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生命的历程总是那么暗淡?

为什么生命的历程总是那么暗淡?,第1张

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1,生命历程是悲喜交加,苦乐参半的。但是人们对快乐和悲伤的感受却是相对的。我们常常会觉得快乐的时光过得好快,而痛苦的日子过得好慢。所以你觉得生命历程暗淡,可能是与这样的认知有关。

2,每个人的命运都不相同。有些人天生就生活在一个很好的环境之中,受的苦,经历的难,比其他人少一些,但是也不代表没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孙中山先生曾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这就很好地反映您提问的为什么生命历程总是那么暗淡。人生是要靠我们拼搏奋斗换取未来,但有时候你的拼搏奋斗可能是没有结果。所以说是有点无奈。

不过,还是要振作起来,乐观面对,我们也可以收获生命中的许多美好的!

来源于网络

传播一词是英文“communication”的汉译,英文“communication”则来源于拉丁语“communis”,具有“公共”、“社区”的意思,经过约定俗成演变成今天的“传播”、“传递”、“沟通”、“交通”的意思。
一、传播的定义(来源:刘海龙《范式与流派》)
1、“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
例如:传播学集大成者威尔伯·施拉姆认为“传播是对一组信息符号意向的分享”。他认为“我们在传播的时候,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即我们努力想共享的信息、思想或态度。”
“共享”说的另一观点:认为“共享”的概念约等于“互动”,潜台词也就是强调传播是传受双方平等的交流和对话,彼此之间应该有起码的尊重和理解。
2、“交流”说:强调“传播”是有来有往的、双向的活动。
例如:美国学者J·霍本“传播即用言语交流思想”。这有点类似“共享说”,但着眼点不在“结果”,而在“过程”。
3、“符号”说:强调“传”是符号(或信息)的流动。
例如:美国学者B·贝雷尔森和塞纳认为:“所谓传播,即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主要媒介……所进行的符号的传送”;“传播是运用符号——语词、画片、数字、图表等,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等”。
4、英国大百科全书关于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作为个体之间通过共同符号系统的意念交换”。
5、“影响(劝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对受者(通过劝服)施加影响的行为。
例如:美国学者J·露西和G·彼德森认为:“传播这一概念,包含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全部过程”。这一定义正确指出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带有功利性、目的性的传播活动。
6、其他说法:
控制说:是传者对受者的控制
权力说:信息中暗含着某种强迫或是规训
游戏说:传者设置规则的游戏
7、由传播的定义可以看出,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是:(郭庆光《传播学基础》)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二、传播的三层含义
1、沟通
Communication的原始意义就是中文的“沟通”,它在拉丁文与community同个字源,部是communis。即是要建立:“共同性”(make common)——也就是透过社区内人们面对面的沟通,彼此分享信息和情感,以建立深刻的了解。其中最重要的场域莫过于家庭。家里面的声息气味都熟得不得了。隔壁房间有人走过来,只要听脚步声就晓得是谁。根本不必抬头看。可见“熟悉”是沟通的基本要素。
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也是从家庭开始的;人们走出“家庭”的堡垒之后,进入一个充满陌生人的“公共”场域,在那个场域里彼此不熟悉,必须建立一个免于政治压迫和资本污染的情境,使大家透过批判性的理性沟通,求同存异。
2、交通
到了产业革命以后,communication进入第二个阶段,增加了“交通”的意义。工业社会制造就业机会,大量农民迁徙到城市,拜赐于舟、车、飞机、电话、电报,徙置远处仍可维系感情和意义的共同性。交通工具打破了地理的樊篱,延长人们沟通的能量,但沟通内容的稠密度却非大为稀释不可。今天交通银行译为Bank of Communications.交通部译为Ministryof Communications,其实就是保留communication第二层的意义。
例如:库利提出的“铁路也是重要的传播方式”
3、媒介
晚至20世纪50年代,英文才出现mass media一词,泛指我们所熟悉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乃至延伸到今天所谓的“新媒体”(包括互联网、卫星和社交媒介等载体),这已经进入communication的第三层意义了。倘若第二层意义指“物质的”交通工具,第三层便是指“心灵的”交通工具。
说到传播,就一定要注意“受众”这个群体。在古典社会学里,mass还意指中文所说的“乌合之众”(可参考勒庞《乌合之众》),形容受众的背景分歧,组织松懈,群龙无首,受众与受众、受众与传播者之间互不相识。
正因为是“乌合之众”,老死不相往来,早期哥伦比亚学派才会假设媒介可以长驱直人,其信息有力“击中”这些“原子化”(atomized)的受众,改变他们的态度与行为,后来的研究证明这个假设是无稽的。
照李普曼(Lippmann,1922)的说法,大众媒介把“外在的世界”转换成为我们“脑中的像”,而记者居于两者之间(mediated),他们必须运用“刻板印象”(stereotypes)捕捉复杂的外在世界,不免挂一漏万,所以李普曼鼓吹由专家精英为公众阐释社会事相。
早年芝加哥学派称媒介为“有组织的情报”(organized intelligence),由记者、编辑等组成的科层组织。有目的地收集、制造和散发各种信息。既然公共舆论(public opinion)代表“理性沟通”,为何又说“乌合之众”的媒介(mass media)促进公共舆论的“理性沟通”?其中理论的矛盾如何统一?那就必须进一步假设:即使个人是无知愚昧的,众人却是有集体智慧的。所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结——
这三层意义出现的时间有先后,既独立、又同时存在。任凭现代“传播”科技有多先进也无法取代面对面的“沟通”,而且“沟通”与“交通”的功能也不完全重叠。西方民主理论的浪漫原型,从希腊的城邦政治,联想到美国新英格兰小镇的议事厅,都假设社区内人人互相熟悉,见多识广,更热心参与公共事务。
三、传播的类型与功能
1、传播的类型
(1)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2)即分为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
2、传播的个人功能
(1)传播的个人功能可以分为社交性和自我中心性两种。(皮亚杰)
(2)传播的个人功能,很多是属于工具性的行为。(托尔曼)
(3)传播的个人功能的“游戏说”。(斯蒂芬森)
(4)传播媒介的个人功能主要包括信息功能 、发展个性的功能 、与社会整合(一体化)的功能和娱乐功能。(丹尼斯·麦奎尔)
3、传播的社会功能
(1)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1948)的论文中对传播的功能所作的三点归纳一直被传播学界认为是经典性的论述。
即三功能说——监测环境;协调社会;传承文化
(2)查尔斯·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1957)一书中,在拉斯韦尔提出的三个功能之外,又增加了第四个功能——娱乐。
这四种功能,又常被称为告知(获取信息)、劝服、教育和娱乐的功能。
(3)拉扎斯费尔德和默顿在《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1948)中提出,大众传播有授予地位;促进社会规范的实行;麻醉精神。
四、传播的要素
(1)三要素说:传者、内容(信息)、受传者
(2)四要素说:传者、内容(信息)、通道、受传者
(3)五要素说:拉斯韦尔的5W(谁、说什么、通过什么、给谁、取得什么效果)
(4)六要素说:信源、编码、信息、噪音、译码、信宿

