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又一科技巨头崛起,行业地位与华为肩并肩,净利润堪比银行!

国内又一科技巨头崛起,行业地位与华为肩并肩,净利润堪比银行!,第1张

国内又一科技巨头崛起,行业地位与华为肩并肩,净利润堪比银行!

说起我们国家的 科技 公司,大家应该最容易想到的是华为、中兴以及中芯这一类知名度较高的 科技 公司,他们都在为我们国家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其实,除了这些我们熟悉的 科技 公司之外,还有一些 科技 公司,也同样是为我们国家做出了贡献,并且企业的实力在全球也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可。比如说——海康威视。
海康威视在2001年的时候创立,其企业的主营业务就是给用户提供监控产品以及技术的解决方案。在发展的最初,海康威视仅仅28人。而到现在,该 科技 企业已经在中国拥有32家省级的分公司,还有38个海外的分支结构,全球的公司加起来一共拥有了34000多名员工。迅速的开始了人员上的大增长。
截止目前为止,海康威视已经在全球安装了将近5亿个摄像头,占据全球市场的38%。根据去年海康威视的营收上报告显示,其一整年的营业收入为498亿元,而净利润也实现了113亿元。这是海康威视上市之后首次实现这么高的利润点,同时也是浙江第一家实现了100多亿元净利润的上市公司,一度超越了杭州很多的银行净利润。不得不说,以一个19年的时间就发展到现在这样,海康威视这个 科技 企业的确称得上是一个行业的新兴者。
说起来,海康威视能够有如今的发展,还是和龚虹嘉分不开关系。在最开始,龚虹嘉掌握了49%的股份,后来为了激励团队成员的激情,龚虹嘉直接拿出自己手中的15%的股份以一个70万元的价格转给了自己的创业团队。很多人可能以为15%的股份并不多,但事实上,目前海康威视的市值为299601亿元,也就是说,15%相当于350亿元,跟之前的70万元可是天差地别。在如此慷慨之下,海康威视也迎来了自己一个又一个的高点。
除了老板的慷慨之为之外,还有一点那就是海康威视很注重自研发的技术,就跟现在的华为一样,很明白有技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多么的重要。所以在这些年的发展中,海康威视一直助力于自主的研发。据悉,在去年,海康威视一共投入了将近45亿元的资金做研发,占据了公司总收入的899%。由此可见,论投入成本,海康威视一点都不比华为低。而且在行业的地位上,海康威视也并不比华为逊色,企业目前的技术已经应用于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多个国家的认同和喜欢。
现在,这家 科技 企业已经在开始布局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上面的发展以及运用,同时也在工业制造、智能家居以及 汽车 智能化等等领域上有不错的成绩展现。可以说,这个 科技 巨头,未来的光景是一片大好。那么不知道在接下来5G网络技术的进入,海康威视能不能借着这个机会有更好的成绩带给我们呢?编编相信,海康威视的实力是可以的,你们觉得呢?

随着近几年天河2号和神威太湖之光相继在全球超级计算机公布的TOP500刷榜。在超级计算方面异构计算已经基本取代了同构计算,而且随着Intel着力发展CPU+FPGA,AMD大力研发CPU+GPU,异构计算也将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国外公司积极布局异构计算的同时,国内公司也不甘落后。日前,中国华夏芯公司宣布,其异构计算处理器IP核已经在硅片上成功实现,并已通过HSA(异构系统架构)一致性测试。公司还宣布了新的机器学习和深层神经网络的开源项目,旨在进一步推动HSA异构计算的发展。

目前,在HSA协会的推动下,异构计算有向越来越多的领域侵蚀的趋势。那么,什么是异构计算?发展前景究竟如何?中国首个异构计算处理器又凭什么在业界处于领先地位呢?

