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物联网?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什么是物联网?它由哪几部分组成,第1张

1、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 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 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 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

2、组成: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整体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 。

(1)整体感知—可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智能传感器等感知设备感知获取物体的各类信息。

(2)可靠传输—通过对互联网、无线网络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送,以便信息交流、分享。

(3)智能处理—使用各种智能技术,对感知和传送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实现监测与控制的智能化。

扩展资料:

常见的运用案例有:

1、物联网传感器产品已率先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防入侵系统中得到应用。机场防入侵系统铺设了3万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而就在不久之前,上海世博会也与无锡传感网中心签下订单,购买防入侵微纳传感网1500万元产品。

2、ZigBee路灯控制系统点亮济南园博园。ZigBee无线路灯照明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是此次园博园中的一大亮点。园区所有的功能性照明都采用了ZigBee无线技术达成的无线路灯控制。

3、智能交通系统(ITS)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利用先进的通讯、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实现对交通的实时控制与指挥管理。交通信息采集被认为是ITS的关键子系统,是发展ITS的基础,成为交通智能化的前提。无论是交通控制还是交通违章管理系统,都涉及交通动态信息的采集,交通动态信息采集也就成为交通智能化的首要任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联网

2019年全球ICT产业关键字,聚焦「智慧、速度与创新」。创新技术如人工智慧、延展实境(XR)、区块链、数位分身(DigitalTwin)持续出笼,尤其人工智慧加速晶片及量子电脑的发展,伴随5G商转,势必带动产业跳跃式前进。既然聚焦「虚实整合、运算科技、人机互动」三大主轴,2019年COMPUTEX,全球IP矽智财授权领导厂Arm受邀出席《COMPUTEX论坛》、《InnoVEX论坛》主题演讲。Arm在COMPUTEX揭示全面运算(TotalCompute)主张,为5G时代提供更符合更多使用情境(usecase)的整体运算方案,并展现强大生态系能量。

Arm在COMPUTEX2019有哪些亮点展示?瘾科技带你浏览四大解决方案 亮点一:物联网平台

回应Arm的目标在2035年打造达一兆台连网装置,为了让连网装置深度沟通,Arm针对IoT平台的生态系,近年接续推出「DesignStart」、「Pelion」及「Neoverse」等相关计画。今年COMPUTEX,Arm展示Pelion这项混合环境的端到端联网连接、装置和资料管理平台方案。Pelion特色在于建构3A情境,「任何装置、任何资料、任何云端」(Anvice,Anydata,Anycloud),管理任何种类的连网装置与连接,应付任何内外部不同类型的资料,连接任何公有、私有及混合云端。

换言之,Pelion平台让企业在安全环境下,管理各项物联网装置,无限制连结任何规模的资料。COMPUTEX也展示,Arm收购TreasureData后,借助巨量资料技术能力,Pelion平台对资料流程进行融合,让企业用户以高效、更安全的技术部署、连接和更新连网装置,顺利走入物联网的资料世界。

亮点二:AI机器学习

联网装置与数据资料爆发成长,人工智慧的机器学习应用,逐渐从云端转移至终端。为了把机器学习技术放在边缘装置发挥所长,Arm针对机器学习的晶片应用进而打造全新处理器。延续Arm在CPU具备的可编程优势,以及GPU数据处理压缩能力和高吞吐量的设计特点,将其整合至机器学习晶片设计之中。针对机器学习热潮,Arm推出「ProjectTrillium」机器学习运算平台支持各种AI应用程序,在功能性与可扩展性方面,能实现更快机器学习效率。根据统计,目前ProjectTrillium平台的学习数据吞吐量,比起过去CPU、GPU协同作业的机器学习效率,已经达2~4倍以上,效能也优于传统DSP的可编程逻辑。

