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智能硬件设备趋势预测

2019年智能硬件设备趋势预测,第1张

搭载了语音助手的智能音箱、以Hue为代表的智能家电、检测身体状况和环境状况的穿戴设备和传感器,这一切智能产品都在把我们带入一个万物互联的世界。

据Global Tech Network的数据,目前全球有270亿台联网设备,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1250亿台。

数量增长也反映在消费级IoT设备的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全球市场规模将从当前的1700亿美元上升至2022年的5610亿美元。

快速增长的驱动因素

随着智能手机相关技术的快速进步,智能设备的硬件和组件成本不断降低,这意味着为传统设备增加联网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也更容易。

AI技术的进步、网络速率的提升以及消费者习惯的改变,都对智能设备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消费级IoT智能设备的发展是许多领域共同数字化的成果,是智能手机的处理器、传感器和摄像头飞速进步之余带来的美妙结果。

“最明显的变化是,智能设备不再仅限于智能手机和健身手环,现在结合了VR眼镜、语音助手、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服装的增强现实系统也开始出现——当数据和虚拟深入结合,语音控制、手势控制甚至思维控制也逐渐取代了传统控制模式。”

个人设备的增长焦点

据外媒预计,2019年最明显的智能设备增长趋势将发生在以Google Assistant、Apple Homepod和Amazon Echo为代表的智能音箱(语音助手)领域。

数据分析公司GlobalData的一项研究表示,到2018年年底,全球智能音箱的数量已经达到1亿台,到2020年将翻一番,达到2亿台。

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智能音箱的市场迅速增长,目前全球有6亿人每周至少使用一次语音助手类型的智能设备。Amazon Echo是市场上目前最受欢迎的智能音箱,Snapchat和Google等公司则开发了智能眼镜,但起步缓慢。

分析机构表示,消费级IoT市场将大有可为,因为“我们渴望得到实时的支持、持续的 娱乐 ,以及与一切事物的即时连接”,而“消费级IoT设备消除了数字与物理、人与机器之间的障碍,充当了万物互联的连接枢纽——无论是人、 汽车 、家庭还是零售空间。”

家庭物联网设备的未来

随着智能设备的快速增长态势,能够进行卫生打扫和衣物清洗等家务的家用机器人,可能会被引入越来越多的家庭当中。

分析机构表示,未来家用机器人在美国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10亿美元。此外,2017年智能家居设备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规模是357亿美元,2023年则将快速攀升至1506亿美元。

这一快速增长也受到了家用机器人以外智能设备增长的推动,包括智能照明、智能玩具和智能安防——譬如SkyBell的智能可视门铃,无论房主在家中还是户外,它都能让房主看到门外的情况。

分析机构在分析报告中表示:“未来的智慧家庭,将通过智能化、联网化和自动化等功能,显着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让人们能够轻松调整家居环境,降低能源消耗,抛开烦人家务,从而有更多时间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智能植入设备潜力巨大

除了体外的各类智能设备,以BioTeq和Biohax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公司推出全新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在员工体内植入微芯片。

通过在皮肤里植入传感器,员工经过安全扫描后进入办公室或打开公司电脑,不仅便利,也能显着提升信息安全,但这一技术引发了伦理和法律方面的担忧。

分析机构表示,智能植入设备未来有巨大的市场增长潜力,可以与体外智能设备联通,让人成为“万物互联”的一环。此外,可穿戴设备、目标追踪器未来潜力无限,智能家居和家庭 娱乐 设备也将获得持续性快速增长,而智能电视早已进入千家万户。

从长期来看,智能设备的增长趋势将通过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进一步巩固,一个紧密联结、智能化、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和服务生态系统正在形成,它将超越现有界限,重新定义许多行业之间的协作和互赖,这个生态的形成过程将帮助企业决定未来投资哪些领域。

看似是不同领域的玩家各布其局,实则为同一赛道的选手竞相赛跑。不论是传统家电企业努力把住手机这一智能家居的核心入口,还是手机厂商们积极拓展家电品类,打造各自的IoT(物联网)生态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生产手机是否能让家电企业消除“前景焦虑”?手机厂商在IoT赛道力突重围的关键又是什么?