什么是异构计算

同构计算是使用相同类型指令集和体系架构的计算单元组成系统的计算方式。而异构计算主要是指使用不同类型指令集和体系架构的计算单元组成系统的计算方式,常见的计算单元类别包括CPU、GPU、DSP、ASIC、FPGA等。异构计算用简单的公式可以表示为“CPU+XXX”。举例来说,AMD着力发展的APU就属于异构计算,用公式表示就是CPU+GPU。

由于术业有专攻,CPU、GPU、DSP、ASIC、FPGA各有所长,在一些场景下,引入特定计算单元,让计算系统变成混合结构,就能让CPU、GPU、DSP、FPGA执行自己最擅长的任务。如果能做到无缝地将运行于CPU之上的通用计算、运行于GPU之上的并行计算、运行于DSP之上或者ASIC/FPGA之上的优化计算整合在一起,就能获得更好的应用性能,更低的功耗等特性,相对于同构计算而言也可能有一定性能优势。

以天河2号的一个计算节点为例。Xeon E5的满载功耗达145W,双精浮点为021T Flops,而Xeon PHI功耗300W,双精浮点达1T Flops。

天河2号一个计算节点由2片Xeon E5和3片Xeon PHI,理论双精浮点性能为342T Flops,功耗为1190W,理论双精浮点性能与功耗的比值为287GFlops/W。相同功耗下使用8片Xeon E5只能获得1696Gflops的理论双精浮点性能,理论双精浮点性能与功耗的比值为142GFlops/W。从数据可以看出,在同等功耗下,在使用Xeon PHI加速后,理论双精浮点性能是只使用Xeon E5的2倍。

正是因为异构计算在理论上有着诸多的优势,一些媒体将“CPU+XXX”称为下一代处理器。

在超算上应用广泛

事实上,最近几年曾经在TOP500刷榜,或者排名靠前的超算都采用了异构计算——中国神威太湖之光、美国超算泰坦、中国天河1号和天河2号。

泰坦有18688个运算节点,每个运算节点由1个16核心AMD Opteron 6274处理器和1个NVIDIA Tesla K20加速组成,共计299008个运算核心,属于CPU+GPU。

天河1号使用了14336片Intel Xeon X5670处理器和7168片NVIDIA Tesla M2050高性能计算卡,属于CPU+GPU。

天河2号有16000个计算节点,每个节点由2片Intel的E5 2692和3片Xeon PHI组成,共使用了32000片Intel的E5 2692和48000片Xeon PHI,属于CPU+众核芯片。正在升级的天河2号则将美国的Xeon PHI换成了自主研发的矩阵2000,属于CPU+DSP。

中国首个异构计算处理器属于自主研发

近年来,国家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在龙芯、申威等老牌设计单位取得累累硕果的同时,又成立了拥有1200亿元人民币的集成电路大基金扶持产业发展,先后与IBM、VIA、高通、AMD合资/合作成立兆芯、宏芯、华芯通等公司,并大力扶持展讯、海思、联芯等ARM阵营IC设计公司茁壮成长。

不过,在上述公司中,除了龙芯和申威之外,大多都对境外技术有一定依赖,有的还成为境外公司的马甲,既不具备造血能力,又只能依赖政府经费生存。可以说,当今开发处理器的公司中鱼龙混杂,真正能做到自主研发、自主可控的少之又少。

就是在业界普遍购买国外技术授权,开发所谓“国产”处理器的大背景下,华夏芯选择了最为艰难的自主研发道路——其处理器的指令集和IP都属于自主研发。

也许很多人从来没有听说过华夏芯这样一家公司,但该公司确实是中国第一家从事异构计算处理器IP核设计的集成电路企业——华夏芯公司是一个定位于全球市场的中国公司,研发团队的来源也是全球化,但是从技术到人才都掌握在华夏芯手中,比如华夏芯的3合1“ Unity”体系架构是其独创技术,在同行业中也处于领先地位。

更难得的是,华夏芯并没有像一些商业公司那样购买ARM指令集,而是公司自主开发的指令集、微结构和工具链。因此,在自主创新能力上,和一些购买ARM 的IP授权开发所谓“国产”CPU的国内厂商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华夏芯公司最近发布了一系列新的IP授权产品,在全球范围授权IP,为客户提供一流的处理器设计技术。所有华夏芯的处理器均支持HSA。对此,华夏芯的董事长李科奕表示,“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华夏芯的新IP核通过了PRM HSA一致性测试,面向工业、物联网、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嵌入式系统,该IP核对功耗进行了优化并向全球提供许可”。