换言之,ProjectTrillium是一个异质的ML运算平台,平台架构包括ArmML处理器、开放原始码ArmNN软体框架,目前搭载于超过25亿台Android装置。Arm针对ML处理器进行强化,包括超过两倍能源效率,达到每瓦5兆次运算(TOPs/W)、记忆体压缩技术提升达三倍,以及提升至高达八核心的次世代峰值效能,与每秒最高32兆次运算(TOP/s)。

随着机器学习需求愈来愈高,开发人员更渴望利用系统上专属神经处理器(NPU)的优势。Arm机器学习ML处理器提供同级最优化的能耗效率,并有强大的软体生态系统支援,让整个生态系统的AI效能极大化。

▲Arm示范如何在装置上快速的执行机器学习功能,挑战人的记忆,和装置相比,看谁能先辨出不同的图像。

亮点三:AR/VR装置

前几年开始流行的AR、VR装置,过去最大挑战来自虚拟视觉的稳定度。对此,Arm因应5G科技演进推出多款全新高阶IP套件,其中Mali-D77DPU显示器即是聚焦扩增实境、虚拟实境所需的内容所打造,让虚拟实境更加真实。Mali-D77是Mali-D71显示处理器更新版,最高可对应3K解析度与120fps更新率,虚拟视觉影像得以更稳定呈现。全新的硬体功能,加速头戴式显示器的虚拟实境运算,实现更小、更轻、更舒适的VR装置部署。

▲在COMPUTEX展示OculusQuest的VR头盔,提供高效能、无线,摆脱传统VR装置需要连接线的牵绊,创造VR装置新体验。

当然,使用者对AR、VR装置的期待除了影像稳定,在沉浸式体验方面,还包含更轻量、不受线材影响以及更顺畅的效能。Mali-D77其他功能表现在镜头失真校正(LensDistortionCorrection)、色差校正(ChromaticAberrationCorrection)、非同步时间扭曲(AsynchronousTimewarp),对应更清晰、更真实影像,还能降低配戴者头晕情况。除此之外,Mali-D77显示处理器IP,3K120虚拟实境效能,硬体节省VR作业负载4成以上系统频宽,以及12%功耗表现。Arm表示,为了让VR更为普及,在全球达到数十亿台装置的长期目标,Mali-D77解决现阶段显示技术的挑战,为VR产业迎向下一个新世代。

亮点四:车用

Arm在今年COMPUTEX展示的第四个亮点,聚焦在汽车应用。Arm在车用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因其牵涉稳定与安全,尤其ADAS与自动驾驶需要顾虑的层级更是重要。对此,Arm针对车载安全推出ArmSafetyReady计画,同时也包括针对自驾车的7nm制程最佳化处理器架构Cortex-A76AE,借由整合Split-Lock提供车载所需的安全性。

换言之,ArmSafetyready车用安全计画涵盖Arm既有、新型与未来的全方位车载计画,从系统性流程到研发,且通过ISO26262与IEC61508标准,一站式提供软体、元件、工具、认证及标准等资源,确保加入此计画的合作伙伴其SoC与系统,皆达到最高安全层级。

今年COMPUTEX也展示基于Arm的DMS(DriverMonitoringSystem)驾驶监控系统产品。DMS是采用ArmCortex-A7所支援的深度学习NN模型,由TEEAILab所开发。这套DMS系统展示在CortexA7上运行AI/ML以实现驱动程序状态监视功能。例如针对驾驶员闭眼、打哈欠侧视、俯视、打电话和吸烟等行为进行迅速检测,并发出音频以提醒驾驶。Arm在智慧驾驶领域,也展开AutomotiveEnhancedforFunctionalSafety计画,将推出首款多情绪执行处理器,以强化新世代安全驾驶体验。

▲COMPUTEX展会上也展示Arm在智慧驾驶领域的成果(图右),情绪执行处理器问世将有助驾驶安全。

聚焦未来世界,打造创新体验

Arm在COMPUTEX2019展会中,展现新世代运算领域的创新技术与相关应用。除了上述相关亮点,也聚焦面向未来2030年的使用情境。Arm拥有全面软体开发框架,包含ArmIP、ArmNN、ArmComputeLibrary及ArmDevelopmentStudios,透过生态系统合作帮助开发人员更快采用、更快上市,透过机器学习软体优化,有效扩展硬体效能。

