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工作调研报告

新旧动能转换工作调研报告,第1张

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创新谋发展新路、布发展新局,为创新发展指明方向。下面是我收集的2017新旧动能转换工作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如何科学梳理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抓住“牛鼻子”,找准着力点,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深入思考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期,按照省委要求,我们成立专门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新旧动能转换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丰富、生产要素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充分融入全球分工网络,成为世界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环节的加工组装基地。以初级生产要素的投入扩张为动力、以传统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是中国的传统动能。
但是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近年来生产要素成本的价格上涨和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传统动能正面临着巨大挑战。第一,随着近年来人口红利消退,以劳动力工资为代表的初级生产要素成本快速上涨,中国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业链环节的价格优势正在削弱,一些企业开始向东南亚、南亚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第二,中国工业、制造业增加值世界第一,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有12个大类的增加值规模名列第一;在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位,其中钢铁、水泥、煤炭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一半甚至更多。由于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产量巨大,即使单个工厂达到环保标准,但总的污染物排放也有可能超过环境容量,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第三,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整体低迷,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许多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恶化,库存增加、经济效益下降、亏损面扩大,甚至出现一批“僵尸企业”。与此同时,由于国内产业升级滞后于国内需求升级的速度,造成在国内产能过剩的同时仍然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高端产品。国际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提出重振制造业战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更是大力推进美国制造业回流,同时比中国成本更低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也致力于完善基础设施、扩大开放、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中国经济发展正受到来自发达国家从高端和发展中国家从低端的双重挤压。可以说,中国原来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亟待实现经济增长新旧动能的转换,由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发展,由初级生产要素驱动转向高级生产要素驱动,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由传统产业占主体地位转向高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占主体地位。
如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从而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兴起,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新材料、生物科技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加速成熟,新兴产业正在形成。2016年AlphaGo打败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2017年AlphaGo又化身Master在网络快棋战中对中、日、韩顶尖高手取得60连胜,显示出新兴技术改变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巨大潜力。由于世界各国在新兴技术领域的差距不大,而且后发国家在旧技术系统的沉淀投资少、转换成本低,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是后发国家实现赶超、成为工业强国的难得契机。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考察可以看到,美国在电气革命时期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日本在电子信息革命时期成为制造业强国都是如此。因此,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也为我国实现增长动能转换,并从原来的追随、模仿向并行、领跑迈进提供了历史机遇。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必须加强科技创新。近年来,我国R&D投入大幅度增长,科研水平和企业创新能力获得显著提高。2015年,中国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07%,已经处于世界较高水平。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中国无论R&D强度、科研水平还是产业的技术水平与美、日、德等制造业强国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弯道超车”机遇,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实现在新兴领域的赶超,必须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在基础科学研究、前沿技术、产业共性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必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新的创新战略和政策,如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日本社会50等,以期在未来的关键技术、专利、标准等战略资源上获得主导权。中国也必须要抓住这一历史契机,促进网络经济、高端制造、生物经济、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战略新兴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加快发展,增强国际话语权甚至发挥主导性,同时超前布局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物技术和核技术领域一批战略性产业,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必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虽然我国已经涌现出华为等一批世界级企业,在高铁、核电装备等领域也进入世界领先行业,但总体上看,我国产业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实现新旧动能转换,需要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战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用新一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技术产业融合,推动传统产业生产工艺、企业管理、商业模式、产业业态等方面的创新。同时加强重点攻关,解决基础材料、元器件等制约国内产业发展的瓶颈。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近期重点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党中央、国务院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在供给侧,并在2015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经过一年多的实施,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我国经济发展供给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近期要继续坚持下大力气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有效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为新动能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新动能蓬勃发展可期
在传统动能减速的同时,以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经济悄然崛起,新动能成为我国经济的亮点。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高技术产业以及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了较快增长,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创业活跃,涌现出以分享经济为代表的一批新兴商业模式。可以预料,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实、中国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以及前沿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新动能将会迎来蓬勃的发展,旧动能也将通过改造升级重新焕发活力。


