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全国物联网考研的985院校有哪些?

现在全国物联网考研的985院校有哪些?,第1张

1、现在全国物联网考研的985院校有哪些没有汇总名单,可以自己去研招网或者学校官网查看硕士专业目录,毕竟985的学校只有39所。
2、985招生学校的查找方法如下: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网页上方的硕士目录或者左边的硕士目录查询;
选择省份和输入报考专业;
搜索即可了解该省(市、区)招收这个专业的有哪些学校。

重庆985大学是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重庆大学现设有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工程学部、建筑学部、信息学部、医学部,共36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附属医院和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学校拥有理、工、经、管、法、文、史、哲、医、教育、艺术11个学科门类。

重庆大学王牌专业

领先专业:

(世界知名)采矿工程。

(国内一流)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区域一流)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强势专业:

(世界知名)土木工程。

(世界高水平)冶金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学、城乡规划、测控技术与仪器。

(国内一流)物流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表演、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物流管理、地质工程。

(国内高水平)能源经济、工程造价、航空航天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机械电子工程。

(区域一流)金融数学、城市管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播音与主持艺术。

优势专业:

(世界高水平)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

(国内一流)生物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国内高水平)风景园林、德语、勘查技术与工程、材料物理、物联网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公共事业管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财政学、戏剧影视文学。

(区域一流)戏剧影视导演。

百度百科-重庆大学

河海大学不是985工程高校,是211工程高校,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河海大学简称“河海”,是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教育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以及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学校历史

老河海时期

915年,时任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的张謇主持创立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由黄炎培任学校筹备主任,3月15日正式开学,由许肇南任第一任校长,被中国水利界公认是理论和实践上贡献最大的近代水利专家李仪祉任学校教务主任。这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水利技术人才的高等学校,隶属于全国水利局并报教育部备案。

1924年,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与并入的国立东南大学工科成立河海工科大学,仍隶属于全国水利局,茅以升任首届校长。

1927年6月,河海工科大学与国立东南大学等校合组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改称国立江苏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河海工科大学全部学生以及图书器材并入工学院土木科(1928年改为土木系),部分教师继续应聘任教,其中卢恩绪为工学院院长,张谟实为土木系主任。中央大学工学院土木系下设水利组,1937年6月成立水利系,但此后土木系水利组仍继续存在。

1939年,中央大学成立工学研究所,其中土木工程部下设水利工程组。

1941年,水利组划归水利系。

1949年5月,成为南京大学工学院水利系。

华东水利学院时期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南京大学工学院水利系、交通大学水利系、同济大学土木系水利组、浙江大学土木系水利组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水利工程专修科合并成立华东水利学院。建院初设水文、水利土壤改良、水利发电和水工结构等4系。

1953年,厦门大学土木系水利技术建筑专业、山东农学院农田水利系、淮河水利学校水利工程专修科并入。

1955年,华东水利学院的水利土壤改良专业与武汉水利学院的水道及港口水工专业对调。

1960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

新河海时期

1985年,华东水利学院更名为河海大学,恢复了“河海”传统校名。

1997年12月,河海大学入选第二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名单。

2000年6月,河海大学常州分校更名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2017年9月,河海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高校。

师资力量

据2021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教职工353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540名,博士生导师596名;现有院士4人(其中外籍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者5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名,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等省级人才计划培养对象逾300人次。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江苏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

学科建设

据2021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水文水资源学院、水利水电学院、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环境学院、能源与电气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力学与材料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业工程学院、海洋学院、理学院、商学院、企业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系等专业院系和大禹学院(拔尖人才培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开设63个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5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江苏省品牌专业5个,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15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

国家特色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能源与动力工程、通信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水务工程、地理信息科学、交通工程、环境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质工程、测绘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工程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江苏省品牌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工程、工程力学、土木工程、物联网工程

江苏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动化、机械工程、社会学、工程力学、物联网工程

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水利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工程力学、岩土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学术科研

据2021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9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8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6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6个、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2个,江苏省“双创计划”团队3个,“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8个,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计划”创新人才团队1个。

2018年,学校共有153项申报课题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立项。其中面上项目7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4项,重点项目5项,其他项目6项。                               

2015年,由学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7年,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2月,学校获201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

2019年1月,由河海大学作为牵头单位的成果获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2021年,学校五项成果获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其中河海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4项成果荣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学术资源

截至2020年底,河海大学图书馆由西康路校区、江宁校区、常州校区3个校区图书馆及各学院资料室组成,图书馆纸质文献馆藏量达340万册(件),各类电子数据库资源116个(含300余万种中外文电子图书、近9万种中外文电子期刊)。重点收藏有水利水电工程、岩土工程、海洋工程、港口航道工程、海岸工程、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工程、工程力学等方面的纸质及电子类书刊资料,形成了以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保护、发展为特色的文献保障体系。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7月河海大学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学校是国家首批授权可授予外国留学生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高校,已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千余名博士、硕士与学士,与近30个国家(地区)的8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所)际协作关系。学校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拓展海外办学点,推动人才本土化培养;服务企业国际化战略,加强人才定制化培养,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我国海外工程企业提供科技支持和人才支撑。                                 