想像未来的世界,5G传输、机器学习、终端运算可能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日常,而产业之间将呈现万物联网的庞大生态系。对此,Arm将持续展现其领先技术优势,携手物联网超级战队掌握下一波科技浪潮。


有手机摄像头产业人士对此解释道,全球智能手机进入存量时代,行业创新不断,各大主流品牌手机都在寻求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销量突破。上游的摄像头厂商们也在不遗余力地追求摄像头产品的创新。


上游的摄像头厂商除了对围绕镜头技术本身做革新,还对摄像头技术在智能 汽车 、AR/VR等新领域的开拓也充满积极性。


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技术升级已成趋势


由于用户对手机摄像性能要求不断提高,手机摄像头技术不断创新升级,未来将逐渐向多摄、CIS高像素、7P/8P、玻塑混合、潜望式镜头、3D Sensing TOF等多方向发展。



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全球智能手机后置双摄及多摄(三摄及以上)的渗透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后置双摄智能手机自2015年初具规模以来,于2018年渗透率达到高峰,占据400%的份额。此后,后置三摄及以上的多摄智能手机逐渐成为市场主流,预计至2024年,后置双摄及多摄智能手机渗透率合计将达到 980%。


与此同时,平均单部智能手机所搭载的摄像头数量也在逐年上升,自2015年的20颗上升至2019年的34颗,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3%,此后预计将以年均73%的增长率上升至2024 年的49颗。


从手机上游摄像头厂商欧菲光的2020年财报也可以看出,其智能手机光学镜头产品(含对内自供摄像头模组部分)在2020年实现出货量190亿颗,同比增长4120%。增长潜力可观。



随着智能手机旗舰机中的像素不断升级,手机镜头中的超级大广角、大光圈等功能需求增多,光学变焦也不断要求被升级,夜拍效果逐渐加强。由于多层镜头组合可以互相矫正过滤,可以增强镜头的对比度和解析力,同时还可以改善眩光,降低色散与反射等,增加成像真实性。国内高端机种的镜头也逐渐从5P升级到6P、7P。


天风国际郭明錤预测,舜宇光学可望通过iPhone7P镜头品质测试并自2Q21出货,据相关资料显示,光学领先企业欧菲光也在积极布局中。据悉,欧菲光一亿像素7P光学镜头已经启动小批量产,长焦镜头、微距镜头和超广角镜头等多性能产品,均已进入国内主流手机厂商镜头供应链。5月20日,欧菲光再次透露,公司8P镜头项目已研发成功,目前处于试产阶段。同时,欧菲光已经早早在液态镜头相关产品做了布局。



随着拍照的进一步升级,潜望式镜头、TOF镜头等也开始逐步渗透,成为光学行业成长的新动力。


汽车 赛道前景可期 光学企业纷纷加码


随着光电子技术、互联网、物联网、5G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光学镜头产品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宽,除手机、PC等传统移动终端外,还被广泛用于消费电子、工业领域、 汽车 行业、安防监控、VR/AR、 投影视讯、无人机、智能家居等领域。


笔者注意到,在智能 汽车 大热的背景下,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渗透率不断提升,摄像头作为实现ADAS功能的基础元器件之一,也让光学厂商们纷纷加码 汽车 赛道。


过去的一年,自动驾驶在中国迎来了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同样来自企查查的《近十年自动驾驶项目投融资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自动驾驶市场披露融资总金额大幅度上涨,高达4363亿元。进入2021年,智能 汽车 赛道热度不减,仅前两月的投融资事件已达24起,披露投融资总金额已达1764亿元。而随着多家 科技 巨头的入局,使得 汽车 智能化进程进一步提速。