板块弱势
紫光股份主要业务覆盖两个板块:IT+CT,从当前A股盘面看,两个板块都处于下跌通道中,股价大幅回调。这两块业务,从下游客户看,现在阶段都是看运营商和头部互联网厂商的资本开支吃饭。
IT板块(服务器+存储):
从业绩看,Q3开始云计算厂商资本开支放缓,IT产品厂商营收都开始边际下降,服务器龙头浪潮信息在2季度呈现60%同比增长后,3季度营收出现负增长,紫光股份也出现类似变化。从intel 数据中心业务业绩也可以得到印证,
intel数据为中心的业务2020年Q1和Q2增速达34%。而2020年Q3该业务收入为84.22亿美元,同比下滑10%,环比下滑16.8%。根据Intel预计最要到2020Q1以后才会出现反转。因此IT整体板块业绩增长想象空间受限,业绩承压。同时,由于各公司存货大幅提升,也增加跌价风险。

再从估值看,整体供应链受美国控制,整体板块估值受到较大影响。IT基础设施行业,本身比较苦逼,从毛利看,浪潮、紫光股份都存在边际下滑,盈利能力弱。定价权掌握在美国人手中。中科曙光进入美国实体贸易清单,浪潮之前传出断供影响,整体受美国技术限制,导致板块估值受到影响。
CT板块(路由器+交换机+WLAN+安全):
CT板块下游客户主要分为运营商和企业客户,企业客户主要还是靠头部云计算厂商,云计算是厂商CT需求基本和IT产品需求正相关,因此需求短期放缓。
而在运营商客户这块,国内三大运营商业绩增速都在放缓,个人业务增长已经达到顶点,而5G价值更多来自于产业,而非个人用户,因此未来5G+工业物联网没有大规模落地前,业绩增速都将疲软,导致5G网络建设周期拉长,因此运营商资本开支规模或将疲软。
这里有两点可以印证:
1)2020 年初,业界预测新增基站约为 70 万个。但截止 2020 年 Q3,5G 基站新增规模仅为 54 万个,预计全年大幅低于预期。
2)根据券商的产业调研显示,中国移动 2021 年的资本规模不会有很大提升,很有可能与 2020 年持平,5G 网络建设方面的资本开支也会与 2020 年持平。
运营商资本开支放缓,导致行业整体估值回调;

2) 母公司债务危机
今年4月,紫光股份公告收到大股东通知,后者拟转让其持有的17%股权。不过,直至今年9月,仅有一家公司愿意受让紫光股份568%股权,对价4666亿元。目前已经完成向北京屹唐同舟的股权转让,但后续再无引入战略投资者,在引入投资上,不及预期。
违约情况:紫光集团无法兑付11月15日13亿元人民币债券,无法兑付12月10日到期的45亿美元债券本金;无法兑付12月10日到期 “18紫光04”利息。
信用评级情况:12月8日,中诚信国际决定将紫光集团有限公司主体信用等级由BBB调降至B,并继续列入可能降级的观察名单;将“18紫光04”、“19紫光01”和“19紫光02”的债项信用等级由BBB调降至B,并继续列入可能降级的观察名单。

        调研报告不同于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关于东营市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精选相关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东营市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1
 
石油化工是我市的支柱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随着多家东营地炼企业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辖区内获批进口原油指标总量超过胜利油田年产量,未来原油加工量和整体装置开工负荷率将明显提高。
 
1 石化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2016年,东营市规模以上石化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为44612亿元、44312亿元、1822亿元、2944亿元,分别占地方工业345%、361%、221%、268%。石油化工产业经过多年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不断延伸和整合产业链,已形成炼油、石化、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等中下游配套完善、规模庞大、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格局,壮大成为全国地炼企业最为集中、规模最大的地市,2016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6900万吨/年。
 
(一)集约效应优势明显。石化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及东营区、广饶县境内。通过系列技术、装备、工艺等改造提升,国Ⅴ标准成品油供应全国各地,油田化学品成熟对接胜利油田市场,化工新材料方兴未艾,石化产业效益和竞争能力大幅度提高,2016年石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44312亿元,完成投资3173亿元,工业用地平均销售收入达到12622万元/公顷,单位工业用地平均投资强度达到9336万元/公顷;加工原油和燃料油4893万吨,占全国原油加工量的906%,主要产品成品油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9%,居于国内地级市首位;石化产业销售收入占到集群销售收入的95%。
 