据了解,华夏芯还是中国唯二的可以对外授权IP的处理器公司(另一家是龙芯),在中国大多数CPU公司还处于购买国外IP做集成的时代,华夏芯能够自己开发IP并且能够对外授权就显得尤为难得。目前,华夏芯的CPU核可以通过IP授权的方式提供给客户,第一款CPU已经在台积电使用28nm HPC制成工艺流片,2016年第3季度提供给潜在客户作为评估或开发之用。

相对于国外大厂有何独门绝技

中国首个异构处理器相对于国外产品最大的特色就是3合1“ Unity”体系架构。本次在硅片上实现的IP核是华夏芯3合1“ Unity”体系架构的首次实现。Unity具有包括图像和视频处理在内的多维信号处理能力。华夏芯美国研发中心的CTO Mayan Moudgill博士表示,“矢量处理长度可依据矢量计算的需求动态设置,最大配置达到64KB,满足各种智能化应用和高性能计算对并行计算的要求,保证了指令架构的稳健性和软件代码的移植性。变长矢量处理单元(VPU)在进行大量数据处理的同时,结合了低功耗、乱序执行流水线等多项先进技术,从而使多个控制线程高效地执行”。

值得关注的是,在华夏芯面向全球发布上述消息2天之后,ARM也发布了与其类似的V8-A的矢量扩展架构(SVE),其技术特征与华夏芯推出的VPU单元极为相似。这说明,真正从事自主创新的国产处理器设计公司完全可以在核心技术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创新能力要远远优于那些通过IP授权设计CPU的公司,毕竟后者在自主创新的空间上受到授权许可方极其严苛的各种限制。

另外,市场上有很多SOC也集成了CPU、GPU、DSP等计算单元,比如像高通骁龙芯片、华为海思麒麟芯片都集成了CPU、GPU和DSP。那么,华夏芯3合1“ Unity”体系架构和市面上普遍存在的SOC有哪些优势呢?

之前提到的SOC的CPU、GPU、DSP的指令架构不同,微架构不同,工具链不同,是基于多核集成做出来的异构多核芯片,它们往往采用 *** 作系统完成多核、多任务之间的同步与协调,因而会影响效率。在这里特别强调一下,传统的SOC多核编程非常难,虽然在物理上实现了单芯片多核集成,但是在开发习惯和流程上与传统的板上集成系统没有太大的不同,即性能不高、功耗不小、多套工具、多个团队、开发困难、优化更难。

相比之下,基于华夏芯Unity架构的芯片单核已经具备CPU、IVP(image and video processor)、DSP的处理能力,而且是一套指令架构,一套微架构,一套工具链。在做多核扩展、硬件加速和FPGA的整合工作时,华夏芯的Utility体系架构将完全遵循HSA的规范,可以重用HSA的软件生态系统。因此,华夏芯的3合1做法在功耗、成本、性能、软件开发门槛、团队规模等方面都有巨大的优势。

异构计算市场前景如何

异构计算在理论上相对于同构计算拥有很多优势——HSA能够简化芯片结构设计、降低应用编程门槛、缩短项目研发周期、显著提升芯片性能、广泛共享软件生态。有厂家甚至宣传异构计算可以实现任何程序都不必费心考虑不同处理器内核之间的存储差异。但在现阶段,异构计算除了在超算上取得了明显成绩,在其他领域优势并不大。

即便异构计算目前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但却是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消费品市场对于高性能并行计算的需求正在爆发性增长,特别是在机器视觉、人工智能、云计算、AR/VR、软件定义无线电以及其他新兴领域,都对异构计算系统有着非常大的需求。而HSA在系统编程方式上的迈进使得一个复杂片上系统能够协调在并行计算上比CPU更高效、更低功耗的GPU、DSP以及硬件加速等计算单元承担大部分繁重的计算工作任务,在上述新兴领域能发挥较理想的作用。