东吴证券测算,2020年自动驾驶市场规模为844亿元,2025年将达到2250亿元。这个数字仅针对国内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市场而言,更不必说“钱”景更为广阔的L4级以上自动驾驶领域所创造的产值将以万亿为单位。尽管目前无人驾驶技术尚处于辅助驾驶阶段(ADAS),但也吸引着像欧菲光等光学企业纷纷加码在这个赛道。


有手机分析师对笔者表示,从手机摄像头到具有潜在市场机遇的车载摄像头领域,欧菲光在手机摄像头模组领域有一定的工艺累积,近年来也开始逐渐进入车载摄像头模组领域,而未来 汽车 市场的确前景可期或将为其贡献明显的增量。


在自动驾驶中,缺一不可的三大要素包括感知、决策和执行。其中,“感知”是一切的起点和基石,只有不断提高感知性能,才有推动更高级别自动驾驶落地的可能。目前,用于感知的传感器主要有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



与手机摄像头相比,车载摄像头的主要功能是保证驾驶安全,需要在驾驶期间始终保持工作状态,且必须能够适应较差的工作环境,偏重于工作稳定性、防磁、耐高温性以及长使用寿命等,对制造工艺要求更为严苛。而随着自动驾驶级别的提高,车载摄像头数目越来越多。


根据中信证券研究所,L1/L3级对应的3-5颗摄像头,L3级为4-8颗,到了L4/L5级,单车摄像头数量将大幅增长至10-20颗。当前,平均单车摄像头搭载量仅为1-2颗。随着辅助驾驶阶段(ADAS)系统渗透率不断提高,平均车载摄像头数目将大幅提升,将给车载摄像头行业带来快速发展。据Yole数据预测,到2023年全球平均每辆 汽车 搭载镜头将从2018年的15颗增加至3颗。而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数据则显示,全球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将有望于2025年达到241亿美元,对应2018-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97%,这也意味着未来车载镜头前景可期。


有手机行业人士对笔者表示,欧菲光依靠在手机摄像头、模组领域的积累直指自动驾驶级别系统对车载摄像头的需求,也成为欧菲光进入自动驾驶领域最大的底气。而此前和互联网企业、手机产业链的紧密合作关系,也将有助于欧菲光等光学企业通过原有的客户扩宽赛道切换到智能 汽车 供应链。


据悉,智能 汽车 市场上的低速雷达传感器配置以超声波雷达为主,而欧菲光短距毫米波雷达能实现近场、低速检测,欧菲光方面称,短距毫米波雷达在探测范围、速度、角度等方面超越超声波传感器,实现 汽车 准确判断周围环境、减少擦碰等情况;对低速时的MEB(紧急制动) 有跨越式的性能提升。


据第一手机界研究院孙燕飚介绍,摄像头、光学厂商是手机厂商们的重要供应商,在手机厂商纷纷切中 汽车 赛道后,上游的摄像头供应商也会跟着客户走、而且智能 汽车 代表了未来方向,也就使得摄像头供应商们未来会跟着客户一起去拥抱未来产业。


AR/VR或迎拐点 想象空间巨大


VR/AR 行业经历了热炒、低谷,到复苏,似乎要迎来了新的拐点。据报道,2020年特殊时期推动了居家需求,以 Oculus 为代表的 VR 产品需求增长强劲,用户基数增加以及众多开发者的加入,使 VR 行业明显提速。未来,随着5G技术的极速布局,AR 光学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行业或将迎来了新的拐点。


对于AR/VR市场的前景,IDC曾对AR/VR终端数量进行预测,预计2020年摄像头作为AR/VR整机的核心元器件之一全年出货量接近710万台,较2019年增长236%。AR/VR头显的长期增长将保持强劲势头,到2024年出货量将增长至7670万台,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815%。