(二)创新能力提升强劲。集群内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了完善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2016年,规模以上石化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2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增加,带动了专利申请、新产品销售等的快速增长。整个石化产业集群的研发能力和水平都居于国内同行业前列,居于国内地级市石化产业的首位。
 
(三)资源节约效果明显。强化目标管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健全长效机制,全市超额完成了“十二五”下降17%的节能目标任务。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对化工企业“三评级一评价”(节能、安全、环保评级和综合评价)工作,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三项指标都居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四)两化融合深度契合。集群内石化企业实现了全厂DCS、ERP、SIS系统,原油调和、石油加工、仓储物流、销售服务供应链的协同优化系统法应用,广泛应用了工业云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三维数字化平台、物联网接入平台、生产优化工具,普遍应用了移动巡检、移动作业、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应急指挥、智能仓储等智能手持终端等,两化融合程度居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联合石化协会开展石化企业智能工厂试点示范工作,垦利石化、胜星化工、海科集团等3家企业试点成效明显。开展了化工园区(聚集区)智能化改造工作。重点对临港石化产业基地进行智能化提升,建成了产业园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了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打造集智慧办公、智慧安全、智慧环保、智慧应急、智慧能源、智慧安防、公用工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园区体系。
 
(五)集群产业配套完善。集群在临港物流、研发孵化、原料储运、高端石油装备制造、交易平台、生产销售建设等领域配套完善。临港物流。建设了万吨级深水大港——东营港,码头总量达到39个,港口吞吐能力达到6000万吨,成为涵盖液化品、散杂货、客运、集装箱等多种运输业务的区域性中心港口。油气运管道。已建在用原油管道11条,辖区总长度354公里,本市炼化企业管道供应能力1780万吨;全市建成成品油管道3条,长21公里,成品油外输能力900万吨;建成长输天然气管道7条,辖区总长度265公里,资源供应能力20亿方/年。研发孵化。东营市石化产业辖区内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石油石化行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建有36个国家及省部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学校企业山东石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石油石化行业重要的科研中试及工业试验基地。以石油石化为特色、以高端科技服务业为主要业态,规划并开工建设了东营创新广场等科技孵化设施。交易平台。华东石油交易中心打造集信息交互、线上交易、区域交收、在线金融、智能物流、价格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石油石化产品交易平台。
 
2 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几点思考
 
(一)“炼化一体化”是大型石化提质增效的根本方向。“炼化一体化”是集上游炼制到下游化工产品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生产经营方式,其最大优势是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生产装置互联、上下游产品互供、管道互通、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生产效率高、产业结构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依托东营市现有炼油产业基础,进行整合优化,提升炼化一体化水平。按照“大型化、一体化、集约化、清洁化、园区化”思路,采用“常减压-渣油加氢脱硫-蜡油加氢-重油催化裂化-蜡油加氢裂化”的总加工路线,实现全加氢型炼化一体化流程,提高装置规模和经济性,依托园区条件集中供应氢气和水电汽风等,生产过程清洁、安环、环保。近期重点是整合炼油企业资源,向烯烃、芳烃领域进行延伸,提高基础石化原料供给能力,同时减少成品油产量。远期重点是对落后炼油产能进行整合置换,通过淘汰东营市部分炼油产能,在东营石化产业基地新建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技术水平,实现产业升级。
 
(二)延伸产业链是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破解之道。当前,柴汽油的加工利润空间已十分有限,并且随着进口原油市场的开放,利润空间将会逐步压缩。石化产业向化工方向发展已是当前行业可持续发展行之有效的破解之道,学习惠州石化、九江石化等大型石化企业通过加大技术引进和研发投入,延伸石化产业链条,推进建设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的化工新材料和高端转用化学品项目,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化工新材料产业体系,促进东营市化工产业链的增值。
 