网上是理想,现实是生活。不可否认,现在有很多大公司都在要求员工加班,他们觉得只有员工努力加班,才能够在职场中有专注的态度,可是还有不少年轻人他们拥有居高自傲的心态,总认为在公司里不想加班,也不愿意通过加班去讨好老板,最后同事之间肯定会产生不必要的矛盾,这也就突出了加班的重要性,到底是加班还是不加班,其实也是跟公司的工作氛围有关。

文化与传播杂志》省级期刊
Culture & Communication
《文化与传播》杂志是省级期刊,创办于2012年,发行周期是双月刊。广西大学主办,广西大学主管。主要栏目有传统文化与传播、设计欣赏、当代文化与传播、影视文化与传播、国际文化与传播、媒介文化与传播、书评、广告文化与传播、研究生论坛、会议综述、
投稿咨询 加急咨询 杂志订阅
基本信息
主管单位:广西大学
主办单位:广西大学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全年订价:¥ 20800
ISSN:2095-459X
CN:45-1383/G2
创刊时间:2012
发行周期:双月刊
杂志简介
《文化与传播》(双月刊)于2012年创刊,由广西大学主管,广西大学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刊物设置有传统文化与传播、设计欣赏、当代文化与传播、影视文化与传播、国际文化与传播、广告文化与传播、研究生论坛、会议综述等栏目。
《文化与传播》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反映文化、文学、语言与新闻传播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国内外公开发行。
期刊须知
[1]每篇论文的作者数最好不超过6位,若超过请投稿时附必要的说明,其他对研究有贡献者列入志谢部分。作者署名居中、英文题名下方,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用逗号“,”隔开。
[2]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
[3]关键词是表达论文主要内容,具有检索价值的名词性术语,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关键词一般为3-8个。
[4]文稿标题层次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如一级标题用1……,二级标题用 1 1……,余类推。通常不超过四级。
[5]本刊稿件处理期限为1个月,如果1个月内没有接到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
期刊收录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期刊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数据分析
综合影响因子:暂无期刊他引率:暂无被引半衰期:暂无平均引文率:暂无
立即指数
期刊他引率
名词释义:
立即指数:表征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指标,即该期刊在评价当年刊载的论文,每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 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影响因子:指该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证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次数,与该刊前两年所发表的全部源论文数之比。
影响因子
杂志发文量
主要发文机构分析
机构名称 发文量 主要研究主题
广西大学
281 新闻媒介媒体文化文学
中国传媒大学
36 文化媒介媒体游戏**
《传播》编辑部
30 投稿文化投稿须知办刊办刊宗旨
广西师范大学
20 文化文学音义语图语言
中南民族大学
15 文化媒介媒体新闻广告
广西民族大学
13 语言战时诗歌宗教媒体
南京大学
12 文化哲学媒介哲学家中国电视
中国人民大学
12 新闻列宁主义文化传播列宁主义
复旦大学
11 语言诗歌媒介媒体话语
兰州大学
10 改编娱乐化**赵执信政治
我们的服务
期刊咨询
学术文章助力职级晋升
文秘服务
1对1服务,量身定制文案
论著出书
利于履历加分,提高个人知名度
网友评论
zhongka2018-10-11 15:14:40
文化与传播杂志编辑部速度很快,效率很高,差不多20多天就返回了修改意见,外审专家很认真,提了好多意见,总之这个杂志给人的感觉尽心尽责,审稿也很认真,一看就是很认真看过的,提的问题都是很有价值的。是一个很好的杂志。
发表评论
评论无需审核,评论内容不代表汇发表网站意见
免责声明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零售和咨询服务,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任何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本站提供的期刊信息均来源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及网络,仅供参考,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拨打电话400-888-9411,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503室,邮编:530004。
相关杂志
人文之友
四川期刊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管
广告大观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主管
网络财富
国家海洋局主管
新闻前哨
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视听界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主管