985工程是指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双一流的全称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邮电大学不是985工程高校,是211工程高校,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为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CDIO工程教育联盟创始成员,入选国家“111计划”、“2011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历史

北京邮电学院

1955年,以天津大学电讯系、电话电报通讯和无线电通信广播两个专业及重庆大学电机系电话电报通讯专业为基础组建北京邮电学院,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隶属国家邮电部。

1959年和1960年,北京电信学院及其附属中技部、邮电科技大学先后并入北京邮电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

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北京邮电学院”更名为“北京邮电大学”。

1998年,北京邮电大学成为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61所“211工程”建设院校之一。

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北京邮电大学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的顶尖行业特色型大学之一。

师资力量

根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北京邮电大学拥有着一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科技新星、省部级“青年学科带头人”、省部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等为骨干的师资队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8%,外籍教师近百人。教职工总数2183人,其中专任教师1435人,院士9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2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具有正、副高职称的教师95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8%,外籍教师65人。

学科建设

根据2020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北京邮电大学设有14个教学单位,并设有研究生院,有43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哲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涉及22个一级学科,2022年2月,学校新增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部级重点学科8个。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北京市重点学科: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计算机系统结构(二级学科)、机械电子工程(二级学科)、数字内容传媒学(交叉学科)、网络治理(交叉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通信工程、信息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应用物理学、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

市级特色专业:通信工程、信息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工业设计、数字媒体技术

学术科研

根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北京邮电大学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个(其中2个为牵头、3个为合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111创新引智基地”5个、北京实验室1个、各类部级重点实验室9个以及网络技术、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感知技术与产业3个研究院,可信网络通信2011协同创新中心。同时,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十二五”期间,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资助419项,其中含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2项,总数是“十一五”的157倍,经费是“十一五”的311倍;973计划项目连续4年获得立项,863计划重大项目课题牵3项,主题项目课题牵头7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有62项(牵头6项)课题获准立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次获得重大突破;获得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2项;获得国家科技奖励9项(包括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5项,社会力量设奖40项;三大检索论文总数为10116篇,其中SCI有2913篇,是“十一五”的32倍;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22件,是“十一五”的335倍,软件著作权登记数为425件;作为参与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SM);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得国防专利授权21项。

2017年,北京邮电大学通过结题的项目共31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0项,省部级项目61项,一般纵向项目17项,横向合作项目87项,校级项目46项;有36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获国家级奖1项,获省部级奖7项,获社会力量奖28项;有337项专利被授权,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2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3项,外观设计2项。

2020年1月,学校获3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

2021年9月26日下午,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1年“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在位于浙江桐乡的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北京邮电大学的“人工智能驱动的重大疾病动态画像新技术和远程高效防治系统”入选2021年度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

合作交流

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开始实施与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学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成立了国际学院。

2011年,学校与斐济南太平洋大学合作建设的孔子学院。

2017年,库克群岛孔子课堂获“先进孔子课堂”称号。

根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北京邮电大学与150余所国(境)外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

985工程是指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双一流的全称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211院校,整体的师资力量也是十分的强大的,而且理工科专业也是十分的强大的,接下来我们就来和大家一起具体的介绍一下这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更多信息如何吧。看看他值不值得我们去报考呢?

办学历史和办学层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简称西电或西军电。西电前身是1931年创办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1958年迁址西安;1966年转为地方建制,并更名为西北电讯工程学院;1988年更名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大学,同时,也是教育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共建高校。1959年入选全国重点大学;1996年入选国家211工程;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王牌专业
1电子科学与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隶属于学校的二级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该学院肇始于20世纪中期学校设立的无线电物理系和基础部物理教研室,2013年在整合原技术物理学院和理学院相近研究方向的优势学科基础上组建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本科阶段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波传播与天线、应用物理学等专业,以2020届毕业生为例,这五个本科专业各有毕业生259人、71人、147人、32人、29人,共有538人。研究生阶段设有等离子体物理、电子与通信工程、光学、光学工程、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物理电子学等专业,2020届这七个研究生专业各有毕业生2人、26人、17人、38人、3人、41人、14人,共有141人。

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A+等级,且名列全国第1位,理所当然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王牌专业之一。该专业的国内强校还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
2信息与通信工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隶属于学校的二级学院通信工程学院。该学院是中国通信工程专业、信息论专业发祥地之一,以现代电子信息、现代通信理论与技术为主导,设有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本科阶段设有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等专业,以2020届毕业生为例,这三个本科专业各有毕业生643人、131人、41人,共有815人。研究生阶段设有电子与通信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军事指挥、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专业,2020届这五个研究生专业各有毕业生258人、11人、31人、259人、13人,共有572人。

其中,研究生阶段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获A等级,可以说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王牌专业之一。该专业的国内强校还有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东南大学等。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隶属于学校的二级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该学院始于1958年设立的导d系统专用计算机专业,是全国最早设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院校之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则于2018年7月正式成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阶段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以2020届毕业生为例,这三个本科专业各有毕业生484人、34人、457人,共有975人。研究生阶段设有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软件工程等专业,2020届这四个研究生专业各有毕业生155人、159人、3人、163人,共有480人。

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A-等级,也可以说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王牌专业之一。该专业在国内许多高校都有开设,连偏文科、农学、师范等类型的学校都有开设,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农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国内强校则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1062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