也正是因此,Parmance公司计划与华夏芯在ML-HSA项目上进行合作——该项目面向机器学习和深层神经网络,并针对华夏芯此前发起的开源gccbrig项目进行优化,gccbrig项目为任何支持GCC的平台提供编译(终结转换)功能。

国外巨头也一直着力发展异构计算系统——Intel在去年以167亿美元收购阿尔特拉,发展CPU+FPGA,AMD着力发展的APU也属于异构计算,像Imagination、MTK等一些厂商也在异构计算领域积极布局。可以说,异构计算的市场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

结语

虽然在CPU、GPU、DSP等传统芯片上,中国与西方还有这比较大的差距,但在异构计算处理器上,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小,局部甚至还处于领先地位,可以说,本次华夏芯成功研发的异构计算处理器则是中国在该领域的有益尝试。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芯片短缺为啥这么严重

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全球掀起了一股 汽车 供应链的“芯片荒”,且愈演愈烈。3月29日,w来 汽车 决定自当天起,合肥江淮w来制造工厂暂停生产5个工作日。3月25日f特 汽车 宣布俄亥俄州一家商用车工厂停产,并削减了肯塔基一家卡车工厂的产量。3月24日,通用 汽车 将北美的减产计划延长。

而所有减产的原因,均是 芯片短缺 。除了 汽车 业,手机、 游戏 机、安防摄像头等行业同样陷入了“缺芯”困局。苹果公司表示,部分新款高端iPhone的销售受到零部件短缺的限制。与此同时,各大芯片生产商则纷纷宣布调价。

小小的芯片为何影响如此巨大? 芯片为何如此重要?

指甲盖大小的芯片是智能手机或电脑的“大脑”,上面有数不清的晶体管。芯片,是半导体元件产品的统称。

作为绝大多数电子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芯片被誉为“工业粮食”。它不仅在智能手机、电视机、计算机、 汽车 等电子设备方面被广泛应用,在军事、通信、遥控等方面也不可或缺,对5G、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驾驶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

在 汽车 领域,以往传统燃油车的功能芯片仅适用于发动机控制、电池管理、 娱乐 控制等局部功能,还不能满足高数据量的智能驾驶相关运算。

而如今,智能 汽车 越来越多, 汽车 芯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全球芯片巨头推出了具备AI计算能力的主控芯片,担当自动驾驶 汽车 的“大脑”功能。

是什么造成芯片短缺? 造成芯片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汽车 行业与消费电子行业同步超预期复苏需求大

新冠疫情曾一度导致 汽车 销量下滑, 汽车 业高层取消了 汽车 芯片订单。但是,随后意外的销售反d让车厂以及芯片商措手不及。

与此同时2020年以来,以5G手机、台式电脑、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电子产品出货量较往年显著增长。根据IDC和Digitimes的数据,2020年,全球5G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全球出货量的19%,同比大幅提升,全球PC出货量达303亿台,同比增长1347%,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达164亿台,同比增长1388%,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达201亿台,同比增长2689%,增速均较往年大幅提升,导致芯片需求量的大幅上涨。

2芯片制造工艺日趋复杂 成本攀升

芯片生产周期也比较长,需要经过数千道工序,平均周期达26周。领先的芯片公司数量。近年来,芯片业盛传“摩尔第二定律”,即芯片工厂的成本每四年翻一番。因此,能够制造高端芯片的晶圆厂越来越少。

3芯片制造业产能不足

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此前制造商在增加产能方面相对比较保守。而近期,包括台积电、联电、世界先进、力积电等业内主流晶圆代工厂的先进制程及成熟制程产能均已处于满产状态,但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为增加产能,近期多家公司表示将增加投资、开设新厂、增加新生产线。3月24日,英特尔宣布将投资200亿美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新建两个芯片制造厂。4月1日,台积电表示将在未来3年投资1000亿美元以增加产能,并将在全球选址盖新厂。另外,三星也制定了一份总支出约为1160亿美元的十年规划,并考虑扩大其在得克萨斯州的半导体制造业务。