VR产业链涉及到硬件,内容和平台。上游主要是存储芯片、传感器、光学元件及各类零组件,中游是模组封装,下游是代工。


国盛证券报告显示,VR上游的传感器厂商主要包括豪威 科技 (韦尔股份)、兆易创新、北京君正、全志 科技 , 代工厂商包括歌尔股份、欣旺达等。显示厂商有京东,光学等厂商包括韦尔股份、水晶光电、歌尔股份、联创电子、苏大维格、福晶 科技 、舜宇光学、立讯精密、歌尔股份、欧菲光,利亚德等。


在光学领域,采用 3D 摄像头技术可以获得周围环境图像的RBG 数据与深度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同时可以通过 3D sensing 实现手势识别、动作捕捉等人机交互方式。


摄像头作为AR/VR整机的核心元器件之一,随着3D Sensing应用技术的量产落地,AR终端出货量持续提升,有巨大的应用想象空间,也让摄像头厂商们积极对AR/VR进行布局。


如果说起国内的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企,广汽新能源的关注度一直较高,旗下的埃安S(Aion S)和埃安LX(Aion LX)在各自的细分市场都有不错的热度,而埃安V的加入,则进一步丰富了广汽新能源品牌的产品矩阵。

4月27日,在广汽新能源的“未来科技奇妙夜”上,埃安系列的最新车型——埃安V以“云预售”的形式进行了全球首发。埃安V的补贴后预售价为17万元起步,按照广汽新能源目前的续航命名规则,埃安V将分为60标准续航版、70长续航版和80超长续航版共3种版本,NEDC续航里程分别为400、530、600km。

即日起大家可以通过广汽新能源APP在线预订埃安V,同时可享受“三大尊享权益”和“五大基础权益”。那么广汽新能源埃安V是一款怎样的车?它又有哪些产品亮点?且和湃客慢慢往下看。

颜值是广汽新能源埃安V的一大亮点,设计师以科幻中的“机甲元素”为灵感,创造了埃安V专属的四维科幻机甲设计。家族化的“穿云箭”眉眼组合、贯穿式的横向镀铬元素、分体式的LED大灯、扎实有力的车身腰线、刀锋式的尾灯、悬浮式的车顶,都营造出了科幻、酷炫的视觉效果。

通过上面的广汽研究院设计手稿图,我们也能发现设计师在设计之初就想将埃安V打造成浓浓的“机甲”风格,颇有种舍我其谁、一往无前的气势。而设计师也想通过外观造型的设计,调和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广汽新能源“人机共生美学”设计理念的体现。

关于一辆车的性能有多个维度的评价标准,不局限于动力体验。对于纯电动SUV来说,空间表现、续航表现、可靠性表现都是整车性能的体现。

先拿空间来说,广汽新能源埃安V的轴距达到了2830mm,“轴长比”达到了617%,在同级车型中相当少见。从目前公布的内饰来看,埃安V的车内乘坐空间应该不用担心。除此之外它还提供了多达25处的车内储物空间,包括中控台下方的镂空储物空间,另外后备厢内还有一个隐藏式的储物格,实用性相当不错。

续航方面,前面说到埃安V的最大续航里程达到了600km,这在目前同价位的纯电动SUV产品中处于相当领先的水平。而超长续航的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广汽新能源埃安V基于GEP20全铝纯电专属平台打造而来,拥有深度集成的三合一电驱系统、出色的动力电池管理技术、超低的风阻系数、全球首创的双层流热泵空调等“黑科技”。

而除了长续航之外,GEP20全铝纯电专属平台也为埃安V赋予了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50:50的前后配重+纯电动车低重心的优势,提升了埃安V的过弯稳定性。多种铝合金材质、大量高强度和热成型钢、第二代GAC车辆碰撞吸能控制技术等共同保证了埃安V的安全性。而全铝下车体、整车803%高防腐材料、锆系电泳技术也增加了车辆的耐腐蚀性。

广汽新能源称“埃安V”为“下一代智能SUV”,那么埃安V上都有哪些智能科技配置呢?首先令湃客印象深刻的就是它所搭载的多场景智能泊车功能,不仅可以实现水平、垂直泊入,同时还支持坡道、斜列及智能循迹泊车等场景。另外埃安V还支持在6米范围内遥控泊车,当遇到狭窄的车位时,车主可以选择在车外遥控埃安V泊入,避免了难以上下车的尴尬。这个功能对于新手司机,或者需要经常停进狭窄车位的车主来说非常实用。