格力曝光折叠机技术 “董明珠们”为何执着造手机?

2月5日,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公开“可折叠屏幕以及折叠屏移动终端”专利信息。该专利技术中的一大特点是“左右两侧屏幕各自独立存在,可以各自单独折叠展开运动,相互之间相对自由。”这就避免了目前市面上折叠手机厂商未能彻底解决的铰链难题。

2020年12月,格力旗下首款5G手机上架,格力手机更名为大松手机,采用骁龙765G处理器,售价2699元起。不过,大松手机目前官方销售渠道仅为格力董明珠店电商平台。从其产品介绍中“家庭全场景智慧互联”“一键可同时完成5个设备配网”“可通过语音助手或‘格力+’App互联格力智能家居”等卖点不难看出,大松手机让格力距离实现“智慧互联”又近了。

事实上,与格力布局手机业务路径相似的,还有TCL、海信、康佳等传统家电企业。例如,海信近日推出了旗下首款5G阅读手机A7 CC版,水墨屏被升级为67英寸彩墨屏,采用的是国产紫光展锐虎贲T7510 5G处理器,续航达4770mAh。目前已正式在电商平台发售,6+128GB版本售2399元。虽然其大篇幅产品介绍聚焦在阅读友好性这一卖点,AI墨智键仍给这款新品附上了智能因子。

今年1月,TCL以2021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为契机,召开全球发布会,发布了其在半导体显示、家电及通讯等领域的多款智慧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针对海外市场,TCL发布了全新TCL 20系列手机,包括五款2021年最新的TCL智能手机,并预热了智能手机、电视、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之间的多屏互动方案,称将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智能协作体验。

随着5G及物联网技术日渐成熟,家电企业对于手机的 探索 更加乐此不疲。由此,回看此前董明珠针对外界负面评价的回应,似乎更能理解其深意。她说,手机业务需要有一个培育的过程,“我们的研发团队在逐步形成,也有了自己的技术,大家认为市场上没人买就是失败了,我并不这样认为。”

OPPO成立安第斯事业部 手机厂商加速布局IoT

2月3日,OPPO成立安第斯事业部,主要负责云平台、数据中心以及基础技术等。据报道,OPPO内部人士表示,独立云和大数据将完善相关移动产品的服务,包括视频和HeyThings。

HeyThings是于2019年首次亮相的OPPO在IoT领域注册的商标,包括HeyThings IoT 协议、HeyThings IoT 服务平台和音频互联协议,分别用以帮助生态合作伙伴快速实现产品接入,为开发者提供高效便捷的硬件智能化服务,以及将开发好的音频互联协议和能力进行开放,实现更多第三方智能耳机与 OPPO 手机的互联互通。

在HeyThings亮相的开发者大会上,OPPO还提出了面向 IoT 行业领域的能力开放行动。2020年上半年,OPPO Watch、OPPO 手环及OPPO Enco三款蓝牙耳机等可穿戴设备的接连发布,实现了计划的落地。后来在2020年下半年推出的智能电视,将上述OPPO Watch等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了以智能电视为中心的IoT家居场景。

一边是家电企业在“手机端”发力,另一边则是手机厂商入局智能家电。早在2013年,小米就着手打造生态,并不顾外界的“嘲笑”,坚持智能家居的布局。2019年小米成立大家电事业部,开拓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品类,与主打空调业务的格力形成正面竞争。

华为、小米、OPPO大力投入的智能电视业务,也对海信、TCL、康佳等传统家电企业的核心业务造成不小压力。

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愈加成熟且广泛应用,手机、家电都逐渐被划入同一大类——IoT产品,它们的使命莫过于在家居、办公、出行等各类场景中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体验。

小米的IoT产品布局可谓大而全,其IoT生态链目前已几乎覆盖了所有类别的智能硬件。且由于小米的IoT产品不要求与小米手机深度绑定,支持iOS和Android等各种系统,在场景体验和产品选择上,都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可能。