(三)调整优化布局是石化产业集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东营市北部地区重点打造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加强现有企业的安全环保节能监管,推进环境敏感区内的化工企业向石化产业基地搬迁,兼顾目前己经形成的重点企业发展需求,将基地建设与布局优化充分结合,提升化工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化工产业与城镇、环境的和谐发展。
 
(四)实行一体化管理是提高化工园区发展水平的迫切要求。坚持“五个一体化”的原则,即以产业一体化为核心,实现公用辅助工程一体化、物流运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和管理服务一体化,化工园区管廊、码头、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要到位,水、电、气(汽)、煤炭等生产物资由统一部门进行管理,并且采取市场化方式进行运营维护。设置应急管理中心,统一应急事件的指挥和处置。
 
(五)智能工厂建设是打造精品石化企业的有效手段。推动先进优化系统(APC)在石化和化工企业的应用。提高生产执行系统(MES)应用普及率、覆盖范围及应用深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过程、物流仓储产供销产业链一体化,实现产品可追溯、制造过程可监控、效益可实时计算的目标。充分发挥先进信息技术在激发新潜能、重构生产体系、引领组织变革、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石化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实现企业生产方式、管控模式变革,全面提高安全环保、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绿色低碳水平,促进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益提升,着力打造产品特色鲜明、服务竞争力强、盈利能力水平高的精品石化企业。
 
东营市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2
 
近日,由山东省东营市政协牵头,东营市海洋与渔业、科技等部门联合进行的海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工作结束,形成了《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总结东营市海洋经济取得的成绩、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报告》指出,2012年东营市海洋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拉动该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海洋经济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海洋渔业快速发展,海洋工业初具规模,海洋服务业逐步提高;重大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港口建设进展顺利,初步建成了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液体化工品集散地;科技支撑能力逐步提高,目前已获得大批科研成果;海洋综合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海洋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
 
但该市海洋经济也存在着规划体系不够完善,海洋经济总量小、质量不高,海洋经济支撑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报告》提出了六条建议:一是优化空间布局,统筹规划海洋经济发展,构建“三区两带”发展新格局,规划建设功能区,强化海洋功能区划的控制性作用;统筹陆海一体化发展,促进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二是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构建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发展海洋渔业,优化提升海洋化工业,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积极培育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加快推进海洋旅游业。三是坚持科技兴海,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加强海洋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四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海洋承载能力。五是保护生态环境,推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六是制定配套措施,加大保障力度。
 