双联屏的设计在如今的新车上面并不少见,可是车机系统到底好不好用却是另外一回事。广汽新能源埃安V搭载了由阿里达摩院最新算法加持的AR实景导航、由科大讯飞提供的飞鱼20自然语音系统,能够有效提升日常用车的便利性。而埃安健康座舱还配备了中药香氛系统和太阳能新风净化系统,对于提升车内的空气质量很有帮助。

既然是“下一代智能SUV”,自动驾驶功能自然必不可少。广汽新能源埃安V是继埃安LX之后,第二款装备高清地图全路况、全速域L3自动驾驶技术的车型。它配备了博世第三代多功能/立体摄像头(即使没有车道线也能识别整个道路)、博世第五代毫米波雷达系统(探测距离210米)。在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广汽新能源埃安V将在国内所有高速路、快速路上支持驾驶员长时间脱手驾驶。

除了遥控泊车、自动驾驶之外,“下一代智能SUV”自然少不了5G通讯。埃安V配备了广汽新能源自主研发的中国首个集成5G+C-V2X车载智能通讯系统,搭载华为新一代5G车载模组MH5000,拥有高速率、低延时、广连接三大优势,传输速度超4G百倍。有了5G技术的加入,与用车相关的生活场景将得到广泛的延伸,汽车物联网时代也将加速到来。

从广汽新能源埃安V的预售价来看,其日后的主力车型补贴后应该在20万左右。目前这一价位可以买到的纯电动SUV并不多,特别是轴距达到了28米以上的就更少了,所以空间表现将是广汽新能源埃安V的一大卖点。另外和造车新势力相比,广汽新能源拥有传统车企的技术背书,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会更有吸引力。再加上广汽新能源之前已经有过埃安S和埃安LX的经验积累,给人感觉也会更加靠谱。

