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物联网平台?

什么是物联网平台?,第1张

物联网平台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就如物联网并不是一项新技术,而是已有技术在新情景和新用例中的应用。每一个行业巨头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整合业务和产品线,抽离共性技术、业务流程等重组出一个“业务平台”,并称之为物联网平台。例如,系统服务/软件厂商通过开放开发工具、API 来搭建一个 AEP 平台;工业巨头将某一细分领域的 Kown-how 数字化并封装成一套解决方案,便能够提供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
当然,一个平台的构建并没有说的那么简单,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上下游的资源整合优化,以及根据业务需求和顶层规划进行有逻辑的重组,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叠加。
基于平台供应商数量众多的现实,大多数的供应商只能提供平台能力的一部分。实际上,这类公司并不能称为物联网平台提供商。如果仅仅提供连接管理或者应用使能这类简单功能,那么只能被称为连接管理平台或者应用使能平台,而不能称为综合性物联网平台。

7月25日,阿里巴巴旗下的平头哥发布首款玄铁910芯片,也是目前业界性能最强的RISC-V架构芯片之一,未来可以应用于5G、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驾驶等领域。

说到这里,你们是不是会有很多疑问?什么是RISC-V架构芯片?玄铁910和华为麒麟芯片有什么区别?玄铁910能否用在手机上?

RISC-V架构是什么?有多强?

说起RISC-V架构是什么?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一句话“RISC-V架构是万物互联的芯片基础”,可以概括RISC-V处理器的地位。

RISC-V处理器是由现任谷歌董事长Hennessy和UC伯克利教授David Patterson于1980年提出,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五代。前段时间,高通领投支持基于RISC-V架构的SiFive公司,英特尔和三星也为该公司投入资金。目前国内外知名企业都加入RISC-V基金会,例如华为、阿里巴巴、谷歌、高通、微软。

玄铁910与华为麒麟芯片是什么关系?

玄铁910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移动端集成芯片,这是什么意思呢?玄铁910是一款处理器(IP core),可以理解为SOC中的CPU。

这里以麒麟980为例,来解释这个问题。麒麟980是7nm的SOC集成芯片,拥有Cortex-A76 CPU、双核NPU、Mali-G76 GPU、Cat21基带芯片等组成。那么玄铁910就相当于麒麟980中的Cortex-A76 CPU。

根据Core Mark跑分数据可以看出,玄铁910比公开的RISC-V最好处理器Sifive u74性能提高了40%,主频功耗仅为02瓦,也是首个性能突破70的RISC-V处理器。横向对比,玄铁910基本与Cortex-A72处于同一个水平。

因此,玄铁910和麒麟芯片并不是一个层级上的概念。但是平头哥也表示,未来将提供完整的SOC解决方案,目前只是定位于AloT领域。未来是否能够运用在手机上,目前仍不确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玄铁具备这个能力。

不得不说,自从华为开始研发自家的芯片之后,中国企业也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这一方面上来,可以说这是一件非常不错的好事,毕竟中国的企业越发的强大,那么中国也是越发的强大。相信今后也会有更多卓越的企业进行自家芯片的研发。不知道,相较于华为,大家觉得阿里巴巴的平头哥玄铁910怎么样呢?

ALL in意为全力以赴,奋力一博
AI+IoT=AIoT就是AI(人工智能)与IoT(物联网)相结合产生的智联网。
也就是赋予每一个物体“AI”的能力。换句话来理解,就是将“大数据时代”变成“大数据分析时代”。
雷军说这句话意思就是小米科技下一步的公司战略
将全力以赴转向人工智能与万物互联的智联网

物联网平台的定义:

物联网平台是一个中间层,一方面位于物联网设备层和物联网网关(和数据)层之间,另一方面是应用。因此,物联网平台也被称为应用支撑平台/智能管理平台。

物联网平台的基本功能和优势:

物联网平台支持物联网设备和端点管理、连接和网络管理、数据管理、处理和分析、应用开发、安全、访问控制、监控、事件处理和接口/集成。

物联网平台有自己的根,需要管理、监控、存储、翻译、保护和分析物联网数据;启用应用程序;物联网设备管理;因为物联网缺乏标准和互 *** 作性、连接性和集成性;安全性、固件更新以及用户和访问管理;可视化并与应用程序、用户和开发人员联系。

物联网平台可以更快、更便宜、更好地构建物联网解决方案,实现物联网项目。它们的基本功能包括连接和网络管理、设备管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应用支持、集成和存储。

随着更多物联网设备/资产、数据、相关技术、网络/连接解决方案的出现,以及基础设施和高效、可互 *** 作和安全连接的发展,物联网平台已经成为专业的物联网部署。

物联网平台已经成为物联网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几种类型和供应商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和市场策略。此外,物联网平台的现实和市场非常复杂,因为物联网项目、应用和解决方案具有不同的架构、连接和管理设备的方式、管理和分析数据的可能性、构建应用的能力和利用的选项。对于任何特定环境下的任何给定物联网用例,物联网都是有意义的:例如:消费应用、企业物联网应用和工业物联网或工业40。