目前,该市正在积极酝酿《关于加快全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意见》,以促进全市海洋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大数据泛指巨量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而受到重视。《华尔街日报》将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生产和无线网络革命称为引领未来繁荣的三大技术变革。麦肯锡公司的报告指出数据是一种生产资料,大数据是下一个创新、竞争、生产力提高的前沿。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认定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因此,发达国家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信息化向社会经济各方面、大众日常生活的渗透。有资料显示,1998年全球网民平均每月使用流量是1MB(兆字节),2000年是10MB,2003年是100MB,2008年是1GB(1GB等于1024MB),2014年将是10GB。全网流量累计达到1EB(即10亿GB或1000PB)的时间在2001年是一年,在2004年是一个月,在2007年是一周,而2013年仅需一天,即一天产生的信息量可刻满188亿张DVD光盘。我国网民数居世界之首,每天产生的数据量也位于世界前列。淘宝网站每天有超过数千万笔交易,单日数据产生量超过50TB(1TB等于1000GB),存储量40PB(1PB等于1000TB)。百度公司目前数据总量接近1000PB,存储网页数量接近1万亿页,每天大约要处理60亿次搜索请求,几十PB数据。一个8Mbps(兆比特每秒)的摄像头一小时能产生36GB数据,一个城市若安装几十万个交通和安防摄像头,每月产生的数据量将达几十PB。医院也是数据产生集中的地方。现在,一个病人的CT影像数据量达几十GB,而全国每年门诊人数以数十亿计,并且他们的信息需要长时间保存。总之,大数据存在于各行各业,一个大数据时代正在到来。
信息爆炸不自今日起,但近年来人们更加感受到大数据的来势迅猛。一方面,网民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以物联网和家电为代表的联网设备数量增长更快。2007年全球有5亿个设备联网,人均01个;2013年全球将有500亿个设备联网,人均70个。随着宽带化的发展,人均网络接入带宽和流量也迅速提升。全球新产生数据年增40%,即信息总量每两年就可以翻番,这一趋势还将持续。目前,单一数据集容量超过几十TB甚至数PB已不罕见,其规模大到无法在容许的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
数据规模越大,处理的难度也越大,但对其进行挖掘可能得到的价值更大,这就是大数据热的原因。首先,大数据反映舆情和民意。网民在网上产生的海量数据,记录着他们的思想、行为乃至情感,这是信息时代现实社会与网络空间深度融合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很多规律性信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2012年底我国网民数为564亿,手机网民为42亿,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可以了解大众需求、诉求和意见。其次,企业和政府的信息系统每天源源不断产生大量数据。根据赛门铁克公司的调研报告,全球企业的信息存储总量已达22ZB(1ZB等于1000EB),年增67%。医院、学校和银行等也都会收集和存储大量信息。政府可以部署传感器等感知单元,收集环境和社会管理所需的信息。2011年,英国《自然》杂志曾出版专刊指出,倘若能够更有效地组织和使用大数据,人类将得到更多的机会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大数据应用的领域
大数据技术可运用到各行各业。宏观经济方面,IBM日本公司建立经济指标预测系统,从互联网新闻中搜索影响制造业的480项经济数据,计算采购经理人指数的预测值。印第安纳大学利用谷歌公司提供的心情分析工具,从近千万条网民留言中归纳出六种心情,进而对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变化进行预测,准确率达到87%。制造业方面,华尔街对冲基金依据购物网站的顾客评论,分析企业产品销售状况;一些企业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对采购和合理库存量的管理,通过分析网上数据了解客户需求、掌握市场动向。有资料显示,全球零售商因盲目进货导致的销售损失每年达1000亿美元,这方面的数据分析大有作为。
在农业领域,硅谷有个气候公司,从美国气象局等数据库中获得几十年的天气数据,将各地降雨、气温、土壤状况与历年农作物产量的相关度做成精密图表,预测农场来年产量,向农户出售个性化保险。在商业领域,沃尔玛公司通过分析销售数据,了解顾客购物习惯,得出适合搭配在一起出售的商品,还可从中细分顾客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在金融领域,华尔街“德温特资本市场”公司分析34亿微博账户留言,判断民众情绪,依据人们高兴时买股票、焦虑时抛售股票的规律,决定公司股票的买入或卖出。阿里公司根据在淘宝网上中小企业的交易状况筛选出财务健康和讲究诚信的企业,对他们发放无需担保的贷款。目前已放贷300多亿元,坏账率仅03%。
在医疗保健领域,“谷歌流感趋势”项目依据网民搜索内容分析全球范围内流感等病疫传播状况,与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提供的报告对比,追踪疾病的精确率达到97%。社交网络为许多慢性病患者提供临床症状交流和诊治经验分享平台,医生借此可获得在医院通常得不到的临床效果统计数据。基于对人体基因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对症下药的个性化治疗。在社会安全管理领域,通过对手机数据的挖掘,可以分析实时动态的流动人口来源、出行,实时交通客流信息及拥堵情况。利用短信、微博、微信和搜索引擎,可以收集热点事件,挖掘舆情,还可以追踪造谣信息的源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通过对十万多人手机的通话、短信和空间位置等信息进行处理,提取人们行为的时空规律性,进行犯罪预测。在科学研究领域,基于密集数据分析的科学发现成为继实验科学、理论科学和计算科学之后的第四个范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材料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等正在兴起。