传媒评论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
湖南省教育厅主管
传媒观察
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新闻春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声屏世界
江西广播电视台主管
东南传播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主管
今传媒
陕西省出版印刷公司主管中国文化传媒网
大型综合类文化资讯网站
中国文化传媒网(文化传播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文化报社)主办的大型综合类文化资讯网站。
网站名称
中国文化传媒网
别名
文化传播网
总部地点
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15号[1]
主办单位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
主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历史沿革主要职责频道栏目TA说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
中国文化传媒网(文化传播网)于2000年创办。
中国文化传媒网新版自2006年12月16日正式启动至今,网民IP覆盖国内包括港、澳、台,沿海地区和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在内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境外IP覆盖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和拉丁美洲180多个国家与地区,其中欧美主要发达国家访问量占境外IP比例50%。
2008年5月16日,由文博会公司具体建设运营的中国文化产业网--“国家文化产品、服务项目和投融资项目网上交易平台”获得中宣部、文化部、商务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颁发的“首届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奖”。
依托行业媒体强大的采编资源优势和在文化艺术领域所具有的广泛影响力,网站近年来在各类文化资讯网站中脱颖而出,占据权威性地位。随着2009年底中国文化报社作为第一家中央部委主管报社整体转企为中国文化传媒集团,2010年3月,中国文化传媒网(文化传播网)名称正式启用。
由文化部主管,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文化报社)主办,中国文化传媒网承办的《中国文化手机报》于2010年7月26日正式创刊。这是全国第一家国家级文化传媒集团主办的第一家文化信息类手机报,是全国文化工作者拥有的第一家文化类新型无线媒体。它将依托国内联通、电信、移动三大电信运营商几乎覆盖全国所有乡镇的电信网络,将国家的文化方针政策、最新发生的文化新闻事件、社会焦点、新鲜文化资讯等送达全国文化系统工作者及全社会关心文化事业的普通用户,特别是最基层的文化馆(站)工作者。中国文化手机报包含焦点新闻、文化大观、文博快讯、演展看台、文化时评、特别关注、地方新闻等十余个栏目。
主要职责
中国文化传媒网(文化传播网)秉承大文化视野,立足行业,面向社会,为全球用户24小时提供全面及时的文化资讯。网站以原创文化类新闻见长,突出文化艺术领域焦点新闻的深度、广度报道,内容包括权威发布国家文化政策,快速报道全球文化动态,国内外突发文化事件独家报道,文化热点、文化现象解析透视,专家访谈等。树立了坚实的公信力,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化行业首选的信息资讯媒体。
频道栏目
中国文化传媒网是国内最大最权威的文化门户类网站,它包含文化要闻、地方新闻、环球视野、剧团院校等26个频道,130个子栏目。通过文、图、音、视频等形式全面展示娱乐、历史、艺术、美术等文化信息。为文化管理者、经营者、文化艺术从业人员以及各界人士提供了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的全方位服务。提供海量文化类咨询,实时反馈当今热点文化现象、解读文化产业、文化法规政策、多形式网民互动、大量原创视频信息报道等都是中国文化传媒网的特色。
尽揽天下文化新闻。中国文化传媒网(文化传播网)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与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文化报社)的有力领导下,以丰厚的媒介资源和扎实的技术资源、以拼博向上的团队精神,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最全的文化资讯平台,为更多的网友及读者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中国文化传媒网提供中文、英文两种版本。包括资讯中心、产品交易中心、全国文化产业项目服务工程、网上文博会、文化大观园五大板块。内容范围涵括了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各主要行业,体现了独家、专业、权威的特点,而交易方面开放式的互动平台的推出也为中国文化产业各行业带来无限商机。全国文化产业项目服务工程建设一直是网站的重点与热点,文化产业项目投融资项目库和文化产品和服务资源库正不断丰富,受到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关注。网站每天24小时为海内外文化企业提供专业诚信交易服务,永不落幕的网上文博会正日益深化。
分享你的世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1196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03
下一篇 2023-06-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