但是这些措施短时间内不能转化为产能。当前设备交期部分已经长达一年,从投产到真正形成生产力尚需时日。

4供应链受损导致整个行业受影响

半导体产业链

半导体产业链是全球化程度z高的产业链,必须以合作的方式才能完成。供应链一旦受损,整个行业都会受影响。

2020年10月,意法半导t位于欧洲的几个工厂发起大b工。自2021年2月中旬以来,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地震,导致瑞萨的车用芯片晶圆厂受到波及。2021年2月美国得州因为暴风雪影响被迫大规模停电,直接冲击了包括三星电子、英飞凌、恩智浦等半导体企业。3月日本瑞萨发生火灾,虽然过火面积仅500 ,但由于设备损坏严重,预计恢复周期在4~6个月。

而202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大陆zui大的芯片代工厂中芯国际被美国持续制裁,则更进一步加剧了全球芯片的产能紧张。

小小一块芯片,从来都不简单。有机构预测,世界范围内的芯片短缺现象预计还会持续三四个季度,很可能要到2022年,行业才会恢复正常。

是真的。中国芯强国梦全国高校青年志愿宣传活动由全球物联网大会组委会主办,中国网娱乐协办,所以中国芯志愿宣传活动是真的,活动旨在通过线上科普方式,让更多的青年朋友了解中国芯,激发广大青年朋友的爱国主义热情,为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凝聚青年力量。

1、有研新材:

有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研新材”),原名有研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独家发起,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3月成立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有研新材主要从事稀土材料、光电子用薄膜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稀有金属及贵金属、红外光学及光电材料、光纤材料等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是我国有色金属新材料行业的骨干企业。

2、欧比特: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3月在珠海特区创立,是首家登陆中国创业板的IC设计公司,是我国“军民融合”战略的积极践行单位。

主要从事宇航电子、微纳卫星星座及卫星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的研制与生产,服务于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地理信息、国土资源、农林牧渔、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智慧城市、现代金融、个人消费等领域。

3、盈方微:

上海盈方微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盈方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0670”)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总部位于中国上海张江高新园区,在深圳、台湾、香港设有研发中心或分公司,是一家专业集成电路设计和智能影像算法研发的公司,专注于应用处理器和智能影像处理器SOC及应用平台的设计和研发。

盈方微电子在多核高性能CPU/GPU架构整合、超低功耗架构、超高清视频编解码、高性能ISP图像信号处理器、智能视频分析和机器视觉算法等核心技术研发处于业界领先水平,产品主要应用于视频监控、数码相机、虚拟现实、车联网、物联网、平板电脑、智能机顶盒等领域。

作为中国领先的SOC芯片设计公司之一,公司始终秉承着“诚信、优异、协作、价值创造”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以全球化的发展视野,在芯片技术研发和产品应用开发上紧密结合,致力于推动中国在移动多媒体和智能影像领域的不断向前发展。

4、海特高新:四川海特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民营航空维修企业,也是中国综合航空技术服务类上市公司。

公司主要从事航空机载设备、航空测试设备、高端装备的研发制造;航空机械、电子设备测试与维修;航空发动机维修;飞机机体大修及改装工程;飞行员、空乘人员和机务人员培训;航空融资租赁;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通用航空服务;燃机工程等。

5、中科曙光: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在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推动下,以国家“863”计划重大科研成果为基础组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高性能计算、服务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的领军企业。

中科曙光是高性能计算机(超级计算机)领域的领军企业,2009-2016年连续8年蝉联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排行榜市场份额第一。

曾首度将中国高性能计算机带入全球前三名之列,已掌握了高性能计算机一系列的核心技术并逐步实现了产业化,为推动我国基础科学研究、重大科学装置、行业发展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参考资料来源:有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概况

参考资料来源: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简介

参考资料来源:INFOTM-关于盈方微

参考资料来源:海特高新-关于我们

参考资料来源:中科曙光-公司介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1458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1
下一篇 2023-06-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