除此之外便是大家最关心的续航,最大600km的纯电续航放在目前来看处于纯电动SUV的第一梯队,只是最终的价格还不确定。不过参考埃安LX的60和80车型之间的差价,预计埃安V的80车型补贴后应该能控制在20万元。这样的价格能够买到一辆品牌主流、造型酷炫、空间实用、科技配置丰富的长续航纯电动SUV,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你认为广汽新能源埃安V的产品力如何?欢迎在下方和我们互动留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月14日,百度风险投资公司正式宣布,其参与了美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公司8I的,B轮2700万美元融资,而这也是百度风险投资公司的首轮投资,而这也是继陆奇加盟后百度首次投资动作,因此对于百度来说也有着较高的战略意义。
作为首次投资,百度为何独独选择了AR?
一,AR风口来临,抢占技术升级的时间点
去年可谓是AR元年,“pokemon go”这款知名的AR游戏,火爆全球,最高时段平均每天有3000万的用户在线。同时另一方面,在国内支付宝在12月底也上线了AR红包,也曾火爆一时,而QQ也随后跟进创造了上亿用户参与的奇迹。
因此,可以说去年是AR爆发的元年,“pokemon go”完成了第一轮对于用户的教育,用户对于AR有了初步的感知与使用习惯。但是另一方面当前无论“pokemon go”还是AR红包,本质上依然不是真正的AR技术,其目前来说只是图像识别+LBS技术的重合,从技术维度上来说并没有太多难度。
因此,当前的AR游戏虽然火了一把,但是在技术上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还有更大的机会存在,在今年年初1月百度方面就专门成立了增强现实实验室(AR Lab),意在开发更多的潜力,而此次投资同样是技术驱动的8I公司,则意在抢占AR技术升级的窗口时间。
二,AR与人工智能协同的想象力巨大
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表示,8I的技术和产品将会与百度各个产品进行广泛的应用。
阿里与腾讯,尽管另外两方也分别投资了magicleap与Meta这两家AR公司,但是目前为止依然只是投资而已,目前尚未与自身业务有结合之处,而这也和各自基因不同有关。
但是百度则有着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该技术优势联合AR技术,则有着巨大的潜力。在此前的《最强大脑》中,百度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度与最强大脑的选手们对战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项目,最终战胜了人类选手,展示出了其目前技术水平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强的阶段。
8I公司专注于AR领域的3D人物呈现,致力于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精度的呈现3D人物,已成功开发一系列图像捕捉、拼接和压缩核心算法,并且在应用方面已经进入到了真正的实践阶段,此前已经与欧莱雅、时代等公司有了较多的合作。
因此8I公司是一家以技术驱动实际应用的AR公司,而百度同样也是以技术驱动实际落地的公司,双方在出发点以及最终的诉求上不谋而合,因此双方必然会在不久的将来就进行落地的实践。
此前说过,AR红包在技术上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依然能够火爆一时,而辅以更强的AR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则很有可能出现下一个现象级产品。
三,万物联网,“AR+”正在崛起
移动互联网让每一个人得以摆脱PC电脑的束缚,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联网,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同时也更为深刻的改变了营销传播的方式,营销开始大量的从线下报纸、杂志转移到线上平台,并且开始拥有了效果监控转化等等传统时代所无法做到的功能。
而未来更多的物理世界同样会联网,这也给AR带来了巨大的机会,目前互联网营销的方式依然单一,始终是图文推送的形式,用户互动依然匮乏,物理世界联网的驱使下,AR则可以开启极为多元的互动方式。
AR+互动,第一层是利用AR技术对人脸进行简单的美化变形,诸如FaceU、Snow这样的产品,在原视频的基础上对人脸进行大头贴式的改造。第二层是通过AR技术,对物体进行指定的动画触发,例如此前百度与肯德基合作的AR点餐营销策划,用户通过拍摄肯德基的食品触发对应的动画,而去年百度也已经和奔驰、伊利、蒙牛、欧莱雅等企业进行了AR合作。
AR+地理空间,“pokemon go”、AR红包均是AR与地理位置结合的成功案例,通过结合地理位置的商家,让AR与营销进行有机结合,目前看来拥有348亿月活的百度地图有着巨大的机会,通过与AR的结合,来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
AR+展示,这点可以应用在旅游方面,例如当用户拍摄某个景点时,就会出现对应的该景点AR全景,并且全方位的展示其过去以及现在的各种信息。此前百度就通过AR技术复兴了朝阳门的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北京朝阳门的过去历史,这一应用在未来的旅游行业有着阶段的前景。
此外,还有各种“AR+”出现,如同“互联网+”一样,增强现实AR作为一项全新的技术,不像虚拟现实VR那样完全脱离现实,其有能力介入到各个产业之中,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
结语:
“AR+”正在崛起,目前的AR技术依然只是初级阶段,而百度从成立AR实验室,以及诸多AR项目的推进,再到本次对于8I公司的投资,则是对前沿技术窗口期的抢占,而同时百度自身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诸多建树,最后将人工智能辅以AR,很有可能诞生下一个现象级产品。
作者“首席发言者”

iot包括AR。随着无线网络和物联网(iot)的出现,用于可视化现实世界的虚拟3D模型的传统增强现实(AR)系统正在演变为与物理对象的事物上下文相关的智能和交互式AR。我们建议以互补的方式集成AR和iot,使AR可扩展以覆盖具有可接受性能水平的所有对象,并以更直观的方式与iot交互。

AR技术的应用

屏幕生成: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生成高分辨率的屏幕。如果你需要一个监视器,你只需要简单地将屏幕拉到自己的视野范围内并调整尺寸。这也会减少人们对于电视、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展示设备的依赖。电话会议:所有参与者都能通过AR看到其他与会者的投影,增加现场感与参与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1377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0
下一篇 2023-06-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