另一方面,面对技术迭代、需求升级,手机厂商们也无法放慢脚步。布局IoT既是行业大势所趋,也是企业破茧重生。

对华为而言,其在2015年发布智能家居战略,推出了HUAWEI HiLink,即连接华为与伙伴的IoT生态战略平台。以软件平台互联建设为突破口,华为IoT平台实现了多品牌之间的互联互通。

2019年3月,华为正式提出了“1+8+N”战略:其中“1”是核心产品手机,也是主入口;“8”包含了PC、平板、电视、耳机、手表等8大主流品类,为辅入口;“N”是指华为与生态合作伙伴研发的泛IoT产品。2020年11月,华为消费者业务Hilink生态总经理闪罡曾表示:“2020年是华为IoT生态业务的崛起之年。”

IoT分布式入口或为趋势 家电企业需合作、 科技 公司期爆款

根据IDC中国季度手机市场跟踪报告,2020年全年国内智能手机厂商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是华为、vivo、OPPO,占比分别为383%、177%和174%。小米、苹果位列其后,而其他手机所占市场份额为35%。

中国工研院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IoT市场将突破万亿美元,2017-2022年复合成长率达136%,将成为未来几年推动 科技 产业发展的一大动力。《2018—2019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也已超12万亿元,物联网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729%。

据Counterpoint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小米已投资了300多家公司,涉及2000多种产品SKU。2019年,旗下物联网和生活用品行业同比增长417%,达到621亿元人民币,占小米总收入的30%以上。

“未来一定是物联网时代,但对家电企业来说,物联网时代不意味着一定要做手机。有观点认为,真正的物联网将通过分布式入口进入,即每一个智能家居产品都可以成为入口,用户可通过向家中任何一个家电产品发布指令来实现远程 *** 控。比如,在厨房对着冰箱说‘打开空调’,客厅里的空调就开了。”刘步尘认为,对于家电企业而言,与 科技 公司开展合作进入IoT领域会是更明智的选择。

OPPO副总裁、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总裁刘波也曾指出,当前以 IoT、5G、云、AI 为引领的新技术,正在促进智能手机之外的新兴终端的不断涌现,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生活品质和效率。

“他们在IoT领域的竞争态势跟手机(业务)的竞争态势是一样的。”在孙燕飚看来,手机产布局IoT,不论生产什么产品都是一种尝试。“目前整个IoT行业没有爆款,相对火爆些的产品也不是家电,是蓝牙耳机和手环,所以现在手机厂商们想做什么产品都可以。”他指出。

耀华DS17是一款智能家居中控设备,其内置了WiFi模块,可以连接到家庭网络,实现远程控制。因此,可以说耀华DS17具备物联网的基本要素,即联网能力。但是,要判断是否真正带有物联网功能,需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各种智能设备,实现数据共享和自动化控制。耀华DS17只是一个中控设备,它本身并不是智能设备。因此,如果将其作为物联网的一部分,还需要连接其他智能设备,如智能灯、智能插座等,才能实现物联网的功能。
其次,物联网需要具备互联互通的能力,即不同设备之间可以相互通信和协作。耀华DS17支持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但需要使用特定的协议和接口。因此,要想实现耀华DS17与其他设备的联动,需要确保这些设备也支持相应的协议和接口。
第三,物联网需要具备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即可以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从而提高智能化程度。耀华DS17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通过内置的传感器收集环境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但是,它的处理能力有限,无法处理大量的数据。因此,如果需要实现更高级别的智能化应用,需要配合其他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平台。
最后,物联网需要具备安全保障的能力,保证设备和数据的安全。耀华DS17内置了一定的安全机制,如用户权限控制和数据加密等,可以保证设备和数据的安全。但是,随着物联网的普及,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安全保障措施,确保物联网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耀华DS17具备基本的物联网能力,但要实现更高级别的智能化应用,需要配合其他的智能设备和数据处理平台。同时,需要加强安全保障措施,确保物联网的安全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1054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