麦肯锡公司2011年报告推测,如果把大数据用于美国的医疗保健,一年产生潜在价值3000亿美元,用于欧洲的公共管理可获得年度潜在价值2500亿欧元;服务提供商利用个人位置数据可获得潜在的消费者年度盈余6000亿美元;利用大数据分析,零售商可增加运营利润60%,制造业设备装配成本会减少50%。
大数据技术的挑战和启示
目前,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仍存在一些困难与挑战,体现在大数据挖掘的四个环节中。首先在数据收集方面。要对来自网络包括物联网和机构信息系统的数据附上时空标志,去伪存真,尽可能收集异源甚至是异构的数据,必要时还可与历史数据对照,多角度验证数据的全面性和可信性。其次是数据存储。要达到低成本、低能耗、高可靠性目标,通常要用到冗余配置、分布化和云计算技术,在存储时要按照一定规则对数据进行分类,通过过滤和去重,减少存储量,同时加入便于日后检索的标签。第三是数据处理。有些行业的数据涉及上百个参数,其复杂性不仅体现在数据样本本身,更体现在多源异构、多实体和多空间之间的交互动态性,难以用传统的方法描述与度量,处理的复杂度很大,需要将高维图像等多媒体数据降维后度量与处理,利用上下文关联进行语义分析,从大量动态而且可能是模棱两可的数据中综合信息,并导出可理解的内容。第四是结果的可视化呈现,使结果更直观以便于洞察。目前,尽管计算机智能化有了很大进步,但还只能针对小规模、有结构或类结构的数据进行分析,谈不上深层次的数据挖掘,现有的数据挖掘算法在不同行业中难以通用。
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前景是十分光明的。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任务很重,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是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保证。大数据分析对我们深刻领会世情和国情,把握规律,实现科学发展,做出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数据的重要价值。
为了开发大数据这一金矿,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首先,大数据分析需要有大数据的技术与产品支持。发达国家一些信息技术(IT)企业已提前发力,通过加大开发力度和兼并等多种手段,努力向成为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国外一些企业打出免费承接大数据分析的招牌,既是为了练兵,也是为了获取情报。过分依赖国外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平台,难以回避信息泄密风险。有些日常生活信息看似无关紧要,其实从中也可摸到国家经济和社会脉搏。因此,我们需要有自主可控的大数据技术与产品。美国政府2012年3月发布《大数据研究与发展倡议》,这是继1993年宣布“信息高速公路”之后又一重大科技部署,联邦政府和一些部委已安排资金用于大数据开发。我们与发达国家有不少差距,更需要国家政策支持。
中国人口居世界首位,将会成为产生数据量最多的国家,但我们对数据保存不够重视,对存储数据的利用率也不高。此外,我国一些部门和机构拥有大量数据却不愿与其他部门共享,导致信息不完整或重复投资。政府应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打破数据割据与封锁,应注重公开信息,应重视数据挖掘。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统一数据开放门户网站,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并鼓励挖掘与利用。例如,提供各地天气与航班延误的关系,推动航空公司提升正点率。
大数据的挖掘与利用应当有法可依。去年底全国人大通过的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是一个好的开始,当前要尽快制定“信息公开法”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现在很多机构和企业拥有大量客户信息。应当既鼓励面向群体、服务社会的数据挖掘,又要防止侵犯个体隐私;既提倡数据共享,又要防止数据被滥用。此外,还需要界定数据挖掘、利用的权限和范围。大数据系统本身的安全性也是值得特别关注的,要注意技术安全性和管理制度安全性并重,防止信息被损坏、篡改、泄露或被窃,保护公民和国家的信息安全。
大数据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盖特纳咨询公司预测大数据将为全球带来440万个IT新岗位和上千万个非IT岗位。麦肯锡公司预测美国到2018年需要深度数据分析人才44万—49万,缺口14万—19万人;需要既熟悉本单位需求又了解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的管理者150万,这方面的人才缺口更大。中国是人才大国,但能理解与应用大数据的创新人才更是稀缺资源。
大数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中反映,是一个应用驱动性很强的服务领域,是具有无穷潜力的新兴产业领域;目前,其标准和产业格局尚未形成,这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宝贵机会。我们要从战略上重视大数据的开发利用,将它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抓手,但要注意科学规划,切忌一哄而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1193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03
下一篇 2023-06-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