这两天关于华为鸿蒙系统最劲爆的消息,并不是有更多华为手机用户已经用上了鸿蒙系统,而是有传闻华为手机之外的硬件和品牌已经开始适配鸿蒙系统。这对于目前正在转型的华为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如果这个传闻成真,那么未来市面上除了华为之外,会有更多的国产手机采用鸿蒙系统。这不但对谷歌的安卓系统发起了挑战,同时也让华为的物联网战略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当然这个传闻得分两面看,一面是华为鸿蒙系统可以适配到非华为麒麟芯片的硬件上。这个在技术上毫无难度,毕竟鸿蒙只是一个系统,只要华为允许,当然可以匹配到其他ARM架构的芯片上去,就像Intel和AMD的处理器都能支持微软的X86 *** 作系统一样。之前曾有消息表示,华为的鸿蒙系统在初期只会支持麒麟系列的芯片,而且要麒麟970之后的产品;而现在鸿蒙系统如果可以适配更多芯片,比如高通和联发科的芯片,那么华为以及之前的荣耀会有更多手机可以支持鸿蒙。

事实上,从华为以及荣耀目前可升级鸿蒙系统的手机来看,基本都采用的是麒麟芯片,而且对系统还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说已经升级到EMUI 11的华为手机,基本就能升级鸿蒙系统,只是时间早晚而已。现在看来,华为应该在硬件支持上进行了广泛的适配,如果高通和联发科的芯片可以支持鸿蒙系统了,且不说其他品牌,华为自己以前的不少手机未来都不会因为芯片不同而无法升级鸿蒙系统,特别是一些中低端机型。

所以鸿蒙系统支持更多的芯片和硬件,这并不是一个技术难题,而是看华为的需要。按照我们之前的说法,鸿蒙需要更多的手机来支持,即便目前只有华为和荣耀手机,但如果加入了高通芯片和联发科芯片,那么仅仅华为和荣耀就有更多手机可以支持鸿蒙,这对鸿蒙的普及还是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至于这个传闻的另一面,显然就和其他第三方手机厂商有关了。现在已经有一些人故弄玄虚,表示出了华为之外,还会有三个国产手机厂商将采用鸿蒙系统,并且暗示出了华为以及荣耀之外OPPO和魅族会加入鸿蒙阵营。当然这些爆料都没有给出什么真实数据,但的确引发了不少吃瓜群众的狂欢。

事实上,从我们的角度来看,除了荣耀很可能会跟进老大哥华为的鸿蒙系统之外,OPPO和魅族要采用鸿蒙系统的可能性并不大。魅族不久前才宣布了自家的智能设备品牌,基于安卓的Flyme新系统也才发布不久,完全没有去适配鸿蒙的可能。毕竟一个同样希望在智能家居和物联网上发力的厂商,是不可能去采用鸿蒙系统的,因为那就代表着将话语权交给了华为;至于OPPO,理由其实也差不多。现在OPPO在国内处于手机第一厂商的位置,硬件、软件、渠道都很成熟,没有理由突然去为华为背书,采用鸿蒙系统,何况OPPO自己也在布局AloT。

而从应用层面来看,鸿蒙目前也是采用安卓软件,魅族和OPPO如果采用鸿蒙系统,在应用上也没有什么变化。难道是希望鸿蒙的物联网功能,能吸引到更多的用户?但OPPO和魅族就用安卓的这一套东西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更关键是它们并没有像华为这样遭受到禁令,没有必要去主动走出这一步。

如果追根溯源,早在2020年,就有魅族和OPPO会加入鸿蒙阵容的传闻出现,只不过魅族也好,OPPO也好,之后都多多少少否定了这种可能。如果说因为适配高通和联发科,一些人为了蹭热点,又把OPPO和魅族拉出来凑数,也是有很大可能的。不过从现实来看,我们的确没有看出魅族和OPPO支持鸿蒙的可能性有多大。

实际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或许大家都忽略了。除了少数谷歌核心技术之外,安卓本身是一个开源的系统,包括鸿蒙系统也大量采用了安卓的代码,甚至鸿蒙自己的HPK软件格式,解包后依然也是用的安卓的APK,也就是说HPK只是一个中间层。但这并不关键,反正开源的安卓魔改成任何其他名字的系统都是可以的,何况鸿蒙本身也有自己的内核技术。

但鸿蒙这种系统也是开源的,也就是说如果有第三方厂商愿意使用的话,并不需要去适配华为的鸿蒙系统,自己拿来魔改一番,就像安卓一样,然后换个名字也是可以的。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似乎并不用去担心其他手机厂商到底使用什么系统。几乎可以肯定,除了iOS和Windows之外,这些手机想用基于Linux的开源系统,都是很容易的事儿。

