很多。以前一次制造一个机器人,发射一次。现在一次可以批量制造上万个机器人,只需要发射一次。

跨界合作的成功之处在于:打开了创造的大门,单一学科有自己的思维局限,联合其他学科可以扩展自己的知识边界。知识体系间隔得越远,能实现的创造力度就越大。

物联网的应用如下:
1、智能仓库。物联网一个很好的应用。它能准确的提供仓库管理各个环节数据的真实性,对于生产企业,可以根据这个数据合理的把控库存量,调整生产量。物联网中利用SNHGES系统的库位管理功能,可以准确提供货物库存位置,这就大大提高了仓库管理的效率。
2、智能物流。运用条形码、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等先进的物联网通信技术,实现物流业运输、仓储、配送、装卸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不仅货物运输更加的自动化,而且作出的全面分析还能及时的处理问题对物流过程作出调整,优化了管理。大大提高了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还节约了成本。
3、智能医疗。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和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的互动,实现医疗智能化。物联网医疗设备中的传感器与移动设备可以对患者的生理状态进行捕捉,把生命指数记录到电子健康文件中,不仅自己可以查看,也方便了医生的查阅,实现远程的医疗看病。很好的解决当前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看病难的问题。
4、智能家庭。物联网的出现让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的便捷。不远的将来一台手机,就可以 *** 作家里大多数的电器,查看它们的运行状态。寒冷的冬天,我们可以提前打开家里的空调,回到家就暖暖的。物联网还能准确的定位家庭成员的位置,你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跑的找不见人,省心省力。
5、智能农业。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就更加的广泛。监测温湿度,监视土壤酸碱度,查看家禽的状态。在这些数据的支持下,农户就可以合理进行科学评估,安排施肥,灌溉。监测到的天气情况比如降水,风力等又为我们抗灾、减灾提供了依据。提高了产量,降低了减产风险。
6、智能交通。物联网将整个交通设备连在一起。主要是用图像识别为核心技术。可以准确的收集到交通车流量信息,通过信号灯等设备进行流量的控制,这个技术的运用,会让堵车成为历史。管理人员利用这个技术能将道路、车辆的情况掌握的一清二楚,驾驶违章无处可逃,交通事故也能及时的得到处理。人们的出行得到了很大的方便。
7、智能电力。电力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对电网的安全检测是一项必修科目。以南方电网与中国移动通过M2M技术进行的合作为例,因为物联网的运用,使得自动化计量系统开始启动,使得故障评价处理时间得到一倍的缩减。

南梗46成为“江苏最好吃大米”完全经过“官方认证”。早在2007年,王才林培育的水稻品种“南粳46”就在江苏省粳稻优质米食味品尝会上拔得头筹,因此被誉为 “江苏最好吃的大米”。记者了解到,今年第一批“南粳46”原种种植的大米收割后,将被直接运往溧水公正稻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米加工车间,进行烘干和加工,走上广大市民的餐桌。
这一批“南粳46”原种种植大米,突出强调“原种”的重要性。“原种指的是科学家育成,遗传性状稳定的品种,比起第二代、第三代种出来的良种,它的纯度更高。市面上有很多‘南粳46’,仅溧水就有好几处种植地,但只有这一处采用的是正宗原种。”
这“优中选优”的南梗46是怎样种出来的?成功的秘诀便在于“休耕”。休耕并非让土地荒芜,而是让过于紧张、疲惫的土地休养生息,让生态得到治理修复,从而巩固提升粮食生产力。在省农科院溧水南粳46生产基地的万亩良田,已经连续六年只种一季稻米:六月插秧,十一月收割水稻后便不再种麦,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星星点点的“紫云英”在田间漫开。“休耕期间种上紫云英可以吸收固氮,来年插秧时也无需特意除去,翻土之后又是很好的绿肥”,王才林介绍,休耕一季可以明显改良土壤,不仅能提高产量,种出的稻米质量也更加优良,从而实现真正的“藏粮于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0997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