所以说,即使鸿蒙系统针对联发科和高通的平台做出了适配,不代表其他手机厂商就会用鸿蒙这个系统。不过我们倒是好奇,届时会不会有民间大神自己做一些鸿蒙刷机包,就像过去的安卓刷机包一样,去非官方适配各种手机,那想必是一个有趣的事情。

就在最近,小米发布了第二季度财报,公司营收878亿元,同比增长640%;经调整净利润63亿元,同比增长874%。而从小米的报表来看,这一季小米在海外市场的收入高达436亿元,同比增长816%,占总收入497%,算是相当不错的了。

小米在财报中有分析称,2021年二季度较一季度收入有所增加,主要是由于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互联网服务等部分收入增加所致。其中,2021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的ASP上升,主要是由于公司高端智能手机的销售额增加所致。

小米电视在中国市场已经连接10个季度销量排第一了,而在全球也排第5,可以证明小米的产品是受大家喜欢的。

小米的物联网方面,目前小米的AlOT平台已经连接的设备数高达374亿台,这或许意味着小米的AlOT平台,已经是全球连接数最多的物联网平台了。

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主要是因为小米在基因中就蕴含着创新精神。

在最新的《人民日报》内容当中还有一个知名大厂被点名表扬,那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小米。我们都知道,小米早在几年前就实现了自研澎湃芯片的量产,在上个月更是将澎湃C1的芯片装在了刚发布的新机——小米折叠屏手机MIX FOLD当中。

小米在北京的智能工厂,这家工厂又称“黑灯工厂”。至于为什么这么称呼,据说是因为在生产小米折叠屏手机MIX FOLD时,该工厂从加工过程到安装途中都做到了全自动化,全程没有一个人工参与,就连工厂里的照明灯也不需要打开。“黑灯工厂”之称也因此而来。

其实小米的胜出并没有花哨的秘诀,而是依靠持续不断的创新。小米在屏幕、影像、充电、工艺等核心技术领域,近年来厚积薄发,多方位引领行业创新。全力冲击苹果最优势的高端市场的小米,最终拼出了属于中国品牌的全球第二。

为了呈现更好的产品,小米在技术和创新上都有很大的进步,单单是2021年第一季度,小米的研发支出达到30亿元,同比增长61%,持续性增长的研发投入,让小米在技术方面取得了接连突破。

充电方面,小米已经实现全球领跑。小米11Ultra首发了硅氧负极电池,高能量密度、高寿命、高性能的硅氧负极电池,提升了新的行业门槛。5月末,小米公布了全新一代的快充技术,行业范围内首次实现200W有线快充+120W无线快充的规格。

相信小米能够成功,相信小米在未来的日子里,小米能够坚持初心、越战越勇,加油!

答:是的

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Internet of Things)=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IoT(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AIoT融合AI技术和IoT技术,通过物联网产生、收集海量的数据存储于云端、边缘端,再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更高形式的人工智能,实现万物数据化、万物智联化,物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追求的是一个智能化生态体系,除了技术上需要不断革新,技术的落地与应用更是现阶段物联网与人工智能领域亟待突破的核心问题。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海尔智家(600690);格力电器(000651);美的集团(000333);小米集团(01810HK)等

本文核心数据:智能家居产量、废铝回收量、智能家居产量占比等

行业概况

1、定义

智能家居的定义经历了从10至30的变化,10时期智能家居通过感知技术与家居设备相连,帮助用户减少劳务量;20时期智能家居综合利用多项技术,通过家庭设施创造高效、安全、便捷的居住环境;30时期智能家居以人的需求为核心,随时提供个性化服务。

根据功能不同,智能家居可以分为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智能控制、智能影音、智能传感、智能家电、智能设备、智能网络、智能遮晾、环境控制十类。各类型智能家居具体产品如下:

2、产业链剖析:中游为关键环节

智能家居产业链上游为技术层和基础层,主要参与企业包括芯片、传感器、智能控制器等硬件供应商以及AI技术、云服务等软件供应商;中游为智能家居系统及设备的设计制造;下游为消费市场,主要参与者有房地产企业、家装企业、零售企业等。

上游领域,芯片供应商包括英特尔、ARM公司等;传感器供应商包括博世、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霍尼韦尔等;PCB供应商包括深南电路、欣兴电子、惠亚集团等;电容供应商包括村田、宇阳科技、松下等;通讯供应商包括华为、顺舟智能、泰利特等;智能控制器供应商包括拓邦股份、和尔泰、和晶科技、中颖电子等。

中游设计、制造领域,智能单品及智能家居系统开发代表企业有小米、三星、百度、京东等,传统家电领域代表企业有海尔智家、美的、飞利浦、康佳等;其他代表性企业包括欧瑞博、超级智慧家、杭州行至云起科技等。

下游消费市场,智能家居To B端的代表企业有房产企业碧桂园、万科、恒大、保利,以及家装公司东易日盛、金螳螂等;To
C端,消费者既可以通过红星美凯龙、五星电器、国美电器等线下商城购买智能家居产品,也可以通过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线上渠道购买。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迎来全面爆发期

中国智能家居发展始于1999年,2005年前处于萌芽期,行业内主要参与者为欧美智能化定制品牌;2005-2008年中国企业开始探索发展路径,智能窗帘、智能灯控等细分领域抢先发展;2008-2019年,家电、电器类龙头企业开始参与到市场中,行业内企业开始生态圈建设,智能门锁、智能音箱等新领域爆发,行业逐渐进入快速发展期;2020年以来,随着物联网、5G等技术的逐渐成熟,智能家居行业迎来了全面爆发期。

行业政策背景: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我国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智能家居行业发展。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促进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领域的推广与应用,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发展加快;201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重点面向在智能家居领域融合5G、深度学习、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推动行业技术发展;2020年,《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出台,智能家居行业产品、服务和应用得到规范;“十四五”期间,我国继续规范和支持智能家居行业发展,《关于印发“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的通知》、《“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等政策强调要健全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引导智能家居产品互联互通,推进智能家居产品的普及。

行业发展现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1、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

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的背景下,随着5G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的快速应用与普及,万物互联互通已成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智能家居也迎来发展机遇。2019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已达204亿台,同比增长359%;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和上游供应紧缺带来的压力,2020年全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为2亿台,同比下降19%。IDC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超过22亿台,同比增长110%。

2、智能家居系统平台

目前较为主流的智能家居平台主要包括Apple的HomeKit、Amazon的Alexa、Google的Google
Home、三星的SmartThings,以及国内厂商小米的米家、百度的DuerOS、阿里巴巴的AliGenie、华为的HiLink、海尔的U+、京东的京鱼座等,发布时间主要集中在2013-2017年间。整体来看,除小米生态相对独立外,国外平台和国内平台通过合作协议互通。

3、智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

根据CSHIA发布的《中国智能家居生态发展白皮书》,2016-2020年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由26085亿元增长至514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851%。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800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东部地区发展较好

我国智能家居行业企业数量较多,从区域分布来看,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为广东省,其次为山东、江苏、浙江、陕西等,东南部地区整体分布更为集中。

从代表性企业分布来看,代表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浙江、山东等地,均为东部省市,具有良好的制造业和新兴技术发展基础,其中广东省拥有华为、格力、欧瑞博、美的等多家领先企业,是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摇篮。

2、企业竞争:米家排名第一

按企业主营业务类型分,我国智能家居行业竞争派系可分为传统家电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其他企业三派。传统家电企业代表有海尔智家、美的集团、格力电器等,具有供应链和销售渠道,制造能力和品牌优势突出;互联网企业代表有小米集团、百度集团、阿里巴巴、华为等,技术和资金实力雄厚;其他企业主要为萤石网络、欧瑞博等智能家居专门企业以及其他行业参与者,其中智能家居专门企业业务类型专一,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多为中小型企业,资金需求较大。

根据Maigoo网发布的2022年中国智能家居十大品牌榜,米家MIJIA、海尔智家U-home、美的美居、华为全屋智能、天猫精灵、小度、京鱼座、萤石Ezviz、欧瑞博ORVIBO、BroadLink依次为排名前十品牌。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发展趋势:全屋智能、语音交互、信息安全

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发展趋势主要有全屋智能、语音交互和信息安全三个方向。

全屋智能是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风向标。IDC发布的《中国全屋智能设备和解决方案市场回顾和展望,2021》报告显示,我国全屋智能市场在产品、技术、服务能力上均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智能家居赛道各领域头部企业纷纷入局全屋智能。

语音交互是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另一大趋势,目前来看,搭载语音助手的设备产品主要为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但其在智能家居方面也有着非常大的市场潜力。目前小米、百度、阿里等领先企业均已通过以搭载语音助手的智能音箱为中枢的语音控制体系实现智能家居产品的语音控制。

此外,智能家居产品的快速普及、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在给家庭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信息安全问题浮出水面。一方面,智能家居设备从传统的接触式 *** 控变为远程网络 *** 控后,网络安全威胁提升;另一方面,智能家居设备与云端、其它智能设备、消费者之间都在频繁交互,采集并储存了大量消费者信息,信息泄露风险提升。因此持续提升信息安全水平也将是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2、发展前景:政策加持下发展前景向好

我国智能家居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随着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应用的愈发成熟、中国智能家居硬件设备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提升,预计未来5年我国智能家居行业仍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到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1万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1205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04
下一篇 2023-06-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